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邦华拿起笔,在写着什么,头也不抬的道:“这么多事情要做,哪里有心思休息,我听说皇上几个月也没睡几次。”
  要说拼命,大明第一的就是乾清宫的皇帝陛下了,这些年几乎都是没日没夜。
  娄清苦笑一声,没有再劝,抬了抬手便转身出去。
  内阁大楼里灯火通明,孙传庭等内阁阁臣,诸部尚书,还要一些相关机构的官员在彻夜开会。
  乾清宫的东暖阁也未曾熄灯,朱栩在审议着内阁送来的各种计划书,不只是看,还要思索,修订。
  刘时敏站在不远处,已经不知道续了几次茶,看着朱栩似乎躬了的腰,皱了皱眉,不知道如何再劝,暗想着明天得去坤宁宫走一趟,请皇后娘娘来劝劝。
  直到天色渐亮,朱栩还是没有休息的意思,喝了口茶温酒,继续看着,写着。
  这个时候,一只信鸽突然飞入宫中,内监送入翻译房,继而快速被送到了刘时敏手里。
  刘时敏匆匆扫了眼,神色大变,送到朱栩身前。
  朱栩放下笔,接过来看了眼,眼神厉色一闪。
  这份密信是军情处发来的,内容是:多尔衮已经秘密离开江户,不知去向!
  朱栩放下信,依靠在椅子上,闭着眼,揉着太阳穴。
  多尔衮是大明朝野的一块心病,兵部一直在试图对他限制,一些人更是想要问罪。孙传庭等人的想法也倾向于此,只是碍于朱栩引而不发。
  随着多尔衮这几年在倭国不断坐大,朝野的忧虑更多,呼声更高。
  如果说谁最忌惮多尔衮,不是张国维或者孙传庭,而是朱栩,但他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住多尔衮!
  从这封密报来看,韬光养晦几年的多尔衮,有些安耐不住了。
  朱栩揉着,脑子清醒了一阵,语气平平淡淡的道:“传旨多尔衮,第一,命他挑选三万精锐,送到台湾,交给熊文灿训练,组建一支绥海舰队。第二,命他将这些年训练的军队全部召集,半年内凑集三十万,十万送去海参崴,十万送去甘肃镇,十万送去金边。第三,多尔衮卸任倭国太政大臣,由德川明秀接任。第四,要求多尔衮尽快平定倭国之乱,明年如期上交赋税。第五,新兵训练营不能停,继续征召训练,等待朝廷调令。”
  刘时敏一一记下,面无表情,心里却透亮,这几道圣旨连下,如果多尔衮有异心,怕是就再难忍住了。
  只是如果多尔衮真的作乱,朝廷根本无力再次征讨倭国,该当如何?
  刘时敏没有多说,转身命人传到内阁制诰房。
  制诰房是由内阁执掌,一旦草拟,内阁那边必然知道,内阁有什么反应,或许已经可以预料。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未离开班房的孙传庭,看着通传过来的几道圣旨,眉头拧起,沉默片刻,继而起身步入乾清宫。


第1533章 先下手为强
  孙传庭看着朱栩比他还疲惫的神色,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朱栩倒是能猜到,笑着站起来,道:“走,陪朕吃点东西。”
  孙传庭应着,眼前的皇帝总是让人忽略他的年纪。
  两人在软塌相对而坐,吃的都是开胃的清粥小菜,稍微有点咸。
  孙传庭吃了几口便吃不下,开口道:“陛下,这个时候试探多尔衮,臣以为为时过早,若再晚两年,臣稍微施点手段,就能将他诱来京城处死。”
  孙传庭说的是“新政”大体完成之后,那个时候大明上下不止有精力,也有能力,由不得多尔衮不乖乖就范。
  朱栩喝了口粥,也没什么胃口,放下筷子,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不过,军情处那边传来消息,说多尔衮离开了江户,去向不明,行踪诡秘。”
  孙传庭脸色骤变,旋即沉思起来。
  多尔衮基本控制了大半倭国,新兵训练营得到朝廷的允许,这些年大力招募兵卒,三十万是没有问题,但是暗中的,谁也不清楚有多少。
  多尔衮现在离开江户,去哪里,想要做什么?
  手里有这么多军队,随便做一点什么,都能让现在无暇分身,国力极度衰弱的大明头疼无比,难以制衡。
  孙传庭思索半晌,道:“陛下,臣还是觉得有些冒险,多尔衮隐忍这么多年,一旦发动,必然非同小可,还是要早做准备。”
  朱栩擦了擦嘴,风轻云淡的笑着道:“不用那么多担心,别说我们在倭国布置了那么多,就算什么也不做,朕相信,多尔衮也没胆子反朕!”
  孙传庭一怔,旋即会意过来。
  整个大明,除了那些不知死活的嫩头青,谁敢真的造反,越是位置高,越明白乾清宫这位的可怕!
  这么多年,他向来算无遗策,与他作对的人,谁有好下场?
  孙传庭本来忧虑的心情顿时一松,道:“那臣就专注于改革,这些事情,还是交给秦元帅去头疼吧。”
  朱栩依靠在椅子上,点了点头,继而道:“外面纷纷扰扰,千奇百怪,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下心,将事情做好,做实,对于外面的声音,理性的听,辩证的看,不要被干扰。”
  孙传庭现在是毁誉参半,反对声如潮,整个内阁仿佛风雨飘摇,随时会倒。
  对此孙传庭倒是仿若未觉,道:“是,臣明白。”
  朱栩看着他,稍微沉默片刻,道:“听说,政院出来的,近来闹的有些大?”
  政院系入仕的越来越多,渐渐冒起了不少山头,尤其是前三届的,好些人出头,以一种政院系领袖的姿态收拢人心,拉帮结派,组建各种势力。
  原本官场的一些人似乎也看到了某种趋势,联姻,收入门下,攀亲扯系的也是不少,着实是五花八门,乱人眼球。
  朋党之势又起!
  孙传庭倒是很乐观,神色不动的道:“臣等也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必要的时候,臣会着手对他们进行敲打。”
  孙传庭说是“敲打”,实际上就未必是敲打那么简单了。
  朱栩对孙传庭的能力是十分相信的,道:“嗯,你看着办吧。对了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开掘要抓紧,可以派专门的人负责,驻军现在以警备部为主,要不动声色,尽量避免节外生枝。”
  明朝的国力还不足以在万里之外开战,现在还是处于蛰伏期,韬光养晦。
  孙传庭道:“陛下放心,臣已经派专门的人进行专项负责,定期勘验进度,预计三年内,能够初步贯通,十年内,能完成所有计划。各处要塞,港口,驻军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还没有引起欧洲那边的警觉。”
  明朝目前在建的有三处海上要道,一个是马六甲,一个是苏伊士,一个是巴拿马,这三处都是大明费尽心思拿到的,投入的成本也着实可观。
  朱栩点点头,这方面他也一直在盯着,说完这些,头有些晕,便道:“政务上的事情,朕相信你的能力,去做吧,不要有什么顾忌。”
  孙传庭看着朱栩疲惫的神色,站起来道:“是。臣还请陛下注意休息,莫要熬坏身体。”
  可以说,整个大明的支柱就是眼前的人,谁也不敢想象,若是眼前的人倒了,整个大明会迎来怎样的后果!
  朱栩吐了口气,道:“嗯,你也要注意,朝廷那些大人们也要注意,你开个会通知一下,不要再熬倒了。”
  孙传庭抬手,道:“是,臣告退。”
  朱栩看着孙传庭走了,坐了一会儿,这才向后躺了躺,拉过软被,道:“朕眯一会儿,一个时辰后喊朕起来。”
  宫女收拾了东西,刘时敏应道:“是。”
  几人悄悄退出了东暖阁,让朱栩休息。
  大明现在如同一锅沸了的粥,没有一处是平静的。
  孙传庭领导的内阁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景正新政”的方方面面,摊子是铺的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得益于多年的准备,进展也是异常的迅猛。
  来自京城的圣旨,很快就抵达了江户。
  对于多尔衮卸任太政院的太政大臣,绥海省或者说是倭国的高层自然最是兴奋,德川家更是要跳起来,德川明秀身边人,德川幕府的“余孽”已经沸腾,仿佛要重建昔日德川幕府的辉煌。
  至于其他倭国势力,如天皇的那一支代表,正仁还小,但他背后的力量也有所振奋,他们甚至传出消息,在政仁成年后,他也会继任太政大臣,掌管倭国!
  而对于多尔衮等人来说,不啻惊雷!
  按照他们的预计,明朝至少会在“新政”完成差不多,才能腾出手来对付他们,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代善府邸。
  多铎,满达海等人聚集在这里,一脸凝重。
  多铎近年的戾气越来越多,在倭国大开杀戒,已经有了“屠夫”的称号,人人惧怕。
  他看着代善,一脸焦急不耐烦的道:“大哥,你倒是说句话啊。景正那小子就想这样一张纸将我们辛苦训练的军队拿走,他简直是痴心妄想,大不了就反了!”
  代善一脸漠然,没有说话。
  多铎做事不过脑子,但他十分冷静。
  满达海就更为冷静了,眼神凝重异常。
  虽然他们现在掌控了倭国,但也只能说是“掌控”,却不是完全彻彻底底的控制。制衡他们的人、军队到处都是。或许这些人对付不了他们,但他们也无法一举铲平这些人。
  如果他们金人真的反了,单单是倭国这些人就足以将他们拖入泥沼中。在倭国,他们到底是外来人,他们手里的大部分人畏惧的是明朝,而不是他们,若是他们反了,拿什么立足?
  何况,一旁还有强大的大明在虎视眈眈。
  多铎最讨厌代善的就是这种磨磨唧唧,一点也不痛快的样子,气的冷哼一声,道:“好好,你不说话,我去找我哥,我就不信了,咱们手里有钱有粮有人,还怕他景正!”
  “站住!”多铎一转身,代善就冷声道。
  多铎一脸不耐烦的转过头,看着代善。
  代善眉头紧拧,道:“倭国抗拒明朝的大有人在,若是多尔衮能说服那几人,咱们立足倭国的事就成了一半,现在耐住性子,不要妄动。满达海,你去回复使者,就说我们一切遵旨,再做出一点样子给他们看看。”
  多铎气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抱起茶来就喝,显然对代善的做法很不满意。
  满达海倒是赞同,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虽然明朝攻取了倭国,很多人投降明朝,但这些人的心态到底如何,谁也无法把握。尤其这些年倭国是战乱不休,死伤无数,明朝又不管不问,一些人的心思在发生转变。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明朝的改革,知晓了明朝现在极度虚弱,无力他顾!


第1534章 谋算
  陆奥藩,藩城。
  虽然明朝废藩置县,但按照倭国人多年的习惯,还是如过往的称呼。
  伊达政宗很老了,但精神状态非常好,他看着眼前的多尔衮,苍老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眼神如深渊看不见底。
  多尔衮坐在他对面,放下手里的茶杯,道:“只要你同意,倭国是你的,朝鲜,辽东是我的,或许,我们还能平分中原。”
  伊达政宗听着多尔衮的话,一点多余的反应都没有,只是静静的跪坐在那,如果不是偶尔眨了下眼睛,简直如同一具僵化的尸体。
  在倭国,伊达政宗掌握北方五藩,拥有者除多尔衮外最强的军事实力。
  多尔衮的计划很简单,伊达政宗只要保持不动,趁着大明虚弱,无力动用大军,多尔衮出兵攻占九国岛,而后攻入朝鲜,再杀入辽东,收复金国腹地,他们复国,而倭国,就是伊达政宗的。
  好半晌,伊达政宗开口,语气淡漠异常,道:“如果我告密明朝,配合明朝剿灭你,那么倭国也是我的。”
  多尔衮表情一丝不变,道:“如果我倒了,你的死期也不远,你不会。”
  多尔衮与伊达政宗是彼此制衡的角色,大明不会允许有人在倭国一家独大,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伊达政宗看着多尔衮,沉默了好一阵子,道:“你不会成功,明朝的强大你比我了解,不说辽东,朝鲜,即便是九国岛你都过不去。”
  多尔衮淡淡道:“我已经说服了左良玉,通过关门海峡没有问题。”
  左良玉也是被明朝遗弃的一个人,从云南总兵被流放倭国长达七八年!
  左良玉掌控着桦山久守,黑田忠之等人,早先投靠明朝的将领,基本都在他手下。
  若是多尔衮,左良玉,伊达政宗连成一片,明朝在倭国就没有力量能制衡他们,德川明秀等人只能是刀下之鬼!
  伊达政宗看着多尔衮,如鹰的双眼闪烁起精芒,或者说是不掩饰的野心。
  如果多尔衮说的是真的,在明朝本土大军无力干涉的情况下,多尔衮将会是一只出笼猛虎!倭国无可抵挡,甚至于真的能登陆朝鲜,直扑辽东!
  朝鲜根本没有多少军队,如果多尔衮快速出兵,按理说,真的能一面倒的打到山海关下,据关而守,与大明分南北而治!
  多尔衮看着伊达政宗,道:“我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你的军队留守在陆奥藩不动,不管我成败,都不会牵扯到你。”
  伊达政宗似乎是疲惫的闭上眼,又好一阵子,慢慢的开口道:“我老了,没有那么多野心,明天我就称病不出,外面的事情,一切都与我无关。”
  多尔衮审视的看着他,片刻站起来道:“告辞。”
  伊达政宗坐着不动,目送他离开。
  多尔衮一走,田中一郎就走进来,跪坐在伊达政宗边上,紧拧眉头,道:“父亲,你真的要与多尔衮合作吗?这可是与虎谋皮,他绝对不会将倭国还给我们的。”
  伊达政宗目光幽幽,漠然道:“多尔衮非常了解明朝的皇帝,不等明朝皇帝出手,他要先下手为强。”
  田中一郎一脸凝重,听着伊达政宗的话,道:“那,多尔衮真的能成功吗?”
  明朝真的太强大了,田中一郎看过军演,若是明朝本国大军发动,倭国根本抵抗不了,多尔衮也不行。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都认为明朝聚焦于国内改革,无力他顾,并且国力前所未有的衰弱,根本不能发动一场平叛战争。
  伊达政宗又闭着眼,片刻猛的睁开,道:“多尔衮还是太心急了。”
  这个时候,一个妖冶的女人走进来,跪坐在伊达政宗身后,给他按捏肩膀,道:“从关门海峡到山海关太远了,我猜测多尔衮未必能渡海到朝鲜就被明朝海军拦下。而且,多尔衮的目的可能还是想要吞掉我们,彻底掌握倭国,与明朝划海而治。”
  田中一郎听着陡然心惊,神色肃然的抬头看向伊达政宗。他没有想那么多,忽略了这个可怕的可能!
  伊达政宗显然早就想到了,神色万年不变,抬头看向田中一郎,道:“我知道你一直与明朝的军情处有联系,去吧。”
  田中一郎微惊,道:“父亲,你的意思,是告密给明朝?”
  伊达政宗道:“多尔衮的动作不会小,即便我们不告密,明朝也会知道。在这件事上,我们的立场要分明,免得明朝秋后算账。”
  田中一郎会意,道:“是。我这就去。”
  伊达政宗有些疲惫的站起来,道:“我们全都不要动,传出去就说我病重,谁也不见。”
  妖冶女子道:“好,我知道了。”
  多尔衮出了陆奥藩藩城,坐着马车,径直返回江户。
  他身边跟着一个人,是倭国人,名叫江村直人,他恭谨的跪坐在多尔衮左侧,道:“阁下,你真的觉得伊达政宗这个老狐狸会与我们合作吗?”
  多尔衮坐在马车内,面无表情,这几年下来,他越发的胖了,肥胖脸,小眼睛,只是一如既往的冷漠。
  他声音更冷,淡淡道:“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辽东复国。”
  江村直人一怔,道:“那,阁下做这么多是为了什么?”
  多尔衮道:“我是做给明朝皇帝看的。”
  江村直人越发不解,多尔衮密谋反叛,不是应该极其机密吗?为什么说是做给明朝皇帝看的?
  多尔衮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道:“我们看似做的秘密,但我敢肯定,用不了多久,这些消息都会出现在景正的案头,左良玉,伊达政宗以及他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心思是最难测的。”
  也就是说,多尔衮早就料到,这些人里面有人会两面三刀,背着他给明朝报信。
  江村直人越发的不解,那多尔衮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肥胖的脸上罕见的出现一抹戾气,道:“我想看看,明朝到底还有多少实力。”
  江村直人神色微凝,旋即明白了。
  进攻朝鲜,辽东都是假的,那也是不可能的,试探明朝的实力才是真的。
  如果明朝对多尔衮这一系列举动没有反应,那么明朝就真的无力他顾,多尔衮可以肆无忌惮的占领整个倭国,而后观望,如果有机会,就会真的攻入朝鲜,收复故国!
  自然,多尔衮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朱栩已经先一步给他下了圣旨。
  在朱栩圣旨抵达江户之前,大元帅府的军令已经抵达倭国的许多角落。
  九国岛,四国岛,虾夷岛是掌握在明朝手里的,这三个地方已经或明或暗的动了起来,军队在集结,从各方面威胁本国岛。
  守卫关门海峡的是桦山久守,他第一时间被驻扎在关门海峡海军基地的刘靖召见,命他调整驻军,以防万一,海军更是连夜巡逻海峡两侧。
  济州岛上的海军更是出发,前往江户外海。
  作为前往朝鲜跳板的对马岛,更是进入了一级战备,大炮推出,遥遥指着九国岛方向。
  明朝的一系列举动是无法瞒过本国岛的,本国岛一时间风声鹤唳,陡然紧绷。
  不属于多尔衮的倭国势力,紧张无比,纷纷出招,从各个方面制衡多尔衮,并上书明朝朝廷,请求以“和平手段”消除此次危机,不要在倭国再造杀戮。
  多尔衮还没到江户就已经收到消息,此刻在他的府邸,召集一干人。
  多铎听着多尔衮这一路的成果,顿时大喜道:“哥,那还等什么!没有了伊达政宗的威胁,咱们大军一路横推,直接杀过关门海峡,拿下整个倭国再说!”
  代善与满达海仿佛没有听到多铎的话,都是皱眉凝色的看着多尔衮。
  他们在倭国立足不稳,到处是制衡他们的人,加上明朝的布置,他们或许未必能走出江户。
  多尔衮对于多铎的话也置若罔闻,看着代善道:“大哥,你想说什么?”
  代善拧着眉头,道:“明朝在倭国的实力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们还未动,圣旨就到了,其他地方也在不断布置,我们根本到不了关门海峡。伊达政宗,左良玉也是蛇鼠两端,江户尽皆是排斥我们的人,若是明朝皇帝一道讨伐诏书,怕是我们顷刻众叛亲离,孤立无援。”
  满达海一脸肃重,道:“明朝根本不用大军征讨,我们就会被活活耗死在倭国,到那时倭国必然要重新雪洗一遍,这可能也是明朝皇帝的算计。”
  江村直人坐在一旁,他们有些无法理解这些明人的逻辑,沉默不语。
  多尔衮听着代善的话,表情不动,道:“那你说我们怎么办?按照景正的圣旨做吗?”
  代善默然一阵,道:“如果再给我们两年时间,我们就能完全控制本国岛。”
  多铎立时冷笑一声,道:“那个时候明朝就基本完成了改革,国力也会恢复,他们有精力有实力,我们怎么跟他们拼?”
  代善,满达海都没办法回答多铎的问题,现实很残酷,就是他们根本无法与大明硬碰硬,但他们心里不服大明,一直在企图复国。
  没有配得上野心的能力,注定了凄凉。
  多尔衮知道明朝会有所反应,只是没有想到,反应来的如此之快,令他有些不安。


第1535章 逼上绝路
  房间里一片安静,景正是压在多尔衮等人心头上的一块大石!
  如果景正没动,他们抢先手还有些底气,可是景正已经出手了,他们还有赢的可能吗?
  他们落到今天,完全是景正一手操弄,他们能在倭国坐大到现在,也是景正刻意的纵容,景正真的没有后手掣肘他们,甚至是剪除他们吗?
  好一阵子,满达海面色犹疑,道:“左良玉那边的动作有些异样,关门海峡已经被彻底封锁,虾夷岛,四国岛,九国岛的军队都有异动,明朝的海军据说已经径直向着江户过来。”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
  这是明朝明面上的动作,谁又会相信明朝只有这些手段?景正真的已经到了要用大军来平叛他们的地步?
  多铎最是不耐烦,道:“管他们那么多,我们手里有几十万大军,就算明朝真的有大军来,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代善瞥了多铎一眼,看着多尔衮道:“太政院那边异动非常多,德川明秀,松平信纲等人已经开始在明升暗降,调离我们的人,江户一些兵马的布置也变了,在防备我们。”
  多尔衮摸了摸光洁的额头,深吸了一口气,眼神有厌烦之色,道:“这些应该是那些倭人的小动作,不必在意。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威胁?”
  江户完全在多尔衮的控制下,五万女真人都驻扎在这里,谁也翻不了天。
  满达海与代善对视一眼,道:“没有,排除他们,江户很安静,那些被流放来的明人一如往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多尔衮闭着眼,揉了揉太阳穴,好一阵子,道:“你们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多铎再次不满的道:“哥,怕他干什么,咱们直接打下关门海峡就是,几十万大军,堆也能将关门海峡堆下来!”
  多尔衮瞥了他一眼,道:“伊达政宗那个老狐狸不会真的一直作壁上观的,随时可能捅我们刀子。”
  多铎张嘴欲言,却又说不出话来。
  他不是傻子,打仗的事情他很精通。
  四国岛,虾夷岛,九国岛从三个方向辖制本国岛,外加明朝的海军,完全是四面受敌。如果能突然发动,击溃背面,或许还能一战,现在明军已经有准备,他们根本就动弹不得,处处是破绽。
  代善看着,心里叹了口气,道:“我们需要时间,可以按照明朝皇帝的要求做,但数量,时间可以做拖延。明朝没有能力主动征讨我们,只要不撕破脸,还能缓和。”
  多铎气的说不出来来,一脸难受。
  满达海沉吟一声,提醒道:“明朝皇帝可能还有后手。”
  多尔衮目光闪烁一阵,道:“伊达政宗活不了多久,只要他一死,我就能以征夷大将军的身份接管北方五藩。四国岛那边渗透的也差不多了,若是有两年时间,我们就能完全掌握本国岛,消除最重要的两个威胁!”
  代善等人也是这个意思,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掌控倭国,到时候景正再想对他们出手,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问题是,他们这边准备好了,明朝可能也渡过了灾情,更加强大,更难对付!
  这是他们面对的困境,无解的。
  多尔衮看着几人的神色,看向代善道:“大哥,按你的意思办吧。”
  多尔衮心里倒是很想冲动一回,与朱栩扳一次手腕,但他很清楚,他不是朱栩的对手,失败的后果就是女真消失。
  他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他还有勃勃的野心没有实现!
  多尔衮等人终于还是低头了,没有冒险。
  随着多尔衮点头,做出了一些姿态,明朝也做了回应,陡然的紧张来的突然,消失的也突兀。
  继而明朝内阁雇佣的数百艘商船来往于江户与海参崴,台湾,升龙各处,运送着多尔衮训练了数年的倭国精兵。
  负责在江户接收的,是皇家商贸集团的董事萧庸,站在江户内湖边,看着一队队倭兵上船,萧庸与边上的代善道:“代大人,海参崴那边正在不断的深入开荒,需要的是人,除了这十万,还需要更多。”
  代善神色微凝,道:“还要人?”
  萧庸看着他的神色,顿时一笑,道:“不需要训练,只要青壮就行,甘肃那边需要二十万,海参崴,库页岛等五十万,金边那边三十万,再筹集一百万就可以了。”
  代善皱起眉头,盯着萧庸。
  倭国的人口确实不少,少说也有两千万,但经过这十年的战乱,天灾,人口不涨反跌,并且想要凑集一百万的青壮,哪那么容易!
  如果真的从倭国抽出一百万青壮,倭国就会空出一大块,人口将会严重短缺,后果极其严重!
  代善知道这里不止是明朝边疆需要人口开荒,对他们,对倭国来说也有算计,这个算计非常恶毒!
  代善沉默一阵,道:“这是萧大人的意思,还是朝廷的意思?”
  萧庸笑着道:“自然是内阁的意思。”
  代善不再说话,预期说是内阁的意思,不如说是景正的意思。
  萧庸看着代善的表情,没有说话。实际上早在两年前,皇家商贸集团就从九国岛运出人口,在台湾开荒,在安南种地,甚至送出海外的都有。
  大明在海外有诸多工程,需要大量的青壮,国内本就缺人,薪资又贵,自然要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皇家商贸集团贴出招募的告示,不止是倭国这边有商船送人,莫卧儿缅甸,暹罗,甚至欧洲那边等都有。
  代善将话传回去,气的多铎跳脚,怒吼道:“景正欺人太甚!他这是釜底抽薪,彻底掏空倭国,让我们无立锥之地,我们跟他拼了!”
  “给他,想要多少都给他!”多尔衮面无表情,语气平静的可怕。
  “哥!”多铎怒吼。
  多尔衮冷笑,道:“这是明人干的,管我们事情何事,将消息都传出去,事情也交给太政院去办。”
  满达海猛的惊醒,道:“这个办法好!只要将倭国与明朝切割,到时候我们的事情就好做多了。”
  代善道:“不止这件事,谣言也要散布出来,整个倭国都要传遍!”
  多铎这才面露一点笑容,仿佛大事就在眼前了。
  多尔衮看向代善,道:“我们也要加紧准备,对于该控制的军队,一定要严格控制,决不能有意外!”
  所谓的“意外”,大概就是明朝亦或者倭国各方势力的渗透。
  多尔衮自然不止明面上的军队,他暗地里招募了很多。
  代善等人点头,心里都有种急迫感,要与明朝争时间!
  到了九月,三十万人全数运出了江户的时候,来自大元帅府的一道诏令突然降临征夷大将军府。
  内容很简单,代善升任副总兵,调任海参崴,多铎升任副总兵,调任金边,满达海升任副总兵,调任甘肃!
  这一道军令对多尔衮等人来说,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将他们逼到了绝路上!


第1536章 绝境
  “反了反了!”
  多铎气的大叫,在多尔衮面前,甚至直接拔出了刀。
  代善,满达海等人也是一脸阴沉,明朝的这道军令,是要彻底的瓦解他们,将他们赶尽杀绝!
  如果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