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唐(庚新)-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公子的脉象四平八稳,已无大碍。只是身子骨还有些虚弱,慢慢将养就是。我记得往前面就是武邑县,咱们今晚可以在武邑落脚。到时候我在开两个方子,等到洛阳,当能痊愈。”
郑言庆轻声道:“如此,那多谢了。”
沈光带着郎中下去了。
车马继续行进,不过赶车的人,已换成了雄阔海和阚棱。
薛万彻在前面领兵压阵,裴行俨郑宏毅谢科三人,则坐在车厢里,和郑言庆说起了话。裴行俨如今官拜虎贲郎,征伐辽东的时候,他与宇文成都两人,都负责随行伴驾,保护杨广。
杨广撤兵后,就安排人和高句丽人商议,想要讨还麦铁杖的尸体。
而负责谈判的使者,正是裴行俨本家叔祖,裴世清。由于路上不太平,裴世矩就让裴行俨一路保护。没想到刚把麦铁杖的尸体讨要回来,郑言庆突然从高句丽杀回。从鸭绿江到梁水,整整一天,那动静可是不小。一直对高句丽枕戈待发的卫文升,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变。
他火速派薛万彻巡视查看,不过裴行俨听闻,有可能是郑言庆杀回来,也忍不住跟了上来。
裴行俨一直不相信,郑言庆会投降高句丽人。
为此,他还和父亲裴仁基闹得很不愉快。郑言庆回来,刚好证明了,他是对的。裴行俨笑嘻嘻的说:“这一来,看我爹还怎么说。”
“我投降高句丽人?此话从何说起?”
郑言庆一脸茫然之色。
“这个……”
裴行俨刚要回答,却被郑宏毅偷偷扯了一下。
“不过是一些无聊之人的市井传言,言庆你莫要放在心上。这次咱们活捉了高建武,可谓立下大功。等回去之后,陛下定有封赏……呵呵,你没看见,那高建武醒来之后的脸色,有多难看呢。”
他把话题扯开,郑言庆也没有太在意。
“那高建武呢?”
“裴侍郎已押解高建武,提前返回洛阳。”
郑言庆轻轻咳嗽两声,心里面却无半点喜悦之情。他想起了玉蹄儿,忍不住问道:“玉蹄儿呢?”
谢科说:“在后面的车上。
我们把玉蹄儿带回了通定镇,本来卫抚慰想就地埋葬。不过宏毅说,你和玉蹄儿感情很深,还是带回去,埋在家乡为好。所以,卫抚慰就专门安排一辆马车,让你带着玉蹄儿,一起回家。”
一起回家!
郑言庆陡然有些心酸,神情落寞,轻轻颔首。
“宏毅,多谢你了。这样安排最好,玉蹄儿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言庆,你刚醒过来,还是先休息一下。”谢科见郑言庆的情绪有点不太对头,连忙使了个眼色,笑呵呵的说:“等到了武邑,咱们安顿下来以后,再好好说话。”
郑言庆刚苏醒过来,说了这么一会儿的话,身子骨也有些发虚。
当下点头答应,重又躺下来。
裴行俨等人出去了,郑言庆一个人躺在车厢中,迷迷糊糊的有些犯困。不过,他有点犯嘀咕:我投降高句丽人?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第六一章 武邑故人
武邑始于汉高祖五年,成县。
在前汉时,属信都国治下,后汉则归于安平国治下。南北朝时,北齐政权废除了武邑县的县制,直到开皇六年,才得以恢复。大业年间,隋炀帝废州为郡,武邑县归于信都郡管辖。
这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县城,有九千七百多户,人口不足四万。
东西两晋,南北朝对峙,武邑县一直被烽烟笼罩,造成许多田地荒芜。虽则开皇以来,杨坚行开皇之治,大加鼓励开垦荒田。但由于人口不多的缘故,武邑县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
大业以来,隋炀帝开凿永济渠。
所征用的民夫,也多来自河北地区。以至于武邑县人口更加稀少,登记在册的有九千七百多户人家,可实际上人口,还不足八千户。兼之大业七年以来,河北地区流寇肆虐,盗匪丛生。许多人不堪其扰,不得不舍弃家园,背井离乡。于是乎,武邑县也就变得更加残破。
再残破,郑言庆一行人抵达时,武邑县令也要热情招待。
毕竟裴行俨顶着一个虎贲郎,千牛卫的官职,绝非一个残破小县的县令可以怠慢。原本,他准备把府衙让出,可是裴行俨坚决推辞,县令只好遵从裴行俨薛万彻的意思,安排进驿站休息。
反正,郑言庆等人,也没有打算在武邑停留太久。
当晚武邑县令在县府设宴款待,郑言庆没有参加。一来是还有些疲惫,二来则想要清静一下。
于是,裴行俨和薛万彻前去赴宴,郑言庆、谢科和郑宏毅,直接进入驿站。
驿站的驿官早已得到消息,带着三个驿卒出来迎接。言庆没有下车,由雄阔海和阚棱,直接驶入驿馆。郑言庆从高句丽,带回来了四百多人。不过大部分的军卒,都被卫文升留在通定镇。这些军卒,虽说是残兵败将,可死里逃生,对于高句丽的了解,远非其他人可比拟。
最终,愿意留下来跟随郑言庆的,连带十八名元从虎卫,共二十四人。
清一色骑军装备,护送着郑言庆的马车驶入驿馆。郑宏毅出面与驿官交涉,郑言庆则直接下车,走进客房。
客房面积不大,但是很干净。
重又坐在这舒适的房间里,郑言庆生出一种再世为人……不,是三世为人的奇妙感慨。如今想来,高句丽的十个月时间里,恍若做了一场奇怪的梦。这在前世时,绝非他能够想象到。
油灯闪亮,言庆坐在书案旁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我也算是满手血腥吧!
他突然自嘲的笑了,轻轻摇头,长出一口浊气。这十个月里,死在他手中的人,直接的、间接地加起来,有上万人吧。有的是该死,有的却是不得不杀,还有的……是他主动去杀。
就比如,金德曼?
不晓得那个该死的善德女王没有了,还会不会有高丽棒子这个民族呢?
郑言庆突然笑了……
“言庆,你在笑什么?”
郑宏毅迈步走进客房的时候,正好看见郑言庆面露笑容。他走上前,一边笑呵呵问道,一边在旁边坐下。
“老谢呢?”
“已经去睡了。”
郑宏毅说:“谢大哥这些日子来,也很辛苦。特别是你昏迷的这段时间,他几乎夜不能寐。
其实大家都休息不好,担心你出了意外。现在好了,你终于醒了……谢大哥一进屋,倒头就睡。他还交代,不用叫他起来吃饭。明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再叫他起床。沈光进城抓药去了,大黑子和阿棱还在外面。我让他们去休息,他们死活不肯,说就在外面将就一下。”
言语中,带着羡慕之意。
郑言庆知道,郑宏毅哈他这两个黑白双煞,已经很久了。
这倒也很正常……想必任何一个人,见到雄阔海阚棱这样的猛将兄,都会心生羡慕之意吧。
郑言庆一笑,“这两个憨货。”
他说是这么说,可语气里却带着几分骄傲。
如此猛将,却是我的人。算上沈光的话,他麾下这三名扈从,个顶个都是好手,他如何能不骄傲?
“对了,刚才我和驿官说话的时候,总觉得那驿官,有些眼熟。”郑宏毅好像想起来了什么似地,话题一转,沉声道:“那驿官一直打量你的马车,而且在言语之间,还询问你的来历……言庆,你是不是来过这里?否则那驿官为何要打听你呢?听他的语气,好像猜出了你的身份。”
“我从没有来过武邑。
若非今天到了这里,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县城。不过,这件事倒是奇怪,一会儿沈光回来,我会让他多加留意。”
正说话间,突然门外传来阚棱一声沉喝:“什么人,鬼鬼祟祟的要做什么?”
“我是此地驿官,请勿误会……敢问,屋里的人,可是荥阳郑咏鹅,郑公子吗?”
咦,还找上门来了!
郑言庆诧异的看了一眼郑宏毅,站起身来,推门走出客房。
“阿棱,休得无礼。”
郑言庆一拱手,“在下正是郑言庆,敢问阁下是……咦,你不是黄文清黄县令,怎么会在这里?”
客房屋檐下,挂着两盏大红色的气死风灯笼,在风中摇摆。
就着灯光,郑言庆一眼认出,那门廊下一身素净黑袍的男子,赫然是东莱郡掖县县令,黄文清。想当初,郑言庆还没有去高句丽的时候,曾在掖县驻扎过一段时间,与黄文清也有些交往。当时黄文清还从他手中借走了一些粮食,来安抚掖县流民。说起来,郑言庆能受阚棱,也与黄文清有关。所以对于这个才能并不算太高,却极为勤政爱民的县令,他有印象。
只是,郑言庆想不明白,黄文清不在掖县呆着,怎么跑来当起了驿官。
一个是官,一个是吏,这二者之间的差别,郑言庆还是能够区分清楚。不由得,微蹙眉头。
黄文清笑逐颜开,“果然是郑公子。刚才你们进来的时候,我就看雄壮士有些眼熟。所以冒昧前来询问,没想到……郑公子,掖县一别,别来无恙否?”
郑言庆连忙侧身相让,同时对阚棱说:“阿棱,你不认得黄县令了吗?”
不等阚棱回答,雄阔海挠挠头,憨笑一声道:“看着眼熟,不过他一换衣服,我没认出来。”
“你们两个……”
郑言庆轻声道:“快下去休息吧。我这边若有事情,自然会招呼你们两个。”
雄阔海说:“那我和阿棱就在隔壁休息,大哥你若有事,就只管喊我们。”
“去吧。”
郑言庆说着话,把黄文清让进客房。
黄文清并不是一个人过来,身边还跟随着一个相貌果毅的青年。看那青年的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国字脸,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身高大约在八尺上下,体型不算魁梧,但却给人以结实、精壮的感觉。一身黑衣,手握长刀。他随着黄文清走进客房,很自觉的站在黄文清的身后。也不说话,只是用一双虎目,好奇的打量着郑言庆,抿着嘴,嘴角微微上翘。
“郑公子,这是我外甥苏烈。
他父亲是本地士绅,武邑兵曹苏邕。这孩子就在他爹麾下效力,今天正好来这办事,我就带他一起过来。苏烈,这位就是我时常和你提起的鹅公子,半缘君,郑言庆郑公子。当日他在掖县的时候,曾帮我好大的忙。”
苏烈?
不是很熟悉啊……
不过看他这气派,却是不俗。
站在黄文清的身后,流露出一股沉静之气。同时,隐隐有杀气流露,似乎也是个狠角色啊。
苏烈上前一步,“卑下苏烈,参见郑公子。”
“苏大哥,休要多礼,快快请坐。”
哪知,这苏烈却没有退下,虎目陡然圆睁,凝视郑言庆道:“郑公子,我久闻你大名,更甚爱你所写《三国演义》。我舅父亦时常提起你,说你有情有义。不过,坊间谣传,说你在平壤城外,投奔了高句丽人。
我只问你,可有此事?”
说话间,他猛然向前迈出一步,须发贲张,厉声喝问。
“定方,休得无礼!”
黄文清连忙大声叫喊。
苏烈却不闻不问,只是凝视郑言庆,一只手搭在了刀柄之上。
“大胆!”
没等郑言庆开口,郑宏毅已长身而起,怒声呵斥道:“尔乃何人,胆敢说出如此无礼的话语?”
“宏毅,坐下。”
郑言庆沉声喝道,而后挠挠头,有些不解的问道:“苏大哥,我确曾征伐高句丽,也曾在高句丽,杀了很多人。只是我不清楚,这‘投奔高句丽’一说,又从何谈起?自我大军兵败平壤之后,我率部纵横高句丽,杀人无数,被高句丽酋首高元悬赏万金,求我项上人头。
十五日前,我率部从狼林山脉杀出,强渡鸭绿江。
在梁水河畔,擒获了高句丽郡王高建武……如果这算是‘投奔高句丽’的话,那就应该是了。”
“此话,当真?”
郑言庆闻听,不由得仰天大笑,“苏大哥,我不过是一败军之将,这种事情又有什么好炫耀。你若是不相信,尽可以让人去辽东打探,看看我郑言庆刚才所言,可有半分虚假之处?”
黄文清也上前抓住了苏烈的胳膊,“定方,你这是做什么?
我早就和你说过,郑公子乃人间伟丈夫,断然不会做那等事情。坊间谣传,依我看是有小人作祟,当不得真。如若郑公子真的做了那投敌之事,那虎贲郎裴千牛,又怎会和他同行?”
苏烈闻听,立刻退后一步,单膝跪地。
“非是苏烈无礼,实苏烈爱煞公子文章。
其实,我也不相信公子会做那投敌之事,但坊间流传的很厉害,苏烈不得已,特向公子求证。方才若有得罪之处,苏烈愿受公子责罚,还请公子勿怪。”
郑言庆连连摆手,起身把苏烈搀扶起来。
“苏大哥乃刚直壮士,得罪之说,休要再提。”
说完,他诧异向郑宏毅看去,“宏毅,日间元庆也提到过此事。我投敌之说,究竟从何谈起?”
第六二章 人善被人欺
郑宏毅很为难,不知该如何向郑言庆解释这件事情。
其实,当他第一次听到‘郑言庆投敌’这个说法的时候,怒火中烧。试想,郑言庆投敌了,那他这个从头到尾追随郑言庆的人,是不是也‘投敌’了呢?半载以来,出生入死。历经过多少次惨烈搏杀,面对过无数艰难险阻。拼死拼活回来,结果却听到了自己‘投敌’的消息……
莫说年长之人会为之愤怒,更不要说郑宏毅这等年少气盛之人,又如何能忍下这口气?
不过,在高句丽经历过那么多事情,郑宏毅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于是他很快冷静下来,向裴行俨和薛万彻仔细打听。这一打听,郑宏毅顿时懵了……原来这‘投敌’之说,竟然是出自于自己人之口。那郑醒不但把郑言庆的功劳占为己有,还诬陷郑言庆‘投敌’。郑宏毅愤怒归愤怒,却也清楚,此事追究起来,于郑家而言,可谓影响巨大。
弄个不好,这数百年传承的古老家族,有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
但这件事情,不可能瞒过郑言庆。
因为郑言庆迟早会知道这件事,最重要的,郑宏毅知道郑言庆对郑世安的感情。你们针对郑言庆也就罢了,还把郑世安给牵连在其中。郑言庆若是知道了真相,岂非要发雷霆之怒?
对于郑言庆的手段,郑宏毅再清楚不过。
他若发起狠来,几十万高句丽人,几乎被他玩弄于指掌之间,其手段之狠辣,非同等闲。
郑言庆可以狠下心来,让一个娇滴滴的小美人,香消玉殒。
他可以面对乙支文德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毫不犹豫的砍下那颗皓首。从南到北,自东至西,郑言庆那是杀出来的威名。高句丽人如今听说他的名字,有夜儿止啼的作用。郑家,经得起他的折腾吗?
郑宏毅还在想着,要如何用最不会触怒郑言庆的方式,把这件事说出来。
可没等他想出妥当的办法,苏烈却告诉了郑言庆。
“这个……”
面对郑言庆灼灼目光,郑宏毅也不由得心惊肉跳。他狠狠的瞪了苏烈一眼,然后强笑一声,把事情的原委,向郑言庆解释了一遍。
“言庆,你可千万别发火。
薛大将军说,有好多人为你说情。淑英姑姑还带着裴家家臣,赶赴巩县坐镇。世安爷爷最多是受了一些惊吓,绝不会有什么大碍。这件事情,我回去以后一定要请父亲出面,为你做主……”
郑言庆面色如常,神情也非常平静。
包括黄文清在内,谁也无法看出,郑言庆内心的想法。
“这是我的事情,何需郑叔父出面?”
他突然开口,打断了郑宏毅的话语,淡然道:“宏毅,这件事情你莫要再管了,我自有主张。”
郑言庆越是这样平静,郑宏毅就越是心惊肉跳。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很压抑。即便是胆子素来很大的苏烈,此时此刻,也不由得咽了口唾沫,闭上嘴巴。
这就是鹅公子的气度吗?
灯火闪烁,从苏烈的角度来看,也只能看见郑言庆半边脸。
瘦削的面颊,如同刀削斧劈一样棱角分明。一丝淡淡的,不易察觉的怒气自他身上流露出来,只让苏烈一阵悸动。
郑言庆微微一笑,“黄县令,您不在掖县,怎么会在这里?”
他似乎不想再提‘投敌’的事情,把话题引到了一旁。可郑宏毅现在,却更希望郑言庆暴跳如雷,怒不可歇。若这样的话,郑宏毅还能劝说几句……但郑言庆越是不提此事,郑宏毅心里就越不踏实。看样子,言庆这一次是真的恼了!实在不行,一会儿写信给家里,让父亲早作准备。
黄文清连忙说:“公子有所不知,你离开掖县之后,正逢平原遭遇大旱。去年掖县安置了许多流民,以至于更多流民向掖县迁移。四月时,阿舅军袭击掖县。我仓促应战,但终究不是阿舅军的对手,以至于死伤惨重。后来水军还师,征发粮草,掖县却拿不出半点粮食。”
“所以……”
黄文清笑着点点头,“本来,若真要征集,也不是征收不上来。可掖县百姓本就贫苦,加之去年连续征收,已经不堪重负。我实不忍看百姓受苦,故而拒不征收,被郡府缉拿,重责三十棍,罢去掖县县令。我看掖县不太平,于是就带着家人返回故里。正好我与武邑县令,师出一门。王县令让我帮他,我又不愿再去管那些杂事,索性就呆在这驿馆,乐得一个清静。”
郑言庆闻听,神色庄肃,起身向黄文清一揖到地。
“黄县令心忧百姓,实乃天下官员之典范。”
黄文清忍不住笑起来,颇有些自豪道:“典范倒不敢当,只是不想日后,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而已。”
他说着话,神情一肃。
“我今日冒然求见,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黄县令当说无妨,凡郑言庆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黄文清连忙道谢,坐下来的时候,看了一眼苏烈,犹豫片刻后说:“不瞒公子,我这件事……黄某只有一妹,如今业已故去。她膝下也仅此一子,极为挂念。我曾在她灵前发誓,定然会好好照顾。
定方这孩子,性情刚直,不晓圆滑。这一点,他和他爹,和我颇有些相似。
我如今是犯官之身,也难给他什么帮助。他爹也是个木头疙瘩,之所以能当上兵曹,还是因为年初时流寇犯境,他组织乡勇击退流寇……王县令手中也确实没人,苏邕这才当上了官。苏邕是卑品出身,王县令也是个浊官,日后难有什么前程。我们这些人窝囊一辈子也就罢了,可我实不希望,定方和我们一样。他聪明,本事也不弱,弓马纯熟,武艺不差。
只是他性子不好,又没有门路。留在这里,迟早会被耽搁。
公子你是名门子弟,又是士林高士,门路宽,人缘也广,远非我们这些人可以比拟。今年,信都颇不平静,流寇丛生。我和他爹一直商量着,想为他寻个好出路。正苦于没有门路的时候,不想公子您大驾光临。我就想着,让定方跟你做事……这孩子做事,还让人放心。”
一旁郑宏毅不由得诧异看向苏烈,好奇的打量起来。
而苏烈,也没有想到黄文清会说出这番话来,心里一着急,“舅舅……”
“定方,你休要多嘴。
刚才我已派人征询过你爹的意见,他也同意了。若非城中尚需巡视,他也一定会跟你前来。”
苏烈挠挠头,闭上了嘴巴。
他姓苏,名烈。定方,想必是他的表字吧。
苏定方……郑言庆突然一惊,仔细打量了一眼苏烈,“你叫苏定方?”
“哦,定方还是王县令赠他的表字。他少有勇力,武艺不俗,平日里最喜欢行军布阵之事。
所以王县令就赠他‘定方’二字,说是希望他将来,能平定一方,为苍生谋利。”
苏定方,那可是初唐时期,自徐世绩之后的名将。只是他属于大器晚成的主儿,在贞观年间才崭露头角。以至于隋唐之交时,并无太多名声。可论起功绩,苏定方的战绩,不逊色于徐世绩。
贞观初年,他从军初征东突厥,崭露头角。
显庆元年,也就是公元六五零年,大唐攻伐西突厥,程知节王文度因怯战而被罢免官职,唯有苏定方,荣升行军大总管。显庆二年,再击西突厥,战功卓著,后攻伐葱岭,俘获叛军首领。显庆五年,东征百济,俘虏百济王义慈。一生征伐无数,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郑言庆一直以为苏定方出生于大业之后,甚至可能在武德年间。
没想到,他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人。
那计算起来,历史上苏定方真正崛起的时候,只怕快六十岁了……
看苏定方的目光,立刻变得不同。
郑言庆不由得再次打量一番,“苏大哥,你可愿意跟随我吗?”
苏烈一怔,犹豫片刻道:“我自是愿意。不瞒公子,再听说你‘投敌’之前,我一直对你非常敬重。您写的《三国演义》,堪称兵家宝典。之前杨公卿犯境时,我就使用过其中计策。
只是,您写到败走江夏的时候,就再也没有续写,可把苏烈急坏了!”
郑言庆这两年,的确没怎么再发表后续章节。
在峨嵋的时候已写到了进西川,但后来因为随军入高句丽,就没有再动过笔。不过,他在峨嵋那两年写的文章,基本上没有发出来过。以至于在坊间求后续文章的人,大有人在。
言庆没有想到,苏定方竟然还是自己的书迷,也不由得笑了。
“苏烈愿意追随公子,可又不忍弃老父和舅父不顾。”
“定方,大丈夫当胸怀广阔,志在四方。你之前不也经常和我说,希望能征战天下,创立功名吗?
我和你爹都老了,走不动了……这一辈子的希望,就寄予你一身,望你莫要再犹豫。我们都好办,在武邑县,也没什么事情。等过些年,你有了成就,到时候我们再找你,也能求个安稳日子。郑公子既然愿意收你,你可不要三心二意,日后前程似锦,正可光耀苏家门楣。”
苏烈不再犹豫,“定方定不负父亲和舅父的期望。”
而后,他伏身在言庆身前跪下,“苏烈愿追随公子,还请公子收留。”
郑言庆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送上门的好帮手。
“苏烈,你要跟我,却还需耐得住性子。你可耐得住吗?”
“苏烈耐得住。”
“既然如此,你回家收拾一下行礼,咱们明早动身。”
苏定方喜出望外,连连点头答应。黄文清又是好一番感激,和郑言庆又谈论片刻,这才告辞离去。
郑宏毅张了张嘴巴,想要和言庆交谈一番。
他还是希望能探探郑言庆的口风,能劝解一下。
可言庆没给他这个机会,“宏毅,咱们奔波一日,你也辛苦了,早些休息吧……我很累,有什么话,咱们明天路上再说。”
他表明了态度,郑宏毅也只有心中苦笑连连。
这一次,郑醒恐怕是,真的惹怒了言庆。但不晓得,他会用何种手段,来解决这件事情呢?
“那我去歇息了。”
郑宏毅无奈告辞,退出了房间。
对于一个不想谈话,或者说已经出离愤怒的人而言,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郑宏毅虽然也很愤怒,可终究出生于郑家,是嫡系子弟。这和郑言庆这个近乎于外来人一样的郑家子弟不一样,他对家族的归属感,对于家族的荣耀感,在某些时候,远比郑言庆更加强烈。
先把这个消息,通知父亲吧!
等明天上路,再想办法劝说一下言庆……
……
郑宏毅前脚一出去,郑言庆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可以想象,郑家肯定已经得到了消息,甚至有可能已经在运用他们的关系,设法疏通。
关东士族,休戚相关。
郑元寿也不是个无能之辈,焉能看不出其中的真相?
自己若是没有回来,郑元寿就算是知道真相,恐怕也会当作不知道,把这件事情瞒混过去。
可偏偏,郑言庆回来了!
而且是带着天大的功勋,更俘获了高句丽郡王,朝鲜道大都督高建武,回来了!
郑家就算想要把这件事情压下来,也不可能。最大的可能,是通过他们的关系,游说郑言庆,并给予最大的补偿。这件事情,只要郑言庆不追究,既是杨广想追究,郑家的那些个亲戚朋友,也会站出来为求情。到时候,郑言庆即便是心里不愿意,也只能把隐忍下来……
可是,他能隐忍吗?
言庆说起来,并非是个心胸很宽广的人。
说他睚眦必报可能有些过分,但至少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性情。
这件事如果只是针对言庆自己,那他说不定还能忍下去。
可牵扯到了郑世安,这个世上,一个真心对他好,抚养他长大成人的老人,郑言庆焉能善罢甘休?而且,这一次我忍了,那下一次呢?到最后,岂不是谁都能骑到我的头上,作威作福?
郑言庆想到这里,眸光变得有些狞戾。
你们做的初一,我就做不得十五吗?
想到这里,郑言庆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墙边,探手轻轻叩击墙壁。
不一会儿的功夫,房门被人拉开。沈光走进来,“主公,您有何吩咐?”
“老裴和老薛,回来了没有?”
“还没……”
“武邑县,何时开放城门?”
“唔,我刚才问了一下,一般都是在卯时开城。不过若有特殊情况,也不是不可以开放城门。”
“沈光,我要回家。”
“啊?”
“我不准备去洛阳了,准备直接返回巩县。我听说,我爷爷因为我的事情,曾被官府缉拿,我想先回去看看。”
“那我立刻安排。”
“不,这件事不要惊动别人。你只要通知一下大黑子和阿棱就行……还有,二十四虎卫随同咱们一同走,其他人就不必惊动了。还有,你一会儿去找一下黄文清,让他多备几匹马。
明早咱们离开时,谁也不要通知,带上玉蹄儿的尸体,咱们回巩县。”
沈光闻听之后,躬身应命。
……
由于是在冬季,昼短夜长。
若在平常,卯时天已大亮。可在冬季,卯时屋外,仍是黑漆漆一片。郑宏毅一觉睡到了天亮,这才起身洗漱。他在院子里伸了一个懒腰,却发觉,这驿馆的庭院中,似乎少些什么。
站在门廊上,他疑惑的四处打量。
突然,他反应过来:昨天把马车赶进来的时候,装着玉蹄儿尸体的车辆,就停在庭院当中。
可现在,马车不见了……
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立刻意识到了什么。
匆匆跑到郑言庆的房间门口,拉开房门,却见房间里空空荡荡,不见郑言庆的踪影。又打开雄阔海他们的房间,也没有人!郑宏毅这一下,脸色可就变了。言庆他们,去哪儿了呢?
他又跑到了马棚,发现马棚里同样空荡。
二十四虎卫的坐骑,全都不见了踪迹。
正好这时候,一个负责照看马匹的驿卒走来,郑宏毅连忙上去,一把攫住了驿卒的手臂:“这马棚里的马呢?”
驿卒回道:“被正房的那位公子派人牵走了。”
“什么时候牵走了?”
“唔,好像是寅时过后。那位公子带着人,赶了两辆马车,还有三十匹战马,说是有急事要走。
小的当时还提醒说:卯时城门才会开放。可那位公子说,他已经拿到了出城令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