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南军之中攻坚摧城最犀利的武器——火炮,也在隐隐约约的喷吐绽放着火光,将一个个灼热的铁球或是一片片铁丸,此起彼伏的喷洒在敌人的掩体和工事当中。
敌人和城垒的位置是那么密集和显眼,以至于根本不用刻意的瞄准和计算,只要对着大致方向打发出去,就总能轰炸和波及到相应的人和建筑物。
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南朝军马,与城内不断涌出的北国后援;就在这洛都城附近的地域内,不断的遭遇和碰撞着,以犬牙交错之势激斗和厮杀成一片片,一段段的新旧战线。
无数的物资和器械,无数的将士及其他们生命和血肉,还有勇气、理想和憧憬,在构成如此大战场微小零件和分子的同时;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毫无停歇源源不断投入,这个名为“战争”的巨大磨盘当中。
当风卷旗带着所部人马押送着满载的军淄,越过友军占据的汜水关和武牢关,又沿着汜水河谷抵达都亟道的腹心地带,所见到便是这么一副的浩大场面和令人热血激昂的景象。
“来的正好……”
眼窝凹陷血丝密布,声音嘶哑的王端臣,居然抽空亲自接见了他,
“我军麾下的炮队和铳军,因为子药匮乏”
“已然限制出击和使用,好些时日了……”
当郴割目录单据,又写印了回执之后。
风卷旗眼见大这位王帅臣的亲兵卫队里,也有半数人用了上了火铳,而且样式还颇为统一,只是偏过于笨重。他这才继续开口道
“此外,本镇尚有新造火铳一千只,连同子药装具若干。”
“此番随携而来,且做励帅臣的见面礼……”
“罗制使真是有心了……”
王端臣牵动嘴角,微微露出一线笑容。
“淮东的火器犀利,可是远近闻名的抢手之物啊……”
事实上就连他亦有一只部下呈现的,镶金嵌银饰以翡翠和玛瑙的淮东手铳,作为近身的防器。这也是这些年才新进流传起来的风气。
“不过,无功不受禄的道理某还是知晓的”
他顿了顿又道
“且说一番,你家制帅又有什么什么主张和章程。”
王端臣收敛了表情肃色道。
“难不成这淮镇的生意,在中路军中做得还不够”
“还继续想做到这军前来么……”
“使君明鉴,虽然不至于如此……”
风卷旗依旧是一副恭谨有加的道。
“本意却也相去不远了……”
短暂的会见结束之后,风卷旗就带着部下另选驻地休息去了。而王端臣却依旧留在原地,若有所思的看着前方被笼罩在厮杀声和燃烧烟云中战场。
“居然是,军前交通的权益之便?……”
王端臣突然转而对着身边的王奇、李觉、石见其等亲信道。
“你们又是怎么看……”
作为一位完整经历了泰平元年的北伐,及其失利后惨烈无比的大败退;再到于荆襄之地重新站稳脚跟再构战线,经过与无数番胡和北军往复的数载拉锯和对抗,而坚持到领导国朝再度发起二次北伐,从人生高/潮到低谷,再勇攀高峰的跌宕起伏过程的统帅,
他当然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以各种归之为运气使然或是其他私心的理由,而有所小觊或是轻视那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淮东罗制使。
能在全面溃决的大潮之中,从残酷的洛都夺城死战和塞外番胡南下的浪潮中,带着一旅残师全身而退;进而在淮东一隅站稳脚跟重整旗鼓,发展到现今局面的,都不会是什么善于之辈的。
而对方提出这么个宽泛的要求,所求的自然也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了。
难道是想规避大本营的约束,而从前沿克敌的功劳当中分一杯羹么,以对方派来的这数千人马,相对如今王端臣麾下引兵二十万的规模,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的有限。
或又是想在前沿各军之中,乘势谋取某些不便见诸于口的交易和利益?,事实上这些与淮东暗中交通的情况,在中路军各部中已经断断续续的,存在了有好几年时光了。
哪怕他身为总领前沿诸事的一方主帅,在能够确保部下基本士气和战斗力的同时;也只能坐视和默许这些部下军序,为自己所部私下牟利,而采取的向淮东掳卖人口和俘虏,诸如此类此类小动作……
而与此同时的马桥镇驻地里,
风卷旗也不顾辛劳和疲惫,正在召集各营团队火的军官,在做进一步的统一思想和敌情宣贯的阵前动员。
而其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与这些友军打交道的时候,要如何保守关键性的要领和机密,又能适当的散步一些对本军有利的消息和传闻;又是如何的极力避免被对方牵扯或是裹挟进去的各种状况。
因为,
在前来之时那位大帅就特意叮嘱和交代过,这是淮东现今能够最大限度抽出的机动兵力了,能够襄助友军有所建功固然是好事;但是绝对要避免在指挥和行事上受制与人,乃至成为大战之中众多,难以体现价值的炮灰和前驱之一。
此外,就是利用与各军交流的机会,及时掌握和了解战地的第一手资料和具体作战情形。然后变成各人具体的书面记录,汇集和归总到风卷旗的手中,再由相应的参军小组进行推演和判定,最终变成变成相应的评估方案与意见,由快马送往后方而去。
毕竟,能够间接参与和见证如此规模大型战役的机会,就算是国朝开国以来,也是屈指可数的几次而已;虽然淮东军已经无法直接参与其中,或是主导性的发挥自己用处,但是相应的经验和资料,有所机会也是不能轻易落下的。
哪怕是一些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战场数据,或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后方物流输送数字,对于淮东正在进行的军队建设和军事体系培养,都有向成都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毕竟谁又能保证,以淮东如今的发展趋势,日后就没有大兵团作战的机会。如果有现成的成熟经验和事例,显然就可以少走上许多弯路的。
而负责这个具体方向的主官风卷旗,也无疑间获得了比别人更高的和眼界了。这无疑是对他长期缺席淮东主要战事的变相补偿和培养了。
…
第八百零六十七章 拨乱7
洛都城外西郊,名为安马集的临时驻地里。
所有的民房和商铺都被拆除得七零八落,而变成这处营垒防线的一部分。而几架藏得极好的床子弩,也在遮盖物下严阵以待着,厮杀正酣远处前沿,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头发灰白的河曲防御使兼曲阳军使李处温,再次面临某种人生抉择的关头,而一众顶盔掼甲的亲信部众,都聚集在营帐里就等他的命令了。而他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喊杀声和战斗的响动,却在犹豫着。
因为其中的巨大风险和实在缺乏保障的苛刻条件,让他几度想要放弃此事,就当做没有发生过好了。就算是作为信使的儿子,也不是不能为了自己的额家族和前程,略作牺牲一下。
但是急转直下的局面,却直接将他推到了风间浪口之上;根据对面的最后通牒,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点儿,那之前所提出的额一切条件,就全盘作废了;就算是他愿意立刻投降也就没有用处了。
突然轰的一声坠击在不远处骤然炸响开来,然后连带起某间建筑轰然倒塌的轰鸣声。
再度临近的炮击声,顿然像是困兽一般反复转了多圈的李处温,他深深吐出了一口闷气,对着做了一个决然的手势,然后如释重负的一干人等,顿然按照既定的方略行事起来。
包括他的防御副使李必达和监军高文在内,以备敌为由召唤而来的几十名军将,几乎是毫不怀疑的被他骗到了大帐之中,然后卸除了武装围起来砍杀一空,一时间军涨之中血流成河,尸横遍地。
然而这时候却再次出了个意外,却是稍迟一步带着几名亲兵赶来的兵马都知苏拉,似乎是隐隐闻到了血腥味或是瞅见了什么不对,居然在账外突然不顾一切的掉头折返;李处温的亲兵急忙追拿上去,呼和叫喊着用弓弩射翻了他们。
但是赶上去检查尸体的时候,却发现别号“幸运的苏拉”的正主儿,却不见了踪影。本来他们还想继续搜查附近,但是很快就被李处温给召唤回去了。
到了这一步,李处温已经彻底没有了退路,也就无所谓这么一个漏网之鱼了。在一片此起彼伏的点数整队,起兵拔营的满地动静之中,李处温也在和自己的儿子,作着最后的诀别。
“你我父子此别之后……”
“只怕难再有相见之日了……”
“还望我儿好自为之了……”。
因为他思来想去的,还是放弃了在优势“友军”包围中,毫无胜算的临阵倒戈或是就地受降的结果,而选择了那个弃守北上的所谓“下下之策”。这样,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父子两都将继续南北分隔下去了。
一片鸡飞狗跳的烟尘滚当之中。
突然假命向北拔营而去的李处温所部,顿然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临近,本该由李处温所部镇压和监视的,那些土团义勇乡军和夫役之流,也几乎是纷纷从各自驻守的防线和营垒里跑了出来,附骥其后而做那一窝蜂散去之事。
然后是前方那些又在对敌战线上厮杀的北军将士,也察觉到了后方发生的变故和骚动,不由自主的也慌乱和紧张起来,此消彼长之下,再也无力维持基本的额展现,而被南郡乘势突入杀了个七零八落,全线齐齐的崩散溃决开来。
而在战线内部沿着刻意留出的运兵通道,向着北面狂奔而走的李处温所部,还在沿途劫夺了许多车马辎重;裹挟了好些不明情由的零散将士。一时之间竟然也没有能够阻挡和妨碍他们的力量,就已经被他们冲关过卡扬长而去。
这时候,后方营地中四处点燃的火光,这才蔓延开来连城数片。
由此,
北朝在洛都近郊,苦心经营和维持的防御体系,顿然崩出了一个明显的缺口来;虽然这个缺口对于偌大的洛都外围西面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地方,但是已经足以成为了,一支关注和监视此处而枕戈待旦的南军将士,全力突入开北朝营垒防线的一个契机了。
事实上作为安马集这个二线节点左近的友邻所部,还在某种混乱和动摇动中,等候着命令和混沌不明的消息,就见前端的战线已然崩溃,以及潮水一般狂涌而入的敌军,顿然各种猝不及防和招架无暇被杀的节节败退;在蔓延开来的火光和厮杀声中,几乎是一座又一座的营垒和城寨被冲破、拆平,又在丢盔弃甲的满是尸横枕籍当中,化作熊熊燃烧的火炬……
洛都大内,也是花了大半天才得到确切的消息,然而这时蓄谋已久的李处温所部,已经相机冲出了城郊的防区,在洛都北面绝尘而去了。
然后这才又火速转呈到,正在城南巡视和坐镇的大摄手中,却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局面了。
虽然,有坐镇宣宜门的西面都部署张正桂,火速派出城下待机的兵马前往封堵;但依旧还是没有能够阻止自西线突入的南军,对国朝苦心经营的防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沿着东西贯穿洛都全城的洛水河口,所建立的五道战线和十六处大型支撑要点,连同囤积的兵马和物资;被打穿和夺取了大多数。而张正桂派出的援军也被南军突然大为加强的火器投射,所迎面轰打的焦头烂额,差点儿当场不支而溃败下来;
因此,眼下也只能在第二波派出骑兵冲击的接应下,勉强收拢了左近各路营垒溃败的人马,而退到了城墙附近的最后一道防线,依靠墙头的掩护姑且站稳脚跟而继续坚守下去。
而在此时此刻,所谓洛都西面防区已经被自外而内,又自内而外的军势打了个对穿,又挖出了个大窟窿;站稳脚跟的南军还在不断的沿着南北之间的河岸,不停侵攻和渗透着那些尚未失守的营垒,努力将占领和控制的区域,向着洛水两岸扩展开来;而南军从后方运上前沿来的火炮,却也已经进入到了够得到城墙的距离了。
所谓的洛八水四塞,转眼就被打垮了一面。
“混账……”
大摄张恩贤几乎是把一个玛瑙杯,猛然贯在漆柱上摔得粉碎,
“背弃国恩的无耻之辈……”
“我势要诛他满门三族……鸡犬不留”
刹那间四溅的碎片,将站在近的一名侍从脸上割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却依旧一动一动的保持原样,生怕继续触怒了这位至尊,而与前些日子其他不小心犯了霉头的同仁一般,获得生不如死的下惩结果。
然而当众咆哮发泄了一通之后,他还是收敛了怒气回到现实的,在一番利弊权衡之后他还是否决了派兵追击弃守而逃的李处温部的打算,仅仅派出快马加鞭的信使,让那些沿着黄河边上驻留的人马和堡寨,留意和警惕这只叛走之师的动向。
眼下之际还是集中兵力遏制在西面取得上风的南军攻势,从正面已经无法将将他们反推回去,那就从扯面调兵迂回截击;此外,还要对城内葛军,再次展开一轮整肃,特别是日常与李处温有所往来和结交的人等。
只是当他的命令和对策逐一下达之后,却撞上赶来告罪的右枢密使张叔夜;他当然不会借此痛责这位,眼下极为重要的肱骨之臣了,反而是好生安危和嘉勉了一番。
然后又慷慨大度的接受了对方的意见,再次国战危亡正当上下同心的用人之际,实在不宜再变相削弱前方的力量;而收回大肆清查整肃军中的命令,近在暗中做小范围的追查和牵连……
而在洛都百官都署所在的南衙之中
“李处温那儿已经动起来了……”
得到消息的兵部尚书杨嗣,对着左右吩咐道。
“接下来,就看尔等的行事了……”
“虽有李处温之事为遮掩,但城中依旧耳目众多。”
“一切万万以小心谨慎为上……“
…
第八百零六十八章 拨乱8
胶州,胶西县,板桥镇军港。
海风呼啸当中,刘延庆的模范后军部还是如期抵达了。尚未满编的六营人马,五千七百名正从军额。在编的三千二百员,除了他从襄樊战区带来一个营之外,其他都是从江宁就地择检补充的。
按照事先的通气,刘延庆这次除了带来一百多名,充作这只军队架子和骨干的家将团外;还有私人名义名随行的五百多名各地武备学堂的生员和教师,都是只有资序没有职事的白身,只待我从中的甄淹任用。
这便是身为老牌的将门世家,外加一个资深老帅出身的枢密使老爹的底蕴和优势啊。
虽然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别人的眼线和暗桩,或是又有多少人是奉命前来掺沙子的;但起码在明面上表现出了足够积极融入淮东团体的态度。
因此,于官面上我也得保持了足够的热情和欢迎态度。
而且以淮东现今的基赐体量,只要不出太大的变故,假以时日也是不难将这批人手给吸收消化掉,乃至完成最终的甄别和无害化的处理。
只见一个顶盔掼甲的身影,排众而出又抢步上前高声道:
“后军统领刘延庆,见过淮东制置使同六州镇抚,罗守臣……”
“兹奉江宁大本营之命,移驻前来协防治下,听效于军前……”
“还请勘验文书,对凭印信……”
简单的见礼和呈递文书之后,我便是迎面一个热切的地拥抱,然后把丙游观阅于军前。
随我迎候在本地的军马和他带来的将士分别阵列于前,两边对照起来的区别和感受,就是十分明显了。
刘延庆的部下,也就他亲自带领过的那一营人马,虽然满面疲色却很有些久经沙场犀利内敛的体魄和气度,而令人印象深刻之外;至于那些新补充进来的人马,就在精神势头上难掩海途旅行的疲惫和倦怠,显得有些松松垮垮而仅能勉强保持队型而已。
虽然我这次留有余地的,没有把左右虞侯军和衙前兵的人马来出来展示,而只是按照一定比例抽掉了若干,资格较老的主战营和防戍营的团队作为仪仗,但是绝大多数都有前线论战和防戍过的经验。
光是整好以暇的站在那里,就足以在军容体貌和精神气质上碾压对方数条街了。
不过在我看来别说那一营百战老兵,就算是刘延庆带来的这些新兵,在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上,比起淮南行营里充斥得那些形容消瘦,或是饿殍出身的些许军中见闻,却是足以高上几个台阶了;更何况他们举手投足之间习惯和动作,也是明显受过基础训练的底子,而不是茫然无措的生瓜蛋子和白丁;
看起来不像是就地征募,而是从后方重编的二三线部队里,现成择优入选出来的在役兵员;因此,只要假以时日的系统训练和血与火的磨砺,依旧可以多数符合要求而派上真正用场的。
毕竟,除了最初北上采三权宜措施之外,我这些年已经基本严格禁绝,直接在流民里招募病员和军事辅助人员。从一个半死不活的饿殍,直接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所需要的周期和投入实在太过浪费和繁琐了。
按照现今淮东的后备役和补充兵的体制,自有一套从地方到军队层层选拔和过滤的制度流程,也有足够生活稳定而身体健壮,集体观念和归属感较强的人口基数,来保证相应的兵员素质和地方连坐担保下的忠诚可靠性。
只要我放开暴兵的刻意限制,完全有足够的基赐底气,来压制和限制这数千名前来掺沙子的军队;因此,真正的问题和关键,还是我面前的这位刘延庆身上。
多年不见他的容颜依稀,脸上的线条却是因为这些年就与战阵的风霜雨雪,而变得有些深刻和明锐起来。
事实上,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当初性情还有些跳脱的刘延庆,已经充满了某种锋芒内敛和富有城府起来。
不过,在私下里看起来还是那么健谈,坐在我旁一边行路,一边就不由自主的将话题引到了,他这些年的见闻和经历。
“事过多年……”
“罗帅还是风采依旧啊……”
“没有必要这么生份,依照往常且叫我容若,或是罗兄好了……”
我摇摇头道
“也善……”
他倒也没有矫情和推脱。
相比我转战数千里后占据和立足淮东,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创基业和根据地建设的辛苦与繁琐;他这些年则是很有些时运不济,甚至有些走背字了。
在第一次北伐的末期,他的部队虽然身处后方的陈州和许州之间,却也同样遇上了渡河而来的塞外藩胡大潮的袭击,在苦战连连之后还是没能在当地站稳脚跟,而不得不以便派出信使求援,一边且战且走。
只是未曾料到其中一路信使,居然能够撞上我的部队,但在蜂拥而至的胡骑面前,还是阴差阳错的与我所部错过了。
最后若不是遇上汇合了若干中路军的残部,只怕手上勉强自保的最后一点力量都要搭进去;然后等他们在荆湖路站稳脚跟之后,就因此被划归到了中路军的下辖。
而在荆湖路期间,作为众多败亡之师里残存下来的将领之一,他的职衔虽然得以保全,但是部队却不可避免的遭到缩水再编;失去独领一路的资格而成为襄樊战线上的
而在那些塞外藩胡肆虐中原,而襄樊战线最困难的时期,他不得不大力仰仗了身为枢密副使和军中宿将的父亲,才得以将手上的这点力量保全下来,没有被人吞并或是裁撤掉。
好容易等到了国朝生聚实力重新发起二次北伐,他所部的人马却又被中路军变相的排除在外,甚至因为刘绍能出任淮南行营总管,而差点丢带阵前领兵的机会和资格。
对于这一点,他亦是开诚布公的坦言相告,
在地方上蹉跎了这么多年后,他痛定思痛之下还是得有一块?可供自己麾下军队修养、整备和就食的根本之地,不然无论是被人如何的看中和重用,也不过是朝夕起落的无根飘萍而已。
也只有当初和我私下相处,以及北上并肩作战的时候,算是最为轻松快意的一段日子了。
因此,他也需要借助淮东这个平台,获得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也不吝一切手段和各种可以动用的资源,来为改善淮东现有的条件和环境,或是为我这个小团体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
作为诚意和表态的第一步,他将主动交出除了亲兵队以外,包括哪些直属部下在内的全体整编权,让我领导的淮东镇抚府,帮助完成相应后续的军队建设和训练配备。
而他带来的那批家将和部曲,也将接受淮东的统一标准,进行一系列考核和甄洋,才能决定他们在这支新部队里的相应职位和其他人事安排。
此外,还有他带来的五十万缗军费,以及布帛米粮等辎重物资数十船,却是他那位枢密使老爹早在转任淮南行营前,所留下的后手和善意。
当然了,这或许是他的真是意图和目的,但未必是他唯一的目的;或许他言之未尽中还是有所保留的地方,但至少各自初步沟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作为回报的善意,我安排他所部在胶州境内就地进行编训,并且给予他举荐一定名额,进入官办联校修习的权利。
于是,在抵达益都的接风宴会上,看起来就是宾主皆欢,我和他都很是痛饮了几杯,而醉意醺然的被扶了回去……
当然了,
在益都仅仅花了六天时间,简单了解和参观了当地的镇抚府、转运使、经略使、布政司等衙门的基本架构和日常运作之后;刘延庆就迫不及待的离开益都,说是要前往胶州整顿部伍去了。
当然了,在刘延庆滞留在益都的短暂期间,籍着第一批负责给后军输送日常补给和协助就地安置营区建设等日常活动为掩护,我的人并且开始尝试打入这只外来部队的内部,并且已经发展出了个别的眼线;
这时候,我安插在肃反委员会的人,却给我递上了一份报告,就有些令人意味深长了。
最近,淮东境内居然有游侠在活动。
游侠和宗族,其实是生产力不发达社会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以官府为代表行政执行力无法延伸到的基层和空白,进行自我救济一体两面的特殊产物;因此,在政权的执行力和对于社会秩序的管控能力,逐步得到强化之后,游侠这个群体就自然从历史中消失了。
只有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宗族,才得以在封建社会政权始终无法抵达的基层,长期而顽强的存续下来。直到新中国建立和土地改革,确立了控制性和执行力更强的全民公有制之后,才完全被人民公社所取代和消灭掉。
但在数百年前的某个时间点,隋唐游侠最后的光辉,被某横空出世的人给续命成功了,虽然华夏大地上上游侠儿的活动空间和土壤,不可避免的持续衰减了。
但是随着不断被开拓的新天地和域外的领土,这些游侠儿的源流,也得到了一个展现身手和发挥做那个的更大舞台,从那个时代开始如同雨后春笋到处开花的义从组织和武装开拓团,就是游侠为主体法外群体的最好继承者。
一直沿袭到现今,大量活跃在海内外的义从结社和团体,仍旧在各自的舞台上继续活跃着,发挥着某种作用。
当然了,大多数都和官府或是当地的豪门世族,海商大户,乃至诸侯藩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渊源。往往承担起一些新开拓的,边缘地区和混乱区域的防务和治安工作;甚至还有一些海外领地,干脆就是从最初已从团体开拓的据点和殖民地,最终发展而来的。
淮东自从一开始的军官体制下,没有这些游侠儿或是义从组织活动的土壤,就算是那些往来商队的护卫力量,也只允许停留在沿海港口,及其周边指定的区域内。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他们愿意以个人名义或是家庭为单位,来到淮东治下的登莱胶三州境内,购置产业和奴仆,就此安心做个顺民的话,却也不会特别拒人于千里之外。
最近,肃反委员会那里,就报告了这么一些令人值得注意的动态,已经有数批约好几百人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进入淮东控制的延边各州,就近购置物业而安置下来,有些人还主动申报了身份和职业。
…
第八百零六十九章 拨乱9
广府龙雀园中,依旧是一副林木深深,幽邃远的景象。
单人合抱以上张如华盖的大片树荫,再加上散布其间的亭台水径,不但挡住了炎炎烈日,也将穿林而过的燥热夏风,变得凉爽熟识起来
“实在太安逸了……“
新婚不久的陆务观,也在做着某种暗自的感叹。虽然身在后方,但是他自有相应获取消息和联系外界的渠道。
相比在二次北伐之中打得热火朝天的中原大地,这里的生活日常实在安逸平静的,让人有些感觉不够真实了。
无怪他那个妹夫辛稼轩,已经各种不耐而屡屡萌生去意了。
而作为同样习惯了军旅生涯的陆务观来说,结婚之后也好几次在夜半风雨中自然而然的惊醒;就着滂沱大雨和风声交加的猎猎,再加上隐隐的夏日雷声,似睡未醒的那片刻间,那仿若是又回到了厮杀连天,铳炮隆隆的北地战场之中了
正所谓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复杂心境。
只是,与寒庶出身的辛稼轩,所能接触道的角度和层面不同;身为陆氏嫡裔的长孙,他已经隐约可以感受到,在这广府的权利中枢,自有一层张大的无形罗网,在顽强而坚决的阻挠着他们回归北地任上的想法。
这张莫名钩织的罗网是如此之隐蔽和遮密,就连他的父亲陆侍郎或是其他几位叔伯辈,也无法窥得多少要领,或是浑然不觉;
至于坐镇家中的那位祖父鹿公,虽然还是可以作为咨询和讨主意的对象,单页业已经是愈发老态的风烛残年,变得越来越嗜睡而神志清醒的时间则越来越短,看起来剩下的时光也不见得多少了。
至于那些族人和近亲,更是关心的是鹿公身后的爵位和领地、门荫的继承,以及人脉和恩惠等潜在政治遗产的再分配,
只要他稍稍表示出归去之意,这张大网就会张罗上来,用各种于公于私的情由缠绊住他。比如他新婚的弃子还没有怀孕,陆氏嫡系尚且无后,鹿公最后的时光需人陪伴;诸如此类的名正言顺的羁绊和情由,让他无可奈何却又无能为力。
除非他能够不顾一切的撕破脸或是放弃眼前拥有的事物,或是彻底放下尊严、身段和秉持的底限,逐步满足对方的大多数要求,否则这张刻意用权势罗织出来的大网,就会依旧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上
无论是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勇气和果决,或是在后方运筹帷幄而从容自如的城府与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