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蚂蚁)-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脱离大明,但是事情真的要发生了,还是让他半天也是反应不过来。事情的演变也是让他在震惊之下又有些有不出的轻松,原本他就对大明不感兴趣,如今这种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契机!

在路上张俊卿也是极为奇怪,他所派的千总官李得庆是一个十分谨慎之人,为何竟然出现了这种变故?但是无论如何,张俊卿还是觉得十分的舒心,发生了这种事,易飞想与大明再藕断丝连也是不可能之事了!一时间,张俊卿都有些想要感谢这个千总官了,但是一瞄到身边镇抚官那如同棺材一般的脸,张俊卿也是打消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卑职被左右护住,并未受伤,但是士兵伤了数人。卑职还想忍耐,立即命人向后撤退数十步,但是彼又令火铳射击!后门官兵听闻火铳声响,误以为卑职已经开始攻打王府,于是,于是……”双手自缚,跪于前面的李得庆如今一扫之前的惶急,该来的终于来了,事到临头,却是并不是太过于惧怕了,反正这条命也是因为易飞到来才活下来的,将命还于候爷,也算不得什么委屈。而且这些年也是已经给妻儿挣了足够的家产,足以让她们在自己死后过上好日子了。

“所说可是属实?”镇抚官依旧是那副样子,冰冷的似乎不带一点人气,“你之前接受的是什么命令?”

“句句属实,玄武营左千总官兵都可为证人!”李得庆恭敬的回答道,“奉将令,赶赴代王府,伺机而动!”

镇抚官的目光看向张俊卿,张俊卿点点头表示没有错误,代王府是重中之重,所下命令他自然知道。

“军情未明,擅自而前,难为良将!未得令而进攻代王府,是为违令!念你是受到攻击而反击,稍抵你之过。但是攻击并突入代王府之事,所犯之事极为重大,本镇无法截断,暂且收押,大军回返,由候爷亲自处理!”镇抚官思索了一下,最后下了判断。

没有当场判定斩立决,张俊卿和李得庆都是松了口气,镇西军军中严禁干扰镇抚官处理军纪,张俊卿有心为他求情,却是不能开口。此事若是交于易飞,张俊卿倒是有一些把握让易飞放这个千总官一马。

“李千总,可有伤到代王?”见镇抚官已经将供词收好,结束了问案,张俊卿便将话题转移道。

“禀将军,并未见到代王及其亲信人等。八大家以及逃匿之人除数人被乱枪击毙外,均已擒获,正在关押等候处置!”李得庆立即回答道。

“可有缴获钱财和大肆破坏之事?”张俊卿眉头一下皱了起来,又追问道。

“库房已经被查封,并无人敢于抢掳和焚火。”李得庆回答道,这种进城之前就三令五审的东西,他怎么可能会犯错。

“一定有密道什么的,不过,此事至此为至,不得再行搜索。将抓获的奸商以及蛀虫交出,将左千总指挥权交于副千户,你部暂且驻扎于王府之中,全面封锁王府,任何人不得出入!一切等本将请示候爷之后再作定夺!”张俊卿思索了片刻,沉声下令道。

“遵命!”李得庆吐出一口浊气,抱拳行礼道。

……

当易飞收到这则消息时,身边的郑科、虎子都有些惊诧的发现,易飞居然是一脸平静,似乎那个叫李得庆的小千总不是闯入了一个藩王的府邸,而是喝多了酒走错家门一般。想象之中的震怒,或者如释重负的表情都没有看到,只有一片的平静。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都知道易飞背负了多么重的压力,与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各方如云的弹劾的情报,郑科亲手交于易飞手中的也为数不菲。而虎子更是压力重大,在镇城之中,易飞这数日也只是出行了两次。但是却遇到了六次刺杀,除了第一次的刺杀由于事出突然而折损了数名护卫之后,之后的刺杀都是完全自杀式袭击,并没有任何效果可言。

但是无论是谁,数日之内两次出行就遇到六次刺杀,心情都是好不到哪儿去。在这种烦燥的情绪下,对于这种几乎是小兵擅自干涉战略布局的作法,易飞竟然可以平静视之?这得多么强大的自制力才做的到?虎子想不出来,至少以他的自制力,十个也达不到这个效果。

没人猜的出来易飞是如何想的,至少郑科他们还不行。虽然郑科也算是易飞最为心腹之人,甚至可以自由出入易飞的府邸,但他看到的却是更多的迷惑。易飞似乎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封情报一般,放下情报之后,便是进入后院与儿女嬉戏。

看的出来,易飞是真的完全平静,而不是在人前强装而出来的。虽然易飞一家正在享受天伦之乐,但是郑科依旧硬着头皮行入。

“大哥,这事该如何处理,还要大哥拿个章程。”

在无人的情况下,易飞要求郑科只称呼自己为大哥,随着身居高位,易飞也是发现不知不觉的也是跟所有人产生了一种距离,那是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对于还有一个能够当自己为大哥的郑科,易飞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也是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小科,你相信命么?”挥挥手,让董月茹带着儿女离开,易飞在一条石凳上坐下,示意郑科坐于身边,对于郑科的问题,易飞并没有下面回应,而是突然问起来这么一句。

“命?”郑科有些茫然,当然不是太难回答,这个世代不信命的人还真是极少,他是疑惑为何易飞会问出这个风马不相及的话题。

“我之前是不相信,但是如今却是越来越信了。”易飞显然是不指望他回答出来,抬起头来看着青天,“无论我如何去努力,却是始终无法改变命运的巨轮。每一次我觉得改变了大明的命运,但是最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改变,只能看着大明日渐走上不归路。而这一次是我做出的最大的逆转,若是大明能够容忍我的做法,大明还有最后的希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却是彻底与大明决裂了。既然命中注定如此,夫复何言?”

“候爷,那对于李得庆如何处理?”郑科此时的心情真可以用滔天大浪来形容,这还是易飞第一次隐晦的承认他是知道未来之事,传闻竟然是真的!

“李得庆之事事发突然,他既然是为我而战,那就只负责如何作战。他肯为我而不惜攻击王府,那我便可以为他承担滔天大罪!身为上官,我不能和他一起并肩对敌,但是却是不能让忠勇将士流血又流泪!传我之令,李得庆观敌不明,冒然出兵,着即降职一级处理!”

“候爷!京畿急报!”

正在此时,苟华也是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

“出了什么事?”易飞的脸色也开始严肃起来,苟华一般不会这般举止失措,不过看到苟华的脸色后,易飞倒是有些疑惑了,因为苟华根本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相反还是十分的亢奋。

“京畿地区的大军动了,昨日杨嗣昌已经开始集结大军,而前军已经开始向怀来方向开进!”苟华眼中闪烁着亢奋的光芒,十分期待的看着易飞,“候爷,不,大当家,我们该怎么办?”

一句大当家也是苟华的彻底表态,对于朝廷的官职,他已经没有丝毫在乎之意了。虽然是询问,但是期盼易飞立即举起反旗的意思还是溢于言表!郑科与苟华可以说是反明的急先锋了,两人都是受过大明的荼毒,对于大明根本没有一丝的留恋。

“终于动手了么?”易飞双目也是闪过寒光,再也没有了丝毫挣扎。

“自今日起,所有治下各堡各城立即实行戒严,全民戒备!任何一户出现细作、扰乱地方秩序者,十户连坐!”

“全面封锁道路,各个主要道路通道全部设立由预备役士兵设立的检查站,任何试图强行闯关者格杀勿论!”

“八百里加急通知金海立即提高警戒等级,注意各地明军异动!”

“传令汤莱可相机行事,视情况相机战守,援兵已在路上!”

“传令张俊卿留下足够搜查、守卫大同之兵,余部以及骑兵大部立即前往介休与汤莱汇合!若是明军到来,以保障物资为先题,视情况相机行事!”

“传令张俊卿,收集物资后全军退回山西镇,所有八大家成员就地处决!”

“传令罗立率军两千进入镇城,配合情报司对宁武城进行清洗!”

“郑科,立即发动情报司,配合大军按照名单清理宁武城的死敌势力!”

“遵命!”

郑科心情大好,接手情报司后的他,比以前更加明白大明官场的黑暗。而大规模的清理镇城内外的死硬份子,即可以清理不安定分子,也可以让他对这些污吏大开杀戒以泄心中多年的愤慨!

“既然朝廷不容于我,那我也别无选择!我易飞反了!”

随着易飞的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山西镇也是完全开启了发条,庞大的战争机器也开始隆隆而呜,只等决战时刻的到来!

第379章主动收缩

“贼子,都是贼子!”

东暖阁之内,崇祯皇帝将龙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于地上,怒气直冲九重天。

一众小内传人人胆战心惊,一齐伏于地上,大气也不敢喘一口。皇帝正在气头上,一不留神就会掉了脑袋。秉笔大监曹化淳更是诚惶诚恐,将头埋在地上,屁股翘的老高。因为是他的到来,准备的说是他将一封急奏送了上来,才发生了这么一幕。

一日前,崇祯皇帝命杨嗣昌集合军马前往怀来,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镇压易飞在宣府的动作,其中自保的意味更多一些。毕竟镇西军悍然出兵宣府,距离京城只有咫尺之遥,要说崇祯皇帝能安心,那才是见了鬼了。要说崇祯指望这些军队镇压住镇西军,那真是有些冤枉崇祯,而且也太高估明军的战力了。明军连数万建奴都不敢轻易招惹,更别说战力更胜一筹的镇西军了。

但是这种自保的举动却不想刺激到了易飞,镇西军直接派出兵马与大明大军对峙。而这还不算完,尤其是杨嗣昌亲自到宣府督军之后,原本是为了制止军队会不小心擦枪走火的举动,但是杨嗣昌的到来却是彻底激化了矛盾。

虽然他并没有说什么,但是镇西军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从对峙立即变成挑衅!几番小规模的战斗过后,大明军队更是完全龟缩于宣府镇城池之内,再也不敢冒然出城。而这时,让崇祯再也做不了鸵鸟的消息也是再次传来,镇西军已经攻破大同,原本下落不明的代王也是在朝廷大军出动的第三天,便即被搜查出来,押入牢房!

一个亲王被关押,这对大明简直是狠狠朝脸打了一巴掌。若是就此沉默,大明人心估计立即就散了,因此杨嗣昌也是在崇祯的严令之下,硬头头皮带着万余秦军出城讨伐镇西军。对于这次的战果,崇祯并不看重,而且在心底做好了最坏打算。他原本就不曾妄想击败镇西军,而且不需要小胜,只需要军队出动,让朝廷有下台的机会就行。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杨嗣昌一万余战兵会在数千镇西军面前败的如此不体面。面对着只有数千人的镇西军,一万余秦军甚至连一个时辰也没有坚持到,便兵败如山倒!在镇西军穷追猛打之下,杨嗣昌也是差点成了俘虏。而且万余秦军回来的还不到战前的三成,在拥有骑兵优势的镇西军面前,步兵一旦溃败,那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

这一战不但立即将官军的精气神打垮,也是如同又一记耳光抽在朝廷脸上。面对一个地方军阀,中央竟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击败他,更谈不上镇压下来了。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同镇已经完全失去了与朝廷之间的联系。

在杨嗣昌领兵出击之后,原本在后撤的镇西军也是停下了脚步,再一次扑向了大同镇。这一次,已成惊弓之鸟的大同镇官兵几乎是闻风而逃,十数城连带无数的堡垒完全沦陷于镇西军之手。而这一封急奏也是报上来让崇祯最为愤怒的消息,易飞竟然直接清洗了山西镇、大同镇近九成的官吏,自立为山西总督,然后擅自任命安置了大批官吏!易飞的做法已经完全超出了崇祯的底线,易飞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而最让他气愤的是,对于这个贼子,他还没有多少的应对手段!

一把将龙案上的物品全部扫在地上,崇祯犹不解恨,一把抽出宝剑,猛的斩落一角桌椅,持剑呼呼的喘着粗气。

“陛下息怒,为了易飞这贼子遭践龙体,不值得。易飞妄顾国恩圣恩浩荡,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必不会有好下场!”能在这个时候说话的,自然也只有王承恩一人了,就算这大半年来来风头最劲,成功扳倒温体仁、圣眷极厚的曹化淳也是做不到这一点。

听到王承恩熟悉的声音,崇祯一片血红的眸子这才稍稍恢复了清明,恨声道,“朕委实气不过,这易飞在东奴数次入寇之时,无不拼死血战,损兵折将、誓死不退!堪称人臣表率,难道都是他在作势?果然是大智若愚,大奸若忠!朕怎么会如此错看了一代奸雄?!”

“朕就不明白了,论起封赏之辈,大明实无出其右者!论起地位出身,朕不计较他流寇出身,毅然封其为候爵,朕哪里对他不住,竟得他如此狗胆包天、丧心病狂?!”易飞造反已经成为事实,崇祯最多的并不是恼怒,而是心伤和不解,为何自己已经做到如此地步,易飞竟然还会造反作乱?

“为什么?为什么?”

崇祯越说越怒,如同疯癫一般开始挥舞宝剑,身上的煞气惊人。一众内传惊惶失措,又不敢撒腿就逃,只得在房屋内不断惊恐的躲避着。

乱舞了一会宝剑,崇祯豁然转身,身后不远处的王承恩根本就没有丝毫动作,依旧是躬身立于身后,恭敬的站立于后。崇祯双目尽赤,回身一剑遥遥指向王承恩,口中更是猛喊道,“你说,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看着崇祯已经半失去理智的模样,王承恩咬了咬牙,昂然的回答道,“圣上,敢问易飞是从何时起再不听候调遣?为何原本已经开始退回山西的镇西军突然又一次杀了出来,而且比之前更加的凶猛?”

“怀来一战,秦军确实大败,但是镇西军却是损失了至少三‘成’人马!而且镇西军完全打的就是对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防御,就算是与建奴对战,镇西军可有如此行径?”

一口气将心中积压已久的话语说了出来,王承恩也是直接跪倒于地,昂着头闭上了眼睛,只等最后时刻的到来。但是许久依然没有宝剑落下,王承恩也是缓缓睁开了眼睛,眼前的崇祯再了没了一丝戾气,右手虽然依然持着宝剑,但是持剑的手也是不断的颤抖着。

好半天,崇祯才嘶哑着嗓子,话语都有些颤抖,“你是说,你是说因为卢象升?”

但是王承恩却是低下了头,再也不敢多说一言。

许久之后,崇祯才颓然的坐倒于龙椅之上。心中的悔意也是不断的激荡,但是片刻间,便已经敛去悔意。君王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臣子,若不是杨嗣昌向自己建言攘外必先安内,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埋伏计划,自己又怎会容忍他逼死卢象升?

而原本只是一个能战但不懂或者说不顾政治规矩的卢象升的战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当其冲的便是镇西军不遵圣旨悍然直接西归,在建奴杀了一个回马枪之时,却是不再如之前一般领兵勤王,而是选择见死不救。

这种行动也是灾难性的,迫于京师防御需要,崇祯也是紧急召回了正在湖广大战的杨嗣昌。从而导致了杨嗣昌的计划破产,对于如杨嗣昌回京,崇祯其实并不是多遗憾,虽然杨嗣昌将一众流寇大部分堵在了郧阳山区。但是各地新出来的流寇也是如同雨后春笋,杨嗣昌这种计划在实际意义上已经是完全破产了,在他大肆向破产的农民征税之时,也就宣告了他的‘四正六隅’计划是个笑话。

只要百姓活不下去,那就算你能杀了李自成,那照样会有王自成,刘自成再次出现。无数破产的农民,也许等的就是一个敢于站出来之人,而不管这个人是谁,只要跟着造反还能有一口饭吃,能够活下去,那流寇就只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在杨嗣昌大张旗鼓剿匪之时,陕西、河南等流寇高发区域在失去了地方官军的压制后,也是再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变。这个不仅崇祯皇帝已经知道,杨嗣昌也是知之甚详,可以说建奴入寇也是救了他,还可以将失败推到了建奴身上,推在不作为的易飞身上。但是朝中明眼的大臣都已经开始不看好杨嗣昌,甚至崇祯皇帝在心中也是渐渐放弃了杨嗣昌。

而杨嗣昌之所以还能坐于这个位置,除了他自告奋勇以求将功赎罪之外,也是因为崇祯如今也是再无可用之领兵打仗之人!出了一个易飞之后,崇祯皇帝的疑心病更加的大,更加不敢将军队交于武人手中,这才让杨嗣昌得保高位,依旧于宣府督率数万朝廷精锐大军。

“这个杨嗣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崇祯皇帝越想越是气愤,心中更是恨的牙痒痒的,剿匪不成功也就算了,却是成功的逼死了大明一位能征善战的卢象升,逼反了一个如今大明依为长城的镇西军,逼的自己空留遗恨却是没有丝毫对策。若是崇祯皇帝知道后世,估计肯定在心中狠狠的骂杨嗣昌根本就是一根313铅笔。

就在一片沉默之下,又一个小黄门急急的行了过来,根本就没注意到东暖阁中的诡异气氛,递上一张急奏,欢喜的道,“陛下,杨阁老发来捷报,已经逼退逆贼易飞。如今易飞已经完全退出宣府,全军败退回山西!”

“什么败退!你杨嗣昌有这个本事击败镇西军么?”崇祯心中冷笑着,木然的接过奏章,却是连打开的心思也没有。

易飞退兵应该是真实的,不过肯定是主动退兵的。在心中庆幸的同时,崇祯也是陷入浓浓的悲哀之中,什么时候,自己竟然到了这个地步,一东一西,再加上遍地烽火,好好一个铁打江山,竟然如此的千创百孔!难道,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吗?

第380章太原

宣府内数场激烈的战斗并没有影响到太原,如今的太原再不复往日的繁荣,金海所率领的五千余镇西军牢牢的控制着出城的道路,道路断绝。

太原城是大城,常住人口都在三十万以上,海量的人口每日需要的粮食、蔬菜以及各种日用品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围城虽然止有十日,但是城内的粮价已经上升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斗米从围城前的二百余文,一路上涨到如今的数两银子。就算如此天价,也是有价无市,诸多的粮行都是纷纷挂起粮尽的牌子。

若说围城之时,谁笑的最为开心,无疑便是城内的粮商。他们在纷纷挂起粮尽的招牌之后,便纷纷拥入城内各大黑市,尽管粮价一路上升,但是恐惧的百姓依然是拿出最后一块铜板购买粮草,这种一天比一天高的粮价,也是快速的将各个粮商的口袋变得鼓涨起来。

受到这种日进斗金的****,粮商们更是开始慢慢减少黑市交易量,他们知道时间拖的越长,粮价就会越发的高涨。在投机倒把这种事情上,商人往往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与他们笑的都裂到耳朵边的大嘴相反,城内处处都是已经断炊的百姓。

原本城内的百姓多少还会好一些,毕竟他们还是有一些积累,只要节约一些,再拿出积蓄购买一些黑市的粮食,那么再支撑个十天半月也是还可以。但是受到战争影响,奔逃而来的百姓却是遭了秧,十日之内,每日都有人不断的倒下,每日从城头扔下的尸体也是一日多似一日。

围城十日之后,事情开始有了转变,汤莱也是带着万余镇西军从介休返回。他们押解着无数的大车,堆满了抄家而来的钱粮。而且最重要的是,两军合一之后,便有了两万余众,这已经足够攻打太原的需要了。

汤莱之所以来的如此之晚,也是因为除了介休城之后,周边的十数城也是他的攻击目标。虽然这些城池基本上都是一鼓而破,但是十数城走下来,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而十数城的被破,八大家的势力也是基本上被连根拔起,除了太原这座坚城,八大家在山西的势力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二,合兵一处的镇西军也是做好了攻城前的一切准备。只等号令一下,便即攻下此城。

汤莱经过十数个小城的爆破实验,已经对拿下太原这座坚城充满了信心。虽然这种火药包炸蹋城墙有些不可能,但是用来炸城门却是丝毫没有问题。就在这时,太原城却是突然从城上坠下一行人,高声要求谈判。

等这群人带到近前,询问了一番,汤莱等也是有些苦笑不得的看着这些战战兢兢的谈判者,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入城之后可以搜捕镇西军要抓之人,但是却不得对城池进行掳掠,不得伤害不相干的士绅和良商。

八大家的灭亡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而且汤莱攻打介休周边城池之时,也是对于主动投降者宽厚,对待敢于顽抗者无不尽诛高官,更是对参与进来的商人全部抄家。这种惨烈的教训自然瞒不过太原城,毕竟金海的围困也只是简单的封锁了交通,阻止大规模的潜逃,根本做不到对细作的拦截。因此,太原城对于这些敢于抵抗的城池的下场也是知之甚详。

不过,这种要求对于镇西军来说,也是互利的,再顺利的攻城也是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损失,和平接收下来,既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可以减少麾下的伤亡,毕竟数年下来,镇西军中基本上都是老兵了,而老兵也是军队最为宝贵的财富,损失过大,谁都会心痛。

但是顺利进入太原城之后,汤莱等也是接到了一个让他们又恨又怒的消息。太原是大城,而且距离山西镇极为的近,里面潜伏的暗影更是众多。此时的汤莱等也是很快了解到了为何太原城如此‘识相’的原因。

太原城中,八大家的人数也是不少。虽然如今已经失了势,但是他们的财力和关系网依旧十分的了得,而他们想出的办法也是极为的互利。他们拿出积蓄的大部分钱财贿赂城中文武以及士绅商人,而要求则是掩护一些家族核心于他们各处。而为了让这些人打消疑虑,八大家也是煞费苦心的,让他们可以出城谈判条件,而除了让他们转移而走的部分精英外,其他人不会离开各自府邸,不会让镇西军一无所获。

而从八大家的商行以及住宅处的抄家也是印证了暗影的情报,从八大家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商行之中,一共只抄出了近十五万两银子,虽然看着不少了,但是这里是太原,不是那些小城。就算有些小城抄出的数字也是远过于其!

在这种相互勾结之下,八大家在太原巨额的财富也是成了这些文武以及地方士绅的一笔横财,而八大家让掩护的也不过是百余子弟罢了。百余人虽然看着很多,但是一分散到太原城,那也是完全不起眼。这个如意算盘打的也算是极为的精明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早就有人盯着八大家的一举一动,虽然他们的做法极为的谨慎,但是在无数有心人眼中,他们这种做法也是早已经暴露无疑。

知道了受骗的镇西军立即发挥出来翻脸不认人的一面,还在皆大欢喜的双方还未从喜悦的心情中走出来,迎接他们的便是一队队抄家的队伍!而最近卖粮身价激增的粮商这一次也是品尝到了贪婪的后果,无数镇西军纷纷涌入,不仅将他们的不该乱拿钱财全部抄走,而且一辈子的积蓄也是被精于审讯和大刑的暗影一个个的撬开!

刚刚宁静下来的太原城也是一片大乱,上至巡抚,下至把总,凡是与此事有牵连的,全部都是遭了抄家和牢狱之灾!相信不久后的各大矿洞也会迎来一次劳动力大增的局面,这些士绅以及达官贵人们和他们的一家老小也会成为那里新的矿工。

消息传开,这种对太原城几乎可以用刮地三尺的行径也是立即引起大明的一片哗然,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士大夫,这套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镇西军的这种举动,也是立即引起了大明境内文人士子的强烈反弹。

第381章…第382

崇祯十二年九月中,随着各路大军先后回到山西镇城宁武,这场规模宏大的讨伐八大商行的行动也是落下了帷幕。

这次有备而行,不仅几乎让八大商家彻底绝灭,而且带回的战争红利也是大的惊人。初步统计之下,所获白银就近七百万两银,各类古玩字画等也是不计其数,无数估算其价值。而粮草方面更是大的吓人,数百万石粮食的收获也是几乎可以让山西镇在完全不事生产之下支撑个数年!

而山西基本上完全落入易飞手中,战略迂回的空间更是变得更加的大,再加上草原上的盟友,易飞如今的实力几乎已经可以与大明相叫板!虽然在人口、地盘之上也许与大明相关极大,但是军队战力却是远远过之!

“难道说山西也要走辽东的路线?”易飞有些自言自语的道,为了压制麾下将领直趋北京的冲动,易飞也是花了极大的力气。

毕竟数场大战下来,大明的虚弱也是完全被镇西军完全摸透,可以说制约镇西军拿下京城的,也只有中途遥远运粮困难再加上兵力不足以控制如此大的地盘了。镇西军以军方为主,基本上是军方压制住文官系统,而好战的军方更是对拿下京城这种****完全是没有抵抗力。京城对于他们来说,若是难以拿下,那还没这么的冲动。毕竟大明军队战力孱弱,拿下京城并不是太过于困难之事,这也是让军方根本无法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心理。

而击败杨嗣昌之后,大明军队基本上是一触即溃,只有躲在城池中老老实实挨打的模样。这更是让军方对京城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对于他们来说,拿下京城不仅仅是拿下一座城池这么简单,拿下京城可能就是改朝换代的象征!而改朝换代,他们这些人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一想到可以成为开国元勋,就算最为谨慎的人头脑都开始有些发热!

而易飞强制他们从宣府撤军,也是让他们心中都是弊着一口气。但是易飞的命令却是无人敢于质疑,虽然不得不听从易飞的命令,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回程之时,顺便拿下几座城池,每城也是安排若干兵士驻守,虽然人数少的可怜。但是他们却是并不在意,甚至期盼着明军过来攻打,好名正言顺的再多抢几座城池。

镇西军与建奴的最大区别在于,镇西军大部分都是汉人,而且还是十分亲民,而且战力惊人的汉人。他们控制地方,百姓的抵触心理也是远低于野蛮的建奴,因此,一路上,只要他们出现在哪座城池之外,这座城池基本上都会立即倒戈而降。

因此,在大军陆续返回宁武之后,易飞控制的地盘突然之间也是多了大半。许多甚至是镇西军还未到,便已经递上降表出降,在镇西军摧枯拉朽的攻破大同、张家口堡等数座雄城之后,许多对大明没多少眷恋的城池便即纷纷闻风而降,觉得大明的气数已尽,早早的向新朝归附,说不定就是以后官运亨通的开始。

对于这种情况,易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军队好战,在易飞看来是好的。只要控制整体走向的高层头脑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