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德勇接过来,无声的摆了摆手,等了一会儿,才悄悄走进去,低声道:“皇上,秦副元帅的演讲草稿。”
朱栩头也不抬,道:“嗯,放下吧。”
李德勇放下,无声无息又退出去。
第1471章 夙兴夜寐的朱栩
朱栩没有看秦良玉的报告,依旧盯着孙传庭的讲话稿。
孙传庭在商业后的一个目录是工业,相比于前面的农业、商业,工业更加的简单,只列出了几个框架,声称要大力推动,却没有更多政策支持以及战略规划。
孙传庭列出了三个重点,一个是冶铁,一个是手工业,一个是机械。
这三个都很笼统,没有阐述更多。
比如冶铁就包括了炼铁,开矿以及所含有的一系列技术。
手工艺就是轻工业,主要以纺织业为主,包括了蚕丝,纺织,器具等等。
机械就更为复杂,包含更多,五花八门,议会大厅的那个大钟是其中一个代表。
朱栩看着,拿起笔,对这个“工业计划”进行粉碎性的整修。
冶铁,会是未来工业社会发展的支柱,这个支柱会持续数百年,谁能在这个行业走在前面,基本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冶铁涉及的太多,现在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包括开矿,炼钢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工具,器械等等,都极其不成熟。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明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轻工业,大明还是很发达的,加上朱由检上次去欧洲那一趟,带回来了大明所缺少的自然技术,弥补之下,很多工具、学识认知得到了更新,发展,潜力巨大,只等着爆发。
这一块,朱栩不需要担心,只是规划着做大做强。
器械这一块,包含就更多了,涉及到整个科学体系,方方面面,更为庞杂,细致,仿佛都找不到重点。
孙传庭规划了农械,矿械,军械等五个门类,做了一个扶持的政策安排。
朱栩知道孙传庭分不出精力,只能做一个提前的安排,布置,准备。
这个安排在朱栩看来极其粗糙,进行着重新梳理,甚至是重新帮孙传庭写。
李德勇一直在看着,眼见朱栩没日没夜,不顾休息,心里十分担忧。
这会儿一个宫女捧着锦盒过来,低声道:“李公公,皇上的鸡蛋羹好了。”
李德勇一见,连忙道:“快送进去,就说鸡蛋羹冷了不能吃,看着皇上吃完再端出来。”
宫女不敢说什么,连忙端进去。
宫女悄步来到朱栩桌前,端着锦盒道:“皇上,鸡蛋羹好了,请用膳。”
朱栩头也不抬,道:“放下吧。”
宫女也不是生人,躬着身,低着头,小心翼翼的道:“皇上,鸡蛋羹冷了就不好吃了……请……皇上用膳。”
朱栩本就看的头昏脑涨,闻言眉头皱了皱,心里不爽却也没辙,抬起头道:“放下吧。”
宫女这才放下,俏立在不远处。
朱栩也觉得有些饿了,但却没有胃口,有些困倦偏又十分精神,翻开锦盒,慢慢的盛汤,喝了一口就放下,淡淡道:“行了,去吧。”
宫女犹豫了下,还是屈身道:“是。”
退出后,宫女走到李德勇身旁,低声道:“公公,您也看到了……”
李德勇却微笑,道:“看到了,记你一功,去吧。”
宫女十分欣喜,这才快步离去。
李德勇看着朱栩总算吃了一口,心里放心,继续守着门。
朱栩只喝了一口,便继续看着,修改,增补。
这篇讲话稿实在太重要,是大明继往开来,对外来有重要铺垫的一篇政策宣言,当然,对于孙传庭掌政下的改革,更是至关重要,是大明朝廷的集体意志。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女人在两个宫女的陪同下出现在东暖阁门前。
女子很年轻,看上去十七八岁,眉眼可爱,透着俏皮,脸角却十分分明,很是成熟,如一个御姐。
她来到门前,伸头看了眼,低声向李德勇道:“李公公,皇上又是一夜没睡吗?”
李德勇轻轻躬身,道:“是的夫人。”
女子姓赵名婧,是张筠等选的两个秀女之一,三代书香,知书达理,在京城小有名气。
赵婧看着里面,歪了歪头,道:“我能进去吗?”
李德勇躬着身,道:“夫人有什么事情吗?”
赵婧看着李德勇,眼睛扑闪,凑近低声道:“我来告密的。”
李德勇看着这个赵淑女,表情平静,眼神犹豫。
宫里的贵人,哪一个都是知书达理,行为有度,唯独这个赵淑女,颇为活跳,有种没长大的感觉。
李德勇又瞥了眼里面,道:“夫人,最好等一等,皇上现在正忙。”
赵婧看着里面,眼神十分渴望进去的,又看了眼李德勇,忽然哇的一声,连忙转身飞快的跑了。
李德勇怔了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目送她离开。
没一会儿,这赵淑女又来了,端着一个瓷瓮,扬着下巴看着李德勇道:“李公公,请通传吧。”
李德勇看着她,神色有些莫名,继而道:“是,奴婢这就给您通传。”
李德勇悄步走进东暖阁,在朱栩桌前低声道:“皇上,赵淑女来了,给您送来了早膳。”
朱栩眉头皱了皱,头也不抬的道:“让她放下,回去吧。”
李德勇看着朱栩脸上熬夜的疲惫,轻声道:“是。”
李德勇出来,看着赵婧道:“夫人,皇上让您放下,早点回去休息,天太冷,不宜乱走。”
赵婧俏脸毫无气馁,跃跃欲试的道:“嗯,快去快去。”说着就将手里的瓷瓮塞给李德勇,没有一点被朱栩拒绝后的懊恼或者气馁。
李德勇看着这位赵淑女,心里有些不适应,还是答应着,将瓷瓮送了进去,在朱栩没有任何反应下,无声的退出来。
赵婧看到瓷瓮放在朱栩桌上了这才嬉笑一声,转身轻快的离去,甚至有些蹦蹦跳跳。
李德勇对这位赵淑女暗自摇头,宫里的贵人哪一个都是成熟内敛,很合皇上脾性,这位要是太过活跃,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扫入冷宫了。
朱栩写完了工业篇,又仔仔细细的看了看,修改了几遍,这才放下,看起下面的来。
这一篇,是文化一块,朱栩之前已经粗略看过,现在是认真的审阅。
关于文化,孙传庭十分重视,在以儒家为主的基础上,诸子百家也重新现世,明确要求列入大明的全国课纲。列明了大明文化发展的十项重点,包括经义诗词歌赋小说等等。
并且要求地方对各自的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对大明文化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也出台了一些系列保护文人,推动文化发展的举措。
这些举措在朱栩看来,有些“小气”,倒不是孙传庭不想,而是精力,财力有限。
朱栩没有为难他,只是稍加修改,做了一些完善,前瞻性的部署。
比如,对“新政”论述的支持,对学院派的鼓励,对他以及朝廷大员的一些口述的整理汇总。
朱栩又写了好一阵子,这才放下笔,倚靠在椅子上,长吐一口气。
孙传庭这本讲话稿他已经基本看完,该修改的也已经到位,剩下的就容易的多了。
他看了眼边上的秦良玉的那本讲话稿,有些头疼的按了按太阳穴,刚要伸手去拿就看到边上的白色瓷瓮。
朱栩打量一眼,伸手拿过来,打开盖子,顿时一股清新之气涌出,令他精神一振。
“什么东西?”朱栩双眼微亮,拿过来,盛了一碗,用勺子慢慢喝。
尝不出是什么,但清新爽口,让他疲惫的精神爽利,有了一点胃口。
朱栩一连喝了两碗,顿觉舒坦,精神好了不少。
喝完后,朱栩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这才看向门口,道:“这是谁送来着?”
李德勇快跑两步进来,小心翼翼的道:“回皇上,是赵淑女。”
朱栩感觉着浑身骨骼的响动,也越发的舒坦,道:“她还说了什么?”
李德勇看到朱栩刚才喝了赵婧送来的汤,神情恭谨,道:“夫人说是来告密的。”
朱栩对这个女人有些印象,是那种看着成熟,实则聪明伶俐的那种。
累了一晚上,朱栩活动了下,想了片刻,道:“告密?走,去赵淑女那。”
李德勇眼神动了动,连忙道:“是,奴婢这就安排。”
赵婧还是个淑女,是大明妃嫔最低的一个等级,没有宫殿,只有紫禁城内廷角落的一个院子。
因为朱栩总共来过两次,显得很不受宠,是以这里颇为冷清。
赵婧这会懒散的抱着枕头,在床上滚来滚去。
床边的侍女是她从家里带来的,看着她这副模样,苦笑道:“小姐,你现在是皇上的淑女娘娘,这里是皇宫也不是家里,注意仪态,要是别人看到了就不得了了。”
赵婧双手双脚的抱着枕头,抬头看着屋梁,翻着白眼看着她道:“我这么无聊你看不出来吗?别说那些贵妃娘娘了,就是李姐姐也不搭理我,我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朱栩恰好屏蔽了所有人,一个人走了进来,听到了赵婧这句话,看到了她这个姿势。
朱栩习惯性的背着手,就这么看着,表情是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或许是房间太安静了,赵婧主仆二人齐齐看向门口,然后就看到朱栩站在门口,正在看着她们。
两个人吓了一大跳,婢女噗通一声跪地,瑟瑟发抖。
赵婧是愣了下,眨了眨眼,忽然间扔掉抱在怀里的枕头,跳下床,飞快的整理仪容,而后不紧不慢的屈身:“妾身见过皇上。”
第1472章 炒地
朱栩来过这里两次,之前没有觉得什么特别,倒是没有发现,这个赵淑女会有这样的一面。
婢女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心里惧怕无比。
要是她家小姐被打入冷宫,那就完了,一切都完了。
赵婧屈身在那,俏脸看似平静,眼帘不停的眨,显然也是很慌乱。
朱栩将一切尽收眼底,迈步走进去,坐在赵婧的梳妆台前,道:“平身吧。”
婢女已经听不到,只能跪在那瑟瑟发抖。倒是赵婧,心里暗松口气,尽力装作平静的道:“谢皇上。”
她转过身,走到朱栩身后不远,低着头,掩饰着慌乱的眼神。
赵婧能通过锦衣卫的暗中调查,秀女的层层选拔,被张筠等人看中,自然有特别之处,这份镇定功夫,一般这个年龄的女子是没有的。
但在朱栩眼里就没那么特别了,活动了酸痛的肩膀,道:“给朕捏捏肩膀。”
赵婧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按在朱栩肩膀上,小心翼翼,如同新婚的小媳妇。
对她来说,确实也就是个新婚的小媳妇。
朱栩看着镜子里的她,久久不言。
那婢女害怕至极,跪趴在地上颤栗个不停。外面对朱栩的传闻负面居多,尤其是一些大户之家更是畏之如虎。
赵婧抿着嘴,一双小手在朱栩肩膀上按捏着,眼神微微闪烁。
眼见朱栩缓缓闭上眼睛在假寐,凑近一点,低声道:“皇上,妾身要告密。”
朱栩有些困倦,眼睛不睁的道:“说。”
赵婧看着镜子里朱栩的脸,大眼睛扑闪,道:“妾身听说,外面有些人在串联,准备抬高地价然后倒卖,据说,他们已经买下几万亩了。”
朱栩双眼猛的睁开,从镜子里看向她,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赵婧按着朱栩的肩膀,低声道:“有人向我父亲借钱,他们透露出来的。”
朱栩眯起眼,右手摸索着椅子。
这个消息,他都不知道,很显然,这些人做的很隐蔽,瞒过了他。
朱栩不知道,那孙传庭那边多半也不知道。
几万亩,应该只是起步,还在串联,集资阶段。
朱栩脸色转瞬又平静带笑,看着镜子里的赵婧,道:“你无聊就喜欢抱着枕头在床上滚来滚去吗?”
赵婧听出了朱栩话里调笑之意,闹了个大红脸,娇声辩道:“妾身平时不这样的……”
朱栩虽然比赵婧大不到十岁,但心态来说,赵婧就是一个小女孩,笑了笑,站起来道:“朕熬了一夜,朕在你这眯会儿。”
赵婧俏脸一喜,道:“是,切身这就准备。”
婢女总算反应过来,跌跌撞撞跑出去。
朱栩脱掉衣服,躺在床上,搂着赵婧,闭着眼道:“一个时辰后叫醒朕。”
赵婧看着朱栩疲惫的侧脸,伸手摸了下,低声道:“嗯。”
朱栩本就困倦,慢慢就睡着了。
皇宫里很多事情是没有秘密的,比如朱栩的一举一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
没多久,消息就传到了张筠耳朵里。
她挺着大肚子,正在慢慢的踱着步子,运动着。
听着宫女的回报,她不在意的道:“嗯,知道了。”
她身边的宫女却皱眉,扶着她低声道:“娘娘,宫里的贵人们都很本分,没有起什么波澜,但我觉得这个赵淑女有些不太一样。”
张筠蹙眉,转头看向她淡淡道:“记住,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
宫女慌忙低头,道:“是,奴婢记住了。”
张筠脸上又出现笑容,道:“太子现在在干什么?”
她另一边的宫女笑着道:“太子殿下刚起,听说跑去凤藻宫找长公主去了。”
太子朱慈煓三岁多一点,对几个哥哥倒是不怎么亲近,但对长公主朱淑娴却异常黏糊,没事就跑到凤藻宫去。
张筠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道:“嗯,注意上课的时间,不要让太子玩过了。”
宫女连忙应下,道:“是娘娘。”
张筠走了一会儿,道:“待会儿去永和宫,你们准备下。”
永和宫的兴子也有身孕五个月了,她们的预产期可能相差不多。
宫女应下,匆忙去安排。
慈宁宫里。
小永宁趴在张太后床前,双眼通红,小脸梨花带雨,不停的哭,拉着张太后的手,道:“母后,你没事吧,别吓唬我……”
张太后躺在床上,神色发白,气息微弱,双眼遍布红丝,虚弱的道:“我让你关了宫门,关了吗?”
小永宁拉着她的手,泪珠一滴一滴的落,哽咽着道:“人家已经关了,人家听话,母后,你千万不要有事啊……”
张太后看着小永宁的凄惨表情,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道:“没事,老毛病,太医不是说了吗,扛过这几天就没事了。”
小永宁知道当初她母后怀她的时候遭了暗算,本来要流产的,是张太后坚持生下来,为此落了一身的病,每年冬天都相当煎熬,痛苦难当。
她拉着张太后的手,满脸泪水,六神无主,忽然站起来道:“母后,我去找皇叔,皇叔一定有办法的……”
她刚要跑,张太后声音忽然大了些,道:“回来!”
小永宁转过头,看着张太后,一脸不解。
张太后喘了口气,解释道:“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你皇叔最忙的时候,不要打扰他,我撑过几日就没事了。”
小永宁跪坐在张太后床前,一个劲的哭,显得特别无助。
张太后脸色苍白,手臂如柴,摸了摸她脸上的眼泪,艰难笑着道:“傻孩子,母后没事,你去给母后熬个粥,母后睡醒了喝。”
小永宁“啊哦好”一连串说着,话音没落已经跑出去了。
张太后看着小丫头风风火火的背影,轻叹了口气,看着床边不远处的李香君,道:“香君,这段时间你看着永宁,别让她惹事,也别让皇上知道。”
李香君亭亭玉立,比小永宁还大两岁,看着张太后苍白的神色,同样很担心,走过来,轻声道:“娘娘放心,香君知道的。”
张太后这才放心的勉强笑了笑,继而闭上眼,放心的睡了。
宫里有些纷扰,宫外也不平静。
秦良玉在午饭之前,出现在孙承宗府邸,看着已经能坐起来,脸色红润的孙承宗,秦良玉神色凝肃不散,道:“元帅,帅府里对军队的改革有了另一种提法,认为帅府不能与内阁平起平坐,日后恐会酿出滔天大祸,是以希望将帅府降格。”
孙承宗已经修养了好一阵子,虽然还不能下床,但身体渐好,并无大碍,听着秦良玉的话,沉吟片刻,道:“你认为是首辅的意思?”
秦良玉满头白发,目露忧色,道:“应该是,我担心这只是试探。”
“国防部……”孙承宗若有所思,低低自语。
秦良玉见他说出“国防部”三个字,知道他早已经听到风声,便不再兜圈子,道:“元帅,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孙传庭大权在握,异常强势,并且对朝局有着既定的规划,这些规划他没有完全透出来,但一些动作相当清晰。
秦良玉或者说孙承宗是没有办法正面相抗的,只能想办法迂回解决。
在秦良玉看来,孙传庭这些动作有些着急,不符合帅府的改革计划,她不希望改革节奏被打乱。
孙承宗对孙传庭的想法倒是能明白,默默思索一阵,道:“没事,首辅应该只是透个风声,在思想上做准备,不会立即着手,三五年后才会有实际动作。”
秦良玉没有孙承宗看的明白,大概是因为她久在军旅,是一个军人更胜过文官。
秦良玉思索一阵,道:“元帅,帅府今后该何去何从?”
秦良玉不是孙承宗,她的威望还不足以镇住整个军方,孙承宗若是真的致仕,会对现在的军方局势有不可预测的影响。
孙承宗知道,秦良玉以前在四川,又是个女人,她即便坐上帅府元帅之位,也压不住大局。
他微笑,看着秦良玉一样的苍老面容,语含深意的道:“你觉得,你还能干几年?”
秦良玉一怔,她到年是整七十,古稀之年,听着孙承宗的话,不由深思起来,片刻后她道:“元帅的意思是,曹文诏?”
秦良玉对国政大计没有孙承宗看得分明,但涉及到军方,就心下了然,转瞬就明悟了。
孙承宗默默点头,道:“你去找曹文诏谈一谈,然后给皇上上书。”
秦良玉明白了,道:“嗯,我今天先走动一圈,与各大都督谈一谈,再与曹文诏深谈一番,明日入宫。”
孙承宗点头,没有再多言。
大明军制是他一手操作的,海军还好说,其他的三大都督,熊廷弼,杨嗣昌,卢象升与秦良玉没什么交集。秦良玉是个女人,没有足够的威望,压不住这些人,别说还要深入推行军制的改革。
所以,需要一个人辅佐,这个人遍观大明,唯有曹文诏合适!
孙承宗的三子孙铃送秦良玉出来,在门口看着秦良玉上了马车。
他抬头看了看明净的天色,面无表情,转身回去。
帅府要易主了,大明正在急剧的变化。
从内阁,皇宫,帅府,再到地方都在急剧变化,在无声有声的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第1473章 集权
朱栩没能睡一个时辰就被刘时敏叫醒了,因为孙传庭求见。
赵婧给朱栩穿着衣服,她伸头看了眼外面好像又下雪了,便轻声道:“皇上,妾身会做些开胃的点心,待会儿给您送过去吧。”
朱栩确实有些饿了,“嗯”了声,又揉了揉脸,展眉道:“你那汤不错,再做一份。”
赵婧一喜,道:“是,臣妾记住了,每天给皇上做一份送过去。”
朱栩笑了下,没理会她的小心思,穿好衣服便向外面走去,在刘时敏等的陪同下匆匆赶往乾清宫。
婢女这才悄悄进来,委屈的道:“小姐,你可吓死我了。”
赵婧翻了白眼,向后一跃又倒在床上,看着屋梁,双眼灵动的道:“傻丫头,本小姐又不傻,再说了,皇上也没那么可怕,不要有坏心思就行啦……”
婢女更加委屈了,道:“小姐,你是忘了进宫前老爷的交代了,皇宫是吃人的地方,前朝的那些妃子,就是太后都被暗算了……”
赵婧一个翻身又跳起来,惊呼道:“啊呀,我要给皇上做吃的,快走啦,给我打下手……”
她边说边走,嘀咕道:“也不知道御膳房有没有那些材料,妍儿,给我拿出你的本事来,不然你就睡地上啦……”
婢女对自家这小姐万分不放心,慌忙的跟上去。
朱栩赶到乾清宫,孙传庭已经等着了。
孙传庭行礼后,不等朱栩做下便道:“皇上,大议的各项事情臣等已经准好了,臣打算对辽东三省的巡抚进行轮调到关内,对云南,贵州,四川的巡抚调入京,南直隶那边,臣计划进行拆分……”
朱栩坐下后,随意拿起茶杯,道:“继续说。”
“南直隶太大,很多事情巡抚衙门鞭长莫及,臣计划拆分成两个省,部分合并入山东,浙江等,全国也计划进行合并县府,走大府大县大镇路子……”
“这样一来,不止能集中各地官衙的力量,也能分散地方的顽固势力,同时增加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政’的推进……”
“臣等内阁,六部以及各巡抚都商议过,大体没有问题,今年大议先做出预案,明年陆续实施,争取两年内完成……”
朱栩放下茶杯,微微点头。
孙传庭的思路一直很清晰,朝廷里进行集权,走大部制,地方上也是延续这个想法。
这里面更多的也是为了分散,打击对方的士绅势力,加速土地,户口等相关工作。
朱栩睡了一觉,清醒的多,道:“可以,你将章程做的细致一些呈上来。只是看看,朕交给你,不干预。”
孙传庭对朱栩这样的信任是有极大压力的,面上从容不动,道:“臣遵旨。科尔沁大汗巴达礼派人送来了三千匹良马,是给海贵妃寿辰的贺礼,目前已经到张家口,等待皇上的旨意。”
朱栩忽然心里一动,道:“我们的马场目前有几个?”
孙传庭想了想,道:“四川,陕西,辽东,云南各有一个,加上张家口每年从蒙古那边买入,每年能有三万批战马,都是上品,目前帅府不缺战马。”
朱栩思索片刻,道:“巴达礼这些年也是尽心尽力,没有不敬之处……这样吧,战马放进来,留在皇家苑林。以皇宫的名义,向各商会采购三千匹布,不,做成成衣。棉衣,裤袜,烈酒,盐,帐篷等生活必需品,总价格一百万,给朕大张旗鼓的赏赐,让申用懋召集蒙古全部部落的人,当着他们的面发下去。”
孙传庭顿时明白朱栩的意思,道:“是,臣命商务总局去做,由皇家军团的赵率教,满桂亲自护送,再让申用懋分发。”
“恩威并重”!
朱栩满意,道:“嗯,具体的你与帅府那边商议,对了,煊儿这次代表朕去。”
孙传庭没有异议,道:“是,二殿下去更显皇上对科尔沁的重视,想来其他各部落会很羡慕。”
张家口这些年对蒙古的贸易是赚了很多银子的,现在自然不是为了赚银子,而是对庞大复杂的漠西蒙古进行分化拉拢,以奠定日后某些事情的基础。
君臣二人商定,孙传庭便又道:“皇上,曹大都督在帅府参赞军务有些日子了,是否该提一提?以曹大都督的军功,可以再进一步了。”
朱栩手一顿,抬起头看着他。没有猜疑,全是疑惑。
孙传庭神色坦然,躬身道:“这不是臣的想法,是秦副元帅一大早就找了微臣,透露了这个意思。”
朱栩看着孙传庭,慢慢拿过茶杯,若有所思的道:“应该是你那个‘国防部’的想法触动了帅府,孙阁老怕是真的要致仕了。”
孙传庭知道朱栩与孙承宗有个三年之约,不紧不慢的解题道:“皇上,孙阁老可以不走,但副元帅可以不止一位,分工合作,更能增加效率。”
朱栩喝了口茶,思忖片刻,道:“秦副元帅既然先找你,想来也是猜测这是朕的意思。”
在朱栩的计划里,他要构建一个强势的军方,尽可能减少文官集团的制约,为日后的扩张做足准备。但在目前改革大势的潮流下,不管是孙承宗,秦良玉都显得不够强势,无法与内阁抗争多少。
这里固然有朱栩的原因,更多是大明传统思维,武人的身份很低,压制武人是朝野共同的思维,武人自身也习惯自我贬抑。
这种环境下,帅府是很难出头的。
即便将来曹文诏上位,也未必能有朱栩期盼的那般。
孙传庭不知道朱栩一瞬间脑海有多少想法,继而道:“臣只是对军队有些考虑,是大框架下,具体的还得皇上乾纲独断。”
孙传庭知道他的权责在哪里,分得清界限,做事极有分寸。
朱栩“嗯”了声,道:“这件事朕会与秦副元帅细细商讨,你先不要动,军队的改革还不够彻底,需要时间。”
孙传庭道:“臣明白。明天,臣打算先在议会召开前期会议,敲定一些事项,最重要的那些放在最后三天决定,不知皇上明日可有空?”
这应该孙传庭今天来的目的了。
朱栩想了想,道:“朕手里一堆事情就不去了,朕会让司礼监盯着,具体的草案今晚之前送过来。”
孙传庭道:“是,臣明白。”
第1474章 下有对策
等孙传庭说完,朱栩看着他,随口般的道:“听说,外面的抄地之声越演越烈?”
孙传庭一怔,他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风声,神色微紧,道:“臣知罪,臣即刻命刑狱司等展开调查。”
朱栩笑着拿起手边没有看完的文书,道:“不着急,看看。”
孙传庭登时会意,这是要养案啊,便道:“臣明白了,臣让人盯着。”
朱栩笑了声,旋即又想到可能不止抄地,道:“划分土地,分配田亩等也要预防一下,要是让千顷大户分了十亩二十亩,朕和内阁的脸可就丢光了。”
孙传庭脑海里顿时想到了那个画面,很是荒唐,可要是发生了,那就更荒唐了。
“臣一定严防此类事发生!”孙传庭沉声道。
朱栩点点头,道:“去吧,你这份讲话稿朕明天就能看完,到时候你修改一番,还来得及。”
孙传庭抬起手道:“臣告退。”
朱栩没有抬头,低头看着他的这份讲稿,还有一些没有看完。
朱栩勾勾写写,好一阵子才算收尾,刚准备拿起秦良玉的,李德勇悄步走了进来。
“皇上,赵夫人来了。”李德勇走近低声道。
朱栩放下文书,抬头笑着道:“让她进来吧。”
“是。”李德勇应了声,不久赵婧就提着食盒进来了。
“皇上,这是妾身亲手做的小吃,跟皇宫不一样,皇上尝尝……”
赵婧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来,摆放在朱栩的桌前。
朱栩确实饿了,闻着香气顿时口舌生津,拿起筷子就尝起来。
这些都是小菜,与御厨完全不同,吃惯了这么多年的御厨,这种口味让朱栩很是欣喜。
“不错不错。”朱栩一边吃着米饭,一边赞赏道。
赵婧站在朱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