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一抬头,嘿嘿一笑。
朱由校坐在轮椅上,打量着眼前这两个兄弟。
他以前一直觉得五弟朱由检,谨慎尊礼,性格勤勉,将来必然会是一个卓尔不群的藩王,青史可有名。只是,现在看来,这位五弟只怕也是性格隐忍,内有大志。
另一个是六弟,朱由栩,也就是朱栩。他一直都看不透这个弟弟,很小的时候他就看不透,现在更是看不透了。
“为什么我今天才发现?”
朱由校脸上笑了下,在上菜的空隙看向信王朱由检道:“五弟,你最近在宫里忙什么?”
朱由检脸色微变,看了眼朱由校,斟酌着措辞道:“回皇兄,臣弟闭宫自省,从未外出。”
朱由校本是随意一问,听着朱由检的回答,打量了他一眼,又转向朱栩,含笑道:“六弟你呢,你可是很少去朕那了?”
朱栩挺着腰板,不假思索的道:“吃饭,睡觉,数银子。”
张皇后瞥了眼朱由校,板着脸瞪朱栩道:“好生说。”
朱栩立即乖模乖样的道:“回皇兄的话,臣弟闭门读书,明圣贤之智,晓古人之慧。”
张皇后眉头蹙起,暗自给了朱栩一个警告之色。
朱由校听着朱栩的话,眼神闪过怪异之色,目光在朱栩与朱由检之间来回搜寻,许久又转向朱由检,笑着宽慰道:“五弟放心,朕兄弟之间,兄友弟恭,没有嫌隙,放宽心。”
尽管之前在朱由校面前已经解释过,但朱由检听着朱由校的话,还是心里一阵发冷,勉强硬着头皮道:“是,皇兄的话,臣弟谨记在心。”
朱由校笑着点头,与张皇后对视一眼,张皇后拿起筷子道:“好了,那咱们的家宴开始吧。”
等朱由校夹过第一筷子,朱栩与朱由检两人才开始动筷子。
朱由校兴致似乎很高,再次与张皇后说起了相声,朱栩这个观众偶尔还叫个好,朱由检完全是个看客,显得心不在焉。
朱栩插科打诨,腾挪转移,一顿饭的功夫,他也隐约明白,朱由校是对他与朱由检起了疑心,但这种疑心或者说可能的威胁又微不足道,并足以让朱由校对他们两人升起过多的心思或者做什么。
酒足饭饱,朱由校的精神跟不上,又说了会儿闲话,朱由校笑容满面的看向朱栩道:“惠王,替朕送送信王。”
先前的六弟,五弟,酒后的惠王与信王,这样的转变让朱栩与朱由校两人都心生警惕之意。
朱栩笑容不变,起身看向朱由检道:“信王兄,我送送你。”实则,朱栩的景焕宫不比朱由检的信王宫近。
家宴之上,张皇后,朱栩不能喝,也只有朱由校,朱由检喝了几杯,都是浅尝辄止。
朱由检神色从容,站起毕恭毕敬的向朱由校道:“臣弟告退。”
朱栩本来心境凄凉,虽然这顿饭不单纯,但总算没有那么孤独了,他背着手,微红着脸与朱由检并肩向坤宁宫外走去。
朱由检面无表情,沉默不语,眉宇间忧惧不散。
两个近侍打着灯笼,不远不近的领着两人。
朱由检是心里有事,朱栩是心虚,两人都是一路无话,直到要出坤宁宫,朱由检才忽然停住脚步,看向朱栩道:“六弟,你的生意,我能参与吗?”
朱栩一怔,对与朱由检这个要求实在太过突然,猝不及防,不由得看着他愣住了。
朱栩愣神的功夫,朱由检脸上僵硬一笑,道:“不能就算了,没关系,我先走了。”
朱栩很快反应过来,连忙道:“可以,信王兄想要做什么生意,我去给信王兄张罗。”
朱由检也是心血来潮,闻言便也怔了怔,思索一会儿才道:“我也开一家商会如何?”
此时朱栩也大致琢磨出朱由检的心思,无非是想让朱由校看到,他有别的事情做,没有图谋不轨。
看着朱由检,朱栩道:“那信王兄是想做什么生意?”
朱由检虽然调查过朱栩的生意,但对运作,盈利等方面却并不了解,过了好一阵子道:“听说,南来北往倒腾货物比较赚钱,六弟,你觉得可以吗?”
“行,没问题!”朱栩一副大包大揽模样,就差拍胸脯了,保证似的道:“信王兄尽管放心,我别的本事没有,赚银子我在行。年后我去舅舅那弄几张路引,再带你,不,让你宫里的大管家跟着我走一趟,用不了多久,每年至少有十万两白银收成!”
“十万两!”朱由检心里很是惊了一下,看着朱栩道:“真的有这么多?”
朱栩嘿笑一声,道:“信王兄甚少出宫,不知道这天下巨商富户,说他们腰缠万贯都是谦虚,一大家子家产,超过百万不止凡己,咱们赚的都是蝇头小利。”
朱由检听着朱栩的话,面上犹豫挣扎,迟疑好一阵子才定神,沉声道:“好,那年后我便来找六弟,还请六弟帮我筹划一番。”
“信王兄尽管放心!”
朱栩背着手,挺着胸脯说道。
第176章 八大皇商之范家
天启六年,正月十一,东华门。
天黑没有黑,抬眼望去,处处都是灯光,男男女女,灯笼如海,绵延不绝。
朱栩手里拎着一盏小红灯笼,一脸兴奋的行走在人群中。
他身后跟着曹化淳与曹文诏,两人手里也更拎着一盏灯笼,目光带着好奇之色的左顾右看。
上元节又称为灯节,这个时候,不分富贵,没有高低,每个人都是差不多服饰,男子可以穿着富贵,女子身着白衫,互相比着灯笼,购买着各种稀奇小物件,欢声笑语,鞭炮隆隆。
曹化淳在朱栩身后,笑着说道:“殿下,这上元节,奴婢还是第一次这么闲逛。”
朱栩含笑点头,他们这三人,都是第一次这么悠闲,认真的逛着上元节。
街道两边,花船,酒楼,茶肆,处处都热闹非凡,喧闹如沸,行人如流水。
朱栩提着花灯,四处新奇的逛着,烟花灯火处处,任意流连,令他无比痛快。
而同时,在街道的另一头,匆匆从南方回来的杨怀忠丝毫没有感觉到上元节的轻松快乐,快步走进一家酒楼。
杨怀忠刚刚走上二楼,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就迎着他道:“杨掌柜,请,范大掌柜等很久了。”
杨怀忠紧皱着眉头,一脸凝色的点头,跟着小厮走进一间包房。
“范大掌柜。”
杨怀忠进门就抬手道,见边上还有一个十五六岁少年,连忙又道:“小掌柜也在。”
屋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中年人,微微发福,五官普通,是那种丢在人群绝对不会被注意的人。倒是他边上的少年,肤色黝黑,目光炯炯,一看就是个心思锐利的玲珑人。
中年人拿起茶壶,笑着道:“杨掌柜,请坐。”
杨怀忠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犹豫了一下,在他对面坐下。
杨怀忠象征性的将拿起茶杯沾了下唇,不等发问便道:“范大掌柜,除了海上的生意,其他生意咱们都亏了,而且亏出非常厉害。”
范大掌柜名叫范进雄,听着杨怀忠的话,神色不变,道:“嗯,这个我来之前与其他几家都合计过,失去了漕运一块,加上张家口那边也变了天,最赚钱的两头都在赔钱,今年我们山右只赔一百万两已经算好的了。”
杨怀忠看着范进雄的脸色,稍作迟疑的试探道:“范大掌柜,那几家的意思是?”
范进雄看着杨怀忠的神色,笑了笑,道:“杨掌柜不用担心,咱们合作这么多年,对你的能力是信得过的。我们的失利只是受了朝堂变故的影响,没有人怪你。”
杨怀忠稍稍松了口气,晋商向来喜欢抱团,他杨家并不大,他在其中的角色,说的好听是个掮客,不好听就是跑腿的。要是他不被这些大掌柜信任,那就一无所有了。
范进雄瞥了眼身边的少年,道:“永斗,你跟杨掌柜说说咱们现在遇到的麻烦。”
杨怀忠一听,连忙抬头看向左手边的少年。
范永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看上去很是讨喜,容易亲近,语速故意放慢的道:“杨掌柜,首先是漕运,金人需要的粮食,私盐,茶叶,布匹都没能从南方运过来。我们动用了很多办法,但漕运处处都是关卡,难以彻底打通。转换陆上不说火耗,单说耗时与安全就无比头疼。金人那边已经很不满,说我们不守信,本来很多交给我们生意也都换了人,单是这一项,我们几家加起来损失就超过八百万两!另外,就是张家口,现在朝廷管的极其严厉,锦衣卫不时出没,山右冯家被抄了家,很多人都不敢再去碰,这一块,我们损失的更多……”
杨怀忠之前已经听到大概,却不知道冯家已经被抄家了,他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冯家比杨家大多了,从明初就开始经商,各支加起来,家资只怕要超过三百万两!
晋商,不论是漕运,还是张家口做的都是见不得人,或者说大逆不道的生意,一旦被查实,抄家灭族都是正常不过。但也因为如此,利润无比丰厚,让他们无法罢手。
杨怀忠沉默许久,抬头看向范进雄道:“范大掌柜,那,诸位大掌柜都是如何决定的?”
范进雄瞥了眼范永斗,斟酌着道:“我们已经查过了,不论是漕运还是张家口,现在都是户部是统辖,而且,你之前说的那几个商会,我们也打听过,据说是户部侍郎,傅涛的。”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朝堂变动太过激烈,对他们影响奇大,杨怀忠自然也不会不知道,户部侍郎究竟是谁。
户部侍郎,惠王,皇后,这么一连,杨怀忠陡然恍然大悟,看向范进雄道:“我曾经听传闻,那惠民商会有张国公的份,现在看来,只怕是真的!”
范永斗道:“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位傅公子似乎想要吃独食。”
杨怀忠想起当初他去找周建宇谈漕运的情景,眉头凝结,默然不语。
这傅公子背景深厚,做的生意都是做独一份,外人难以插进脚,不像他们,做的都是杀头的买卖。
范进雄看向杨怀忠,目光冷静,有着一股无法抗拒的气势出现,沉声道:“漕运必须打通,张家口也一定要理顺,不管要多少代价!”
杨怀忠神色一惊,道:“范大掌柜,那位傅公子,只怕不是好说话的人,而且,我们的生意,他未必喜欢参与。”
范进雄漠然点头,道:“不论如何都要试试,照这样下去,除了东南的生意,北方以及鞑靼的生意就没有办法做,我们亏不起,也丢不掉!”
杨怀忠明白了,这只怕不是范进雄一个的意思,是代表了大部分晋商的想法。
晋商是一个很团结的团体,做的生意也都很类似,从明初起家就大部分都是跟边关有关,这是命根,决不能断!
他想了想,站起来沉声道:“好,那我明天就去傅府拜访,见一见傅公子。”
范进雄思忖一阵,给杨怀忠透底道:“你先去试探一下,只要能让他高抬贵手,五百万两以下你随意开。”
这就是赤裸裸的砸银子了。
杨怀忠脸上又一变,晋商虽然庞大,家资丰厚,但要是一下子拿出五百万两也不是随便都可以的,这应该也是大家一起出的。
这就表示,他们晋商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第177章 献策宋康年
朱栩三人还在逛着,乐此不疲,哪怕宫门都要关了也没有回去的意思。
上元节真的非常有意思,不同于后世的节日,这里纯粹是民间自发,没有赋予其他的属性。一路上,朱栩置换花灯,品尝小吃,打灯谜,抢楼船,放鞭炮等等几乎没有停过。
曹文诏与曹化淳两人倒是冷静很多,一直谨慎小心的护佑着。
前面人头攒动,灯光如龙,曹文诏遥遥一看,笑道:“殿下,我们去放花灯吧。”
“好,多买几个花灯。”
朱栩跃跃欲试,手里提着三个花灯,快步向河边走去。
小河两边都是人,河面上已经漂浮了不少花灯,白色荷花映衬,如同点缀在黑色镜面上,摇摇晃晃,煞是好看。
沿着河边走,许多青杏少妇花季少女都蹲坐在河边,推送着一盏盏花灯,娇羞打闹,嬉笑声不绝于耳。
朱栩看着,不由得感慨道:“啧啧,年轻真好啊。”
曹化淳与曹文诏很了解朱栩,对于惠王殿下突然冒出的古怪话语有了抵抗力,装作没有听到,提着一大圈花灯跟着。
“大伯母,我们这是要回家吗?”
“是啊,这么晚了,再不回去,老爷就要生气了。”
“大伯母,我和姐姐还没有玩够,咱们再玩一会儿吧,还有文会没看呢……”
“好了,跟你姐姐学学,做个文静贤淑的女子……”
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与朱栩三人擦肩而过。
朱栩眼睛眨了眨,停下脚步回头看去,心里暗道“刚才那个没说话的小女孩好眼熟啊。”
曹化淳与曹文诏一愣,看向朱栩道:“殿下,怎么了?”
“没事。”朱栩转过头,很快找到了空的地方,将手里的一盏盏灯推入河里。
“许愿许愿。”
朱栩对着身后两人招手,然后一本正经的看着花灯开始许愿。
曹文诏与曹操面面相窥,这许愿,不应该是去庙里吗?
朱栩神神叨叨一阵,转头看向两人道:“你们不信吗?走,待你们去找大师算算。”
“大师?”曹化淳与曹文诏跟在朱栩身后,只见他直奔不远处一个算卦的摊位。
朱栩一脸兴奋的走过来,站在摊位前打量,一张桌子一面帆一个人。
帆上写着八个大字“铁口直断,一卦千金”,桌上陈陈旧旧,哪里都有。倒是算卦的人,一身绫罗绸缎,手边的扇子一看就是唐伯虎的扇面,八字胡,高鼻梁,双眼眯起,若有精光闪动。
一个四十多岁的夫人坐在长凳上,看着卦师紧张的道:“宋大师,我家老爷今年的运程到底如何?”
卦师抬头垂眼,看着手指捏来捏去,许久轻叹道:“李夫人,李老爷命里缺水,而今北方大旱,只怕贵府不止今年不顺,往前都不顺吧?”
这李夫人神色一惊,神色慌张道:“宋大师,你都说对了,那,那可有解法?”
这宋大师又掐了掐手指,正色道:“李老爷命里无水,可往南方去,元宵之前必须走,否则必有大难。”
李夫人颤抖着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碎银,道:“多谢宋大师,若是灵验,我必然再来还愿。”
这宋大师仿佛没有听出李夫人话里的意思,笔直而立,平淡道:“聚散是缘,夫人不必执着,速速去吧。”
李夫人连哎哎了几声,很快就挤进了人群。
曹化淳与曹文诏对视,目露异色,这位宋大师到底是蒙的,还是真有这份眼力?
朝堂上之上惊变连连,极少没有被牵累的,外放无疑是一个躲避风潮的好办法。
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惠王殿下不会没事盯着一个算卦的,还耐心听他胡扯半天。
朱栩此刻背着手,微歪头,打量着从容不迫将银子揣入怀里的宋大师。
“来,给我们家公子算一卦,也是算今年的运程。”
曹化淳走上前,搬过凳子,对着宋大师神色淡淡的道,却掩饰不了嗓音的尖锐。
宋大师看着曹化淳,然后转头向朱栩,眼角微不可察的一眯。
旋即,他摊开一张纸,道:“还请公子写下生辰八字。”
朱栩坐在凳子上,始终都是一副意味深长之色的打量着眼前人,听了他的,微微一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生辰八字”四个字。
这宋大师一怔,盯着这四个字,好一阵子才点头,道:“公子,贵不可言。”
朱栩眉头一挑,呵呵一笑道:“宋大师倒是好才思。”
宋大师微躬身,淡淡一笑道:“让公子见笑了。”
朱栩打量着他,顿了顿,笑容满面的站起来道:“一百两,承宋大师吉言!”
曹文诏丝毫没有犹豫,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递过去,眼神也在这“宋大师”脸上认真的扫描着,似要记下来。
宋大师端立不动,看着桌上的银票好似视钱财如粪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朱栩不管他动心不动心,看着不远处一个极其漂亮的花灯就跑过去,正与摊主激烈的讨价还价。
“十五文,不买就走开,不要影响我做生意!”
“八文,再不卖我就走了!”
曹化淳与曹文诏又看了几眼“宋大师”,紧紧跟在朱栩身后。
宋大师看着朱栩离开,看着朱栩买下花灯,看着朱栩兴高采烈的拿着花灯远走,看着他,消失不见。
“宋大师,宋大师……”
两个客人都被他的表情赶走,他直到确定朱栩真的走了,才眉头皱了下,轻声低语道:“真的走了?为什么会走了……”
人群中走来两个三十出头的男子,都是一副风度翩翩,意气风发模样,来到“宋大师”桌前,大声道:“康年兄,你怎么还在这,快,赶紧收摊吧,林姑娘就要舞曲了。”
宋康年闻言连忙清醒过来,抬头看着几人道:“好,我立马收摊,两位等我一下。”他说着飞快将桌上的银票揣入怀里,拿起扇子与帆便急匆匆离开。
朱栩也一路玩的很开心,直到临了,曹文诏还是忍不住的道:“殿下,刚才那个算卦的,到底是什么人?要不要属下去查一查?”
“不用。”朱栩漫不经心地笑道,他现在更对手里的花灯感兴趣。这个花灯精致小巧,外面好像绣了什么图案,在里面映衬了两句诗,隐约像是一个灯谜。
第178章 晋商找上门
当晚没有回宫,朱栩夜宿在城外的秘密据点,直到第二天一大早,宫门开了才急匆匆进宫。
张皇后现在对朱栩盯的很紧,没等回宫,就被叫去坤宁宫训斥了一顿。
朱栩唯唯诺诺的答应着,小半个时辰才被放回来。
“殿下,你手里怎么还提着个灯笼啊?”负责押送朱栩回宫的焕儿看着他手里还提着灯笼,娇俏疑惑的问道。
朱栩立即如护食的小狐狸,抱着灯笼道:“焕儿姐,休想打我灯笼的主意,除非你来我宫里。”
焕儿一愣,旋即娇哼一声,嗔怒道:“娘娘说的对,殿下的算盘最精了,我要是过去了灯笼还是殿下的,平白将我搭进去!”
朱栩嘿嘿一笑,凑近道:“焕儿姐,听说皇嫂最近火气大,要不,你真考虑一下?”
焕儿眉头轻蹙,大眼睛瞪着朱栩道:“殿下还是赶紧回去吧,这三天你可出不了宫了。”
朱栩心里哀叹一声,有些垂头丧气的向宫里走去。
景焕宫内,除了曹文诏,曹化淳,姚清清三人,其他人都是张皇后安插过来的“间谍”,朱栩除了读书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上元节未过,朝堂之上就掀起了腥风血雨,或者说,是从去年就一直没有消停。
东林党死灰复燃,拼力的清缴东林党,魏忠贤倒台,阉党一盘散沙,哪里是杨涟等人的对手,有能力的一个劲的要外调,忧惧难解的一心只要辞官,没有能力的惶惶不可终日如无头苍蝇。
不过,东林党虽然在复苏,但也不复往日盛景,朝堂之上四分五裂,派系林立。
顾秉谦、魏广徽结成一党,大肆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孙承宗只关心辽东,其他几人默不作声与中立的清流形成默契。科道言官们也各执一词,互不妥协,金銮殿上,俨然成为了最为可怕的战场。
朱栩没有心思去关心这些,除了读书便是研究从宫外带回来的精致小灯笼。
这个灯笼设置的非常精巧,堪比蜘蛛织网,每一根都准确无误,不差分毫,各有奇技搭配其中,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机关屋”。
朱栩试了各种办法,想要看清里面的灯谜,但不管哪个方位,看到的都是小半边,根本无从去猜测究竟写的是什么。
姚清清一直站在朱栩身前不远处,见朱栩七手八脚的毫无所获,轻声道:“殿下,要不就拆了吧?”
朱栩登时瞪眼,道:“这么精致的灯笼怎么可以拆?嗯,拆,那就拆了吧。”
朱栩脸色一变,找过一把小刀,直接在灯笼做起了手术。
姚清清见惠王殿下终于不纠结了,便悄然退了下去。
朱栩将这小灯笼剖开,只见白色的蜡烛已经烧完,对面有着一张纸条,娟秀的小字,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
朱栩眉头皱起,盯着这句诗沉吟不语。这句诗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论作者的背景,作这首诗的环境还是写作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感情,他都很清楚,但要是当做灯谜来猜,就没那么容易了。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朱栩托着下巴,怎么也猜不透,心里不由得嘀咕,这古人的思维果然强大。
朱栩猜不出索性放着,准备过几日方便的时候,去翰林院问问。
作为一个王爷,尤其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王爷,他的吃饭时间到的总是特别快。
门口,一张小桌子,朱栩坐着小凳子,捧着碗,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
姚清清端着菜过来,轻笑着道:“殿下,别人饮酒赏雪,您吃饭看雨,是不是有些不应景?”
朱栩扒拉着饭,浑不在意的道:“不管他,吃饱最重要。”
话音未落,曹化淳就打着伞,冒着雨向朱栩走来。姚清清拿起一个碗,站起身向里面走去。
曹化淳语气有些急,没放下雨伞便道:“殿下,山西那边来了一个姓范,吵嚷着要见傅公子。”
“姓范?”
朱栩双眼眯了眯,下意识的伸手擦掉嘴上的饭粒。
八大皇商,在后世极为有名,不仅因为它对葬送大明王朝出了大力,更是他们的生意绵延不绝,直到清末才算彻底消散。但也留下了各种大院,彰示着他们过去的辉煌历史。
其中最为著名的,不是齐家也不是曹家,而是这个范家!
范家可追溯的历史,可能是明成祖朱棣起兵争夺皇位,因此,这一家习惯性的就是冒险,发战争财。他们在大明境内走私贩卖一切金人需要的东西,粮食,兵甲,甚至是军事情报!而且,他们的经营范围还触及到了蒙古更北端,庞大的难以想象!
朱栩眯着眼,心里飞速计较着。
当初成立惠通商行他便有算计晋商,尤其是八大皇商的心思,既然如今人头送上来了,他不收都不好意思。
不过,现在人头还很瘦,他需要养肥。
朱栩筷子有节奏的敲着桌子,心里也渐渐有主意,开口道:“这帮人肯定是打听了不少消息,这样,你先让魏良卿去见,探探他们知道多少。然后让魏良卿,贺云杉,周建宇三人都去见,再试一次,看看他的目的,底线。”
曹化淳一一记下,见朱栩说完了,才小心的提醒道:“殿下,晋商做的生意,只怕,不能长久。”
朱栩明白曹化淳的意思,心里却暗自摇头。朝堂上的大人们忙着匡扶天下,驱邪用正,哪里会主意到这种小事情啊。
“对了。”朱栩没有解释,反而一抬头,脸上挂着怪异地笑道:“还记得昨天那个人大师吗?去,在他身边安排两个人,一个人是女人,一个是生死之交,给本王一直跟着他。”
听到“本王”两字曹化淳心里一凛,越发谨慎的道:“殿下,这个人,很重要吗?”
朱栩夹了几口菜放碗里,道:“不怎么重要,只是好玩,以后会更好玩,你别把人弄丢了。”
曹化淳记在心里,告辞一声便径直出了宫,让人一打听,神色更加疑惑,低声自语道:“宋献策,字康年,不过是个秀才,到底有什么特别,让殿下都觉得好玩……算,还是先应对晋商的事情吧。”
第179章 平王府看戏
三天后,平王府。
“平王叔,我来蹭饭了。”
朱栩一进门,声音就仿佛要覆盖整个平王府。
平王大腹便便,一脸谨慎欣喜的跑出来,笑呵呵的道:“栩儿,你可稀客,来,快来。”这样说着,他眼睛瞥了眼朱栩身边的两个近侍,笑容有些放松。
朱栩摆手,道:“皇叔不用假客气了,将你府上的戏班子叫出来,咱们今天听戏,就听《定军山》。”
平王怔了下来,双手按在腰带上,瞥了眼四周,一边里走一边低声道:“栩儿,上次我可是替你背了黑锅,你这次可不能继续害我啊。”
朱栩顿时不干了,停下脚步瞪着眼道:“皇叔,咱们这就要论一论了,你说,你府里管事私占民田,是不是我给摆平的?你得罪鲁王,是不是我出面说和的,你这府邸修缮,我是不是直接就出了五万两银子,我只是让你给上了一道折子……”
平王一听,连忙笑着拉住朱栩的手道:“是是,是我说错了,听戏听戏。”
“这还差不多。”
朱栩背着手,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指挥着平王府下人,这这那那的收拾,然后在大院里与平王一起坐着,看着大院里搭起唱台。
平王坐在那,身体动来动去,最后还是忍不住道:“栩儿,你告诉我,你今天到底是要干什么?”
“看戏啊。”朱栩手里拿着蜜枣,悠闲的塞入嘴里。
平王看着朱栩,又挣扎了一会儿道:“栩儿,你就直说吧,不然我今天的戏是看不太平了。”
朱栩转头看着他,见他真是一脸忐忑,便笑道:“皇叔不用担心,小事情小事情。”
平王看着戏台上已经搭好,越发焦急道:“栩儿,你就跟我说实话吧,我是真受不了了。”
朱栩嘴里嚼着蜜饯,一脸淡定的对身后挥了挥手。
他身后一身内侍服,三十出头的男子对着平王微微躬身,道:“奴婢王承恩,拜见平王殿下。”
平王一愣,挪动着身体向后看,打量一眼,又转头看向朱栩道:“栩儿,他,我记得他不是你宫里的人吧?”
不等朱栩说话,王承恩便道:“回平王殿下,奴婢是信王宫里的庶务总管。”
平王神色一惊,看向王承恩又看向朱栩,指着王承恩道:“栩儿,信王,你,你……”
朱栩喝了口茶,道:“皇叔是想说,信王都已经这样了,我为什么还跟他混在一起?”
平王有些为难的点点头,信王勾结魏忠贤图谋不轨,这个整个大明都知道了,虽然最终皇帝为了“兄友弟恭”,将这件事冷处理,但干系毕竟太大,没有人愿意再理会信王,是以平王听到王承恩是信王的人,心里惊讶之后还有些惊惧。
朱栩又扔了个蜜饯在嘴里,道:“除夕的时候,是皇兄,皇嫂,信王兄,我,我们四人一起过的。”
平王听着朱栩的话,细细琢磨着道:“也就是说,皇上,实际上,是不相信信王……有那个心思的?”
朱栩望着戏台,笑而不语。
平王会意的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也开始带着笑容的看向戏台。一阵之后,他又转头看向朱栩道:“不是,那你今天带他来我这,是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