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化淳猜测着朱栩的心思,等了一阵,开口道:“皇上,可是忧心江苏?”
朱栩在这里站了小半个时辰,摇头,道:“南直隶事情再大,也就在朕反手之间,由得他们闹吧,朕是在想,信王皇兄现在走到哪里了……”
洪武号出海已经半年了,完全不知道现在具体情况。
海上对现在的船来说,还是太危险,说颠覆就颠覆,说消失就消失,再正常不过,无论船队有多大。
这次远航对大明太过重要,不止是航线,或者开阔眼界,打开航路这些,朱栩还想知道欧洲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对他的国政,大战略息息相关。
第1080章 贸易发展
景正二年,九月初三,阴。
肩膀上坐着小慈烨,朱栩拉着他的两只小手,慢慢的向着乾清门外走去。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穿着不算精致,但也雅致,是朝报的一主编,顾炎武。
朱慈烨的下巴磕在朱栩头上,大眼睛眨动,四处看着。他很少出来,这会儿挺好奇,只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南直隶的事情,你听说了?”朱栩晃悠着小慈烨的双手,笑着说道。
顾炎武身在朝报,对朝廷政务相当敏感,闻言便道:“是。臣以为,国朝上下,士人如朽木非是一时,东林气焰嚣张非是一日。南直隶一事臣与诸位阁老看法一致,并发迟早,恰是那时。”
“说说别的。”朱栩道。虽然顾炎武还年轻,阅历各方面不足,但朱栩对他还是抱有很大期待,在用力培养。
顾炎武这些日子早就在准备,听着朱栩的问话,不假思索的道:“臣对我大明近百年的政务,军务等方方面面都有钻研,发现我大明的体制,实则已经崩坏的无以复加,犹如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这些,算是拍朱栩马屁了,外界不知道多少人骂朱栩坏了大明祖制,戳断根基。
“继续说。”朱栩带着小慈烨出了乾清门,一直向前走。路过的宫女,内监纷纷无声行礼。
顾炎武看着朱栩的背影,稍做犹豫,道:“臣最近一直在思索,我大明的制度,一直都是未曾大变,即便……即便是皇上的‘新政’,实则并未脱离祖制,与祖制,殊无异处……”
朱栩的脚步立即一顿,转头看向顾炎武。
顾炎武神色一慌,连忙抬手,道:“皇上恕罪。”
朱栩没有说话,有些意外的看着顾炎武。
外界都说他将大明祖制敲的七零八落,面目全非,离亡国已经不远,还是第一次有人说,现在的体制与祖制“殊无异处”。
实际上严格说起来,也没错,内阁六部,巡抚制,都是前朝就有的,朱栩只是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强化。至于大理寺独立出来,在制度上其实没变,大理寺一直都被要求独立审案,只是没有自己的体系罢了。
至于督政院,那是都察院以及言官的集合翻本,还真是“殊无异处”!
不过,一般人都在庞大的改革计划中晕头转向,根本分辨不清详情,这个顾炎武,倒是还算冷静。
“继续说。”朱栩忽然微笑着说道。
顾炎武有些紧张,整个大明又有几人在朱栩面前说话不紧张。
顾炎武依旧抬着手,眼神犹豫一番,还是道:“皇上,臣认为,我大明国政之坏,不关乎于党争,不关乎奸佞君子,而在于祖制二百年未变,时移世易,不合时宜,自然会出问题,若是历代朝廷有现今之心魄,大明断然不至于此……”
朱栩双眼眯了眯,顾炎武的话稍作转化,便是“改革是永恒主题”这类,这个时候,僵化,顽固的儒家思想大潮中,能有这样的人出现,真算的是一种强大突破。
至于“历代朝廷”,实则是“历代皇帝”,只不过顾炎武避讳,改了这一句。
尽管顾炎武的想法还很稚嫩,但确实有些苗头,没有辜负他低培养。
“还有什么,继续说。”朱栩看着顾炎武道。朱栩头上的小慈烨也睁大双眼,看着顾炎武。
顾炎武神情动了下,强压着不安,硬着头皮道:“皇上,臣认为,我大明的变革应该继续向前,要突破祖制,适应现今的变化,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自断臂膀,一昧隐忍……”
朱栩看着顾炎武,眼神里有一丝意外。
大明现在绝大部分官员的想法都与毕自严相近、类似:“稳妥为上”,希望大明上下安稳,以度过灾期,其他的都可以延后再说。
顾炎武居然还想着“突破”,有意思。
朱栩对顾炎武很满意,就是太年轻了些。
想了想,朱栩道:“这样吧,按照计划,你先去政院待一阵子,然后去战略部吧,归在商业司,对我大明商业进行国家层面的规划,设计,要有整体的发展大略,你进去之后,好好做,战略部刚刚组建,一时半会还发挥不了作用,你正好可以沉下心,多做些功课。”
顾炎武一直都知道朱栩在培养他,闻言立即拜道:“是,臣谢皇上,臣定……”
朱栩一摆手,道:“虚话就不用说了,去吧,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朕。”
顾炎武与朱栩接触不多,有些不太习惯他的说话方式,顿了下才道:“臣告退。”
朱栩“嗯”了声,转身带着小慈烨出宫去。
小慈烨下巴磕在朱栩头上,走出了一阵子,小慈烨忽然开口道:“父皇。”
小家伙已经快一岁,已经能说简单的单词了。
“怎么了?”朱栩笑着说道,转向东华门方向。
小家伙眨了眨眼,低头看著朱栩,道:“饿。”
朱栩又笑了声,道:“好,咱们出宫去,宫外有很多好吃的。”小家伙出乾清宫之前还吃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又饿了。
小家伙没有再说话,趴在朱栩头上,很是老实。
曹化淳,王一舟跟在朱栩身后,两人不远不近的跟着朱栩出宫。
出了宫,禁卫便衣如影随形,朱栩等人是一身常服,在大街上慢慢走着,不时给小慈烨买点吃的。
小家伙吃的很慢,倒也知道干净,没有沾到朱栩头发上,安安静静吃着,一个字也不说。
“公子,看看我的泥人吧?这个前不久山西人买了一千个,一个二十文,我们自己人只要五文,货真价好……”
朱栩本不在意,就是享受在人群中的乐趣,听到这句话,忽然脚步一顿,转头看向这个摊主,面带疑惑道:“你说,卖给山西人?他们为什么买那么多?”
这个摊主似乎见有戏,嘿嘿笑道:“这位公子一看就出自大家族,不常出门吧?你不知道,现在南直隶那边,商船多的停不下,每天都是船进船出,满满的船,有我们大明的,更多是海外的,他们有的是银子,仿佛对我大明什么都要,不止是山西人,陕西,浙江的那些大商人,都四处买东西,都想卖给那些海外之人,价格奇高,利润丰厚……”
“能卖出去?”朱栩颇为意外的道。
“那是当然。”这个摊主似乎讲到了兴致上,道:“我听说,还有不少人准备买船,亲自出海,有几个船队,带回来的东西,价值连城,发了大财,几十倍的利润……”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之前布木布泰好像提过,只是一言带过,没有亲眼所见来的这么有冲击。
摊主看着朱栩的神色,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道:“公子,我看你不是一般人,告诉你一个消息,现在赚银子最容易,只要去神龙府走一趟,总能有办法赚银子,那些外国人,见到我们明人都客气的很,打骂都不还手,卖的尽管抬价,买的尽管压,保准稳赚不赔……”
朱栩笑了声,道:“好,听老板的,找机会我去一趟神龙府,老曹,买二十个。”
那摊主一听,顿时大喜,道:“好勒,谢公子,我额外再送公子两个。”
朱栩笑着道谢,给小慈烨递过去一个,转身继续向前走。
曹化淳付了钱,快速追过来,凑近道:“皇上,奴婢觉得,他的话夸大了,不足信。”
朱栩点头,面是如常的道:“这是自然,不过管中窥豹,神龙府的商贸,确实发展的不错,扣除杂七杂八的成本,每年两千万白银是跑不了,这还只是神龙府,若是多开放两地,将来与各地的贸易不断成熟,壮大,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曹化淳对各地的奏本比朱栩还熟悉,听着也点头。
确实是这样,南海上有不少独有的暴利之物,外加大明内陆的货物,还有各种税收等等,利润是相当惊人——单香料一项年入就一千多万白银!
第1081章 美妙的场景
海贸的暴利对大明来说是久旱逢甘霖,越显重要。
神龙府当前还算是朱栩的“私产”,朝野虽然都知道,但分不清里面的利润,外加朱栩的严厉约束,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朱栩有些累,将小家伙反抱在怀里,慢慢的向城东走去。
王一舟看似不动声色,实则睁大双眼,盯着四周的一举一动。大明的情势很复杂,说不定就有刺客。
曹化淳相对安心,跟在朱栩身后,见四周无人,便道:“皇上,山西巡政御史已经回报,对山西‘新政’以及各方面都做了汇总,奏本在司礼监放了好些天,内阁那边催促,询问是否转交给他们处理。”
朱栩给小家伙擦了擦嘴,道:“不给。”这件事,朱栩很不满。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背影,顿了顿道:“是。”
朱栩难得出宫,看着四周的人流,感受着“人气”,心里分外舒爽,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小慈烨倒是很安静,吃着看着,眼神瞟着四周,似乎也很好奇。
周围的人都看着朱栩这群人,这样的组合,多少有些奇怪,不时的打量一眼,让王一舟以及暗中的禁卫很是紧张。
“近来京城的民情如何?”朱栩看着人来人往,相对热闹的环境,忽然问道。
曹化淳道:“民情还算安稳,没有什么波动,因为对蒙古的开市,各地商贸很是频繁,外加海贸,京城的商贩日渐增多,前不久顺天府上奏,今年上半年的商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还在继续增加,年底有望突破两百万。”
朱栩眉头一挑,道:“有这么多?”
北直隶确实很大,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商贸发达并不意外,但“两百万”,着实很多,令朱栩惊奇。
曹化淳思索片刻,道:“蒙古人对盐,布匹,甲胄,甚至是瓷器,玻璃,火柴,肥皂等都奇缺,他们来了一个贝勒,订了大批的货物,国贸寺那边这次很主动,带着他们四处转,听说,以白银,黄金,马匹,牛羊还有各种抵押物,签订的契约有三百万两之巨!”
这个朱栩倒还真不知道,不由笑了声,道:“毕阁老这次看来是要狠宰蒙古人一笔了。”
曹化淳会意一笑,道:“奴婢也是这么觉得。还有……倭国人到京了,他们也准备买很多东西。”
这件事朱栩倒是知道,倭国来的不是明面上的人,而是一个“商人”,这次是来与大明“做生意”的。
“毕阁老准备再宰一次?”朱栩看着人群,语气带着调侃道。
曹化淳道:“看样子是,听说国贸寺那边要卖给倭国人各类瓷器近千,布匹,丝绸若干,还有淘汰下来的火器等,总价有五百万白银,倭国人没有丝毫还价,国贸寺都说倭国人‘爽快’。”
“倭国人不缺银子。”
朱栩道,他记得,日本是盛产白银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白给的,朱栩虽然需要银子,但更需要粮食,重新抱了下小慈烨,道:“国贸寺向倭国买了什么?”
曹化淳道:“两年三百万石粮食,各种谷类一百万石,还有牲畜,水产等,差不多三百万两白银。”
朱栩微微点头,道:“嗯,这件事先让内阁去处理,必要的时候,让礼部侍郎去见一见,给他们打打气,稍微暗示一下,岛原那边,让左良玉,桦山久守休养生息一番,给德川幕府个错觉。”
曹化淳明白,道:“是。”
说话之间,几个人就来到了一座大院子前,门墙高大,一副生人勿进的气息。
朱栩刚到,门就应声打开,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领着一群人,潮涌而出,跪地就道:“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这是城东的作坊,朱栩已经很久没来了。
朱栩扫了一眼,道:“平身。”
“谢皇上。”一群人站起来,全是一脸振奋,忐忑,目光灼灼的看着朱栩。能见到他们的“老板”,当今的皇帝,足以让他们荣耀一辈子。
朱栩看着眼前的领头人,道:“你叫刘河山?”
城东作坊之前是内监李德勇在主事,现在李德勇被调去神龙府协助布木布泰,这里就交给了眼前这个人,刘河山,老太妃刘家的人,刘岱的侄孙。
“刘山河参见皇上。”刘山河一脸的激动,双眼都在发光,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朱栩。
朱栩赞许的微笑,道:“走,带朕进去看看。”
“是。”刘山河挺了挺腰,侧身,语气都是压抑的兴奋。
其他人大多如此,有男有女,表情各异,有些激动的都站不稳,甚至朱栩进门了还站在原地。
刘山河带着朱栩进门,入眼就是一片空旷之地,支架处处,摆放满了各类玻璃制品,瓶瓶罐罐,锅碗瓢盆,小到弹丸,大到圆柱,甚至还有一张透明床!
刘山河见朱栩在观察,连忙道:“皇上,现在这些玻璃器皿非常好卖,除了我们大明的富贵之家,海外,蒙古等夷人也是疯抢,已经卖出了一百多万两……”
朱栩倒是不意外,要不是价格过高,走高端路线,还能卖更多。
上前走了几步,朱栩细细的看,这些玻璃制品其实相当粗糙,他是完全看不上眼,但现在来说,完全是新奇之物,相当奢侈。
朱栩慢慢走着,随口道:“嗯,多多宣传,报纸上的广告要再热烈些,那些夷人更是要不竭余力的让他们买……”
刘山河一听,当即道:“是。微臣在神龙府设立了一个商行,听说那些西夷之人很是喜欢,已经派船北上,准备在天津卫接收。”
朱栩点头,看着这些东西,尤其是上面的“明”字,心里在想着,如果整个世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这些东西,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朱栩想的正高兴,他怀里的小慈烨伸手抓过一个小碗,两手捧着,在眼前看来看去,小模样似乎很疑惑。
刘山河一见,连忙笑着道:“殿下若是喜欢,微臣待会儿选些上好的给殿下。”
朱栩低头看着小慈烨,这小家伙安静的有些过,对周围的事情似乎都很“无趣”,极少表露情绪。
小家伙听到了刘山河的话,看了他一眼,又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又将这个小碗送了回去。
刘山河本来想拍一下这位大皇子殿下的马屁,现在有些尴尬。
朱栩想了想,将小家伙放在地上,对王一舟道:“找个侍卫看着,烨儿要是喜欢什么,只要不危险,不要拦着。”
小家伙已经快一岁,已经能扶着东西走,朱栩想看看,小家伙会不会看上些什么。
“是。”王一舟应声,找来一个稳重的侍卫,让他陪着,看护大皇子殿下。
朱栩放下小慈烨,整个人都轻松了,活动下肩膀,便对着刘山河道:“走,去蒸房。”
第1082章 感动莫名
刘山河领着朱栩,七拐八折的来到一个大院子内。
这个院子,四处腾腾冒着热气,还未走进,就一股热浪来袭,白茫茫一片。
刘山河连忙护着朱栩,道:“皇上,这里太热,我们还站在外面看看吧,微臣给您介绍。”
朱栩感觉这热浪,眯着眼,透着热气望向里面看。
这里有七八间大房子,全是热气滚滚,不时有人影闪过,都是来去匆匆,忙碌的很,偶尔还有喝叫出来。
朱栩向前走了几步,想要看清里面,但旋即一股热浪来袭,让他面似火烧,滚烫,不得不退回来。
刘山河吓了一跳,道:“皇上,还是在远处看着吧,这里曾经热死过人,晦气,您真的不能过去……”
朱栩眉头一皱,道:“热死过人,有没有想别的办法降温?现在还会吗?”
刘山河慌忙就道:“想过想过,这屋顶都是透气的,里面的人随时可以出来,里面也有凉水,不会再热死人的,皇上仁德,他们要知道皇上关心他们,一定会铭感五内……”
朱栩瞥了他一眼,知道今天是进不去了,道:“跟着说说吧。”
刘山河一听,立马就道:“是。蒸房是由司礼监主事太监王永莲在负责,已经有了一十六处分店,京城的本家,陕西十家,四川三家,贵州两家,臣等已经在筹划,今年会陆续再开十个分号,争取三年内遍布整个大明……”
朱栩听着点头,所谓的蒸房,就是他探索番薯赈灾的一个尝试,已经好些年了。
刘山河见朱栩认真在听,越发仔细的道:“目前蒸房的粮食来援,主要是番薯与面粉,九一相配,蒸出的馒头香气宜人,入口顺滑,而且还扛饿,根据陕西那边的回报,成年大汉,一天吃五个,基本上就不会饿,做事情也有力……”
朱栩感受着热浪,道:“你们现在的番薯来源稳定吗?”
刘山河道:“稳定,大部分是来自辽东,他们产的非常多,还有就是国贸寺,国贸寺的番薯除了直接赈灾,其他的也会拿出来卖,价格都很低,我们还是有不少利润的……”
“一天能做多少个?”朱栩问道。这个蒸房不止于用来赈灾,也在于遏制物价,平衡各地经济环境等。
刘山河显然做足了功课,马上就道:“回皇上,每天有两万多个,京城的小商小贩都来这里进货,有时候还能更多……”
“其他各地?”朱栩道。
刘山河道:“从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臣预计,每天超过十万,赈济的灾民超过五万人……”
朱栩背起手,默默思忖。
刘山河说是“五万人”,实则这是成品,番薯大部分都是直接使用,对赈灾越来越重要,大明上下没有不重视的,不管是辽东还是北安南,大部分都在种植番薯。番薯的产量高,用处多,对朝廷,对地方,对百姓,都已经不可或缺。
但是对于番薯的具体产量,种植面积,朱栩,内阁心里都没有底,也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朱栩沉思一阵,道:“听说,不少人跟着你们一起做?”
刘山河一愣,有些小心的看着朱栩,道:“是,微臣做过调查,大约有几十家,做的还比我们大,价格比我们高一些,但比白面低不少,所以很抢手,不管大户小户都买……皇上,是不是,微臣去打压……”
朱栩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朕没指望你们赚钱,是要把这件事做大,让全国灾民都不至于饿死,还有就是打压一下不法商人,稳住物价,你能明白朕的意思吗?”
刘山河不管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一脸明白的表情,道:“是!臣明白了!臣一定会将蒸房发展壮大,让更多的灾民不再饿肚子,让我大明物价平稳!”
朱栩审视着刘山河,这位马屁拍的顺溜,就是不知道事情会做的怎么样,心里琢磨着得回去让内阁做一下计划,盯一下。
朱栩目光转回,看着热气腾腾的蒸房,心里轻吐一口气。
赈灾不是一条路,各种手段都不能忽视,这件事对大明的异议不止于现在,若是能普及开来,大明或许就不缺粮食!
一个不缺粮食的大明,在这个时代,将无比可怕!
朱栩又看了眼几眼,道:“走,其他地方看看。”
“是,皇上这边请。”刘山河神情很振奋,没有察觉到朱栩的心思。
“皇上,这边是肥皂坊,这肥皂销量不大好,但夷人很喜欢,一口去买走了上万块,利润相当可观……”
“皇上,这是香料坊,西夷人一口气订了十万两……”
“皇上,这是罐头坊,蒙古人订的特别多,利润有几十万两……”
朱栩一路都是轻轻点头,不时驻足,听着里面的工人介绍,然后步向下一个。
这些都算是“新奇”之物,在各方面来说都很重要,比如这个罐头,军队肯定喜欢,蒙古人这些在草原,大漠横行的部族,自然是欣喜,相对的,出海那些西夷之人,定然更喜欢,说不定还能畅销欧洲。
但在大明来说,不知道是灾情,还是商业环境,亦或者小农经济的关系,这些东西都没有打开销路,出现了滞销,发展的缓慢。
逛了一大圈,朱栩一边往外走,一边对刘山河道:“嗯,做的不错,要再接再厉,回去之后给朕写本计划书,不要假大空,要言之有据,切实可行,写得好,朕让内阁给你拨银子,一定要大力发展,不竭余力,这是我大明的一项国政,不能懈怠……”
刘山河听着朱栩的话,分明就是两个字:重视!
刘山河大喜过望,整个人都激动起来,抬手就道:“是,皇上放心!臣一定用心竭力,绝不辜负皇上所望!”
朱栩微微点头,这个刘山河虽然善于拍马屁,但功课确实做的不错,上心了。
朱栩刚走出后院,一个便装禁卫走过来,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殿下说了饿了。”
朱栩眉头挑了挑,他这个儿子,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好吃,不时就喊饿,也能吃一些,好像没有饱的时候。
摆了摆手,朱栩向前面走去,刚越过那些玻璃器皿的架子,就看到小家伙手里拿着馒头,蹲在一套玻璃酒具面前,正盯着看,好像很好奇。
朱栩一过来,众人慌忙行礼。
小家伙转头看着朱栩来了,晃悠一下站起来,拿过身前的一个酒杯,递向朱栩,脆声声道:“父皇,酒。”
小家伙小脸白净,双眼清澈,声音稚嫩,眨着眼,竖着小胳膊,小手里是一个颇为精致的酒杯。表情很平静,在朱栩走过来的时候,还咬了一口馒头。
这一幕,对朱栩内心狠狠一击,一股为人父的激动之情,忽然而生,表情禁不住的似哭似笑,感动莫名。
第1083章 巡政御史
虽然肩膀很累,但回宫的时候,朱栩还是让小慈烨坐在肩膀上,踱着步子走回宫里,嘴里说着一些不知道小家伙能不能听懂的话。
“儿子,天地之间人最贵,贵在品性,品性高洁,人所共尊,若是品性败坏,与禽兽无异……”
“为人子,秉心诚孝,父母慈爱,儿孙恭敬,家和万事兴……”
“为人兄长,以身作则,护佑弟妹,同胞之情不能忘……”
“身在皇家……”
说到这里,朱栩话音戛然而止,没有多说。
他身后的曹化淳,王一舟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有听到。
眼前的这个一岁的小家伙是皇长子,如果中宫没有嫡子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
小家伙不知道有没有听懂朱栩的话,下巴磕在朱栩头上,眨着眼睛,表情相当平静的看着前面。
还没有回到皇宫,小家伙就睡着了,但小手还是紧紧抱着朱栩的脖子。
回到乾清宫,李解语已经在等着了,一见朱栩进来,连忙行礼。
朱栩嘘了一声,低声道:“睡了一路,就先放朕这吧,睡醒了再带回去。”
李解语轻轻“嗯”了声,小心的将小慈烨抱下来,放到朱栩卧室里的床上,盖上薄毯,等了一会儿才出来。
李解语穿的是“日常正装”,额头上是细汗,眉宇有厌烦。
朱栩刚刚洗了把冷水脸,揉了揉毛巾,递给李解语道:“这天气太热了,洗洗,凉快一下。”
李解语抿嘴微笑,接过来轻轻擦了把脸。
朱栩看着她的衣服,摇头道:“这衣服还是太厚了,跟尚衣监说说,作些薄一点的,这么大热的天还穿这么厚,非热出病来不可。”
李解语听着,分外暖心,轻声道:“皇后娘娘之前已经吩咐过尚衣监了,只是还没有做出来,那边也给皇上做了几件样衣,娘娘说等皇上有空了,就拿给皇上试试。”
朱栩在书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道奏本,道:“嗯,宫里就这么几个人,不要那么多繁缛礼节,让皇后那边看看,那些不需要的礼数就废掉,咱们自己生活,不能让外人控制了。”
李解语知道朱栩向来不喜欢这些繁琐的事情,走过来,在朱栩肩膀上捏着,道:“是,待会儿臣妾去坤宁宫与娘娘说。”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是湖广巡抚上奏,希望能尽快在湖广移走灾民的奏本,看了一会儿,放到一边:留中。
陕川之地还没有解决,北安南移民还是有限,没办法理会其他省份。
拿过下一本,朱栩道:“嗯,近来宫里有什么事情吗?”
李解语抿了抿嘴,神情有些难过,道:“臣妾今天去仁寿殿请安,太妃……越发糊涂了,连烨儿都不认得,还喊成了先皇的名字。”
朱栩眉头皱了皱,心里叹气,他虽然是皇帝,却也不能跟阎王抢人。
“晚上朕去一趟仁寿宫,你将烨儿,娴儿都带上。”片刻后,朱栩道。老太妃越发糊涂,这是弥留的征兆,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李解语轻轻应了声,老太妃对她很好,这些年对她多有照顾。
朱栩手里的奏本又扔到一边,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李解语道:“二殿下近来病了几次,现在还不见好,海姐姐忧心忡忡,人都瘦了。”
朱栩微微点头,道:“太医那边说了,只是伤风,不碍事,晚上朕再去看看。”
李解语双手在朱栩僵硬的肩膀上按着,想了想,看着朱栩道:“永宁公主闹着要去军院,穿着男装要混出宫,被太后娘娘关了禁闭。”
对于这个小魔女,也就朱栩能镇压,笑了声,道:“没事,朕这东暖阁缺人打扫,朕教她怎么打扫房子。”
李解语轻轻一笑,道:“其他没什么事情,娘娘料理的很好,皇上不用操心。”
张筠还是很有能力的,至少后宫一片和睦,没有生出事端,鸡飞狗跳的,还省了他很多的精力。
朱栩轻轻吐口气,拍了拍她的手,道:“嗯,晚上朕去凤藻宫,让两个小家伙先睡。”
虽然是老夫老妻了,李解语听着还是俏脸微红,道:“是。”
李解语很快走了,晚些时候等小慈烨醒了再来接。
朱栩继续看着他的奏本,很快一堆就处理完毕,目光落在他眼前的最后一道上。
这是山西巡政御史,刘明焘的奏本。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眼神有些阴晴不定。这道奏本,真是突破了他的想法,对外廷这些大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许久,朱栩压住怒气,手在上面拍了拍,没有发作。
这个时候,文昭阁内,只有孙传庭还在。毕自严,孙承宗,汪乔年,靖王都已经出京,各有政务,包括六部尚书已经出去两位,正在对大明的现实,整体情况进行摸排,考察。
郑友元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