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传庭自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他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民军的镇压活动,深得明廷赏识。不论是在“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中,还是在“汛守要隘”的单独行动中,他都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成为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
而孙传庭最重要的功绩,除了擒获了李自成的老上司前一任闯王高迎祥之外,那就是发展势力了。
要知道,陕西之地,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连续十多年都有不断的灾荒,从而导致饥民四起,流寇丛生,而孙传庭却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下,一边训练兵士,一边屯田重地,如此居然还两不耽误,不仅训练出了一只精锐军队,还自给自足,在朝廷没有拨付一文钱的情况下,自己养活了一只大军,这种成就,不得不让石磊万分佩服,而贾汉卿最早的想法,就是通过研究孙传庭的方法而得到的。
虽然,心中对于孙传庭非常敬仰,可是让石磊非常惋惜的是,孙传庭死后,他的妻子跟三个女儿也自刎相随,其子嗣因为崇祯皇帝的多疑,而生活困苦,难以为生。
现在,石磊怎么也没有想到,历史居然给他开了这么一个大玩笑,虽然孙传庭死了,可他们的家眷却并没有留在西安等死,反倒被董琦给救了出来,如此情景,怎能让石磊不欣喜。
“大人,大人,怎么,您难道跟孙大帅认识吗?”看到石磊如此反常的举动,贾汉卿低声问道。
“认识,不,我不认识,呀”
说道这里石磊停了一下,看到董琦的脸上漏出了戒备的神情,顿时笑着说道“我虽然不认识孙大帅,可对于孙大帅的丰功伟绩早就心向神往,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一面,如今虽然见不到孙大帅,可既然大帅夫人在此,本官又怎么能够不拜见呢。”
石磊的话得到了众人的理解,特别是跟随董琦而来的兵士,原本还有些看不起他这么一个年轻的官员,听到他的这番话之后,也禁不住眼中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当石磊带着手下一群人跟着董琦的身后,来到西北军家眷所在地方拜见孙夫人的时候,看到那些因为几天辛苦行军,而早就已经被折磨的不像样的妇孺之后,石磊禁不住一阵叹息,想到这些就是英雄的后代,现在却沦落到这个样子,心中感到了一丝悲凉。
“石大人,这些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看起来像叛匪,难道是哪一支叛匪前来榆林,却被大人给打败了。”
此时的石磊并没有骑马,而是跟董琦他们一样,徒步而行,因为,几天下来许多家眷跟一些伤重的老兵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石磊下令将所有的战马都让给了这些人。
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石磊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想要将董琦他们给留下了,要知道,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最重要,不是金钱,也不是宝物,而是人才,有了人才,那么就会拥有一切。
别的不说,就说董琦吧,虽然看着年轻,却的的确确的是将门出身,从小在董学理跟一些将领的教导下学习那些将门秘传的东西,什么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训练士卒,如何观察天时地利,这些别说一般的人接触不到,你就算到处寻找拜师学艺,有时候都不一定能够得到,许多都是一代传一代的经验,也是确保一门荣华富华的根本,又怎么会轻易教授别人呢?
而在这乱世中什么最重要,人,确切的说是人才最重要,对于现在的榆林来说,并不缺兵员,缺的是具有熟练战斗能力的老兵,而董琦带来的这六百多老兵,对于现在的石磊跟榆林来说,可算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了。
所以听到董琦如此问话,石磊笑着说道“董将军,你看你我年纪相差无几,在加上你跟老贾也不算外人,我们也不需要如此客气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以后就叫你一声董大哥,你叫我一声小弟,或者石磊都行,你看怎么样。”
听到石磊的话,董琦顿时扬天笑道“哈哈哈,好,没想到石大人倒是快人快语,如此到显得我有些矫情了,好,既然石大人都不介意,我又怎么会有意见呢,我就叫你一声小弟吧。”
“好,好好,从今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董大哥刚才问这些人的来历,小弟可以告诉你,这些可都是闯军的人,那个被押解着的,可是叛匪里面赫赫有名的郝摇旗,怎么样,不知道董大哥听过吗?”石磊马上不客气的说道。
石磊刚说完话,就看到刚才还脸上带着笑容的董琦,顿时脸孔变得铁青,嘴里咬牙切齿的说道“闯军,李自成,我跟你们不共戴天,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报仇的,你们给我等着。”说完之后,就看到董琦抽出腰间的长刀,向着郝摇旗就拼命的冲了过去,看那架势,他想要将郝摇旗给一刀两断了。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七十九章一方哭泣一方喜
山雨欲来风满楼,山河破碎风飘絮。虽然已经将近年关之时,整个紫禁城里面却一片萧瑟,尽管太监们努力营造出热闹气氛,表面看去依旧如往日般繁花似锦,花团锦簇,莺歌燕舞,与民同乐。
可此时崇祯的心中却跟着严寒的冬日一般,心头仿佛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皆有,说不出的心酸越苦涩。
从接到西安陷落贼手的奏折后,他就一直坐在这里,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十多年如一日的不辞辛苦,为了整个大明能够繁荣昌盛,不仅不像自己先祖那样整日沉迷于修道或者木工中,彻夜不眠的辛勤朝政,可到头来整个大明江山却越来越混乱。
先是天灾不断,而后乱匪丛生,从高迎祥到李自成跟张献忠,甚至就连关外的满清也越来越强大,甚至几次入关,烧杀抢掠,自己身为天下共主,大明皇帝,却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毫无办法。
一时间心中思绪杂乱,各种思想跟人物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想到了最早的首辅杨鹤,那个须发皆白却性子执拗的老人,想到了袁崇焕,那个大胆的书生,也想到了那个一身海腥的毛文龙,最后,当他将目光看向西方的时候,他的眼前猛然出现一个闪闪发光的独眼,那只独眼里面仿佛蕴含着无边杀气一般,让他瞬间被惊醒了。
公元1643年腊月,崇祯十六年冬。
西安集贤殿,此时大殿中间,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利的椅子上面,正做着被崇祯恨之入骨的闯王李自成。
只是,此时春风得意的李自成却不知道这些,甚至就算他真的知道了,他也只会更加高兴,因为,他李自成从今天开始,从打下西安的那一刻开始,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的时候,李自成哪怕实力在强大,可在世人的眼中,特鄙视是士大夫的眼中,他也只是一个草寇而已,可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彻底的脱离了草寇这个身份,变成了一方大势力,能够真正跟大明朝廷进行分庭抗礼的势力。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身份的转变,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名正言顺,反之名不正则言不顺,何为名,身份是也,名正也就是你的身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而任何一个势力,想到统一天下,必须要你的身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现在,李自成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而这却是他以前从来不敢想的。
欣喜之下,李自成传令将西安改命西京,这也表示着,李自成从这一刻起真正的有了必胜大明朝廷的决心,也扭转了天下人的观念,而得到的好处就是原本那些誓死都不愿意投降的明将,纷纷来投,而那些原本视他为生死仇敌的地主豪强,也顺从的缴纳财赋,从而让闯军势力达到了巅峰。
不仅如此,李自成还发动西安城内的百姓,大肆修建城墙跟宫殿,同时还做出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征收赋税等各种行动,这种种行为,无不显示着,闯军集团正在从一个在野团体向着执政团体转变着。
就在北京跟西安两个庞然大物各怀心思,各有准备的时候,榆林城,石磊这个刚刚兴起的集团,却也正在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老贾,这次大战也算胜利结束了,有什么收获,你跟大伙都说说吧,让大家都对我们的家底了解一下。”得到西安城失陷的消息后,石磊心中危机感顿增,在加上刚好打败了郝摇旗大军的攻击,所以,石磊将所有心腹都招募了过来,打算总结一下这次的经验,也对下一步的行动商谈一下。
就连刚刚来到榆林的董琦都被他给拉来了,确实是拉来的,原本,董琦认为自己刚来榆林,是不可能参加这种会议的,可一心想要收拢他的石磊,却还是硬把他给拉来了。
听到石磊的话,贾汉卿顿时拿出一个账本样的东西,随即就开口念道“这次我们虽然利用巧计击败了郝摇旗部,却也损失不小,原本两千五百名士兵,战死重伤将近五百人,而蒙古仆从军也损失了近百人,可算是损失惨重了,敌人方面,总共战死近四千人,被俘一万两千多人,至于物资方面,总共缴获了近二十多万两银子,其他金银珠宝无数,兵器,甲仗等物,无法计算。”
听到贾汉卿的话,石磊先是一愣,随即开口道“老贾,你是不是搞错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银子跟珠宝,就算他们要带也应该是粮食呀,怎么会有这些呢,难道他们还准备半路用这些银子珠宝买粮食吗?”不仅石磊发愣,就连大厅里面其他一些人也不太了解。
“恩,那个,石大人,这点我倒是知道,以前我跟着家父剿灭流寇,对于这点事情到还是知道一些的。”看到石磊一群人都是满脸疑惑,唯一一个了解内情的董琦开口说道。
“哦,董大哥快说说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石磊问道。
“事情是这样的,这些流寇因为从来都是到处流窜,依靠抢劫为生,所以,不像我们这些朝廷军队一样,能够到处休息落脚,而他们却因为到处离窜的原因,从而不得不将一些珍贵的东西随身带在身上,这就是为什么会从他们身上缴获如此多的银子跟珠宝的原因。”董琦解释道。
听到董琦的话,所有人顿时都明白了,原来,这些东西都是郝摇旗抢劫而来的,因为并没有固定的地盘,从而只能一直带在身上,现在却都便宜了石磊了。
“原来如此,既然这样,老贾,银子我们现在暂时是不缺了,那么就按照我们先前定下的标准,战死之人,每人两百两银子,重伤者每人一百两,战死者如果有家眷的话,免收十年赋税,同时,所有战死士兵家里的未成年子弟,全部由衙门进行照顾,直至成人为止,而重伤者,也要全部由县衙进行安置,我还是那句话,绝对不能让这些牺牲生命的人,流了血在流泪,孟葫芦,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记着一定要办好了。”
孟葫芦就是那次在榆林发现苏皖部想要偷袭的人,从那之后,石磊就发现孟葫芦的好处,精明,细心,所以,就一直将他留在身边,做一些杂事,这次,刚好让他负责对于士兵的后续处理问题,也算人尽其用了。
大厅里面,除了董琦之外,所有人听到石磊的话后,都是认真的点点头,这些人都知道,石磊对于士兵们是非常看重的,不说那比任何地方都高的军饷,就连士兵们每天三顿都是最好的,大米,蔬菜,甚至就连肉,都能隔三差五的吃上一回,这也是为什么每天那么大的训练量,却没有士兵逃跑,反倒还有一些青壮,听了这些士兵回家后的诉说之后,想尽办法的想要前来投军的呢?
这次,石磊的抚恤条件虽然丰厚了一点,却没有人反倒,因为这些人都知道,没有拿下流血牺牲的士兵,就不会有这场胜仗。
而董琦此时心中却仿佛翻江倒海一般,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榆林城,居然会对士兵如此厚待,要知道,就算是在大明首屈一指的西北军中,对于那些死伤的士卒,也只是每人分发一点抚恤银子,随即就打发走了,至于后续的安置,那就更不用想了。
“石。。。石大人,敢问,你们这些抚恤士兵的问题是真的吗?”心中想了半天之后,董琦终于开口问道。
听到董琦的问话,石磊脸上一愣,随即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啊,那个,是呀,怎么了,董大哥难道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一定会改的,我原本是想要在将抚恤提高一点的,可我们现在能量有限,也只能做这么多,等到以后情况好了的话,在对他们进行补偿吧!”
石磊的话一说完,董琦彻底无语了,他怎么都想不到,就这么优厚的条件,还只是暂时的,以后还要提高,别的不说,如果西北军中有如此优厚的条件的话,那么又何愁被区区的一群流寇给打败呢?此时,董琦心中顿时生出了一种,想要留在榆林的念头。
将抚恤士兵的问题解决之后,石磊终于开始了今天做主要的话题上了,“各位,对于西安跟董将军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现在,李自成跟闯军已经占据了西安,据我估计接下来他们肯定会以西安为据点,从而出兵四方,而我们榆林现在刚刚打败了郝摇旗,虽然郝摇旗跟李自成并不是一条心的,可有了这个原因在前,我们肯定躲不过这一劫,所以,为了我们榆林的安全,我绝定在次募兵,这次,我们准备将兵员招募够一万人,如此方能够应付接下来的战争,你们都说说,可行吗?”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八十章迷茫
“我们没什么好说的,大人的决定就是我们的想法,其实照我来说,一万人还是太少,应该在多招募一些,不多,最少在招募一万,有了两万大军,李闯即使来了,我们也有一定的底气。”说话的是周让,他原本是天象军的一员偏将,后来在巨鹿之战中,身受重伤,后来虽勉强活命,却早就已经心灰意冷,最后流落京城,被方骏驰所接纳,在石磊来到榆林后,也一直辅佐方骏驰练兵,可榆林城最近的一些举动,特别是这次战胜郝摇旗部之后,周让那一颗早就死了的心,突然有换发了青春。
特别是想到,以后说不定还能够跟满清交手,为死去的卢忠烈公报仇,他现在就恨不得石磊里面招募百万大军,又怎么会管其他的。
周让的话一说,让旁边那一群军中将领都来了劲,一个个的开口嚷着赞同石磊的提议,毕竟,对于这些将领们来说,兵肯定是越多越好的。
“嗯吭,都吵吵什么,招兵,还在招一万,我跟你们说,就现在这些人,我们的粮食都已经不够吃了,还招兵,招来了都让他们喝西北风呢?”
现在敢如此说这些将领们的,也只有贾汉卿了,果然,贾汉卿的话一说出口,刚才还吆五喝六的将军,顿时都鸦雀无声了。
“恩,老贾,怎么回事,我们不是刚得到一万担粮食吗,怎么这么快就没有了,不会是有人瞒着你贪污吧!”听到贾汉卿的话,石磊就焦急起来,要知道,人是铁饭是钢,没有了粮食,什么都是白给。
“贪污,大人也太小看属下了,不是我自夸,就那些小吏的手段,我一看就知道有没有漏洞,这粮食没了确实是用掉了,大人您就不想想,先是招募那么多的流民进行做工,后来又是几千士兵的吃喝,这些还都是干的,一顿稀得都不行,最后,就这两天刚刚抓来的那些俘虏,一万多人呀,这一万多人的吃喝,大人以为是小数目吗,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这样坐吃山空的话,最多一个月,榆林城就要断粮了。”
对于贾汉卿的话,石磊是深信不疑,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石磊只是关心军队,根本就没有留意这些民生的情况,将这一切都丢给了贾汉卿,而贾汉卿也实在能干,将各方各面都处理的挺好的,让石磊能够全心的处理别的事情,不被这些事情所影响。
看到贾汉卿那紧皱的眉头,浮肿的眼袋,石磊的心中一阵心酸,禁不住开口道“好了,老贾,这都是我的错,没有想到这方面,你放心,这件事我会尽快解决的。
另外,关于那些被俘之人的事情,我也已经想好了,除了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些可靠的兵员进行招募之外,剩下的人全部组建成后勤兵团,用于屯田,所得七分归县衙,三分归他们自己,十年后,方能够恢复自由。”
对于这些被俘的郝军士兵,石磊跟贾汉卿讨论了几天,最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毕竟,如果就这么将这些人给放了的话,一无所有的他们,除了抢劫或者继续成为流寇之外,别无他路,可如果留下了不干活的话,也是不可能的,最后,石磊想到了后世的开荒兵团的情况。
经过了几番改动,就成了这样的方案,这样既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又能够不让他们吃白饭,一举两得。
说来说去,经过半天时间,终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商议完毕,虽然有些事情无法办理,可大部分事情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到了最后,就剩下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如果处理郝摇旗。
对于郝摇旗,说实话,石磊的心中是非常厌恶的,按照后世所知道的情况,郝摇旗可以跟吴三桂算是一个级别的了,那就是逢主必叛,吴三桂是先叛明,后投降满清,最后有反叛满清。
而郝摇旗也是相差无几,先叛了李自成投靠了南明政权,而后在领兵出征时,带着五万士兵全部投降,让南明政权在襄湖一带的势力彻底瓦解,可以算是,间接的导致了南明的破灭。
如此人物,你让石磊怎么能够不想杀之而后快呢。
果然,石磊的话刚刚出口,就听到一直安坐边上的董琦站起来激动的说道“石大人,还请将杀他之事交予我来处理,董某在这里感激不尽,以后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大人的恩情。”
听到董琦的话,石磊心中是一片火热,要知道,他心中可是一直想要将董琦跟他身边的几百老兵给留下来的,如果,真的因为这件事而让董琦留下来的话,那么整个榆林的军队实力都要上升好几个档次。
可石磊却并没有马上开口答应,因为,提到郝摇旗,石磊却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那天抓住郝摇旗之后,在半路上,董琦知道了郝摇旗的身份之后,就抽刀想要上前去砍杀了他,本来郝摇旗是能够躲避过去的,可因为几日间所受的刺激太大,他一时接受不了,从而变得昏昏沉沉的,根本就没有留心外界,所以,眼看董琦的大刀就要砍到他身上的时候,却突然从旁边闯出一道身影,挡在了郝摇旗的身前。
如此突然的变故,让董琦愣了一下,从而被紧急感到的石磊等人给抓住了胳膊,无法在动手,而那个挡住郝摇旗的人,正是郝摇旗身边的谋士,童先生。
后来,对于这个人石磊非常感兴趣,亲自跟他交谈了几次,没想到,这个童先生居然满腹才华,对于民事,军事,甚至铸造等事都非常精通,让石磊一见之下,顿时心生好感,因此,想方设法的想要将他收服,没想到,这个童先生居然也非常痛快,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只要放了郝摇旗,他就愿意投靠石磊麾下,否则的话,如郝摇旗身死,他一定会以死相陪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石磊想了几天,也没有确定如何处置郝摇旗,最后只能拿到这里来商量。
对于石磊的心思,贾汉卿跟方骏驰几个心腹之人是非常清楚的,特别是贾汉卿,跟那个童先生交谈几次后,心中一致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大才,如果石磊能够得到他的话,不亚于刘备得到诸葛亮,朱元璋得到刘伯温。
所以,贾汉卿是非常赞同石磊留下童先生的,至于郝摇旗,那在贾汉卿的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一个败军之将,阶下之囚,既然能够击败他一次,就能够击败他更多次。
因此,听到石磊的话,这些人都没有出声,而剩下的那些人,虽然有几个性急的将军想要开口喊打喊杀的,可还没有开口,就被方骏驰那能够杀人的目光给逼得住了嘴,最后,大厅里面居然一反常态的一片寂静。
听到董琦的话,石磊心中也是一阵苦笑,他也知道,如果他愿意将郝摇旗交给董琦的话,那么董琦肯定能够留下了的,可如果这样的话,童先生就也要魂归西天,而如果不将人交给董琦的话,董琦很有可能会一气之下离开榆林的,此时,石磊终于体会到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痛苦了。
最后,想了半天之后,就看到石磊一咬牙,然后对着董琦说道“抱歉了,董大哥,郝摇旗现在我还有用,不能杀,所以,要让你失望了。”
果然,石磊的话一出口,董琦的脸上就变了颜色,就看到他紧握了双手,然后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开口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董某就不打扰大人跟诸位议事了,告辞。”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留下了一阵感叹的石磊。
走出大厅大门的董琦心中一阵怒火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悲哀,要知道,如果是以前的话,别说石磊这种县令了,就是一州知府,见到他也要笑脸相迎的,没想到,现在他落魄了,为了一个俘虏,抛出了脸面的相求,一个小县令居然都敢拒绝,如此巨大的差别,让董琦的心中怎么能够适应的,此时,他只想快速的回到驻地,带着自己的人离开这个让他丢尽脸面的地方。
只是,当他离开县衙,骑上马,飞奔而到他们的临时驻地的时候,却沉默了下来,看着那满地乱跑的小童,看着那有的在洗衣,有的在晾晒,可是脸上却都带着笑容的女人,看着那坐在一起闲聊的老人家,他不知道怎么开口了,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让这些已经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的妇孺们,重新跟着他到处流浪,冒险,过着那种忍饥挨饿,朝不保夕的日子。
这一刻,董琦的心中彻底混乱了,他不知道他该怎么办,甚至也没有人告诉他,他应该怎么办,虽然他看起来已经不小了,大仗都打了好多次了,可从小生活在枯燥军营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正当他陷入痛苦中时,一个声音突然从他身后响起。
求收藏,求收藏,看的还可以的书友,收藏一下吧,也算是对木头的一个鼓励。
第八十一章震荡
西安失陷,天下震动。
对于这几年,连续失陷大城之事,北京城的人早就已经习惯了,所以,对于西安的失陷,也早在意料之中,除此之外,天下各方势力在这一明显信号下,纷纷做出了不同的举动。
江南地区,早就已经渐渐退出朝政的东林党人士,又纷纷掀起了一股激昂的论战,上到南京六部官员,下到小小秀才童生,所到之处,无不是纷纷议论此事,时而怒骂李闯,时而评点朝廷,可谓热闹至极。
而已经进入蜀地,却一直被压迫在蜀东地区的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再也按耐不住,发动大军向成都府开去,希望能够一举拿下成都府,从而平定四川。
一时间,华夏万里土地上,又掀起了一股刀光剑影。
。。。。。。。。。。。。。
关外,盛京,崇政殿
满清都城,这里从**哈赤开始,经过了黄台极,到现在的小皇帝顺治,这里在几十年间,已经换了几次主人了,当然了,现在这里虽然名义上是小皇帝顺治做主,可真正做主的却是摄政王,小皇帝顺治的叔父,多尔衮。
在黄台极死后,靠着手中的实力,多尔衮虽然没有成功当上皇帝,可却通过小皇帝顺治,间接的掌控了整个满清大权,特别是在不久前他成功的废掉了黄台极的大儿子,自己多年的死对头豪格之后,整个满清更是唯我独尊,除了名义上的小皇帝之外,他就是整个满清的天。
此时,整个盛京都已经被厚厚的大雪所覆盖,整个城中别说人了,就连狗都没有几条,可在崇政殿里面,却热火朝天的聚集着许多人,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些争论声传出殿外。
“摄政王,依微臣看,关内大明朝廷,现在已经到了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时候,李自成那股叛军从襄阳开始,一路北上,经开封,到洛阳,现在又打下了西安,而大明朝廷却没有丝毫反抗能力,所以,微臣觉得,此时正是我大清趁机入关,一统天下之时,只要我们能够入关,凭借我大清之勇武,到时肯定一呼百应,摧枯拉朽一般。”
一个身穿满清官服,头上却梳着汉人发型的老头,正躬身向那高作中的多尔衮开口道。
如果有熟悉满清情况的人就知道,此人正是满清里面,数一数二的汉臣,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汉奸之一的范文程。
从**哈赤时期,范文程主动投靠满清之后,就受到了**哈赤的重视,可惜,因为**哈赤天生对明人的仇视,所以,虽然重视范文程,却并没有重用,只是让他做一些文案杂事。
而后,等到**哈赤死后,亲近于汉人的黄台极当政之后,为了快速发展满清,从而开始大肆启用明人明将,范文程也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此后,无论是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范文程的话刚刚说完,就听到旁边有一个满清官员开口道“哼哼哼,你说的真好听呀,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大明朝廷如果真的那么好覆灭的话,太祖太宗又岂能三番两次的入关侵袭,而不是入关据守,虽然别的不说,就说眼前的山海关,我们都打了多少年了,可却还是毫无进展。”
说道这里,那个满清官员转身,对着多尔衮说道“摄政王,依我只看,我们绝对不应该听这些汉人的话,什么入主关中,而是跟以前一样趁机入侵关内,大肆掠夺才是。”说话的是**哈赤之子,多尔衮的二哥代善之子,硕托,因为在此前支持多尔衮称帝,所以在多尔衮掌权之后,趁机对他委以重任,现在也算是满清朝廷的一员重臣了。
听到硕托的话,原本在范文程身后,想要趁机跟进的另外一些汉臣,无论是宁完我,马国柱,还是新晋投靠的洪承畴等人,都马上住嘴,不在多说。
其实,在满清朝廷中,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满清进攻大明的并不是满清的那些满人,恰恰相反,而是那些投降在满清的汉人官员。
对于汉人来说,最注重的事情就是名节了,特别是像洪承畴这等原本就是身居高位之人,他们已经什么都不缺了,唯一害怕的就是死后千万年,还像秦桧一样,背着一个汉奸的骂名,从而遗臭万年。
可背不背汉奸的骂名,却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这要让天下百姓来说的,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自己变成正统,如果改变,推动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如果满清只是偏安一隅的话,他们这种投靠异族之人,那就是叛徒,汉奸,而如果满清能够一统中原呢,摇身一变,他们就成了‘良禽择木而栖’,拥有远见的人了。
而对于心中复杂的这些汉人官员来说,满清之人却是另一番感受了,无论是从历史上来说,还是现在他们所亲身感受,对于汉人来说,他们心中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