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并不禁绝个人名下的关系人等的经商行为,只要是在自己的管辖的领域以外,律法条令限定的范围之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合法收益和进项。

    但是名面上只有比较简单的收益渠道,但却能够表现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手段,那就值得诛心而论了;

    要么是私下有见不得光的获利渠道;要么是背后有其他利益团体的支持;要么就是作为某方势力的长期投资而别有诉求;但无论如何都不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结果。

    好在我也是个这么多年咨询轰炸所熏陶过来的现代人,对我而言很多东西都是古今如一的换汤不换药,仅仅一点就通而已;又得益于淮镇建立之初就已经完善起来的,全社会资源的编列管理和监视控制体系。

    尤其是,作为情报收集的辅助手段和渠道之一,大多数娱乐场所和消费产业,都在重点监控和布局范围内,很容易就抓住了各种端倪和蛛丝马迹,而稍加针对性的布置,就能顺藤摸瓜出一系列的成果来。

    正所谓是打扫好屋子,才方便迎接客人嘛;这些年我长期征战在外,地方上在有序扩张的同时,也积累下来不少问题或者潜在弊端,只是在一片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气象下,被大好形势给掩盖了起来,而暂时无法影响到整体大局。

    再加上各级治理人手的短缺和紧张,不得不暂时引而不发继续维持了现状;但是现在我有了初步的闲暇,再加上籍着赐婚为名的一系列动作,是来自国朝方面更加名正言顺的势力渗透,也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因此,就算是付出一定可能的混乱代价和效能上的损失,我也要尽量确保一个内部环境的纯洁和统一了。

    当然,作为现代人的眼界和格局,对于强力部门所辟拥有的侦闻权,缉拿权,审讯全和判决权,还有相应的惩罚和处置权,我还是能够分的比较清楚的。

    像是作为淮镇情报体系两大支柱的设统调和马统调,都是上不得台面或者说不公开的秘密部门,他们所拥有的权宜手段和特殊权限,也仅限于防谍查间,侦闻内外的秘密斗争战线和领域。

    而其中能够采取强制手段和暴力措施的执行机构,始终都保持这对我通报的相对独立性;至于需要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的行动部队,则是按照情况和形势的需要,由其他部门支援和配给之。

    而始终被摆在明面上的则是大名鼎鼎的肃反会,他们同样也只有广泛的侦闻权,以及对于怠工、浪费、贪渎、行贿、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破坏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罪行,相应有限逮捕权和审讯权;

    更类似于后世新中国“********五反”运动中的整顿职责;

    但是一旦涉及到其他更加严重的罪行,或是民事、刑事、商事、间谍、缉私、军队等其他领域的罪责,就必须移交给相应的部门;

    比如情报领域的社统调和马统调,比如淮北道所属的巡官、推官、判事、提调、提刑,所构成的各级地方刑名司法体系;或又是舶务司和商椎局的商务部门,或又是作为军法和监督部门的将虞侯司,或有是观察使下察访官吏表现的监事院,等等管辖职分。

    但是等到做出判决和处置结果之后,除非直接执行的死刑或是其他肉刑之外,其余具体执行的就是另一套狱政体系的劳改和劳教部门来负责了。

    因此,肃反会的名声虽然大,但是真正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权力滥用,却是相当有限的结果。

    毕竟有前车之鉴,我又不想像是后世那个“不和亲岁币,君王死社稷的我大明”,在文官阶层的挤压和架空下,不得不通过皇帝的个人意志,将这些权利一股脑全部集中到了锦衣卫这么一个特务部门当中;

    然后籍此在缺乏制约的权力手段之下,催生出一个看起来可以专掌上至大臣下至黎庶生杀大权的畸形怪物,来与占据上风的文官集团进行对抗和制约;

    然后,为了制约和压制这个日益膨胀起来而尾大不掉的部门;又从中分化出所谓的东厂,以皇帝亲信的宦官进行领导,以实现对于锦衣卫的监督和领导;然后等到东厂也变得积重难返之后,又搞出个西厂来与之对抗和制衡;等到东厂、西厂都变得不堪所用之后,又鼓捣出个内厂来凌驾其上,

    然后等到内厂维持不下去,西厂和东厂也名存实亡,半路骤然登基的新天子,干脆在众正盈朝的大臣官僚们的吹捧欢呼下,把锦衣卫最后一点对内监察和制约的职能,也给渐进的废掉之后。

    然后就在没有什么然后了,在捞的家资巨万而不肯拔一毛助国事的满朝文武,对于外来的农民起义军高呼投诚的同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伴着绝望吊死在景山上的末代君王。
………………………………

第1159章 沧澜3

    淮南道,地处江淮平原南端,河网遍布的高邮县境内。

    随着响亮的鞭笞声还有转动起来的轮毂和畜群,高耸的木制吊臂在空中舞动着,将一块块硕大的石材,或是一斗斗搅拌好的砂浆,挪移倾倒在划定好的位置上。

    看起来有些未老先衰,而浑身被晒得黝黑起皮的涂三郎握着一把镐头,站在小河沟口满地泥泞和齐腰深的积水当中,给身后新来的生手们做着如何更加省力,如何保护自己的腰和腿,如何用最为简单的动作,完成更多的活计量。

    当然了,这么些年汗洒八瓣的辛苦打熬下来,下来已经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把式;至于那些不够努力不够勤快,学得也不够好的都已经被自然而然淘汰了。

    他是一个典型淮南农户的儿子,也是担负了家里最多事情的长子;只是为了纪念前两个早早夭折的兄长,才给去了这么个三郎的名字。

    要知道,这淮南明明是个好地方,田土肥沃而物产丰饶,水网河巷遍布的鱼米之乡比比皆是;

    因此,老辈人记忆的岁月当中,就算总有大户人家拿走他们收成的大头,又有形形色色名目摊到身上的繁重捐税,但最后剩下来的一点粮食,加上随处可见鱼虾水菜,总还能让人在最困难的年月里,勉强果腹的坚持下来;

    还养育了他在内的好几个面黄肌瘦,总也吃不饱的兄弟们。

    只可惜,到了他的记忆当中就只有不断的兵火灾荒连天,让人已经没法活下去,而纷纷不断的辗转在逃荒的道路上。而到了他成年之后,就连原本逃荒乞食的地方也没有可去的了。

    然后淮河的一场大水,让他们的家园彻底面目全非,也毁掉了他们田亩里最后的指望。然而大水的祸害还远不止于如此,就算是许多市镇城邑也未能幸免下来;当水退去后的原野上,几乎满是人和牲口肿胀腐烂的尸体;

    然后就是迅速蔓延开来的瘟疫,许多流离失所的人走着走着就突然倒下去,就这么上吐下泻满身恶臭的挣扎死去。

    就算是那些残余城邑里的人,或又是仅存的大户人家,也没有多少余粮来收买他们的身价,而是相当警惕而戒惧的用棍棒刀枪防备着,这些络绎不绝过境的饿殍,然后也许下一次经过的时候,就只剩一片刚过火的废墟和残垣了。

    而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里出来逃荒的十几口人,从老到小的一个个饿死在自己面前,然后是家里作为顶梁柱的几个成年劳力;最后自己和最大的一个兄弟,也躺在土梗上奄奄一息,他们甚至已经惨淡的约好了,无论哪一个先死的,都要给后面还没死的那个,创造些许活下去的机会。

    然后南边的官军总算来了,用一口满是馊味的米汤将他和他的弟弟唤活了过来,然后被拉到一个官军圈占的屯围地里,给他们屯田做工,就此成为所谓淮南行营下的涞民屯口之一。

    只可惜他最后的这个亲人也没有这个享福的命,很快就因为在劳作当中出现尿血,而就此一病不起变成了被抬去乱葬坑里的一分子。

    然后就他半饥不饱的活了下来,能够加入官军哪怕是一个杂佐身份,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足给的衣食,就成了他们这些劫后余生流民,所唯一能够指望的目标了。

    然后好景不见得长久,仅仅才过了两年光景,那些打着淮南行营旗号的官军,就相继的走的走撤的撤,最后连他们这些刚刚安定下来的屯户,也逐渐被遗忘和忽略下来,再也没有人理会和看管了。

    于是很多人跑出去另谋生计,也有老实本分的人呆在原地,依靠地里的一点已经种下的瓜菜种子收获勉强的苦熬着。等到跑出去的也过不下去了,又带着更多人掉头回来抢夺他们,把地里的禾苗连同根茎都拔出来嚼吃干净,连藏起来的一点种子也在严刑拷打下没有能够幸免。

    又陆陆续续的饿死和病死了好些人的大半年煎熬之后,终于有一只来自淮水对岸的官军,再次接过了淮南行营的驻防地和废弃的设施,并且将这些流散在周围的屯人们,重新召集了起来;

    宣布了新的规矩之后,就把他们驱使着到处劳作起来。

    从翻填道路,到清挖河床,再到堆筑堤岸,再到筑营建垒,修缮城壕;在这期间有些人活活被累死,有些人吃不住辛劳和伤痛而病死了,但是却再也没有人直接给饿死了,而让他庆幸的是自己再次熬过来了。

    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很快见识到了另一些东西,比如之前那些跑出去充为贼寇,以打劫路人作恶的那些人,那些死不瞑目的脑袋很快就挂满了沿途树立的木杆上。

    因为与原来的淮南行营不同,这些淮地新过来的官军,根本不接受这些流匪乱寇成建制的招安和投诚,而是一意将其斩尽杀绝以儆效尤,或是在无条件投降后诛除首恶,而将余众打散发配以重新改造做人。

    而其中只有被裹挟之日尚短,而手中没有什么罪迹和血腥的人等,才会被在当地安置下来,与他们这些旧屯户为伍而终日劳役不停。

    随着河流沿岸密密蔓生的芦苇草荡,被他们逐一的焚烧和收割殆尽,藏身在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等,也不得不被驱赶出来,而成为各个检疫营地里监管下劳作到一员。

    如果是女人和孩子的待遇运气会好一些,稍稍吃上几天饱饭之后,就会被装船送到淮水对岸去过享福。就此上好日子了

    而男人就只能在这地方上苦苦的打熬了。按照官军派来监管的话说,淮地既不缺人也不养闲人和懒汉子,唯有身家清白而品行良善,最为勤恳卖力的人,才有机会被选过去短期的帮工一二。

    因此,惟一的愿望就是干活表现好,能够被调遣到淮上去干活,乃至籍此长期留在当地,足满五年之后获得一个初等民户的资格,从此过上更好的日子。

    根据早年被招募去过淮水北边的人,回来的种种描述和说辞,那里简直是这世道上所能见到最好的地方了,到处都是上好的水浇田地和整齐崭新的村子,走在路上的人哪怕是一个干农活的,都可以穿戴的光鲜体面。

    就算是临时调遣过去干活的人,也能隔三差五的见到油水和荤味,吃的也不是糊糊和豆薯,而是实实在在的糙米和杂面,还有盐酱的瓜菜可以下饭。

    如果能够因此被调去腹心地的淮东六州,或是徐州和兖州,那简直是掉进了蜜罐子里了。次之是去东边的登莱胶三州,也是个安稳异常咸鱼烂虾足给的地方;再不然,能够到北面和西面的延边各州去,也还可以确保衣食足暖,还有时不时的汤饮和饼子。

    最不济,也要去淮水对面的的泗州和宿州,虽然干的活和淮南这边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却有贴补的工分和物用,可以到地方上的集子里去交易所需。

    而只要能成为淮上最初等的民户,那就意味着公家给住的屋舍和家什,还有稳定而充裕的配给,衣食住行都不用再操心和劳费多少了。

    只可惜错了头年几年淮北过来拉人的机会之后,那边已经不再给于简拔入籍的机会了。涂三郎也只能眼馋的看着过去几年就摇身一变,成为红光满面而衣裳整齐体面人的昔日同乡们,以组头、监工的身份来给他们各种现身说法。

    只是最近突然发生了一些变故,也连带也影响到了涂三郎一成不变的日常。

    先是那个对大家伙出工签筹,私下进行抽水的老黄羊,已经被肃反会的人给逮走了,据说他当时哭得淅沥哗啦的,就像是柔弱的孩子一般,但是丝毫没有人会同情他。

    这厮借着小工头和代管的身份,可是想方设法,从他们这些走投无路的可怜人身上,刮走了不少好处的,还通过暗中的少量物资的放贷,让好些人私下底都欠上了他的债……

    然就就像是开了个头一般的,更多的公人陆续进入到他们所在这处劳役营来。

    这一气就带走了自下而上的组头、代管、监工、书办等十几号人,都是他们这些不敢仰望和正对的存在啊,就这么像是丧家犬一般的被扒光行头,而毫无体面的用绳子和枷锁给套走了。

    此外尚有好几十个号称是给他们打下手,而为虎作伥的营中杂役和编管人,也被当场拔了裤子狠狠的吃了一顿宽笞条,而拉到别处去监管起来了。

    但是另一个外号“陈老实”的文书,也夹在其中被带走就有些让人意外了。

    他可是一只被营地众人视为慈眉善目老好人一般的存在啊,经常会主动指导他们这些新入营不久的生人规矩和注意事项;对于他们犯下的一些小错,给于力所能及的宽怠和见面;甚至还会在进行严厉惩戒之后,给他们宣讲道理和缘由。

    但是根据来人公开宣称的罪名,就是这么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物,他竟然会私下挪用和克扣配给的物用,而往劳工吃的糊糊里面参杂沙石灰土以充分量,又用制盐剩下的下脚料盐卤水,替换了按照人头配给的粗灰盐;

    然后支使底下的大小监工、代管和组头们,把私自扣留下来的物资,以个人名义借记给那些刚入营的新人,然后以此来操纵和胁迫他们结成一个个团体,乃至亲自要挟霸占和享受一些入营的女人。

    所幸,在英明无比的罗帅领导淮镇治下,是不会容许这种事情继续下去,由秦御史秦宪司所亲自负责和带领的肃反会,及时响应人们的呼声而抓出了这些蛀虫和鼠辈,换大伙儿一个清明郎朗的天空云云。

    肃反会的眼线和探子,号称是无所不在而无所不能,而且对于他们这些编管人和管理者们,同样掌握着某种意义上的生杀大权。

    于是,他也因此因祸得福的成为了,自己这二十人新组头的两名帮手之一,负责保管、收拾和整理大伙儿出工所需的工具,每天可以比别人多喝半碗杂菜糊糊,

    千万莫要小看这半碗糊糊,那是从锅底刮出来最稠绸的部分,连续这好几天吃足下来,他自觉的连说话都越发的大声和响亮了。更别说前天新来的管事头儿还把他们叫了去,每人给分了一块叫代肉的玩意儿。

    那个又咸又油的滋味,让他一想起来就要不停流口水,比起他儿时记忆中下河摸鱼捉虾掏螺蛳,在用火烤的半生不熟清淡寡味混下肚去的感觉,不知道要美上多少倍了。

    正在干活的民夫们突然接二连三的叫喊起来,还有人丢下工具忙不迭的向着岸上高处逃去;却是远处的河中传来某种隐隐的轰隆声,将他们惊了起来;然后又在监管的工头和将吏的喝斥怒骂下,将逃开的人给驱赶着回来,让正在劳作的场面重新平复了下来。

    片刻之后,他们才看清楚了这些嘈杂声响的来源,

    那是喷吐着灰烟转动着硕大的桨轮,在河中翻浪而行的车船,船上满是顶盔贯甲持铳跨刀的精壮军士,而船边则是鳞状的连片弧形挡板,从挡板的缺口中伸出的黝黑粗长管子,让人光是看上一眼,就少不得要不寒而栗了。

    而在车船后面又是拖满了一挂有一挂的各色行船,就像是前后蜿蜒看不到头尾的水上长龙,让人有些目不暇接起来。

    最后,是鱼逦并行在道路上的大队人马,飘舞招摇的紫电赤焰风雷旗下,威武雄壮而让人望而生畏。
………………………………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沧澜4

    对于淮镇之主即将迎娶国朝公室嫡女的大喜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既有人浮于表面的觉得这是恩遇隆宠,而日益看重的征兆而欢呼雀跃之余,也有稍微看得远一些的人,开始为即将可能带来的子嗣和后宅争端,以及将来的一系列内患而忧心忡忡起来;

    但是多数难以知晓内情的军民百姓,还是相当没心没肺的各种乐见其成,或是干脆就是衷心献上祝福和祈愿,私自在家焚香祷告这位年轻主公,能够籍此长命百岁而子孙绵连,能够将现有安稳太平的大好局面,给继续世代延续下去而已。

    比如喝完几个乡党和同好私下碰头聚会的小酒,有些醉意微醺回到家中的水曹庶务主事余黔,就是其中暗自蔚为欢欣鼓舞的一群之一;

    因为,这也意味着国朝方面的影响力,更多的进入淮镇这个体系当中,他们又有更多潜在的同道中人了。也许,就不要再辛辛苦苦的维持着,所谓廉洁清正简朴自好的表面功夫,或是继续与部门上下那些出身与卑下之流的泥腿子,而始终不怎么对路的微贱人等,就此和光同尘和稀泥下去了。

    要说起来,他在早年也是从筚路蓝缕的从诸事短缺和紧张当中,一步步辛苦煎熬过来的;因此凡事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有所丝毫懈怠,不然只要出点纰漏就是影响甚大,甚至因此通了天上去被连根问拿了去。

    正所谓是事多人少而经手的层面既短且浅,在支给流转上稍有些风吹草动,很容易就触动到军中那群只喜欢看结果和成效的丘八们,而根本没有给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然而,现在总算是发展起来变得家大业大,经过手中流转的款项和资源,又何止是过往数十倍、百倍之多,就算是有一点遗漏和细小的过程损耗,也是足以让经手的下面人吃的饱饱的了。

    因此,也不由他们不会起了些许别样的心思,比如籍此尝试性的为自己部门和亲近人,谋取一些福利或是间接的好处,似乎也在情理当中的事情了。

    但是实际上,身为管理淮河水面的水曹五位副佐之一庶务主事的他,反而看不上这点利头;因为他背后自有相应的金主和扶持者,只是为了让他在淮镇之中站稳脚跟,乃至籍此掌握更多的权势和资源,根本用不上沾染这些带有是非的利益。

    至于这些钻营和苟且的隐秘手段,也只不过是为了拉拢和团结,本部门内的各色办事人等,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而一点点的,将他们的利益诉求逐步的变相捆绑在一体,而更好得为自己私下营造的小圈子和相应的利益团体,添砖加瓦乃至暗自驱使奔走于内外而已。

    为此,他甚至得以在这些资源支持和自己手腕高明的伪装下,营造出一个相当符合淮镇相对简单粗暴风格,一心谋求上进的干练能吏形象出来。

    当然了,为了万全和妥善计,在名面上他还是得在对方的安排下,取了一名资深海商的女儿为妻;

    然后,籍此名正言顺的陪嫁了一间几十个伙计人手的商行和几条往来东南诸道的海船,算做是名下优质产业和进项来源;以作为公开身份上优裕而体面的生活日常相应的遮护,和各种酬酢往来的宽裕手头,招朋唤友和供养门客的慷慨花销,掩人耳目的手段。

    当然了,余黔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也很正当和理直气壮;这是为了拨乱反正而改变淮地一贯以来的,武夫当道而独断专行,将原本用来制约和分权的诸司衙门,视同从属和附庸而驱使奔走的不正常局面;

    更别说是在淮地各级官府当中流行的是,好用吏员而不重士人的风气,这对于那些潜藏在体制内以国士栋梁自居的旧式士人而言,不免有些轻慢和压抑的难过环境了。

    因此,他既是需要足够的地位和权势,也需要培植和拉拢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才能最后形成足够的合力和大势,彻底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局面,而将淮镇的日常回归到理想中,国朝已经运作了数百年的基本正轨上来。

    因此他们对内宣传的口号和主张,也格外强调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动摇和搞乱这个体系的稳定,而是要竭尽全力的挽救和改良,已经走偏方向的淮镇体制和法度云云;

    乃至为淮镇广大文官佐僚们谋求和争取,更多与之匹配的地位和权益,使之更好的为国效力,更好的与民谋求福祉才是……

    只可惜,他们这些人在淮镇诸司衙门当中,能够发出的声音或者说是语话权,还是过于微弱和有限了,甚至都没有资格推动成为一个,可以摆到台面上来进行正式讨论的试探性议题。

    最多也就是在私下里,籍着体制内的惯例多制造一些流程来,方便动些小手脚而籍此捞些好处,来拉拢手下和同僚而已,至于其他方面更多的事情,他们就未免有些无能为力,或者说不敢轻易越界了。

    但是,这次国朝赐给大婚的机会,却是给了此辈一个名正言顺私下串联和鼓动、拉拢他人,并且挟以大势而运作起来的理由和背景了。

    如今淮镇内部犹有不少天南地北的士人,在为之效力和谋求晋身前程,按照各自出身的地域和亲疏远近,也分作三六九等的存在。

    混的最好的无疑是以赵鼎为首的河南地方投献派、蔡元长为首的徐州彭城故旧,加上来自其家乡闽地那些逃避战火的耕读传家子弟,还有就是虞允文为代表,在北伐被淮军陆续收编的将吏文僚派。

    然后才是来自岭内、海外诸多学府,而以“畿内两大”为代表的学院派,其中又以辛稼轩所任教过的讲武东学在军中独树一帜;

    然后又有来自文教传统浓厚的江宁——润州一带的移民填户,因为文风鼎盛而识字率颇高,而在下层吏员当中当中逐渐脱颖而出,由此自成一个新兴的群体,

    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历年国朝各方面想办法塞进来,或是籍着官面渠道委派、提携过来的官吏;真正能够吃得了辛劳之苦,耐得住平淡简陋的寂寞,依旧坚持下来或是就此改弦更张,而站稳脚跟成为淮镇当中一员的,也只是相当稀少的存在。

    因此,经过这些年的演变下来,最终其中残存下来还能够发自心底,亲近国朝的士人和生员,反而只是其中的少数派中的少数派;在上述这些派系和山头的错综复杂关系面前,实在有些独力难支。

    另一方面的缘故,则是营钻罗氏的后宅路线也委实太过难以亲近和攀附了。

    虽然底下人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了无数次,却几乎没有走通过的可能性;偶然有所成功的地方,也因为太过刻意和行迹昭著很快被察觉,而导致当事人等被警告乃至隔离、或是变相的流转发配到别处去。

    一方面,委实是那位宇文小主母手腕了得,而将后宅当中服侍的各色人等都看得紧紧的,平日里就算是在女眷的圈子里,也委实难有长期接触和亲近沟通的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则是那位罗大帅收在后宅里的女人实在太过另类独行。不是亲友绝迹的孤家寡人就是从小自家养成的主儿,或者就是外地带回来的女奴,这就意味着没有多少裙带关系和攀亲借故的由头,想要针对性的结交和讨好之,都没有可以借题发挥的地方。

    但是,随着公女嫁过来之后,这个水泼不进的局面总算是可以被打破了;而这些私下里一心忠于国朝心向大府的忠臣义士们,也总算是有了个明确的主心骨和奉纳输诚的对象了。

    他和他背后的那些恩主们,也终于可以开始暗中发力和推波助澜了;反正,他们不求能够真正扰乱淮镇的正常运转,只求能够令其暂时无暇他顾就行了。

    因此,这次在同乡包养的粉头家中所进行的私下小聚,也是对那两个新调换来尚不够熟悉的同僚和部属,所进行一次拉拢和探查口风的试水;如果对方实在是不知趣的话,他也只能私下动用部门内亲近自己的人,将其排挤开来或是构陷以公务之失了。

    而他手下有一名私下营造身份,而由他作保专门安插进来的干办,作为资深经验的老吏务出身,也最是擅长这种营私苟且的事情了。

    有时候,对付这种官场上的愣头青,直接用凶杀人可不是什么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身边形成一个隐隐疏远和排挤的同盟,而借用体制的力量和名义来对付之才是正途。

    然而,满腹心思的他在自家正厅里端坐了已经好一会,却始终没有见到自己的妻子出来问候,也没有看见亲近的奴婢过来端茶侍候,心中不由有些暗恼,随即又变成背上冒出冷汗的心中一凛。

    这时候厅外的帘子再度被掀了起来,一名拿着基本书册的黑衣武吏慢慢度步了进来,

    “余官人,你的事情发了……”

    他微微冷笑的就像只咧嘴豺狗,打量着余黔道。

    “还请于某走上一趟好了……”

    见到这一幕,余黔已经心沉到底却是马上脑筋会转过来,反正他始终没有露出底子来,而是一直以公事上的名义进行交涉和接洽的,
………………………………

第1161章 沧澜5

    徐州城内隶属于设统调秘密产业的一角。

    “证据确凿?……”

    归元府巡城司马的慕容武,冷笑着看着面前犹然强自镇定的官人。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岂有此理,仅凭这些东西,”

    对方犹自色厉内荏的嘴硬。

    “也不过是顶我各疏于公务,和结交不当的错失……”

    “至于那些所谓密语、暗文什么的,更更是根本不知情由的……”

    “未经有司定夺,你们又何苦欲加我谋逆反乱之罪……”

    “有相应的证据,可以开这个头就足矣了……”

    慕容武笑了笑熄灭了他的侥幸和妄想道。

    “对于尔辈身受体制的好处,却心有异志的奸细之流,自然行的是非常之事,”

    “又何尝须得像是有司一般,陪你慢慢走完寻常律法的流程呢……”

    “只要遂了你的心意,只怕你的同党和帮手,早就得到消息做出对策,来收拾和善后局面了……”

    说罢他开始用手指轻轻摩挲这架子上陈列的一系列大大小小工具,看起来足足有数十件之多;

    只是这些原本用作木工、五金加工的器具,现在都经过了精心的改造和调试,以便在使用当中尽可能的少流血,而不危及生命的体验下,获得最大的肉体痛苦加成。

    “是让我一一样在你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