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蚂蚁)-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甲喇额真已经是废了,起码没几个月的时间是好不起来了。阿济格十分耐心的听完了他关于整个诱敌计划的细节,和明军逃跑的过程。

在所有人都为这个甲喇额真捏一把汗的时候,阿济格却是出人意料的没有给予任何处罚。脸色十分的平静,似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甚至还好言安抚了这个额真,要他安心养伤。

这一下,不仅大难不死的额真磕头谢恩如捣蒜,甚至连一众清蒙高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平常时候阿济格也是一幅宽厚的样子,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王爷的性格是何等的威猛狂暴,否则也不会在努尔哈赤众多子孙之中脱颖而出,位列于王爵,要知道同样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连大清悍将阿巴泰在皇太极登极之后也不过得一贝勒的爵位罢了。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阿济格却是有苦说不出。并非他真的大肚,而是如今满清屡次败于镇西卫,手下的甲喇额真死伤已经太多了,回去已经不好交差了!若是再斩一人,那他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信任自己的皇太极了。

若是多尔衮或者多铎的两白旗,那他还真的会斩首示众,毕竟对于皇太极来说,削弱两白旗他是乐观其成的。但是正红旗旗主岳托那可是他的嫡系,将汗位让于他的大哥的长子岳托手下,对于这位淡漠权位的大哥,皇太极在人前还是十分的敬重的,若是这会杀了这个正红旗的甲喇额真,绝对会让皇太极心中不爽。

在这里,也不得不说下阿济格与多尔衮和多铎三人,三人乃是一母同胞,却是相互不对付。多尔衮和多铎是一根绳子,但是同为亲兄弟,阿济格却是与皇太极走的极近,而且对于两位兄弟,他却是没有多少亲情在内。

虽然在满清这是司空见惯之事,比如皇太极杀了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但是济尔哈朗却是忠心耿耿于皇太极,而且在皇太极死后,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位之时还是一心向着豪格!这种如老狗一般的忠诚,实在是匪夷所思。

此时的阿济格手中,也是拿着那一块将这个额真气的吐血的小木牌,抛开上面粗俗不堪的语句。这个创意还是让阿济格啼笑皆非,此次阿济格也是准备好了这样许多块木牌,如今还放于建昌城中,原本打算是在离开之时再给大明上下一个难堪。

平静的看了一会,阿济格便将木牌扔在地上。一帮奴才跪于地上,有些疑惑的看着地上的木牌,上面的字他们却是看不懂。一个蒙古旗主受汉化较深,替其他不懂的人将上面的字念了一遍。

虽然众人都知道在建昌城中自己也制有这样的木牌,但是同样一件羞辱对方的东西,放在自己身上就不同了,而且阿济格的上面写的就文雅多了,‘各官免送’!并没有如同这般的粗俗不堪,这一下子让众人群情汹涌起来。

“王爷,汉狗如此辱我大清,不如提大军前去与之决一死战!尽屠镇西卫之汉人,让天下汉人看看与我大清为敌的下场!”

鳌拜与一众清军将领闻言顿时大哗,而鳌拜是最为激进的,前半生都是致力于屠杀汉人,稳固满人的生存空间,到了清兵入关,掌握天下,他还是对汉人十分的残暴,死在他手里的汉人数无可数,那些记载于史册上的跑马圈地等也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而一众蒙古人态度却是暧昧的多了,而且对于镇西卫已经可以说的是胆战心惊。虽然迫于满人将领起兵报复的态度,他们也是紧随其后表示要报复,但是其中的敷衍的味道阿济格还是听的出来。

不过,他也不能表现出来,这次入关蒙古人的损失实在太过巨大,蒙古外三旗基本上全军覆没!特别是在阿巴泰所带领的第二次征讨镇西卫之时,更是近二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一部分竟然投降,更是让蒙古人大哗!

弄的如今蒙古人均觉满人是拿他们当炮灰,虽然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但是阿巴泰被追杀千里,居然还带回了数千满人,而蒙古人却是无人东归,这也只能坐实了蒙古人的猜测。

阿济格知道,如今自己的东路大军几乎已经出现分裂的苗头了,蒙古人随大清入关伐明可不是当炮灰的。而是觉得入关可以发财,这才跟着来的。

而且蒙古人也不算是被征服,而是与大清以一种保留少许权力类似属国又类似结盟的状态,皇太极一向对蒙古人是又打又拉,这才勉强控制着蒙古与自己共进退。说白了,两者就是强盗之间的联合,是为了利益才存在的联盟罢了。

“王爷,如今我大军有五万之众!更兼报仇心切,此战定当一举而夷灭易飞九族,将这伙敢于挑衅我大清的明人连根拔起,以正我大清国威!”鳌拜铿锵有力的道,“若是王爷同意,鳌拜愿为大军先锋,誓死灭此跳梁小丑!”

“对!与明狗决一死战,我大清何时畏惧他人?!”

“王爷,兵发镇西卫吧!”

面对着一众满洲将领的咆哮声,阿济格的目光不经意的扫过另外一排蒙古将领身上,却是失望的发现,这些人虽然表面依旧恭敬有礼,但是眼神中的躲闪已经是十分的明确了。

“蒙古人已经不满了,不但无法驱之为前驱,相反这次的收获也得更多的分于他们,以安定他们的情绪。”阿济格并没有表态,而是仔细的衡量其中的利弊。

若是没有蒙古人一起前去,那只剩下他们清一色的满洲八旗,人数却是只有一万八千左右!这股力量虽然不至于会输了于明人,但是想要大胜也是极难的,毕竟镇西卫明军着实与其他明军不同,好战而且敢战!

但是他们这次若是不能一举连根拔起镇西卫,那么以汉人的恢复力,不出一年又会恢复到全盛。而自己的族人却是只有数十万,青壮更是只有不到七万,真正的死一个少一个,兑子完全划不来!

“若是不能一次性将之连根拔起,那无论怎么胜利都是划不来的!”阿济格叹了口气,心中也是做出了决定。

“全部闭嘴!”阿济格平淡的道,声音虽然轻,但是效果却是十分的好,原本乱糟糟的营帐中立即安静下来。

“本王决定了,立即收兵回京畿,既然易飞的骑兵已经缩回去了,追之无益。按照预定计划,饱掳京畿!”阿济格声音虽然平静无波,但是却是眉头不断跳动,显然心情并不平静,而且是愤怒之极。

……

一个月后,清兵开始逐步自建昌冷口毁城而出,更是夹杂着数不清的人口财帛!不同于历史的是,这一次,阿济格并没有将事先准备好的‘各官免送’放于建昌,而是随同建昌这座空城一齐烧毁,滚滚浓烟之中,与城池一起化为灰烬。

第192章京师行

九月中旬,在大明着实折腾了两个多月的阿济格终于消停了,在掳掠了大批明国百姓和财帛之物之后,也是缓缓的从建昌撤退。

不过不同于历史上的那次,敲锣打鼓更是留下‘各官免送’的招牌,这次撤退却是相当的低调,几乎是偃旗息鼓,灰溜溜的离开大明。

虽然这次收获依旧‘丰富’的令人发指,一共掳掠了近二十万的明国青壮男女,更是掳掠金银数十万两,还有十数万石的米粮。

但是这次却是西路军大败,最后的半个多月,阿济格也是以收拢镇西卫一战而四散而逃的西路军败兵为主,并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寇掠。但是临行时清点损失,此次出兵伐明,满洲八旗损兵折将高达四千余人,而蒙古人更是凄惨,西路军近两万人能够前来汇合的竟然不到三百人!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逃回了草原,但是只是当场阵亡的损失也是数不可数,想来也不会低于满洲八旗多少。

而让他下定决心不再等待的却是截获的崇祯皇帝的一纸诏书,上面不仅有大明悍将卢象升的天雄军已经快进入京畿地区,而且更为惊人的是,崇祯也是在半月前直接号令易飞这个悍将入京勤王!而最新的消息便是,这个易飞直接响应崇祯的征召,带着三千余步军,千余马军正在向京城而来的路上!

若是一向以敢战闻名的卢象升咬住自己,然后易飞的战力惊人的镇西卫大军也是压来,那就是一场死局,就算能够逃得大军,那辛苦掳掠而来的人口财帛也是势必得再次归还大明!

而这绝对是让人无法忍耐之事,损兵折将也就算了。但是损兵折将却是一无所获,那就是绝对无可原谅之事了,回去后皇太极肯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易飞!本王承认小看了你!但是下次你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本王下次再来大明之时,一定将你连根拔起,以雪今日之耻!”阿济格望着正在熊熊燃烧着的建昌城,心中不断的呐喊着。

“王爷,探子来报,大明勤王军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等合兵十万余,距离我大清军不到二十里!”此时,一个探子快马而来,再一次更新了明军的动态。

“一群无能之辈,来的再多也不在话下!”阿济格冷笑一声,明白这些人靠的这么近,肯定是受了那易飞的刺激,觉得大清不行了,想要来占占便宜的,但是这些人虽多,却也不放在自己心上,倒是另外一人,让他也是有些忌惮,“算算日子,卢象升已经到了明国京城了吧?”

阿济格本来是自说自话,并没有指望探子能回答上来,但是探子却是接口道,“刚刚奴才们抓了几个明军,从他们口中得知,卢象升已于五日前到达北京!但是却是被崇祯留在京城之外,并没有追过来。”

“什么?!有趣!那我们撤退就更加方便了,嗯,还可以给这些没个眼力劲的明军一个教训!”阿济格倒是有些意外,这明国皇帝倒也真是有趣,终于来了一个能够和大清叫阵的悍将了,却是被截留在京城之外,并不放其过来追击。

“明国无人矣!十哥,出气的机会来了!这次你带一万精骑,狠狠给这些明军一个教训,能杀多少是多少,让他们明白我大清不可轻辱!”阿济格看了一眼身旁这个一直沉默不言的阿巴泰,铿锵有力的道。

“十七弟,你不怕我……”阿巴泰却是十分颓废,欲言又止。

“十哥,这说的什么话!当年父汗十三骑起兵反明,那是何等的气概?我们身为他的儿子,岂能效那女儿作态?!今日败一次,下次再找回来便是,若是自此一蹶不振,那他日也没面目下去见父汗!”阿济格脸色一沉,昂然斥道。

“说的好!我去!”阿巴泰沉声应道,带领着万余清一色的满清骑兵,向着十万余的明军奔腾而去。

……

京城,上书房中。

崇祯皇帝刚刚散了朝,结束了让人无法忍耐的、几乎是争吵谩骂中度过的朝会。这也只有崇祯能够忍受的了这些从不谈正事,每天只是相互揭短和相互造谣的朝会。

崇祯又一次的当了劝解员和听众的角色后,这会儿终于可以安静的处理积压下来的公文。这也是他一天辛苦工作的开始,每天他过的生活都是如此,听一个时辰的大臣对骂,然后连续批复着七八个时辰的奏章。

突然,崇祯的眉毛一下子竖了起来,怒气冲冲的将一封奏章掷于地上,“这个巩淯真是不知好歹,顽固不化!朕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今建奴、流寇猖獗,朕临时加了这少许赋税,只是为了千秋大业!等灭了这两个心腹之患之后,必然会将赋税降下来!你这样三番五次的不筹措整齐也就罢了,竟然还敢指责朕的不是,要朕免税?!真当河南离了你就不行了?!”

“陛下,马如龙等数镇总兵联名上奏!”身边的王承恩从一个匆匆进来的小太监手中拿过一份奏章,恭敬的说道。

“什么?!十万余勤王大军在追击清军之时,却是被万余清军反突袭,溃不成军,被清军追杀数十里,人马折损无算!这数镇总兵是干什么吃的?”

原本十万余大军更是一下子缩水到三万不到,更令崇祯怒不可遏的是,突袭勤王大军的清军竟然只有万余!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十余万人啊,就算十余万头猪,站着杀也得杀个几天吧!居然一个时辰就完全崩溃了,真是给朕涨脸啊!”崇祯已经出离的愤怒了,拿着奏章的双手都忍不住的哆嗦着。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不忘相互攻诘!”

崇祯忍了半天的怒火再一次爆发了出来,数镇总兵竟然共同上书弹劾宁远总兵祖大寿,称数镇本来列队迎击建奴,祖大寿却是首先逃窜,以致明军未战便全线崩溃!

“这个祖大寿!朕恨不得立即活剐了你!”

对于这个祖大寿,崇祯皇帝一向是心中既厌恶,又不得不重用!崇祯二年,清军入寇,他非但不力抗清军,反而带兵洗劫京畿周边。最后更是带着数千关宁骑兵直接遁走辽东,虽然事出有因,但是此举却是如同视自己这个皇帝如无物!

但是崇祯也是只能过过嘴瘾罢了,祖大寿在辽东却是根基深厚,单单家奴就有数万之众,更是掌管着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骑兵!若是逼近过甚,一旦其投了建奴,那就更加的弄巧成拙!

一想到国事多艰,崇祯也是一阵阵的心酸,自己如此兢兢业业,勤于国事,但是大明却是越是向深渊划去。难道中兴大明,就只能是一场空吗?!

不!不行!

虽然文臣只是专于党争,论起治国就只是一群空谈之辈!如今武将更是跋扈不堪,有尾大不掉之势,但是无论如何,大明绝对不会在我手中断绝!

“可惜,洪承畴公忠体国,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朕身边连个可用的文臣都无!”崇祯心中哀叹着。

“启禀皇上,卢大人求见!”这时,一个小黄门在门外轻声的道。

“快传!”崇祯闻言一喜,卢象升他可是十分的欣赏,此时在内外交困之下,顿时以下欢喜,“差点忘了,朕还有卢爱卿在!”

片刻后,卢象升在小黄门的带领下进入,卢象升一脸严肃,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微臣湖广巡抚卢象升,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平身!数镇大军败北之事,爱卿可有耳闻?”崇祯顾不得客套,十数万大军溃败,让他心中满是担忧。

“微臣也是为此而来,陛下,微臣请旨,与建奴一战!”卢象升语气平静,但是神情却是极为的自信。

“爱卿可有把握?如今京城就只有你一支可战之兵了!”崇祯满怀希望的问道,如今的他太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了,更需要大胜来为自己冲冲喜了。

“陛下,主辱臣死!沙场争锋,瞬息万变!大明积弱已久,微臣只能说上了战场,就只有拼死向前,乃为国尽忠耳!死而后已!”卢象升根本不掩饰,更没有好言宽慰于崇祯,只是实话实说。只是一字一句的凛然之气,却是深深打动了崇祯。

“爱卿若无把握,则无需出击。如今京城人心惶惶,也是少不得爱卿!”崇祯叹了口气,更加不愿意卢象升就此而去。

“陛下……”

卢象升双眉一轩,还等再言。一个小黄门却是欢天喜地的抢了进来,不断的高呼着,“大捷!大捷哪!”

“什么?”崇祯霍然站起身来了,身子都有些颤抖了,“是何人送上的?快拿于朕看!”

“遵旨!”身后的王承恩快步抢前,将报捷文书取来,恭敬的递于崇祯。

“微臣镇西卫指挥使易飞谨上:臣于崇祯九年七月初三,与奴贼战于利民堡!赖皇上洪福,祖宗保佑,于堡前大破奴贼。共斩首奴贼千余级,北虏二千余……”

“崇祯九年八月初五,奴贼大举攻我镇西卫,臣于其战于宁化城!是役以六千大破奴贼二万于城下,阵斩奴贼三千余,北虏四千余……”

“如此悍将!如此悍将!真为我大明之福啊!”此时,崇祯因为激动而略显颤抖的声音,连在一旁静听的卢象升都是不能淡定了,这个易飞的能耐还真是不小,以六千破二万,这在大明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

“卢爱卿此言甚是恰当!此将当为我大明之福!”崇祯终于读完了报捷文书,有些恋恋不舍的放下文书,“传朕旨意……”

“咳,陛下,须得验明之后再行……”身后的王承恩轻轻的提醒道,毕竟如今的大明武将杀良冒功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由不得他不谨慎。

“大伴多虑了!如今这个易飞受朕征召勤王,正在押解着首级向京师而来。是真是假,一验便可知晓!”

崇祯虽然话里说着验证,但是在场之人谁都知道,易飞既然敢押解着首级而来,那肯定不会是假的,毕竟欺君之罪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卫所指挥使所能担当的起的!

“恭喜圣上洪福!”王承恩与卢象升都是满脸欢喜的向崇祯恭贺道,这种战功在大明中叶之后便是甚为少见。更别说,如易飞这般的以寡克众了!

“哈哈!”崇祯也是笑的十分欢喜,憋屈了这么久,终于出现了一位能够与他分忧的人出现了,“大伴,你还觉得朕之前给的赏赐太重了么?”

“陛下认人之明,奴婢实在叹服!”

王承恩自然知道崇祯说的是册封易飞为镇北将军的诏书,当时因为建奴肆虐于京畿,一直没有发出,如今两种泼天大功合一,再册封其为镇北将军,那就再也无人能够置疑了!

卢象升却并不知道崇祯皇帝所说的赏赐意味着什么,他只当是普通的金银赏赐罢了,顶多也是给易飞一路总兵之职。

不过,这并不代表卢象升对易飞有什么成见,这完全是文官对于武将天然的防范罢了。

而事实上,卢象升对于这个易飞也是十分的感兴趣,得知易飞即将到达京畿,也是十分迫切的想见一见这个勇悍的大明武将,看看他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三头六臂!

……

而并不知道自己被大人物惦记的易飞,此刻却是带着人朝着京畿方向不断前行着。

自从八月二十四接到勤王令之后,易飞也不敢怠慢,立即选了三千步军和刚刚返回卫所,休整没几日的血骑向着北京而来。

虽然行走在本国土地上,更加明白清军如今已经是实力大哀,根本没有找自己麻烦的能力。

但是一路上,还是有近百名夜不收四散于大军外面数十里方圆之内。将任何风吹草动快速的反应到大军之中。

从宁化城到京城有着一千余里,虽然九月初二便出发,但是还是走了近十三天,这才接近于京畿地区。

而令易飞哭笑不得的是,路上竟然有一股明军败兵竟然试图打劫大军两翼骑兵的战马,有败兵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败于建奴之手的明军也不是一支两支了。

虽然数十个态度最为凶悍的明军立即被血骑直接砍杀于前,而且其他败兵也是知道碰上了硬茬子,纷纷跪地求侥。但是,易飞却也是有些头疼的看着这些败兵。

经过简单的问讯,这些败兵已经交代了他们的出处,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等一个个名字都是让人发晕,这里面的名字都是实镇一方的总兵,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比易飞官大的太多了。

“将他们武器缴了,命令他们去赶车,将咱们的兄弟们替换下来。”易飞此时也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几位总兵若是脾气好的,说不定就此罢手了。

而如果不懂得道理,更是护赎子厉害之辈,那就无论如何都不会更坏了。在得罪他之前,好好压柞一番剩余价值也是赏心悦目的。

被解放而出来的镇西卫大军中的步兵,也是步伐轻快的行走着,沿途更是不断的收拢着败兵,原本四千人的大军,等到了京师外,已经变成了一万余人,整个队列大了不止一倍!

而易飞的到来也是引起了一片轰动,得到崇祯授意的王承恩更是亲自出城入易飞大营赞谕了一番。当然,他也是提前来看看这些首级,虽然大家都觉得易飞不可能在这事上做假,但是能提前验证一番也是更保险一点的。

虽然京师戒严,一直没有打开城门,但是却是并不妨碍京师周边,侥幸逃过一劫的百姓们的追随围观。对于害的他们家破人亡的建奴,他们都是带着一种刻骨的仇恨!

而再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建奴身首异处来的痛快,由于是报捷献级于天子,因此一路上也是鼓乐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样子。

这种场面自然是早早引起了京师方面的注意,不等他们派出使者,易飞便乖巧的自己率军于离城三十里外止步。这种既能打仗又十分恭敬于皇室的乖巧做法,自然是更加让知道消息的崇祯皇帝满意不已。

对于易飞的年轻,王承恩虽然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还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一个刚过二十岁的年轻人,却是如同坐火箭一般的升迁着,虽然自己用不着交好于他,但是也是够让他震憾一会了!

“易大人,咱家想去看看那些建奴的首级,可否劳大人带个路?”虽然是商量的话,但是却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到王承恩想来参观建奴和北虏蒙古人的首级的想法,易飞也是没有推诿,直接带着王承恩到各个拉着首级的大车之前。

“公公请看,这十数车是建奴首级,那二十车左右便是蒙古鞑子的!公公可随意抽查。”易飞对着这位在崇祯人世的最后关头陪着而去的大太监,也是发自心底的敬重。

“易大人客气了,咱家想带这数十车首级回城,大人意下如何?”王承恩对于易飞的殷勤不置可否,不动声色的说道。

“公公随意。”

易飞知道京城里有的是可以随意捏死自己的大人物,来到京城,他可不愿惹出什么祸事来。

王承恩客气的将崇祯交待下来易飞可以驻扎的地点宣示出来,客气了两句,便急不可耐的带着数十辆大车向着城内驰去。

第193章遥遥相望

看着欢天喜地的赶着马车进城的王承恩一行,易飞的心情也是极为的好。在这乱世打拼了两年之久,终于到了大明的政治核心外,等待着大明皇帝的召见。相信自己这数千级献上,自己的官位也该向上挪挪了吧。

这种大明中叶以后极为罕见的大功,弄不好还会给个爵位,那自己以后再对上文官就不用再卑躬曲膝了!

虽然王承畴来的快,走的更快。但是也并没忘记给易飞指定一个宿营地,毕竟这是天子脚下,易飞如今也没有自大到可以藐视大明威严的地步,按照王承畴给安排的地方开始安营扎寨。

而虽然崇祯皇帝也是赏赐了一些金银、粮草等,但是却是远远不足以保证镇西军之用。自家的军队自己知道,个个都是大胃王,若是按照普通明军的分量分配粮草,肯定是远远不足。

但是易飞也是早有准备,随军带着月余的粮草,而且血骑回来禀告说,在京畿各地也是屯有不少的粮草,这就解决了大军的后顾之忧。

眼下虽然建奴正在退兵,但是易飞还是小心翼翼的将营寨修的分外结实,虽然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但是毕竟胜在可以安稳的宿营。

易飞驻扎的地方距离宣武门并不远,再稍稍向北便到宣武门外,平时京营平时训练所用的大较场,但是明显看的了出来,现在的京营不是很经常来这儿。虽然整个校场还算干净,但是也是有的地方都已经开始长草了。

“易大人请看,那边便是最为有名的菜市口了,历来奸顽之徒便是押于此地处死!而赫赫有名的贼寇高闯也是于此地寸剐!”说话的是王承恩留下的一个小太监,而镇西军安营扎寨也用不上易飞,他便请了这个小太监一起游历一下宣武门附近。

“只懂逞民以自肥之辈,理当如此!”易飞当然不会同情高迎祥,虽然是揭竿起义,但这老小子干的缺德事太多了,屠城都不知凡几,落的这个下场也可说是天道好还。

“易大人说的再对也没了!”小太监闻言大为满意,指着前方的宣武门,得意的道,“京城之坚甲天下,城墙有十丈之高,更是有着数万雄师,可谓固若金汤!”

“确是不凡,今日一见,委实大开眼界!”易飞仔细观察了一下,心中也是甚为赞同京城的坚固。

不同于后世保存下来的遗迹,此时的宣武门气势恢宏,箭楼林立,碉堡森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箭楼正中一个巨大的轮轴,绞着粗如儿臂般的绳索,下面绞着的正是千斤石闸,就算有人撞破城门那后续人马也会因为石闸封门而不得而进。

由于正处于戒严之时,城楼上林立着满满的弓箭手,火铳手们,数门大将军红夷火炮也是将黑洞洞的炮口伸出墙垛之外,整个城池的防御力甚是惊人。

“怪不得建奴数次入寇,却是从来没有进攻过京城,这防御力简直是超乎想象!”

易飞心中默默的思量着,若是城中的数万京营官兵敢战的话,而且粮草充足,那就算自己的新军前来攻城,没个十几万人,花费以年为单位的攻城时间,否则绝对拿不下这座城池。而最大的可能则是,粮尽而不得不退兵。

宣武门不是正北大门,而是稍稍偏东一些,在与易飞营寨遥遥相望的则是卢象升所率领的万余天雄军。

虽然已经到了京城,而且相距不远,自己又是左右无事,更兼易飞十分仰慕于卢象升这个大明版的岳飞,但是易飞还是不敢前去拜谒。

因为崇祯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并没有确定两路勤王大军的从属关系,而易飞也是没有借报备的机会拜见一下这个自己心中一直尊敬的大明督臣。

毕竟两路勤王大军在没有旨意确立统帅关系的情况下,互相见面,说好听点叫做相互守望。诛心一点的则会变成相互串连,图谋不轨。而卢象升的反应可以看的出来,自己一来,卢象升大营便偃旗息鼓,不出一声便可以看的出来,卢象升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多少严格!

“身处尴尬之地,也只能明日再行亲近了,卢督臣。”

转了一圈地,易飞也是索然无趣了,将目光投向另一边的天雄军大营。虽然此时卢象升还并未出任宣大总督,但是易飞还是在心底敬其为督臣。

……

驻扎于东直门的卢象升也是神色复杂的看着正在忙碌着扎营的镇西军,这支军队给他的印象分外的深刻。

刚刚开来之时,三千步军步伐整齐如一,千里而来却是精神饱满,并没有一般明军远途行军到达时的一片混乱样子。如刀切,如斧劈出的队列,没有一丝混乱,气势端的迫人。

而护卫两翼的骑兵也是气势恢弘,卢象升也只是在建奴身上见过同样气势的骑兵。人数虽少,但是个个都是散发着阵阵杀气,整个军阵到来时,虽然相隔颇远,但是还是有一种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最让卢象升关注,也是最让他汗颜的是,这支明显为强军的镇西军在扎营之时却是分外的用心。不仅按照常规设制鹿角、栅栏等,而且还在两翼挖掘了深浅不一的坑洞,虽然不深,但是骑兵想从这边急驰那就有些为难了,绝对会人仰马翻!

连卢象升都有些恶趣味的猜想,若是他们背后不是靠着护城河,那么就算背后不远处是城池,他们也会将后面挖的坑坑洼洼的。而这样布置之下,敌对方就算突袭也只能选择正面突击。虽然办法简单,却是安全了很多,也给其他方向明军更多的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