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对赵晗相当满意,道:“好。国家议会还没有组建好,清风运动虽然是内阁主导,但还缺乏一个领头之人,魏学濂之前在反贪局,现在去主事这个,再合适不过。”
  赵晗听懂了,思索片刻,道:“皇上,臣建议在内阁之下设立清风司,专门处置此事。”
  “不设编制。”
  朱栩眯着眼,道:“这不是常设机构,将来与战略部一样,放在国家议会下。”
  对于这个“国家议会”,赵晗有些拿不准,见朱栩不肯放在内阁,想必是要亲自掌控,便道:“是,臣待会儿与孙阁老详谈,会尽快组建。”
  朱栩啪的一声又打开折扇,踏上长安街,向着皇宫方向走去。
  另一边,在朱栩离开后,柳如是,苏溪,田仁卿三人聚集在一个小房间内,苏溪,田仁卿都一脸怪异的看着柳如是。
  田仁卿,苏溪两人已经好了一段时间,田仁卿早就知道了柳如是来京城不肯走的目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她暗恋的会是当今皇帝!
  田仁卿也不知道该如何说,只能看着苏溪。
  苏溪看着柳如是,疑惑的道:“小姐,皇上明显对你印象很好,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坐坐,依姐姐的才学容貌,皇上一定会动心的。”
  柳如是坐在那,神情有些疲惫,微笑着道:“我知道。子杰,快点回去吧,被抓到就麻烦了。溪儿,我累了,布坊你看着,不要再出事。”
  苏溪看着柳如是的神情,面上担忧,刚要说话,田仁卿连忙拉了她一下。
  两人看着柳如是上了楼,田仁卿这才低声道:“让她冷静一下吧,那可是皇上,到现在宫里也就三位娘娘,再说如是的身份……”
  苏溪皱眉,在她想来,有谁会不喜欢她家小姐?至于身份,贱籍不早就废除了吗?
  柳如是没管苏溪,田仁卿,上了楼,这里是她暂住的地方,偶尔会在这里过夜。
  她坐在梳妆台前,情绪很是莫名,脑袋里完全不知道在想什么,偏偏又很冷静,却没办法思考,坐在那怔怔发呆,出神。


第1091章 考场闹剧
  三年一度的科举,在以往对大明来说相当重要,是一等一的大事。
  但是这一次,不管是朝廷,还是科举的士子,亦或者士林间都显得的有些“安静”,没有过去那种胜过一切,全民关注的热切与重视。
  耗时六七个月的内阁,大元帅府两座大殿终于建成了。
  大元帅府的九处二局正从武成阁搬到建好的大殿,所有人都忙碌不休,同时颇为兴奋。
  新建成的大元帅府大殿,有三层,高大宏伟,处处都是大理石砖,黑白相间,给人威严,霸道,不可攀越的巍峨之感。
  内阁的孙传庭也正忙着人指挥,从文昭阁搬到新建好的内阁大殿。
  这座大殿没有大元帅府的那种“坚强”感,更多的是“文人”气息,上下三层,亭台楼阁,纹刻配饰,雕梁画栋,既不奢华也不低调。
  郑友元忙的是里里外外,好一阵子跑过来,道:“大人,最上面的是皇上,司礼监以及其他内司监的,中间是要做大议开会时用,第一层是给我们内阁的,现在诸位阁老的班房,用具,人手等都差不多配齐,可以通知司礼监那边开始搬了。”
  孙传庭站在殿外,看着这座内阁大殿,又瞥了眼不远处的大元帅府,这一府一殿,将握有大明所有的权利!
  而权力集中背后,折射的就是乾清宫!
  很多事情孙传庭看的透亮,心里思忖着,与郑友元道:“恩,你通知司礼监那边吧,再给外面发消息,让六部尚书,侍郎等来认认门。”
  郑友元应声,转身又忙去了。
  此刻,司礼监,乾清宫等内监机构,同样也在收拾。
  “三楼,看好门牌,这些奏本,文档不容有失,小心,不要散落!”
  “这些用具是皇上的,那边也有小客厅,不要放反了……”
  “不要宫女,要什么宫女,皇上不需要……”
  “给我小心点,那是皇上最喜欢的小炉子,弄坏了我剥了你的皮!”
  司礼监内的一些主事,急急吼吼的叫嚷着,他们也要搬到内阁大殿的最上那层。
  曹化淳,刘时敏两人抱手,在一旁看着,或许是锻炼出来,面色平静,一点多余情绪都没有。
  好一阵子,刘时敏瞥了眼曹化淳,道:“外廷有些传言,要废除司礼监,或与内阁合并为一,可有听闻?”
  曹化淳转头看了他一眼,道:“宫里的事情,外廷还插不了手。”
  现在的司礼监,早已经不复当初的“小内阁”盛况,俨然是“聊胜于无”,在大明整个朝野内外日渐透明。这也是外廷的大人们上奏裁撤司礼监的原因之一。
  自然,大明从建国之初就对太监做了严苛的规定,尤其是经历了土木堡,朝野对内监压制的相当厉害,深恶痛绝的不将他们当做人看。文官从骨子里痛恨内监,这是根本原因。
  刘时敏见曹化淳说的还比较轻松,便点头道:“近来内廷有些不平静,要做些安抚。”
  曹化淳作为大内总管,自然是知晓的,道:“嗯……皇上有意将内廷的内监迁出大部分,放到外廷做事,等他们年纪到了就外放出去,以后内廷也不再进内监。”
  这件事刘时敏早就知道,朱栩登基之初就停了阉割,这八年来就没有新的进来,这一次也不过是正式的决定。
  刘时敏想着其中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弊端,道:“还是要慢慢来,外廷现在风声鹤唳,不能刺激他们。”
  曹化淳看着忙忙碌碌的内监,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关于科举,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这件事外表看着平静,不知为何,曹化淳总觉得有些不安。
  刘时敏摇头,道:“只要秦淮河上平静,其他地方就不会出乱子,这一次报名入试的,大部分是政院出来或者应试的,应当无忧。”
  曹化淳若有所思,南直隶这次杀的够多够狠,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再跳出来,倒是给了科举一个平静的空间。
  在内廷外廷转去新建的两座大殿的时候,科举也恰恰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皇家政院,几座教学楼等被封禁,课堂里坐满了今科士子。
  这次的科举考试的方式不同以往,考试的试题也完全不同。皇家政院的生员是奋笔疾风,下笔如有神。但是皇家政院外的士子们,看着考卷,一脸懵逼。
  这里没有考策问,没有经义,也没有诗词歌赋,更多的“理工科”上面的,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与解析,还有一些浅显的政务知识,经济规律等。
  皇家政院的生员自然是得心应手,埋头答题,但有一部分外面的人,就完全无法作答。
  哪怕一些人看了不少杂书,能一知半解,还是无法答题,拿在手里的毛笔,迟迟不能落下。
  “这是什么题……”忽然间,有一个年轻人大汗淋漓,苦笑着道。他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就等这一次,却没想到会是这样,满心苦涩。
  他本来就是一种绝望的自嘲,但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一个士子猛的一扔笔,站起来大叫道:“这是什么题,分明是糊弄我们!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考题!”
  “没错!朝廷糊弄我们,不考了!”
  “不考了!”
  “不考了!”
  有的士子扔掉笔,有的人踢倒椅子,有的直接掀翻桌子,大吵大叫起来。
  监考是皇家政院的教授,丝毫不着急,不乱,看着五六个人在那吵闹,立即摇了下桌上的铃铛。
  实则上他还没有摇,一队守卫皇家政院的卫兵进来,领头的队长环顾一圈,冷声道:“你们违反考试规定,现在跟我们走!”
  说着一队士兵冲进去,手握腰刀,杀气凛凛。
  这些闹事的士子怒气冲冲,哪管士兵,更加大叫:“这是什么试题,分明是给他们准备的……为什么我们不会,他们会!”
  “这是徇私舞弊,是官官相护,你们都是一伙的!”
  “什么公平,什么公正,都是假的,还是不准我们考,还是要赶绝我们!”
  小队长不会听他们废话,淡淡道:“都带走,交给吏部主考处置。”
  这队士兵如狼似虎,扑了过去,凡是捣乱的全都被按倒,旋即硬生生拖出去,不管他们如何大呼小叫,呼天抢地。
  都被拉走了,考场平静下来,剩下的人却是面面相觑,有些很不自然。
  监考的教授站在台上,安抚道:“任何人都要遵守监考秩序,不得生乱,否则取消考试资格,交由吏部主考处理。继续考试吧。”
  考试的士子们这才神色放松,再次埋头答题。
  一幢楼总共有四十间教室在考试,不时有房间里被带出人来,然后押着走出,送往主楼,吏部主考的临时班房。
  “恶意诋毁朝廷,不遵考试纪律,无品无德,这样的人如何入朝为官,为民请命?全部记录在案,禁考三年,以观后效!”
  吏部主考拍案而决,告示直接贴到了皇家政院大门外,那些被禁考的士子统统被赶了出去。
  这些士子本就愤怒,现在是越发怒不可遏。
  “我呸!分民就是耍我们,早就内定好了!”
  “没错!什么考题,全都是莫名其妙,泄题!一定泄题了!”
  “卖官鬻爵!朝廷这么干也不是第一次了!什么‘新政’,什么‘新科举’,都是假的,糊弄我们的!”
  “不考了,我这辈子也不考了!”
  “我们也不考了,回家回家,我们就看看,这个朝廷能到什么!”
  “祖制不存,万道崩坏,呜呼,太祖太宗在天之灵何等悲痛!”
  赵晗此刻就在皇家政院,身旁站着宋应星,两人看着大门口的吵吵嚷嚷,神色各异。
  等他们都被卫兵驱赶走了,赵晗才摇头道:“百舸争流,大浪淘沙,去腐存清,不外如是。”
  宋应星对“科学”研究最多,更为理智一点,道:“大人说的是。只希望他们这三年能有所醒悟,现在年纪不大,还来得及。”
  赵晗作为吏部尚书,从小在官宦之家长大,对士林家族最为清楚不过,直接否定道:“怕是难。事情并非他们自己所决定的,整个大明都是如此,想要扭转,非一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功。”
  宋应星心下也是了然,道:“皇上曾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想实现我大明无人不多书,无人不识字,天下无寒士的宏愿,还得我等秉持不懈,毫不动摇才行!”


第1092章 万事俱备
  这样的闹剧,对大明朝野来说,简直是毛毛雨,谁也不用在意。
  朱栩这会儿正在兴致勃勃的逛着他的新办公室,一间一间从头到尾的看。
  孙传庭,郑友元以及曹化淳,刘时敏等陪在身后,做着介绍。
  刘时敏之前已经踩过点,在朱栩身边道:“皇上,中间的是您的御书房,仿照之前内阁的小班房进行了扩大,里面还有书房,卧室,浴室……”
  朱栩在逛着,很满意,这个大殿确实很气派,布置也都是他想要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上下都要靠腿。
  来到他的新的御书房,朱栩站在桌子内,环顾偌大的房间,正面是他的桌子,书橱,左右两边是小会议室,休息室,既威严又亲民。
  “不错!”朱栩坐下,满意的笑着道:“布局,装修,布置,都很好,合朕意。”
  这两座大殿是工部负责建造,内阁,司礼监监督,耗时半年多。
  孙传庭见朱栩没有不满意,便笑着道:“我大明很久没有大兴土木,工部那边是小心翼翼,皇上满意,他们想必会松口气。”
  朱栩笑了声,道:“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说说外面的事情。”
  孙传庭见朱栩如此,便也顺着道:“回皇上,毕阁老来信,他即将到福建,各地‘新政’的情况很不理想,阻力非常大,深有感悟,最后一站是湖广,之后便会回京,到时候会向皇上做详细奏呈。户部的张尚书还在山东,回奏说,山东的民情稳定,但‘新政’进度并不理想,并且地方上太过杂乱,犹如乱麻,纠缠不清,没有强力干预,地方根本无从挣扎。工部那边还上呈了今年的‘工程进度’,各地的路,桥,河道等都在加紧赶工,预期明年底能全部结束,但钱粮缺口还在一千万两白银左右,奏请内阁尽早拨发……”
  朱栩听着,习惯性的伸手要端茶,这才发现没有。
  曹化淳见状,连忙命人去倒。
  朱栩在这当口稍做思忖,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咱们坐在京城看天下都如井底之蛙,管中窥豹,何况还是困在这小小宫里。毕阁老等回来后,你们也要出去走一趟,地方上的复杂,不是当地的人,未必能看到全貌,还需要深入的了解,不要着急做决定,一定要摸查清楚,治病除根。‘新政’的进度……这件事内阁要把控,朕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下面都是精细活,需要你们内阁来推动,把握。至于工部的事情……银子的话,想想办法吧,不能拖,工部这几年也养活了上百万灾民,一下子放出来,得不偿失,并且那些工程不能半途而废,等朝廷缓过来,还要继续……”
  孙传庭听着点头,这些算是“应有之义”,等朱栩说完,又道:“税务总局那边已经基本完成架构,在各省的部门也组建好,可以履职,只是,税务总局一直由户部监管,总局的正卿也由户部侍郎兼任,是否要进一步放权?”
  “新政”现在是由大而粗走向精而密的阶段,事情更多,更复杂。
  朱栩接过内监递过来的茶杯,道:“嗯,人选朕再斟酌,对了,‘军改’进行的如何,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大明对军队向来控制的极严,即便朱栩不进行或明或暗的监控,朝廷文官也不会允许地方坐大,藩镇出现。唯一一个心怀叵测的左良玉现在去了倭国。
  现在军、政分离,孙传庭还真不了解。
  曹化淳会意,上前道:“回皇上,大元帅府昨日呈报,陕川等六省基本完成,秦良玉将军坐镇四川,没有丝毫紊乱。孙老大人目前在江西,不出半个月,想必就会南下云南,最多三个月,孙老大人应该可以回京。”
  还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的改革也只能是搭了大框架,后面还有更多细碎的事情要推动,真正完成,确立,消化,起码需要三年时间。
  “三个月,也就是年底了……”
  朱栩看了眼外面,有些感慨的道:“这时间过的还真快,说着朕登基就快十年了。”
  孙传庭等人看了他一眼,他们的感慨比朱栩只多不少。
  朱栩随口说了一句,随即又道:“科举的事情,你们盯着,名单有了,第一时间给朕看。”
  现在不再有殿试,只要皇家政院评定,内阁复核无误,朱栩点头,就算彻底定下来了。
  孙传庭道:“是,应天府那边送过来,汇合审阅,想必半个月之内会有结果。”
  朱栩点头,双眼微微眯起。
  有了这次科举,这些政院生员就有了“合法性”,再安排职务就没有那么多口舌,阻力。对底层官吏的换血,可以从今年开始,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与此同时,皇家政院那边的考试也在两个时辰的激烈答题后结束,终于成群结队,三三两两的出了大门。
  这一次,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等人都来了,他们要走一次“程序”。
  魏学濂出了政院,一边走,一边还是讨论着今天的考题。
  魏学濂一脸颓丧的叹气,道:“已经好几年不看书,今科我估计要落榜了……”
  孟兆祥瞥了他一眼,不屑道:“你每次这么说都是信心满满,不会准备拿状元吧?”
  魏学濂顿时收表情,道:“你才是最阴险的,状元是你的吧?”
  孟兆祥没好气看了他一眼,转向曹鼎蛟道:“老曹,你一直不说话,这次状元不会是你的了囊中之物吧?”
  “是啊,曹师兄,这次是你的了吧?”
  “曹师兄,以你的才学,拿状元是轻轻松松的……”
  “这一次的考官估计要头疼了,这十年的才子们集中在一起,只怕一时半会肯定分不出谁是状元……”
  这些都是皇家政院前后的生员,聚集在曹鼎蛟四周,高声低语的附和。
  曹鼎蛟看着这群人,神色倒是从容,摇头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叔父已经明确告诉我,不允许我进入一甲,否则就不准我入仕,后面有几题刻意没写,不会与你们抢状元,榜眼,探花……”
  众人听着都是一愣,完全没有想到是这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会儿,关于这一次科举的风言风语迅速在顺天府,应天府两地传播,绵延向大明四面八方。


第1093章 倭国商人
  应天府的贡院已经划归江苏书院,考试刚刚结束,一应考卷等全数被封存,火速送往京城。
  应天府以及整个南直隶也是纷纷扰扰,谣言满天飞。
  南直隶是大明的文萃之地,抵触皇家政院发展的阻力也是最大。这样一份前所未有的考卷,难倒了绝大部分人!
  巡抚衙门以及江苏书院早有布置,因此也没有出什么风浪。只是不知道多少人哭哭闹闹,要死要活,如同被男人抛弃的小寡妇。
  没多久,巡抚衙门贴出公告。
  公告内容严厉抨击了“读书为做官”的错误想法,否定了只有做官才能实现抱负的错误观念,坚定的认为,各行各业都是在为中兴大明奋斗,奉献,牺牲,不可或缺,没有高下之分,不能欺凌云云。
  这样的公告,在被赶出考场或者铁定事败的士子以及他们的亲友来看,无疑是荒唐可笑,是敷衍,塞责,是在愚弄他们!
  虽然他们愤怒,但却也没辙,更不敢闹事,因为整个南直隶都被禁止科举,他们不希望这个禁令从南直隶扩展到他们的省份!
  京城的卷子已经封存,只等南直隶的送来,便可以一起阅卷,评定。
  城西,一个中年人掩饰着讨好,笑呵呵的在前面领路,道:“大公子,我今天给你介绍的绝对是大买卖,这笔买卖,一般人还真吃不下……”
  傅涛跟在他后面,道:“胡掌柜的生意,傅某向来相信。”
  胡廉山听着傅涛的话,分外觉得有面子,笑容越多,道:“大公子放心,在下绝不会让大公子失望!请。”
  傅涛神色不动都跟着胡廉山走上二楼,还没有踏到最上面,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急匆匆跑过来,一个深鞠躬,沉声道:“在下田中一郎见过傅大公子!”
  这个模样,一看就是倭人,傅涛眉头皱起,瞥了眼胡廉山,道:“倭人?”
  胡廉山刚要开口,这田中一郎抬起头,迅速道:“是。在下是倭人,是一个正经的商人,我的买卖都是见得光的。这次委托胡掌柜做中间人,是想与大公子做一个大买卖!”
  傅涛跟随朱栩日久,朱栩的一些习惯他很熟悉,比如朱栩很看不上倭国人,言语之间都是鄙夷。另外,他也知道,朝廷即将对倭国的平乱之战插手。
  傅涛面色平淡,走到桌子前坐下,道:“什么买卖,你应该知道,如果是一些入不了我眼的买卖,还耽误我的时间,我一句话就能将你扔到海里喂鱼。”
  田中一郎神色恭敬,立即跟过来,道:“是。在下明白。在下与大公子谈的买卖,绝对会让大公子大赚一笔!”
  傅涛瞥了他一眼,道:“说说看。”
  田中一郎没有坐,站在傅涛身前侧,目光微微闪烁,没有迟疑,异常直接的道:“不瞒大公子,我在九国岛发现了一座从未开采过的银矿,我想与大公子联手开采,当然,大公子占大头。”
  傅涛眼帘一挑,有些诧异的看向田中一郎。
  银矿,这种事若是私人发现,一定会悄悄,偷偷摸摸的挖,恨不得一个人独吞,怎么会找人合作?就不怕被人吞了,或者消息走漏?
  田中一郎似乎早就想过傅涛的担忧,跟着道:“在下知道大公子的忧虑,不瞒大公子,虽然我发现了银矿,但我没有能力开采。在下知道大公子在大明的身份,也知道大明在九国岛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保护这座银矿,在下没有其他要求,只要一百万两白银,其他的,在下绝不多言半字!”
  傅涛本来还在思考这田中一郎的目的,当听到“岛原”二字之后,神情顿时有所悟,目光冷却。
  倭国的民乱,集中在九国岛的岛原之地,因为“小冰河”的缘故,这里已经多年绝收,外加风雨,地震等天灾,俨然活不下去,可重赋,战争,武士的勒索,海盗的侵袭等等,让在九国岛核心的岛原,天草之一带成了火药桶。
  这个田中一郎的身份暂且不说,这个银矿在岛原,居心叵测!
  傅涛早就不是吴下阿蒙,听着田中一郎的话,神色不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瞥了眼那胡廉山,又看向田中一郎道:“具体在什么地方?”
  田中一郎躬着身,看着傅涛,神色颇为坚定的道:“在原城,在下曾探查过,若是开采得宜,几千万白银非常轻松。”
  傅涛对倭国的岛原民乱具体不清楚,记住这个名字后,看着田中一郎道:“你是什么身份,代表谁,有多少实力?”
  田中一郎眼神闪烁,知道眼前的人不好对付,但他早就做足了准备,张口就道:“在下是出自天草,只是一个商人,我能调动三百武士,但三百人不足守住银矿,更何况还要人手挖掘,所以,我需要大公子的帮助!”
  傅涛点点头,神情如一,道:“好,留下你的地址,我回去商议一下,最多三天会给你消息。”
  田中一郎猛的一躬身,沉声道:“田中一郎静候大公子的佳音!”
  傅涛没有多言,面无表情的出了楼。
  等傅涛走了,田中一郎心里没底,走向胡廉山,以请教的语气的道:“胡掌柜,你说,大公子会帮我们吗?”
  胡廉山自然不是白白帮忙,能让他做傅涛的中间人,不说日后,之前到手的好处就不少。
  他很是自信,道:“你放心,朝廷现在缺银子,更何况是白来的银子,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
  田中一郎神色时候似松了口气,道:“多谢胡掌柜!”
  实则他眼神还在闪烁,低着头,心里异常慌张。
  傅涛出了小楼,直接上了马车,十几个卫兵护卫着他的马车,向前面走去。
  傅涛的官职是没有资格拥有卫兵的,但是皇家钱庄太过特殊,他这个正卿就破格有了。
  卫兵们不说话,傅涛坐在马车里,不断回想着田中一郎的话,尤其是“岛原”二字,久久在他心头浮现。
  “莫不是有什么阴谋?”傅涛低语,他知道,朝廷一直在对倭国进行分化,消耗国力,或明或暗的干涉岛原之乱。
  傅涛并不清楚其中详情,思索一番,忽然道:“转道去皇宫。”
  “是!”前面的卫兵应声,调转马头。
  内阁大殿,三楼。
  朱栩坐在宽敞的班房内,这里有着丝丝凉意,没有外面温度那么高,手里看着的奏本是陕西巡抚李邦华的奏请陕西的“田亩新政”暂缓实行,因为农庄现在是如火如荼,再进行土地重新分配,这是冲突,很难执行。


第1094章 倭国的阴谋
  陕川之地移出的灾民越来越多,空的田就越多,外加之前隶属亲王的田亩,还有民乱之后收归朝廷的,朝廷手里有着相当一部分田亩数量!
  还有就是辽东,北安南不断被开垦出来的“新地”,这些都是要再分配的,配合朝廷的一系列“新政”计划中关于户籍,田亩,税赋,徭役等政策,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极有压力。
  李邦华所奏,是朝廷的“田亩策”与陕川之地在极力推行的“农庄策”在政策上完全相反,朝廷是摊丁入亩,企图重新分配土地,而“农庄策”以各种手段强制收拢土地,将百姓们集中在一起,一切归农庄,同吃同住同休同做。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拿起笔,在上面写出了一个“准”字。
  大明现在的情况太复杂,区别对待的地方太多,李邦华说的有道理。
  朱栩顺手拿起下一本,这是辽东总理大臣周应秋的奏本,翻开慢慢看去。
  周应秋的奏本,详细述说了辽东的各方面政策,尤其是关于“田亩”的相关政策与计划。他的奏本里,言称辽东开垦的土地,已达三十万顷以上,还在飞速增加,但目前依旧只能勉强消化,无法接纳更多的移民。
  周应秋这道奏本写的很多,算是一个半年总结,涉及方方面面。
  朱栩认真的看着,不时点头。
  辽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能开垦的地方很多,不能开垦的地方更多,面对的困难比他预想的要多。但总体来说,一切都在向好。
  朱栩看着这些奏本,神色相当平静,从容。
  大明面对的是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沉珂,伴随着从未有过的天灾人祸,但现在一切向好,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完全可控。
  恰在这个时候,小永宁拉着小慈烨走进来,被拦在门外。
  朱栩抬头看了一眼,道:“不是让你带烨儿出去玩会儿吗,怎么又回来了?”
  小永宁走进来,一脸无聊,道:“皇叔,小烨太闷了,不好玩,我想跟淑娴玩。”
  朱栩的这一对双胞胎,完全两个相反的性格,小淑娴白晚一天闹不停,总有事情,现在会说的话也比较多,含含混混成天到晚没休息的时候。小慈烨就相反,逗弄半天才说一句话,神情相当平静,让人感觉是他在逗你,而不是你在逗他。
  小永宁现在感觉就是如此,相当郁闷。
  朱栩笑了声,将小慈烨抱到腿上,低头看着他,道:“烨儿,今天有什么好玩的吗?”
  小慈烨坐在朱栩腿上,双手扒着桌子,眨着眼看着朱栩桌上。
  朱栩看着,从桌上挑了本插画图,递给他,道:“你在这看,父皇再看会儿奏本。”
  小家伙伸手接过来,嘴里似乎发出了一声“嗯”,却又好似什么也没说。
  朱栩神色动了动,只得继续拿起奏本。
  小永宁趴在朱栩对面,双手捧着脸,笑嘻嘻的道:“皇叔,烨儿真不像你,我母后说,你小时候跟猴子一样,满宫里的跑,拦都拦不住……”
  “去,给烨儿准备洗澡水,待会儿再将他今天换下来的衣服洗了。”朱栩头也不抬地说道。
  小丫头笑靥如花,嘻嘻道:“皇叔,人家不做喽,太后娘娘说了,本公主今后不用来你这了,只是今天无聊来玩玩而已……”
  朱栩抬起头,脸上笑容灿烂,道:“这几天你偷跑出宫,你宫里藏的东西,尤其是你打碎的那个又粘上去的花瓶,那可是皇嫂最喜欢,陪嫁入宫的……”
  小永宁小脸鼓起来,满脸都写着“我很生气”,隐隐还有磨牙的声音。
  朱栩笑容灿烂的抬起头,笑容灿烂的低下头,继续看着奏本。
  小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