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朱栩要补缺这一个,莫非,孙传庭上位,意味着大明要进入激烈变革的阶段了吗?
  傅昌宗斟酌一番,谨慎的道:“若是论资历,能力,自然是周应秋排第一位,申用懋,张问达,徐大化等都有资格,臣认为,还需从长计议。”
  内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阁臣的权柄日重,一个阁臣的位置,全天下人都在盯着。
  毕自严即将致仕,在朝廷高层变天的时候,又一个阁臣位置横空出世,只怕很多人都五分安分了。
  朱栩品了口茶,看着傅昌宗笑着道:“舅舅说的是。”
  傅昌宗不多言,他知道,朱栩心里肯定有主意了。
  步入七月,天气渐热,一如大明的官场。
  朱栩的紫禁城外廷基本是敞开的,但内廷对外界来说,相当神秘,能进出的人屈指可数。
  教皇国的使团面临着明朝的强大压力,尽管他们拒绝了明朝提议的辩论,但薛正庆还是不断的在不同的场合给他们“难看”。
  比如,薛正庆神龙府的教堂,当着马伊达尔齐尼面,指责他在欧洲滥用私刑,违反上帝的仁慈之念,劝诫他要“友爱世人”。
  又在一次洗礼上,提及了“人权”,要求马伊达尔齐尼,教廷尊重人们的生存权,自由权,尤其是信仰自由。
  在一次信徒朝拜上,薛正庆更是提出了“信仰平等”,要求教廷在对待男女教徒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将女信徒当做“性奴”。
  这些,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响亮又直接。马伊达尔齐尼的反驳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滥用私刑是他,人尽皆知。信仰唯一是上帝的要求,怎么辩驳?信徒平等更是笑话,从古至今,女人都是男人的奴隶,他能怎么解释?
  面对明朝的来势汹汹,马伊达尔齐尼不能硬辩,只能做起缩头乌龟。
  一座教堂内,马伊达尔齐尼等一行人暂住在这里,聚集在一起,全数皱眉,不满。
  一个红衣主教粗着嗓子,怒气满脸的道:“明人到底想要做什么?”
  “我看他们肯定有阴谋,或许就是阻止他们传教,想要破坏我们的名声。”
  “不应该,他们要是想阻止,就不会千里迢迢跑去我们教皇国了,应该是另有目的。”
  没有谁是傻子,明朝做的这么明显,摆明是有什么阴谋在算计他们。
  一群人议论纷纷,却也猜不透,最后目光盯着马伊达尔齐尼。
  马伊达尔齐尼近来受挫严重,脸色就没有好看过。从他心底,从教皇国的处境来看,他们都渴望在大明传教,将这里变成上帝或者说教皇国可操控或者影响的国度。
  但明朝显然不同于他们接触的那些国家,这里有着更为强盛,完备的文化体系,超越欧洲很多。
  在很多事情上,马伊达尔齐尼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大明官员的咄咄逼人,屡屡撩拨教皇国的刺,让他恼怒又无奈。
  马伊达尔齐尼思忖良久,忽然道:“我听说,他们这里有一个教堂,是西班牙,葡萄牙那些流浪者聚集之地,他们一直与明人在钻研圣经?”
  一个红衣主教若有所思的点头,道:“确实如此,不止这里,在他们的最高学府,皇家政院,听说有一个宗教系,有在专门的人在研究圣经,已经有好几年了……”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好几年前就在钻研圣经了?”
  “他们,对上帝还是崇敬的?”
  “他们在花费精力研究,却对我们诸多刁难,这是为了什么?”
  一群人百思不得其解,若说明人对上帝漠不关心,哪怕是敌视都能理解,他们分明多年前就认真的专研了,说明他们对上帝很重视,为什么却对传教如此抵触,百般的给他们难看?
  一群人嗡嗡的议论,近乎混乱的争吵。
  马伊达尔齐尼面色沉着,压下他们的吵闹,道:“我相信明人还没有被上帝抛弃,就是眷顾之地,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放弃。”
  众人都知道,马伊达尔齐尼是教皇的心腹,带着神秘任务来的,听着他的话,便没有再出声。
  薛正庆在神龙府的日子过的真是舒服,明天几乎就是变着法子给马伊达尔齐尼等人难看,变相的宣传大明改革后的教义的。
  这会儿,他陪着上司巩永固,正在拜见布木布泰。
  巩永固听完薛正庆的汇报,道:“嗯,这件事你专门负责,不要掉以轻心,夷人向来不怀仁义。”
  巩永固即是上司,又是皇亲国戚,薛正庆自然不敢怠慢,恭敬的应着。
  布木布泰给朱慈煊穿好衣服,柔声嘱咐道:“不要到处乱跑,过一阵子咱们就回京了。”
  小家伙大呼一声,道:“真的吗母妃?我也想母后,想大姐大哥二哥还有永宁姐了……”
  听着“母后”二字,布木布泰嘴角动了下,旋即不动声色的笑了笑,道:“去吧。”
  小家伙飞奔出去,大喊着苏沫儿,嚷着要出去买礼物。
  巩永固,薛正庆仿佛没有听见,默默的喝茶。
  布木布泰等小家伙走远了,这才收敛心思,看向薛正庆道:“皇上是亲口,明确告诉你,神龙府的事情,我们不要查了?”
  薛正庆神色郑重,道:“是的娘娘,皇上要巩大人停下来,不要查了。”
  布木布泰看着薛正庆,语气平静的道:“皇上有没有说,谁来接替我?”


第1267章 大元帅府的部署
  薛正庆倒是不知道布木布泰即将回京,怔了下,恭敬道:“皇上未曾说,不过娘娘不用着急回去,皇上不久将要去承德避暑。”
  布木布泰“嗯”了声,道:“关于大教堂,我已经选好地址,工匠在征集了,还有其他什么要求吗?”
  薛正庆神色振奋,信心满满,道:“下官准备建立一个庞大的教堂,巨大的雕像,让这里成为教徒们的圣地,超过教皇国……”
  布木布泰倒是不能理解朱栩对这个上帝教的重视,只是配合着道:“好,我让人协助你。”
  “谢娘娘。”薛正庆抬手,沉声道。相比于在衙门里的务虚,他更喜欢实实在在的做事。
  巩永固没有多言,他手头上的事情太多,实在没有精力再分散出去。
  薛正庆出了布木布泰的小楼,便再次去找马伊达尔齐尼,他要趁着马伊达尔齐尼还没有醒悟之际,确定神龙府这座教堂的“正统”地位,一旦有了教廷的认可,以后就不用再理会罗马教廷了。
  这是属于大明的上帝教,百姓是大明的,信徒也是!
  薛正庆信心满满,正在全力以赴。
  京城之中,朱栩纵观全局,不知道是准备的充分,还是近来官场的异常变化,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到朱栩耳朵里,令他心情大好。
  确定三天后离京,朱栩在宫里也忙着准备。
  慈宁宫。
  朱栩已经有不少日子没来吃饭了,张太后气色看上去不是很好,勉强支撑着道:“出京之后,不要任由性子来,热的冷的都要谨慎,太医一定要带……”
  朱栩有段时间没有听张太后这么唠叨了,一如过去,微笑的听着。
  不知道为什么,张太后看着朱栩的表情,总觉得有些奇怪,眉头蹙了下,道:“行了,知道你不爱听,除了皇后,李妃,海妃不带吗?”
  朱栩后宫里的女人屈指可数,想带旁人都没有,张太后不能又要劝他纳妃,最后还是咽了回去,心里叹了口气。
  大明皇帝,对待女人个个都是奇葩,外人根本劝不了。
  朱栩倒是不知道张太后一瞬间脑海里闪过这么多念头,随口回道:“太过兴师动众,不带了。随员也尽量缩减,轻车简从。”
  张太后目光异样,打量着朱栩道:“你是打着避暑的旗号,又想去各地巡视吧?”
  朱栩也不瞒着,道:“一来,朕想看看朝野的一些官员。二来,‘新政’到了这个关头,朕需要放权。三来,朕想打造几个响亮的招牌……”
  张太后对朱栩的政务没心思,摆了摆手道:“行了,吃饭吧。”
  “皇嫂近来对我不太友好啊?”
  朱栩心里嘀咕一句,有心探问,但看着她有些苍白的神色,还是住嘴,道:“那,皇嫂,永宁还在闹腾吗?”
  张太后瞥了朱栩一眼,脸色越发不好,道:“前几天她偷跑出宫,被禁卫给抓了回来,你是想带她去吧?她是大明共主,你胡闹就算了,还要带着她?将来入了婆家,不安分守己,天天闹腾,像什么话……”
  小永宁已经十五了,很快就到出嫁的年纪,张太后为此也是操碎了心。
  朱栩知道问题出在哪了,陪着笑脸道:“皇嫂说不带就不带,朕就不带。”
  张太后看着朱栩的笑容,直觉讨厌,蹙眉道:“你是皇帝,被整天油嘴滑舌,没个正行,赶紧吃吧,吃完回去,不要在这里碍我的眼。”
  朱栩眨了眨眼,除了在小时候,尤其是在登基之后,张太后就没有怎么对他发过脾气,今天是怎么了?
  朱栩不敢多问,扒拉两口,匆匆出来。
  正好遇到焕儿,朱栩便逮着问道:“皇嫂到底怎么了?”
  焕儿跟着张太后二十多年了,比朱栩年纪还大,她悄悄看了看里面,低声道:“公主要跟人私奔,结果被人家拒绝了,太后为此气的几天吃不下饭。”
  朱栩嘴角顿时抽了下,要是换成他,估计也得气个半死。
  “跟谁?”朱栩问道,倒是不怎么生气,更多是好奇。能拒绝皇家公主,尤其是深得他宠爱的永宁,这个不简单啊。
  焕儿又瞥了眼里面,低声道:“李定国。”
  说完,急匆匆的走了。
  朱栩摸了摸下巴,神色有些古怪。
  李定国与永宁相处也多年,虽然小丫头年纪小,懵懵懂懂,但他感觉有那么点意思,怎么会出现私奔,还拒绝的戏码?
  朱栩又看了眼慈宁宫,转身走出去,招来曹化淳,让他去查。
  没多久,事情就完完整整的出现在朱栩的耳朵里。
  朱栩道:“你是说,永宁那丫头要去投奔秦良玉,还想带着李定国?”
  曹化淳躬身在朱栩身前,面色如常的道:“是,公主一直想做个女将军,这次说是实现梦想的大好机会,但,她不认识路,所以想带着李定国。”
  朱栩摇了摇头,感慨道:“这丫头是空有大志,没有一点现实经验啊。”
  一个自小长在宫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能有啥外出经验?
  曹化淳立着不动,表情如常。
  永宁公主是宫里的混世小魔头,除了朱栩没人压得住,一个个想法是千奇百怪,偏偏朱栩还一直纵容。
  现在,闹出这么大一个笑话来,难怪张太后生气,这要是传出去,大明皇家的脸都能丢尽。
  朱栩喝了口茶,面色不动,心里若有所思。
  他自然不希望永宁,还有他的女儿成为金丝雀,循规蹈矩,一板一眼,毫无生气。
  永宁在外人眼里的出格,在他眼里,那才是一个十四五岁小女孩该有的样子。
  “看来,得找个机会,看看小丫头有没有自立的能力。”
  朱栩心里低语。小丫头想要摆脱皇家公主牵绊,有属于她的人生,还需她自己证明有这个能力。
  “这次就不带永宁出去了,让她好生陪着皇嫂,直到皇嫂气消为止。”
  朱栩说道,顿了下又道:“给孙阁老透个口风,就说朕有意调杨嗣昌回来。”
  前面倒是没什么,后面杨嗣昌回京,意味着什么?
  杨嗣昌经略南海已快三年,目前人在马六甲,统筹整个南海的军事建设。
  曹化淳不敢多想,道:“是。”
  曹化淳刚要走,朱栩又道:“让孙传庭在辽东多待些日子,毕阁老到哪里了?”
  曹化淳抬头看了眼朱栩,道:“江西。”
  朱栩眉头一动,道:“朕记得,还有谁也在哪里?”
  曹化淳头低的更低,道:“张荣穘。”
  朱栩拿起奏本的手顿了下,神色若有所思,旋即一笑道:“想必毕阁老会在那等着朕,去吧。”
  “是。”曹化淳悄步退了出去。
  大明现在看似风平浪静,只不过之前的汹涌澎湃因为顾忌朱栩,悄然转为地下。下面,暗波汹涌,凶险万分!
  在这一次的朝廷高层更换中,除了乾清宫的皇帝,只怕所有人都在局中。
  包括一直稳如泰山的大内总管,曹化淳!
  因此,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在这个时候,半点差池都不敢有。
  朱栩夜宿在坤宁宫,与张筠闲聊着这次避暑的事。
  张筠依着朱栩,轻声道:“皇上,海姐姐,李姐姐都不带吗?慈烨,慈熠都带吗?”
  朱栩单手枕头,道:“嗯,几个小家伙不能总是困在宫里,得让他们见见外面的世界,听说煊儿在神龙府玩疯了,还跟着船队出海了都……”
  张筠抿了抿嘴,道:“是臣妾没管教好,煊儿自小性子活跳,喜欢刀兵,不是皇子该有的仪范……”
  朱栩打断她,道:“没什么不好,朕的儿子,不能是庸才,看看宗室里的那些人,一个个志大才疏,脑满肠肥,一辈子浑浑噩噩,不说丢人现眼,至少是不会有什么出息……”
  张筠眨了眨眼,没有接话。
  宗室里,尤其是皇子,除了某一位,其他都是圈禁一声的下场,无才无德能平平安安一辈子,要是有才有德那就是祸事了。
  如果是其他人,自然是要劝诫朱栩的,偏偏张筠这个皇后,无从说出口。
  朱栩对几个孩子自然是有憧憬的,倒是还没什么安排,一只手摸着张筠的锁骨,道:“你明日召集那些京中贵妇聊聊天,叙叙家常,什么也不要说,就是闲聊,看着顺眼就赏赐点东西……”
  张筠点头应是,犹豫了一会儿,又道:“烨儿的那几个伴读也去吗?”
  朱慈烨去年就开始入读,朱栩安排了不少伴读,比如曹家的曹明蛟,毕自严的小孙子毕庸泸,孙承宗的重孙,傅涛儿子等等,都是朝廷重臣子弟。
  这些安排简直不能太明显,也是朝野沸腾,要求尽快立储的原因之一。
  张筠是知道朱栩的安排的,但还是不想因此引起朝野的不安,间接给朱栩添麻烦。
  朱栩毫不犹豫的道:“去,都去。这些小家伙们也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要让他们感觉到变化,这些人才是将来变革的主力,他们才是我大明的未来,不能跟一群老头子那么守旧,只盯着京城这么大块地方……”
  张筠眨了眨眼,对朱栩的话似懂非懂,知道朱栩自有安排,十分放心的“嗯”了声。
  这些都算是闺房密语,不能传出去的。朱栩心里还在思索,忽然又问道:“对了,苏音音有身孕了吗?”
  苏音音是曹变蛟的正妻,负责守卫内廷,他们两人成亲也有一年多了。
  张筠道:“没有,如果有,皇嫂肯定早就知道了。”
  朱栩点点头,道:“王一舟留手京城,曹变蛟负责这次避暑的安全事宜,苏音音也一起吧,跟在你身边。”
  “嗯。”张筠没有意见。
  曹家的影响力,大多在军方。曹文诏作为明朝四大毒大都督之一,执掌皇家第一军团,从军多年,各地的总兵,副总兵不知道有他多少老部下。
  曹变蛟执掌禁军多年,现在入职大元帅府,媳妇执掌内廷防卫。
  曹家,让人看着都觉得心畏。
  张筠突然仰起头,道:“臣妾还想多带几个人。”
  朱栩向下躺了躺,随口道:“嗯,名字告诉曹化淳,让他安排好了。”
  张筠俏脸微笑,轻声道:“好。”
  朱栩没去管张筠要带谁,似漫无边际的道:“煓儿这次不带了,永宁也不带,你再看看,有合适的人,再带一些,不然路上也无聊,再物色物色,有合适的小家伙都带上,虽说是避暑,也算是一场旅行了……”
  张筠轻轻应是,安静的听着朱栩的话。很多时候,朱栩的话比较多,虽然张筠听不大懂,但很愿意倾听。
  两人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还在打着拳,曹化淳就来禀报,道:“皇上,孙阁老来了。”
  朱栩手势不停,道:“什么事情?”
  曹化淳道:“孙阁老想与皇上谈杨嗣昌的事情。”
  朱栩脸上一笑,道:“孙阁老倒是敏锐多了,请他进来吧。”
  “是。”曹化淳应声道。
  朱栩打完一圈,接过李解语递过来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道:“随便煮点吃的,这顿饭估计时间比较长。”
  李解语一笑,道:“是。”
  朱栩也不打算去洗澡了,擦着汗,在椅子上坐下,喝了口凉茶,孙承宗就到了。
  朱栩不等他行礼,道:“免礼,快坐,咱们随便吃一点,待会儿朕还得去见暹罗,缅甸的使团。”
  孙承宗知道朱栩不喜欢这些虚礼,便抬着手,依言坐下。
  等李解语端过饭菜,他连忙又道谢,这一番,才算坐定。
  李解语陪在朱栩身旁,给他挑拣着食物,煮着凉茶。
  孙承宗与朱栩多年君臣,已经习惯这样的场面,低头吃了一口,这才道:“皇上,暹罗,缅甸的使臣,臣已经见过,大致条件已经谈妥。”
  多尔衮去年开始就示弱,一路败退,实则上是给暹罗挖了大坑,在山罗峡谷一举打败暹罗十万大军,趁势攻占暹罗三十多城,要不是后勤跟不上,还能打到更多。
  多尔衮韬光养晦,暗藏了很多实力,明朝大炮正面强攻,骑兵的高度机动性,暹罗的传统战法根本不是多尔衮的对手,接连大败。
  现在双方在对峙,陷入胶着。
  暹罗虽然看似强大,统一了除缅甸与安南外的东南半岛,但内部纷纷扰扰,实力交错,还没来得及整合,现在是内外交困,只能求助于大明了。
  缅甸的麻烦在于曹文诏,曹文诏打着剿匪的名义,对云南与缅甸的土司屡屡出手,不断的越界行动,这给本来就四分五裂的缅甸极大压力。
  缅甸王室已经在怀疑明朝的动机,多方警醒,准备联合应对明朝。
  但以他们现在的国力,如何应对强大的明朝?
  实则上,这两个使团,是带着“求和”的意图来的。
  孙承宗的谈判条件,是增加朝贡数额,并且重新划定边界,联合打击边界匪患,伴随着是还有一系列的商业贸易协定。
  朱栩对孙承宗的谈判条件还算满意,端着小碗,持着稀粥,道:“设立的官方的,商业的,民间的办事处,商行,商会等,要充分利用起来,给朕盯紧这两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军事,政治方面,还有对外的,金银什么的,尽管撒出去,朕不稀罕,朕要粮食!”
  孙承宗明白朱栩的意思,点头道:“是,臣明白,军情处已有详细的计划,过几天会密呈皇上。”
  朱栩点头,道:“多尔衮那边,你怎么看?”
  孙承宗眉头皱了下,对于朱栩的羊狼吞虎计划有些不安,沉吟一声,道:“皇上,多尔衮手里的军队,除了女真骑兵,还有倭国,安南,暹罗等杂兵,架起来最多可能超过十万,南安南土地肥沃,粮食年年都算是丰产,加上他们不断发动战争,侵吞大量的金银,人口,这几年沉淀了不少,若是再给几年,怕是不会这么容易控制了……”
  大明朝廷对于多尔衮是极其不放心的,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况还有亡国之仇。
  朱栩难得的赞同地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
  孙承宗眼帘猛的一抬,道:“皇上,那臣是否对多尔衮进行一些制约?”
  大明想要对多尔衮进行限制实在是太容易了,并且多尔衮还没到敢与大明翻脸的地步。
  朱栩摇了摇头,道:“再养个几年,倭国那边也差不多了,朕会任命多尔衮的讨倭总兵官,整合安南,朝鲜,琉球,蒙古的兵马,总计十万大军,一举铲除倭国这个大患!”
  孙承宗神色沉吟不动,不一会儿道:“皇上高明,若是能只出一点钱粮就灭掉倭国,对我大明无甚影响,还能对多尔衮进行削弱,一箭双雕,皇上高明。”
  朱栩微微一笑,道:“钱粮我们也不出。”
  孙承宗看着朱栩,瞬间明悟,道:“皇上想要试探一番?”
  对于朝鲜,琉球没什么好试探的,但多尔衮,蒙古却是不同。
  朱栩“嗯”了声,道:“军情处要更加努力一点,网撒的再大些,花银子就能办的事情就不要大动干戈。”
  孙承宗道:“是,臣明白。”
  朱栩端着碗,道:“边吃边说。”
  孙承宗配合的端着碗,吃了几口,道:“皇上,关于调杨嗣昌回来,可是有什么安排?”
  杨嗣昌的资历也算厚实,若非没有军功,晋升一个大都督也是绰绰有余。
  经营南海,吕宋,旧港两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必然是要有所晋升。
  并且,突然调杨嗣昌回来,显然乾清宫是有所安排,是什么呢?
  孙承宗猜不透,只能来询问了。
  朱栩吃着小菜,咯嘣咯嘣响,一边炫耀他的好牙口一边说道:“南海经营的差不多了,杨嗣昌留在那是大材小用,先回来,升一个都督,在帅府待一年,明年年底吧,朕打算让他去辽东,接替熊廷弼,规划辽东。”
  熊廷弼是个帅才,但在战略,尤其是大战略上,是远不如杨嗣昌的。
  杨嗣昌这个人,有着极其高的战略眼光,行动能力,只要给他足够的机会,绝对能干出大事情!
  孙承宗跟随朱栩多年,自然不会信他这样的搪塞之言,沉默片刻,道:“不知皇上,心中接替臣的人选是谁?”
  这句话一出,屋檐下瞬间安静了。
  朱栩吃饭的声音没了,边上李解语的动作也变得极其缓慢,甚至连院子里鸟雀都知道轻重,安静的不敢叫出声。
  大明高层的换血,不止是内阁,还有就是帅府,在很多人看来,接替孙承宗的会是曹文诏,这样的配置,很符合朱栩的性格以及接下来的大明改革节奏。
  孙承宗起初也是这么认为,但随着事情发展,他不这么认为了,杨嗣昌被调回来,让他敏锐的察觉到,已经安排好的内阁的皇帝陛下,要对帅府做出部署了。
  “秦良玉。”朱栩这次没有再打太极,异常干脆地说道。


第1268章 阴谋笼罩
  秦良玉,这是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
  整个大明都知道,当今皇帝对身在四川的女将军有特别的信任,这种信任区别于曹文诏的亲信,这是一个皇帝对于将军的信任。
  能接替孙承宗位置的人不多,秦良玉绝对算是一个。
  但秦良玉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她是个女人,一个快七十岁的女人!
  因为是女人,所以朝野在思索接替孙承宗人选的时候,第一个是曹文诏,第二个就是忽略资历,能力都足够胜任,却是个女人的秦良玉。
  孙承宗抬头看着朱栩,心头莫名松了口气,仿佛这样才是他认识的皇帝,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秦良玉,孙承宗还是比较欣赏的,只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登堂入室到秦良玉这个地步,如果再进一步,只怕整个大明都会哗然。
  大明的礼教相当严苛,极端,即便近年有所冲淡,但是秦良玉若真的接替他,成为大元帅府元帅,内阁右次辅,天下的震动,他都不敢想象。
  孙承宗沉吟再三,道:“皇上,老臣身体还可以,还能为皇上,为朝廷做几年事情,请皇上恩准。”
  朱栩一怔,看着这位已经须发皆白,满面苍枯的古稀老者,尽管精神矍铄,但真的已经很老了。
  对于孙承宗的意思,朱栩很明白,放下碗,斟酌一翻,开诚布公的道:“按照朕的计划,杨嗣昌去辽东两年,熊廷弼接替申用懋任驻蒙大臣,接着杨嗣昌就可以接替秦良玉,满打满算,最多三年,老大人还有三年时间。”
  一直以来,朱栩对外廷也是充满戒心,一些计划都是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泄露,但面对这位老大人,朱栩愿意和盘托出,并且相信孙承宗不会拖他的后腿。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安排,算不上意外,想着秦良玉的年纪,到时候若是找个“荣誉”之类的借口,应该能说得通,朝野或许能接受,不会引起大的动荡。
  孙承宗找了个说服他自己的借口,道:“皇上此安排甚为稳妥,那,曹文诏如何安排?”
  外面盛传曹文诏会接替孙承宗已经有些时间了,再等上三年,曹文诏会不会有想法?曹家在大明,尤其是军方影响极大。
  孙承宗的话没有说完说透,却不言而喻。
  朱栩笑了声,道:“老曹聪明的很,这些年,你看他哪次冒过头?曹家那几个人,哪一个不是深懂低调的道理?无需担心,朕心里有数。”
  孙承宗见如此,这才放心,这件事算是过去,饭桌上安静一阵,孙承宗再次开口道:“皇上,军改基本上完成了,常备军保持在四十万左右,通过义务兵役制,不断的招募,练兵,退伍,若是将来用战事发生,一纸征召令就能会有百万大军赶赴战场……”
  大明的军制在宣宗后期就开始崩坏,到了万历年间,就只能从各地征兆,到了天启年间,就出现了“炼饷”,也就是朝廷给银子,制定官员招募百姓训练成军,正规军已然“不存在”。
  这里面有很严重的后果,极其容易形成军阀,藩镇,朝廷辖制的力量极其薄弱,一旦朝廷满足不了要求就会发生各种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承宗行伍大半生,对于这些是知之甚深,对于朱栩的“军改”,他是最支持,一直以来也是最用心,真正入手操持的人。
  他心里有无尽感触,眼神有些湿润,面上风波不动,波澜不惊。
  朱栩慢慢的扒着饭,夹着菜,没有注意到孙承宗的情绪变化,随口道:“兵力的多寡不是取胜关键,自古以来,以少胜多太常见,而且往往发生在关键时刻。并且,随着火器的发展,人数优势会进一步被压缩,军队必须要与时俱进,走在所有国家的前头,马放南山,筑起长城睡大觉的想法绝不能再有!我们睡大觉,敌人或潜在敌人在拼命发展,此消彼长,后果可想而知……史书如海,血迹斑斑,我们要以史为鉴,切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都是朱栩的老生常谈了,孙承宗认真的听着,没有觉得是大道理,他能听出朱栩这些话是饱含了某些情绪,是真情实意。
  作为从万历到现在的四朝老臣,经历的事情太多,对朱栩的话深有感触,默默点头。
  说了一阵,朱栩收住话头,道:“我们周边还有三大威胁,倭国,缅甸,蒙古,还有更远一些,正在路上的敌人。咱们呢,都要沉住气,耐住心,一个一个的解决。欧洲那边的协议已经签署好,不管是欧洲能给我们输血,还是自身海贸的发展,未来几年即便灾情再严酷,日子都会好过不少,辽东,北安南也已经不许需要操多少心,陕川能移出来的,继续移,对于将来的土地,要进一步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