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蚂蚁)-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继续,人性在坠落,欲望已经完全失去了枷锁!疯狂的大笑声掩盖住了凄惨的哭嚎声,女人的尖叫声也透不过那已经扭曲的狂嚣,不断倒下的不仅是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更是一个文明的倒退。这是恶魔的盛宴,这是血与火的赞歌,盛行于无边痛苦的海浪之上!对于一手创造出这种人间惨剧的李自成,却只是脸色冷漠的看着洛阳的狂欢,微风吹起他那已经晒的黝黑的面孔,却是吹不走他心中那无边的冷意。在他身边不远处,一脸铁青的李岩却是难得的默不作声,人再厉害,也劝不醒一心装睡之人。李自成悍然下令屠城,也是让李岩心中如同惊涛骇浪,突然之间,李岩发觉,李自成竟然变得如此陌生!

第395章盛京

九月初,多尔衮也是押解着无数的钱粮人口,缓缓的进入盛京之中。一路上提心吊胆,总是会疑心镇西军会追杀而至的多尔衮也是终于松了一口气。而在他踏入满清控制的范围之后,斥候将易飞已经反了大明之消息传了过来,顿时让他喜上眉梢。

大明失去了镇西军,根本无足于虑。但是去掉了一个虚弱可欺的大明,却是多了一个锋芒毕露的镇西军,这也是一件分外让人头疼之事。到了现在,大清最大的敌人就从大明变成了山西的镇西军,多尔衮回来的路上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应对镇西军这个汉人突然间兴起的一个强势军阀!

这个军阀不仅是大清的敌人,更是大明的敌人!如今数次与镇西军酣战,伤亡不小的大清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压制镇西军的机会。本着联弱制强的原则,那么联合大明讨伐镇西军的想法也是不断的回荡在他的脑中。唯一可虑的,便是他十分了解,已经和大清打了几十年仗的大明,说难听点大明就是那茅厕中的石头,又臭又硬!换了之前,多尔衮对于大明的这种臭脾气,自然是极为的欢喜和鄙夷,但是放在现在,却是让多尔衮头痛了,恐怕大明根本不会理会这种合则两利的选择。

若是大明不肯联军,那么大清除了举全国之力,与镇西军打一场国运之战的结果了。否则,就得放弃他们努力了数十年的成果,举族迁涉,以逃避可能很快会大一统的中原新朝!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事实上存在的事情。以大明那孱弱的军力,对付大清都是无比狼狈,对于更胜一筹的镇西军,自然是所向披靡!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不同于大清入主中原难为困难,同源同种的镇西军自然不会如同他们那么艰难。最为可虑的是,也许镇西军根本无需大军不断的攻伐,只要击败大明最后的精锐,占据京城之后,天下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传缴而定!无论镇西军是先混一北方,再挥师南下一统全国,还是直击要害,一击致命。这两种结果对于大清都是没有丝毫好处,大明在崇祯手中,与换一个新朝皇帝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算各地明军战力依旧,但是只要他们能够提供出十数万镇西军所需要的钱粮,那大举而来的镇西军就不是大清所能够抵挡的了的!从这个不断自己找上来打架的易飞,多尔衮十分明白的可以看出,一旦大清战败,等待他们的绝对是亡国灭种!这个易飞既然能够在草原上做到直接扫灭,这是真正的扫灭,男丁全部诛杀,任何高过车轮的孩子都是被清洗一空。对于蒙古人尚且如此狠毒,那对于他认定的大敌,也就是大清,手段会能比这个仁慈?

一想到镇西军,多尔衮也是忍不住有种仰天长啸的冲动,大明,所向披靡的大清,面对一个大明的地方军阀,却是不自禁的生出一种惧意。这是何等可笑之事?不怕大明举国之力,却是对一个偏居山西一隅的地方军阀无比忌惮。但是多尔衮却是知道,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而且一旦处理不善,大清极有可能在这种几乎达到巅峰国力时,被人强势的嘎然而止!

而这也是多尔衮毅然回师大清的主要原因,如今的大清根本经不起任何的折腾,这一点他明白,皇太极更加的明白。只要一起内乱,那注定就是亡国灭种之祸!有了这次极为凶险的掳掠而来的钱粮人口,再加上强敌在外窥视的危机,相信皇太极在收下这个下台的台阶之后,不会蠢到非与自己再拼个你死我活。

远远的,盛京的城墙已经是可以隐约看见。就在多尔衮心中忐忑难安、神情恍惚之际,一阵巨大的礼炮轰鸣声在远处响起。多尔衮精神一振,皇太极居然亲率文武百官,远出京城三十里相迎!这已经是大清最为恩宠的礼遇了,而且一共也是没有几次,所迎之人,若不是大清的功臣,便是极为重要的之人。

既然皇太极摆出这种阵势,多尔衮也是心头一松,看来皇太极依旧是那只老狐狸,完全看的出来眼前局势的险恶。也是明白这种内乱的危害性,虽然皇太极如今不可能再象刚刚接位之时那般,弄出八王议政这种贵族共各制,但是想必日后的日子也会好过的多。

“奴才多尔衮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既然皇太极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让步,那多尔衮自然不会再装什么大尾巴狼,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

皇太极拖着肥胖的身体,这时慈详一笑,本来就小的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吾弟凯旋归来,大涨我大清军心士气!来,朕与吾弟把臂入城!”

“奴才不敢!”虽然没有看到皇太极那深藏于眼底深处的那一抹寒光,但是多尔衮却是本能的觉得一阵后背发寒,连忙谦让道。

“来!”皇太极豪迈一笑,轻拉着多尔衮,一同登上那富丽堂皇的龙撵。

“大清天威,所向无敌!”

一众奴才们,见到主子兄弟俩兄友弟恭,许多人都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几乎不能自止。

是夜,盛京城也是一片欢腾,皇太极下令犒劳三军将士,酒食管饱,食材无数。盛京城,无数的满族也是走上街头,享受着他们抢劫回来的战利品!这种举城皆庆的活动,既可以向满人奴役下的各族表示他们的强大,也可以极大的提高族内的向心力和荣誉感!因此,几乎是每次饱掳而回,盛京都会出现这种规模巨大的庆祝晚会。

一场庆功宴,直到半夜时分这才结束。意犹未尽的满人也是带着他们分得的女人、钱财和米粮,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家中。满人数量极少,最巅峰时期男丁也不超过十万人,而且其中能战、擅战之士可能不足六万!因此,一领到分于他们的女人,这些整日在家靠着阿哈给他们种田收粮的满族老爷们也是立即开始他们的辛苦劳动,争取在下一年多为满族增添上一员。

庆功宴上,众人都是十分默契的不提到已经病故的岳托,但是对于多尔衮的功劳,更是三分捧成了七分。觥筹交错,无数的将领穿插之间,多尔衮已经记不得饮下了多少的酒水!只知道如今看着东西都觉得有重影一般。

就在众人纷纷离席而退之后,原本也想着离去的多尔衮,却是被一个太监拦住了。这个人,多尔衮也是认识,名为葛什贤,是皇太极几个极受宠信的太监之一。一见到这个太监拦路,多尔衮的酒也是顿时清醒了大半,原本就知道皇太极定会找他了解情况。这时,更是直接的随着这个太监快步而行,向着皇宫深处行去。

“启奏陛下,睿亲王已经在殿外候着了!”这个太监将多尔衮安排在大殿门外,快步进入大殿内禀告道。

“让他进来,传朕旨意,所有闲杂人等都退下,未得朕的旨意,胆敢接近大殿者,皆杀无赦!”皇太极轻轻点了点头,杀气腾腾的道。

“奴才遵旨!”葛什贤顿时吓的一头冷汗,他还从未见过皇太极如此谨慎小心过,不过,这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他要做的只是将皇太极的意思传达下去便成了。

多尔衮昂首进入大殿,出乎多尔衮的预料,皇太极并未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而是在大殿中央摆上两张桌子,正在悠闲的泡着一壶清茶。

看到多尔衮进来,皇太极悠闲的喝了一口茶水,脸上丝毫没有方才那种醉眼朦胧的感觉。他轻轻的指了指对面的位置,示意多尔衮坐下。

“皇弟可喜欢饮茶?朕今日除了向你了解一下那个易飞外,也是顺便让皇弟尝尝朕的手艺。”皇太极看着这个低眉顺眼,一副忠臣孝子模样的多尔衮,心中一阵冷笑,一语双关的道。

“皇上言重了,奴才对茶道一窍不通,军中清苦,饮茶均是大碗粗茶,更无余暇钻研此道。”多尔衮自然不是善茬,闻言也是立即予以还击,更是暗暗点出,自己手握兵权,你的手艺还是自己留着用吧。

对于多尔衮的回答,皇太极似乎根本没有听懂,依旧一脸平静的道,“皇弟可愿给朕讲一下这次掳掠大明的详细情节。让朕也好好了解一下这个镇西军!”

“渣!”多尔衮应了一声,将之次入寇之后,与大明各军,以及镇西军的交战全部尽可能的详细的说了一遍。

皇太极却是不住的旁边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话,整个会面几乎都是多尔衮在说话,皇太极也只是放出一声声似乎从鼻孔中发出的嗯嗯声。“这么看来,这个镇西军将是一个巨大的祸害?虽然大明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但是大明能用的手段也是已经不多了,而且大明军队虽然战斗力几乎为渣,但是人数却是相当不少!不过,人数再多的绵羊也别想打败一只成年的老虎!”多尔衮最后总结的道,“若是被易飞击败大明,重新立一新朝,我朝就危险了!”“联明伐易,事在必行。右是不能灭了这易飞,日后睡觉都不得安宁!若是真的有必要,朕愿意退位为王,向大明递上降表。务必尽早除去易飞!”皇太极的脸色明灭不定,虽然中气不足,但是说出来的话语却是铿锵有力,内容更是让人吃惊!

第396章联明伐易

这句话不仅仅是将多尔衮惊吓住,更是让他心中涌起了复杂验明的情绪。直到这一刻,多尔衮才有些明白,为何此人当年能够从他手中将汗位夺走,而且数番布置和运筹之下,将汗位稳固了下来,更是将原本就快要走向绝境的后金生生挽救了回来。

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枭雄,而且是一个极富远见和忍耐力的枭雄!换作多尔衮自己,他自认为不可能向劣势的大明低头,更加不可能自降为王,献出降表,只为促成两家联盟,共同对付易飞这个大敌!与皇太极相比,他少的是一份大略。虽然他可以在十九岁领兵出征蒙古草原,更是大破当年威名震草原的林丹汗,称的上雄才,但却称不得雄才大略!

“易飞反出大明,这你是知道的了。但也许你不知道,易飞竟然在山西强行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向商人抽取极高的商税!更是将与我大清交好的八大商家满门尽诛,彻底连根拔起,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可靠的内应。蛮子城如今在山西也是处处受到打压,人员与情报网损失惨重,已经撑不起谍报的作用了。”皇太极悠悠的说道,对于眼前这个自己即赏识又提防的弟弟,老实说,他也是有些迷茫,下不了最后的重手。

而且他也是知道,在他死后,能够撑的起大清基业的,也只有多尔衮一人罢了。因此,虽然他一方面多方敲打、打压多尔衮,但是另一方面却是给其锻炼的机会,无论是对外征讨,还是国内吏治,皇太极都会在确保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让多尔衮插手其中。

通过这处种的磨砺,这个弟弟果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略。虽然对内治理的工夫还差了些,但是指挥大军作战,却是已经初居名将的峥嵘了。而之所以皇太极如此的戮力栽培多尔衮,而不是他的儿子,也是因为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的儿子中,长子豪格虽然武勇过人,但是皇太极静心培养了他年余,也是不得不承认,这厮完全就是一匹夫罢了。将国家交于他,皇太极根本就放不下心来。

而其他的儿子们则是没有一个能够上得了台面的,若是继位作一太平皇帝,也许他们还能勉强胜任。但是想在这乱世中带领大清好好的活下去,这些儿子根本就没这个本事。至于更小的儿子,皇太极根本就没心情考虑他们是否上的了台面,从他的身体状态来看,他自己也是知道,他根本就不可能一直熬到他们长大‘成’人。

就是在这种到底是成全儿子,还是成全多尔衮的犹豫中,皇太极才会显得举棋不定,对于多尔衮的态度也是一直在杀与捧之间摇摆不定。否则以他的阴人的本事,连当时与他平起平坐的三大贝勒都要么被他阴死,要么彻底的靠边站的本事,拿下一个多尔衮,就算多尔衮再狼狈,再谨慎,对于皇太极来说,也不过是花费多少时间的问题而已。

“易飞这是作死!”一听到士绅一体纳粮,多尔衮顿时喜形于色,要是按照易飞这种情况下去,易飞想统一大明重新建立一个新王朝,那受到的阻力比大清只多不少!

皇太极点点头,认可多尔衮的话。士绅一体纳粮,皇太极当然明白其中的好处,但是皇太极却是根本不可能去象易飞这般肆无忌惮的直接弄出来。对于如今的大清来说,能够在士绅们有限度的支持下,拿下黄河以北,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若是真的象易飞这般,估计入关后连脚指头也是站不稳。

“不过,也不能小看这易飞。朕觉得,这易飞虽然年轻,但是处事却是极为老辣!而且根本就没有汉人那虚伪的仁义,为了推行他的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整个山西几乎被他清洗了一遍,数万士绅以及他们鼓动起来的百姓,要么被杀,要么已经被扔进了矿洞去挖矿了。而且山西如今保甲严密,一户有错,十户同罪!若是单单用这种高压镇压,那也不足惧,但是那易飞却是用从山西八大商家中缴获的钱粮投入农耕,更是保障了贱民们的日子,至少不会被饿死!”

“如今虽然大明各地都是骂声不绝,但是山西却是十分稳固,根本没有动乱的迹象!而且这个易飞竟然主动弃守关隘险地,以安大明之心,没有如同匹夫之辈只顾攻城掠地,看似龟缩于山西,实则图谋甚大!此等汉人枭雄,必要先除之而后快!”皇太极双目一寒,语气森然的道。

“皇上教悔的是,奴才谨记!”多尔衮心悦诚服的道,他今年也只是二十来岁,政治上的尔虞我诈根本不可能与皇太极这个年过半百之人相提并论,皇太极的一番话也是让他受益良多。

看着多尔衮这种诚恳的目光,皇太极也是心中一颤,多少年了,他们兄弟之间有的只是猜忌与相互对抗,多少年没有过这种亲情在内了,他叹了一口气,郑重的道,“皇弟,你这人聪明,而且擅于学习,但是却是唯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太冲动,做事也太急燥了些。记得皇兄的话,凡事多想深几步,做决定之前多考虑一下利弊得失。”

看着多尔衮一脸的不在意模样,皇太极也是鬼使神差一般的松了口气,语气也再次变得威严起来,“多尔衮听旨!”

皇太极的突然转变也是让多尔衮差点没反应过来,还好多年养成的本能反应也是一下子代替了他的大脑指挥,一咕噜的爬倒在地,口中恭敬的回应道,“奴才恭听圣意!”

“此次与大明共御大敌之事,交于你办。务必催成两家联手之势,诛灭山西!事关我大清国国运兴衰,睿亲王不可不慎!”皇太极喝道。“奴才遵旨!”多尔衮心中大骂,这种被人在后背指着骂软骨头之事交于自己办,那不是成心找茬收拾自己?就知道这个笑面虎从来就没有安过好心,自己居然还相信他?皇太极的身体本来就比一般人虚弱,今日事务众多,更是打熬到这个时辰,早已经是困顿不堪。轻轻的挥了挥手,让多尔衮自行退下,处理此事。唤来太监,向着小玉儿的房内行了过去。

第397章决战在即

而这次一个月之后才到达,主要的原因不是官军怯战,而是开拨银迟迟难以发放而下,这才使数万援军根本动弹不得。但是等到他们行至洛阳之后,李自成已经拿下洛阳,挥军向东,兵锋直指开封。流贼并不擅于守城,拿下洛阳后,只是大肆破坏掳掠一番,就弃洛阳于不顾。

杨嗣昌大军赶到之时,看到只是一片残破无比的洛阳,城内几乎没有了任何人烟,城门更是被破坏殆尽,城墙也是被拆的七零八落,以便下一次进来时方便。这样的洛阳城,基本上也是已经没了留守的必要,杨嗣昌在洛阳只是休整了一日,大军便不停步的向着开封而去。

如今的开封也是一片危急,开封城官军主力出去解围洛阳,但是却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据探子来报,正是这些人的反戈,让原本就已经崩溃边缘的洛阳守军直接兵败!对于这些人,开封城所有人都是恨的牙痒痒的,更是在第一时间便将主要人的员的家眷抓捕一空。

而开封城如今也是提前做了动员令,几乎将城中的男丁征集一空,更是大肆宣扬闯军入城后的残暴。而一些侥幸逃出生天,碾转而来的商人们更是将这种恐怖夸大了十倍!可以说,闯军还未到,但是他们的‘残暴’已经是人人皆知。开封城虽然兵丁数千,但是却是有着数万同仇敌忾的青壮作为后援,更是有着无数的士绅自觉自愿的捐献出大批的钱粮,经过几日的磨合之后,开封城也是再一次变成坚不可摧起来。

在以家属相胁,劝降王启禹等人无果后,开封城也是毫不留情的将这些人的家属全部腰斩于城头,不论死活的全部丢弃于城下。许多生命力勉强之人,更是在城下凄惨的哀嚎了近一个时辰,这才慢慢归于平静。

这种决绝也是彻底堵上了王启禹等人最后的归路,在这个时候,要说百万流寇中谁最对开封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屠光全城的。那自然是非王启禹等人无疑,在这些原本的开封守将的指点下,闯军也是明白了开封城的各个脆弱点,以及官军守城时的惯例,以及守军的大概兵力分布图。这也是让闯军攻城更加的便利,更加的得心应手!

花费了两天时间再次填平了开封的护城河之后,闯军也是急不可耐的开始了攻城行动。打先锋的赫然是刚刚归降的王启禹等,这些恨不得立即杀上城头的原官军,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远超平时的战斗力,但是面对着平时的同僚,双方的战力都是心知肚明。

王启禹等占着的是人数优势,以及士气高昂,但是守城却是居高临下,双方也是扯了个平。一战厮杀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杀红了眼的双方谁也不肯退缩半步,那厮杀的惨烈场面也是让李自成都开始对王启禹另眼相看。甚至李岩都有种感觉,若是当时的明军能有这股子士气,就算突围而出,甚至反将自己大军杀个溃败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一战下来,就连被重重保护着的王启禹都是身中三箭,其余的人状况也可想而知。这一战下来,王启禹与刘见义这对生死冤家也是完全放下了之前的仇视,这一次直可称之谓他们的巅峰之作。虽然伤亡了近三千,但是却也是一度登上城头!他们带给开封守军的伤亡,起码也是在二千左右!可以说,单单他们一路人马,已经打掉了开封城四成的战斗力!

这一战下来,虽然仍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但是却是将流寇的精气神打了出来。头一次,李自成觉得,开封是如此之近,近的似乎伸手就能抓到。但是接下来的这数日,李自成却是在开封城下撞的头破血流,白白折损了数千人,却是再也没有一次能够登上城头。

眼看着城头上‘周’字王旗迎风飘扬,李自成也是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不同于洛阳福王事到临头才会扔出家产,这个周王明显在他到来之前就已经扔出了无数银子和粮食,训练出无数的青壮上城协守。而且攻城数日,城中依旧是一片平静,想必开封城也是设立了众多的粥铺,让饥民们有一口饭吃,不至于做出狗急跳墙之事。

通过这数日攻城的鏖战,李自成也是察觉到了开封民心对自己十分的不善。无论是士兵还是青壮,或者说是一些士绅的家丁之类,他们的斗志都是十分的高昂,颇有些势不两立的样子。数次都差点上了城头,但是却是在城头青壮不要命的攻击下,只能丢下众多尸首狼狈逃窜。这座开封城似乎就是李自成的克星,这已经是第三次攻打了,但是开封城依旧是巍然屹立,始终不倒。

到了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李自成也是不得不选择退兵十数里,结营而守。因为杨嗣昌的大军终于赶到了开封城,数万官军精锐缓缓而进,李自成并不愿意用如今已经士气低落的大军与之决战,暂缓退兵休整好士气后,再与官军决一雌雄。

杨嗣昌此时才明白流寇的势力已经何等的庞大了,百多万人马,虽然可战之士不足二十万,但是就这么一望无边无际的人海。无论是谁,都会有种眩晕的感觉,这么多人,别说全杀干净,就算是站着不动随你砍杀,十天半月之内,也是砍不了一半人。流寇的大势,也是让援军都有些胆寒,眼见流寇缓缓百退,骑兵在后押阵,官军马少,更是不敢追击,只是缓缓的向着开封城靠去。但是就算这样,开封城头也是一片欢呼声,日夜期盼的援军终于到了!这些苦苦的守御了十数日,满城官军也都是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如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杨嗣昌却是不敢松一口气,而是一口气下了十数道命令,征调湖广、山东、安徽等各个地方明军立即到开封会合!他算是看明白了,李自成这是铁了心要在河南盘踞了,而中原却是绝对不可能就这么留给流寇,否则流寇向东便可以威胁到漕运,向北便可以入寇京畿!而最重要的是,杨嗣昌却是信心满满,准备在开封城下,再与流寇决一死战!

第398章试探

但是到了十二月末,情况却是也开始有些变化了。从湖广而来的左良玉部,王朴部,已经到达开封外围,而陕西洪承畴也是带着他的秦军,跨越潼关而来,横穿河南府向东而来!山东刘泽清这次并没有敢无视杨嗣昌的命令,毕竟数万大军在手,由不得他再阳奉阴违。他带着山东兵七千,也是越过山东,进入开封府内。

一时间,官军大集于开封府。这时的李自成已经再也不抱着打下开封的愿望了,开始收缩兵力,与人数已经达到八万以上的明军对峙起来。而各部明军纷纷赶到,也是大大鼓舞了官军的士气,八万对二十万,虽然数字依旧悬殊,但是官军却都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而李自成也没闲着,除了闯军本部尽可能的集结于此,与大明打一场国运之战外。其他如张献忠,罗汝才等各路流寇也是大多被邀请而来,所有流寇都知道,只要打赢了这一场,以后的大明就任由他们驰骋了。因此,他们的作战积极性也是非常的高。至于可能会存在的失败,却是没有人在乎,反正他们败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他们要的并不多,只要一场大胜,大明就再也无可奈何于他们了。

如此,聚集于开封周边的‘义军’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近百万人,这么多的‘兵力’在手,让他们对于胜利也是极为自信。短暂的各部头领碰头会后,无边无际的义军也是分成了左中右三部,李自成兵马最多,战力最强,是当之无愧的中军。

张献忠,罗汝才等则是列阵于左,掩护大军的左翼安全。而各部所有骑兵也是全部编于右翼,与骑兵比例最大的左革五营合兵一处,除了掩护大军侧翼外。这些都是清一色老营组成的马军,也是担负着一旦官军战败,或者战局不利时,抢先追杀或逃跑的使命。

腊月二十八,随着双方的调整越来越完善,兵力越来越充沛,决战的味道也是弥漫于双方之间。如今的河南,不止官军大军云集,李自成每日间也是收容无数已经被饿疯了的饥民,他的大军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增长着,虽然带来也是粮草的消耗急剧增加,但是河南数十府,特别是洛阳城,可以说只是单单一个洛阳城所搜刮来的粮食,就高达近百万石,这么多收集来的粮食也是足够他们食用数年之久。

随着力量的越发膨胀,李自成的战意也是越发的高昂,面对着依城而守的官军。李自成也是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小心谨慎,收容数以百万计的饥民并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用他们作为炮灰使用的!

崇祯十三年的大年初三,已经休息调整完毕的流寇大军也是不顾新年刚刚过去,便催动大军向着官军直扑而来。而此时的官军已经不再是十二年末之时,在杨嗣昌一再告急之下,崇祯也是终于认识到情况的危机,因为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逼向开封,朝廷急令曹变蛟、王廷臣、陈永福回军,只留陕西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在陕西主持大局,继续在陕西剿灭流贼。

十二月末,又鉴于流贼势大,开封的重要,保定总督杨文岳,还有总兵左良玉、杨德政、方国安等人,率领大批军队去援,而丢掉大同城,而且人马损失惨重、正在京待审的虎大威也是被勒令戴罪立功,又令唐通准备南下。

至崇祯十二年腊月末,云集于开封城下的明军几乎裹囊了大明几乎所有精兵强将,甚至对于山西的易飞,崇祯也是顾不得再进行严加防范,如今也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了。失去了洛阳,若是再失去了开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接到开封急报的消息,崇祯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将几乎将能战的大军全部调向河南开封!因此,在面对着李自成的挑战,信心满满的杨嗣昌自然不肯示弱,如今官军已经云集近十数万,若是对着数十万流寇都不敢一战,那岂不成了笑话。

中军号令声响,官军并没有采取守势,直接以攻对攻。百十门火炮置于军前。关宁铁骑近万铁骑压住右翼,在他的侧面贺人龙也是带着数千陕西兵列阵以待,左翼则是左良玉的近五万大军,和山东刘泽清的数千人马,杨嗣昌带着一万宣府大军、以及大同总兵虎大威,原大同副总兵王仆等守住中军。十数万大军快步向前,距离乱哄哄杀过来的饥民数百步远便停下脚步,将百余门火炮直直的对准这些扑击而来的饥民。

“预备!”

“开炮!”

大明所产的火炮都是极为精良的,这些火炮都是严格的按照着图纸而制作出来。清末时,使用的许多火炮都是大明时期的老古董。

不过,明军的训练水平一向是极为的低。这些火炮发射之时,虽然惊天动地,但是准确度却是十分的糟糕,许多炮弹射出炮膛之后,都是不知道去向。但是对付这些根本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饥民却是完全够了。

一百

余门火炮虽然只有一半多砸入汹涌而来的人群中,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是极其的大!六十余颗三斤多重的炮子,直接在人群犁出了一条血胡同!直接被命中的倒霉蛋甚至直接的变成一团碎肉,正月间被冻的坚实无比的土地也是成为了炮子的帮凶。炮弹不时的被地面反弹而起,无论撞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鬼哭狼嚎。当炮子耗尽了动力之后,也是已经将这泼流民所有的狂热全部打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