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剿,各族基本稳定,缅甸,南掌等内部分裂,战乱不休,也不曾再次寇边。外加安南一战的雷霆震慑……”
云南情势复杂,甚至远超陕西,但从左良玉嘴里说出来,事事太平,并且不动声色的邀功。
朱栩放下茶杯,静静的听着。
云南的情势自然掌握在他手里,左良玉在云南再多的小动作,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果没有这点自信,他也不会将云南交给一个心怀莫测之人。
“你是说,云南已经无大碍,朕可放心了?”等左良玉说完,朱栩随意的道。
这一句话,让本来已经平静了一些的左良玉,脸色骤变。
第1010章 左良玉的去处
左良玉不敢抬头,眼神剧烈闪烁。
皇帝这句话,肯定不是随口而出,他在担心,在害怕,在恐惧。
以他的过往,若是离开了云南,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是下狱论死,朝野那些大人们的脾性,他最是了解不过,绝不会放过他!
可有不离开的借口吗?入了京,一切就由不得他了!
他脸色变幻不停,不敢抬头,好一阵子才暗自咬牙,假装平静的道:“在臣看来,云南已经基本平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大乱,但初定不久,臣认为,还需继续大军坐镇,等两三年方为稳妥。”
朱栩右手在桌上轻轻拍着,笑道:“嗯,朕相信你的能力,虽然朝野间有些非议,但朕觉得,凡大才都有些瑕疵,不能苛求。”
左良玉丝毫没有觉得轻松,越发拘谨的道:“臣不敢,臣定三省吾身,知错能改。”
朱栩倚靠在椅子上,看着左良玉,一脸的满意笑容,过了一会儿,道:“嗯,云南的事先放到一边,‘军改’你应该看过了吧?有什么想法?”
左良玉有些转不过弯,完全不知道眼前的皇帝陛下在打什么主意,心里飞转,迅速跟着道:“臣看过内阁给的简报,对于这一次的‘军改’没有意见,只不过云南事关边境,且战端未断,需仔细斟酌,考量,不能一言而决。”
“就总体而言,如何?”朱栩又拿起茶杯。
左良玉脑子勉强是思忖了下,道:“回皇上,臣认为,这是国之大计,没有问题,只是一些细节还需详细商议,兵乃凶器,不能轻动。”
朱栩神色不动,不管左良玉是为了自己,还是真的出于公心考虑,他的态度是站在“谨慎”一边。
朱栩打量着他,道:“你对我大明的边患如何看?”
现在大明要对察哈尔用兵,已经是满世界皆知,左良玉也清楚,当即就道:“边患首重蒙古,察哈尔坐大,当尽早减除,次之是榆林,甘肃等三镇,不过近年还算太平。再就是南方,臣认为,未来几年,不会有大的战事,要害依旧在北方,蒙古。”
朱栩微笑,道:“你这个观点倒是与朝野一致,察哈尔……朕不难解决,那你觉得,之后是否就万事太平,马放南山?”
左良玉现在已经分不清朱栩到底要说什么,心里急转,同时道:“臣认为……下一步我大明的注意力……应该在‘新政’上。”
实则上,他想说是南方,这样他就有理由回去,继续手握大军,以观待变。但这与他刚才说的不同,不能出尔反尔。
朱栩暗自摇头,这位到底是格局太小,对朝廷关注或者对他不够了解,端起茶杯,点拨道:“朝鲜一直担心倭国再次入侵,请求朕继续驻兵,说说你的看法?”
朝鲜去国号,孙传庭已离京传旨,这件事左良玉知道,但没有放在心上,闻言突然心头一沉,道:“臣认为,倭国狼子野心,不能小觑,朝鲜还需驻扎重兵,不能轻视。”
左良玉有些不安,他担心朱栩让他去朝鲜,这可就在京师边上,他没有半点安全感。
朱栩心里叹气,这位还真是不上道,放下茶杯,道:“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朕打算彻底了结倭国之患,你有什么想法?”
左良玉神色微怔,更加糊涂了,哪怕是要征讨倭国也不可能是他,同样的,也无需这么绕圈子的询问他的意见……
他绞尽脑汁,好一阵子才憋出一句话:“倭国……臣认为当尽早剿灭。”
左良玉对倭国实在没什么了解,只能说出这么一句来。
朱栩对这位已经失望透顶,脸上和煦笑容也没了,道:“倭国现在分为一百多个诸侯国,他们的天皇也是个摆设,是一个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倭国的一个诸侯国,也就是萨摩国,已经归顺我大明,是九国岛之一,接壤琉球。现在九国岛民乱四起,倭国那位将军不断调遣大军征讨,但收效甚微,其中就是萨摩国以及我大明在暗中做手脚。朕希望不断的消耗倭国的国力,等我大明恢复过来,能一举彻底消灭倭国,解决这个祸患!”
左良玉听着,还是不明所以,因为,他不可能去征讨?
他抬起头,一脸疑惑,欲言又止。
朱栩表情平淡,道:“去年朕就让人悄悄收集倭国的武士,在济州岛悄悄训练,有三千人,现在已经初具战力,并且朕给他们配备了火炮,朕打算送他们回去,在九国岛,添一把火。”
左良玉到底不傻,很快醒悟过来,目露惊色,脸角僵硬,道:“皇上,是想让臣去指挥这三千人?”
朱栩神色出现威严之色,道:“察哈尔今年会解决,但想要再解决倭国,就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松做到的事情,朕需要借机大幅度消耗倭国的国力。萨摩国,海军以及那里的情报网,会全力协助你,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挑起战争,不断的打下去,要以战养战,规模要不断扩大,将倭国的国力消耗到最大程度……”
左良玉又低下头,嘴角不自觉的抽了下,满心不甘又悔恨。
他自然不愿意去荒蛮的海外之岛,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可再不甘他也知道,这件事由不得他拒绝。
朱栩说了一阵,便打发他道:“去吧,待会儿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先去萨摩国,详细了解一下,再入岛原。”
左良玉心里十分想要争辩两句,但看着朱栩的神色,以及回想着从头到尾,没有一丝的说话的勇气。
眼前的皇帝没有与他清算云南之事,也没有要处置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好,将他发配去海外那些蛮荒之岛,根本不容他反驳!
左良玉心里复杂难明,无比难受的站起来,缓慢的抬起手道:“臣告退。”
朱栩已经没有看他,伸手拿起手边的奏本,自顾的看起来。
左良玉无奈,只得转身出去,被内监带去司礼监的一处密室,有人专门给他介绍情况以及一些既定计划。
很快,内阁就知道了消息。
班房里的毕自严抬头看着郑友元,点头道:“皇上看来是早有想法,我们不用管了。诏令拟好了吗?”
郑友元道:“已经拟好,按照计划,今年的夏粮会全部兑换成现银存入各地的皇家钱庄,由皇家钱庄汇总,移交给国库,不再由地方现存,押送入京,只是,现在就发给各地吗?”
毕自严道:“地方腐朽太多太久,每年层层克扣,不知道损失多少,若是不给地方机会,有皇家钱庄介入,或许会省去很多麻烦。这只是暂时的手段,等‘新政’完善了,再归复。”
郑友元点头,道:“我这就拿来,大人过目后,我送去司礼监盖印。”
因为不设首辅,内阁无法单独发布诏命,需要司礼监的朱栩宝印。
“嗯。”
毕自严刚要低头继续,忽然又抬头道:“各地进京的总兵,除非来求见,其他的一律不见,还有,我府上今天起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是。”郑友元一愣,应声道。
孙承宗很快也知道消息,摆了摆手,打发走报信的人,低头就思索起云南总兵的新人选来。
云南到底是复杂之地,加上“军改”,必须要有一个镇得住的人前往。同时,也要考虑北安南的形势。
孙承宗还没有考虑清楚,第二个入京的人也到了。
四川总兵——秦良玉。
第1011章 宴请秦良玉
秦良玉来的不算突然,毕竟各地总兵的路程兵部都有掌握,只是一些快慢还是出乎预料。
左良玉是,秦良玉也是。
“入京了?”朱栩有些诧异,看着曹化淳道。
曹化淳站在朱栩身前,道:“是,按照预计,她应该明天晚些时候到,想必是昼夜不停的赶路,没有进入几处驿站,所以没有得到报信。”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道:“四川那边近来有什么不寻常的动静吗?”
曹化淳回忆一番,道:“没有,只是民乱较多,不过杨鹤的招抚之策确实起到了作用,一些土司愿意归顺,但还有些反复不定,于大局无碍。”
这些朱栩都清楚,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这几省最为复杂,异族众多,偏又多处穷山恶水,天灾连绵,食不果腹,外加本是土司,有权有兵,除了举兵反叛,似也无其他活路。
四川等省还需要朝廷输血维持,哪里有余力安置数十万的这些“异族”,反复归叛是必然的。
朱栩背着手,望着宫外碧空如洗的天色,沉吟着道:“如果秦良玉求见,立刻带来见朕,对了,孙阁老也一起来。”
曹化淳会意,道:“奴婢明白。”
朱栩点点头,转身走回暖阁。
与此同时,秦良玉的马车缓缓走进城门,马车里坐着秦良玉母子以及儿媳妇张凤仪。
张凤仪掀着窗帘,看着外面,感叹道:“母亲,还是京城繁华,这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往如织,一片繁华盛景。”
马祥麟顺眼看去,只见外面商贩接踵,人挤人,热闹喧天,当真是盛世景象,却没有出声。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在很多年前也是盛世景象,但经过年年天灾,年年民乱,早就民生凋零,不复往昔,即便近年朝廷大力赈灾,减免赋税,也不曾见丝毫回转。
秦良玉闭着眼,盘着腿,哪怕在马车中,身形也一动不动,两鬓白发缕缕,面容瘦削,端坐着,自有一股大将风范。
张凤仪放下帘子,看向马祥麟,道:“夫君,传言是真的,皇上宫里只有三位娘娘?”
马祥麟倒是壮实,神色颇为英朗,闻言一笑道:“皇上册封妃嫔不是小事,这还能有假,除了皇后娘娘,还有凤藻宫的李娘娘,芷兰宫的海娘娘,这两位都育有皇子,宫女宫外十分看重,备受恩宠。”
当今皇帝陛下幼年登基,掀起的动作是一个比一个大,很多人都担心他的子嗣问题,也就现在朝野才算松口气。
张凤仪是见过朱栩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朱栩还太小,转眼间这么多年,她也不知道当今皇帝在漫天的流言蜚语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祥麟说完一句,便转向秦良玉,道:“娘,为什么这么赶着进京,你身体吃得消吗?”
秦良玉这才缓缓睁开眼,目中精光如电,语气颇为平静的道:“不要去管外面怎么议论皇上,我马家深受皇恩,不曾半分苛待,猜疑,在京中不得有任何不敬言行,待会儿随我一起进宫面圣。”
马祥麟与张凤仪对视一眼,点头道:“是。”
秦良玉再次闭上眼,她没多说,只是眼前不禁又浮现起多年前,在十里亭等候他的那个小皇帝。
她不能再次让皇帝等,这有违为臣之道。
很快兵部侍郎卢象升亲自出面,迎接秦良玉,将她一行人安排在驿站,小半个时辰才离开。
三人沐浴更衣,正准备立即前往皇宫,拜见朱栩,但还没出门,孙承宗就进了门。
又是半个时辰,秦良玉三人才坐着马车,前往皇宫。
马车内,马祥麟面色微沉,道:“娘,这孙阁老是何意?对于‘军改’他不是应该胜券在握吗?怎么还需要娘的支持?”
张凤仪也疑惑,看着秦良玉,神态有些不安,道:“母亲,我来之前就听人说,京城朝局动荡不安,内阁根本压不住,不知道孙阁老是否要借我们的势。”
马祥麟一听,立即道:“我们到底是武臣,不能介入朝局,一旦牵扯进去,今后就挣脱不出了,也会引来皇上的忌惮。”
秦良玉倒是脸色如常,道:“莫要胡思乱想,孙阁老就是问我对于‘军改’的想法,交流了一下意见。孙阁老身在中枢,老成谋国,切莫放肆。”
马祥麟与张凤仪见秦良玉如此说,这才面上和缓。
在秦良玉等人入宫的时候,朱栩正在听着曹化淳的汇报:“孙阁老提前去了,待了半个时辰,毕阁老没有出面。”
朱栩笑了声,站起来,朗声道:“在偏殿摆席,让御膳房做些四川菜,请孙阁老一起来。”
“是。”曹化淳应声,去安排。
朱栩坐在桌前,手指习惯性的瞧着桌子,小马蹄声响起,他的脑中飞转。
陕川两省是他一直最为忧心的地方,若是这里乱了,会牵扯大明上下所有的神经,“新政”的注意力将大减,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必须确保陕川稳定,不出乱子!
“小冰川”已经进入最为酷劣的时间,整个天下为之呻哀,同时也是“新政”深入的时间,所有的矛盾都会在这个时间段爆发!
朱栩脑海闪现无数画面,眼神不禁透着冷色,暗自低语道“也好,朕也想再掂量掂量这个天下、天下人!”
好一阵子,朱栩深吸一口气,起身出门,来到乾清门,看着外面,静静等候着。
不一会儿,孙承宗与秦良玉并肩而行,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待看到朱栩一群人站在门前,纷纷神色微变,脚步加快。
孙承宗倒是神色平静,他一直知道朱栩对秦良玉格外看重。
秦良玉神情一震,走的最快。
马祥麟夫妻二人也是面露惊色,低头快步跟上。
四人来到朱栩近前,抬手的抬手,单膝跪地的单膝跪地,沉声道:“臣孙承宗(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看着秦良玉,连忙挥了挥手,不等秦良玉拜下就拉住她的手,道:“免礼,走。朕已经备好酒席,咱们今日不醉不归!”
秦良玉看着眼前与她一般高的朱栩,已经与多年前那个稚嫩小孩对不上,被他拉着走,连忙缩回来,道:“臣有愧皇上所托,不敢……”
朱栩不管这些,再次拉着她继续走道:“今天不说这些,老将军花甲之年还为国事奔波,朕深为感怀,朕待会儿让皇后给你们准备房间,这段时间就住在宫里,朕还有很多事情请教……”
秦良玉可以挣脱,但看着朱栩一如过往那么看重她,神色大动,双眼湿润,感恩无比的跟在朱栩身后。
孙承宗对朱栩这个安排倒是意外,却也没说什么。
倒是马祥麟夫妻,对视一眼,面露凝色,不敢多言,埋头向前走。
第1012章 一场酒的时间
酒桌上,朱栩端着酒杯,看着秦良玉一家子,笑着道:“老将军远来,这顿酒算朕给你接风洗尘了,满饮!”
“谢皇上。”秦良玉一家三人,连忙举杯。
朱栩摆了摆手,道:“这里没外人,繁文缛节就免了,大家都开怀畅饮,不要拘束。”
朱栩这么说,秦良玉等人却没多少变化,只是倾身,脸上笑容多了几分。
“这是朕让厨子做的四川菜,你们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朱栩道。
秦良玉紧守为臣之道,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旋即道:“皇上,确实有四川八成味道。”
朱栩大笑,道:“那就好,朕这些厨子,都是各地厨神……工部设置了一个奖励比赛,工部尚书亲自颁奖,奖金三千两,这些得了奖的,都被朕收罗到宫里来了……”
秦良玉看着朱栩的笑容,道:“此法确实甚好,我大明地大物博,神厨数不胜数,若是能长期坚持,必为我大明一盛举,载入史册。”
朱栩对这个倒是不在意,这是文化的一部分人,将来要输出的,一边吃一边笑着道:“今年再举办就是第三届,朕也会亲自去看看,说不定能吃到更好吃的……”
秦良玉笑着附和一声,陪着朱栩用膳,在臣礼之内,不卑不亢,风度俨然。
马祥麟与张凤仪很是拘谨,一动不动,眼神不时彼此交汇。
他们第一次在乾清宫吃饭,这酒桌上,最热情的就是皇帝,他们几人却显得很是“冷淡”,这让他们尤为尴尬,又无可奈何。
孙承宗看着朱栩从未展现过的热情,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秦良玉,心里若有所思。
听着朱栩说着“厨神大赛”,暗自摇头,这件事朝野不知道多少反对声音,认为当前应该节省粮食,不可以搞这些“奇技淫巧”,强烈要求工部取消,节省一切用度用来赈济灾民。
不过这些都被朱栩无视,一切依旧。
推杯换盏,酒桌上气氛颇为热烈,朱栩接二连三的劝酒,秦良玉哪怕再守礼,在朱栩的热情下,还是喝的多了些,话匣子慢慢有些打开。
“皇上厚恩,臣不敢当……”
“臣当奋力为国,忠君侍主,不负所托……”
“臣在四川,未曾丝毫懈怠,臣在一日,陕川贵甘等六省,绝无社稷之危……”
朱栩拉着秦良玉的手,脸上通红,笑哈哈的道:“朕放心,放心的很!陕甘等朕就交托给老将军,换了别人,朕也不放心……我大明国土辽阔,未可计数,但社稷之危,必在陕川……”
秦良玉还算清醒,闻言道:“臣在四川,陕西部署重兵,环环相扣,朝廷若稳,陕甘必勿忧……”
朱栩喷着酒气,道:“陕甘重过一切,凡人事,军饷,赈灾钱粮皆稳字当头,不能出乱,老将军放心……”
马祥麟与张凤仪看着一老一少在那摇摇晃晃,说的又都是国之大事,不禁有些头疼,不知道他们酒醒是否还能记得。
孙承宗现在已经明白过来,他之所以列席,怕就是为了让他听这些话的。
“社稷之危,首在陕川……”
孙承宗面色不动的看着朱栩,对于社稷之危,过往朝野都认为是建奴,现在看来,在皇帝心里,实际上一直是“陕川”!
朱栩的酒力本来就不好,尽管他喝的比秦良玉少,还是醉在了她前面。
秦良玉是急赶着入京,一路疲惫,加上一顿酒菜,她是醉眼朦胧,摇摇晃晃。
这个时候,张筠来了,看着醉倒在椅子上的朱栩,连忙走过去。
孙承宗,马祥麟,张凤仪慌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娘娘。”
张筠入住后宫没多久,外廷没什么了解,外加宫里一向如深渊,外廷探不清,孙承宗只能小心应对。
马祥麟,张凤仪就更是,丝毫不敢慢怠。
张筠扶起朱栩,看着他醉醺醺模样,还是第一次,转头看向孙承宗等人,微笑道:“免礼,孙阁老,秦老将军以及马将军,夫人,本宫来安置,你就先回吧,若还有其他事情,皇上醒了,会召见你。”
孙承宗知道朱栩之前就有安排,抬手道:“是,臣告退。”
张筠看向马祥麟与张凤仪,道:“你们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待会儿有人带你们去,老将军本宫也会妥善安置,你们放心。”
马祥麟夫妇自然不会反驳,连声道:“是,臣等谨听娘娘吩咐。”
张筠微微一笑,命人准备热水毛巾,将朱栩与秦良玉都小心的架了出去。
在朱栩醉酒的时候,更多的总兵相继进京,江西的左辅,江苏的吴襄,湖广的洪承畴,浙江的杨肇基,山西的鲁钦等等,几乎在一天之内,都入了京。
毕自严不插手军务,孙传庭去了朝鲜,靖王,汪乔年忙着督政院,大理寺,所有的军务都推到了孙承宗与兵部身上。
相比“新政”,“军改”其实并不复杂,朝廷有绝对的能力控制地方所有军队,孙承宗要做的,就是说服一些关键人物,比如秦良玉,熊廷弼,曹文诏等这样手握重兵又是一方巨擘或者朱栩亲信的人。
“军改”是依照朱栩的想法来的,但主要操刀的是孙承宗与兵部,他们在其中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充斥着“制衡”,不乏有削弱地方兵权,甚至是军队实力,以确保社稷绝对安稳的意图。
这些朱栩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明说,他的想法注定与孙承宗等人冲突,这种冲突还是无可调和,他们不会赞同,还势必引起君臣对峙!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心里同样很清楚,他们的“军改”大略没有达到朱栩的预期,可他们不能低头,否则江山不稳,社稷有危。
这种冷对抗一直在悄悄的进行,谁都没有点破。
孙承宗等人一直在用各种办法,想要造就既成事实,以迫使朱栩放弃一些可怕的念头。
正逢朱栩醉酒,孙承宗与申用懋等人,马不停蹄的接见各地总兵,软硬兼施,以迫使他们赞同现在的“军改”策略。
熊廷弼在辽东脱不开身,没有入京,曹文诏还在山西练兵,秦良玉在宫里,孙承宗能说服的人,相当有限。
陕甘等六省的总兵,基本上以秦良玉马首是瞻,东南沿海的一般看向曹文诏,北方的大部分算是孙承宗的老部下,但因为熊廷弼在辽东多年的关系,态度也有些模棱两可,是以,孙承宗与兵部能说服的人,相当有限。
在朱栩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一些人的心思也不会跟着孙承宗走。
“军改”一时间陷入僵局,让孙承宗等人颇为头疼,忧心忡忡。
与此同时,归化城。
林丹汗看着尼克鲁,神色冷肃,道:“你是说,明人将开战日期推到了四月十五?”
尼克鲁神色凝重,道:“是。据安达山台吉的信,明朝正在进行庞大的革新,所以没有精力顾及,只得推迟到十五。”
林丹汗坐在那,脸色不由变幻起来。
离四月一号只有几天,这些日子,他们察哈尔风声鹤唳,小心谨慎,没想到明朝居然推迟开战了。
这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一支军队的士气非常重要,你说战便战,说推迟就推迟,形同儿戏,这是大忌!
虽然这对明朝不利,可对察哈尔来说也是煎熬,他们要一直紧绷的防备,何日是个头?
尼克鲁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看着林丹汗,道:“大汗,这段时间决不能放松,若这是明朝的计策,我们就上当了。”
林丹汗也是知兵之人,神色稳重的道:“这个本汗知道。但我们不能一直等着……你说,我们能否先发制人?”
第1013章 察哈尔最后的手段
林丹汗看着尼克鲁,面上有着一丝热切。
察哈尔自从林丹汗继任大汗后,后金也迅速崛起,察哈尔便备受欺侮,已经很久没有痛痛快快的打过一次胜仗了。林丹汗到底是马背上的男人,他渴望一战!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脸色平静,道:“大汗若先发制人,准备去哪一路?”
林丹汗一窒,皱眉思索起来,半晌道:“就土木堡如何?当年明人在这里败过一次,若是能破关而入,说不定能彻底打破明人的布置,一举击溃明朝,大获全胜!”
尼克鲁摇头,道:“不说赤金卫的三万精锐骑兵,五千铁甲骑兵,单说长城关口那几百门大炮就是防备我们的,大汗真的有信心破关而入?”
林丹汗皱眉,想了想,道:“那我带兵连夜突袭沈阳,那里一马平川,毫无阻碍,若是我围了沈阳,明人必然自顾不暇,不会再攻入归化城,到时候我逐个击破,或许大局可变?”
尼克鲁沉默片刻,道:“明人对辽东极其重视,不说多尔衮的两万建奴精锐,单说明朝数年的经营,沈阳城哪怕围个一年半载也未必能下,明人拖的起,我们耗不得。”
林丹汗神色凝重,同时有些难看。
东面的沈阳不行,南方的土木堡不行,剩下的就是西来的科尔沁联军,但是这一路不说隔的太远,就算击溃了,于大局也没什么改变。
“我们,只能这样坐以待毙吗?”林丹汗不甘心,双眸怒火如烧。
近来情势危急,林丹汗知晓厉害,在强压脾气,尼克鲁知道,他不能让林丹汗脾气爆发,在这个时候,等同于自取灭亡!
尼克鲁沉思着,道:“大汗,明朝内部乱成一锅粥,他们未必能开启这次战端,他们推迟开战时间就是明证,我们不妨示弱,若是能将赤金卫,或者多尔衮诱入草原,出其不意的灭掉,不管是哪一支,我们都能奠定胜局,立于不败之地!”
“诱敌深入?”林丹汗双眼发光,仿佛已经看到他大挥屠刀的画面,灼灼的看着尼克鲁道:“怎么诱敌深入?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就范。”
尼克鲁神色沉吟,没有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手段确实难以诱惑明朝大军前来,除了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对林丹汗来说,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林丹汗心里已经急躁了,看着尼克鲁道:“快说,到底什么办法?”
尼克鲁抬头看着林丹汗,面色凝重,并未开口。
林丹汗一怔,旋即也有些会意,道:“这个办法……”
“去国号。”尼克鲁接着说道,目光紧紧的盯着林丹汗。
“绝无可能!”林丹汗立即跳了起来,怒声喝道。接着他面色狰狞,右手已经握住了刀柄。
尼克鲁还是看着他,一动不动,哪怕林丹汗下一刻就有可能真的砍了他。
林丹汗右手紧紧握住刀柄,双目阴沉,杀机肆意,恶狠狠的盯着尼克鲁。
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振兴蒙古,是林丹汗从小到大的夙愿,哪怕再不堪的境地,他也从未忘记过!
大元早已经作古,无人再提及。大蒙古国也在鞑靼的篡位中消逝,曾今的煊赫一时的蒙古帝国,依然四分五裂,不复往昔。
察哈尔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裔最后的一块领地,林丹汗尽管自称是蒙古大汗,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承认,成吉思汗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惠。
但是,哪怕这蒙古大汗是一个空头衔,是一个念想,林丹汗也绝不愿放弃!
这是他为之奋斗的根本所在,只有凭借着“蒙古大汗”的头衔他才能理直气壮的吞并蒙古各个部落,实现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的宏愿!失去了这个头衔,他将一无所有!
如果眼前说话的不是尼克鲁,林丹汗早就拔刀,一刀砍杀了。即便如此,他手还是慢慢的拔出刀,双眼的杀意犹如实质。
门外的侍卫仿佛察觉到了大帐里的异动,纷纷涌进来,刀光明亮,直对着尼克鲁。
尼克鲁怡然不惧,看着缓慢拔刀,犹豫不决的林丹汗,道:“这是唯一的办法,若是错过这一次,我们只能等着明朝来围剿,依我们现在的国力,根本没有取胜希望。”
“那也不能……”林丹汗双眸怒睁,胸口剧烈起伏,目光择人而噬!
尼克鲁平静如常,道:“大汗真的要大蒙古国灭亡吗?要成吉思汗的血脉断绝?黄金家族不复存在吗?”
林丹汗的手一顿,胸口的怒气倍增,脸上狰狞的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