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城头上见到大军靠近的反应和动静,也是静悄悄的一片;究竟是是早有埋伏的陷阱还是纯粹的空城计呢,我不由陷入某种深深的疑惑当中。

    只是当少数擅长攀越的士兵,籍着抓索和长梯尝试性的爬上城墙之后,才用摇动的旗帜确认了上面的确没有任何人,这处门楼似乎已经被放弃了的事实。

    但是我还是不够放心,由就地升起了高处观测用的飞舟,再次确认了城门背后同样被浸没在淤泥里的坊区,以及两侧的城墙上确实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这才下令了让先登队和敢战士继续上墙,控制住门楼两侧的要点和制高处,另一边工兵清理门下的通道以方便大队人马通过。

    最先进入的则是张宪所领的车营,在城门内侧附近就地展开一道基本防线后,才有后续的开进的动作。。。

    因此,当我代表的中军也得以进城之中,首先见到的是道路两旁堆积起来的泥浆,以及到处都是淤泥和垃圾被翻出来的新鲜气味,其中还混合了淤泥之下形形色色事物,在炎热天气下散发出来让人头昏脑涨的复杂味道。

    已经进城的大部分士兵,不是在清理地面的积水和淤泥,就是在搬运和搜寻各种建材和构件,继续扩大和巩固内城一侧的阵地;而一些较轻的火炮,则被从用来输送的车架上,吊装到城墙上上去。到处看起来都是一片忙碌纷纷的景象。

    而在远处西北向已经清晰可见的皇城和东夹城高墙,对于我们这边的动静和声嚣,同样是一副无动于衷或者说是毫无反响的情态。

    由于洛都城的地势和布局与故长安相近,都是属于典型的北高南低,西贵东贱的格局。

    因此,站在门楼的最高处,可以看到城区内大片依旧浸泡在水里的坊区,其中又以洛水对岸南郭的受灾情况尤为严重,而我所在的北郭,东面的情形也要比西面更加糟糕一些。

    反而是位于北郭西侧的大内宫城,及其附近含嘉城、东夹城和坊区,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倒是留下许多惨烈战斗过的痕迹,大或焚烧过的建筑,以及堆积在废墟之下,根本还没来得及清理掉的尸体,就是最好的写照。

    甚至可以让人想象到的是当大水来临之际,正在对战的两军阵营是如何的在迅速淹没过脚下的洪水里,舍生忘死的拼斗和厮杀,只为了争夺大内城墙附近,那么一小片勉强可以立足的存身之地。

    而在大水威胁和驱赶下逃亡过来的军民百姓,又是如何相互践踏和推挤之下死伤累累,前赴后继的拥堵在在着附近的街道和建筑间隙中,而在恐慌的情绪和震天的哭声哀告中,被上涨的大水给活活淹死呛毙。

    虽然大部分尸体都已经随着洪水退去或是冲带走,但是他们垂死挣扎着在生命最后一刻,用力攀附抓挠剥蚀的痕迹,却是深深的留在了较为坚固的墙砖和条石壁上。

    而在离我们最近一处的西天津桥下,赫然已经被黑压压的大片漂浮物给淤塞拥堵了起来,而令原本相当宽阔的洛水,几乎看不到多少浑浊的水面。

    既然是地势较高的城西北侧都犹然如此,那主要力量大都位于城南和郊外的中路大军情况,就更加不能令人乐观了。

    只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我的告警之后,及时作出对应和措施,多保全下一些有生力量来。

    这时候,我派出去沿着城墙搜寻和联络,附近可能残余友军的武装侦察队,也终于有所恢复和返乡了。

    。。。。。。。。。。

    在一处暗室当中,

    在某种声响和动静当中,遍体鳞伤的都部署杨可世努力睁开浮肿的眼皮,用了好一会儿,才回忆起来,自己并不是在

    面前一张殷切的面孔,已经若干倒在地上血泊中的尸体,光是看服色他依稀记得都是拷打和逼问自己的人。

    正所谓是悲哀莫过于死心,他所出身杨氏一门世代为国尽忠,光是他这一代侍奉的两朝摄政领下,杨氏满门就相继为王事死难多达七十口;而作为其中屈指可数幸存下来历经两次北伐全场的他,更是全身大小受创数十处,几次濒死和身临绝境而始终百折不挠;一心戳力报效军前。

    但是最后却是因为大元帅府的一纸命令,就落得如此的下场。而曾经为皇道派大佬提携的过往,又与兵部尚书杨嗣有所接触的事迹,最终居然变成他私通超尘欲意反乱的铁证。

    连身为一方将帅的正常审讯和庭前辩白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被询问军情为由招入大内,卸除了佩剑之后而突然发难拿下,几名跟随的亲兵全都被当场杀死,而他被打昏之后就出现在了这处密室之中,接受无休止的拷问和催逼,只是为了从他口中挖掘出更多的同党来。

    这时候他才隐约知道,只怕是自己已经被那位城府颇深的杨兵部,给牵连或者说是变相构陷了,他平日与自己的几次接触和言语,现在想起来只怕也是有所用心和欲意的;可要他承认这个挟持天子而意图反乱的罪名,再无端的去攀咬和指认别人,将更多的人牵扯进来却又是勉为其难的事情。

    因此,他在这段时间几乎是吃尽了苦头而受尽了折磨,若不是那些人始终要留下他的性命来交待,只怕早就死在各种刑具之中了。

    尽管如此,他也被折磨的体无完肤而奄奄一息,而那些人也是愈加恼怒而不择手段起来;而当他努力为自己争辩和质地对方,所得到唯一的正式回复,却只有一句“莫须有尔”。

    这也让他悲哀莫名的彻底死了心,再也不开口辩驳而一心求死而只等那最后一刻的到来。

    但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居然还有人杀进来救他;本该早已经在他安排下,逃出生天而远走高飞的甄五臣,正在努力的打开他身上扣着的枷锁。。

    “杨帅,俺这就解您出去。。”

    相貌憨实的甄五臣,一遍撬着锁扣一遍咬着牙流着眼泪道。

    “这些狗贼如此对您,真是死不足惜。。”

    “俺只恨不能让他们多受些苦楚才死。。”

    “唔。。。”

    杨可世向张嘴说些什么,却发泄自己已经嗓子嘶哑艰涩的只能发出一些含糊的杂音。

    甄五臣赶忙取出一个皮囊来,给他灌了几口清水,疏通了喉咙和口中淤积的血块之后,杨可世这才觉得嗓子清明了起来。

    “你又何苦为我如此犯险呢。。”

    到了这一刻杨可世也没有多少心情,去质问或是指责对方,破坏了他为国尽忠而不惜此身的原则和立场,或是努力坚持下来的用心和成全自己家名荣誉的希望。

    “杨帅且放下心来”

    甄五臣似乎会错了意而给他解释道。

    “现在外头已是乱的不可开交了”

    “没有多少人可以妨碍您出去了。。”

    “那我的那些部属呢”

    杨可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来,急忙问道

    “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他们。。”

    甄五臣不由的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艰涩的如实相告道。

    “他们。。大都已经没了”

    “被抓的抓,杀的杀,逃的逃。。”

    “剩下的人心惶惶,待到大水一来不管敌我都给冲散、冲没了。。”

    说到这里甄五臣的表情变得悲愤起来。

    “只有我等一些疏通了关节,提前进来打听大帅下落的,才侥幸免于落难。。”

    “大水。。。”

    杨可世不由注意到这个关键,而在心中恍然震惊了一下。

    “大摄他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么。。”

    声音却是变得尤为苦涩和黯然,自己落到这个下场,只怕也和当初力谏反对此种手段有所干系的把。

    “万事且放到一边,还是请使君随俺从这肮攒地,脱出去了再说把。。”

    甄五臣费了老大气力之后,总算撬开了锁扣,将杨可世从刑具上掺扶下来,又对着外间喊道。

    “快进来搭把手,”

    片刻之后浑身血迹斑斑而重见天日的杨可世,有些唏嘘的看着眼前满地狼藉的一幕,才发现自己其实还在觐见的宫室之下。

    只是在这短短的数日之内,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随着甄五臣的一声“杨使君就在这里。。”顿然让那些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在宫室之间的身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的纷纷汇聚了过来。

    杨可世不由在心中有些明了和恍然,就算是大元帅府给他定罪和用刑,但是始终也没有公之于众啊。
………………………………

第951章 破釜4

    (之前的错误已经修改了,留在白马寺的已经换防成了崔邦弼的左阵,)

    在北郭城墙中部的安喜门附近初步站稳脚跟之后,就是继续展开兵力而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控制区和警戒的范

    这时候,按照巷战的需要而组成战团的前哨小队,也终于报告了遇到敌人的消息。

    不过这些敌人都是不成规模的散兵游勇,不但衣衫褴褛而装备不齐,组织度还有士气也是实在不怎么样;因此在短促遭遇战中轻而易举的就被,一个照面的排射或是白刃突刺给击溃或是俘获了,也让我获得了更多支离破碎有自相矛盾的资讯和消息。

    至于之前那些拼死悍战而让中路军屡屡顿足城下的北军劲旅,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不由让我警惕大增,也更加的谨慎起来。

    在前往南面的多次尝试之后,我还是暂时放弃了穿过洛水及其两岸泛滥区,而与可能还幸存下来的中路帅司取得联系的打算。

    毕竟,不管其他地方如何受灾被淹,中路帅司却是设置在长夏门内,至少有很大的概率从泛滥不可收拾的洪水里,幸存下来的。

    这时候,反倒是前往东夹城墙下侦查的部队终于有所发现了,城头上除了林立的北朝旗帜之外,似乎还有相应成建制的守军驻留。

    见到外来人的反应和动静都显得很大,倒是让前往侦查的一个团,不敢轻举妄动了……

    “杨都管……”

    “杨帅……”

    “都部署……”

    “使君……”

    口口声声的叫喊和惊呼声中,简单包扎和清理过身上伤势的杨可世,却是有些感慨的看着这一张张或是殷切,或是惊喜,或是惶然,或是忧虑的新旧面孔,心中有些很不是滋味和百感交集。

    毕竟是亲身参与并且打满过,两度地域南梁北伐和洛都保卫战全场的一代宿将和顶尖功臣,正所谓是人的名树的影的集群效应;

    当听到了杨可世的名号之后,远远近近散布在宫室之间,六神无主或是恍然不可终日的将兵军卒,就像是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的,不由自主像是磁石旁的铁砂一般纷纷汇聚到了他的身边。(小说

    自愿的讨好和问候起来,面对此情此景杨可世也在没有任何矫情和推脱,而是当机立断就地发号施令起来;一边重新订立次序和位阶,编排人手和器械,向远处继续搜索和聚拢人手;由此短时之内就迅速聚拢起约莫两千多号兵员来。

    只是其中的成色颇为杂乱,既有原本就是拱卫大内的京营,也有新调进来的南衙诸卫;既有外援的西军客部,也有来自河北、河东的二路援军;甚至还有少许神标军和的残卒;

    杨可世召集过来逐一的询问起来,却是各种口径纷纷而莫衷是一甚至相互矛盾;唯一有点事相对一致的,就是这些部伍在奉命或是自发退入皇城大内之后,就仿若是一夜之间就与各自的上级和本部,彻底失去联系了;

    而似乎就在杨可世不再任上的这几天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却是太多了,包括,他几乎全部覆灭的部伍,泛滥城内外的大水,不知所踪的天子,还有已经不知去向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和朝廷中枢……

    一遍遍的冲击和刷新着他的感官和记忆,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又不知所措起来。

    只是还没有他多想些什么,这时候东面作为皇城大内外围和屏护的东夹城,却是传来的喧天的攻战声。

    然后在杨可世派出前往探寻的人手之后,又以很快的速度骤然平息下来,就好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这不由让杨可世在心中再次蒙上了一层阴霭。

    而以更快速度逃奔回来的军士,也再次印证了他的猜测和疑虑……

    “这就拿下来了?”

    我很有些恍惚的对着左右疑问道,这都还没有开打呢。

    “正是如此……”

    负责打头阵的左虞侯将穆隆,亦是有些欣然和得瑟的对我保全行礼道。

    “内外都已经确确实实的控制住了……”

    “毫无伤亡而全然而下……”

    只是这个过程有些近乎儿戏和侥幸。

    面对东夹城上这些成建制的敌人,我手上掌握一个俘虏却是无意间给排上用场了,他就是那个宿元景的冒牌货。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他只是个冒牌货,但是那些北军将士可未必知道。

    出于打击敌军士气的考虑,让他穿戴整齐而站在城下让那些困守的北兵看个清楚。然后三军马步炮工淄具列其后作为背景,跟着大声鼓噪和叫喝震如天倾。

    于是,出乎意料的城门就突然自内而外的打开了;既没有冲出什么敢死队或是决死一战的骑兵,城头上也没有恼羞成怒的反击,守军仿若是一下子都消失了。

    作为先头的标兵营一团一口气毫无阻拦的冲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跪倒了满地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的北兵,各种甲械和旗帜被丢得到处都是。

    似乎我们有小看和低估了宿元景这个名字的威力和作用。

    依靠这个冒牌货打头阵,接下来的就仿若势如破竹的一股而下,相继轻易逼降和夺取了含嘉城和东夹城、圆壁城之间的守军,初步完成了对皇城大内的半包围。

    而这一切只用了大半天时间而,轻易的就像是做梦一般,又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的轻松。

    只是还没有等我布置和准备好下一步进入皇城大内的,却被一个意外给打断了。

    正所谓福无双至而祸不单行,外出搜寻的侦察部队,带回来浑身湿漉漉的幸存者。

    也给我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失踪的后阵居然在洛都城里;但是坏消息是,他们的状况很不好,正处于被人羁押的状态下。

    乘着大水来袭而被城墙内的友军落井下石,缴械扣押多者所有物资和装备的后阵。

    按照讨回来信使的说辞,先是绝对不相信而口出讥嘲之言拒绝入城,在发现远出洪水到来的征兆后,却又提出诸多苛刻的条件才准他们进城避难。

    虽然他们最终放下武器的应对方的要求,才得以进城,但是还是有掉尾两个营,因为躲避不及而恋人带马,还有辎重车辆一起,都被迅速上涨的涌流隔绝在外,就这么眼睁睁的在满城围观之下,就此不知所踪了。

    其中就包括刘延庆从荆湖战区,所带过来满监制的第一营,而坚持留在后队与他们在一起的刘延庆,若不是被他们奋力用身体垫高推进城门里,只怕也差点难以幸免了。

    经此大变和打击,再加上水浸之后引发的风寒,身为主将刘延庆的精气神恍若是一下子垮了,当夜就病倒下了;因此这些被扣押的将士带领,全落到形同副手的另一名正将身上。

    他一边指挥和集中身边的人手,赤手空拳的夺占了一小片营区而设立了障碍和工事,与前来弹压的官军交涉和对峙,这名信使就是乘乱连夜脱逃出来寻找帮助和外援的人员之一。

    在我军进城之前,他已经在这个城里转悠了一整天了。

    这个结果让我不由的怒发冲冠而不可遏止,当场打算和放弃了对皇城大内一鼓作气的后续攻势。

    模范后军的这些将士,虽然大半是刘延庆从南方带来的,但是后来也补充了不少淮东健儿和老练的士官。

    这些信任我而追随我的将士们,最终没有死在追逐功名和理想的道路上,也不是死在战场上的敌人之手,却因为友军的自私和愚蠢给葬送了。

    要知道,自从淮东镇建立以来,历经的战斗和苦难虽然很多,还没有出现过营以上建制全灭的记录,就算大多数在被优势敌人击溃打散之后,依靠剩下的人手依旧还有重新整队和恢复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却一下子去了俩,这叫我怎么能够心平气和呢,正所谓叔可忍婶不可忍,

    “来人,立刻发兵城东……”

    “不不,我亲自带队前往……”
………………………………

第952章 破釜5

    定光门内的墙头上,飘舞着左卫瑞马旗下。

    队将宁毅懒洋洋的打着饱嗝,剔除着牙齿里的肉丝,真是好多天没有好好吃上这一顿了;这一切还是多亏了先前并下的那支军马,所带来的淄重物资了。

    光是那个代肉和鲸油罐头,还有酱菜一起炖煮的浓羹,就足以让他回味无穷了;虽然在广府的时候,他也曾算是那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殷实人家中一员,而对于这种东西看都不看一眼。

    他曾是一名赘婿,虽然名义上算是管桂宁氏的远支之中的远支,但是因为家境衰微而贫寒窘迫,很早就被入赘给了当地豪门苏氏。

    然而所谓赘婿虽然有所婿名,却是不折不扣形同高级家奴之属,就与大户人家的妾侍和填房丫头一般,专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苏氏家主,用来传宗接代的某种工具而已。

    因此,在当初入门之后,就没少受过苏氏宗亲和族人的嘲弄与鄙视,甚至就连家主和夫人身边的奴婢,都能够对他作威作福气贯指使。

    依靠心思机灵而勤勉好学,这才慢慢得到家主的赏识和看重,也把自己名义上的妻子讨好和侍奉的开开心心,得以成为一方的管事而开始协助小姐,熟悉和接管家业。

    甚至还在身心上注意收服了小姐身边的几个亲近侍女,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正所谓是天有不测之风云。

    在老爷子突然病重之后,他也不幸卷入了豪门争斗当中,而成为诸多勾结外援图谋苏氏主支的亲戚族人眼中钉而被构陷下狱,差点就没有丢掉性命。

    最终当朝廷下旨征调广府拱卫诸军的留京人马参战,各种勋贵官宦子弟各种告病而导致大量的出却,为了填补空额补了而开始不择手段的抓差。

    于是好容易才脱得囹圄的宁毅,得到了一个机会,脱去赘婿资格的机会,由苏氏给他买了一个小校的军籍,而踏上茫茫的千里征程之路。

    然后,经历了襄樊战线以来的一系列战事之后,一次次带着不断增加的伤痕侥幸活下来的宁毅,也终于做到了一名手下五十人的队将;

    当然了,经过这些年的鏖战和汰选,他所在的左卫人马也是如同走马灯一般的,死了再补补了再死,已经大规模换了好几批的成色;以至于现在充斥在军中的是,来自海外客军或是岭内义从之流形形色色的后续补充人员,反倒是他这样居于少数了。

    而在中路大军的十几个军序当中,左卫军也始终属于掉尾的角色,因此在局势艰难之下,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也是被排在最后,而过了好一阵紧巴巴的艰苦日子。

    但这一次突然遭遇的大水之中,奉命守门的他们却是捡了各天大的便宜,两天时间,依靠这片地势较高的防地,他们已经火拼和吞并了好几只友军的残部,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和人手。

    只是,作为征战了好几年的老军伍,在尽情饱食之余的宁毅,也不免心中也有隐隐的担忧,如此肆意妄为侵并友军的做法,

    只是他的上官却是自信十足的信誓旦旦曰,这些部伍的本阵和归属多半已经不在了,此乃阵前从权之策,只要能够保全下实力来,在帅司那里也自然有所说法的底气。

    想到这里他也不禁叹了口气,自己只是各小小的队将而已,天塌下来还有那些都头、部将、备将、副将、正将,乃至都知、都监和统领、统制官们顶着呢。

    远处的城墙上有什么闪光晃动着,让宁毅不由自主的走到了内墙边上,想要打量个仔细。

    突然他胸肩一震像是被重重退了一把,而猛然后退了好几步,他张了张嘴只觉得口中具是腥味,却是连敌袭告警的话语都没法发出来,就彻底脱力斜斜滚倒在了地面,手脚挣挺着却是再也爬不起来了,

    最后的视野和知觉当中,是不远处无数奔踏过地面的靴子。 ……

    正所谓是一声令下,万钧皆动。

    成群结队的铳军沿着城墙运动起来,不断的接管和抢占一个个制高点,然后就地架上上转轮大铳和散射小炮,构筑起一个个警戒哨位来。

    而大队人马则从分别城门内外出发,然后好容易才绕过了一片又一片残破和积水的城东,沿着城墙下的过道,找到了对方临时设立的营盘。

    那是插着十二拱卫军之一的左卫旗帜的营地,背靠着定光门占据着附近坊区之间,填埋堆积出来的高地,而自成一体,看起来松懈而无防的养子。

    从城头上和城墙下两路出击,直接引兵攻打过去,以炮火轰开营盘而排射驱散了所遇到的抵抗之后,比我料想的还要轻松的抓到了正欲从后墙脱营而逃的罪魁祸首一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没有任何外援和呼应,就轻易包围和解决了剩余的抵抗力量。

    然后,我也在城楼的藏兵洞中,见到了病得不轻而形容憔悴,眼窝深凹下去的刘延庆;持续高烧不退的他唯一清醒过来的时刻,就是抓着我的手一遍遍的重复:

    “真是悔不该啊,”

    “都是我的一念之差所害了他们”

    曾今那个自信跳脱的枢密使衙内,居然变成了这副样子,不由让我心中很有些不是滋味。

    这一刻,我似乎有些能够理解,奥古斯都在条顿森林损失了三个军团之后,痛不欲生的高喊“瓦卢斯,还我军团”的心情了。

    只是在回过头来我决定具体论处的时候,出现了个小插曲和意外,一个阴柔的声音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喊道。

    “且慢动手……”

    却是一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随军大使臣,吴穆追了过来劝阻道。

    “还请制帅三思……”

    “原来是吴中使……”

    我冷下脸来看着他一字一句的道。

    “难不成你还想出头包庇和容留此辈不成……”

    “自当非也……”

    吴穆楞了一下,才在左右聚焦的目光中回过神来,缓声道。

    “咋家只是宰相,此辈既然犯下了滔天大错……”

    “自当交有司论处,追责定罪才是……”

    “毕竟,他们好歹职衔和军阶在身,相应的处置,最起码得得中路帅司首肯呼……”

    “那请问中使……”

    我打断他道。

    “他们对我淮东健儿坐望不救,乘机胁迫之时,又可曾得帅司首肯呼……”

    “……”

    “或者说,若是我把人交还给帅司之后……”

    “中使愿意以身家前程作保,就一定能够如数得到追究和问责……”

    “而不是抛出几个无关紧要的替罪羊,且做名面上的敷衍了事呢……”

    “这……”

    他也不免变得犹豫了起来。

    “咋家只是觉得,制帅如此擅断之后,只怕干系和妨碍不小啊……”

    “已经不要紧了……”

    我再次打断他道。

    “反正南北积水未退,一时半会也联系不上帅司……”

    “以淮东置制使的职分,我自当有代行那战地之法的权益之便……”

    说到这里,我看着吴穆的眼睛道。

    “或者说,你又觉得,此辈会因为我放他们一马,而格外感恩于我么……”

    “还望中使千万不要自误,白白冷了我千万淮东将士的报效之心……”

    “从来没有人能够罔顾轻慢我淮东将士的性命,而不用付出足够的代价……”

    我斩钉截铁的回声郎朗道。

    “没有人……”

    与之伴奏的则是,随着外间噼里啪啦的枪声响起,自统制官以下的军将上百人,被我的亲直卫士五花大绑堵嘴押上城头而逐一当众枪决了以示决心。

    而作为随军中使的吴穆,在继续追随本军建功立业而分享好处;还是为这只劣迹斑斑的友军出头开脱的选择面前,最后还是表示了某种意义上退让和默认;

    虽然这其中或许有所无辜和误差,但是对于需要快刀斩乱麻而回头攻略皇城大内的我而言,也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我也没有那么多爪哇时间来进行一一甄别和指认,我需要最简单粗暴的结果和短时间内可以有所交代的既成事实就好。至于将来的事情,等有命活下来再说把。

    而左卫残余的四千多人马,也被逐一的押解出来强制解除武装,就地监管起来而充作强制劳役。

    而那几只被他们吞并的残部,则在淮东军的重新武装和简单整编之下,摇身一变反过来成了左卫人马的看守力量。

    在留下一各团的警哨之后,就前后排成长队而押解这剩余的物资和器械,重新回到了安喜门和东夹城的控制区内。

    这时候,留守的兵马使风卷旗却是再次报告,含嘉仓城之中有所发现和变故。
………………………………

第953章 破釜6

    好吧,这一连串的突发事件处理下来之后,对我来说也不是全是坏事;至少,给我相应的口实和理由,在军中宣扬和强调友军不可靠和拖后腿之处,属于需要保持警惕和防备的对象;

    同样也足以打消军中某些潜在的侥幸心理和摇摆投机的立场了。

    这样,一旦日后事情有所变化和需要的话,再对这些曾经的友军动起手来,就在没有那么多的心理障碍和思想上的混乱了。

    另外,通过亲手报仇为名的城头处刑行为,等于也让刘延庆带来有残存下来的那些旧部,变相的给我叫了一次投名状。

    毕竟沾上了这些友军将官的血之后,他们就很难再为自己开脱和辩解了,而只能依靠和指望淮镇日益壮大后的势力庇护,而变相的在这方面一条路走到黑了。

    当然了,在刘延庆的麾下作为老牌将门世家的底蕴,又有个在役宿将兼枢密使老爹帮衬和扶持,还是有不少现成的骨干和人手;

    比如那个在刘延庆病倒后,临危受命出来带领大家结阵自保的临时副手,叫吴磷什么的副都监兼第二营正将,就被我很是看好当中。

    据说他是现役西蜀行司出身,后来被调拨到了襄樊战区去,指名编派在刘延庆的麾下听效,然后在一连串战事中逐步提拔起来的军将;也是刘延庆确定被外调东南路之后,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