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大明都会复苏。外加两三年的恢复时间,也就是说,还有最多四年天灾就会结束,朕要在这四年时间内完成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曹文诏大概是最能理解朱栩的人了,听着朱栩的话,若有所思一阵,道:“臣对朝局有些关注,孙首辅也是当做重点来推进的,四年,应该差不多了。”
  朱栩要的自然不是“差不多”,而是要奠定一个封建经济向商品经济会过渡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些即便是曹文诏,朱栩也无法多说什么,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老将军跟你说了什么?”
  老将军这个称呼是朱栩对秦良玉的称呼,大明上下皆知。
  曹文诏知道朱栩非常看重秦良玉,当初可是出城十里相迎,在大明独属这一位!
  曹文诏没有隐瞒,道:“老将军的意思,是想要等几年,她会与孙元帅一起致仕,然后臣顺序上位。”
  朱栩抱着茶杯,明了的点头,道:“老将军这样想,应该也是为朕考虑,不想给朕添麻烦。不过,你还是要委屈一下,再等等,朕一直以来的打算,你是明白的。”
  曹文诏顿时一笑,道:“臣并不在意官位,若是能为皇上做些事情,哪里都一样。”
  朱栩对曹文诏的态度很满意,笑了笑,道:“嗯,进了帅府后,分清楚职责,对孙元帅的政策拾遗补缺,对军队的方方面面进行再次的验核。朕不要数量,要质量,要精兵,宁缺毋滥!”
  曹文诏沉色道:“臣明白!”
  朱栩“嗯”了声,道:“其他的事情不用朕嘱咐你,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困难就直说。”
  曹文诏神色不动,默然一阵才道:“臣没有什么困难,只是,臣若是入了帅府,那皇家第一军团由谁来统帅,还请皇上示下。”
  曹文诏对整个大明的军方都异常熟悉,想要找出一个统帅大明皇家第一军团十万精兵的人并不难,但这个人要想让乾清宫信任,让整个大明放心,那就太难了。
  朱栩自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道:“还是由你来统帅,其他人朕不放心。”
  曹文诏倒是没有预想到这种结果,沉吟片刻,道:“是,那臣就再替皇上看两年,有了合适人选臣就脱手。”
  曹文诏话里话外已经在与皇家第一军团进行切割,一旦升任大元帅府副元帅,位高权重,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手握重兵了。


第1483章 对皇子的安排
  朱栩暂时确实找不出合适的人来接手皇家第一军团,十万精锐,不说信任问题,能否统领都是一个大考验。
  朱栩与曹文诏聊了很久,或许是气氛比较好,亦或者是朱栩近来有些压抑,与曹文诏追忆往昔,回忆了很久的过往,聊的非常多。
  两个人都很开心,感慨时间过的飞快。
  聊了不知道多久,曹文诏仿佛突然想起来,好奇的道:“皇上,臣来的时候,看到二殿下正拿着扫帚在扫雪……”
  朱栩笑着道:“嗯,朕罚他的,朕这儿子……对了,你觉得煊儿怎么样,有没有成为一军统帅的潜质?”
  曹文诏一怔,看着朱栩,不知道如何回答。
  大明朝野上下几乎都有一样的担忧,那就是乾清宫虽然制定了宗室条例,对宗室有了严格的规定,但唯独缺少了一样。
  那就是对现在的众皇子的安排,谁也不清楚,景正皇帝对他的皇子们未来是怎么规划的?
  是出京就藩,还是圈禁于京城十王府?
  亦或者是朝野最担心的,入仕为官,参与朝政?
  曹文诏也不了解朱栩对这里面的打算,谨慎的道:“臣与二殿下接触不多,不敢妄言。”
  朱栩看着他,想了想,点点头,忽然站起来道:“走,出去走走。”
  曹文诏跟着站起来,向外面走去。
  大雪刚过,乾清宫银装素裹,晚上一盏盏灯笼幽暗的映照下,美轮美奂。
  朱栩慢慢走着,道:“今年帅府的报告,由秦老将军来做。大议之后,朕就会下旨册封,帅府会再加一把椅子。第一军团的混合军依旧驻扎在廊坊,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进行轮调。皇家军院的生员要加大培养力度,不止是要建新军,也要对老军进行更替……”
  这些类似于“闲聊”的话,曹文诏更不敢大意,认真的听。
  朱栩边走边说,道:“九局五处中,参谋处,作战处,军情处最为重要,后勤处,装备处也不能忽视,其他的,你比朕了解更深,就不多说了。大战略,第一个是以联合舰队先锋,海军为后盾的海外领土扩张。第二个就是东南半岛的暹罗与缅甸,主要由南方战区负责,你要盯紧了。第三个,就是以漠西蒙古为目标的扇形扩展,第一个是漠西蒙古,第二个是莫卧儿,第三个是俄罗斯。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做足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真到了那一天,必然事半功倍……”
  曹文诏一直知道朱栩野心极大,这也算是曹文诏第一次亲耳听到朱栩说出口。
  他神色不动,语气异常坚定的道:“皇上放心,臣一定谨准圣训!”
  说着,一群内侍领着朱栩与曹文诏已经来到乾清宫外不远处的一个廊下。
  在回廊尽头,二皇子朱慈煊正拿着扫帚,卖力的扫着,嘴里发出低低的喝哈声。
  两个内监拿着灯笼,给他领着路,照耀的路上一片雪亮。
  小家伙动力十足,不断的扫着,一丝不苟,扫的异常干净,扫完还会用水冲一冲。
  朱栩看着小家伙,满脸笑容的与曹文诏道:“这回再看看?”
  曹文诏看着朱慈煊,想着已经是朱栩第二次问了,他隐约听出了朱栩的一些意思,躬身道:“皇上,是想将二殿下放入第一军团?”
  朱栩背起手,道:“嗯,小家伙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对读书完全不上心,朕想来想去,也只能放你那了。过两天,朕打算让他代朕去张家口迎接巴达礼,从你军团里拨出两千人,护送煊儿去。”
  曹文诏眼神动了动,这里面已经没有掩饰,预示了这位二皇子将来的发展轨迹。
  这些曹文诏没有置喙,反而笑着道:“是,臣明白了。臣连夜下令,让廊坊两千精兵尽快赶到安定门外。臣明天一大早就来请二殿下,给殿下介绍一些人和事。”
  朱栩笑了声,对曹文诏的安排很满意,道:“对了,不能尽由着他,该读的书,一样不能少。还有,你那边不是要建一个童子军营吗?让煊儿做第一批,不要暴露身份,一律以普通人身份来。”
  曹文诏微微皱眉,瞥了眼不远处依旧卖力扫雪的朱慈煊,脸上又释然,道:“是,臣会掌握分寸。”
  朱栩看着呼喝不断的小家伙,就要十岁了。
  这个小家伙虽然在外人看来很不着调,算是个纨绔,但朱栩却很欣赏。
  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什么,想做什么,并且专心致志的不放弃,有什么比这个更可贵?
  最小的儿子,太子朱慈煓才三岁,还看不出,长子朱慈烨自幼就有“稳重”的一面,很是省心。
  倒是第三子,朱慈熠,小家伙文不成武不就,又没有什么喜好,目标,天天混时间,没有展露什么特点,让朱栩颇为头疼。
  正看着,李德勇在后面忽然上前,低声道:“皇上,东北角。”
  朱栩一怔,转头看去,只见角落里有些灯光,似乎有个影子在飘忽。
  李德勇低声道:“是海娘娘。”
  朱栩了然,看着还在扫地的小慈煊,道:“让人盯着,他扫完了,带到东暖阁来。”
  不等李德勇接话,又道:“你去请贵妃到朕寝室内。”
  李德勇道:“是。”
  曹文诏识趣的抬手,道:“皇上,天色已晚,臣不敢打扰,臣告退。”
  朱栩看着他,道:“你再去孙元帅那走一趟,多请教请教,再转告一声,大议的时候,请他参加。”
  曹文诏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点点头,道:“李德勇,送送老曹。”
  李德勇也算是朱栩的老人,但这一句“老曹”还是让他心头一颤,不敢怠慢,连忙送曹文诏。
  朱栩看着曹文诏走远,又看向不远处的朱慈煊,好一阵子才慢悠悠的踱步回转乾清宫。
  外面有一些冷风,朱栩头脑格外的清醒,一边走着一边思索一些事情。
  大议就快开始了,一些事情,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
  等朱栩回到乾清宫的时候,海兰珠已经沐浴过,在寝室等着朱栩了。
  朱栩今天也不想再批阅了,便进了卧室。
  屋外寒风凛冽,呼吼咆哮。屋内红烛高照,被红春暖。
  不知道多久,海兰珠理了理被汗沾湿的秀发,头枕着朱栩的肩膀,俏脸红透妩媚,声音柔腻撩人的道:“皇上,臣妾肩膀好痛。”
  朱栩笑了声,道:“来,给你按一按。”
  说着,朱栩将她翻过来,坐在她翘臀上,给她按捏肩膀。
  海兰珠媚眼如丝,嘴里发出低低的压抑声,比刚才还要撩人。


第1484章 大议开始
  闺房密事难以言述,等两人消停下来。
  海兰珠这才轻声道:“皇上,煊儿虽然胡闹但是没有坏心思。”
  朱栩搂着她,笑了笑,道:“朕的儿子朕能不知道吗?不用担心,朕有大事要他做,不过是前期的小小锻炼。”
  海兰珠这才放心,睁着如水的双眸,道:“皇上,臣妾的寿日不算什么,皇上的都没有大操大办,臣妾惶恐。”
  海兰珠说的是巴达礼的送礼之事,外廷近来似乎也有些动静,居然堂而皇之的上疏请“操之大办,以鼓人心”。
  随着改革的推进,强权压制下的魑魅魍魉正在改头换面,以一种新的方式缓慢出现。
  朱栩对近来的变化尽收眼底,或者说早有所料。
  右手拍了拍海兰珠的香肩,朱栩道:“没事,巴达礼也是一片好意,朕让煊儿去迎接。”
  海兰珠是一个女人,没有太多奢望,只盯着丈夫、儿子的女人,听着朱栩的话,美脸粉红,紧贴着朱栩的胸口。
  ……
  在大议的前一天,朱栩发布诏书,任命皇二子朱慈煊为钦使,率两千精兵,前往张家口迎接巴达礼。
  这道诏书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一切都是为了稳固塞外部落,但有心人还是看得出,这位二皇子,要浮出水面了。
  大明景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
  内阁大楼,二楼。
  如同既有的惯例一样,参与会议或者应邀旁观的人员,从东西两华门进入,在内阁官吏的安排下,陆陆续续的走入二楼,进入议会大厅。
  这里足以容纳一千多人,光明敞亮,座椅干净,一个个位置摆放的极其整齐,标准。
  样式几乎与几年前没有什么不同,一个个官员,议员走进来,还没等坐下,就彼此招呼,讨论起来。
  不同于以前,这一次,众人相对轻松,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彼此交谈的语气都是颇为亲近,同志一般。
  议会已经改成了上下两院,现在的座次是以“省”为单位,三十三个省,在各自巡抚的带领下,坐满了大半座位。
  这些巡抚依次坐下后,进来的是朝廷各部门的,包括商务总局,税务总局,皇家银行的负责人等等。
  接着是五部的尚书,侍郎依次进入,他们坐在最前面,最近靠近主席台的位置。
  再然后,是阁臣们相继进入,从他们进来的顺序就能看出在内阁的地位。
  第一个从侧门进来的是沈珣,接着是赵晗,然后是周应秋,傅昌宗,汪乔年,靖王朱履祜,再接着,是坐着轮椅被推进来的孙承宗。
  这已经是内阁的七大阁臣,外加首辅孙传庭以及空缺的左次辅,是大明内阁的九大阁臣。
  大厅里渐渐的安静下来,翘首以待的等着孙传庭以及最后的朱栩。
  这里坐的,基本上是大明所有的高层,包括军方的秦良玉,曹文诏等也在。
  济济一堂,外加旁观的,足足有七百人!
  正厅墙壁的中央,大钟来回转动,时间一点点过去。
  孙传庭一身首辅官衣,从侧门大步而出。
  按着规定,这里不用行礼,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的站起来,抬手而拜:“拜见首辅。”
  大厅里坐的四百多人,几乎有三分之一站起来,可想而知孙传庭这段时间积威甚重。
  孙传庭面无表情,坐到了首辅位置上。
  傅昌宗站起来看了一圈,然后与孙传庭低语几句,便起身离开他的座位,走到主持台上。
  傅昌宗今年依旧是主持,站在那里,可以俯看大厅里在座的所有人!
  傅昌宗将手里的草本放在桌上,沉声道:“有请皇上!”
  傅昌宗话音一落,刘时敏的声音在侧门外响起:“皇上驾到!”
  所有人突然站起来,向着侧门方向抬手。
  朱栩一身龙袍,在众多内监以及侍卫的陪同下,走入大厅。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不管是在场的官员,议员,还是旁听的使臣,百姓,无一例外,抬手而拜,弯腰躬身。
  朱栩来到他的座位前,看着人山人海,微笑着摆手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七百多人的声音,如同鼎沸。
  傅昌宗接过话头,在朱栩坐下后,安排他们依次坐下。
  傅昌宗看了眼桌上的草本,道:“第一项,奏国歌,升国旗!”
  傅昌宗说完,朱栩与左右的孙传庭,孙承宗等人相继站起,看着身前不远处的银色旗杆。
  一声声厚重的钟鼓声响起,仪仗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在铿锵的音乐声中,迈步而来。
  所有人的表情都是肃穆的,一丝不苟,站如松。
  随着国旗的升起,七百多人的国歌声,在议事厅里飘扬,飘出皇宫,笼罩在紫禁城,京师上方。
  等国歌声停,众人坐下,傅昌宗再次朗声道:“第二项,祭祀,宣誓于列祖列宗。”
  朱栩率先出来,走向南面的大明历代皇帝的排位前。
  孙传庭等阁臣一样,跟随在朱栩身后。
  朱栩拿着香,笔直而立,沉声的宣誓。
  如同往年一样,第二个是孙传庭,他的誓词稍加改动,着重于“政务”与“复兴”。
  只有他们两人宣誓,其他人都在看着。
  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杂音,沉默而肃穆。
  等宣誓完,上完香,朱栩与内阁众人这才回归座位。
  傅昌宗再次站到主持台,沉声道:“第三项议程,由内阁首辅宣读内阁施政报告。”
  孙传庭站起来,向朱栩鞠躬,而后向着主持台走去。
  朱栩抬起双手,啪啪啪的鼓掌。
  这已经不是朱栩第一次这么做了,孙承宗等人跟着鼓掌,然后是五部尚书,侍郎,继而整个大厅掌声雷动。
  孙传庭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深吸一口气,抬手压了压。
  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
  孙传庭将手里厚厚的报告书放在桌上,翻开第一页,沉声道:“本人孙传庭,大明内阁首辅,秉持大明景正皇帝陛下旨意,承于政务经年,今日特整理成文,奏禀于陛下,通禀于万民……”
  所有人都异常安静,直直的看着孙传庭,不在意他的开场白,等待着他下面的内容。


第1485章 孙传庭的施政纲要
  孙传庭读完这一句,抬头看了眼下面,而后声音厚重有力的在大厅里回荡。
  “‘景正新政’改革的原因是我大明两百余年发展,已满是弊政,贪污横行,人浮于事,处处破漏,问题丛丛。‘景正新政’的目标是‘吏治清明,昌盛繁荣,耕者有其田,天下无寒士’,因此要对我大明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吏治,经过多年的努力,朝廷已经消除了党争,奸佞,腐朽的乡党势力,造就了朝廷以及地方高层的廉洁奉公,积极向上。百官醉心于政务,沉心于正事,专心于万民……但这还远远不够,贪腐是我们永远的敌人,士绅勾结,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等依旧层出不穷,除之不尽!打击贪腐,提升行政效率,依旧是需要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对抗的优先事业……”
  “农业是‘新政’最大的难题,最重要的课题……我大明八成以上的土地集中于士绅大户手中,七成以上的百姓是佃户,一年到头堪堪果腹,饿死比比皆是。‘景正田亩策’施行多年,举步维艰。内阁明年的头等要务,将是加大收购土地力度,对非法囤地,占有,巧取豪夺等不法行为,势力大力打击,绝不宽容……对于内阁已收购的土地,将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规划,结合户籍等资料,划分灾民等级,进行依次分配,并进行粮种,化肥,耕畜等多方位的补贴……”
  “我大明的商税流失严重,在过去百年里形同虚设,对于商人的管理更是近乎于无。本届内阁将致力于筹建完整的商业管理体制,税收规则,永续的发展规划……”
  “对于手工业,朝廷鼓励发展,将推行必要的鼓励政策,面向海内外推广,丝绸,布匹等为主要代表。重工业,如开矿,冶铁,机械等同等重要,朝廷将设专门投资部门,用以支持……”
  “今年的各级书院,政院等改革基本完成,内阁正式设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教育制度,不断的加大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三年义务教育,十年内推行六年,二十年内,推行九年义务,矢志于完成我大明‘无人不读书,无人不识字’的目标,提升我大明百姓的集体素质,繁盛我大明文化……”
  孙传庭的施政报告很有条理,从吏治,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等等依次而来,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议事厅的数百人极其认真的听着,他们大部分是不知道这个内容的,无数人想从中听出一些,分辨一些。
  孙承宗足足宣读了一个半个时辰,这才口干舌燥的停止。
  傅昌宗主持,宣布分发孙传庭的施政报告,以供议员们观看,讨论,并宣布休会,下午继续。
  朱栩全程没有说话,宣布休会后,他们起身,微笑着离开议事厅。
  孙传庭等人相继离开,五部的大人们继而跟着。
  他们一走,议事厅轰然炸开。
  “首辅这是什么意思,要再一次反腐吗?是针对京城还是京城之外,亦或者是县府两级?”
  “朝廷还要购地?不对,是要分地?这怎么分,从哪里分,哪里些人能分?”
  “朝廷要设立专门的矿产部门?这是否是内监监矿,还是说,朝廷要控制所有矿山,禁止百姓涉入?”
  “三年义务教育?这是什么意思,要所有孩童都读书吗?这怎么可能?还有,难道女孩子也要入学读书不成?”
  ……
  一时间整个议事厅都是激烈的争论声,一些人甚至争吵起来,动起了手。
  朱栩是回乾清宫,孙传庭等人回内阁,他们既要吃饭也要对议事厅的事情进行把控,评估。
  孙传庭等一群人在吃饭,不时讨论着什么,同时内阁吏员来来回回的汇报。
  孙传庭的这份施政报告,并不能一口气将所有事情,所有政策讲透,需要具体的部门日后根据精神出台详细的政策细则,因此这份报告,只需要得到议员们的大体认同即可,不是详细的政策解说。
  但即便如此,想要得到这些议员们的投票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私底下做很多事情,并且对这份报告进行微调。
  “各省巡抚都去了吧?”孙传庭端着碗,抬头看着包理游道。
  包理游抬起手,道:“下官已经提前通知了,想必现在正在游说。”
  孙传庭吃了口饭,道:“继续盯着,不要让他们闹出事情来,尤其是不能让他们闹到陛下面前!”
  现在的议员基本由各省巡抚带头,由这些巡抚去做说客,事半功倍。
  包理游肃色道:“是,下官这就去亲自盯着。”
  傅昌宗忽然开口道:“无需这么紧张,争议的也只是相关政策,而不是反对‘新政’,局势没有几年前那么紧张,都放松些。”
  这里都是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新政”所引来的反对声,尤其是每一次的大议,更是所有人如临大敌,不敢放松丝毫。
  似乎直到傅昌宗话音落下,他们才恍然醒悟。
  是啊,局势已经大变了,没有人再能反对“新政”,随着舆论的逐渐倾斜,支持“新政”的已经占据了上风,改革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舆论胜利。
  到了这个时候,争论的无非是具体的政策,这样一来就绝对不会有大事情发生,内阁足以掌控。
  孙传庭也是轻轻点头,脸色没有丝毫放松,道:“不论如何,盯紧一点,不能出岔子。”
  这次众人倒是没有异议,小心无大错。
  即便有各省巡抚在各自的议员区安抚,但争论声已经甚嚣尘上,在偌大的议事厅炸响不断。
  没多久,五部侍郎也加入游说的团队,拿着孙传庭讲话稿的复印本,挨个的讨论,甚至是争吵。
  而在乾清宫里,朱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十五岁的朱慈烺。
  朱慈烺继承了他父亲朱由检与母亲周王妃的好容貌,小小年纪风神秀采,朗星月目。
  他是旁听大议的王室之一,这次来是提意见的。
  朱栩笑容满面的看着他,道:“你说。”
  朱慈烺神色颇为镇定,抬着手道:“陛下,臣认为,应该给予督政院的御史上疏弹劾之权,以辖制奸佞,坚固社稷,安稳百姓……”
  朱栩笑容不变,道:“这些是你的想法?”
  朱慈烺道:“是,是臣在督政院多日的思索心得。”
  朱慈烺入督政院听政,是朱栩的意思。朱栩也与朱由检等明言,朱由检这一支会在督政院世袭罔替,将来接替靖王的,就是日后的信王,朱慈烺。


第1486章 愚民教育
  朱栩笑容满面,看着朱慈烺。
  这个小家伙能有这样的想法,至少说明他认真研究,对政务上心了。
  朱栩拨弄着手里的茶水,想了想,道:“你知道,言官一直以来都是党争的前锋,手里的利刀,党争的危害你应该清楚吧?”
  朱慈烺神色不变,依旧抬着手,语气颇为镇定,道:“臣知道。臣认为,这既是人心变坏,也是制度的缺失,若是能遴选一等人才,配以适当的制度,足以避免成为党争的工具,甚至还能有力的遏制权臣,消除党争……”
  朱栩茶杯已经送到嘴边,听着朱慈烺的话,目露一丝诧异。
  虽然这样的话有些一厢情愿,但却是有道理的。
  言官位卑权重,在党争中就是那把最锋利的刀,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无往不利。
  但若是太平时期,言官控制的好,遇到稍微明白一点的君主,确实能锄奸斩邪,弘扬正气。
  不过大部分时候,言官还是负面居多,尤其是这种时候,要是将言官放出来,只怕会如同恶犬出笼,第一个咬死的,就会是孙传庭!
  而后,埋葬朱栩的改革!
  对于这朱慈烺,是朱栩很看好,着重培养的人,斟酌片刻,朱栩神色不变的笑着道:“这些,你与靖王说过吗?”
  朱慈烺道:“臣还没有,臣先奏禀的皇上。”
  朱栩喝了口茶,放下茶杯,道:“凡事不能越级上报,这样很不好,你明白吗?”
  朱慈烺脸色微变,忽然警醒,道:“是,臣明白了。”
  朱栩摆了摆手,道:“去吧。”
  朱慈烺低头抬手,道:“臣告退。”
  朱栩看着他出了东暖阁,忽然招来刘时敏,面色平静,道:“去查查,慈烺最近都跟哪些人走的比较近。”
  刘时敏神色不动,道:“遵旨。”
  刘时敏刚走,李德勇就进来,道:“皇上,秦怡泷等人刚刚出宫准备去吃饭,被一群人突然围堵在墙角……”
  秦怡泷是鹿琴书院的院长,被孙传庭请来做了一个“新政政策研究咨询室”的主任,已进入了朝廷,屁股决定脑袋,他半推半就间,为朝廷的很多政策辩护,为内阁背书,朝报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他以及当初参与论战的“名人”的名字。
  在那些坚持反对“新政”的人来说,秦怡泷等人就是叛徒,自然无比愤恨,抓到机会,还不生吞活剥。
  秦怡泷对孙传庭的舆论非常重要,朝廷需要他背书。
  不等朱栩追问,李德勇就紧接着道:“皇上不用担心,首辅早就做了安排,巡防营在这一带巡逻严密,人已经救出来,暴徒也都被驱散了。”
  朱栩神色顿觉不耐,摆了摆手,道:“继续盯着。”
  “是。”李德勇一惊,连忙又退出去。
  朱栩自顾的吃着饭,翻着眼前各巡抚对于孙传庭这份施政报告的反馈。
  这些巡抚也就才看了两天,但不同意见或者不同想法实在太多,几十个巡抚,洋洋洒洒的奏本继二连三的上。
  朱栩看的比较认真,同时又很放松。
  孙传庭大局观极强,做事非常全面,无需朱栩操太多的心。
  就好比这次大议,朱栩几乎全程都在旁观,没有如往常一样劳心劳力的介入太多。
  朱栩在乾清宫轻松惬意,内阁大楼的二楼会议厅,却是沸腾一片,并日趋激烈。
  两个胡子都白了小老头,正在怒视着对方,狂喷口水。
  “不能放开,不能再普及学校了,不说现在灾情严重,朝廷困难,天下要是真的都是读书人,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圣人教化天下,以求人人圣化,如何不应该普及教育,让我大明无人不读书,无人不识字?”
  “哼,圣人有教无类,可也只有三千弟子,若是我大明人人都读书识字,又大多数不能为官,你让他们干什么?若是起了歹心,祸乱天下当如何?”
  “我呸!什么读书人多了就有歹心了,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教育得法,个个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你可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大同世界’,难不成你想要的大同世界里的人一个个都是文盲吗?”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我大明要那么多读书人做什么?天下都好管,就是读书人不好管,读书人就是没必要那么多……”
  “王彬德,你强词夺理,肆意污蔑!”
  “孙德央,你无事生非,祸国殃民!”
  “我我我,我跟你拼了!”
  “我怕你啊,来啊!”
  两个小老头争吵着,忽然就冲过去,向着对方饱以老拳。
  议事大厅里本就一片嘈杂,不知道多少人在争论,议论,讨论。
  但是王彬德,孙德央两人这样不顾斯文,突然动起手来,还是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毕竟,这里特殊,这个日子特殊,他们的身份特殊,他们争论,打架的原因特殊,这些特殊交替之下,他们这一架注定是引人注目,兹事体大。
  正在山西议员席走动的赵晗一看,面色难看,直接命令卫兵,将这两人拉到了议事厅外的一间休息室看管起来。
  可是议事大厅里,已经弥漫出一股奇怪的氛围,安静的落针可闻,似乎所有人都在盯着赵晗,等着他对这件事的处理,而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