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一些,更是为了某些目的,才在近期聚集过来的,据拷问俘获所供,还有相当部分正在路上或是陆续过来。

  故而就算是巡海水营也不敢托大,而就近请求了陆上驻屯军马的鼎力协助。刘琦也因此来到了水师的战船上,

  只是,作为一个曾经出身官军,又与官军周旋过多年的梁山老人,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在势比人强的武力威慑面前,这些做出各种卑恭虚膝,良善无害之态的可怜人,背后又是如何的另一番面目和心肠。

  光是脱光他们的衣服,仔细检查一番手肘脚掌上的老茧,以及各种伤疤的位置和被晒出来的斑痕,就知道这些自称的流民和渔夫,绝大多数又是什么样的货色。

  因此,大多数登陆战斗的都是由他,亲自带着手下的团练兵完成,而巡海水营在更多时候,则是负责输送和接应,乃至用船载的火炮,提供某种程度上的火力支援。

  作为为数不多在淮东体系中,得到留用的梁山老人和旧式将领之一,

  他祖籍德顺军(甘肃静宁县)人,算是在反对张氏专权的二次东征时,留下来的老西军后代了,北朝地方上的中下层将门子弟之一。

  祖父时因为率部投效中枢,而做到了泾原军副使;而到了乃父之时因为家门的底蕴和人脉不足,就只剩下在卢川军里,获得怀化郎将的散授资格和出身;

  到刘琦这一辈,少健硕而有勇力,精通诸般武艺又有家门的渊源粗通军略,是以残余的一点门荫,在顺德军做了一名门枪校尉。

  只可惜日常做的大多数迎来送往的礼仪排场,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结果失意加上心中苦闷,在一次大规模的驻地闹饷中,奋而打杀了那个吃兵血而贪没抚恤的上官。

  然后,因为破坏了约定俗成的秩序和军中的潜规则,也因为上级军中指名严惩不贷的首恶分子,他自己被那些有所参与却心抱侥幸,期望能够一次脱罪和赎免的同僚和部下,直接给卖了。

  在众多昔日亲故的围堵和追杀下,他仗着勇力冲出一条血路来,然后得到的家门残余的几口人被抄斩的结果,最终走投无路之下,只身投奔上了梁山才安身下来。

  自此成为早期梁山的诸多将领之一。

  只可惜他前官军的身份,始终为梁山上下大多数人所忌惮,只是因为他是单身来投的示范效用,这才格外委以任用;

  是以虽然治军带兵颇有章法和成例,上山更早且资格老得多,在右军也只能屈居在一个马贼出身的大枭之下,充作马步军副将而已。

  因此,在梁山大变之后,与同样出自边关将门,却带着一群老部下上山的罗氏兄弟,颇有共同语言和亲近之意,而带着残余手下走到了一起,想重振梁山的事业。

  可惜已经是时过境迁,天下的大势难挡而梁山的颓势也不可挽回。昔日追随自己的老兄弟,也在残酷的世事面前死的死逃的逃,出奔的出奔,凋零的七七八八。

  只是,相比多主动做出抉择的罗氏兄弟,有些沉默寡言而风头不显的刘琦,几乎是随波逐流的又一次接受自己的命运。

  来自梁山的众多难民,隐然成为淮东治下的第四大群体;在军中也是以罗氏兄弟为首的相应存在,因此在日常的一些处置上,必要的忌讳和避嫌,还是要遵从的。

  沉稳、内敛、谨慎而细腻周密,就是他所具有的特征。相对于喜欢勇往直前猛打猛冲,或是信奉狭路相逢勇者胜,或是一鼓作气气吞如虎的那些年轻军将们。

  他更习惯先谨慎布局和准备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有所作为和反制。因此,在主观判断的攻击意志和战地侵略性上,稍显不足甚至有些保守暮气的评价。

  但这不意味着,他就丝毫就没有追逐功名的心思和意愿了。

  正所谓穷则思变,他已经快要四十岁了,对于一个有志建功立业,和追随一个明主的传统思维下,的老式军人、武夫来说,以及很有些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和压力了。

  归顺了淮东置制使之后,随着胶东半岛的征拓,与六州治下的日新月异的感触,同样也加剧了他这种心理变化和暗自焦虑。

  毕竟,相对于得到那位罗制帅亲自,接见和安置的罗氏兄弟,或是那个不知道为什么,幸运的被上司青眼有加的岳鹏举;

  据说他不但在前线闯出偌大的名头来,还在镇抚府的关注下,新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子,而成为令人称道和羡慕不已的一段故事。

  同样得到授官和另任的三个梁山老故旧中,只有刘琦最是稀里糊涂的,接受了自己的差事,连拜谢的机会都生了,就直接安排到登州故地来拓荒。

  虽然兢兢业业的有所成就,但心里总是不够踏实也有些隐隐的失落,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被提拔再任的事实,足以令大多数,至今还在中下层厮混梁山故旧,有些羡慕妒忌恨了。

  但在这个地方没有像样的敌手和威胁,想要做成成绩来,只要稳稳行事按部就帮就好了,但也意味着同样不容易得到上位者的关注和重视。

  毕竟,如果只是作为上位者千金市马骨,让其他人归心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那他的作用与目的以及达到了。

  如果继续固步自封或是安于现状的话,与其他人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而最终重新流为平凡。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按照传统的手段,尝试着营钻一下。

  只是目前的淮东治下,明显很有些与众不同的新气象。因此镇抚府里,根本没有人愿意受他的门包,或是接受传统方式的”心意“打点什么。

  反倒是将虞侯里有人找过来,半警告半提醒了几句“用心做事就好,不要歧途上浪费精力……”

  最后,还是身为六州团练使兼的守捉军副手的罗克敌,将他找了过去喝了一顿酒,稍稍提示了一下“诸如当年在山上的时候,这位制帅就已经对他刘与叔,有所关注而特意提起”的种种。

  而今,就连那个出身公门吏员的宋公明,也被召回去青州接受再培训,而另有任用之后,他就更加有些失落了。

  而三驾马车之中,另一位团练使姚仲平,明显是制帅身边放出来,培养资历和磨练经验的。

  只剩下刘琦反而没有什么着落,他可不想只是作为被悬示的那个“马骨”,就此籍没无名的终了此生。

  现在,一个机会摆到了他们的面前。

  淮东治下现有三只水面上的力量,其中郓州的三个水营,更多是是使用车船扮演输送和后勤保障,偶尔还会用装载的火炮、飞火雷什么的,扮演远程支援的角色。

  而泗州境内,原本被用来防备淮南的水营,在淮河大水反拉决堤之后,就完全沦为了难民收容部队和在泛滥区乘船作业的辅助角色,

  至于,最晚出现在密州板桥镇的巡海水营,则是建制最大,战力最完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巡防战斗部队。

  除了各种火器的配属之外,甚至还有专门随船搭载,负责跳帮和登岸作战的海兵队;以及临时就近划拨,配属上船的铳军战兵。

  以上种种迹象,决计不会只有区区巡海查防的需要和职责,

 …

第六百二十五章 怅怀25

  江宁行在,堆叠如山的奏表,被一份接一份的宣读着

  “黄州刺史奏,客军肆虐地方诸多恶事……”

  “籍讨贼追赃名……肆意抢夺民财,而****子女……”

  “地方官府少有迟缓,便是喝骂殴辱……”

  “各种催逼索要,其状恶比仇寇而贪婪不竭……”

  “地方不堪其扰而公事皆断……一时间民情鼎沸,官不聊生”

  “又有客军所部不分官贼……一味打杀而不知优抚”

  “是以民贼不分而愈剿愈多,愈杀愈烈……”

  “信州的永宁军弹劾地方官府,与贼交接而坐望其势……”

  “地方士民百姓荫庇其间,大户多通贼而受其赃……”

  “是以相聚为贼,散则为民……聚散不定”

  “此出彼伏,因势而走而官军难莫能辨”

  “这都是什么污烂事啊……”

  监国有些烦绕的揉着额头。

  “官贼一体,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动用那些客军来平叛,固然有着诸多多好处和便利,比如他们与地方毫无利益牵扯,因此平叛起来更加果断和坚决,

  但因为他们的毫无顾忌和下限颇低,也产生了相应一系列的矛盾和后遗症。

  毕竟,这些海外驻屯军,长期的任务就是对外征拓和镇压,边疆新土地上的土著蛮夷。

  因此,在兵员来源和军纪约束上,并不如国内那么讲究,为了鼓励开拓和长期驻留屯边的需要,默许他们在战事中抢夺战利品和人口,也是一种鼓舞士气的常态或者会所潜规则。

  于是,回到了国内的岭外诸道之后,一旦不小心让他们放开手脚来,就很容易变成遗毒地方的一大麻烦,却不是简单的杀一儆百可以威慑的住。

  短时间内的约束还好说,但是随着作战进程的推进和时间的拉长,就不免故态重萌而主见弹压不下去了。

  因此,这些海外客军在平定地方的过程中,没少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府,产生各种矛盾和龌蹉。

  比如诟病最多的,还是追缴叛党乱民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乱民百姓混杂的沦陷之地,粗暴无端的不加甄别而一味加以杀戮过多。

  还有喜欢乱入民家抢夺财物,乃至滋扰****女眷,仿若他们在境外做的那些勾当一般。

  而这些新任命的地方官,大多数身上也显然不是那么干净,与地方形成的利益牵扯也不是那么好撇清的。自然,对于这些行事肆无忌惮,不在乎打烂一切的客军,也颇具警惕和排斥之心。

  公然对抗和不合作固然是不敢放在台面上,但是在支粮派差、筹集军需、提供消息和引路等日常事项,背后阳奉阴违之类的小动作,或是间接扯后腿的举措,也是接连不断少不了的。

  故而,在军地双方,各种相互攻击和举告的表章奏文,光是通过相应的地位和足够的身份,而直接捅到江宁行在来的,就多达十数份之多。

  这不由让监国,很有些烦恼有无奈。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海外抽调回来的人马,是需要经过大本营的整编和梳理,一边熟悉环境,一边进行适应。在初步完成了军官和老兵的流动替换之后,还要与江北轮替下来的部队进行打散合编。

  最终编为若干个相对精干而利于掌控的新军序,和一众二三流的地方守备力量。

  这样,作为布置在江南二线的有生力量,无论是投入江北的淮南战场,或是支援长江中游的荆湖路,都足以在战场上构成某种,决定性的局部优势。

  只可惜时不我待,朝中那些人贪得无厌的拆台与盘剥,最酿成了烽烟四起的钞变,也彻底打断了这个计划周密的整军再编进程。

  也让大本营不得不将手中,尚未准备好的力量投入应急。为了保持战斗力和士气,甚至对营团以下的配属格局,不做太大的改变,等于是变相的吞下还这个苦果。

  但至少目前这个代价,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大本营也需要这些客军,来作为快刀斩乱麻的武器。

  起码,在这些投入海外客军的全力打击和清剿下,那些一度占据了州县府城的钞变乱民们,几乎是纷纷覆灭或是望风披靡,变成流散与躲藏于乡野民间的猩散兵游勇,

  就算是声势烜赫一时的大云教反贼,在与客军的接战下也是连战皆北,杀出江西道和两浙的多路人马,几乎都被击破或是重创。

  想到这里,监国已经有所决定。

  不久之后,一道最新的谕旨颁布了下去,

  大本营决定,对于这些正在作战的客军各部,派出巡查风纪的御史,进行约束和清查。

  然后让他们象征性的交上一些人头来,挂在各地作为滋扰地方和违反军纪的交代,至于这些人头的真假和来源,却是可以因地制宜变通的。

  “江西道密报,内枢五房的兵科巡事,”

  这时候,另一名通政又继续念道,

  “再次在吉州遇袭重伤?,随行护卫的折损大半!!”

  “真是该死,彼辈如此丧心病狂……”

  监国深吸了口气继续道

  “还有什么……”

  “五房刑科的判事,却是在岭外饶、虔各州,有所发现……”

  “在江南易帜之后,朝廷重设的道路州府之中,”

  “就已然有人私下资助和聚集那些,本地藩镇被裁并归遣的军士……”

  “其中一些,如今就在反乱的贼军之中……”

  “还真是有恃无恐啊……”

  监国不怒反笑。

  “真当余身在岭外,这刀子救磨不快了么……”。

  淮南道,楚州境内,漕河故道之畔,

  流经淮南平原的潼河、朱马河、宝射河,与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俗称“五湖四荡”汇集的枢纽重镇,

  新收复未久的宝应城上空,已经飘扬着代表东南行司的帅旗,

  只是除了内城署衙和兵营所在的小部分,被清理出来之外,城中的其他大部分,依旧浸泡在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积水和污泥当中。

  而在城郊,还可以看到大片,形同滩涂的烂泥地,以及被淤泥堆满大半的市镇残址。

  期间,也只有一条临时被抢修和平整出来的道路,勉强可以让成建制的部队通过。

  还在更远一些地方,是多处崩坏的河堤和被远远冲得七零八落的条石,就像是一个惨淡咧开的大嘴巴一般。

  无声嘲笑着这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

  原本水乡平原所谓“五湖四荡”的浩淼风光,也只剩下满目疮痍的污烂与废败。

  而在宝应城中临时设立的中军行帐,也迎来了一行北来的信使。

  “小人鹿耽尼,添为淮东商椎局通事,权海州粮台事,”

  为首是一名年轻的官人,蕉纹圆领青袍交翅璞头,只是在面貌上隐约有些海洲外藩的血统。

  “奉制镇两府之命,前来参碣宁帅尊下……愿大帅武功德昌”

  “淮东镇想和我通商往来之事……”

  随后他奉上的书信,却让阔面虬须的宁总管,稍稍惊讶了一下。

  “有德他这是怎么想得……”

  “只是地域邻接,各通有无的互助共济而已,。”

  名为鹿耽尼的通事,笑容可掬的解释道。

  现在大水退去之后,虽然大规模用兵在近期是不太可能,但是通过舟船往来的两淮货物贸易,却是还是有相当的可行性。

  于是,就有这次鹿耽尼为私下代表的出访之举。

  卖出的货单上,海参、香蕈、紫梗、鲍鱼、木香、紫草、沙鱼翅、水獭皮、貂皮、狐皮、马鹿和驼鹿皮,贝母、川芎、烟草、黄连、大黄,杏仁油。

  还有购自扶桑藩的赤铜、金板、纸扇、杂货;来自新罗藩的水晶、玉石、玛瑙和

  需要买入的清单上,则有南洋锡、苏木、胡椒、象牙,**、鲂鱼皮、槟榔、乌糖、藤黄、石蜡、等等,明显带有南方特色的物产。

  对于淮东来说,多一条陆地上的商业渠道,作为海陆贸易的风险转移和分摊。

  而对于宁总管来说,也不啻于是,他也需要开源节流的手段,来增加进益。

  虽然他麾下的军队,都是出自朝廷的供养,但是身为主帅,也要有足够的本钱,去恩结和笼络那些来历颇杂的部下,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力和掌握。

  乃至自己出钱,补贴和扶助自己的亲军家将部曲,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身的地位和根基。

  要知道,站在他背后的桂州宁氏和饶州陈氏,在北伐的投机当中同样受损严重,陈氏更是被卷入了钞变案之中。对自己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如以前了。,

  而作为陈氏的外围势力,基本盘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赣州系财阀,因为南北战事的影响,同样也积压了大量的货物和出产。

  由此造成的行业凋敝与民众失业,也是加剧地方动乱的根源之一。

  因此,能够有一个出路和外销渠道,也完全是意外之喜。

  只是这种事情,哪怕以宁总管的身份,亦然不好公然做,而是需要好好策划,巧立一个名目才是。

 …

第六百二十六章 怅怀26

  青州,高耀镇,童子营的露天操场里。

  陈二狗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漆涂过的石板上,用白灰写的字眼,一边在沙盘里临摹着,一边随着大伙儿结结巴巴的齐声念着。

  陈二狗和妹妹陈阿关,乃是典型青州山民的后代,不知道多少代前,为了逃避徭役,而逃到了山中。

  时代沿袭下来,从小就是好猎手,虽然总是吃不饱,但是日子磕磕绊绊的总能凑合下去。

  绵连的战火,不但摧毁了山外人的生计,也直接影响和冲击到这些山民的生活日常。

  过冬前能够找到的野获越来越少,日用所需的盐巴铁器也断绝了来源,很多人因此全身浮肿起来。

  冒险出山几次都渺无音讯,只有最后一次有个别人逃回来,但是各家凑出来的皮货什么的,都被不知名的流贼抢得精光。

  最终,整个村落饿死了大多数,只剩下他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躲在被雪压塌的废墟里苟延残喘,又被深入山区的搜索队,给找了出来。

  然后在几块干瘪饼子的诱惑下,坐上了牛车又被送进了童子营里。自此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际遇和不可意料的未来。

  当然了,世上从来没有平白落到头上的好事。在这名为童子营的新环境里,同样也不养闲人的。他们既要做工又要参加站队和器械的操训,并且用下半辈子的时光,来偿付官家提供的救济和手痒他们的善举义行。

  但至少不用饿肚子了不是?

  而相比那些地方百姓送来的子女,这些各地收括来的孤儿少年们,显然在体制和身体底子上,都明显差上一截,因此只能按照年龄和身高,分作预备、初、中、高等若干个批次,别做分营处置……

  像陈二狗这种,就只能进入和接受初级童子营的编管。

  因此,他们正当长身体的年纪,就麻木的****训得死去活来的,每每都是发颤着手脚,回到居舍里,趴下就不想起来了,

  这时候,又会被从童子营的老人中,特别指定的舍长,给吆喝着一一拖起来起来,勒令相互搓揉身体和打一盆水洗脸洗脚,才允许躺下安歇。

  其中的辛苦劳累与繁琐,简直是一言难尽。

  但是相对的,虽说童子营的饮食很是粗陋,只有大盆的高粱玉米渣渣,连同采摘的野菜,煮成稠呼呼的浓糊糊,虽然味道寡淡,但足够让人吃得饱到直泛酸;至少一觉睡到天亮而不会中途饿醒好几次。

  如果出大操或是野外拉练,或是需要到供方加班干活的话,还会额外的加菜,就可以见到些许的油水和滋味十足的酱菜,有时候还有香甜的烤薯和白煮土豆,定量或是不限量的额外供给。

  穿得的虽然是拿破旧毛毡和粗布改的,两截式号服,但在冷的日子里,只要勤快活动也算是能够保暖。睡的是圆木板舍下,五六个人挤在一起的通铺大板,垫的是稻草,盖得是粗毛毡。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长虱子,需要勤快的清洁卫生和定期清理晾晒,

  当然,如果同一舍被检查出卫生状况不佳的话,那至一舍六个大铺的二三十号人,都要一起受罚的。吃鞭子挨笞条还是小事,因此断顿还要绕营墙跑上数圈,那才是最要命的。

  因此,无论如何的再辛苦在劳累,清洁干净的水源,是始终保持不断。

  当初也有不少人忍受不了这种严厉和苛繁,而生出重新逃跑的心思,然而在童子营里呆的越久,这种重归自由自在的冲动和心思,也就随着现实的改造而自然淡了下来。

  毕竟,越是忍饥挨饿吃过苦头受过罪的人,就越是不舍得这种难得饱暖安逸的日常。因此,陈二狗如此想着能够咬咬牙,就坚持了下来。

  这样就慢慢适应了高强度的操训和整日不停歇的繁忙劳作的日常节奏。

  然后,当他们有了初步的纪律和集体的概念之后,营中的伙食也终于上了一个档次,变成实打的粗面饼子和杂菜酱汤,那些干巴巴的手臂和排骨一般咯床板的身板,也逐渐充盈厚实起来。

  这时候,他们终于也有了难得的年节假日,虽然只是寥寥无几的几天闲暇。

  于是,他偶然会去缫丝纱厂附近,妹妹所在的女营看望一二。这时候就会发现,黄豆芽一般的干瘦巴巴的女孩儿,除了手上的茧子变多了之外,蜡黄黯淡的小脸上,也多出了些许血色和红晕来。穿着灰扑扑的工服,也不再像是根竹竿挑着个灯笼。

  而在这时候,她甚至会偷偷塞给自己一小块,因为贴身存放的太久,而有些融化掉的粗扳糖。

  然后再推来攘去的过程中,不得不掰成更小的两半一起分享。虽然这点粗扳糖里的灰渣和其他杂质不少,但是焦酸甜甜的滋味,却是让兄妹两无比珍惜和回味,这短暂温馨的片刻。

  也慢慢淡化和暂时忘却了,曾经残酷的回忆与令人悲伤的过往。

  除了日常的****与做工之外,在每年青黄不接的旱季,或是需要追肥和补种的两抢时节,他们还要就近下田去帮忙,避开炎热风大的白天,在月色和微弱的星光下,整夜通宵达旦的干活。

  但这却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比得上一年之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年节假日。因为在辛苦干活的同时,也可以提前享受到,比照成年人的标准一般的伙食标准和庄户里提供的大锅饭菜了。

  那真是油水十足的葱花烙饼和大碗麦饭,外加咸鱼腊肉变着花样吃,让人撑的只能摸着肚子滚圆而意犹未尽。有时候,还能得到几个额外馈赠的鸡子鸭卵鹅蛋什么的,无论是白水煮还是摊着吃,都是让人念念不忘流口水的美味啊。

  因为是山民后代的缘故,陈二狗在打猎和设置陷阱上,有些残留的家传手艺。所在在这个时候,他往往在同伴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之一。

  因为他不但懂得设套捕杀那些,偷吃宝贝粮食的田鼠、雀儿之类,甚至有时候还会打到一些偷吃家养禽类的,诸如黄皮子,菜花蛇之类的小型猎物,来熏制成肉类改善一下生活。

  然后,那些庄户们也会比较宽容的,允许他们在放满水的田埂里,捉些小鱼、泥鳅和虾蟹,螺蛳,借着烧水的公灶烤一烤来,作为劳作期间的零嘴和打牙祭,一直吃到归队回营的日子。

  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已经逐渐习惯下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里,却又多了几名助教和新追加的内容,却减少了相应的劳动时间。

  当然,说是助教,其实就是比他们这批少年,年纪更大点的高级童子营老生而已,只是顶着助教的名头拿一份实物补贴,来给他们进行启蒙。

  陈二狗才发现,自己居然还可以识字,这可是天大好事。

  在那个偏僻寒陋的小山村里,能在识几个字看懂官衙布告的人,那都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连带这一户人家也是村里身家和条件最好,最风光的家庭了,

  因为村子的对外交涉和山货出售、才买往来,乃至家常日用的分配,都得依靠他的领头和主持公道。

  当然了,所谓工读性质的强制启蒙,其实内容简单的很,需要几百个常用字和千以内的四则运算而已,由先学会的带着后进一起,死记硬背即可。

  而且,这种启蒙的范围,虽然号称所有适龄孩童,但是除了被编管下的移民填户和被军中收容的孤儿之外;

  其实目前的推广程度,也只限于各处城邑和交通方便的集镇居民子女,稍微偏远一些的乡镇山村就无法可想了。

  只是今天的露天课堂之外,却是多了一些成年人的身影,虽然大多穿着便服,但是举手投足都是出身行伍的痕迹。

  只是他们此刻却毫无在军中的肃然严谨或是沉稳冷静,而一反常态的很有些慈祥和激动的表情,以及某种意义上的手足无措,或是强自作镇定的偷偷打量着,这些颂声朗朗的少年们。

  却是因为军中正在推行的指名寄养制度,这是第一批试点的对象。

  所谓指名寄养,也就是让军中那些上了年纪,却尚未成家的老兵,从日常薪饷里掏出一点小钱来,作为资助和扶助童子营里那些孤儿的额外投入。

  而作为补偿和交换,可以就此获得指名认养一名孤儿的机会,一旦他们日后战死沙场,或是的伤病而逝的话。这些被指定的孤儿,就可以继承他们的姓氏和宗兆香火。

  乃至将他们的英勇和事迹,作为家传的励志故事世世代代的传续下去,而不是籍没无名的变成荒废的坟头上某个名字。

  就算认养人最后就此安然退役或者转业,也可以让这个军队中长大的养子,接到身边继续培养感情,在成年后继续奉养余生,乃至娶妻生子来继承家业。

  而作为孤儿本身,也等于获得了一个可以预期的依靠和将来,也有类似亲情的渴望和需要,因此,经过了军中的开导和输灌之后,对此也不至于太过排斥。

  甚至会视为一种引以为荣的荣誉和激励,而在日常有着更好的表现。

  可以说是相当人性化的举措。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改变,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承,可是深深刻在所有国人的骨子里,哪怕是现代深灰也依旧不变。

  这也意味着更多得到示范的将士们,上了战场之后的舍生忘死之间,也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只是稍稍透露了一下意向,就已经是响应者如云了,甚至放出话来表示了某种志在必得之心。

  当然,为了公平起见和避免纷争,第一参加试点的都是初步甄选之后,最有资历,或是功绩卓著的单身老兵,他们将会按照按照抓阄的方式,在这一个批次的孤儿当中,选定自己的寄养子。

  随着被叫到名字的少年们,纷纷享受茶水点心的见面。

  “俺不干”

  只是,当这件事情轮到陈二狗头上的时候,他却不免犯了倔梗起了脖子。

  “现在靠俺自己也能自食其力,”

  “再过几年就连俺妹一起养了,”

  “反正俺自小就不知道爹是咋样,也这么过来了……”

  “又何苦凭空多出个爹来……”

  他不停的往嘴里塞着粗粮点心,一边毫不示弱的瞪着对方,在口里嘟囔着

  “俺多谢了你的好心就是了……”

  “好小子,你还真是。”

  被拒绝的对方是一个长相粗豪孔武有力的老军,他不怒反笑,只是嗓门大的让人有些震耳

  “看不出还是个重情有义的人物……老子就喜欢”

  “我罗大友这辈子不好赌不好嫖,这些年挣得薪饷也不少,”

  “膝下多养几个儿女算什么……”

  “若果她也肯认我这个老爹的话,老子也不介意一对儿女成双……”

  “大不了日后,起亲手置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