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唐春-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不能……”武则天的话没说完,就被李晨掩住了嘴巴。

“娘娘,你这样太狠毒了,那我要生不如死了,我知道你不会这么残忍的,你最疼臣了,是不是?”李晨说着,不顾武则天的反应,两手伸进她的衣襟内,捉住武则天的那对宝贝揉捏了几下,再邪恶地笑着道:“娘娘,好像又丰满了一点,真有点爱不释手了,嘻嘻,娘娘,你今天召臣进宫,是想臣了呢,还是想训斥臣,或者有什么事要和臣商量的?”

在李晨的揉捏下,武则天马上软了身体,喝斥的话也说不出来,还顺势闭上了眼睛,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章武则天的提议

看到武则天露出一副迷醉的样子,刚才的恼怒全没了,李晨也见好就收,将魔掌从武则天的胸襟内拿了出来,再很体贴地替武则天按捏起肩膀来,一边按捏一边问询:“娘娘,今日你召微臣来,定有要事问询。不知又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娘娘说与微臣听听。”

听李晨这样问,武则天也反应过来,今天她召李晨进宫,确实是有重要的事问询。

“晓阳,吐蕃局势起了变化,你看看这个吧!”武则天说着,将案上的一份密报递给李晨。

李晨接过一看,不禁大喜,竟然是吐蕃国内起乱了。

原来,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想趁青海兵败的机会,将钦陵的权力收回来,甚至想将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全部消解,将威胁吐蕃国内安定的最大因素完全消解掉。

钦陵的父亲禄东赞助弃宗弄赞平定各部叛乱,统一了吐蕃后,当上大论,噶尔氏家族的势力空前膨胀。弃宗弄赞去逝,芒松芒赞即位后更是如此,吐蕃国内差不多到了只知大论不知道赞普的程度,禄东赞把握了吐蕃国内的大部权力,连芒松芒赞都不敢违禄东赞的主意。

禄东赞死后,其长子赞悉若继位为大论,赞悉诺死后,钦陵继承大论位。虽然钦陵在青海遭遇大败,其弟赞婆也被擒,但这并不防碍逃回逻些城的钦陵继续把持吐蕃大政。

芒松芒赞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继续发生,钦陵兵败青海,赞婆被俘后归降大唐,让芒松芒赞找到了削弱噶尔氏家族势力的借口,借着青海兵败的机会,想把钦陵手中的权力夺回来。

钦陵在吐蕃军中威望甚高。芒松芒赞是想借青海兵败的机会夺去钦陵的兵权,并做了几手准备,钦陵和赞婆之间的不同归途,让他找到了非常好的借口。

钦陵当然不甘愿束手就擒,青海兵败后,他依然掌握了大部吐蕃军队。在军中的威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比的。而在吐蕃国内风云突变的时候,大唐派往吐蕃的那些探子,趁机兴风作浪,大肆撒布谣言,说钦陵与赞婆早已经密谋好,准备与大唐合作,剪除吐蕃赞普的力量。待控制好局势后,再向大唐称臣,钦陵将成为吐蕃王。除了这。当然还有另外的谣言。

另外的谣言就是,吐蕃赞普已经与大唐密谋和谈,而芒松芒赞打算将钦陵作为战争犯的身份交给大唐。钦陵是大唐臣民彻齿痛恨的人,大唐同意和谈的条件,就是要钦陵的人头。

这消息大唐已经公开放出去,只不过两方并没有和谈而已,所有一切都是谣言。只不过谣言的杀伤力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因为诸多的原因。芒松芒赞与钦陵这间的矛盾,已经完全不可调和。在钦陵到青海指挥战争这段时间。芒松芒赞身边汇聚了一堆人,这些人大多是看不惯钦陵权势滔天,希望吐蕃的权力回到赞普手中的人,可以就,支持芒松芒赞的人并不少。

“娘娘,如今吐蕃国内的形势很有趣啊!”看了所有密报的李晨不禁感慨。真没想到征吐蕃的情况这么复杂,派出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到逻些城后竟然收到如此的效果。

看到李晨喜不自胜,武则天也是一副非常开心的样子,笑吟吟地看着李晨道:“晓阳,吐蕃内乱将起。看来吐蕃不日将灭,本宫还真庆幸听取了你的主意。”

“娘娘,那就再听我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听李晨说的郑重,武则天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遣大军讨伐吐蕃人,让赞婆也随军,并让其担任行军副大总管职,”李晨交自己的答应说了出来后,再解释原因:“娘娘,赞婆被俘后,有归降之意,愿意帮我大唐做事,只不过朝廷并未给予重用,臣觉得,如今可以让赞婆发挥作用了。如果让赞婆率军讨伐吐蕃,那与芒松芒赞起争斗的钦陵会怎么样?芒松芒赞又会怎么样呢?”

武则天听了,不禁眼睛一亮,微微地点点头。

看武则天认可了他的说法,李晨也有点得意:“娘娘,赞婆归降几年,如今终于有用的到他的地方,此战不论结果如何,但赞婆的作用肯定会非常大。吐蕃人的内乱进一步加大,而内乱将是其亡国的最致命因素,依臣所见,钦陵所部人马,最终也会归降我大唐的。如果真是这样,到时我大军定可轻取逻些城,将吐蕃的残余力量完全消灭!”

许多时候,一个国家不是亡于外敌的入侵,都是败在内斗上,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

如果我大唐军队在吐蕃内乱时起兵讨伐,那走投无路的那一派,说不定会归降,因青海兵败及内斗不断而大肆消耗实力的吐蕃人,无论如何抵抗不住我大军的攻击,说不定可以轻松将吐蕃攻取。

芒松芒赞的力量与钦陵相比并不占什么优势,若非芒松芒赞是赞普,如果没有钦陵在青海边遭遇了一场大败,那双方力量不是同一层次的,芒松芒赞根本没力量撼动噶尔氏家族的势力,他也不可能起动噶尔氏家族势力的念头。钦陵兵败青海逃回后是绝佳清除噶尔氏家族势力,恢复赞普威严的时候。只是芒松芒赞挑错了时间,或者是下决定时候“生不逢时”。

强大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李晨知道这个理,武则天也明白这一点,她马上认可了李晨的提议,笑容更加灿烂了:“晓阳,你说的不错,吐蕃内乱,我大唐应该趁机讨伐,赞婆也应该让他发挥一点作用,以军功来表明心迹。这样吧,你去拜访一下赞婆,将本宫的意思带给他:只要他随军出征,攻灭吐蕃,朝廷可以封其国公爵位,要是他再将钦陵劝降的话,那朝廷可以授其郡王爵位!”

“是,娘娘,臣马上就先拜访赞婆,”武则天的“大方”,让李晨有点吃惊。

有这样的诱惑,已经决定归顺大唐的赞婆,怎么可能不同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一章你想就这样走了

“这么着急干吗?”武则天横了一眼李晨,伸手理了理自己的衣襟,很不满地说道:“你使了坏,就不管本宫了吗?哼,我知道了,你急着想去会你的小情人,团儿和婉儿在外面等着你呢。”

一听武则天是醋意的话,李晨赶紧赔笑,“娘娘,那我给你好生按捏一下吧。”

“这还差不多,”武则天暧昧地笑笑,也顺势起了身,“还真的累了,你进来替本宫按捏一下吧。”

武说话间,武则天隐隐地打了个呵欠。这段时间因为身体又不好,她操心朝事,又要在李治病榻前服侍,挺累,忍不住有困意起来。不过想到一会可能的疯狂事,她心里又忍不住满是热火。困意立刻没有了,代之的是身体本能的一种渴望,千娇百媚地横了李晨一眼后,起了身,娇声说道:“晓阳,一会你一定要好生服侍一下本宫,本宫很想你的服侍了,你都好久没单独陪本宫了。”

“一定好好服侍一下娘娘,定让你满意,”李晨邪恶地笑笑,起身跟着武则天进内室去了。

一进内室,刚才还端庄高贵的武则天马上变了形象,转身扑到李晨怀中来,娇嗔道:“坏家伙,就知道勾引本宫,这些天忙着事,都没空召你进宫,想死我了!哼,刚才竟然说马上要走,如果你真的走了,看本宫怎么收拾你。”

“臣一定会好好疼娘娘,”李晨的话还未说完,嘴巴已经被武则天封住了。在火热的拥吻中,李晨的手也不老实地在武则天丰满的身体上移动。

在一番气喘吁吁的热吻后,两人身上的衣物基本都被除去了。被剥成一只大白羊的武则天被李晨毫不客气地压在身下,胸前的两座山峰。已经被李晨捏红,但李晨一点没有怜香惜玉,依然肆意地玩捏着。而武则天也非常热烈地回应,甚至比李晨还要主动,好像生怕李晨不满意似的。

现在的武则天,心态有点患得患失。生怕李晨对她失去兴趣。在两人玩激情游戏时候,会满足李晨的任何要求,许多时候不需要李晨暗示或者明示,就会主动去做许多早时候不好意思做的事。

与其他女人比起来,武则天在床事上的放的开多,许多刺激的游戏只能和她玩,武团儿、小霞她们不会积极地配合,即使有时候因为李晨的强迫而做,也是放一开。不会给李晨带去满足和刺激的。但和武则天不一样,这个女人渴望身体的极致满足,对一些新鲜的玩法从不抗拒,还会应李晨的要求配合做那些出格的动作,给李晨带去别样的刺激。

武则天是个强势的女人,很多时候表现的很主动,有时候她**很强烈,不需要李晨的挑逗。自己就会很主动地上前,甚至不需要李晨动一个手指都可以将全部动作进行下去。今天就是这样,到了后来,李晨很享受地躺着床上,任武则天在他身上动作,吹拉弹唱什么花样都来。

李晨非常陶醉于武则天的主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武则天坐在他身上上下起伏的时候。他忍不住舒服地**了起来。和武则天疯狂,每次都能给他特别的满足和激情,他有点留恋武则天的身体。

可以说,武则天给他带来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一个女人都要好,和武则天激情。李晨完全是享受的感觉。今天依然是武则天主动,在李晨的身上她也发挥了强势女人的个性。

最终两人都收获了自己的所需,将一腔激情释放后,这才停下动作,相拥在一起喘着气。

…………………………

疯狂了一番后,李晨悄悄地离开了皇宫,前往赞婆所住的地方。

赞婆所住的地方是原本一位官员的住所,这位吴姓官员因为牵涉到太子李贤的事后被贬,流放到岭南,院子也被朝廷收回,后被赏赐给了赞婆。

赞婆被俘后被押解到长安,最终提出向大唐归降,只不过大唐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散官职,并没给他事做,差不多把他软禁在府中了。其实几名在道归降的吐蕃贵族也是差不多的待遇,他们也算知趣,知道自己的身份,并没有表示什么不满。长安的生活条件比逻些城好多了,他们慢慢适应了下来。

听到李晨来访,赞婆挺是吃惊,赶紧迎了出来,在见到李晨后,一个劲地致歉,“在下没想到李将军会光临寒舍,未曾远迎,真是抱歉,李将军,快请里面坐。”

赞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并不意外,大多外夷的贵族都会说汉语,这也是他们身份尊贵的一种体现。现在的大唐,是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大唐的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各族的贵族,为了方便交流,汉语是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语言,要是谁不会说汉语,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

跟在赞婆后面迎出来的还有一个长相挺英俊的年轻人,赞婆也赶紧为李晨做了介绍,李晨这才知道,跟赞婆呆在一起的竟然是钦陵的儿子弓仁。李晨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吐蕃降将叫论弓仁,挺是有名,只不过对这个人的情况他不太清楚,乍一听到弓仁这个名,他马上就与历史上的“论弓仁”联系在了一起,再听说弓仁竟然是钦陵的儿子后,他觉得刚才与武则天商议的事情,完全可以实现了。

长相英俊的弓仁,也让李晨多了一些注目,而弓仁也非常有礼貌地向李晨打招呼,并由衷地表示了自己对李晨的敬佩。赞婆也在一边一个劲地称赞李晨的年轻有为,说今天李晨来访是他们的荣幸。

还好李晨脸皮够厚,没被他们吹捧的飘飘然,不过从这对叔侄的奉承示好中,他嗅到了特别的味道。在进了会客厅,赞婆屏退闲杂人员,独留下弓仁后,他也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李晨的来意并没出乎赞婆和弓仁的意外,他们叔侄两人这段时间一直在讨论的,就是与李晨今天所说有关的事,李晨抱着这个目的来访,还正合他们的心意,也让他们大喜。

摆脱目前困境的机会,终于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二章机会将来临

在听了李晨所讲后,赞婆和弓仁交换了一下眼神后,弓仁上前一步,恭敬地对李晨行了一礼,再道:“李将军,在下愿意前往吐蕃,劝降家父。如今家父与芒松芒赞赞普闹不和,相信他也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在吐蕃呆下去,会归附大唐的。”

李晨听了,却是不动声色,呷了一口茶后,慢悠悠地问赞婆:“不知归德公何意?”

赞婆归降后,被朝廷封为归德郡公,李晨也以此相称。

“若朝廷有差遣,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去完成,”赞婆说着,起身恭敬地对李晨行了一礼,“还烦请李将军代在下叔侄向大唐皇帝和皇后娘娘禀报,说我们想面见两圣,当面陈情。我们既然已经归降大唐,就愿意世世代代为大唐效忠,以赎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

“好,”李晨马上答应,“我一定会禀明陛下和皇后娘娘,相信他们会愿意听两位的当面陈情。我也希望两位都能随军出征,为消除青海高原上的战事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多谢李将军,我们一定不辜负李将军的期望,”赞婆再次保证。

李晨也没多呆,告辞离去。赞婆和弓仁亲自送李晨出府,出去的路上,还一再向李晨表示,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愿意世世代代做唐人,为大唐征战。

李晨弄不清楚,这几个吐蕃人归降后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他也没办法判断他们所说的是否是真心,一切只能看他们以后的表现了。其实李晨不知道的是,原来的历史上,赞婆和弓仁也是先后归附大唐,赞婆归附大唐后。也一直为大唐而征战。而弓仁的归附比赞婆稍迟,但弓仁归附后也一样为大唐征战,成为大唐的名将,至于他们为何会在归附后一心事唐,可能与经历了吐蕃内乱及争斗有关,也有可能大唐的繁盛让他们羡慕。让他们生出了世代为唐人的决心,并和其他归附的胡将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大唐做事,为大唐征战。

当然,李多祚、契苾明等归附的胡将或者胡二代对他们的刺激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胡将归附后享受到了荣华富贵,并被委以重职,赞婆等人不可能不心动。

弓仁在送李晨出去的时候。还好奇地问起了李晨所领内卫的事。这支可以说目前大唐最精锐的卫军,在平定突厥人的叛乱中表现非常出色,让很多人好奇,吐蕃人也是一样。

听弓仁问起内卫的事,李晨心念一动,问弓仁道:“兄台有兴趣加入内卫,到内卫中任职吗?”

听李晨这样说,弓仁非常意外:“这……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你在这次讨伐芒松芒赞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或者成功劝服你父亲归附。朝廷一定会给予你重赏,你可以要求到内卫中来,本将肯定欢迎你这样的勇士加入内卫阵营中来。”

“那太好了,”弓仁大喜,“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内卫的一员。”

“一定可以的。”李晨笑笑。飘然离去。

离开赞婆的府邸后,李晨也马上回宫,向武则天复命了。听李晨说赞婆叔侄愿意随军出征,弓仁还主动请命前去劝服父亲钦陵归附,武则天大喜。也马上同意了招见赞婆叔侄。

随赞婆归附的还有其子莽布支,在面见李治和武则天的时候,赞婆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儿子留在长安,随时听候朝廷的召唤。他的意思就是让莽布支在朝中当人质,以让朝廷对他放心。

赞婆的大方表现,让李治和武则天非常满意,也同意了赞婆的所请。

随后,朝廷宣布组建婆逻道行军部,召因大非川兵败而被贬的一代名将薛仁贵回京任婆逻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吐蕃。同时委赞婆为行军副大总管,将兵十万,讨伐吐蕃。

让薛仁贵从被贬地回来任职,也是李晨的主意。

原本李晨并不知道薛仁贵还在世,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薛仁贵的儿子,在内卫军中任职的中郎将薛讷,这才知道薛仁贵还健在,只不过被流放而已。李晨清楚,这位名将是因为与吐蕃交战兵败而被贬,大非川的兵败,其实也不能怪薛仁贵。如今大唐与吐蕃的较量已经出现了质的改变,让这位因大非川兵败而遭贬的名将,用另外一场胜利,为自己洗去污名吧。

在召薛仁贵归京之前,李晨也将朝廷的大概意思告诉了薛讷,一个为自己的父亲鸣不平,非常希望父亲能再得朝廷重用的薛讷,闻之大喜,也主动请命出征吐蕃,并最终得到了朝廷的同意,被委为元帅帐下先锋,率前军人马出征。

在这件事上,薛讷非常感激李晨,把李晨当作他们薛家的恩人。而李晨也为结识父子两代名将而高兴,他希望薛仁贵和薛讷父子,都能被他所用。

在忙忙碌碌中,李晨接到已经很久没音信的乌珠的信,乌珠在信中说,再过半年,她准备再来长安,与李晨相聚。她在回草原的两年时间内,替李晨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训练好了两千名突厥勇士。这两千名突厥勇士,独尊她乌珠及李晨为主人,只听从他们两人的召唤。

如果李晨有需要,她可以随时让这两千名勇士来到内地,帮李晨做事。

收到乌珠的信后,李晨大喜,正愁身边没足够人手可用的他,乍一听乌珠手上有两千勇士可以调遣,非常高兴,也马上回信,让乌珠带着这两千人,分批进入关内,但要小心行事,万不可走漏风声。

在朝廷为出征吐蕃的战事准备的时候,武则天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争斗还在继续,并且一波接着一波,一波比一波强。这让朝中很多大臣已,生怕再起乱事。

如今皇帝李治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谁都清楚,李治的驾崩只是时间问题,他的身体撑不了多久。

如果朝中的争斗继续,而皇帝又驾崩了,那朝堂一定会大乱,到时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不过李晨却抱着一副乐呵呵的心态看这一切,武则天与李显、李旦的争斗越激烈,他越开心,他还会有意无意地在其中添一把火,浇点油,让他们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随着母子三人的争斗越来越激烈,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李晨知道,属于他的机会马上就会到来,只是他能不能抓住机会,他现在还不知道。

(第二卷完)(未完待续。。)

第一章结婚了

因为李晨的提议,一代名将薛仁贵得发归朝,以右威卫将军身份,出任婆逻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吐蕃。接到朝廷的诏令后,薛仁贵老泪纵横,但什么也没说,马上收拾行装,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行程。

抵达长安后,薛仁贵直接进宫,在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面前领了命,再就马上去准备出征的事。

在即将率军出征的时候,薛仁贵带着儿子薛讷,到李晨府上拜访了一番,表示了感谢。

薛仁贵郑重地来拜访感谢,让李晨挺是意外。

不过两方交谈时候薛仁贵说话很含蓄,也没过多表示,只是希望以后李晨能对薛讷照顾一二。薛仁贵也送上了一份贺礼,祝贺李晨即将的大婚。

李晨也没推拒,接受了薛仁贵父子送上的贺礼,并很遗憾地说,大军即将出征,薛仁贵父子没机会来喝他的喜酒了。

朝廷下诏赐婚,以示对李晨的奖赏后,武则天也亲自替李晨定了婚期。

李晨的婚期是在十二月十八,而婆逻道大军出发日期是十二月初一。薛仁贵父子要率军出征,肯定赶不上参加李晨的婚礼了。大军选在这个时间点出征,是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的,主要是天气因素。

大军出发后,要先到青海,从长安到青海差不多要两个月,军士要适应高原环境,再出发差不多就是两三月间了,那时候,青海高原的气候开始变暖,有利于大军行进了。

这次大军出征,差不多就是为薛仁贵的复仇而设计,当然这复仇计划也是选择在合适的时候。趁吐蕃内乱起来,再派遣大军趁火打劫一下。对于薛仁贵来说,此仗他必须打赢,不能输。如果输了,他的名声将永远毁了,也会遗祸子孙后代。如果赢了。他的名声会重塑,并可再享受荣华富贵。

这次举大军讨伐吐蕃,李晨成为了决策者,而不是参与者,他通过影响武则天而间接影响这次战事的经过与结果。留在长安的李晨,也开始为自己的婚事忙碌。

……………………………………………

时间很快就到年底,婆逻道的大军在激昂的军乐中踏上了征程,而李晨的婚期也马上就来到了。

因为是朝廷赐婚,而李晨又是新崛起的朝中新贵。婚礼的隆重程度自非一般。

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在成婚前离开了掖庭宫,搬到李晨替她们购置的一个小院居住。而这个小院,也成为李晨要去迎亲的地方。

上官仪被杀多年,但他的名声依然在,为了避免上官婉儿的下嫁,惹起不必要的风波,朝廷在赐婚时候并没明说上官婉儿的身份。只是说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侍女。不过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上官婉儿的身份,一些人在猜测。上官仪的孙女都能这样风光下婉,是不是上官仪要被平反昭雪?

一些与上官家庭有密切交往,或者与上官仪交情不错的人,挺受鼓舞。不过李晨对此并没什么特别感觉,他觉得上官仪平反昭雪那是迟早的事。这是件小事,而他接下来要做的。那才是大事。当然,结婚成家对于他来说,也同样是大事。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全身心地投入到结婚大业中去。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这是周礼中关于婚礼的规定,唐朝时候的婚礼制度也严格安排周礼而行。“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说媒人前往女方家说媒。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姓氏、出生年月日时等,报于男家,用于宗庙占卜婚姻吉凶,所谓的合八字也就是根据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和属相推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

纳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徵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礼。

请期,选日子,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因为上官婉儿的身份特殊,而且她的家人除了母亲外,已经没有其他人。六礼也没有一般大户人家那样严格,不过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这其中的礼仪李晨要全程参与的就是亲迎,就是成亲日期到了,前往上官婉儿暂居住的小院,将她迎回家就可。

为了壮大女方的声势,已经也选派了一些人手,去当上官婉儿那边的家人,帮忙做点事。这一切,都是宁成在负责。如今李晨身边的人不少,能帮忙做事的一大堆,两边都可以照应。

迎亲要傧相,而且要两个,最终李晨选了张冲和戴希晋,让这两个一直跟着他在内卫中做事的官二代来当伴郎。

结婚前一天,李晨所住的府上已经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和眼处全都是喜庆的味道,府中所有的下人们也都添置了一套新衣服,还有钱物的赏赐,赏赐还很丰厚,这让府中的下人都是喜滋滋的,府中下人喜滋滋的脸色更增添了府中喜庆的味道。

唯一不高兴的的就是小霞,她知道新夫人进府后,她就永远失去了晚上缩在李晨怀里安心睡觉的机会,以后唯一能与李晨相拥而睡的人就是新夫人。她心里充满了失落,但她还是强颜欢笑,忙忙碌碌地做事。

婚礼的程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婚礼的准备过程中,知道了整个结婚的程序后,李晨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在古代结婚是件辛苦的几乎要让人绝望的事。还好要娶的人是自己心意的女子,不然李晨真有逃婚的冲动。

也在费了一番九牛二虎之力后,李晨终于将上官婉儿迎回了家……(未完待续。。)

第二章我们是夫妻了,以后要同甘共苦

来道贺李晨大婚的人不少,朝中不少重臣都来参加,裴行俭更是成了李晨的主婚人。

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也都送了厚礼,李旦更是亲自参加了李晨的婚礼,当面表示了祝贺。

武则天也送了厚礼,并派侍女武团儿来道贺。不过这对武团儿来说,是一种折磨,看到李晨穿绿带红,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她就心塞。最终她以身体不适为由,匆匆逃离。

结婚仪式进行到了最后,就是入洞房了。

对于李晨来说,无论来道贺的是什么,即使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他也不会太激动,司仪宣布可以入洞房了,他显得很激动。婚礼结束,能什么事也不管躺在床上休息一下,那比什么都强。

何况入了洞房,就能与上官婉儿名正言顺地做夫妻之事,要知道结婚前这段时间,他没和任何女人欢好,**憋着,身体是很难受的。入了洞房,一切都可以解决了,又可以放松睡觉,如何不高兴?

两位傧相及其他闹洞房的人簇拥着李晨和上官婉儿进到布置一新的火红洞房内。

唐朝时候,新娘子头上并没盖着盖头,上官婉儿娇美的脸庞,全部呈现在宾客的面前。只可惜,唐朝时候新娘子的妆化的很浓,把上官婉儿那天生丽质的脸遮掩了大半,不然定可惊艳全场。

在一大群人的注视下,负责洞房内服侍的小霞,分别剪下上官婉儿和李晨的少许头发,再把这两绺头发互绾、缠绕起来,挽成“合髻”,交给上官婉儿保存。作为两人永结同心的信物,称为“结发”,上官婉儿也成了李晨的发妻,这就是“结发夫妻”典故的真实宣照。

接着是同牢与合卺,所谓“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同食一牲之肉。接着又饮了合卺酒。也就是后来的交杯酒,象征着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剩下最后一道程序是“馂余设袵”,即“合床礼”。

宾客们也就结束了闹洞房,在两位傧相的催促下退出了洞房。

退出洞房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脸暧昧的神色,其中的味道任谁都看的出来,只不过李晨懒得理会他们,接下来该是由他自由支配及享受的时光。

一直强颜欢笑的小霞,替李晨除去头上的装束。小燕给上官婉儿卸了浓妆,脱了礼服,除了头上复杂的装饰,放置好饰件和衣服,然后持烛而出。

洞房自现在起,只属于李晨和上官婉儿这对新人了。

神情似乎有点恍忽的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