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一次,大元帅府与外事局争权,毕自严显然不会同意,以外事局为棋子,在试探孙承宗,也在试探大元帅府的可能动向。
  朱栩笑着笑着,又轻叹一声,道:“这两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手心手背都是肉,曹化淳,你说,朕该怎么办?”
  “奴婢不明白。”曹化淳在朱栩身后,声音有些低的道。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用手指点了点他。曹化淳哪里是不明白,分明是看的太明白,所以不敢多言。
  朱栩慢慢踱步向着内阁走去,慢悠悠的道:“按照道理来说,这件事应该归外事局,内阁裁定。但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重文轻武,抑武,战场上将士们拼命换来的胜利,在文官面前,动动嘴皮子就没了,唐宋皆有深刻的教训,尤其是檀渊之盟,简直荒唐!我大明要避免,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出现……你说,朕将这件事,交给孙阁老,毕阁老那边会不会有些想法?”
  朱栩的所作所为是规划了未来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很多都太超前,这就对这些大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能撑住到现在的,都已经是相当艰难,不错的了。
  毕自严虽然有开明的一面,但对一些事情也有底线,比如,大元帅府的权职不能继续扩大,而是要压缩,控制,大元帅府不能有威胁社稷之厄,或造成天下大乱之可能!
  这种外事谈判的权利一直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权力,若是被大元帅府拿走,有孙承宗在还无需担忧,若是出一个好战狂徒,那还得了?
  曹化淳不敢多言,这件事,毕自严那边只怕不会轻易妥协。涉及朝廷,曹化淳向来谨慎本分,丝毫不参参与。
  这是他能一直稳坐司礼监掌印太监,皇宫大总管的原因。
  同时,倭国那边的事情不能久拖不决,舰队不能一直在海上飘着,现在战略目的基本达到,需要做进一步的谋划。
  朱栩没指望曹化淳回答,又走了几步,道:“对了,倭国使者,这次谁做主?”
  “青山忠俊是正使,但在筑后藩,松平信纲也跟着来了,他们都是德川家光的家臣,具体谁做主,还难以判断。”曹化淳道。


第1157章 小手段与大谋略
  朱栩刚进内阁大殿,消息就传遍内阁,一些人等在某些地方,躬身行礼。
  朱栩视若无睹,直接走上三楼。
  这个时候,内阁偏殿里,毕自严,孙传庭,傅昌宗三人正在商议事情。
  毕自严道:“大理寺,督政院那边暂且不说,汪乔年,靖王会我会找时机让他们单独汇报。现在说说户籍登记的事情,有什么进展。”
  孙传庭没有说话,看向傅昌宗。
  户部是傅昌宗的地盘,不止是他联系那么简单。
  傅昌宗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他在户部多年,张秉文也是他多年的副手,张口就来道:“目前是登记北方几省,包括北直隶,山西,山东三省,统计的人口是一千四百万,比景正元年的统计多出了近三百万,这还是初步的,接着由北向南,其他几省也会陆续开始,新设计的身份证户部正在加紧替换,各地的关卡,官府,凡是朝廷直辖等的部门,都会加强核验,打击户口藏匿,瞒丁等行为……”
  大明近十多年灾情相当严重,尤其是北方,人口是不可能增长的,这次统计出来的增加,显然是之前藏匿的户丁。
  毕自严眉头皱了下,他也没有料到,出入居然有如此之大。
  孙传庭接着道:“江苏那边上奏,他们摸底的情况,也比预计的多出不少,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用来做违法之事,更多的就是逃税漏税,据臣等推算,我大明藏匿的人口可能高达两千万,每年逃掉的税负在五百万两以上……”
  毕自严听着,表情倒是平静,道:“皇上在崇祯三年就跟我说过这件事,当时我们都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做的慢了。”
  傅昌宗对朱栩的政策是最了解的,接着话头道:“与户籍同步的,还有田亩丈量,陕川之地还算顺利,阻力倒不是很大,但南方遇到了不少麻烦,下官打算年中找个机会,亲自走一趟……”
  重登户籍,丈量田亩,这已经是对大明根深蒂固,已经固化的地主阶层造成直接冲击了,他们想要反抗对县级以下影响,控制力薄弱的朝廷,办法太多,尤其是拖延术,简直是炉火纯青。
  毕自严刚要说话,郑友元匆匆进来,道:“大人,皇上那边请您去一趟。”
  毕自严脸上动了下,道:“皇上还叫了谁?”
  郑友元道:“还有孙阁老,但孙阁老一大早就去了城外的军器局,不在城里。”
  毕自严点点头,他知道什么事情了,道:“好,我马上去。”
  “是。”郑友元道。
  毕自严看着郑友元的背影,转向傅昌宗,孙传庭道:“你们再合计一番,做一个统计,晚上内阁,六部开一个扩大会议,对这些事情做一个定案,一次性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孙传庭,傅昌宗齐点头,没有多言。
  毕自严起身转回他的班房,然后才上三楼。
  曹化淳在门口迎接,毕自严对宦官向来鄙视,只是淡漠的,微不可察的点头。
  班房内,朱栩正在看着曹变蛟来的奏本。曹变蛟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建议,更没有什么态度,一切都是陈述句,将在倭国发生的一切都写在奏本里。
  倭国的情形,渐渐非常清晰的出现在朱栩的脑海里,让他沉吟不断。
  德川家光不是那么容易低头的人,不管这次议和真假,倭国势必会穷兵赎武,继续与大明对抗,甚至可能再来一次朝鲜之战。
  朱栩默默的看着,毕自严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臣参见皇上。”毕自严走到御桌前,看着低头沉思的朱栩,抬手道。
  朱栩抬头看向他,微笑道:“坐吧,朕没耽误你的事情吧?”
  毕自严抬着手,对于朱栩的客套已经习惯,谢了声便坐下,继而道:“皇上,今年的计划,议会那边已经审议过了,没有太大问题,不久就会送给皇上御览。”
  朱栩合上曹变蛟的奏本,道:“刘时敏去旁听了,给朕说了大概,朕就一句话:稳妥有余,进取不足。还要进一步加快,不要过度求稳求全,咱们现在是与时间赛跑,快一点,哪怕出点小问题也不打紧,可以稍后弥补……”
  毕自严尽管已经加快,但显然还不能满足朱栩的要求,他没有辩解,道:“是。臣计划五月去一趟陕西,亲眼看看李邦华的‘农庄策’。”
  “农庄策”基本上已经遍及陕西,引起的乱象是越来越大,内阁都快有些扛不住。温体仁去了,虽然有所缓和,但四川,贵州等正在计划加大施行力度,那引起的动静,只怕不亚于一场大的民乱,朝廷的压力更加磅礴,难持。
  朱栩对此没有意见,道:“嗯,这些你们看着办。对了,倭国的事情,内阁是怎么打算的?”
  毕自严知道,这是朱栩叫他来的重点,没有绕弯子,直接道:“皇上,臣认为,此事应该有外事局来谈,臣等把控,最后呈报皇上御批。”
  朱栩手在桌面上敲了敲,道:“这件事,确实应该交给外事局来处理,但这一战是帅府主导的,战事还没停,如果完全将帅府隔绝,也不大妥当,孙阁老的态度,朕还是要尊重的。”
  毕自严眉头皱了皱,孙承宗要考虑,他就不考虑了?
  毕自严知道,朱栩这是委婉的表达他的态度,但毕自严对帅府不断扩大的权力以及影响力还是深感担忧,坚持道:“皇上,帅府,外事局的权责分明,帅府不应过度越权,造成朝廷权职的混乱,臣坚持这件事由内阁主导。”
  朱栩头疼,单手扶额,别的事情他还能压一压,现在毕自严占着道理又相当坚持,令他为难。
  毕自严抬头看着朱栩,果断的道:“臣可以允许帅府派人参与谈判,但这件事,由内阁主导,皇上决断。”
  毕自严这也是摸清了朱栩的套路,生怕他再出其他主意,用这个堵朱栩的嘴。
  朱栩嘴角微笑,一拍桌子直起身,道:“好,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对了,孙阁老是内阁次辅,不能因为他是帅府元帅就将他排除在外,内阁的事务,还要多咨询他的想法的。”
  毕自严脸上罕见的出现一丝自嘲之色,心里苦笑,饶是他耍了心机,终究比不过眼前人。
  他输的还不在眼下的小手段上,且是大谋略,这件事,终究还是绕不过孙承宗,也就是绕不过大元帅府。


第1158章 倭国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有朱栩的干预,孙承宗很快插手到了外事局与倭国的谈判中。
  自然,面上还是由外事局主事巩永固出面。
  鸿胪寺。
  鸿胪寺名存实亡,但也是一个有分量的地方,很适合外交谈判。
  青山忠俊今年六十六岁,是一个精干,瘦小的老头,佝偻着身体,坐在巩永固对面。
  松平信纲则面无表情,坐的靠后一点,躬着身,低着头,貌似很恭敬。
  巩永固腰杆挺直,目光直直的看着青山忠俊,沉色道:“本官再次重申,天道秩序不容挑战,人类生存之权不可剥夺,这是天地所授,无可更改,不可商榷!贵国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触犯,我天朝必须做出惩戒!”
  青山忠俊脸上毫无波动,微微躬身,道:“天使所言,小人俱以明白。我国对天朝的要求并无抵触,并深为赞同,此来就是为了解释岛原之事。”
  巩永固看着青山忠俊,道:“贵国对基督教徒,对平民的屠杀不能继续,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权!贵国必须永久放弃对琉球,朝鲜的侵略!必须要明白,天朝秩序的缔造者是我大明,天地之中,国中之国,不容挑衅!”
  青山忠俊神色依旧没有一丝波澜,轻轻躬身,道:“天使所言甚是,小人悉数尊听。”
  巩永固已不是吴下阿蒙,更不是傻子,倭国这么好说话,绝对不是明朝施压的结果,多半是有什么阴谋。
  巩永固语气强硬如故,颇为咄咄逼人的道:“我想了解贵国计划下的具体的作为。”
  青山忠俊立即道:“是。我国的军队已经撤出岛原半岛,岛原之地将成为基督教徒的圣地,我国不会再做要求。我国天皇已经向大明皇帝陛下上书,表达对皇帝陛下的尊敬之意,并每年进贡二十万石大米,三十万两白银,其他不计。我国放弃对朝鲜,琉球的领土藩夷要求,与两国划定清晰的国界,永世睦邻友好,互不征战……”
  巩永固听着青山忠俊的话,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潜台词,他更进一步的道:“如果倭国真的做到,我朝将撤回海军,并且在对马岛的兵力保证不会超过三千,虾夷的不会超过一千,与倭国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
  青山忠俊脸角第一次动了,抬起眼皮,看向巩永固,目光幽森如深海。
  他说要划定边界,就是要求明朝从对马藩,虾夷岛撤兵,但明朝显然打定主意不会吐出来。
  他看着巩永固,十分诚恳的道:“我国愿意将供奉提升一倍,换取大明从虾夷,对马岛撤兵,这两地是我倭国一直以来的属地,请天使务必谅解!”
  巩永固沉吟一声,道:“这个本官做不了主,我能向你承诺的是,大明对倭国的领土不感兴趣,如果贵国坚持,我可以奏请,分批次归还,用五年时间来监察倭国是否违反承诺,如果没有,将归还两岛。”
  青山忠俊深深的看了眼巩永固,忽然一躬身,道:“多谢天使。我国愿意再翻一倍,请大明放弃对萨摩藩的支持,允许我们内部解决分歧。”
  巩永固毫不犹豫的答应,道:“可以商讨。本官再次重申,任何分歧,争端应当透过我们这样的坦诚谈判来解决,大明反对一切武力行为,这是不人道,对生命的漠视,我天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青山忠俊对巩永固话里的一些词无法理解,但听出他的意思,眸光幽冷,道:“天使的话,小人谨记在心。我国并不好战,我们期盼永世的和平。”
  巩永固片刻后点头,微带赞许的道:“如果贵国真有如此态度,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我希望贵国吸取教训,不要再做出此类事情。虽然我大明不会真的派兵参战,但有太多办法对你们予以制裁……”
  青山忠俊道:“我国对天朝的意思完全明白,我们将努力学习天朝的一切!小人再次恳求天使,允许我国派遣生员来明朝学习明朝的文化,我国对中国仰慕已千年之久!”
  巩永固对这个有些措手不及,想了一阵,道:“我会为你们奏请。为了防止你们破坏承诺,倭国必须严格控制兵力,并且不得发展火器,三十丈以上的战舰,这些都需要允许我天朝派专使核查……”
  青山忠俊太阳穴鼓动了一下,果断依旧,道:“当然,我国没有丝毫异议。天使,我国地窄民多,田亩稀少,山地贫瘠,恳求天朝放开对我朝贸易的限制,我们希望与天朝互通有无,坦诚相待……”
  巩永固提出的要求可以说相当过分,正常来说即便能接受,至少也要反弹一二,讨价还价,但青山忠俊照单全收,丝毫没有犹豫!
  巩永固眼神如剑,在青山忠俊脸上扫视。青山忠俊老奸巨猾,微低着头,表情始终如一,看不出一丝的波动。
  另一边的松平信纲更是如此,他面色冷清,一直跪坐,内心的想法一点都没有表露在脸上。
  巩永固看不出端倪,心神无比警惕,抬头看向青山忠俊身后不远处的一个外事局官服的人。
  这个人是内监,他稍做沉吟,不动声色的对着巩永固点头。
  巩永固深吸一口气,看着青山忠俊道:“我会尽快拟定一个条约,只要贵国天皇,幕府将军签字,这次的谈判便算生效。本官再提醒一次,我天朝相当重视契约精神,若是贵国违反,天兵必将,到时高山巨石粉碎如土!”
  “是!”青山忠俊,松平信纲顿时一躬身,干脆的应道。
  巩永固又打量了两人一眼,出了鸿胪寺,整理着谈判内容,转道去皇宫。
  鸿胪寺里的青山忠俊,松平信纲相继走出,两人没有坐马车,而是踱着步子,走回驿馆。
  等走了一段,避开行人,松平信纲道:“明人确实还没有吞并我倭国的打算,只是为了要我们屈服。”
  青山忠俊佝偻着身体,走的很慢,目光如鹰一般看着大明繁华的京城,道:“明人拿到了虾夷,对马,鹿儿岛,岛原也算,已经形成了对倭国的包围,即便现在不吞,用不了多久入侵也会开始。”
  松平信纲跟在他身侧,道:“所以公方决定隐忍,全力准备,再与明朝开战?”
  青山忠俊道:“明人的火器,战舰太过强大,他们的海军有五万人,倭国是海岛国度,不管他们是全面进攻,还是逐个吞并,我国都难以招架。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伊豆守,丝毫不能耽搁……”
  “我明白。”松平信纲虽然面无表情,但眼神满是担忧,道:“明朝地处中国,地大物博,繁华非我倭国可比,我们确实要认真了。”
  青山忠俊没有再多说什么,缓步走进驿站。


第1159章 一概接受
  巩永固直接来到内阁,向毕自严奏报。毕自严听着巩永固的话,也是径直皱眉。
  “你是说,倭国人全盘答应,丝毫犹豫都没有?”毕自严看着巩永固问道。
  巩永固道:“是,没有一点犹豫,下官觉得,倭国可能另有算盘,前线的军队万不能大意。”
  毕自严对倭国这个谈判并不这么上心,也没有占小便宜的意思,只要倭国低头,大明完成华夷秩序,倭国不生祸乱,其他的都不怎么重要。
  但现在倭国这个态度,就让他生疑了。
  兵者无小事,毕自严沉吟一声,道:“你去帅府走一趟,原话告诉他们,另外,请孙阁老尽快回来,倭国那边不能出现变数。”
  “是!”巩永固不敢大意,刚要走,忽然又道:“大人,这件事,是否通报皇上?”
  毕自严顿了下,道:“本官会让人通知司礼监。”
  “是。”巩永固这才松口气,转身出了内阁。
  毕自严不想倭国那边再出乱子,思索一阵,还是叫来郑友元,交代道:“你亲自去一趟司礼监,告诉刘公公,倭国事态可能有变,请皇上示下。”
  “是。”郑友元应声,亲自上三楼,到刘时敏班房。
  相对于沉默寡言,极少与外廷官员打交道的曹化淳,外廷的大人们更喜欢刘时敏,这一位史书满腹的文人,尽管是內宦,但更像文臣,一举一动都有儒雅之态。
  内阁的话很快到了朱栩耳朵里,他放下手边的议会审议的“景正田亩新法”,面带沉吟。
  倭国那边确实不能不警惕,要是他们玩什么把戏,让曹变蛟阴沟里翻船,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这件事有孙承宗接手,朱栩也不担心什么,随口看向刘时敏,道:“信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信王是去年三月份从天津卫离开的,到现在已经快满一年。
  刘时敏道:“奏本并没有,但有西夷人传回来口信,说是信王的船队在一个叫做好望角的海域遇到了大风暴,不得不在那边暂避,根据西夷商人的话,船队轻微受损,佛朗机人提供了帮助,相当友好。”
  信王的船队,几乎是大明最强大的规模,洪武号在整个世界也是独树一帜,别说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殖民者,再过个一二十年,洪武号依旧是海上巨无霸级别,但凡有点眼力,都不会去招惹。
  朱栩默默的算着时间,乐观点,或许一两个月后船队就能抵达欧洲。
  他点了点头,道:“嗯,去吧。对了,近来各种政策落地比较多,你盯着外廷一些,还有,地方上的反应也要及时报上来。”
  现在改革越来越多,在朝野,在民间引起的各种反弹,各种乱象是繁杂多变,朝廷上下是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刘时敏沉默片刻,道:“皇上,江西一百八十士绅联名弹劾当地知府,滥用职权,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祸害乡里,证据确凿,风雨漫天,引起了整个江西的震动。刑狱司,督政院,大理寺的告状信已经收到数百封,当地为难,奏本已经到了内阁。”
  朱栩坐在那,神情不动。
  为难之处在于,这知府贪赃枉法是真,士绅反对“新政”也是真。处理了知府,“新政”必然受影响,各地群而效仿,必然会是一场大混乱,阻碍“新政”节奏。不处理,那就更有借口,“新政”的合法性就大大降低,各地乘机生乱的人只怕会暴增,无休无止。
  “内阁是什么想法?”朱栩问道。
  刘时敏道:“毕阁老压了一下,似乎想要冷处理,将这个知府调职,等风波平了再处置。”
  朱栩一摆手,直接道:“下旨给督政院,让靖王亲自去一趟江西,严肃查处,一应人等,绝不姑息!江西巡抚是樊一蘅吧?给他降一级留用,江西巡抚衙门其他上下人等一律降三级留用!以后应对这种事情,一定要果断,及时,绝不能姑息养奸!反贪腐,肃清吏治,这也是‘新政’的重要内容,并且要放在首位!一个连自己的一点贪欲都管不住的人,谈什么信任?给银子不就行了?还能成什么大事?!让反贪局前后脚去,给朕在江西来一场反腐风暴,告诉所有人,朕眼里不揉沙!朝廷对待‘新政’的态度是坚定不移,不容任何挑战,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
  刘时敏听着,顿时会意过来,朱栩这分明是想借用这个机会,杀鸡儆猴?
  “贪腐”虽然主体是官员,但行贿的不是普通百姓,真要严查,一个贪腐的知府,起码牵扯十几二十个士绅大户,一场风暴,不知道要拿下多少土豪劣绅。
  刘时敏应了一声,悄悄退下。
  很显然,一些人是打错了算盘,朝廷这次顺水推舟,还不知道江西会有多少人倒霉,“新政”势必借此机会大进一步。
  朱栩对朝局,对整个大明有绝对的把控,没有多言,继续看他的奏本,神情专注,认真。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朱栩动动嘴皮就能处理的时候了,太多复杂的东西不断的浮现,过去,现在,未来,朱栩已经感觉他的脑子不够用,在一边专研一边前进。
  巩永固去了帅府,与参谋处主事交谈了一阵,便迅速离开。
  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座大殿里,他极其不适应,想要尽快逃离。
  孙承宗在视察城外的军器局,没有多久变匆匆回来,听着参谋处等人的汇报,陷入沉思。
  孙承宗沉吟半晌,道:“曹变蛟那边有什么情况吗?”
  钱瑾孝道:“军情处那边通报,刘靖铭的舰队已经撤回到对马岛,但关门海峡都是水雷,暂时还不能通行,刘靖铭的舰队很快会再次返回,曹总兵那边没有异象!”
  孙承宗听完,直接道:“命令朝鲜,琉球,海军的所有军队、基地,一级战备!命令曹变蛟撤回到济州岛,协调所有军队,以策万全。命虾夷,鹿儿岛,对马岛等地严加戒备,不得放松。军情处密切关注倭国的一切动向,一些暗桩可以启用,不能让倭国有一丝翻盘的机会!”
  “是!”钱瑾孝等人沉声应道。现在的局势自然是大明完全占据上风,孙承宗这么做,就是不给倭国丝毫可能的机会!
  孙承宗看向钱瑾孝,道:“派人告诉驸马,让他尽快拟定好条约,条件再苛刻一些,态度更加强硬!让军情处留意他们的动向,如果他们传什么回去,不要阻拦,我要看青山忠俊的态度,也要摸摸德川家光的底!”
  钱瑾孝抬手,肃然道:“下官遵命!”
  孙承宗坐在椅子上,面上坚毅如铁。他心里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不管这次谈判如何,帅府都要加强对倭国的监视,吞并倭国是大明朝廷上下的共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间罢了。
  这件事,倭国也不会不清楚,接下来的几年,德川家光必然会穷兵黩武,倭国与明朝,都将在等一个共同的时间。
  巩永固接到了孙承宗的命令,不敢怠慢,外事局迅速厘定条约内容,林林总总多达一百三十条,并且将之前谈判的条件提升了好几倍,更加苛刻,甚至是无法接受的地步。
  比如,明朝拒绝了倭国提出的开放贸易,解除海贸限制,派遣生员来大明学习等等,几乎所有要求都被统统拒绝。对倭国的限制,比如兵力,驻扎的规模、地点,船舰的大小进一步压缩,对明朝的供奉直接提升到了每年白银二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其他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不计,加起来也高达一百万白银!
  青山忠俊看着手里的这份条约,面无表情,默默放到一边,什么也没说。
  他身旁的松平信纲拿过来,静静的看着,脸上同样看不出任何表情,没有愤怒,嘲笑,怨恨,一丝都没有。
  巩永固看着两人的表情,心里越发不安。这两人的作为,分明就是直接告诉他,他们另有打算!
  但不等他说什么,青山忠俊忽然开口道:“天使,我对这份条约没有异议,我需要带着回去,交给天皇,幕府将军来决断。我们两个月后,在对马岛再做商讨,可否?”
  巩永固没有犹豫,道:“可以。”
  明朝也想看看,倭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有什么阴谋!?
  巩永固离开后,青山忠俊,松平信纲对坐,两人不急不缓的喝着茶,驿馆房间里安静的可怕。
  好一阵子,青山忠俊淡淡的道:“伊豆守,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松平信纲对青山忠俊还是颇为尊敬的,躬着身,道:“我很清楚。忠俊殿,明人分明在试探他们,为什么您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青山忠俊放下茶杯,道:“伊豆守,我们需要时间,明人这些要求,我们不会真的答应。”
  松平信纲立即明白了,这不过是时间拖延之策,明人的那些要求,绝大部分不会兑现。
  “是,我们需要尽快回去。”松平信纲道。他看到了太多事情,需要回去后向德川家光汇报。


第1160章 磨了多年的刀
  第二天一大早,还不等朱栩去内阁,毕自严,孙承宗就联袂而来,将朱栩堵在了御书房。
  朱栩正喝粥,有些讶异的看着两人。这两人这么大清早来,还是第一次。
  他放下勺子,下意识的道:“出什么事情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清粥,本来万分着急,开口却相当温和,道:“皇上,甘肃,四川,陕西同时发来急报,三省都发生了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并且余震不断,损失难以估算。还有就是,钦天监那边监控,北直隶南边近来地面不稳,似乎是地震的前兆。”
  朱栩眉头一皱,拿着毛巾擦嘴,神色微凝。
  他记得,北方也有不少地震带,历史上好像也有过不少地震。地震这东西,除了提前准备好,离开避难,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但是这种预测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时间,地点,范围,都很难说,而且没有什么能说服别人的证据。
  “内阁是怎么打算的?”朱栩思索片刻,看向毕自严道。
  毕自严也清楚这种预测的不确定性,更明白地震的可怕破坏性,面上肃然的抬手道:“臣打算命各地早些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毕自严简简单单一句,掩盖了这种打算背后的无法推算的严重程度。
  朱栩想了想,道:“不要说太多,让钦天监严格保密。这样,借着陕川之地的地震,制作一个小册子,让各地派人深入每一家一户,讲解躲避地震的方法,注意,不要提北直隶有可能地震的事情……”
  毕自严一怔,旋即道:“臣明白了。”
  如果告诉所有人北直隶可能地震,只怕会是一场大混乱,朝廷都难幸免。
  按住这件事,朱栩又道:“陕川之地的地震,让傅阁老走一趟,做好善后,安抚……还有什么事情?”
  毕自严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听着朱栩的话,斟酌着道:“皇上,江苏,广东,天津卫那边奏报,今年出海的船只,高达一千八百多艘,人数超过五千人,并且数量在持续扩大,臣打算对此做些控制……”
  对于“海禁”,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借口与理由,就是海外非朝廷力所能及,两眼一抹黑,既然如此,那就一禁了之,一了百了。
  毕自严的担忧,基本上也是如此。
  海贸的审批权,也就是船只出海权在外事局手里,外事局分为政,商两部分,“政”的一部分人在京城,巩永固为主事,隶属内阁。“商”的一部分主要是涉及海运,海贸,对外贸易等,地点在神龙府,由国公张国纪负责,实际上权力在布木布泰手中。
  尽管布木布泰没有名分,但谁都知道,宫里的三皇子是她所出,神龙府表面上是布木布泰在负责,背后的真正主事人是朱栩。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