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的经历,
再加上从安东千里驰援河南,又从河南到畿内,乃至洛都的惨烈转战和攻防当中,活下来的资历,不可谓不是一员新成长起来的宿将。
因此,朝廷中枢的那位新任大摄,为了替已经晋位为枢密使,日夜操劳而无暇军伍的张叔夜,张使君分忧,特地将他们这些昔日的年轻旧部,给分遣开来而各有任命。
这是名正言顺的阳谋,自上而下找不出多少可以反对的由头来,再加上来自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慷慨赏赐和拉拢恩结之后,那些得了新前程的军将们,自然也不会去反对和抗拒自己的晋身之途。
萧干便是其中之一,
结果,他好容易请的外调没多久,就遇上这种事情。
不是说那些南佬不习北地风物水土,一到冬天就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能力么,为什么顶风冒雪还能生龙活虎的,在这个河北道的地面上驰骋外来,攻城略地内。
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在这任上,好好地过上一个冬天呢。
虽然,因为参加重新整编的缘故,没能赶上前几次光复故土的战事。但在见识了洛都的繁华与奢靡之后,他们这些相对质朴而粗豪的边关健儿,也不免有些贪恋忘返。
因此,萧干还是希望能够藉此任上,好生手刮一下地方,充实一下自己的腰包行囊。毕竟,家里来自宫中赏赐的那一对******,可是需要华贵的衣裳首饰,来供养和衬托的。
但是这些来自淮东的南蛮子,却把他这些算盘都给毁了。
这些南军的骑兵几乎没有用多少时间和气力,就从那些几乎毫无阻碍友邻战区,杀到了他所辖的滑州境内。
原本,按照北朝对应这些南佬铳军的方略和经验,只要能够及时清野坚壁,退进坚固的城垒里保全有生力量,依托防要多备强弓大弩与之对抗,基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对方“满万不可敌”的名声,几乎都是在野战和防守中博得的,而在战后的格局当中,只要不主动去招惹或是尽量避其锋锐,对方也不没有主动去硬啃下那些坚城大关的战绩。
然后,按照以往几次比较成功的经验,相比北国动辄号称数万人马,毕竟对方能维持的军势规模有限,就算是主动出击,能够投入的兵力也似乎相当有限。
只要在坚守拉锯当中逐步消磨和挫其锐气,再伺机以高机动的轻骑快马突击,待其师老疲敝而疏于不怠,才有可能取得相应的战果,乃至挫败击退他们的攻势和企图。
因此,相应的部队只要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带着俘虏和伤员、缴获主动退却和转进。这样上报洛都就是一次败敌的大捷了。
只是这一次,对方却是全力出动了骑兵,具列在原野里遮天盖地的至少上万骑,于是原本的预期和判断,全部都不作数了。
在马力充足而全力发动起来分割包抄之下,几乎是猝不及防的被拉开距离或是断了救援,于各处奔走往来中分而聚歼之。
或是围点打援,或是数段而击,或是不停的骚扰到崩溃,字词,南军不善马战的印象和观点,也因而得到了令人刻骨铭心的改观。
更何况,淮东之敌这一次还投入了新的战法。
由马步临时合成的深纵射击列阵,比起传统的铳军三排射列,主要是又多了两排端座在马背上射击的批次。于是,在多了一倍半的火力密度钱,他们所面的阵容就不免变得亚历山大了。
再加上有马拉随军,时不时响彻原野的二三十门长短炮车,用来聚射一处攻坚破垒,或是藏在骑兵列阵里,用散弹轰打破阵,普通的营寨根本挡不住这种攻击,一路过来几乎是一败涂地的,溃亡了一阵又一阵。
敌方的侦骑和猩先手,几乎是尾衔着跑过来报信的使者,追到了萧干所在濮阳城下。然后在前哨战中,轻而易举的用马背上列射火铳和投弹,击溃了城中派出去的数股驱逐骑兵。
又不停牵制和骚扰了那些从滑州各地,先后奉命想濮阳收缩的守军,最终配合后续赶至的马队,将他们大多堵截在了城外。让这些前来回合的各路人马,最后一段数里的距离和行程,变成城上城下生死用隔的天堑。
而萧干甚至要约束手下,不要冲动的杀出城去,而成为对方成绩夺门破城的可乘之机。虽然其中有好几个营头,可是他费了不少心血,才重新整训出来的。
毕竟,在对方后续大队人马里拉上来的炮车面前,就算是萧干据守的濮阳城本身,也不见得保险多少。
因为作为河南平原上屏护畿内外围的重要据点,在北伐当中被南北两军往复争夺和多次打破过,因此,新补起来的缺口,基本都是还夯土加上木桩加固的玩意儿,给人的心理安慰更多一些。
而修缮城防的款项倒是已经被征集上来大半了,但是这笔钱出了部分私下分润部下和犒赏士卒之外,都还在萧干自己的私囊里呆着,而并没有一分一厘,变成召集人手取土烧砖增筑城要的支出呢。
而洛都配给地方军队的军械,也大部分堆积在滑州城的武库里。理由无他,还是方孔兄在作祟。
作为边关的少壮出身,萧干倒没有像其他军中老人一样,玩暗中克扣替换掉,或是私下转卖的打算和心思,甚至会严格控制吃空饷的份额,以免影响了自己基本盘的实力。
然而他只是想乘着整编地方武力的机会,用这批军械的分配权,好好的捞上一笔顺便加强自己的权威而已。
毕竟,在朝廷光复地方的过程中,也收编和整合了不少地方武装,很多都带有当地残存下来豪强大户的背景。
本来,按照萧干的想法是,并不算最前线,濮阳以东的濮州、豪州、宋州等地,至少还有若干军镇的大小辖区挡在前面,所以在这个冬天基本不虞备地之患,而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现在,显然一切都泡汤了。
但如果不能熬过眼下的难关话,那他所努力过的一切,也就没有什么指望和将来了
…
第六百三十六章 怅怀36
纷如雪片告警的滑州境内不消说,而在更西面距离武牢关外的数十里地,延津镇外的原野上,亦是厮杀叫喊连天。
射击、冲锋,戳刺,撞翻、砍劈,裹挟在无数飞驰的骑兵潮汛当中,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顺畅的组合战术下来,
让罗克敌只觉得是汗流浃背而血脉贲张,无比的酣畅漓淋与快意纵情,这才是骑兵,这才是骑兵战法。
直到再也冲不动,就投掷火雷弹和爆弹,利用轰击的烈焰和震响,打乱敌阵而摆脱接触,重新整队结阵伺机再战。
在没有步队的支援下,愣是被他抓会,将一营骑兵对大约小半个军序的阻击战,彻底憾动了阵脚而打成了击溃战。如今,围绕在那面大愫周围的十几面军旗,已经被砍断和倒伏了大多数,只剩下孤零零的三四面,还在苟延残喘。
但罗克敌和所剩无几的追随者们也是实在是冲不动了,血迹斑斑的半身鳞铠上横七速八的,都是那些敌军步卒,垂死反击的所留下的豁口和缺损。
五只备换的短矛都已经用掉了,长短两只马铳和喇叭铳,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只剩下一柄砍的有些微微变形的狭刃马刀,握在微微有些麻木和抽搐的手臂里。
那些掉队和分散开来的部下们,正在努力的聚拢起来,三五成群的重新向他身边擎举的风雷旗靠拢。作为猎骑营的专属旗色,在紫电赤炎的大底纹上,多了一个银白色的马蹄印子。
“再来……”
罗克敌狠狠吐了口满是土垢的唾沫子,从地上抄起一只斜斜倒插的旗枪。作势欲上却被人重重扯了一下,他不由怒目以对。
却是同属猎骑营的备将刘厚,猛然拉住他的缰绳,硬生生的将他的坐骑,拖转着偏过头来大声怒吼道。
“看那里……”
“甲骑!!!!”
催命一般的喇叭声中,涌动闪光的连片的掠过天际线,而在地面可以感触的震颤和沙砾跳动中,迅速拉近着距离。
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一小队呆在战场边缘机动和警戒的骑兵,在副将陆双鹤的带领下连声怒吼着,毅然迎向了那片滚动在尘埃里的金属光泽。
“胖头鱼……”
罗克敌忍不仔喊着对方的绰号。这位陆副将乃是龙雀园陆氏的族人,正儿八经武学出身的子弟。虽然出自顶级宦门的背景,但似乎因为家系隔得比较远的缘故,平日里在军中也没有端过什臭么架子和一副好脾气,也是他为数不多觉得可以深交和亲近的对象。
然后,罗克敌就制成瞠目欲裂的看着这一小队人马,在迎面击倒若干满身甲胄的敌骑之后,不出意料的被迎头裹卷进去,就像是拍打在厚重船壳上的浪花余韵,血色绽放着迅速给碾压的粉碎。
但是,他们这一点徒劳的努力,也并非是没有效果,至少用自己和敌方掺拌在一起尸体,稍稍阻却和偏转了敌骑冲阵的锋势。
也像是一捧冰水让罗克敌澎湃不能自己的战斗激情,迅速冷却下来而作出及时对应和举措,”全力就地马上转向……”
“不要管身后的那些步队……”
“拼命加速跑起来……”
“竭力拉开距离……”
“避开对敌冲刺的锋向……蛇形曲进,多做回转”
“对方人马中甲披挂,断然没有我们灵活轻便……”
“全力跑起来之后,就没有那么轻易转向了……”
他一边飞驰着,一边如此吆喝着,让人用不同节奏的喇叭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出去。
“一亦不耐长力,那便是我辈的反击之际了……”……
徐州,藤县
权代县主簿的翟汝文,正牵着一匹背负公文和杂物的骡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积雪和泥泞冻结成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作为一名淮东治下的官家人,哪怕是到了冬天的?闲时节,也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清闲下来,就此高枕无忧了了。
那些劳役营编管下的人口,固然是要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干活,他们也要继续奔走在各条道路之上,往来于各大建设工地和矿山工场之间,进行物资和人员的协理调配。
就算是已经安定下来的那些官营庄户,也要参加至少为期一个月到数个月集训。也只有各处工读作坊和童子营里的孩童们,可以享受一段不用干活,而纯粹修业的轻松假期。
因此到了传统农闲时节,作为基层的管事人员,他们反而要比普通人更加忙碌的多。因为相比之前,已经可以按部就班走上正轨的日常,冬天则是各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需要铺开和赶工的季节。
从而令他们所要负责的事情,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更加的琐碎异常的。
毕竟,淮东的治下依旧残留着大量军管色彩和传统,比如,除了官方背景下建立的或是经过特别允许的,诸如婆罗洲会馆、夷洲商团等范畴之外,严禁各种明目和行事的结社。
无论是地方乡村自保自卫性质的弓箭社、土团、义勇、乡兵,或是城邑里的武馆、镖行、义从社、乃至诸如传统的各色行会,寺观团体显然都在此列。
特别是在城邑当中,一切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职能和细节,都被严丝合缝的镶嵌在自上而下的政权机器里,而不折不扣的得以执行和贯彻。
而他们则是这个政权机器里成组成套的零件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现任的莱州团练使姚仲平,或是虞侯长薛仁辅,都算是他的前辈和学长。而一度在帅司里效力的营田大使虞允文,更是他曾经的崇拜对象和传说之一。
虽然这里的条件尤为艰苦而环境恶劣,空有相应的职级,却缺乏相应的待遇和享受,而且不乏危险。这显然是被别人视为形同流放的畏途,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学子来说,却是某种为之不易的机遇与前程。
那是有别于广府纸醉金迷与积郁沉闷的全新观感与眼界,以及那种踏踏实实做事的隐隐成就感。
至少以他们在京大结业出来的资历和出身,在广府想要谋生乃至过得好一些,并不算是太大的问题,无论是从商还是砖头海外藩,都有人愿意厚币结纳,事实上,不乏有人在就学期间,就慷慨的扶助过某些身家贫寒的学子。
但是如果他们想要进入仕途,乃至从庞大而繁杂的官僚体系中更进一步,就比较困难,甚至不是一般的困难了。
至少那些把持了上层的显贵门宦,固然乐得看见衡多得力能干的手下与官吏,但不意味着他们就愿意看到一个,没有什么背景卑微出身的人,在朝堂上与他们平起平坐,或是轻而易举的介入到,他们直接或者间接所把持的上层圈子里来。
因此,在日常按部就班的统治秩序下,除非格外能够放下身段和脸面,去营钻和投献在某个势力的门下,依靠长久出力卖命获得对方赏给的一点资源和提携,这种出位的概率几乎晓得微乎其微。
毕竟,除了极个别几个实在特别出类拔萃,而被代表最高统治者的幕府,直接青眼看中和拔举起来,当作示范性的读书种子榜样,来额外培养和扶持的寒门幸运儿外。
其他绝大多数寒门庶族的子弟,还是需要为兼顾基本的衣食学业奔波劳心,而无法再牵扯其他方面有过多的表现和际遇。经过了上百年的经营和维系,已经逐渐稳固下来,关于出身和门第的代差,可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也只有在军功方面的开拓,能够为他们谋得一条突破的捷径。相比科考、出藩、入幕,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传统选择,就像历史上投笔从戎的李杜高王那些,大名鼎鼎的时代风流人物一般,走上那条“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路子。
但是同样的,军队中也不乏门第和世家,所构成的大小山头之类的传统势力,有自己的厉害取舍和立场得失,也没有理由白白让这些没有跟脚的人进来,分走应有的资源和功劳。
因此,这条路子在南朝大梁走的也不算特别容易,也只有参加对外的征拓,才能获得种种破格任用和少有的机遇和转变。
但是自从国朝与西夏在南部膳洲(非洲大陆)相争以来,朝廷就逐渐将视野和关注逐渐转而向内。
相比海外过于遥远而陌生的蛮荒之地,土地广阔而富饶,人口稠密而物产颇丰的大陆中土和华夏名分,才是这些上位者更加值得投入和关心的事情。
因此,已经整整一代人都没有对外大规模的征拓行动,而是有各种背景的武装征拓团,在既有的基础上零敲碎打而已。
而受聘到那些海外岛藩的地盘上去,镇压那些土人和藩奴,参加捕奴和莽林开发,却又是对他们学了一肚子知识和抱负,被大材小用,令人缺乏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现在显然多了一个选择和前景的可能性,
于是,当淮东开镇的消息确立下来之后,就自然有不少人开始动心和观望,但是最后在各种困难和意外因素面前,能够付诸行动的实践派,也仅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翟汝文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获得了国朝补偿性赋予的仕途出身,还有其他一些东西。
正所谓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的憧憬和梦想,在这里似乎有了努力实现的方向和可能性。
虽然不敢奢望能够上凌烟阁,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名画像之一,但是能够追随一个可能上凌烟阁的人物,从而在流传后世的生平事迹里,留下自己的名字,也是不错的选择。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怅怀37
微山湖西畔,新起未久的城垒当中。
青州守捉军第六将方腊,撸着下巴剃过的胡须,有些欣慰的看着,站在一面崭新的旗帜下,年轻的侄儿方天应。
作为已经转任他部的方宝接班人,他担任了这只老牌防戍营——“清溪”营的旗头。
随着淮东立镇,他们这几只临时配属在旗下的三流部伍,也就各有选择和际遇。
邓元觉做了滨州的离县尉,算是走上了仕途;吕师囊则去了建生军,当任了一名营造官;郑彪兵败逃回来之后,虽然失去部下,但也被安置做了一名屯官,也算可以颐养天年的结果了。
因此,如今还在军中服役,并且活跃在一线的,也就剩下方腊为首的这伙人了。
而在淮东初步整编建制,鹃为三军一守捉之后。他这些清溪团练的老兄弟,诸如他从弟簿记方杰、副都石苞、厉天闰、队将司行方、史文恭、庞万春等人,自然不可避免的给拆散开来,而各奔前程。
像猎户背景的庞万春,因为自小天生远目善射,练得一手好箭术,改习火铳之后依旧不改初衷,是以干脆被选去了猎兵队,如今亦是一名猎兵火长。
善用枪术的史文恭,则因为被看对眼跟了第四兵马使杨再兴,在挺击营里做了一名枪术格刺教导。
有过操船经验的司行方,则去了郓州的水营,在大野泽的水面上,做了一名运载弩炮的车船管头。
就算是私矿把头出身的厉天闰,也进了建生军的工程团,做了名土木监作。
因此,这个老茶枭加清溪同乡构成的小山头雏形,还没有来得及行成足以抱团的规模,就以及不复聚散了。
不过,为此因祸得福的是,作为昔日辅军大队沿袭下来的,屈指可数的几只老编制,他们这些辅军大队出身的老人,也赶上了军中最后一班福利。
得以名正言顺的将,留在清溪县的那些亲族子弟和家眷,都一并接了过来另行安置。
然后,因为浙西一带生计的日渐艰难,连带那些茶枭老兄弟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一起举家携老带口的迁移了过来。
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选择。
随着江南的民生困顿和变乱四起,曾经清溪县的老家,也不免变成了乱民流窜肆虐的恶地,连带世代生息的万年乡,梓桐洞、帮源洞,无论是农田、漆园还是茶山,都在战火中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倒是他们这些早早迁出来的人,很有些后怕和余悸的逃过了一劫,因此,大多数人倒是真心实意的在当地打算重新扎根下,就此世代生聚了。
作为守捉军第六将方腊的子侄辈和族人,四散在淮东军中讨生活,也就成了他们最多的选择了。
而作为最早跟随方腊的族中子弟,期间混的最好的无疑是方宝,他已经进入镇抚府衙前所属的亲直营,做了一名什长,已经是个合格的铳士了。
按照淮东军中的训令和阶级。
军下士卒分作五个位阶,分别对应着辅卒(铳手)、正战(铳兵)、铳士(下士)、掷弹兵(中士)、老掷弹兵(上士)。
而在防戍营中,也只有辅卒和正战的编制,他们只能戴代表毫无装饰的双色或是三色绶带缠绕的帽盔。
而后三者,则代表了编列在主战营头里老兵们的位阶,以及专属的勤务津贴和职衔待遇。
因为,他们也是军队基层的什长、火副、旗头、旗手、司号、排头兵、模范士、教导等职位的首选。可用在相应的帽子上装饰以一撮,代表资深背景的专属羽毛或是缨子。
而在乡党中识字最多的方天应,则成了方腊的另一个指望和培养扶持的对象。最好能够在军中积累一定年资后,想办法推荐上一个入官修学的名额。
这样才可能在方腊现有的格局下,更上一步
滑州,漫长拖卷出的尘烟当中,
整个身子倒伏在马背上的罗克敌,看!前面出现在地平线中的风雷旗,不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再次用力拍着已经疲惫不堪的坐骑,努力的鼓起最后一点余劲,示意左右分散开来,向着两翼列阵中,刻意留出来的过道和缝隙,策马狂奔而去。
而相对他身体的疲乏来说,更多的内心的憋屈、自责和不甘,自从这些手下单独成营以来,这次真可是伤筋动骨的惨痛损失了。
出阵时的整整一营九百多名猎骑兵士,最终能够追随在他身后的,也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了。
主要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又损失了一些部下,另有一些在他的要求下,从其他方向分散跑开。
只可惜,他们所配有的马铳身管较短,也只适合停驻下来的列阵排击,在追击和奔驰中的准头实在太差了。
就算在罗克敌的要求下,全部集中转向打敌势前头,那些目标更大的坐骑,也是战果寥寥。
大概只有突出趋前的几十骑,被陆陆续续打中击伤,而掀翻在地又被后面的骑兵,毫不犹豫的踩踏过去了,但对于追敌的整体来说,却基本于事无补。
这些突然杀出来的北国甲骑,装备精良人马具有防护而战术配备多样,训练与配合也是饶为有素,而且马力极强也超出了罗克敌的预期。
不但能冲刺,也能耐得住长途奔驰追逐。而且在他们后面,居然还有足够数量会骑射也能持矛冲阵的轻快番骑,
是以,一点都不让人有丝毫的轻松和懈怠,轮批接力式的紧紧咬着猎骑营的余部。
就连罗克敌因为接力换队时靠的过后,都挨了他们散射的一箭,直接插在侧腰的护甲上,到现在还留着半截被折短的箭搽呢。
在敌众我寡之下,却已经消耗了大半马力的猎骑营将士,也只能果断的含恨转进,而不敢再做过多的纠缠和周旋。
仅仅费了几个呼吸,在追逐尘烟中紧紧跟随的敌骑,就已然杀将过来,并且去势不减的,恶狠狠的冲向了迎面等待的步军列阵。
猎猎作响的风雷旗下,只有一列又一列层第次进的铳兵横队,似乎也是仓促遭遇的缘故,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拒马和壕沟,都还没来得及布下。
就这么呆若木鸡一般的,几乎没有多少声音和喧哗,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全身甲胄的北国骑兵,裹卷在漫天沙尘之中猛冲而来。
这也给了那些经过长途追逐,而逐渐涣散开的北国骑兵,更多的信心和激励,在神们的螺号声中,他们甚至连减速和调整收缩队形的功夫都一并给省却了,
就这么一鼓作气的冲过了,临敌不过三发的最后一段距离,然后,就在两耳呼啸的风声中,就见一阵淡淡的烟雾,突然笼罩了对面的横阵。
冲在最前头的北国甲骑,就像是被风吹动的飘萍落叶一般,在身上喷溅出淡淡粉红色的血雾,而从马背跌落下来或是连人带马的滚倒在地,然后被踩踏成烂泥肉酱。
但这些许惨烈的损失,反而刺激了这些北国健儿的血性与武勇,他们几乎是欢呼怒号着,提马控身迫不及待乡勇马蹄和旗枪、斩刀,对着咫尺可见的敌人来一次畅快淋漓的大收割了。
而身后飞舞而出的箭只,也落在了对阵的铳列之中,开始制造出相应的伤亡与骚动来。
突然,就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面般,那些炽烈呼号着冲击的骑兵,毫无征兆的纷纷被掀翻在地,人仰马翻的层层叠叠躺倒了一地。
一时间翻倒的北国骑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后续骑兵,都被拥挤冲撞的给绊住腿脚,而不得不转向避让开来
却是淮东的铳军列阵前,临时倒插布设在地上的新式兵器,交错层叠数道铁丝拦截网,开始建功了。
相对于覆盖于人马身上的护甲,激烈奔驰之后的马足,在坚韧交缠的铁丝刺网面前,就像是压在剃刀上的豆腐一般的脆弱不堪,霎那时就在自身的重量之下被削断,摧折开来。
然后把身上错愕或是惊乱的骑兵,给一并狠狠掼倒在地。
而失去了速度和冲击力的骑兵,也就失去了最擅长的机动与杀伤力,而陷入了步战打击的危险之中。
再次响起的抵近排射,几乎是任何还在活动的物体,给狠狠掼倒在地。
但是他们却没有丝毫退缩与畏惧,那些跌倒之后还能够站起来的骑兵,迅速放弃了还在痛苦挣扎的坐骑,而挽刀持枪迅速转变成了,某种伴随后续骑兵冲阵的步战角色。
他们几乎毫不犹豫的攀越过友军和战马的尸体,继续向前冲过最后十几步距离。最先迎接他们的这是那些寒光闪烁的铳刺丛列,以及其中飞舞而出的若干黑点。
这时候,随着最前排的铳兵横队,纷纷相互靠拢着,变阵成另一种部怎么规则的中空方阵,而迎上这些变成马步混合的北军。
另一种模式的战斗,就此在第一批投掷爆裂的硝烟烈火当中展开来。
…
第六百三十八章 怅怀38
战地救护的临时营帐里,
身酸疼的罗克敌,慢慢醒了过来,只觉得口鼻滞涩的难以呼吸,用手一抹才发现,是血渍凝固成的碎块,
他头重脚轻慢慢的想要撑起身体,却发现手脚酸涩麻木的,就好似不是长在自己身上一般。
被砍的七零八落的鳞铠和内衬帛甲背心都不见了,只剩下身上一袭满是血垢的麻衣,但至少几个外露的伤处,被包扎和上药过了。
空气中充斥着浓重血腥与烟火味,伤员的呻吟与哀叫,与奔走往来的嘈杂声,不绝于耳。
他这才扶着额头,慢慢的回忆起来。
在那些北朝甲骑,用尸体在铁丝网里铺出一片垫脚的通道之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短兵相接的近身厮杀阶段。
那些身穿重甲的北兵,就算是失去了坐骑,也依旧战意不减的杀上前来,而后队的那些藩骑也绕到了侧翼和后方,于是战斗顿时别的白热化,而格外惨烈与伤亡剧增起来。
一连好几个中空方阵被冲破,连马拉的炮车,只来得及抵近发射,狠狠压制一次攻势之后后,也被捣毁了好些。
他们这些残余的骑兵,也不得在短暂的喝水休息之后,就再次投入掩护侧翼的战斗。
最后是从后方匆忙赶来汇合的车营,才勉强稳住了几乎溃散的阵脚,
然后雪上加霜的是,一直困守在濮阳城中的,也在延迟了许久之后,终于闻讯主动出击了。
在敌阵中左冲右突的罗克敌,最终也在坐骑脱力倾倒下,奋力搏杀了两个敌兵之后,就被另一骑撞飞失去了意识。
好在,眼下似乎敌军总算是以及退去了。因此,营地中虽然依旧是纷忙不堪而森严肃杀,却没有了那种大敌当下的紧迫感。
“真是打的太惨了……”
望着这伤兵满营,尽是相互搀扶着的身影,罗克敌在心中默念道。
“真是打的太惨了……”
徐然撤退进武牢关的,北军甲骑之中,亦有人大声的抱怨道。
“整整五个新编营头,就这么转眼就残损过半了……”
“为什么还要撤回来。”
一名年轻的军将,对着身边人发着牢骚。
“明明就已经冲垮了……”
“就算退下来重整,”
“只要再加把力,或许就……”
“我们可是大内的亲军……暂驻武牢关督阵而已”
年长的将领,突然回头打断他道
“打赢了这一阵,又能怎么样……”
“难道回去和大摄交代说……”
“儿郎们奋勇争先,无谓牺牲,仅仅打垮了淮东这一路偏师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