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唐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武则天的心思
最终上官婉儿忍不住,把与李晨有关的事与自己的母亲说了。
郑氏陪着上官婉儿躺在被窝里,听女儿说这事。听了女儿说的事后,郑氏不禁暗暗吃惊。她没想到,事情竟然会这样,自己乖巧懂事的女儿,竟然偷偷喜欢上了一个得皇后娘娘宠信的男人。
从上官婉儿所说的情况,还有这个叫李晨让林天帮忙,改变她们生活环境的事上来看,郑氏觉得李晨是真心待婉儿好的。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会不会给她们母女带来麻烦,甚至惹来杀手之祸。经历了家族变故的郑氏知道,卷入朝中争斗的后果,有时候惨的让人难以想象。
她原本打算,呵护着女儿,这辈子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不求有任何的作为,能平安一辈子,她就满足了。但现在,有人帮她们改善一切,她担心这样下去,会有麻烦惹上身。只不过她不想让女儿太过于担心,自己的担虑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上官婉儿所想的当然和自己的母亲不一样,她现在已经不担心再遭到武则天的报复,跟在武则天身边做了几年,她心里的追求多了起来,特别是在遇到李晨后。她喜欢李晨帮助她,关心她,更期望能与李晨最终走在一起,成为夫妻。
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上官婉儿最终也将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并将皇后娘娘曾有赐婚打算的事也说了。听了上官婉儿所说,郑氏是又惊又喜。她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复杂,要真是皇后娘娘赐婚,那自然不是坏事,至少能给女儿一个能看见幸福的未来。
有了丈夫,有个保护她的男人。郑氏觉得自己可以放下担子,因此在听上官婉儿说了这话后,赶紧追问起李晨的事来。上官婉儿也带着羞意,说了一些与李晨有关的事,为了把李晨说的更好,她甚至放大了一些李晨的长处。
听上官婉儿这样说。郑氏更加吃惊,要是一切真的如上官婉儿所说,那这个叫李晨的男人,真的是非常出色。她有强烈想见见这个男人,这个自己有可能的未来女婿的冲动起来。她也要求上官婉儿,什么时候带李晨过来,让她看看。上官婉儿当然很羞涩,不过最终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请求,说什么时候她带李晨过来让母亲瞧瞧。只是她担心。李晨是否会答应跟她一起过来见她母亲。
上官婉儿准备找个机会,找李晨单独说说话,把意思先透露一点,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第二天下午,李晨又被武则天召进宫去。
上官婉儿在领李晨进去的时候,偷偷地问了李晨一些情况,包括林天的示好,是不是因为他的缘故。李晨也没否认。大方地承认了这是他拜托林天所做,让上官婉儿不要担心什么。大胆接受就行了。
确定这是李晨在帮忙,上官婉儿也很高兴,感谢了几句李晨后,又小声地说,她母亲想见见他,问李晨愿不愿意在合适的时候。跟她一起去见见她的母亲。
看上官婉儿一副希冀的眼神,李晨也不忍心拒绝,马上答应了。
李晨答应的这么爽快,没有一点犹豫,上官婉儿当然高兴。昨天的担心带来的情绪也少了很多。
今天武则天召李晨进宫,是因为她又收到了青海送来的几份军报,让李晨过来,为她讲解一下军报中陈述的情况,再分析一下前方的情况。
今天让李晨讲解军情的时候,武则天没让上官婉儿和武团儿呆在边上听,让她们出去了。
两个贴身侍女及其他服侍的人出去后,武则天恶狠狠地瞪了眼李晨,带着怨气说了一句:“李晨,昨天你把本宫哄睡觉,自己就溜了?你太过分了。”
“娘娘,你冤枉臣了,”李晨早已经想好了解释的话,马上为自己申辩,“臣是看娘娘很累,一下子睡着了,没敢再打扰,就悄悄出去的。出去后,也让团儿和婉儿无不要进来打扰,让你多休息一会。娘娘,臣多体贴你,没想到还得你的抱怨。”
李晨说的很自然,而且还带着委屈的神色,武则天听了后,也不好再说什么,何况这事她也不好说的太明白,毕竟两人之间,还没发生真实的情感纠葛,也没有最亲密的关系。她只能不说这个话题,让李晨先与她讨论一下前方的军情。
裴行俭后面送过来的军报,再次报告了我大军取得胜利的消息。从青海东南岸进击的大军,遭遇到了吐蕃人,双方发生激战,最终我大唐军队取得了胜利,歼灭了一万余吐蕃人,俘虏一万余。
连续的大捷,让裴行俭心里的自信更浓了,他在呈报朝廷的军报中,豪言年内就可以结束战争。他在夸下海口的同时,也向朝廷提出了更多物资补充的要求。
粮食、制作火药的原料,还有兵员和战马的补充,青海后期由他自主制定青海的政务等,裴行俭所提的要求挺多,今天武则天召李晨来的目的,其实主要就是讨论裴行俭所提的这些要求。
“李晨,你觉得朝廷是否应该满足裴行俭所提的这些要求?”武则天轻声问李晨。
“娘娘,臣觉得应该满足裴大将军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因为军需而提,如何管理击败吐蕃人后的青海之地,裴大将军最清楚,方法应该由他提议,”李晨一点不含糊地说了自己的意见,“裴大将军忠心为国,所提这些完全没有私心。他在安西十几年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娘娘,臣觉得,青海的事务,在战事结束之前,都不要干涉,一切都由裴大将军决定。”
听了李晨所说,武则天并没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李晨所言不错,这也是武则天所想的,只不过裴行俭在被贬安西之前,曾非议她干涉朝政的事,让她心有芥蒂。她怕裴行俭立下战功太多,归朝后威望大涨,那时候这个人又不愿意听她的话,处处与她作对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有这样的考虑,裴行俭提出要求的时候,她犹豫着下不了决心,要不要满足裴行俭的要求。如果裴行俭是她信任之人,她不会有太多犹豫就答应。
“娘娘,臣相信,裴大将军归朝后,会一心一意支持娘娘的,”似乎是知道武则天所想一样,一边的李晨,轻轻地说了一句。
这句话,让武则天心思马上有了转变!(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李晨的期望
最终,武则天在李晨的一番陈述下,改变了心思,当着李晨的面答应,全部满足裴行俭所提的要求,她在回复裴行俭的书函中,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她要看到裴行俭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彻底解决青海之事。
“我大唐军队长年囤住重兵于青海一线,每年所费颇多,如果这次裴行俭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青海的事,将吐蕃人彻底赶出青海,那他无论提什么条件,朝廷都会满足,”这是武则天在答应了李晨,会应允裴行俭所提要求后,对李晨说的话。
“娘娘,臣相信,裴大将军肯定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李晨对裴行俭有一种超然的自信。
他觉得,裴行俭在青海之战开局如此顺利后,肯定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依然会小心谨慎,严防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但他也依然会采取快速奔袭的战法,打吐蕃人措手不及。连续遭到惨重失败的吐蕃人,士气肯定大受打击,面对装备有大量火药的我大唐军队,取胜的机会很小。
李晨相信,裴行俭不会让他失望,他能否立功与裴行俭指挥大军能否取得胜利是关联在一起的。
裴行俭如果这次能完全解决青海之事,将吐蕃人赶出青海,那回来后,肯定能入政事堂。而李晨觉得,他也肯定会跟着沾光,晋职那是肯定的,钱物及爵位上的赏赐也肯定有。
他必须与裴行俭站在同一阵线上,替裴行俭争取利益,让朝廷给予前方充足的钱粮支援。
武则天同意了裴行俭所请,李晨当然很兴奋,忍不住流露在了脸上。武则天看到了他一副兴奋的样子,忍不住调侃了一句:“李晨。你是不是也想上战场打仗啊?”
“打仗不想,但想立军功那是肯定的,”李晨嘿嘿笑着,指着自己的脑袋道:“什么时候娘娘也让臣上战场,但别让我去冲锋陷阵就行了。臣觉得,如果我不幸被流矢射死。那太可惜了,因为我的长处并不是在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上,而是提供计谋。”
武则天一下子被李晨的玩话逗笑了,她忍不住横了一眼,没好气地哼道:“李晨,你脸皮还真的厚,有这样称赞自己的才学吗?你干吗不说你不愿意上战场上贪生怕死?哼!”
“娘娘看臣是贪生怕死之辈吗?”李晨一点不在意武则天这样说,坦坦然地说道:“我相信自己上战场冲杀的话,那肯定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大唐战将如云,有经验的猛将数不胜数,不缺我一个。但天下间,能有我这样聪明头脑,能想出许多新奇之物者,可能就不多了。”
“你还真的一点都不谦虚,”武则天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不过她也承认李晨在见识上确实超过一般人。很多东西是别人想不到的。并且这家伙超级自信,脸皮也很厚。不过她挺喜欢李晨自信时候的样子,男人么,就应该这样子,脸上充满自信的男人,才会让女人仰慕。
“皇后娘娘,臣只是在说一个事实么。又不是自我吹嘘,嘻嘻,”李晨说着,凑近了武则天身边,用力地吸了一口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再很暧昧地说道:“娘娘不是挺喜欢我这样子吗?要是我整天一副惟惟诺诺的样子,你可能也懒得理我了。”
见李晨知道自己的心思,武则天有点小小的吃惊,不过她也没表露什么情绪,只是横了李晨一眼,闷声说道:“李晨,别自以为是啊,什么时候你做了错事,本宫依然会处责你。”
“那臣尽量不做错了,不让娘娘生气。臣希望得到娘娘的疼爱,而不是责罚,”李晨说着,走近武则天身边,伸手捏到了她的肩膀上,“娘娘,你一定累了吧,我帮你按捏一下脖子。”
“额,好吧,脖子还真的酸疼了,”李晨突然之间对她示好,帮她按捏,武则天嗔怪的话也说不出来。而李晨已经捏上了她的脖子,很舒服的感觉传来,她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后,也就接受了。
因春天时节天气变幻无常,再加上李贤之事的刺激,直到三月中,李治年后复发的病情没见好转,朝中所有大事全交由武则天处理,连朝会也全由她主持。
武则天主持朝会的时候,并不直接面对朝臣,朝堂上原本李治坐的御座是空着,武则天还是坐在帘后,她以皇后的名义代李治回众臣的奏议。
过了年后,朝中的事挺多,李贤的太子位被废,李显被立为太子。还有数十万征战青海大军的相关事宜、所需用度等事也需要她裁决,晚上还经常要去陪侍生病的李治。这段时间,武则天可以说忙得天天都没得空闲,几乎用全部的心思在处理朝事,一些日子甚至吃饭时候都在听一些近臣的报告。
每天忙的晕头转向,但武则天并没叫苦叫累,而且忙的很欢,大小事务都要她自己裁决,新即位的太子李显,大事也不能过问。李晨能理解武则天这样的行为,她很喜欢做这些事,甚至可以说这一切是她梦寐以求的。这是她进一步掌权的机会,酷爱权势的武则天怎么会错过?
李晨也是清楚,历史上武则天能慢慢掌握大权,也正是因为李治时常生病,将朝事委托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一步一步掌握权力,培植了大量亲信后,最终势大不可控,出现了武周代唐的一幕。
李晨也清楚,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出现,历史的轨迹依然会按原来那样发展,李唐被武周取代。现在的李晨,倒是乐间看到这情况出现,因为他现在已经把老和尚期望的事放在心上,并为此努力了。
要想成大业,完全老和尚的心愿,那阻碍他实现愿望的几个人,包括李显和李旦,都要不存在。这两位皇子,除了他们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外,没有人能将他们“消灭”。
李晨如果想问鼎大唐的最高权位,必须要借武则天的手,除去李显和李旦这两位皇子。
并不是说这两位皇子不在了,他就有机会当皇帝。而是他们没了,他才有可能去谋那个位置。当然李显和李旦真的被除去,他想当皇帝的梦想也很难实现,必须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甚至还有血腥的杀戮才有可能实现。(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上天助我
在朝臣面前,武则天任何时候都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没有一点疲惫的样子露出来。
除了一些亲近的人外,其他人极少能看到武则天疲惫的样子,大多的人都认为,皇后娘娘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不过李晨在和武则天的几次私下的相处中,却知道武则天这是在玩命,她这样的操劳,身体可是很疲惫,天天腰酸腿疼,经常需要有人替她按捏。
李晨也知道,两个人身体接触时,是最亲近的时候,因此他在替武则天按捏的时候,也顺便提了一些自己的要求,包括内卫权限的扩大,人员的扩招,还有军营驻地的改扩建等情况,他也顺便说了出来,以非常寻常的口气说出来的。
武则天当然不会拒绝,顺口答应了李晨的所有要求,并要求李晨,一定要将内卫建好、管好,以后这支新成立的军卫可是有大用处的。李晨自然满口答应,武则天这样慷慨大方,让他非常惊喜。
正在李晨替武则天按捏脖子间,外面有人禀报,说是裴炎有事求见。
还想让李晨替她好生按捏一下,甚至释放一下身体压力的武则天,听到裴炎求见,也只能不情愿地接见。在吩咐了李晨两句,先让他下去后,她也就让裴炎进去了。
出去的李晨和进来的裴炎,在内外殿交接的地方遇到。李晨很恭敬地向裴炎行了个晚辈之礼,但裴炎只是上下打量了李晨一番,鼻子轻哼了声算是答礼,没说话就进去了。
看裴炎这样,站在一边的上官婉儿和武团儿都很气愤。不过李晨却对此不以为意,他心里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没素质的人”后。也就嘻嘻笑着和上官婉儿、武团儿打招呼了。
不过他也没过多停留,与上官婉儿和武团儿调笑了两句后,也就离开了。上官婉儿送他出宫。
在送李晨出去的时候,上官婉儿小声地说了两句,意思大概就是什么时候李晨方便,她带他去见见她的母亲。李晨自然答应,并说一定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送给上官婉儿的母亲。
见李晨这么慎重相对,上官婉儿心里也是感觉暖暖的。
………………………………………
朝廷对裴行俭奏请的回复,也第一时间送到青海。
率中军快速奔袭驰援的裴行俭,也在几天后收到了朝廷的回复。
看到朝廷回复中,没有打任何折扣就满足了他的要求,裴行俭非常意外和惊喜。
朝廷答应了他所有的请求,而且还给了一些额外的东西。裴行俭受到了鼓舞,他越加坚信,取得这场战事的胜利,已经是手到擒来的事了。
后勤补给及其他所需都能保证,裴行俭也不再担心什么,再加上天气已经慢慢转好,青海一带青草慢慢萌芽,他也马上下令。各部人马加快行进速度,不给吐蕃人以反应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
随后,裴行俭也很快收到了李晨通过驿站送来的一份密信。
李晨在信中将朝中的一些情况都告诉了裴行俭,裴行俭在看到了信后,这才明白这次朝廷如此慷慨,原来和李晨在皇后武则天面前陈述有关。知道这事后。裴行俭非常感谢李晨,他清楚,要不是有李晨在武则天面前替他说话,那他所提这些要求,也不可能都得朝廷的恩准。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李晨给予的帮助够多,很多帮助对战事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真是上天助我,这次战役,我大唐军队要是不能取得胜利,将吐蕃人彻底击败,那我裴行俭也可以回家种田去了,”这是裴行俭在看了李晨的密信后的感慨。
时间已经四月中了,军事行动从三月初开始,到如今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我大唐军队先后取得了曼头山的奔袭战胜利,牛心堆战役的大胜,青海南山一线几次遭遇战也先后击败了几路吐蕃军队。
现在,两路大军正往大非川一线快速机动,刘审礼部的前军,及左领军卫将军泉献诚、检校右卫将军何迦密所领的八万大军,从左右两个方向往大非川一线逼近,准备对盘居在大非川的吐蕃军队赞婆部展开攻击。据战前侦察到的情报,吐蕃人并未有大规模的动静,看来我大军几次连续的大胜消息,还没传到赞婆的耳朵里。
裴行俭一向推崇的就是快速进击,这次更是如此。为了不让各部吐蕃军队有时间做出应对,裴行俭做出的布署是非常大胆,各部想到配合情况下,以一般人难以预料的速度快速攻击。
曼头山战役还未结束,从两侧过的人马,已经绕过曼头山,急赶往下一个目标地,这样曼头山溃败的吐蕃军队逃跑时候,还落在快速攻击的其他几路大唐军队后面。
在随后跟进的人马与吐蕃军队在牛心堆大战的时候,已经结束曼头山战役,并短暂休整的几路大军,快速掠过了牛心堆一线,往南推进了。这样,吐蕃人被击败的消息,没办法及时传到赞婆和钦陵那里。因此我大军快速攻击过程中,并未遭遇到有效的拦截。
刘审礼部和泉献诚、何迦密部,在抵近大非川一线的时候,率军镇守这里的赞婆,依然没接到曼头山和牛心堆已经被我大唐军队攻占的消息。
在令刘审礼部和左领军卫将军泉献诚、检校右卫将军何迦密两人所领的十余万人马攻打大非川一线的同时,裴行俭还令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右武卫将军崔献屯、左卫将军刘敬同部,沿青海南山一张,往伏俟城方向快速攻击前进。
论钦陵亲领的人马驻扎在伏俟城一线,那里才是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的大本营。咸享年间,薛仁贵的大非川兵败,其实那时候的大唐军队还没进入青海腹地。不过大非川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是进入吐蕃的门户,大非川被攻破的话,那河源一线,将指日可取。
“希望能天佑大唐,不要遭遇什么意外情况,”裴行俭在默念了两句后,也就把李晨所写的密信烧毁。同时他令麾下人马,加快行进速度。
裴行俭亲领的中军五万人,是准备赶往赤海一线,那个地方位于大非川和伏俟城的中间线,如果两边战况有麻烦,可以随时支援。(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献策
很快青海又传来捷报,说我大唐军队在青海南山,遭遇一部万余人的吐蕃军队,歼其大半,余部尽俘。青海前线连续传来的捷报,让大唐君臣很是兴奋。
武则天更是兴奋,对军事外行的她,在收到连续的捷报后,再召李晨进宫去讨论军情。
“娘娘,如今青海的局势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很多,相信裴大将军一定能完全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朝廷应该给予青海前线更多的物资供应,大军需要什么,应该尽量满足。如果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青海之事,那这次战役所需,肯定比与吐蕃人对抗几年、甚至几十年付出要少很多。”李晨再次替裴行俭说起话来。他清楚,随着军事行动的进一步展开,裴行俭所提的要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如果朝廷进行都能满足裴行俭所提要求,各方面物资供应及时,那总是件好事。
在讨论了一番军情后,武则天忍不住问李晨道:“李晨,你说,这次裴行俭真的能击败钦陵,将吐蕃人彻底赶出青海吗?”
女人总是喜欢问一些无聊的问题,一些问题也会重复问,李晨觉得这样的问题,他至少已经回答了武则天好几遍,但他也不敢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还是很认真地回答:“娘娘,综合如今的情况,我大唐军队势如破竹,吐蕃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此战我大唐定能取得大胜,吐蕃人就此在青海消失。”
李晨原本认为,得了他这样的回答后,武则天就会罢休,转问其他事情了,但他没想到。武则天却跟进问了一句:“李晨,如果我大唐军队真的完全控制了青海,你觉得要如何处断青海事务?”
“娘娘,微臣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观点,那就是直接治理,”李晨没犹豫就回答。“想办法让慕容诺曷钵放弃复国,那样我大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管辖青海,在那里设置州县,派官员直接治理。”
“哦?!”武则天听了,轻轻地应了声,但并没表示什么。
见又说到了这个问题上,李晨突然间来了兴致,马上对武则天说道:“娘娘,今日既然说到了这事。那臣也想和你说说,在这些事上臣的一些见解,不知娘娘有没有兴起听?”
“那你与本宫说说你的意见吧,本宫洗耳恭听你的高论,”武则天说着,冲李晨笑了笑。
武则天的笑,让李晨受到了鼓励,他清清喉咙。马上讲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娘娘,微臣觉得。若是在我大军在攻取一个地方取得胜利后,对征战取得的地方加强治理,采取一系列强化治理的手段,在适合居住的胡人地方修筑城池,驻军把守,朝廷派遣我汉人官吏治理。再从内地移民居之,垦荒放牧,同时以一部兵力驻防,威压各部,那当地的部落一定会有所忌惮。”
“这一点本宫明白。但青海一带,还有西北,环境恶劣,路途遥远,物资运输不方便,很多时候,守住那一片地方,得不偿失啊!”武则天说着,微微地叹了口气。
这也是朝中的主流观点,对一些蛮荒之地,许多朝中大臣都建议放弃,甚至连青海都是这样。主要是那地方太荒凉,没有产出,没有多少利益可得,朝中官员不愿意朝廷废大力气去治理。
他们觉得,要是有冲突,或者有叛乱,派大军将叛乱平息,就可以安定一段时间。反正他们根本没有想,要彻底占领那些蛮荒之地。安西因为是前往西域的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汉时候就是我汉人的国土,那个地方,朝中官员还是比较有认同感,因此才有安西军的驻扎。
其他一些都护府,都是由当地人治理,大唐并没派官员直接管辖治理,这叫羁縻府州。
但李晨并不认可这样的治理方式,他觉得只要是国土,那就是宝贝,占领了就不应该放弃,就像后世的俄罗斯一样。远东那片地方,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那是鸡肋一样的地方,但俄国人拼命猎取,随后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天下之在,没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放弃的,这是李晨的观点。
听武则天这样说,李晨也马上把他一个从来没说过的见解说了出来:“娘娘,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决,可以让我大唐驻军自给自足,这样朝廷的供度就省很多,物资供应的压力就小了。”
“哦?!”武则天听了,顿时来了兴致。
“军事屯田,”李晨说了一个名词后,马上解释道:“可以令我大唐所驻各地的军队,在无战事时垦荒种植,或者放牧,以取得军中所用之军粮及其他物资,这样我大唐军队就可以长期在那些地方驻守,不会因朝廷之粮食及物资供应不及而出现窘境……”
武则天听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李晨,你就别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娘娘,要是真的能自给自足,不要担心粮食物资的供应而出现麻烦,那我大唐军队就可以长期驻守。有了军队的威慑力量,再加上我移民的百姓增加,乐而久之,我大唐的影响力大增,胡人对我大唐会慢慢有认同感,这样几年或者十几年、几十年后,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并且是永久的国土,大唐的版图会进一步扩大。”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这些地方稳固后,日后也将成为反击北胡人入侵的前哨,也可以成为后勤供应之地。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从这些地方派出的军队,可快速投入战斗,这一点安西都护府就是一个明证。”李晨说的非常自信。
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所说的是错误的,明朝时候,军事屯田就非常流行,还有后世时候有南泥湾的故事,还有生产建设兵团。在唐朝时候安西之地设立的生产建设兵团,对西北边疆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建议兵团的设立,李晨觉得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后世时候有用的经验,现在当然可以拿来现成使用。李晨也知道,青海那个地方,完全不是蛮荒之地,河湟谷地是产出粮食非常重要的地方,青海畔更是天然的放牧场所,要是有驻军,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吐蕃几十万军队,不都靠青海地产生维持吗?(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武则天的惊叹
李晨的话已经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不过她还是皱眉着眉头说道:“李晨,此类事朝会大臣们有过讨论。不过呢,大多人的意见是:西北一带的胡夷之地,皆为高寒,并不适合居住,差不多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青海也是如此。如今我大唐并不是非常富有,国库收入难以支撑庞大的开支啊!所以,许多事情,不容易做到。”
其实武则天也是抱着这样看法的,不赞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占据蛮夷之地,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如果到处驻军,不只兵源难以解决,物资供应更是难以保证。但胡夷的时常反叛,又是个很难治理的顽疾,朝堂上大臣们讨论很长时间,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想出来。
不过今天李晨所说,却是让武则天有点被说动了。如果真的施行军事屯田,那粮食物资的供应可以大大减少,在重要地方长期驻屯军马,也可能成为现实。
听武则天如此说,李晨却不气馁,用非常自信的口气说道:“娘娘,北胡之地,并非全处于高寒地带,肯定有许多适合居住、适应种植放牧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既然胡人可以生存,我们汉人也一样可以。连片的草原,可是成为放牧场所,为我大唐放养大量的战马。那些地方,还有大片的森林,大量的矿产,而且那些被我大唐征服的部落,也是非常好的人口和兵员的来源,怎么可能是鸡肋?天下之大,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价值的,相信娘娘也是这么认为的。”
武则天看了李晨一眼,并没有说话。但李晨却是明白,自己刚才这句话,有点打动武则天了。
见武则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李晨继续蛊惑道:“若采取军事屯田的政策,那我大军在北面、西北一带能长期驻守,并不完全需要靠内地的粮草等物资的补给。甚至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驻军也可以就地募兵,招募那些愿意为我大唐而战的异族青年入我军中。只要有合适的制度保障,这些军队,是完全可以控制在朝廷手中的……”
“若真是如臣所说这样,在遥远的边关地,有我无数的大唐军事基地长期存在,那在与突厥或者吐蕃的军事对恃中,我大唐军队优势会很明显。如今我大唐国力昌盛,不是突厥各部、吐蕃可以比的。人口的优势上更加明显,我们在边关以这样的方式保持强大的兵威,那突厥和吐蕃一定备受压力,甚至可以用不是很激烈的军事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