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文诏是粗中有细的人,哪里听不出朱栩这是在给他摆平潜在的祸患,连忙向毕自严道:“末将是一个莽夫,若是内阁有需要,只管通过大元帅府下令,末将没有不从。”
  毕自严看了眼曹文诏,微微点头,转向朱栩道:“皇上,内阁近来的事情太多,司礼监,能否再快些?”
  朱栩见毕自严放过了,心里松口气,他不想他的股肱之臣之间埋有祸患,日后要是爆发出来,他未必还能妥善处置,需要将事情前置,扼杀这种可能。
  朱栩希望与这些左右手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即便不是君臣相宜的千古佳话,也能让他们善始善终,对得起他们的一片赤诚以及付出。
  朱栩背着手,听着毕自严的话,道:“哪有什么司礼监,是朕看的慢了。”
  内阁近来的奏本多的有些过分,那么厚的一本,涉及的又比较多,朱栩需要认真斟酌,仔细的去思索,因此,很多都堆积在三楼。
  毕自严眉头微皱,旋即有些醒悟,沉吟着道:“皇上,不如开议,咱们一次性过一遍,年底之前,这些事情要尽早有个收尾……”
  朱栩迎着寒风,拢了拢衣服,道:“朕回去之后就加班加点,你们内阁再谨慎一点,这些政策注定会在地方上引起波澜,议会那边的工作要做足,明年让他们都回去一趟,地方上是改革的前沿,不能让他们心里有疙瘩,也不能给他们借口拖延塞责……”
  毕自严知道朱栩向来勤奋,但眼下的工作量确实很大,他们内阁六部几十人的工作,最后都会加诸在朱栩一人身上。
  但是司礼监决不能死灰复燃!
  毕自严想了想,也没有办法,道:“是,臣回去之后,会督促内阁六部加倍严谨,确保政策没有纰漏。地方上,臣打算明年再出京走一趟,地方上的情势恶化相当之快,臣不亲眼看看,着实不放心……”
  明年,是大明“新政”推动深入的一年,这一年注定会出无数的事情,各种大大小小的反抗力量将要粉墨登场。
  “嗯,可以。”
  朱栩倒是不反对,要是有可能,他都想走一遭,但是,他被锁住了,不能想走就走。


第1133章 天道秩序
  已经十二月,大明内外都是寒风凛冽,气温冷的可怕,一场场大雪覆盖大明南北东西,甚至连云南都罕见的下起大雪,这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天气越来越怪,灾情越来越重,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
  皇宫内外也是两重天,宫外的路道很冷清,人烟稀少,宫内人影憧憧,热火朝天。
  朱栩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内阁,六部基本上全是一样,已经年终了,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个人几乎都忙的脚不沾地,分不清东西南北。
  内阁上下三楼,几乎没有一刻停的,朱栩不走,内阁的那些大臣也甚少走,都是点灯到天明。
  即便朱栩回到乾清宫,还有一群人追过来,不分昼夜,没个片刻休息。
  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一个个官员要见,朱栩是头昏脑涨,不知今夕何夕,连他有时候都分不清东西南北,脑中混沌一片。
  一连过了七八天,在张筠的提醒下,朱栩才按住了内阁那边的速度,这样下去,有害无益,内阁那边也意识到,刻意压了压,这才让所有人松口气。
  景正二年,十二月十一,大雪。
  朱栩,张筠等一群人,冒着雪出宫,寒风凛冽,大雪飘飞,好在路上已经清扫过,走的不那么辛苦。
  出了东华门没多久,新婚的曹变蛟,苏音音夫妇就联袂而来,穿的厚厚的棉衣,走近要行单膝礼。
  朱栩打量了两人一眼,笑呵呵的道:“免礼吧。”
  “谢皇上。”两人起身,站在朱栩身前。
  曹变蛟一身银色甲胄,英姿勃勃,傲然挺立。苏音音穿的单薄一些,飒爽干练,俏脸上是少妇独有的风韵。
  朱栩笑着向前走,道:“你们才新婚,朕就派你们远行,心里没有怪朕吧?”
  曹变蛟夫妻倾身,曹变蛟道:“为国除难,为君分忧,臣夫妻分内事,不敢有怨言。”
  朱栩走在前面,道:“嗯。倭国的事情,步步为营即可,朕已经调了一部分海军入驻济州岛,对倭国进行监视,确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曹变蛟道:“是。帅府那边已经有了具体规划,臣先去朝鲜,再去萨摩藩,收集了足够的情报,臣会再做出具体的对倭策略,奏呈皇上以及帅府。”
  “一切行动的成败,情报是关键!”
  朱栩着重一点,道:“对情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军情处在倭国的情报网,朕会让帅府全部给你放开,可以指挥,调用,拓展,你尽情发挥……”
  “是。”曹变蛟跟着道。
  迎面寒风凛冽,朱栩伸手给张筠正了正帽子,继而道:“朕知道,朝野很多人都认为倭国无需那么在意,即便他们侵略了朝鲜一次,不是心腹大患,不用这么着急,等渡过灾情也不迟,诸如此类。这些想法,很奇怪,朕已经懒得去批驳了。朕啊,说两个理由,第一个,中国不容挑衅,这是天道使然,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中国,任何一丝一毫的挑衅都不能被容忍!第二,就是秩序,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朕在构建大中国圈,倭国是这个圈的东面唯一缺的一块,必须要拿下!一个是中国的尊严,一个是大势所趋,这是天道秩序所在,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张筠眨着眼,看着朱栩的侧脸,听着他的话,眼神里的都是崇拜之色。
  实则上,她听不懂多少。
  身后的曹化淳等人倒是饱读诗书,对朱栩的话能明白,却听到了另一个词——“天道秩序”,这个词,很有深意!
  曹变蛟听着朱栩的话,心头微震,道:“是,臣明白。”
  朱栩不管曹变蛟能明白几分,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回头记得提醒朕,写一个关于‘天道秩序’的文章,朕要署名发在朝报上,收录在景正字典之中。”
  “是。”曹化淳道。
  朱栩又看向曹变蛟,道:“朕会给你派些人,主要是在军队中做宣传,教士兵识字,尤其是倭国的那些武士,要好好训练,好好培养,将来都是我大明的先锋将士……”
  曹变蛟听出朱栩话外之音,道:“是。听说左总兵手里有三千多倭国武士,臣到时候打算接手过来,进行统一,严格的训练,确保为我大明所用!”
  朱栩点头,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王命令箭在手,库页岛,朝鲜,琉球,倭国的所有军队,情报网都任你调配,代朕给倭国一个深深的教训!也没必要顾忌,倭国真要胆大的挑衅我大明,朕就咬咬牙,派大军提前征讨,早些解决这个祸患!”
  说到最后,朱栩眯着眼,眼神里露出冰冷的寒芒。
  曹变蛟躬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看了眼苏音音,道:“皇嫂挂念你,昨天还跟皇后提起你,走之前,你去见见皇嫂吧,让她宽宽心。”
  苏音音一直在曹变蛟身后,闻言走出来,静静的抿了抿嘴,道:“是。”
  朱栩又看了两人一眼,没有多说。
  这次曹变蛟出海,是给倭国施威,削弱倭国的实力,顺便检验一下联合舰队的实力。本身没有多少危险,以海战为主。
  朱栩没有在曹变蛟的具体战术上说什么,这些他不擅长,交代几句大战略,便放走两人。
  朱栩与张筠并肩,转道向城南。
  大雪还在下,张筠全身裹的厚厚实实,她的身孕不到三个月,已经有小腹,一只手挽着朱栩,两人边走边聊。
  光天化日这样的举动,在大明来说是有伤风化的,好在是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挤在一起,也没人跳出来说什么。
  “有些话朕不好说,待会儿看朕的眼神,你呢,顺着话头,就赏赐一些银子,不要多,一次二十万,三次就够了……”朱栩在张筠身边耳语。
  现在国库空虚,倒是他的内阁日渐充盈,各地各属国明面上,暗地里的进贡,神龙府今年的进项,海外一些金银矿的开采,还有过去那些战利品正在不断变现,比如在南直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出售藏品,还是参观门票钱,收入都是不菲。
  其他林林总总,自然也不少,虽然是小数目,可聚沙成塔,着实是不少。
  外加朱栩宫内的开销一直压的很低,他的内帑都快富过国库了。
  张筠听着朱栩的话,眨了眨眼,道:“嗯。”
  二十万,在她眼里已经很多,在过去的朝廷,是一笔巨款,户部都未必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朱栩踱着步子,没有多言,心里转悠着。
  这笔钱,还得从国库出,朱栩不能一下子放出去太多,他需要观察大明民间藏银,需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化的梳理,建立当前最为先进的货币管理体系。
  任重道远!
  许多事情急不来,比如现在的大明新币的替换工作,仍然还没有完成。所谓皇权不下县,不止权力,还有政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想要让县以下换币完成,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没多久,朱栩一群人就来到了政院,宋应星,张荣穘等已经在等着了。
  “臣等参见皇上,皇后娘娘。”一群人站在雪地里行礼,颇为兴奋。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
  一群人谢恩,让开道,站在朱栩两侧。
  朱栩向前走,看着宋应星微笑,道:“听说你们近来研究了不少东西,一定要朕来看看?”
  宋应星神情罕见的激动,语气还有些乱,道:“是,下面的几个研究所有些成效,这些都是皇上看重的,臣想皇上看到后,一定会很高兴……”
  朱栩露出期待之色,道:“嗯,好,说的朕都等不了了。还有一段路,跟朕说说政院的事情。”
  宋应星收敛表情,道:“是,皇上。目前皇家政院下属的各级书院,学院有七十座,各种合作,联合的有四十多,问题是一个是钱粮,二是人手,臣在加紧培养各科的教授,博士,也在联络各地,筹建更多的书院,每个月能建立两座……”
  “书院的藏书楼是开放的,但并不够用,臣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百个书院,这个相对容易一些,但投入需要时间……”
  “政院已经基本建立了九加五的体系,县府省各三级,进行优胜劣汰,最后送到京城政院,总共十四年,虽然三年有些少,但没办法一下子做到太多,臣计划等政院扩展到足够,大明渡过灾情,有了充足的钱粮,可以将授课的时间逐步拉长,直到实现‘中国皆翰林’,‘天下无寒士’的目标……”
  朱栩听着宋应星的话,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这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持之以恒,一百年或许都用不了,就能实现大明人人识字,无文盲的初步目标。
  宋应星接着又说政院的教学,研究以及成果,方方面面,但都是简短的说。
  朱栩听着,最后的制约,还是两个字:钱粮。
  以现在大明的情势,没有多少余力来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哪怕是朱栩也分不出足够的精力关注。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来到一座大楼前,朱栩停下,思索片刻,他看着宋应星等人道:“现在国家困难,要克服太多的难处,没有多余的资源给你们,你们要体谅,咬咬牙,克服眼下的困境,要做好准备,打牢基础,厚积底蕴,真有一天要是给你们机会,一定要抵上大用,不能拖后腿……”


第1134章 四大发明的新进展
  宋应星等听着朱栩的话,齐齐躬身道:“臣明白。”
  朱栩微微颌首,对宋应星等人的能力他还是比较信任的,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张筠。
  张筠站在朱栩身旁,看着朱栩的目光,眼神微亮,向前一步,又迟疑了一下,道:“本宫整肃后宫,预计两年能省出二十万两,皇上,可否给宋大人,毕竟他们做的是为国为民,不能拖延……”
  朱栩不等宋应星等人回答,直接道:“可以,宫里也没多少人,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吃穿差一些就是。”
  宋应星等人有点犯闷,以往都是皇宫千方百计从户部套银子,这还是第一次宫里主动给出来吧?而且还是后宫省出来的?
  张荣穘,这个张筠的叔父忽然抬起手,大声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荣穘这么一说,宋应星等也反应过来,连忙跟着抬手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筠脸上笑容越多,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似在邀功。
  朱栩不动声色一笑,摆了摆手,道:“银子也给了,带我们去看看吧?”
  宋应星当即道:“是,皇上,娘娘,请跟臣来。”
  说着,就步入大楼,先是向左转,没走多久就传来一阵织布机的嘈杂声响,相当刺耳。
  张筠很熟悉这种声音,她家里以前也有,不禁疑惑又好奇。
  宋应星等人领着朱栩来到门前,透过玻璃向里面看。
  朱栩也挺好奇,抬着头看去。
  只见里面摆放着三架奇奇怪怪的大家伙,七八个妇人在里面忙活,一条条布线,一个个机关,咔擦咔嚓,砰砰砰的响,若不是隔着玻璃,声音只怕更大。
  宋应星看着朱栩与张筠,兴奋的道:“皇上,娘娘,政院那边聚集了一些能工巧匠,改良了织布机,经过改良的这种织布机,速度快五倍,织出的布更密更好……”
  朱栩神色微动,轻轻点头,心里若有所动。
  欧洲现在还四分五裂,科技还在萌芽阶段,若是大明快他们一步,这些布匹……或许能畅销全世界!
  这么庞大的市场,会给大明带来多少财富,对大明的方方面面会有多大影响!
  不可想象!
  张筠倒是有些似懂非懂,只是抬头看着朱栩。
  宋应星说完,又道:“皇上,这边是印刷室,我们结合古法,又认真研究,对印刷程序等进行了改革,现在印刷出来的书籍,又快又好,还不用那么麻烦……”
  朱栩走过去,就看到一个偌大的房子里,一群人在来跑来跑去,一块板上上下下的快速落下,发出砰砰砰的击打声,然后一张张黑纸白字迅速被抽出,循环往复……
  朱栩看着微笑,他的银子没白花。
  宋应星接着向前走,道:“皇上,这边是纸张的改良,我们在进行优化,做出更好,更实用,成本更低的纸来……”
  “这里是火药的预研的地方,他们在分析火药的成分,试图增加火药的威力,以及设计更多火药的运用……”
  朱栩听明白了,这大概就是根据四大发明来的。
  朱栩面上不动,没有说话。一直跟着宋应星,听着他讲,看着玻璃里面忙忙碌碌的人,以及各种器具。
  “皇上,这边是化肥,臣等根据一个匿名人的方法,确实制作出了真正的,可用的肥料,根据测试,使用化肥的土地,比不使用的长势好太多,也少了很多枯萎,病害,臣准备报给内阁,大规模推广……”
  “皇上,还有这个,这是我们培养的水稻,都是意外发现的大颗粒,野生的水稻,重新培育出来的,它比占城稻还能增产两成,臣等已经在院内进行十亩试种,明年就能看到具体情况……”
  朱栩看着玻璃内,明显是大棚种植的水稻,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下。
  这个虽然是他暗中给政院的建议,但却没想到宋应星等这么快就出手了。
  杂交水稻,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宋应星这种“培养”,到底是真的,还是某种意外,现在还很难说。
  不过,朱栩不会打击宋应星等人的热情,道:“嗯,民以食为天,做的好,要是真能增产,朕让内阁给你们记大功!”
  “谢皇上!”宋应星还沉浸在兴奋中,他倒是不在意大功小功,主要是朱栩的认可。
  说着天色几近中午,朱栩带着张筠等人,来到政院的食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但左上角有一圈被围起来,显然是给朱栩留的,还有一些人在窗口排队等着打饭。
  尽管朱栩是乔装来的,还有不少人认出来,神色微慌,不知道如何办。
  朱栩看着排队的人不多,熟悉感油然而生,心里加速跳了几下,顺手拿了两个盘子,第一个给张筠,道:“咱们今天排队,不要特殊,跟这些生员一起吃,来,都拿盘子。”
  张筠无不可,笑着接过来。
  宋应星眉头一皱,瞥了眼四周,低声道:“皇上,臣已经准备饭菜……”
  还没说完,朱栩摆手,道:“朕想尝尝你们的饭菜,御厨做的吃腻了,换换口味。”
  宋应星一怔,转头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微笑,道:“宋大人,听皇上的。”
  跟着的不少人面面相窥,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倒是张荣穘忽然凑近,低声笑着道:“皇上向来平易近人,这是与民同乐,我等不当阻止。”
  立即有不少人附和,都是一片马屁声。
  朱栩懒得理他们,排着队,抬头望着玻璃里面。
  他有些饿了,不知道这里的食堂是什么菜,他想吃粉丝白菜炖猪肉。
  张筠看着朱栩,嘴角微翘,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外面吃饭,很新奇。
  不远处,那些不认识朱栩的人,都在好奇,不知道他们的宋副院长这次陪着的是哪一路高官。
  而认识的,看着朱栩在排队,神情各异,不敢发一个字。
  “婧姐,你说那谁啊?居然让宋副院长陪着,是不是内阁来人?这又是要砍我们政院的经费吗?”
  “可能是哪家的贵胄吧,听说宋副院长经常出去化缘,这次可能是又想骗人家银子……”
  “小声一点,要是被听到,你就惨了,不过我可听说,宋副院长所有财产都捐给了院里了,几个副院长,各科的主事都捐了不少……”
  几个女孩子明显不是政院的生员,是来蹭饭的,低着头,捂着盘子,在低声交谈。
  但是其中一个女子,就是他们口中的婧姐,却一直抬着头,直直的看着那个排队,正在喊着让本来只有一素二荤的菜匀一匀,变成二荤二素,如同一个小气的市井之妇人,在那与盛饭的大妈讨价还价,一点不嫌丢人。
  尚婧来大明已经快两年了,总共没见几次朱栩,但她还是对这位中国之主印象深刻。
  她之前总觉得这个皇帝太过懦弱,没有主见,不是她想象中的那种顶天立地的男子,可是,她在京城待了近两年,深刻的感觉到,大明如同一个巨轮一般在轰轰烈烈的向前滚动,那些流言蜚语她也听在耳朵里。
  她从前觉得的那个人,与她想的,不太一样,太不一样,心里相当矛盾,古怪,又有些好奇。
  ——这个人,也与她见过的那些人完全不同!
  尚婧习惯的带着面纱,双眼眸光闪动,瞥了眼朱栩边上的张筠,轻轻低头。
  朱栩坐在一张大桌上,看着盘子里的二荤二素,心里分外满足,仿佛占了大便宜,一边动筷子一边招呼道:“不用拘束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曹化淳,你们也去吃吧,来,宋爱卿,动筷子……”
  宋应星看着已经埋头大口吃饭的朱栩,还是有些不适应,这样的画面,有些——吊诡。
  张筠看着朱栩吃了,她也便动筷子,虽然是粗茶淡饭,她可没什么不能适应。
  张荣穘忽然一笑,对着茫然的众人道:“宫里向来节俭,诸位可能没去过,宫里不是锦衣玉食,我大明现在如此困难,皇上怎么可能还吃得下山珍海味,来来,动筷子……”
  他仗着是朱栩,张筠长辈,说几句打圆场的话。
  桌上的几人一听,连忙就要送上马屁。
  朱栩埋头挥了挥筷子,道:“食不言。快点吃饭,下午朕与皇后去藏书楼坐坐,上次没来得及,这次去看看书。”
  众人一听,应了声,慌忙埋头吃饭,总不能让朱栩等他们吃完。
  这个食堂的饭菜,朱栩觉得还不错,清新爽口,很是开胃,如果不是还顾及着一些,他真想再过去打一份。
  吃了一阵,朱栩擦了擦嘴,看向张筠道:“吃的饱了吗?没吃饱再打一份。”
  张筠饭量向来小,虽然怀孕,吃的也不算多,轻轻摇头,道:“臣妾吃饱了。”
  朱栩心里有些遗憾,坐着等了一会儿,看向宋应星等人,道:“咱们休息一下,宋爱卿,你将政院的相关计划,让人列一个表以及发展规划,简单详细,朕带回去看看。”
  宋应星一听就大喜,道:“是。”


第1135章 李定国
  吃完饭,朱栩带着张筠等人,在这座科研楼逛着,小半时辰后下楼,在小道上走着,说着,都是政院内的事情。
  宋应星,张荣穘陪着,说着一些政院的大大小小事情,或明或暗的在表达困难。
  张荣穘仗着身份,跟在朱栩身旁,顿了片刻,道:“皇上,现在内阁,户部卡着政院的预算,迟迟不得过,去年,内阁暗中克扣了二十万两,今年若是继续克扣,政院怕是难以为继……”
  这些朱栩其实是知道的,不止是政院,工部的工程,移民司的钱粮,赈灾的钱粮,内阁都在压缩,千方百计的挪用。
  这也是没办法,国库日渐减少,用的地方却在不断增加,内阁的一干阁老是愁白头,拆东墙补西墙。
  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栩慢慢走着,忽然余光瞥了眼张筠。
  张筠眨了眨眼,立即会意,道:“皇上,宫里还有些用度,臣妾回去再看看,或许还能挤出一些来,不如再给诸位大人……”
  宋应星看向张筠,神情都是激动,政院太缺银子了。
  张荣穘就是赞赏与欣慰了,这才是中宫之主该有的风仪!他们张家的皇后若是一直如此,何愁地位不牢!
  朱栩微笑,随即不动声色的道:“朕内帑还有一些,再从其他地方凑凑,给你们凑个五十万,这件事就我们几个知道,不要传出去,要是让内阁知道了,找朕麻烦,可别怪朕再要回去……”
  宋应星听着大喜,当即就要行礼,朱栩扶了他一把,道:“免了,朕知道,你们的银子都是当做两瓣花,内阁那边也是,你们体谅一下,少些抱怨,多做事,内阁诸位阁老都是贤臣,没谁贪污,苟且谋私,在国事上难免有分歧,关键是要管控好,不要扩大,更不能抱团相抗,再搞一个什么政院派出来……”
  虽然朱栩说的和风细雨,平平淡淡,但宋应星,张荣穘等政院高层不啻惊雷。
  政院派,这个在民间或者在朝野早就风雨全城,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点破,并且认为这个“政院派”就是眼前皇帝陛下刻意培养的。
  宋应星等人头皮发紧,相互看了眼,宋应星万分小心的道:“启禀皇上,政院从未有结党之念,政院上下,不管是众官员还是生员,都严禁勾连,不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朱栩瞥了眼他们,见他们都噤若寒蝉,笑着道:“朕就随口一说,无需那么紧张。”
  宋应星等人依旧不敢大意分毫,不少人脸上都出现冷汗。
  大明的党争追溯不知道多远,但从嘉靖之后,越演越烈,到天启朝到达了高峰,但现在,朝野哪里还有人敢结党?
  盛极一时的东林党何在?阉党何在?
  谁人又敢轻触这二字!
  朱栩是点到即止,漫步的向着藏书楼走去。
  皇家政院,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渐渐惹人注目,将来注定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若是这个地方结党,后果比东林可怕!
  宋应星负责政院具体事务,他已经隐约发现,政院的生员,甚至是教授,博士对待政务有诸多不同的想法,观点,一些人渐渐划分圈子,虽然还没有成型,但已经有了轮廓,这要是继续发展下去,政院出现三五个“朋党”,那后果太可怕了!
  之前他们还没有在意,现在经朱栩这么一点拨,宋应星,张荣穘等人对视,面上凝重。
  若是政院真的出现了朋党,那首当其冲的便会是他们!
  几人对视着,心思各异,跟着朱栩走向藏书楼。
  一阵子之后,众人穿越励行湖,以及一些小花园,来到政院偏西的一座偌大的四层楼,看上去就书香浓郁,给人崇敬感。
  宋应星已经收敛心情,看着这座大殿,道:“皇上,这座藏书楼,目前藏书有八十多万册,每天都在增加,臣等正在尽力收集各种古籍,孤本,残本,做修复,保存等工作,同时刊印而出,分发给各地藏书楼,每天来这座藏书楼的各地读书人数以千计,很多人都一进去就不出来,政院周围的房租已经比前几年长了一倍……”
  朱栩背着手,看着这座楼,目光炽热闪动。
  大明不缺读书人,但缺书,缺能借到书、看到书的地方,一般的小富之家,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都要紧衣缩食,付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大多数还未必能“一朝高中,鸡犬升天”。
  这个藏书楼,有着朱栩的一个巨大的期望,现在,已经迈开脚步,初建雏形,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支持,静等着开花结果。
  朱栩想着,便抬脚上去。
  宋应星跟在身后,道:“皇上,一共四层,每层都有三间大的读书殿,同时容纳五百人,每一层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划分,还一些农工商以及诸子百家的书,都是臣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整理而出,供所有人阅读,抄录,并无限制……”
  朱栩听着,恰好有几个生员下楼,一见宋应星等人,连忙抬手,低声道:“学生见过宋先生。”
  宋应星点点头,摆摆手,让他们先走。
  这些生员很有眼力,扫了朱栩等人一眼,纷纷快步离去。
  宋应星低声道:“臣等在这里严格规定,不得大声喧哗,要是交流,可以去每一层边缘的知行亭。”
  朱栩“嗯”了声,上了一楼,悄悄在楼道中走着,观察着门内。
  都是偌大的房间,一个个书橱横亘半个大殿,里面摆满了书,一个个长桌长椅坐满了人,低头看的,抄录的,默默背诵的,足足有数百人。
  这些人有人抬头,但只是看了朱栩等人一眼,继续低头看书,无比的认真,显然司空见惯,不甚在意来的是谁。
  朱栩慢慢走着,透过玻璃窗,还能看到一些政院的人在巡视,不时低声说什么,那些看书的人连连点头。
  这些看书的人,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白发老者,甚至还有几个女子。
  在后面还有非常显眼,毕自严的亲笔题字:有教无类,道无早晚。
  朱栩微微点头,绕过一圈,无声的上楼,到了二楼,情形差不多,只是人稍微少了些。
  宋应星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这些书籍由易而难,越到上面越深奥。”
  朱栩有些恍然,一边看一边向楼梯口走去,刚要上楼,朱栩脚步一顿,回过头,透着门向里面看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小姑娘,低着头,小表情认真,正在看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