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当王承恩听到崇祯嘴里说出石磊两个字的时候,那原本充满了怒气的眼睛,顿时猛地一亮,随即,就明白了崇祯的那句话的意图。

坐在龙椅上,崇祯望着大殿门口处的位置,心中想着的却是几天前晚上所发生的事情。

三天前,八月十五中秋夜

“父皇,您说的这些世代为官的官家子弟,虽然也有所建议,可是,他们的那些建议根本就是老调重弹,对于当前的行事根本于事无补。

不是说什么调九边之兵前来平叛,就是让什么加征赋税,大肆扩军,甚至更加愚昧的是,说什么学当年安史之乱时,大唐借回纥之兵平乱的策论,让朝廷允许清掳进关,帮助朝廷平定叛贼,如此还能够达到一箭双雕,得到渔翁之利的好处,儿臣听完都觉得的荒谬异常,也不知这些人是如何想出来的。”

朱薇媞想到在万寿禅寺发生的事情,心中就禁不住一阵哀叹,堂堂大明朝廷,子民亿万,官员数十万,居然到了现在,连一个剿灭叛匪的办法都想不出来,怎么能够不让人感到悲哀。

听完朱薇媞的话,崇祯帝心中也禁不住感到一阵悲哀,毕竟,连多年为官的大臣都想不到办法,一群没有什么处事经历的书生,又怎么能够想出好办法呢?

“别的就不说了,就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吧,朕倒是真的想看看这个民间大贤,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朕跟文物群臣都束手无策的问题。”心中感叹之后,崇祯又强打精神的说道。

听到崇祯的话,朱薇媞从怀中掏出几张纸,纸上面的字迹有些潦草,可是,内容却清晰无比,这正是朱薇媞回宫之后,匆忙写下的石磊的那些办法。

接过手中的那张纸,崇祯到没有嫌弃字迹潦草,毕竟,他最关心的还是纸上的内容。

只是,当看到手中纸上所写的第一条之后,崇祯的怒气就禁不住的涌了上来,那上面写的居然是他最不愿意看,也从来不敢去想的事,迁都。

在李自成攻破开封,打下洛阳之后,朝中就有一些大臣,明里暗里的想要让他迁都,毕竟,当年朝廷实行两京制,为的就是防备有一天,如果出现什么变故的话,能够将权利迅速的转移,从而快速的迎接困难,可这确实崇祯最忍受不了的事情。

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十三章打破常规的崇祯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

这是从明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所流传出来的,有人说这是永乐皇帝说的,也有人说这是哪位大臣说的,可是,无论这句话是谁说的,从永乐皇帝之后,这却成为了大明每一个皇帝的座右铭。

即使向英宗皇帝那样,兵败被俘,大明朝廷也没有向蒙古人弯下腰,而是拒绝一切谈判,直接另立皇帝,这也是崇祯最为崇敬的。

可是,现在他却看到有人又一次的劝说他迁都南京,这崇祯怎么能够忍下去呢?

就看到原本还一脸平静的崇祯,猛地一拳狠狠的砸在书案上,脸色狰狞的看着朱薇媞说道“这就是你所说的收获巨大,朕看简直就是狗屁不通,什么民间大贤,连三岁孩童都不如,居然还敢说是什么良策,向这种祸乱民心之言,真应该千刀万剐。”

看着暴跳如雷的崇祯皇帝,朱薇媞却没有半丝动容,甚至连脸色都没有改变,只是平静的说道“父皇还请暂息雷霆之怒,还请继续看完,如果您看完了之后,还觉得献策之人该死的话,儿臣愿意跟他一起领罪。”

虽然在愤怒中,可是崇祯多年的帝王心术不是白练的,于是,在朱薇媞开口之后,他就很快又平复了心神,接着看起了手中的策论,当他看完第二条,关于收兵之法之后,凭借崇祯多年锻炼出来的良好心性,也忍不住暗暗赞叹了一声,好办法。

从当上皇帝那一天开始,崇祯就一直在想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也非常愿意做一个好皇帝,所以,他学习太祖,勤勉,爱民,可是,事情却往往事与愿违,他的父祖当朝之时,不是几十年不上朝,就是一心只做木工活,根本就不管天下事,可天下却还能够维护表面上的稳定。

而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勤政,天下却还是越来越混乱,因此,崇祯每每在空闲之余,就开始思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的多了,原因也就慢慢的明白了,那就是用人了。

他的爷爷神宗皇帝为什么能够几十年不上朝,还发动了几次大的战斗,也没有天下大乱,那是因为前面有张居正打下的根基,后面有张四维,申时行这一帮能臣干吏在支撑着,而他大哥又为什么能够整天躲在深宫里面安心做木匠活,那也是因为有东林党中左光斗等一些大臣做事,才能够维持天下的稳定。

而他呢,虽然登基之后,快速的消灭了魏忠贤一党,手中却没有一个能臣干吏,无论是有名的温体仁还是周延儒等人,也只是按部就班的中庸之人,面对重大事情之时,根本就毫无办法。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处事越来越低下,到了现在,面对流寇的步步紧逼,居然毫无反抗之力,连一直能够抵挡流寇的军队都没有,这不得不说是崇祯的悲哀。

‘如果能够早看到这一良策,朕有岂能让时局败坏如斯。’看完了手中拿短短的策论之后,崇祯一脸失落的想到。

看到一脸失落的崇祯,朱薇媞就知道,自己的父皇已经变相的认同了石磊的建议,要不然凭借他那刚烈的性子,早就怒火冲天了。

“父皇是否也感觉这是一副良策。”朱薇媞干脆的直接问道。

“不错,这是一副良策,只是,哎,可惜了。。。。。。。。”听完朱薇媞的话,崇祯叹息了说了这么一句,正当朱薇媞还想在问话的时候,就看到崇祯对着他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你想说什么父皇都知道了,天色也晚了,你快回去休息吧!”

看着缓缓离开的女儿,崇祯的心中除了感叹世事无常之外,就是记下了一个名字,石磊,而对于目睹了这一切的王承恩来说,他也不会忘了这个叫做石磊的人的。

。。

“陛下,所有新科进士都已经交卷了,您看是不是该开始阅卷了。”王承恩的一番话,让陷入回忆中的崇祯恢复了过来。

“啊,哦,让诸位主考都开始阅卷吧,另外,你跟他们说,这次不是考试赋,所以,不用向以前一样,只选十个最好的,这次让他们将那些感到言之有物的都呈上来,朕要亲自过目。”崇祯想了想说道。

就在前面各个大臣跟崇祯皇帝都在阅读进士们的卷子的时候,靠在大门口的石磊跟贾汉卿两人却在低声说着话。

“呼,石老弟,你可真是厉害,殿试居然都能够睡着,刚才真是吓死我了,那可是陛下呀,看到你睡觉,居然没有处罚你,真是一位圣君呀。”交了卷子的贾汉儒现在终于有些轻松的说道。

“哎,贾大哥就不要笑话小弟了,我怎么能够想到居然就那么睡过去了,还被陛下给抓住了,要不是我的命大,说不定现在我已经都被‘咔嚓’了,你说也怪了,皇上怎么会就这么放过我了。”一边说着,石磊的心中也是疑惑不解。

正当两人在后面小声议论的时候,突然一阵尖细的太监声音从前面传了过来,除了熟悉的前奏之外,就是几个名字,对于这些,石磊是毫不在意的,可是,突然当‘石磊’这个名字进入他的耳朵里面之后,他顿时就愣住了。

“石老弟,还在楞什么,快点上前去吧,你的机会到了,皇上亲自相招肯定是看上你写的策论了。”正当石磊在发傻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贾汉儒焦急的声音。

清醒过来的石磊,果然看到在太监念完名字之后,有几个人就从人群里面走了出来,快步向龙椅处走去,看到这种情况,石磊也没有想太多,跟着那些人就往前面走去。

因为,石磊原本的位置就靠后,当他来到前面之时,别的进士早就已经跪在地上行礼了,无奈之下,石磊又只得站在最后面了,也幸好,这次被崇祯给招出来的进士也就只有七个而已。

“好,很好,你们的策论朕刚才都看了,不仅内容新颖,方法都还非常独特,让朕张了不少眼界,也证明你们这一科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你们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希望你们以后入朝为官之后,能够多多为朕,为朝廷多多分忧,如此方不负朕跟朝廷对你们的期望。”看到站在眼前的几个进士,崇祯脸上忍不住漏出了久违的笑容。

听到皇帝那褒奖的话语,除了石磊之外剩下的进士顿时心情激动起来,有的热血沸腾的,恨不得现在就马上拎着刀上战场去,有的激动的甚至哭泣起来,让站在后面的石磊心中诧异不已,想不到皇帝的一番夸奖,作用居然这么大,难怪许多时候领导要身先士卒了。

果然,崇祯皇帝看到下面几个进士的表现,心中也暗自满意,心中满意了,就觉得要赏赐这些人一些什么,而一个新科进士最想要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官职了。

有了这个打算之后,崇祯就开口说道“此次殿试,因为情况特殊,所考并非你等擅长的试赋,而是需要经验的时政策论,你们不仅没有不适应,反倒做出的策论比一下久经官场的官员做的还要好,因此,朕绝对你们几人,不必在等吏部选官了,朕将直接授予你们官职,现在你们都说说,希望到哪里为官。”

崇祯的话一说出口,不仅这几个新科进士有些蒙了,就连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一时间惊呆了一般,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古板守旧的崇祯皇帝,今天到底是吃错什么药了,先是不按程序的将试赋换成了策论,如此也就算了,毕竟不是什么大事,而现在,居然又闹出了一个不经过吏部,直接给新科进士授官的一幕,难道真的是国之将亡,必出怪异吗?

可是,无论别人怎么看,崇祯却还是做出了决定,毕竟崇祯原本就打算在这次的进士中挑选一些俊才,来作为将来自己的胯骨之臣,如果现在不多给一些好处,怎么能够让这些人记得自己的好呢?

“李文思,你的策论写的不错,虽然还是有些疏漏,可你毕竟还没有经过磨练,能够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说说,你想要到何处任职。”心中有了决定的崇祯开口说道。

听到皇帝向自己询问,站在最前面的李文思当即惊喜的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无论到哪里任职都是陛下对小臣的恩典,小臣只有谢恩领命,岂敢挑三拣四。”果然不愧是官宦世家出身的人,一番话说得即抬高了自己,又拍了皇帝的马匹,一举两得。

“好好好,你有如此一番报国之心,朕心甚慰,既如此,那么你就先到户部做一个主事吧,做得好了,朕另有重用。”崇祯果然开心的说道,甚至就连官职也给的有些高了。

要知道,按照惯例,每次科举的前三甲,才会授予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剩下的进士不是八品就是九品,而崇祯这次一下子就授予了李文思一个正六品的实权主事,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高兴。

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十四章最后一个进士

“杨延鉴,朕授予你刑部主事。”

“宋之绳,朕授予你工部主事。”

“陈名夏。。。。”

。。。。。。。。。。。。

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授予李文思主事的时候,文武百官还感到一阵吃惊,当崇祯一口气授予了三个六品主事,三个七品主簿等实权职务之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吃惊了,因为,他们已经麻木了。

“石磊。。。。。。。”当听到崇祯口里叫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认为又一个七品官员诞生了,就连一直心中忐忑不安的石磊,此时心中也一片火热,那可是七品官呀,虽然跟他的理想不相符,可这也是人生的一道亮点,无论以后怎么样,说出自己曾经得到皇帝的钦封,别人也会高看自己一眼。

只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崇祯并没有开口封官,而是淡淡的说道“石磊,你知道朕为什么会招你出来吗,并不是你的策论写的多好,而是你的胆大包天,先不说你先前居然在朕的抡才大典上酣睡不醒,就说你的策论上面居然敢写出迁都,如此荒谬之言,朕怎么能够不见见你呢?”

崇祯的话一说完,原本一片寂静,就连崇祯一反常态的大肆封官也没有一丝反应的文物群臣瞬间就像是进了水滴的油锅一般,猛烈的爆发了出来。

“陛下,‘天子守国门’,乃是当年成祖皇帝,留下的国策,就连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皇帝失陷于番邦,朝廷也没有迁都之意,反倒一心死守京城,现在虽然贼军势大,可却还没有当年的情形危及,只要徐徐图之,凭借我大明万里国土,亿兆子民,又岂是一群赤脚流寇能够动摇的,因此,还请陛下千万不要有迁都之意,否则的话,我大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呀!”

看着面前满头白发,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一个老头,跪在那里一边哭嚎,一边诉说,两者还非常搭配,一点都不让人感到冲突,可见,此老绝对是经常这么做的老手了。

“不错,不错,陛下,李阁老说的真是是老成谋国之言,此子一届士子,国难当头,不知以报国恩,反倒出此大逆不道之言,真应该将他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是呀,陛下,应该杀了此子以儆效尤。”

。。。。。。。。。。。。

看着眼前那一群胸前绣着各种飞禽走兽的人们,纷纷睁着喊着向崇祯皇帝请求杀了他,石磊的心中却一片平静,对于这些所谓的高官大臣们的想法他非常清楚,而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不轻易给朱薇媞说的原因了。

因为,了解历史的石磊非常明白现在的大明朝臣到底是一群什么德性的人,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用在他们身上那简直是非常贴切的,按照后世史书的记在,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后,真正愿意以身殉国的朝臣官员只有九个人,而崇祯身死之时,也只有一个王承恩在场。

反倒是平时那些被人们给称为阉宦的太监却纷纷进行了抵抗,最后身死几百人,后宫宫女也殉国七百多人,就连平时那些被朝廷苛刻对待的土绅也有几百人为大明所殉葬。

反倒是受到朝廷优待的官员,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的第一时间,就纷纷列队迎接,甚至比平时面对崇祯皇帝都要恭谨热烈,而后在听到李自成愿意使用它们中的一些人继续为官之时,不惜身穿仆人的青衣小帽,来到平时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牛金星的府门前等候挑选。

如此一群丝毫没有礼义廉耻之人,现在居然大义凌然的要皇帝杀了他,让石磊在好笑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可悲可叹的感觉。

可悲的是人们在自己私欲的面前,无论多么卑鄙无耻的事情都能够做的出来,而可叹的是,大明朝传承两百多年,对于士大夫,读书人也是纷纷照顾有加,到了最后,却还比不上一个整日割地赔款的宋朝,最起码,宋朝末年,还有十万军民愿意以身殉国。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都请起吧,朕当然知道迁都乃是自毁之道,所以,还请各位爱卿放心,朕是绝对不会迁都的。”看到反应剧烈的众臣,崇祯温言安抚的说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呀”

崇祯的话一说完,那些原本纷纷跪地哭喊的大臣,都禁不住激动的呼喊起来,仿佛崇祯做了一件多么大功德的事情。

“陛下圣明,只是,此子这次敢胆大包天的提出迁都,如果不对他做出处罚的话,天下人说不定还以为陛下也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臣以为将他明正典刑,如此,方能够杜绝以后再提此类事情的人出现。”就在所有官员都纷纷归为之后,就看到一个年约六十上下,身材略胖,看起来老实憨厚,可是,眼睛里却闪着寒光的官员出列开口说道。

听完这句话,石磊神情紧张的紧紧盯着这个官员,如果说着大殿里面真的有石磊认识的官员的话,那么就只有两个,一个就是他的师傅刘相彦,而另外一个就是一直视他为眼中钉的石家主母,李萍的父亲,李建了。

如果说以前的石磊在李建的眼里就是一颗石子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考中进士的石磊,就已经是一块巨石了,虽然,并不会对李建构成什么威胁,可是,对石家事情了如指掌的他,深深知道,如果石磊成长起来之后,对李萍会有怎么打的打击。

所以,一直实行将一切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的李建,刚好利用石磊提议迁都这件让满朝文武都抵制的事情,来争取将石磊给压下去,哪怕杀不死他,也不能够让他进入官场。

果然,李建的提议得到了众多官员的赞同,毕竟,他们可不想以后三天两头有人提迁都,如果迁都的话,那么许多在京城居住了多年的人,岂不是要舍弃这里的无数田产跟关系,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恐惧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一儆百,让所有人知道,敢于提出迁都的下场是什么,毕竟,不顾忌自己死活的人还是少数的。

“哈哈哈,李爱卿的话严重了,虽然,他提出的建议胆大妄为,可是,朕毕竟早有言在先,无论在策论中犯了什么过错,朕都一概不会追究的,再说了,他毕竟还年轻嘛,少年人缺少见识,以后多多历练,说不定也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听完李建的话,崇祯皇帝却一反刚才严肃的神态,笑着说道。

“既然陛下已经有言在先,那么臣无话可说。”看到崇祯皇帝出言包庇石磊,李建也只能无奈的退了下去。

看到一脸不敢的李建退下去,石磊心中也禁不住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崇祯皇帝听了李建的蛊惑从而杀了他,到那时候,他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正当石磊心中松口气的时候,突然又听到崇祯开口说道“石磊,你的策论朕虽然已经赦了你无罪,可是,你身为一个进士,居然在殿试之时,酣然大睡,此举不仅是你一人之事,就连朕跟整个朝廷文武百官都颜面落尽,你说,朕该如何惩罚你才对。”

听完崇祯的话,石磊心中闪过无数怒骂,‘刚才都已经说了,不追究了,现在居然又提起这一茬,你真是看小爷不顺眼,想要弄死小爷是吧。’

可是,这些话他也只能够在心中偷偷想想,嘴上还是非常恭谨的说道“臣有辱斯文,自我感觉罪无可恕,因此,无论陛下有什么责罚,小臣都毫无怨言。”

既然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想的,石磊也懒得在想什么,直接将问题抛给了崇祯,反正小爷就这百十来斤了,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大不了小爷在重新穿越一回。

看到跪在地下,明显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石磊,崇祯暗暗的摇了摇头,随即,声音凌厉的说道“好,既然你自己也觉得自己罪无可恕,那么朕决定,将你擢落为本次进士科第三百九十九名,并且,取消你进入翰林院已经六部观政之资格,发往陕西榆林县为县令。”

听完崇祯皇帝的话,石磊禁不住一愣,第三百九十九名,不就是最后一名吗,让原本还想做做状元的石磊,顿时感到一阵失落,如果这仅仅是失落的话,后面的那一条,发往陕西榆林为县令,他奶奶的,谁知道榆林在什么地方,陕西,那可是李自成的老家呀,自己到他家里去做县令,不是找死吗。

只是,无论石磊在怎么想,处于这个权利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一句话,那么你就算再不愿意也要执行,否则的话,等待你的就只有被‘咔嚓’这一条路了。

而看到石磊那一脸落寞的神情,不仅李建笑的合不拢嘴,就连他的师父,脸上不仅没有一丝难过的表情,反倒一反常态的挂上了笑容。

晚上有事,提前发了,看在木头如此勤奋的份上,给点推荐,加个收藏吧!

第二十五章未知的未来

“师傅,徒儿此次名落榜末,还在金殿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前,出了如此一个大丑,落了师傅的脸面,还请师傅责罚。”

从金殿上面下来,看到新科状元李文思等人风光的前去游街之后,石磊跟在正要回去的刘相彦的身后,满脸悔意的说道。

听到石磊的话,刘相彦脸上充满了玩味的笑意,半天之后,才说道“你个小兔崽子,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跟我玩心眼,信不信我揍你,心里面高兴就笑出来,现在一脸憋屈的神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怎么你了呢?”

“啊,哎,徒儿到底还是稚嫩,到底还是逃不过师傅的法眼,只是,能够离开京城这座大囚牢,徒儿确实是内心欢喜,可是,原本,徒儿是想要前去南方的,现在,陛下居然将徒儿给发配到了李自成的腹心之地,你说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吗?”听完刘相彦的调侃,石磊也放下心头的伪装开口说道。

“哼哼哼,说你小子稚嫩,还真是没有说错,别看现在南方还能够保持表面的平静,可那也只是外部没有过大的危机产生罢了,再说了,你只看到了南方的好处,却没有看到它其实并不适合你,别的不说,哪里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吏,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你一个新入官场的进士,官不大,也没有过硬的靠山,怎么才能够实现理想,打开局面,估计等到你打开局面的时候,大明存不存在还不一定呢?”

听完石磊的话,刘相彦语气有些凝重的说道。

“可是,最起码我这一个官身在南方还能够利用,到了西北那地方,说不定马上被人给‘咔嚓’了也不足为奇,再说了,陕西现在是什么情况,我根本就毫不知情,榆林是什么地方,我也一无所知,我如果就这么去了,保证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看到刘相彦也赞同自己去西北,石磊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哼哼,看你这个熊样,你身为我平生唯一的一个弟子,你觉得我会害你吗,如果没有一定把握的事情,我又怎么会支持你过去,现在我就给你说说西北的情况,也省的让你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活。”看到石磊那一脸怂样,刘相彦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在刘相彦的诉说下,石磊对于西北目前的情况终于有了一点了解。

石磊之所以认为去了西北就是死路一条,就是根据后世的资料,一直认为现在整个江北地区,除了京城跟他附近的山东,等地之外,已经全部被李自成的闯军给占领了,特别是李自成的老家陕西更加是他的重中之重,可却没有想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虽然现在的闯军看着拥兵百万实力强大,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可是,那都只是表象而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整个北方除了九边地区之外,居然没有正规军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刚刚招募的民壮,或者相似左良玉一样这种畏敌如虎的军阀。

而李自成集团,虽然看起来占得地方巨大,其实,真正被他给掌控的地方,也就是几个比较大的城市而已,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攻打下来之后,要么直接任命一个人为县令,或者直接就任命原本的县令继续管理地方。

这种情况,现在在闯军气势如虹的强盛兵力下,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如果闯军受到打击之后,就会向滚雪球一样的立马出现土崩瓦解的崩塌,毕竟,那些能够投靠他的大明官员,改天也能够投靠别人。

而在这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却并没有投靠闯军,而闯军也没有对这些地方直接动手,榆林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原本只是一个小镇的榆林,在明成化年间,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将榆林设置成了屯兵的卫所。

后来,又因为榆林乃是跟蒙古交接之地,乃是蒙古入关的要道,如此经过百十年的自然发展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中原跟蒙古的一个自由市场,而后慢慢的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榆林县,所以说,虽然榆林是一个县,其中却大部分都是士兵,也算是一个重镇了。

真是因为这种原因,从崇祯十二年到现在,短短四年间,就快速的从千余士兵发展壮大到现在几十万部署的李自成也不敢随意进攻这个地方。

“按照师傅如此一说,看来这个榆林并不像别人所说的是鬼门关呀,反倒有些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听完刘相彦的一番解释,石磊心中也轻松了不少的说道。

“世外桃源,如此说来也不算错,在一些人的眼里,他就是这个乱世的世外桃源,可你要知道,就算是世外桃源,也并不是永远都能够安稳、祥和的,现在的李自成虽然不会进攻榆林,可那是因为他有更加重要的进攻目标。

如果到时候等到整个北方都被他给平定之后,你认为他还会放着榆林不管吗,到时候别说是榆林这么一个小地方,就算是实力强大的九边,他也会想方设法的拿下来的,所以,能不能在榆林打开局面,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看到石磊表情,刘相彦禁不住说道。

“哈哈哈,有了师傅这些详细的资料,你就是给我一个竹竿,我都能撬动地球,更别说是打开局面了,受到师傅这么多年的教诲,如果连这么一点手段都没有的话,岂不是给师傅丢脸吗?”听到刘相彦的话,石磊开口笑着说道。

坐在石二蛋赶着的晃晃悠悠的牛车上,石磊却没有了丝毫的睡意,经过了刘相彦的一番全身详细分析,石磊对于榆林之行充满了希望,原本,还不知道过年后将要却哪里他,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他怎么能够不好好把握呢,再说了,无论在榆林有什么样的发展,总比呆在京城里面,面对两次亡国要强的多,一次是李自成灭亡大明,而另外一次却是异族灭亡华夏。

想到自己就要去实现自己曾经承诺的给那个女孩的诺言的时候,石磊的心中顿时一片火热。



就在石磊已经打开心结,对于榆林之行充满期望的时候,皇宫里面,却正在上演一幕激动的对话。

“父皇,您为什么将他给贬为县令,还是虎狼之地的县令,您这不是变相的杀他吗,难道就因为他提出的迁都之策吗,可那是孩儿逼他,他才说出来的,如果您要惩罚的话,就惩罚女儿,放了他吧!”乾清宫中,平时总是一脸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不会引起他注意的朱薇媞,此时却满脸懊悔神情,双眼红肿的说道。

“混账,你怎么跟父皇说话呢,朕乃是一国天子,做出的绝对又怎么能够改变,再说了,朕之所以惩罚那,并不是因为他那迁都之策,而是因为他在大殿之上酣睡,蔑视朝廷礼法,再说了,朝廷大事,岂是你一个后宫女子能够干预的。”看到平时乖巧女儿,今天居然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敢在自己面前如此一反常态,崇祯顿时又升起了无边怒火。

“不错,他是触犯了礼法,您惩罚他也是应该的,可是,您就算要惩罚也应该将他派到别的地方,榆林那是什么地方,哪里可是闯贼的老巢呀,如此一来,他除了一死,岂不是别无他路了。”面对崇祯的呵斥,朱薇媞还是据理力争的说道,要知道,她可不是那些一无是处的后宫女子,从小好学,聪明伶俐的他,在崇祯的有意纵容之下,对于国事甚至比一下大学生还要精通,拟出的办法,甚至连崇祯都赞叹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