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江山(三戒)-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上来干什么?”苏洵见他也上来,黑着脸道:“下去”

“岳父,我这不想你么”陈恪恬着脸道

“我不想你”苏洵瞪眼道:“你下不下去?”

“不下”

“那我下去”苏洵气哼哼的一甩袖子,跳下车去

陈恪巴巴的跟下来

苏洵气得往前走,陈恪便狗皮膏药似的跟在后头

“别跟着我”

“我怕岳父走丢了”

“我看到你就烦”

“我跟在岳父身后,不让你看见”

“我打你你信不信”苏洵站住脚,霍得转身道

陈恪刷得从背后抽出根荆条道:“岳父请动手”

“……”苏洵见这家伙,竟然是负荆请罪来的,有些气消道:“还知道自己干得不叫人事儿啊?”

“确实太混账了”陈恪点头道:“恳请岳父原谅”

“别叫我岳父……”

“丈人……”

“丈人也不行”

“泰山……”

“……”苏洵瞪了他一眼,往道边树丛里走去

“泰山,你可不要想不开啊……”陈恪赶紧跟上

“我要出恭”苏洵翻白眼道

“那我给你拿纸……”

等苏洵从树丛里出来,他已经不那么暴怒了,却依旧冷冰冰道:“陈仲方,别以为你耍耍赖皮,我就能答应除非铁树开花、覆水能收、公鸡下蛋,否则你就死了这条心”

“多谢岳父大恩大德”陈恪却不惊反喜,连连抱拳作揖道:“小婿一定办到”

“……”苏洵被他气得鼻孔生烟道:“你要真能办到,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说完甩手上车去了

陈恪这次没跟着上去,而是上了苏轼兄弟的车队伍继续朝汴京进发

“铁树能开花?”马车上,苏轼苏辙交替问道

“覆水能收?”

“公鸡能下蛋?”

“事在人为么”陈恪笑笑,正色道:“小妹为我付出良多啊……”不然以苏洵的性格,是决计不会用陈家人护卫的估计早就立起碑来,把陈家父子骂成一群猪狗,还能跟他在这儿蘑菇?

“知道就好”苏轼嗔他一眼道:“这二年,小妹是想尽了法子哄着我爹,才让他有些松动了”说着笑道:“你要是你回趟眉州,这事儿就好办了”

“唉,我知道,是我不对……”陈恪叹气道:“本来和小妹都商量好了,谁知赵宗绩那个不省心的……”

“小妹都替你解释了”苏轼重重捶他一拳道:“将来你若是待她不好,我第一个不让你”

“嗯,你写诗骂我一辈子”陈恪郑重点头道

“好主意”苏轼还不知道,自己的诗文,有多大杀伤力,那是可以让人遗臭万年的:“不过不能这么便宜了他,是,子由?”

“我对三哥很放心,”苏辙却摇头道:“从小,他比你还疼小妹”

“嘿……”苏轼给他一拳道:“老是让我演白脸”

距离返京还有一天路程,小妹不想惹父亲生气,一直躲着不见陈三陈家兄弟只好和苏家兄弟,聊起了别后的情形

在苏家兄弟居丧的二十七个月中,陈恪经历了太多太多,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一一道来,对大宋朝几十年来,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四伏危机,作了深刻的剖析陈忱在地方上为官两任,对官场上浮华因循、奢侈**之风有深切体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给二位舅哥上起了为官的第一堂课

听得苏轼兄弟心情十分沉重,子由叹气道:“我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富足安康,还以为遇上千载难逢的盛世了呢”

“哪有领土还在敌国手中的盛世?”陈恪摇头道:“就算只考虑内部因素,前朝的‘咸平之治’能算一个,但是真宗皇帝又亲手把家业败了到了本朝官家,虽有振作之意,却苦无救国良方,只能尽量求稳、勉力维持,可四十多年下来,国家基本成了烂摊子、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为什么我们在民间,没有太多感受?”苏轼问道

“那是因为我们碰上一位好皇帝,几位好相公”陈恪淡淡道:“他们压着官府,不许向百姓伸手,想让危机只在朝廷层面解决”说着他叹口气道:“官府扰民少了,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但朝廷入不敷出数年了,已经在最大限度的削减开支可该花的钱总得花,实在没法子,也只能加税了……”

言外之意,屁民们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

见将两人说得都有些沉重,陈恪笑笑道:“我也不想一见面就说这个,但你们现在是名人了,必须得看清楚形势,这个节骨眼上,千万小心别乱表态”

“那要是赵宗实的人找我们呢?”苏轼突然冒出一句

陈恪愕然

“不瞒你说,来之前,张相公给我们写信教导官场规矩,”苏轼坦然道:“暗示我们,入京后要先拜谒韩相公、再拜谒刘内翰,这样才能保日后仕途顺畅”顿一下道:“我想,张相公是不会没来由,写这封信的?”

这是昨晚的,不影响今天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巨著《绝世唐门》

看,就来《

列表

第三二零章苏家进京(下)(第一更)

城南南薰门外的玉津园,是大宋官家消夏避暑的园林。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园内凿池为海,疏泉为湖,内罗碧波,宛若天成。其间曲径通幽,浓荫密布、亭榭错落,繁花似锦,虽盛夏烈焰腾空,一入园中,便顿觉水气沁凉,苔滑石寒,确是一处消夏胜地。

当今官家赵祯,号称赤脚大仙下凡,虽冬日亦不穿鞋袜。其实,他这是内燥体质,最怕盛夏炎热。因此每年夏日最热的一段,都要在这里度过。按说在汴京城外三百里,有一崇福宫,乃真宗皇帝的避暑之处,条件远胜此间。赵祯小时候,每年都跟着刘娥去消夏,对每次的兴师动众、耗费巨大印象深刻,故而成年之后,一次都没去过。

皇帝移驾玉津园这段时间,五日常朝照例举行,只是由丞相主持。三省相和六部大臣有事便到玉津园奏报,没事便不打扰官家消夏。不过这几天,距离裁军方案公布日越来越近,京城局势搅动不安,各方各面都很紧张,往玉津园跑的轿子,也就格外之多。

这天早晨虽不是例朝,赵宗绩却起得极早,天还摸黑,便坐轿赶往玉津园。不仅是他,还有另外几名宗室子弟,也从京城各处赶来……他们都是宗室学堂中的佼佼者,学堂课业一结束,成绩一般的宗室子弟,便被派到宗正寺任差,而他们几个,则有幸在御前观政。

尽管这是官家在大臣们的压力下,才迫不得已的举动……当然。大臣们是只想让一个宗子观政的,但那样就默认了那人的嗣君身份,这是赵祯不能答应的。于是赵祯玩起了掺水战术,你们不是想让某人御前观政,又不敢明说是谁么?那好,我就让五个宗子,一起来观政。优中择优么,谁能说个不字?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官家在拖延时间,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生一个的期望。

但几个被选中的宗室,都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实指望能开个巨奖出来,落在自己头上……如果官家最后,还是要在宗室中择一人继统,那必然是他们五人中的一个!

赵宗绩抵达玉津园,亮明身份,直入禁内。此时天刚擦亮,长长的游廊内,宫灯刚熄,四下黑黢黢的,他一个没留神。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竟和个太监撞了个满怀。

“哎呦……”那太监似乎胆小如鼠,竟被吓得的叫起来。但又极大胆,撞到了金枝玉叶,也不向他道歉,便头也不抬。急匆匆走掉了。

‘好粗的一声……’赵宗绩站住脚,揉着被撞痛的肩头,突然想起一事,对身边随侍的小太监张聪道:“跟上去,看看是往哪儿奔丧?”

聪一溜烟跟了上去。

摇摇头,赵宗绩便往官家所在的玉宁宫行去。到了前殿的值房中,才发现自己竟是最晚的一个。

此时的值房中,或坐或站着四个穿紫袍的年轻人。见赵宗绩进来,都笑着朝他点头,殿中不能喧哗,几人也都没有再见礼,赵宗绩便在角落里坐下。

他身边,坐着个相貌堂堂、浓眉大眼的年轻人,乃是太祖重孙、右卫大将军、蕲州防御使、安国公赵从古,在学堂中,素来与赵宗绩相善。两人坐在值房右侧,与左侧的仨人似乎泾渭分明。

左边一侧,坐着赵宗实和他的胞兄赵宗祐,还有他们的叔伯兄弟,沂州防御使、虢国公赵宗谔。赵宗实和赵宗祐自不消说,赵宗谔则是从来紧跟他兄弟俩身边。

其实原先,赵从古总是独来独往的,但赵宗绩出使回来后,他便不再顾忌那帮人的态度,坚定坐在他这边了。

赵宗绩坐定后,赵宗谔看着他,阴阳怪气道:“二弟,还没恭喜你凯旋归来,名满天下呢。”

“七哥说笑了,”赵宗绩淡淡笑道:“最终,还不是让人家占了便宜,算得了什么凯旋?”

“话不能这么说,”赵宗祐大笑道:“当年富相公出使,还增币二十万两呢,现在你却能一文钱不增,这就是天大的功劳,官家认、百姓也认。”

“是啊,二弟。”赵宗实微笑道:“刚才我们还商量着,给你摆酒庆贺呢。”

“岂敢劳哥哥破费。”赵宗绩已经今非昔比,他是和辽国群臣勾心斗角过的,一下就听出这里面的陷阱,断然摇头道:“况且,两次情况也不一样。当初西边正在倾国之战,朝廷不得不花钱买安宁。这一次,辽国人只是打了一记嘴炮,并无实质威胁,岂能同日而语?”顿一下,他肃容道:“所以这酒,是万万吃不得的。”

“太谦虚了……”见他不上套,存心阴他的赵宗谔怏怏道。

“看来二弟如今成大红人,没工夫吃咱们这顿饭了。”赵宗祐笑道:“二弟,听说你这一回来,好些个趋炎附势的家伙就凑上来了。你可要带眼识人哦,别什么人都来往,坏了咱们皇家的体面。”

赵宗绩心中冷笑:‘你们门庭若市了好几年,我这才热闹了几天,就坐不住了?’他回来这十多天,府上宾客确实络绎不绝,好些个书生、官员,都来拜谒他这位为国力争、不辱使命的贤王子。很多人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也有不少想投奔他府上作门客的。

本来赵宗实这帮人,就对他能圆满完成任务,十分羡慕嫉妒恨,见他现在名利双收,终于忍不住,要敲打敲打他。

可惜,赵宗绩是跟辽国皇帝拍过桌子的!岂能将这点小打小闹放在心上,只淡淡一笑道:“哥哥们放心,小弟从不跟地痞无赖来往。”这是暗讽赵宗实的弟弟,和无忧洞的关系。

“你话里有话啊……”赵宗谔脸色难看,好像骂得是他兄弟似的。

“呵呵,好了好了,不管怎样,”赵宗实这几年修炼下来,也已经今非昔比了。他言谈从容、优雅高贵,令人如沐春风:“二弟鞍马劳顿,都是辛苦了,哥哥们应当为你接风,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赵宗绩最受不了,他这种自认老大的做派,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只能应下来。

“这一趟去辽国荒蛮之地。二弟,吃不好玩不好,憋坏了吧?”赵宗祐笑道。

“叫九哥猜着了。有道是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出去一趟,胜读十年之书哇。”赵宗绩淡淡笑道。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不时瞄着见桌上的沙漏,见差一刻卯时了,便一起起身,整肃衣冠,往正殿御堂行去……正殿前,几位相公也到了,五位宗室列在右侧,相公们在左侧。宗室们先朝相公们行礼,相公们再还礼。

这时候,太监宣进,两班人便轻步走进了殿内。

御堂内,赵祯穿着绯色的衫袍,戴着直脚幞头。他看起来似乎心情不错,没有坐在须弥座上,而是坐了一把简简单单圈着扶手的官帽椅。身后摆着一条铺了黄绸的长案,案上堆满了奏章文书、八行空笺和笔砚。面前左右各摆着几个杌子。

臣子们行礼之后,官家赐坐,相公们谢坐,至于赵宗实他们,只有站在一边旁听的份儿。

赵祯并不言语,只是看了看富弼。

对皇帝的习惯,富弼自然很了解,便清清嗓子道:“议事吧。”殿门便无声的关闭。

富弼看看身边几位公相,沉声道:“今日三省长官、兵部尚书都到齐了,为的是共商裁军大计。距离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十天,今日有所进展了!”

富相公的声音带着决绝。他已为此做了太多准备,甚至不惜牺牲名誉,换来了宋辽间的一纸和书。还打破不参与政治斗争的戒律,插手了使相的任命,使自己能保持相对多数。并亲自与各方面进行了无数会谈,换取那些人的支持……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的摊牌。

韩相公和他相对而坐,依旧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前次的几个方略,西府都不同意。”富弼深吸口气,缓缓道:“不得已,中书省只好重新来过,昨天已经递到西府,不知枢相看了么?”

“看过了。”韩琦点点头道:“只是不知道,什么叫削额不裁兵?”

“枢相明知故问了。”包拯沉声道:“军中编制和实有军卒之间,总有那么多则三成、少则一成的差额,名曰‘空额’。”

“是么?”韩琦淡淡道:“不知这个数字,使相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尽人皆知。”包拯哼一声道。

“反正我没听说过。”韩琦摇摇头,朝赵祯抱拳道:“不过微臣回去后会严查不殆的。”

赵祯点点头,没有说话。

“是要好好查查了。”包拯沉声道:“一部分军官,吃空饷吃得富得流油,我听说,十三行铺的天价地,是被将门勋贵家拿去了。要是靠朝廷的俸禄,他们一百年也买不起…………这一更耗时稍微有点多,因为需要理一理脉络。继续继续……()

第三二零章空额(上)(第二更)

“那主要还是经商所得吧。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韩琦摇头道:“近百年的家门,枝繁叶茂,都有好些生意,自然不是等闲可比。”

“哼!”包拯怒哼一声,还要和韩琦理论,却听官家轻咳一声,似乎要开口,只好住了嘴。

“议裁军就是议裁军。”果然,赵祯缓启玉音道:“不要扯远了。”

“陛下,老臣斗胆直言,”包拯不同意道:“其实裁军之所以步履维艰,根本就在于它实质上是个**问题。我大宋朝文官的吏治,看似还算清明,但军队里却乌烟瘴气,**横生!微臣看度支司的账册,得知天下每月支饷的禁、厢、边军,达一百五十万。这一百五十万人,朝廷包吃包住包穿、包武器装备,每年还要支出五十贯的军饷。国家的支出,七成以上便全耗在这里。就算只有一成是空额,也有**百万两的银子,被那些蠹虫们贪污了!”

“文官们打得好算盘,让武官们去贪、去吃空饷,他们则躲在后面吃孝敬,还摆出一脸清官像!”包拯不看赵祯的脸色,自顾自道:“当然,吃人家的嘴短,这时候就得替他们出力,给裁军使绊子、拖后腿!为的就是能舒舒服服、心安理得的吃下去!”

“够了!”韩琦怒喝一声道:“包相公,这世上就你一个清官,我们都是贪官,不明着贪,也拐着弯贪,对不对!”说着朝赵祯一抱拳道:“陛下。臣恳请彻查此事,还百官一个清白!若是子虚乌有。请治此老诽谤群臣之罪!”

“好了……”赵祯轻叹一声,先安抚包拯道:“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寡人相信包卿家说的,肯定不是子虚乌有。法由人执,吏治不清,这是没有办法的。”

“陛下英明,惩治**、刷新吏治,已经迫在眉睫了!”包拯大受鼓舞道:“老臣斗胆请缨。为陛下犁庭扫穴,把那些蠹虫全挖出来!”

“哎……”赵祯却摇头道:“刷新吏治是一篇极难做的文章,下猛药是要出乱子的。所以得缓缓来,从易处着手。平平安安地把事情办下来。”说着笑望着包拯道:“再说。还谈不上迫在眉睫吧?眼下既无外患,又无内乱,何妨从容行之?”

包拯听得一阵阵心凉,韩琦依旧毫无表情,但神态愈显镇定。。

那厢间,富弼心中暗叹起来……韩琦这个人,智术太高明了,老包虽然也见事极明,但终究还是差他一筹。你道韩相公为何敢在君前力保将门?他就不怕官家以为他结党营私?他不怕,因为他是枢密使。总管天下军事,为武将们说话天经地义。但最重要一点,还是他看准了,官家不愿多生事这个心思,所以才放胆灭火。

都说富韩二相不结党、不营私。他福彦国这些年,是真不结党营私,但韩琦这些年来,却专门装好人,保了这个保那个。不知多少个犯了事的大臣,都被他硬保下来!可笑有些人以为只有沆瀣一气、拉帮结派才是结党营私,殊不知这么一保,被保的人衔恩铭骨,都死心塌地的成了他韩相公的人!

只是这样,要置国家社稷于何地?富弼想到这,就手脚发冷,亦愈发羡慕起当年文相公和庞相公的同心戮力来……富爱卿,继续说下去。”本来有些跑偏的话题,被官家拉了回来,而且将讨论范围,限定在裁军上,就事论事,不准借题发挥。

弼定定神,低声细语道:“所谓削额不裁兵,就是现有的官兵一个不动,只将编制上的水分挤去。若是查出空额,只将其一笔勾销,对责任人则既往不咎。但日后,照实额发饷、拨付军需如数。”顿一下,他解释道:“这法子,不波及广大士卒和下级官兵,就起不来大乱子。而那些吃空饷的军官,已经捞了几十年、几代人,早就肥得流油,重孙子都挥霍不完,现在朝廷既往不咎,他们也该知足了。”

“若是还不知足呢?”赵祯问道。

“冥顽不灵之辈,”富弼双目一寒,从牙缝迸出三个字道:“杀、无、赦!”

妥协只是百般掣肘之下,用来赢得空间的手段,你道我富弼是吃斋的不成?!

往日里温文尔雅的宰相突然发作,大殿里顿时一片安静,再没人去挑战他的权威。

连韩琦,也缓缓垂下眼睑,显然这是早达成的协议。

赵祯细想之下,觉着这个主意不错。这些日子皇城司不断报来,说京城的斗殴、杀人、抢劫、纵火案件,都是平时的几倍,民心极度不稳,似乎还有人在暗中串联……他是真担心裁军会酿出大祸呀!

对朝廷来说,减空额之法,和裁军的效果一样,都可以减少开支,且不会触及到中低层官兵的饭碗,他们的眷属自然不会再闹事……想必这个方略一公布,京里的治安就能好很多吧。

只是,就像包拯说得,空额是那些将门的饭碗,背后还连着百官的利市,岂是想减就能减掉的?赵祯蓦然回到七年前,狄青在广南西路砍下的那三十颗人头。当时还是借着战争的掩盖,打碎了岭南将门的饭碗,却也让狄青在数年后遭到群起而攻之,险些被活活逼死。

此事依然分外凶险啊!赵祯掂量出了分量,望向几位相公道:“虽然说查【文】清空额,只需对着花【人】名册点人头,但此积弊【书】已年深月久,办起来也【屋】很不容易吧……”

弼点点头,沉声道:“老臣请旨担纲。一切责任,唯我是问!”

“相公还是不要越权。”包拯站起来道:“这本就是三司的事情,当由三司来办!”

“兵额之事。当属枢密院。”韩琦也站起身道:“臣恳请担此重任!”

“好了,你们都不要争了。”赵祯摇摇头温声道:“这是件招人恨的事,你们还能当几年官?总得为儿孙考虑吧?”

“陛下……”三位相公的声音发颤,官家是真为臣子考虑的宽仁之君。

“不用说了。”赵祯轻声道:“寡人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这几个小子……”说着。他的目光投向了立在边上的赵宗实、赵宗绩、赵宗祐、赵宗谔和赵从古。

五人当时就凌乱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躺着中枪……虽然他们是站着的。

“你们最近不是喊着,想要跟绩儿一样历练么?”赵祯的笑容,慈祥又别有意味。似乎带着淡淡的嘲讽,道:“这次就是最好的历练。你们是寡人的从子,未来至不济也是个王爷,大宋朝谁敢动你们?”

几人都嗫喏了,尼玛,这可是把人往死里得罪啊……

“将来想要担负更大的责任,”赵祯又沉声道:“就得拿出你们的责任心来,不计谤誉,实心任事,让寡人看到你们的能耐!”

这一番似是而非的蛊惑。挠中了几个小子的痒处,一个个变得血脉贲张,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敢闯一闯了!

“孩儿愿往!”

“孩儿遵命!”

“孩儿定然不负陛下所望!”

见五个宗子全都蹦出来请战,相公们的表情精彩极了……这怕是官家的报复吧?叫你们上杆子给我当儿子,那就别怪我拿你们当孙子用!用残了算你们倒霉,反正有的是想给我当儿子的。

“陛下请三思。”韩琦马上反应过来,劝谏道:“几位小王爷虽勇气可嘉,但兹事体大。弄不好会酿成大乱的,老臣恳请,还是让老成干练之臣担纲吧。几位小王爷还是从小事做起,慢慢历练吧……”

几位小王爷恨不得抱着韩相公亲一口,乃是俺亲爷啊……

富弼和包拯也劝说,还是换人吧。

赵祯却不为所动道:“寡人对他们有信心,你们有么?”

“有!”几个小王爷一起喊道。

“有就好。”赵祯点头笑笑道:“几位相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吧,你们给他们配上得力的帮手,也就是了。”

“……”相公们还待说什么,却见赵祯摆摆手道:“今日就到这儿吧,寡人有点乏了。”

“是,臣等告退……”

“孩儿告退……待臣子们退下,赵祯久久不语,半晌才抬头问道:“老胡,太医们昨天怎么说?”

“启奏官家,冯太医和周太医,还有从宫外请来的钱婆子,一致诊断说……”胡言兑轻言细语道:“三位有身孕的娘娘中,两个怀得是龙子。”

“当真?”赵祯揪心道。

“确实是这么说的。”胡言兑小声道。

“啊……”赵祯长长舒一口气道:“我就说么,怎么可能一直是女儿呢?”说着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道:“这回,终于改过风水来了。”

胡言兑脸上却没什么笑,张张嘴,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赵祯看他一眼道。

“没,没什么……”胡言兑结巴道:“老奴只是听说,这种事,没生出来之前,是断不能生长的,否则……”

“笑话,寡人会那般不晓事?”赵祯大笑起来道。

胡言兑暗叹一声,不再言语…………今天的基本更完成,下面是还债第一更,也是总还债第五更……求月票啊,要被追上了。()

第三二零章空额(中)(第三更)

。。就在玉津园奏对的同时,苏家人终于在陈家兄弟的陪伴下,回到了汴梁城

“汴京城,别来无恙”望着熙熙攘攘、人潮如流,市肆繁华、欢门如林的汴京城,苏轼激动的站了起来

后面车上的女人们,都是第一次进京,尽管已经从男人们的口中,也在自己的心里,无数次描绘过帝京的繁华胜景她们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世间怎会有如此繁华美丽的城市?这就是我们即将生活的地方么?

苏洵却闭目摇头,喟然自语道:“三年不见京都,御街变了,习俗变了,民情也变得陌生了……”

无论如何,他们都结束了两个月的跋山涉水,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

陈恪为苏家置办的宅子,位于北城的富人区,靠近金水门,远离开繁乱的街道,距离皇宫也不远这里原是一位尚书的旧居,那位尚书乃苏州人,好治园子,把这一处宅院弄成了江南园林

大院占地约略有四亩之多,分前后院,后院为眷属住所,前院为宴饮会友之地开前后两院的,是一个将近两亩的花园假山水塘、莲叶接天,亭台楼阁、绿柳环绕,端的是一处大隐之所

陈恪让周定坤满京城找房子,正好那位尚书致仕要回苏州老家,本来人家是不想卖给商人的,可听说主家是三苏时,便痛快的成交了这座宅院按照市价,要十五万贯以上,但老尚书欣喜名园有主,竟只要了十万贯,算是半卖半送

周定坤买下院子后,又请了京城最好的园艺工匠略加修葺整理家什用度都是现成的又雇了十几名丫鬟老妈子,家丁狗腿子,便静待它的主人到来

车队直接从大门开到轿厅苏家兄弟下来,见置身于如此轩阔的庭院中,都有些愣神了苏洵是在看过之后摇头道:“这不是我们小户人家,该住的地方”便不让人把行李卸下

“岳父此言差矣,”陈恪笑道:“苏家,可不再是小门小户三苏之名,早就轰动京城,传遍天下,而且将来的名气还会越来愈大你别这么看我,我不是拍马屁,事实上多少人都在打听你们何时返京,我敢打赌,过不了几日府上便会车水马龙、宾客盈门不备个大点的宅子如何能行?”

“我住不起”虽说不是拍马屁,但其实就是拍马屁且拍得不着痕迹,竟让苏洵有扬眉吐气之感但他怎会轻易改口?

“没关系,不用花钱”陈恪笑道:“全当小婿孝敬岳父了”

“无功不受禄”苏洵摇头道:“何况,我不是你岳父……”但看到女儿那张可怜兮兮的小脸,他终究软了口气道:“至少现在不是”

“马上就是了”陈恪陪笑道:“何况,现在换别处也来不及了,岳父将就将就”众人绝倒,这样的地方还将就?那什么地方不讲究?皇宫?

“哼……”苏洵哼一声,板着脸道:“这宅子多少钱?”

“没几个钱”

“多少?”

“五万贯”陈恪在打折价上又拦腰砍,却还是把老苏惊出一身冷汗:“这么贵,败家子”

“孝敬岳父不计成本”陈恪忙表态道

“我现在出不起这个钱,”苏洵说着看看苏轼道:“子瞻,你写个欠条,这笔钱日后咱们连本带利的还”

“唉……”苏轼心中苦笑,拿什么还?光靠他兄弟俩那点俸禄,怕是连利息都支付不起

“还是算了”陈恪道:“子瞻和子由初入官场,俸禄还不多……”

“莫非我儿日后不能飞黄腾达?”苏洵哼一声道

好说歹说,把苏氏一门安顿下来,简单用过午饭之后,见苏家人都乏了,陈恪和陈忱便告辞离去临走之前,陈恪朝小妹比划个手势,意思是,等你爹不在家我再来找你小妹甜甜的笑着,点了点头

回到家,才知道赵宗绩早就来了这厮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又遇上什么难题了

把他让到书房中,让倭女上茶,赵宗绩笑道:“你还真会享受,不过你学梵文作甚?”

这个没文化的家伙,把阿拉伯文当成梵文了陈恪翻翻白眼道:“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么?”赵宗绩笑道:“那正好,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出出力”便将官家让他们查军队空额的事情,告诉了陈恪

“看来,不是亲生的就是不行啊”陈恪呷了口茶道:“这是把你们往火坑里推啊”

“我也知道,这差事是要得罪人的”赵宗绩苦笑道:“可是当时的情形下,不答应绝对不应不光得答应,还得争先恐后,简直是苦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