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更多的王军存在,只是刚才这些王军被明军的骑兵冲锋给吓破了胆子而已,可现在,当他们看到W辅臣带着精锐出现之后,他们原本已经丧失的胆气又重新回来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明军的骑兵反倒陷入了苦战中。

之所以会如此,还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地理优势,要知道,骑兵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冲锋以及机动能力,而这个时候,早就已经陷入混战中的这些骑兵根本就没有进行冲锋的地方,并且兵力也没有对方多,如此一来,事情居然奇迹般的发生了突变,刚刚马上就要崩溃的王军居然起死回生,变成压着明军打了起来。

“不好,看来本都督真的是小看这W辅臣了,来人,传令下去,命令全军出击,一定要一举击破W辅臣,拿下洪洞县。”看到陷入苦战中骑兵部队,董琦的脸上顿时变了颜色,此时的他也知道,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可这个时候,他也只有孤注一掷了,要不然的话,错过这个大好机会,想要攻下洪洞县,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董琦毕竟还年轻,虽然经过了一些历练,可毕竟不如那些老将那么沉得住气,看到董琦就压孤注一掷的将全军给压上去,一边的高立功心中一跳,他知道自己再不说话的话,恐怕就要来不及了。

此时的高立功也顾不得会不会得罪董琦这个陕西实力派,而是想到兵败之后的后果,所以,他开口说道“且慢,都督,还请稍安勿躁,依末将看来,现在并不是我们全军冲锋的好时候,要知道,现在前方已经聚集了数万大军,而洪洞城下原本地方就不宽敞,即使我们现在全军压上去也根本就没有办法跟王军进行交锋,到时候还是要跟王军进行死拼,如果真的那样的话,恐怕对我军就非常不利了,在加上,即使我们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可如果损失过大的话,我们又怎么继续前进呢?”

董琦并不是那种一意孤行的人,听完高立功的话之后,他打量了一下前方的战事,就知道高立功说的都是实话,所以想了一下之后,就抬头对着高立功问道“那么依照高将军看,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

看到董琦并没有责备他,反倒听取了他的意见之后,高立功就轻松的说道“都督,依照末将看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退兵了,这次我们能够一举踏平敌人的城外布置,并且差点打垮敌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加上我军现在伤亡也并不大,就此撤退的话,也算是一次大胜了。”

高立功的话说完之后,董琦低头想了一下,禁不住叹息一声说道“哎,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如此的好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碰到了,原本本都督还想趁着这个机会立下大功,没想到最后还是要按照计划而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算了,既然如此,那么就下令撤兵吧!”

董琦的话说完之后,一边就有人用牛角号吹出一阵阵长长的‘呜呜呜’声。

听到撤退的号角声之后,原本正在前面艰苦奋战的明军,纷纷交替着退了回来,看到明军撤退的动作,王军士兵更是不会主动进行追击了,毕竟他们这个时候真的是身心俱疲了,所以,在明军退走之后,许多王军士兵,居然就那么倒在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就连胜利后的欢呼声也没有呐喊。

看到撤退的明军,W辅臣也疲累的坐在了地上,原本已经抱着必死之心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今天居然还能够活下来,可他的心中还没有庆幸多长时间,就在此被失落给占据了,他知道,这次攻击明军并没有尽全力,可他却已经底牌尽出了,刚才的一战,时间虽然不长,可他精心训练的三千精锐,却已经损失了许多,就这还是在众多王军辅助的情况下,如果下一次明军真的全力发动进攻的时候,恐怕等待他跟整个王军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了。

就这W辅臣跟王军这这里庆幸自己能够侥幸活下来的时候,明军的队伍里面也在进行总结,这次攻打洪洞县的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可明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两千前锋营的士兵,战死了三百多,受伤的也有百十个,要知道,能够进入前锋营的士兵,那可都是明军中的精锐,如果他们到了普通军队里面,最起码要官生一级,甚至是两级的,这一次下来,就死伤了将近四分之一,让董琦心疼不已。

除了前锋营之外,骑兵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一万骑兵,人员损失了近八百,更加重要的是马匹损失是人员的两倍多,这是因为在战斗的过程中,王军想要伤害到骑兵的话,都要先将他们从战马上面拉下来或者直接砍死战马,才能够跟他们进行战斗,如此一来,这马匹的损失相对就要大一些了。

一次战斗,还是没有获得最后胜利的战斗,居然损失了将近一成的兵力,当董琦最后得到这个损失的时候,哪怕他心中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心中还是一阵颤抖,要知道,陕西明军从石磊在榆林城招兵开始,确定下来的就是精兵政策,这个政策即使在石磊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陕西明军士兵稀少,可只要是陕西明军出来的士兵,那都是精锐的代名词,在过去的时候,陕西明军也不是没有过重大损失,可那都是面对一些强敌的时候,像是多铎带领的满清八旗军,或者张献忠带领的大西军,而这次他董琦居然面对一群乌合之众却损失如此巨大,恐怕他回去也不好交差了,想到石磊的训斥,董琦心中就是一阵后悔。

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

292洪承畴出山

北京城内城北部,这里是满清八旗中的正黄跟镶黄两旗的驻扎之地,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满清大人物的住宅,因为原本这里就是大明朝廷官员的府邸,而占领北京城之后,满清八旗的达官显贵也鸠占鹊巢的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府邸,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里原本的府邸就建设的非常豪华,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在动手去额外修葺了。

这里除了满清显贵的府邸之外,汉人官员的府邸也在这里,原本按照满清显贵的意思,根本是不允许汉人住在内城的,可最后多尔衮经过多方考虑之后,为了收拢这些汉人官员的心,还是允许汉人官员住在这里,当然这里的汉人官员并不是一般的汉人,而是入了旗的汉人官员,也就是所谓的汉八旗。

汉人官员中间能够有这些待遇的并不多,为首的就是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人,但是,随着满清入关之后,各种情况急转直下,这里居住的汉人官员变得越来越多,根本原因在于,虽然时间的推移,满清朝廷并没有像入关前想象的那样顺利,反倒多次出现挫折,这种情况下,一些满清官员就已经满足不了满清朝廷的需要,许多汉人就顺势而起,发挥起了他们的作用,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可是深刻了解那种想要让马儿跑,一定要让马尔吃饱的人,所以,随着许多汉人官员地位的提高,这里出现汉人官员,也是大势所趋,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汉人几千年以来的文化侵略是多么的厉害,任何想要侵入华夏的民族,最后都会被他所同化。

洪承畴府,此时的洪承畴正在接待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大清汉人官员第一人的范文程,作为最早,最铁杆的满清狗腿子,范文程为了满清的发展可谓是付出了一切,当然了,他也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作为多尔衮的心腹,在整个满清除了几个特别强势的人之外,他可以算是无所畏惧了。

“洪大人这次真是辛苦了,不仅劳心劳力,还差点危机性命,幸好洪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不仅安全回来了,还带回了鳌拜跟苏克沙哈两位将军,这也算是老天额外开眼了吧,这次,摄政王特意嘱咐本官,让本官带他过来探望一下洪大人,如果洪大人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想要请洪大人尽快出山,现在什么情况洪大人应该也非常清楚,如此情况下,洪大人难道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无动于衷吗?”坐在大厅里,范文程对着洪承畴开口说道。

听到范文程的话之后,一边的洪承畴满脸颓废神情的叹息说道“多谢摄政王跟范大人的谅解,可惜,哎,可洪某丧师辱国,不仅没有打败陕西那群前明余孽,反倒还落入他们的手中,最重要的是,害的十多万大军一朝尽毁,现在想想,洪某真是惭愧不已,深感对不起摄政王跟那十多万军士,洪某现在只等朝廷下旨责罚,即使朝廷真的不责罚洪某,可洪某还又有何面目挺立于那朝廷之上,算了,洪某还是辞官归隐算了,还请范大人回禀摄政王一声,就说洪某辜负他的信任跟器重了。”说道这里,洪承畴的眼中甚至还滴下了几滴眼泪,让一边的范文程也有些感叹的唏嘘不已。

“哎,哎,哎,洪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河南之事摄政王跟你我都清楚,那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吴三桂这个脑后生有反骨的逆贼造成的,即使要怪,也要怪到吴三桂的身上,哪里能够怪罪到洪大人身上,可洪大人也看到了,现在朝廷连吴三桂这种人都能够宽恕,更别说是一心忠心于我大清的洪大人了,您又何必如此计较呢,难道您真的愿意看着我大清日渐削弱不成,要知道,这次我们丢失河南之后,已经人心动荡了,现在陕西那杆前明余孽正是积极的攻打山西,如果等到他们顺利那些山西,到时候有什么后果,洪大人应该比本官还要清楚,所以,现在我大清虽然看起来还是异常兴盛,可实际上,却已经到了生死转折的时候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尽快拿下江南知道,那么我们就能够迅速发展,从而靠着江南的粮饷跟物资跟陕西余孽对抗,而如果我们不能够在陕西拿下山西之前得到江南,到时候恐怕我大清就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了,到了那个时候,洪大人难道就不怕在落入陕西那些人的手中吗?”范文程说道。

“哎,范大人说的是哪里话,洪某既然身为大清的臣子,肯定要一心为大清效力,可洪某现在却是戴罪之身,如果就这么不受一点责罚的重新领兵,那么别人会怎么看,更重要的是会让摄政王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如此真的这样的话,洪某又怎么面对王爷。”洪承畴说道。

“哈哈哈哈,洪大人放心,摄政王既然敢如此做,那么肯定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再说了,摄政王这也是为满清着想,如果放弃洪大人这种大才,恐怕才会真的让摄政王感到懊悔呢?好了,既然话已经说开了,那么洪大人也就准备准备,等着前往江北前线吧,要知道,现在哪里可是十万火急,丝毫懈怠不起呀!”听到洪承畴话中终于有了缓和的气氛之后,范文程马上抓住机会的对着洪承畴说道,说完之后,两人又聊了几句话之后,范文程就快速的离开洪府向着皇宫而去。

将范文程送出大门之后,洪承畴转身向着后院而去,到了半路之后,就听到他一边走着,一边开口说道“刚才的话你应该都听到了,说说吧,老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到时候是想要让我手下留情,给他们中间使绊子还是。。。。。。”

洪承畴的话刚刚说道这里,就听到他身后跟着的一个穿着青衣的下人开口说道“大人尽管放心,对于大人这次的事情,老家已经做了指示,那就是一切顺其自然,无论大人怎么做,都无所谓,甚至如果真的能够帮助满清朝廷攻入江南之地,也不算什么坏事,毕竟那里对我们还是有些太远了,鞭长莫及之下,还不如趁机用江南之地,将满清朝廷的所有精力都吸引到哪里,如此一来,我们在北方的行动就能够减少许多障碍,并且还能够得到足够的时间进行休养生息,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之后,才能够一举歼灭满清朝廷。”

对于洪承畴,石磊可是下了十二分的力气,不仅是因为他身份,也是因为他能够发挥出来的终于作用,所以在洪承畴回到北京城没有多久,许多夜莺人员就已经改头换面的进入了洪府,而为首的就是这个青衣下人,当然了,对于这些洪承畴也知道,可他却无力反抗,只能默许。

青衣人的话刚刚说完,洪承畴的心中顿时感到一阵震颤,可很快,他又马上回复了正常,刚才之所以感到震颤,那是因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传说中仁心仁德的石磊,为了自己的发展,会不惜放任满清南下江南,要知道,满清南下江南代表的并不是和平,而是战争,征服,杀伐,想到因为这个决定而死去的江南百姓,洪承畴怎么会不感到震颤,可随即,他之所以平静下来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一招驱狼吞虎的计策,要知道,江南永历朝廷的存在,那对于陕西弘光朝廷来说,就是一个无形的讽刺,毕竟一下子天下间出现了两个大明朝廷,对于大明朝廷的权威也是一种玷污。

能够趁机借着这个机会,利用满清的兵力,消灭这个隐患,陕西朝廷得到的好处可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他还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的巩固天下人对满清朝廷的仇恨,并且,还能够趁机转移满清朝廷的目光,发展自己,这种眼光跟手段,他才能够真的放心跟他们合作,要不然碰到一个好心肠的糊涂蛋,恐怕他洪承畴最后真的只是死路一条了。

洪承畴的心中安定之后,办事也就快速了起来,可他却不知道,他彻底误解了石磊的想法了,石磊之所以让他顺其自然,最大的一点就是不愿意暴露他这个重要的旗子,毕竟,江南知道跟陕西实在是太远了,他就算想要出兵相救,也无从救起,更加重要的是,说不定他还会因此而惹祸上身。

要知道,现在的陕西,看起来强大无比,河南之地战胜了吴三桂十多万大军,山西之地,打得八大家狼狈逃窜,可只有真正了解内情的人才知道,现在的陕西明军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无论是河南之战还是现在的山西之战,都已经让陕西明军底牌尽出,最后才取得了胜利,而这还是在满清朝廷一下准备南下,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待的情况下做到的,如果这个时候,他们为了帮助江南,从而将满清的目光从江南知道转移到他们身上,从而调集大军前来攻打他们的话,恐怕十有八九会兵败如山倒,如果真的那样,恐怕石磊就要哭死了。

除此之外,石磊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江南知道并不跟北方这些地方一样,满清大军,特别是满清中间的精锐八旗大军,到了那处处有水,道路艰难的江南之后,肯定会战斗力大受影响,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他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休养生息,更加重要的是,他不出兵并不代表不会有别的动作,要知道江南知道虽然在历史上很快就被满清朝廷给平复了,可那却是因为满清战力强大在加上汉奸的出卖,而现在有了他的支持之后,相信江南那些不愿意做汉奸的人会此起彼伏的起来反抗的,那样他就能够趁机利用这些人来懈怠满清大军,直到他拥有实力彻底驱除满清的时候。

“怎么样,洪承畴答应出山了吗?”北京城紫禁城里,摄政王多尔衮坐在一间暖阁里面开口问道。

“回禀王爷,他已经答应了,说实话,这次对他的打击也算挺大的,他甚至都有了辞官归隐的意思了,幸好,他对王爷还算忠心,停了下官的劝说之后,才决定出山的。”刚刚从洪承畴府中过来的范文程开口回答道。

听到范文程的回答,多尔衮点点头说道“不错,洪承畴还是是不错的,比起吴三桂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可强多了,要知道,如果不是现在正是我大清的关键时候,不能有太多的意外发生,否则的话,本王早就将他给千刀万剐了,十多万精锐,那可是十多万精锐,虽然不如我们满清八旗英勇,可他们却人数众多,就这么被吴三桂给彻底送给了陕西那些前明余孽手中,每次想起这事,本王心中就怒火难耐,想要下令砍了他。”

“王爷千万息怒,为了这种小人,气坏了身体可就有些不值当了,再说了,吴三桂这种人,我们都了解他的本性,更加重要的是,现在最应该恨他的是洪承畴,这次他害的洪承畴差点死在陕西明军的手中,恐怕洪承畴早就已经恨不得吃其肉,寝其皮,这次等到洪承畴南下之后,恐怕吴三桂的苦日子就到了。”看到多尔衮怒火中烧的样子,范文程急忙劝说道。

“不错,就是这样,这也是本王之所以要派遣洪承畴如此焦急的南下的原因,除了让他收拢那些汉军,帮助阿济格尽快攻破黄得功,拿下江南之地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趁机拿下吴三桂这个小人,这次洪承畴可是被吴三桂给害惨了,这次他们两人见面之后,肯定会你死我活,而有了本王支持的洪承畴,拿下一个吴三桂还是能够做到的,到时候,既能够出去这个小人,本王还不用承担责任,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听到范文程的话之后,多尔衮脸上带着得意的表情说道。

293不安的南京城

南京紫禁城中,平时的莺歌燕舞,靡靡之音此时早就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来往匆忙的人群,同时所有人的脸上都一脸严肃,甚至有些悲壮的神情。

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是因为前线不断传来的那些紧张的情报,自从九月的时候,阿济格率领满清八旗精锐开始南下之后,整个江南地区就弥漫着一股颓废的神情,江北四镇,一个兵败逃窜,两个直接投降,仅仅剩下一个黄得功还在坚守着,如此情况,那流言可谓是一夜三变,刚有一个消息说是黄得功打退了满清大军,另一个消息就说黄得功已经兵败身死,现在满清大军快要兵临南京城下了。

这种情况之下,不仅百姓人心惶惶,就连许多官员也坐不住了,纷纷来到皇宫,想要探听一些准确的消息,好提前做好准备,至于怎么准备,就补足语外人知道了。

“马爱卿,现在到底怎么办,黄得功的求援奏折你也都已经看过了,说说该怎么解决吧,当初你不是说满清鞑子肯定会先对付陕西的伪明朝廷的吗,为什么,现在他们不仅没有攻打陕西,反倒会对我们大兵压境,还有,当初你将黄得功给吹得跟天神下凡一样,可现在,才刚刚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坚持不住了,原本还好,只是催促一些饷银,现在居然还要我们给他补充兵员,朕到哪里给他调拨兵员,你身为内阁首辅大臣,你是不是应该想过主意。”金銮殿上面,原本跟一个人形肉团的永历皇帝朱由菘,现在居然奇迹般的瘦了许多,原本已经快要看不到的眼睛,现在居然也显露了出来,在配上那一脸严肃的神情,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威风。

其实也难怪朱由菘会变瘦,这段时间江南谣言遍天下,而身为重中之重的南京城,那更是流言满天飞,就算朱由菘处于深宫中,对于这些流言也是了解的,面对那让他一天心惊几次的流言,他又怎么能够吃好,睡好呢,如此一路,变瘦也是肯定的了。

台阶下面听到永历皇帝朱由菘的问话,马士英慌忙起身跪在地上,一边心中万般无奈的感叹,一边向着朱由菘请罪。要说马士英这个内阁大学生也真的挺悲催的,自从成功拥戴朱由菘登基之后,就没有做过重要的事情,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跟东林党人员争斗的事情上面了,后来虽然成功的将东林党那些人给压制了下去,可接着满清大军就蜂拥南下了。

跟那些只知道为了争斗而争斗的东林党不一样的是,马士英是有真本事的,凭借他的能力,如果没有东林党的牵制,凭借江南这富庶之地,他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可惜,天意如此,在加上他碰到他碰到了朱由菘这种昏君,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看到跪在下面不断磕头请罪的马士英,永历皇帝朱由菘想了想之后,还是让他站了起来,朱由菘也知道,情况变得如此,并不是马士英无能,而是敌人实力过大,可到了现在,他也只能找一个替罪羊来承担责任了,因为据他了解,现在下面已经有许多人对他登基称帝心中产生了不瞒了,毕竟他这个皇帝跟陕西那个弘光皇帝比起来实在是差远了,虽然大家都知道陕西现在是由石磊说了算,可毕竟陕西现在是压着满清打,而他确实被满清打,这样两相比较起来,他的形象就暗淡了下来。

“好了,马爱卿还是快快起来吧,朕今天也是过于着急了,可爱卿应该知道,现在前线军情紧急,如果黄得功一个失误,我大明这百年基业就要付之一炬了,如此的话,你让朕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所以,爱卿还是想想,如何才能够阻拦满清大军南下,只要做好了这件事,再说其他。”朱由菘开口说道,说实话,这段时间可算是朱由菘最难熬的时候了,原本以为做了皇帝,就能够成为万万人之上,肆无忌惮,任意逍遥了,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才刚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就快要成为俘虏了,想到历代亡国之君的下场,他连做梦都能够被吓醒。

“陛下还请稍安勿躁,对于这些事情,微臣这段时间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只要其中有一条能够做到,那么就能够阻拦满清大军南下。”马士英说道。

说实话,这段时间不仅是永历皇帝朱由菘寝食难安,马士英同样是如此,不仅如此,他要操心的比朱由菘还要多,朱由菘仅仅是想着怎么才能够阻拦满清大军南下,而他不仅要考虑这些,还要考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永历朝廷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官员的本性,官员跟商人一样,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官员,那么就一定要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有时候还要看五步,如此才能够取得最大的利益。也正是因此,马士英在这段时间每天也仅仅只能够睡两三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是在跟心腹商量这种对策,几天下来,原本还仅仅是花白的头发,已经全部变得雪白了。

听到马士英的话之后,朱由菘顿时大喜,坐在龙椅上,浑身肥肉不断晃动的说道“快说,马爱卿快快说来,只要能够不让满清朝廷大军南下,保住我大明江山社稷,朕一定全部照准。”

“陛下,事到如今,具体的情况您也都知道了,所以,微臣就不多说了,因此,微臣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求援,这是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马士英说道。

“求援,像谁求援,现在难道还有人能够跟满清大军相抗衡吗?”说道这里,朱由菘顿时愣了一下,朱由菘虽然做事荒唐,可并不代表他是傻子,并且,他不仅不傻,还非常聪明,要不然的话,也不能够拉拢江北四镇跟马士英一起,从而登基称帝了。

“你不会是想要向陕西求援吧,这怎么行,要知道,陕西那群逆贼,不仅不知道忠君爱国,反倒敢肆意擅自建立朝廷,朕即使身死,也不愿意向他们求援。”听到马士英的话,朱由菘顿时大怒的说道,并且,一边说着还一边狠狠的拍着龙椅旁边的扶手。

看到朱由菘的反应,马士英心中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有些可惜而已,要知道,这个办法算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现在只要陕西明军调遣一支部队前去支援黄得功,那么满清大军肯定会心中产生忌惮,生怕受到江南跟陕西两方面的进攻,从而退兵而回的。

可办法虽然是好办法,这中间却有一些障碍,先不说陕西会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帮助永历朝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朱由菘这个帝位的问题,要知道,朱由菘建立永历朝廷,可是将陕西归类到逆贼一方面的,如果这个时候他们想要向陕西求援的话,陕西肯定会让朱由菘退位的,要知道历来皇帝是只能上不能下的,就算是亲生父子之间,历朝历代为了争权夺利都免不了杀的血雨腥风的,更何况是朱由菘这种毫不熟悉的人,如果朱由菘敢退位的话,等到他的只有一条死路,所以,知道这点的朱由菘才会如此怒气勃发的反对马士英这个提议。

“既然陛下反对,那么就只能走第二条路了,招募勤王军,要知道满清大军虽然凶猛,可我大明养士两百多年,天下间对我大明忠心耿耿之人,不知凡几,陛下只要下令勤王,相信转眼间就能够集结起一支无敌大军,到那个时候,即使满清大军在厉害,可想要南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马士英接着说道。

听到马士英的这个办法,朱由菘点了点头,他也知道,现在困扰他们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兵力,原本江北四镇手中拥兵十多万,有这十多万在前面挡着,满清才不敢肆意南下,可现在,高杰,等三人败得败,降的降,只剩下黄得功手下几万人马在艰难支撑着,可这几万人马面对满清大军,还是非常吃力的,这也是为什么黄得功不断的上书,要求增兵的原因。

虽然朱由菘知道这个办法,可他同意也知道,这个办法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先不说能不能招来勤王军,就算真的招来了勤王军,这些人也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想要阻拦训练有素的满清大军,那也够呛。

当朱由菘提出这个想法之后,马士英却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尽管放心,招募勤王军只是一个办法,其实微臣真正的意图确实想要招募一方势力,只要有他出兵相助的话,我们不仅不用担心满清大军南下的问题,甚至说不定还能够因此而扭转形势,如果真的那样的话,我们北伐,收服河山的时候,恐怕就已经不远了。”

听到马士英的话,朱由菘的心中顿时有了几分期待。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294明末的海上霸主

福建地区,因为地理的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海上出海口最多的地方,无论是海上贸易最辉煌的南宋,还是闭关锁国的满清朝廷,福建都是海上出入的重要地方。可惜,在几百年之前的南宋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海上贸易,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彻底萧条下来,百十年间,居然没有大船走出过国门,这不得不让后世之人感到无限惋惜。

明朝闭关锁国,不许寸板下水的绝对,对于福建人民来说确实灾难性质的,要知道,福建地方原本更低就稀少,甚至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要知道,在古代老百姓全靠种地来养活自己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建耕地原本就稀少,这连出海打渔都不允许,更加是雪上加霜。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朝廷明面上面不允许百姓下海,可许多穷困潦倒的百姓,还是偷偷的下海,由此也产生了另一个团体,海盗。

有人说,中国这样的国家根本是不可能产生海盗的,那是绝对错误的认识,要知道,就在欧洲在进行大航海的时候,中国的百姓也没有闲着,从唐朝开始,中国周边的沿海地带就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逃到了海上,做起了海盗,甚至许多人还占领了一些岛国,自己做起了王侯,像是唐初的髯须客一样,他在跟李世民争夺天下失败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亲信手下坐船出海,打下了一片天下。

而到了十七世纪之后,明朝的海盗发展的更是如火如荼,明朝中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