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在拥有了来自东北的大材、巨木的来源,而充当二道贩子牟利的同时,也一直在尝试着重头开始从无到有的自行培养和建立造船能力。

  但是这个过程显然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作为船舶,特别是海运的船舶,从最基本的板材、胶漆,到最细小帆缆、钉子,再,无疑是木工、五金等众多行业为基础的集大成之者,

  因此,在通过南边的资源和关系,足足收购和迁移了大小五家的船惩相应配套的工坊之后,才勉强拼凑出一个拥有最基本生产和维修能力的初级船厂来。

  这还是因为,大量使用了现成的设备和人手的缘故。而且军用船舶的标准和民用,显然也完全不是在一个层面上。

  此外,因为产地和环境发生变化了,在原本造船业发达的岭内沿海,原本很容易获得的一些配件和材料来源,到了北地之后,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而不得不想方设法尽量寻找替代品和新来源。

  然后还要与现成的成熟设计和主要部件,进行配套性的磨合和调整,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基本要求的整体来。

  然后,还不能一次到位的直接造大船和进行海试,而是先从风险较小的内河船舶,最简单的联运平板漕船开始,然后是排桨式的中等河船,帆桨混合的大河船,再到人力水轮驱动的车船。

  当航行操作和使用经验达到了相应的程度之后,才开始尝试建造一批,往返近海和内河之间接驳的纲船,然后积累了足够在近岸海试操船的经验和数据。

  才开始结合南朝诸多成熟的海船设计,建造出第一艘近海使用实验性的单帷小帆船,虽然很快就因为风浪倾覆了,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修补补的改进和海试,这才有了近海捕捞队的标准渔业船,这个副产品。

  而直到这时候,淮东方面掌握的造船技术,才算出现一个实质上的整体突破,点亮了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中型和大型船只的科技树前置。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大致原理和设计基本定型的情况下,从简单到繁复的一点点积累,按部就班一步步走完大致进程,的预置时间和基本周期了。

  而在这过程当中,翻覆沉船和人员的损伤,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如此下来,相应研发和试制的成本,自然也是居高不下的,一直在变相的烧钱了。

  直到目前为止,还只能造出负载最大八百料的剪头飞鱼船。放在南朝大梁的传钵序列之中,也就是海鹘级的中型偏下船只标准。

  目前只能承当近海的巡防用途,和沿海港口之间接力式的短途快速运输,

  而继续限制船只进一步造得更大的瓶颈和上限,同样也包括需要应用在海船上的那些金属大件,比如用作主要桅杆、龙骨、肋板、船艏方面的加强固件。

  光靠靠人力手工可是没法打造出来,就算是蓄能式的水力机械,也有一个基本上限。但是用煤水作燃料的驱动原始蒸汽锤,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大型水压机被发明之前,往复式蒸汽锤,几乎支撑起了早期工业革命中的,绝大多数船舶机械加工制造的需求。

 …

第七百一十四章 大罗 4

  相对辽城州而言,新城州的历史则要短的?。新城者,顾名思义,就是新筑之城。

  于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源自唐太宗第一次东征高句丽,作为辽郡的屏护兼遏制高句丽的外援,而在辽东北面八十多里外的辽河上游,修筑新城而拱卫辽河流域。

  后来唐灭高句丽而设置安东都护府后,这里就成为九都督府之一的新城州都督府。作为治所设在平壤的安东都护府外围,州城既新城(治今辽宁失顺市北高尔山)。

  以管控羁縻安东都护府中部的靺鞨、柳林各族,兼带监视西辽河下游的草原,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室韦各部。

  因此,除了新城州之外,目前治下领有延津州,南苏州、木底州、盖牟州等四州之地。不过,因为罗氏衰退的缘故,目前只在新城州和盖牟州拥有的相应的控制力。

  其他三州境内曾作为罗氏附庸的最大七姓诸侯,都在数十年前脱离控制加入到北方联盟去,而处于长期交错的对峙状态。

  因此在盖牟州境内设有盖牟镇,而在新城州则成为了东宁军的驻防地,以压制和对抗这些收到北方联盟支持的前附庸势力。

  其中,只有州府新城附近一大片地方,是罗氏本家的直领外,其余都是与罗氏有关的臣下和附庸领下,大约分属于十几各氏姓家族。

  因此这个新城州都督府的长史罗佑宁,可以算是当地代官之中级别最高的政务之长了,仅次于依旧掌握在罗氏手中,并由家老出任的建安州都督和辽城州都督之下,重量级的藩家实力派了。

  作为代表前来,则是罗佑宁的长子罗启仁。这是一个年纪年我还要大一些的青年,却是十分恭敬而礼数周到的,对我执子侄礼口称“族叔”。

  只是被一个年纪比我大的成年人叫城族叔,而不是一只萌萝莉叫出来,不由让人遍体过电生出好些鸡皮疙瘩,而很有些不自在的感觉。

  虽然说整个过程只是简单到,送上一份包括貂绒、鹿茸、山参在内价值不菲的礼单,换塞面时说几句恭敬的客气话,叙一叙亲缘关系而。

  但在本家家宴之后,就连夜毫不避嫌的主动过来另做接触,自有一股子和本家别苗头的意味。

  而对方的这一次到来,也等于间接给我确定了一件事情和重要的情报。

  据我之前搜集的消息和情报分析,隐约有所闻:

  随着北朝这些年的动乱和变故,在安东大罗氏的内部,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着,关于本家是西进和北上的两派主张和争议:

  其中北上一派,主张利用北朝衰微而无暇东顾和在安东施加压力,搅扰风雨的机会,全力北上讨伐收复那些叛离的臣藩,重新树立安东诸侯之首的权威;

  进而压制整合那些打着中立坐观的旗号,而行首鼠两端之实的北方联盟诸侯们,逐一收拾周边的额敌对势力。

  另一派,则主张果断大举西进,一鼓作气消灭身为世仇薛氏所据有的辽西和五部守捉的基本盘,彻底断了北朝介入和干预安东的最大口实,再徐图北方。

  这其实只是一个向北还是向西的先后次序,从难到易还是从易到难的过程,而且都有自己的充分理由和立场。

  而罗氏这些年持续的衰弱下来,地盘和资源都有所缩水,

  而我的到来,似乎变成了安东罗氏内部,关于下一步战略走向和分歧,相当分量的一个外部因素和筹码了,

  因此我似乎可以推测和预期到,安东大罗氏这一次籍着观礼和见证的外交活动,实行的所谓远交近攻的基本方略。

  比如,联合与北朝有共同敌对立场的淮东,顺便拉上南朝遮面大旗,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呼应。进而在安东诸侯之中获得更多的响应和号召力。

  而新旧家主交接的继任仪式,显然就是某种契机和由头了。

  与此同时,淮东境内的一处河运码头边上,又有一处新的大型工场,完成了蒸汽?械的布设和调试。

  却是蒸汽驱动的滚筒球磨机,连接的塔式大型烧制火窑,在滚滚黑烟和粉尘之中,开始提供第一批水泥的出产。

  霎那间响彻一时的欢呼声和笑容,也由此洋溢在那些满是尘垢获和灰土的脸孔上。

  作为穿越者先人的遗泽之一,南朝大梁其实已经有,名为化石膏的原始水泥的存在,取义这种教材化水塑形之后,基因可以想试试头一般的坚实。

  而相应的来源,主要是外海岛屿的硅酸盐和火山灰的沉积物。

  只是关键性的技术一直被垄断在国家层面上,虽然历代有所发展,在民间已经不乏广泛性的应用,但始终作为某种中高端的建材,而长期由朝廷把持相关的专售和使用之利。

  淮东治下其实也不乏烧制水泥的石灰石和石膏的原料产地,其中一些还是一级得到特级品质的贮藏,

  因此,石灰石,粘土,铁粉等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在蒸汽驱动的滚筒球磨机里磨细后,送进还很简陋的回转窑内煅烧成为熟料;再把熟料、石膏、混合材(如矿渣,粉煤灰)按一定配比混合磨细后,就是最基本的水泥。

  由于几乎大部分的辅料和成分本地都可以获得,燃料亦有足量的供应来源;剩下的就是在反复的失败与意外当中,一次次尝试最合适的配比和温度了。

  而淮东最终闭门造车搞出来的这种,明显标号较低的初级水泥,虽然搞不了高层建筑所需的强度,阴干硬化的周期也比较长,

  但是作为路面的硬化粘合剂,或是修补建筑的塑合剂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和矿山废弃的煤灰和铁渣一起混合使用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周期的耗费。

  用在低层建筑当中,比起传统的三合土,更加省时省事也成本低廉的多。

  p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罗 5

  辽郡城,内城,以奇骏秀丽著称而大名鼎鼎的养园之中,

  垂老亦亦的罗藩藩主兼族长,现任的权安东都护罗肃观,也正躺在床上,接受一干儿女每日的例行问候。

  当他们按照长幼自序,都参差不齐的说完话之后,只有身为最年长的三子,现任的安东守捉使罗湛基,在一片复杂的目光当中,被格外留了下来说话。

  “大人……”

  罗湛基恭恭敬敬的看着,被贴身奴婢扶坐起来的老父兼藩主,却是比方才奄奄无力的模样,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不由觉得心中居然有些悲哀和感怀,曾几何时威福自专的藩主,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也须得用其心机和试探的手段来了。

  庶出的长子罗湛荣,因为放任自流而纵情酒色,除了留下一堆身份不明的子女外,就身体败坏的恶疾中格外早死了。

  原本作为嫡出的次子,被藩主悉心培养之下,准备顺利接班的罗湛泓,却因为数年前的小清河之败,连同主动追击攻入平卢道的数万藩兵子弟在内,埋骨他乡了。

  还在兵临城下的压力面前,被讹诈和勒索了一大笔奉纳,成为了罗氏为数不多的奇耻大辱之一。

  经此事后,原本身体康健壮如牛,日啖半只羊,三坛酒,五籈米饭,还隔三差五临幸妾侍的老藩主,一下子身体和精神就垮了下来。

  而给了那些成年未成年的儿女,和各有立场持亲族们,各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和可乘的机会。藉此展开了一番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

  然后用了大半年多,才在外部危机和内在矛盾纷争的紧迫下,重新振作起来,但是身体和气神,都已经不如往昔了。

  这才有了,培养起他这个政务方面出身,一直默默在后方经营和收拾残局,而格外低调内敛的老三,并且提前交班以退居幕后,好继续保驾护航,确保本家不乱的的全盘勾画。

  这对一向颇得城府的罗湛基来说,既有初掌大权美妙的欣喜若狂,又是倍感压与沉重的前路和选择,而现在,显然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关口上了。

  不由他心情坎坷,有些踹踹的微微低首,用眼皮上的余光征询着,这个家族真正掌权人的意见和态度。

  与此同时,

  须发灰白的老藩主罗肃观,也在慢慢的打量着这个接班人,而对于他的态度和反应还算勉强满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湛基虽然是嫡出的老三,但却是嫡母收养的早死妾侍之子,作为嫡出兄长的帮手和得力部下来教养的。

  因此在嫡母死后,老藩主有没有续弦的情况下,其实不乏有人对于他的出身和资格,持有某种异议和非论。

  但这也显然是老藩主,选择他的重要理由和原因,没有过于强势的母家和背景诉求,同样也是争议最少,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比较干净。

  拒还有其他种种不足之处,但显然是眼下众多儿女之中,看起来最合适的选择了。

  惟一的缺憾,就是在军队中的人望和号召力,稍显不足了。

  而且时间太短,被仓促推上这个位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知道作为正常的额接班人,在幼年虽然有所竞争,但是过了成年礼而确定下来之后。

  就会逐步的带着身边培养和熟悉各种事务,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等,乃至放到军队中和要害的位置上,培养资历和名望。然后以坐镇后方,或是领兵在前的方式,代行和分担部分藩主的职责和权威。

  然而这位显然培养上位的时间太短了,在藩家的军队一时半会也没有多少机会,培养出令人信赖和折服的

  因此,不得不更多借助于盘外招的手段,来度过这个关口和问题时期。

  要是有时间的话,他宁愿再找一个儿子从小开始培养,但是现在显然没有机会了。

  小清河之败的损失实在是太惨烈了,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家族精英和老兵,还葬送了内定的接班人,连带被迫订了损失惨重的城下之盟。

  那些普通的藩兵,或许还可以想法子补充,无论是领下生聚上三五年,或是从那些附庸诸侯领下征募;或者无论是北地联盟里的那些墙头草里,还是山外草原的那些番部,或是白山黑水间的那些“林中百姓”,总是不缺乏为了钱粮,愿意接受短期或是长期卖命的人。

  但是随着他次子一起阵没掉的那些,富有战阵经验的藩家子弟和长期培养历练出来的老军伍们,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轻松的补充回来的惨痛损失。

  而今,前所未有的际遇和机会,却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正可谓时不我待,他更不想把遗憾,带到列祖列宗面前去的。

  为此,他甚至不惜和自己世仇的幕后势力,那个人达成某种秘密的协议,又主动将一海之隔的淮东,变相的引入辽东半岛。

  想到这里,老藩主终于开口道

  “那位淮镇的远宗回去后,城内可曾有什么动作么……”

  “是十一叔那里,。果然派人去拜访了……”

  罗湛基颇是恭敬的回答道,显然作为实质掌握全城的安东守捉,对私底下的动作并不是一无所觉的。

  “还是大郎亲自上门的……”

  “你是说,他籍病不来你的接风家宴……”

  老藩主稍稍加强了声线。

  “事后却去私下接触?”

  “请问大人,当如何……”

  罗湛基有些明知故问的请示道,却不出所然的得到老藩主嘴角抽出一丝冷笑,

  “去啊,为什么不让他们去……”

  他侧撑这床榻低声道。

  “毕竟,腿脚就生在他们身上,找那位位高权重的远宗走动叙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

  “干脆籍着这个淮东来访的引子,让他们多跳出来一些好了……”

  “正好一同解决了……”

  “总比在尘埃落定?后,再层出不穷的冒出来生事的好”

  “那淮东。”

  罗湛基再次低头询声道。

  “你觉得本家费了老大的气力,就为了借助这点兵马了……”

  “关键的是淮东明面上的态度……”

  “就算南边那一片有所不稳,”

  “对本家既定的大势来说,也是影响有限……”

  “他可不仅仅是八叶小罗的大公子,还是淮东镇的帅臣……”

  “你又知道,他曾经是什么人,又做过什么么……”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肯受邀而来,并且明面站在这边上……”

  “这就足够了……其余的都是汹”

  “我儿可曾明白否……”

  “我自当会竭尽本家好客之能,”

  罗湛基开声表示道。

  “全力满足对方的一应需求和喜好……

  “这就对了……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老藩主的声音变得很有些倦怠道。

  “时间和大势都在你这边……千万不要急,也不要轻举妄动”

  “现今本家需要的不是一个,可以带领大家报仇雪恨的新藩主……”

  “而是要一个能够让本家在此后的数年、十数年休养生息,生聚守成复兴家业之领头人,明白么……”

  “这也是我力排众议,选中你的缘故啊……”

  “出去的时候,你去看看你的弟弟们吧……”

  “阿世……”

  休息了好一会之后,随着老藩主的呼唤声,帷幕后才走出来一个身影低声应道

  “主公……”

  “老三的儿女那里,最近还有结交什么人么……”

  “都是些外州义从和商馆的人……”

  那人继续低声汇报道。

  “其中有扶桑和虾夷大岛,还有流鬼国过来的……”

  “至于淮东之人,尚且没有深交的……”

  “还是有些爱惜羽毛,而放不开手脚和步伐……”

  老藩主不由叹息一声。

  “给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为了让他可以……可以……名正言顺的尽快结党营私啊”

  “好做出让人投效的姿态,迅速构建出自己的新班底来啊……”

  “所用之人不管是外来人还是内臣的渊源,才德足不足也暂且无所谓,”

  “关键是能够迅速在方方面面,撑起倾向自己的构架来啊”

  这位唯一有资格留在场旁听,兼作单独汇报的,也只有领有内典事头衔的罗世。

  他乃是老藩主收养的孤儿,也是从小专门培养出来的亲信人,负责本家的情治和监控手段。

  虽然没有家老的身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家老更得藩主的信重和仰仗的。

  在藩主无法出面的时候,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耳目和眼线,进行各种日常的报告和传达、乃至秘密的呈递。

  “其他几只支脉和分家,还有什么其他的举动么……”

  “此外,西南路各州,有大量的流亡涌入……”

  “如今大事迫在眉睫……”

  “却也顾不上他们了……”

  “告诉他们多忍耐一时,到时候自有转机的……”

  而与此同时,

  随着门外守候的小厮和奴仆,罗湛基被留下说了半个多时辰的话的消息,顿然再次被传了出去,而被各种各样的渠道所获知、猜想和揣摩着。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罗 6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在辽城附近的游览和然接待访客的漫漫等待中度过的。

  因为这里是偌大的安东都护府下辖,最早开化和纳入中原的地区,因此也留下了为数不少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

  比如,战国时代燕国留下的夯土边垒和古长城残余,就在辽城西南的十多里外,而高句丽世代所筑的白岩城故址,亦在不远之处。

  还有据说始建于东汉末年,号称辽东最古佛门的广佑寺。只是因为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火焚掠的缘故,除了一些基址、石梁、塑像外,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近百年间,陆续重修起来的。

  这里也是不少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见证,据说是周武王时释箕子之囚,出奔封于朝鲜所建立的第一个邑落,就在附近。

  战国时筑黄金台广招贤士的燕昭王,派遣大将秦开奔袭东胡,自此开地两千里而始置辽东郡的古战场。

  而在太子河上,还有昔日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杀身成仁的埋骨之处。

  三国时的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辽东候公孙渊,亦在此消灭公孙氏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鲜卑四大源流之一的慕容廆,建前燕国而定都于此,开启了北朝复国狂人燕慕容一族的历史篇章,由此也留下了名为步摇台的宫城遗址。

  辽城西南首山之上,由二次东征班师的唐太宗,就地祭告自隋炀帝三征依赖,埋骨辽东无数将士的碑亭,并留下了一首《辽城望月》,以及后世的一系列勒记题刻。

  其中,我甚至看见那位穿越者前辈的一首所谓“梁公体”——《辽东行》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的不一而述了。然后我发现我就算慢吞吞的一路走过来,居然还算来得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汇聚而来的势力首脑和代表,让辽郡城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氏作为昔日的安东群藩之首,除了辽东本领和那些从属的分藩和外围附庸领地之外,在安东都护府的西南和西北部,还是有不少关系亲密的渊源,或是长期共同进退的诸侯盟友之类。

  因此作为新一代家主就任的仪式,他们这些关系人等,也因此得以汇聚在辽郡城里,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

  因此,很有些八方风雨汇辽东的态势。到时暂时将我到来的引起的一点影响和余波,给掩盖了下去。

  这些前来见礼的各地代表,按照身份地位的三六九等,与大罗氏的亲疏远近,自然而然的分作了若干个梯次和不同的地域集团。

  第一序列的自然是那些传统的盟友和助力,以罗氏为盟主的安东诸侯联合。只可惜经过了历代的战乱和分裂,不少家门衰微甚至断绝,再加上背盟自立的。

  如今依旧追随罗氏的藩盟,还剩下六家半,至少都是拥有横跨一州以上领地的大藩,在行事上基本保持步调一致。

  之所以还有半家,乃是因为其中原本居于次席的盛藩,在前代内乱分裂中,半数以上族人连同西戎州在内地盘,都投入北部联盟的缘故。

  其次是在那些老牌藩家破灭之后,为罗氏所扶持起来,或是有条件的接受罗氏的庇护,亲附罗氏的后方中小地方势力,所构成了第二序列。

  然后才是,由罗氏世代的下臣和旁系分支,陆续分藩出去而形成的新兴地方势力。他们构成了罗氏本家最基础的外围和屏障。

  后两者在保持相当自治的情况下,也要依照当初的盟誓之约,承担相当对本家的各种征调和献纳的义务,只是具体程度有所不同。

  而作为罗氏的外围附庸,在领有经济命脉和治安防要等日常运作上,无疑更加依赖和仰仗罗氏本家的多。

  最后才是安东道中部的那些墙头草,作为和北部联盟的缓冲,因为地缘和利益趋向上,更加靠拢罗氏的一些外部游离势力。

  因此,林林总总的下来,辽东城里居然来了几十家的代表和当家人,由Δ汇聚一堂。而其中不少是有着历史恩怨或是种种过节的。

  在城外划出来的驻地里不小心撞见了,顿时恶言相向拔刀以对,那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因此,驻留在城中的安东守捉军和罗氏藩兵,不得不有些疲于奔命式的,东南西北到处灭火和弹压,以平息纷争。

  到了后来,甚至还有一些满身腥膻味,明显来自山外草原的番胡部帐,或是兽皮羽冠面刻刺青,名为“林中百姓”的山民氏族,等有所往来的境外势力,也随着长途跋涉迁徙的畜群和满载货物的车一起,出现在了辽东城外。

  到让我顺带见识了不少关于安东境内,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等,以及丰富多彩的风物和人文景观。

  当然,出于好奇心理和直接或间接利益上的诉求,而跑到我这里来点卯式的投贴认人头、混脸熟的,依旧也有不少。

  比如,我刚刚接待了一个来自洛东川的向家藩主。而向藩正好处在第三个梯次当中,属于西南地域的外围附庸势力之一。

  而向氏生聚的洛东川,位于萨水(大同江)下游折转处的南岸河谷地带,以经营中型的猪羊等畜牧业著称与地方。当地繁育的洛东猪和黑头羊,及其皮肉鬃毛制品算是地方最大宗的特产和进项了。

  而在数十里外不远处的大同江对岸,就是属于新罗藩(行海东道)的地界。因此,与对岸平安道的新罗诸侯们,算得上是一衣带水,而颇有渊源了。

  因为当地所产的猪鬃,很适合作为枪炮通条和清膛的刷子,数年前就建立联系和往来的渠道。

  只是如今洛东川一代的河谷,遭到了严重的雪灾和持续霜冻,希望能够从我的淮东,进口一些专属配方的饲料制品,来给那些羸弱不堪的牲畜,进行补膘和恢复,好赶上春夏之间的繁育季节。

  为此,他甚至可以联络周边的几家,用优选出来的种畜,来进行交易。

  只是这位藩主的名字,让我有些恍惚和错觉,因为他叫向正义。没错就叫做向正义,因为他的本辈排行是正字,而在分藩之中也很流行以礼义仁智信忠孝梯,来作为各自的姓氏。

  这不由让我想起后市那位如雷贯耳的口工口漫画老师,所留下的诸如銀竜の黎明,灵欲之间、x落游戏、真实的补完、背徳の彼方之类,诸多让无数绅士们脍炙人口,令人格外治愈的作品。

  然后说到银龙,不由又想起某只弱鸟的火龙故事集;又在恍然之间,仿佛看见了一个头顶青天,脚踏大地……不,是头顶主板,膝跪蚂蚁的男人在大声的告饶着什么,然后虚空之中还有一只半人半蛙为首的一群奇异生物,在那里捧腹狂笑着。

  与此同时,辽城十数里外,位于太子河对岸的子城——白崖城中。

  新近回归的东宁军副使,领中大夫衔,蒲宁城主的罗世文,也在对着此间的当主,另一位气度携雅,领右中卿的家老罗肃先,大声的抱怨道。

  “老藩这是铁了心要交权么……”

  “这一趟回来,郡城中已然换了好些生面孔了……”

  “交权未必,但是退居幕后,却是一定的了……”

  家老罗肃先微微摇头道。

  “据内府所传,大兄这番病愈之后,需要长久的卧床调养……”

  “至少短期之内,都无法出入起居视事了……”

  “这才匆匆扶了三郎上去撑住台面……”

  “本家那些旮旯事我不管,也参合不起……”

  罗世文摇摇头道

  “可从盖牟镇到东宁军,已经好几年没有大宗的补充过钱粮军械了。”

  “就连每年一期的补兵,也是落在最后……”

  “反倒是合用的老手,被陆续抽走的不少,”

  “难道让我用一群生瓜蛋子,去威慑那些北边的墙头草么……”

  “你这边还算?了……”

  罗肃先也叹了口气道。

  “起码有地盘和户口在,多生聚上几年就可以撑过去了……”

  “但是保定军,定襄军和梁河镇那里,才算是时日艰难了……”

  “他们所面的可是薛贼的前沿……至今大部还是残损不全。”

  “更兼地方残败而户口凋敝……想要打都打不动了。”

  “为了保住他们的防地,东面的仓勿镇连同七府建制,都被抽的只剩下个空架子了……”

  “若是战事再起,只怕剩下本家一个刚补全的守捉军,可以动用了……”

  “不然又何苦大费周章的放出,像淮东借兵的风声呢”

  “这次当家的继立,也有藉此因势向那些附会而来的分藩下臣,聚敛搜刮一番的打算把……”

  “据说本家……”

  说到淮东,罗世文不由有些精神振作起来。

  “年初才从淮东输入了一大批兵仗甲械,甚至还有发石砲和三床弩,”

  “可是我麾下儿郎那里却一点儿影子,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