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死了多少总督?多少总兵?多少将士?丢失了多少国土?朝局有半点的改善吗?为了一个吏科给事中,阮大铖投靠了魏忠贤,这就是你们的傲骨铮铮?”
  阉党,东林两党的党争并不止在朝廷,还延及到大明每一个角落,其中辽东是重灾区,被杀的,战死的巡抚,经略,总督不知凡几。
  这些都是事实,辩驳不了什么,但杨涟自有他的一番认为与想法,目光直直的看着朱栩道:“那是因为没有明君在堂!若是先皇有皇上的雄才伟略,哪里会有阉贼窜起?若是皇上与我东林齐心协力,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皇上又何须现在劳心劳力,还要亲自巡视天下……”
  听到这里,朱栩顿时笑了,道:“那朕的新政,你有哪一条是同意,说来朕听听?”
  杨涟张嘴欲言又被卡在喉咙里,确实,现在的“新政”他大部分都不赞同。他认为,皇帝一步步的在毁坏大明的根基,对天下士绅动手,这是最后一步!若是他在朝,断然不会允许的!
  朱栩转头看向吴有为,道:“你现在还在通政使司吧?给朕拟好旨意送去内阁。”说完,转身就走。这杨涟是救不了了,指望他或者他们转变态度是不可能的。
  “遵旨!”吴有为连忙道。
  曹化淳瞥了眼杨涟,跟在朱栩身后。
  张问达一颗心算是落了地,带着一群人簇拥着朱栩走出大牢。
  吴有为最是开心的,给杨涟作了个揖,慌忙又追上朱栩,在朱栩走出刑部的时候,他看着朱栩的侧脸,很是谨慎的道:“皇上,若是赦免了杨大人,该如何安置?”
  朱栩脚步一顿,转头看向他。
  这一点他倒是忘了,以杨涟这个级别,若是赦免了,即便不能立刻复起,日后也会有的是人举荐,一定会不胜其烦。或者说出于让“新政”更为顺利一点,内阁都会愿意让杨涟复起,给天下士林一颗定心丸,以减少阻力。
  朱栩神色不变,淡淡道:“你认为该如何安排?”
  吴有为心里早有计划,闻言故作迟疑了一会儿,道:“皇上,杨大人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按照惯例,他应该升任吏部尚书。”
  朱栩“唔”了声,道:“他是罪臣之身,当初他是在锦衣卫里认了罪的,刚赦免就升任吏部尚书,你觉得合适吗?”
  “你还在乎这个吗?”吴有为在肚子里腹诽一句,面上再做迟疑的道:“那,臣认为督政院院正较为合适,靖王已加封东阁大学士,督政院院正一直空缺,臣认为杨大人正好合适。”
  督政院的前身就是都察院,这也算官复原职。
  朱栩心里暗笑,这吴有为的备案还不少,稍作沉吟,道:“内阁辅臣兼任督政院院正这是定制。”
  定制,就是确定的行政体制,不可更改!
  吴有为悄悄瞥了眼朱栩,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出最后一个选项,道:“皇上,以杨大人的资历,一般的官职不能任,臣认为明年的科举主考官倒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朱栩目露一丝异色的看着吴有为,这家伙还真不能小看,这几个位置还真是好,一般人根本想不出。
  “看来一个小小的使者是屈才了,一个殖民总督倒是合适啊……”
  朱栩对这个吴有为起了惜才之心,点点头道:“你的提议都还不错,朕会考虑的。”


第834章 更进一步
  吴有为听着朱栩的话,虽然表情平静,心里却颇为振奋。
  一面高兴一面又嗤笑朱栩的昏庸,跟着朱栩出了刑部,刚要转弯,就听到一阵吵闹声,此起彼伏。
  朱栩转身看去,只见不远处是一群皇家政院士子模样的生员,围堵在通政使司大门前,大声吵闹着,足足有数十人。
  朱栩看向吴有为,道:“这是怎么回事?”
  吴有为是通政使司右通政,这些他自然知道,犹豫了下,道:“回皇上,这些都是皇家政院的士子,根据吏部今年的安排,不论是已经结业,还是今年刚结业的,全部都会被调派出京。这在皇家政院引起不小的震动,他们都是写好奏本,要求通政使司上通内阁,代为陈情的。”
  朱栩眉头微动,道:“你刚才说‘全部’?不是只有往年的调出去,今年结业的都安排在京吗?”
  吴有为嘴角微动又一闪而逝,躬着身道:“臣也不知,只是有风声出来,毕阁老有意将所有皇家政院士子都外调出京,以平息京城内的官场乱象。”
  这个朱栩还真不知道,转头看向另一侧的曹化淳。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奴婢也不知,内阁已经接掌吏部,若是有什么计划,应该会很快上呈,现在……估计还没有定案。”
  朱栩微微点头,心里也大概了然,这个风声应该是真的,这么做也有毕自严等人的考虑,不算稀奇。
  皇帝,内阁,六部,如果政念不和,或者步调不一致,对这个国家影响太大,朱栩早就有所觉,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削弱六部,集权内阁的原因,待他明年入主内阁,这些麻烦事就不会再有了——朝廷的意志统一,政令、步调一致!
  “你们是怎么做的?”朱栩心里转悠着,又看向吴有为道。
  吴有为满脸的“公事公办”,道:“臣已经将奏本整理好,写上简略,今天晚些时候就会送入内阁。”
  朱栩点点头,道:“嗯,做的不错,去吧,安抚好,这些都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不能伤了他们的心。”
  “你还会在意这个?你伤的还少吗?”
  吴有为心里冷笑,面上从容,抬着手道:“臣遵旨,臣告退。”说着就后退几步,转身向通政使司走去。
  曹化淳看着吴有为离开,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就这样绕过他吗?”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像朱栩的做派。
  朱栩笑了笑,背起手,转身向皇宫方向走去。
  他没有多说什么,那是因为——他是大明皇帝!一些人,一些事已经不在他眼里,只是偶尔感兴趣了才逗弄一番,现在整个大明,还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他?让他忌惮?
  没有!完全没有!
  大权在握,整个大明都会因为他的一句话抖上三抖,何况是一个不起眼的从四品的小官员!
  曹化淳不明白归不明白,还在跟在朱栩身后,穿过几道门,转进入午门,直进内廷。
  走着走着,朱栩突然心里一动,道:“传旨给内阁,通政使司并入内阁,衙门依旧放在宫外。”
  曹化淳跟着,道:“遵旨。”
  朱栩看着两边的雪景,慢慢悠悠的走回宫。
  在朱栩回景阳宫的时候,吏部侍郎吕大器正在内阁进行汇报。
  周应秋“另调他用”后,一直都是吕大器在主持吏部事宜,奏报的就是关于今年全国官员的考核,升迁,除调等等。
  毕自严看着一连串的名单,微微点头,吕大器倒是还听他的话,一些他看好的人都到了一些位置上。除了京城,京外的也有不少调动,不过都是各省巡抚衙门以下。
  各地的知府,知县,依照毕自严的计划,在这几年都将轮调,调离他们待了超过三年以上的地方,以减弱他们与地方士绅的勾结,利于“新政”推动,减少阻力。
  最后是关于皇家政院的今年毕业生员的名单,今年毕业的超过三百人,已经全部拟定调往京外,加上京中原本的两百多,总数可能在六百以上,他们将充斥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里!
  吕大器见毕自严看到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抬着手道:“毕阁老,周尚书在离开前曾交代下官,关于皇家政院事宜一定要慎重,您看,是否要请示皇上?”
  皇家政院是皇帝一手建立,寄予厚望,朝廷的大员心里都十分清楚。
  毕自严近来抓了不少权力在手,内阁“首辅”的威仪越发端正,道:“嗯,此事本官会与皇上商议,你去吧,吏部尚书还要空缺一阵,你辛苦一下。”
  吕大器倒是不在意这个,抬着手道:“是。”
  毕自严目送吕大器离开,低头看向手头的另一道奏本,这是他亲手草拟的,关于精简户部的奏本。
  六部之中,以户部,吏部,兵部权责最大,兵部他无权去管,吏部的梳理条陈他已经做好,现在就差户部了。
  户部,这个不比吏部,且周应秋刚刚“另调他用”,再动户部,不止皇帝不会答应,朝廷也会掀起反弹。
  “时不我待啊……”
  好半晌,毕自严心里轻叹,他现在也感受到了朱栩遇到的困境。一大堆急切要解决的事情就摆在眼前,偏偏束手束脚,不能轻举妄动。
  就在毕自严犹豫着要不要上呈朱栩,早做决断的时候,郑友元颇有些鬼祟的走进他的班房,大白天的还关上门。
  毕自严一向坦荡,眉头微皱的看着他道:“出了什么事情?”
  郑友元上前,道:“大人,两件事,第一,皇上刚刚去了刑部,准备赦免杨涟等一干人。第二,司礼监刚刚传旨,诏鲁王,晋王,璐王,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进宫觐见。”
  毕自严听着神色微动,接着沉思起来。
  皇帝行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必然是有什么目的。
  没多久,毕自严轻轻点头,道:“原来如此。”
  郑友元不解,道:“大人,赦免杨涟就等于赦免东林党,此事非同小可,干系重大。数万宗室皆以鲁王,晋王等马首是瞻,一干勋贵公卿又以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为头脑,皇上这是有大图谋,内阁要早做应对。”
  内阁之所以势弱,并不是权力少,而是在皇帝的屡屡出手之际,都是六部冲在前面,权力自然在他们手中,内阁总是慢半步,只能得个收拾残局的差事,根本碰及不到权力。


第835章 降爵
  听了郑友元的话,毕自严看了眼窗户外面,摇头道:“皇上这是在扫除一些‘新政’的障碍,东林党是,宗室是,勋贵也是,无需奇怪。”
  郑友元一怔,还是道:“只是这样吗?”
  毕自严稍稍沉吟,道:“之前是科举,刚才是东林党,现在又是宗室勋贵,皇上这是有目的的在行事……”
  郑友元稍稍思索,若有所悟的道:“原来如此,看来皇上是有意‘和解’了。”
  毕自严轻笑了声,看着他道:“与其说‘和解’,不如说是‘善始善终’,皇上现在大权在握,根基稳固,这些人已经没有威胁了。”
  郑友元明了了,点头道:“那大人,咱们内阁要不要作些什么?”
  毕自严也是到现在才发现朱栩的目的,心里思索一阵,道:“用不了多久皇上的旨意就会到内阁,这样吧,关于科举,你拟一道诏命,还有东林党的也写一份,准备发出去……再命户部尚书来内阁见我。”
  郑友元知晓毕自严是要配合皇帝了,抬手道:“是。”
  毕自严知晓朱栩在清扫一些障碍,他也打算双管齐下,对“新政”在权力,政务上的阻力进行清减。
  御书房。
  鲁王朱寿鋐,晋王朱求桂,璐王朱常淓,英国公张维贤,吕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等人穿戴整齐,很是严整的站在朱栩桌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端坐龙椅,看着六人,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来人,赐座。”
  一群内监搬着椅子进来,鲁王,英国公等人颇为谨慎的坐下,每个人都几乎面带恭敬,实际上就等于面无表情。
  朱栩喝了口热茶,看着几人,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道:“关于顺位继承法,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这件事是鲁王起草,后来在内阁讨论过,已经算不上秘密。
  鲁王,晋王,璐王等都没有说话,虽然这个“顺位继承法”是对大明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扩展,明确,可大明祖制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就是“嫡长子,长子”的继承权,其他人都默认的被排除在外,唯有特殊情况下才会有继承权。皇帝这么明明白白的列出可继承皇位的名单,无疑会增加皇室内部的争斗,内耗,会造成皇室不稳,甚至动摇国本!
  晋王看了眼鲁王,脸色苍白,不时的咳嗽着,起身向朱栩道:“皇上,臣为这‘顺位继承法’还需慎重,若是再引起‘国本之争’,恐对‘新政’产生不利影响。”这个冬天以来,晋王身体就不大好,说的有气无力。可话外之音很清楚,若是这个“顺位继承法”公布出去,定会是轩然大波,引起朝野震动。
  朱栩不意外,看向璐王道:“璐王,你怎么看?”
  这位的辈分比较高,是神宗的弟弟,朱栩的爷爷辈。
  璐王近来一直很低调,生怕再惹起朱栩的不满,闻言连忙站起来,沉吟着道:“皇上,祖宗之法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了就是防止宗室内耗,骨肉相残,臣……请三思。”
  不管这些王爷的究竟心思如何,他们明面上都不会赞同这“顺位继承制”。
  朱栩笑了笑,道:“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不过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有个心理准备,内阁打算在明年大廷议之后颁布。”
  三王现在是宗室的代表,听着嘴唇都是动了动,没人敢与朱栩争辩,都脸角僵硬的默认了。
  朱栩目光审视着三个人,微微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着,一会儿目光又转向鲁王,道:“鲁王,宗室人口统计的如何了?俸禄多少?”
  鲁王也站起来,道:“回皇上,经过一年多的梳理,统计,目前在册的宗室人口有三十五万八千五百人,岁禄……折合约五百万石。”
  朱栩看着三王,不轻不重的哼了声,道:“五百万,你们可知我大明一年的税粮是多少?去年是一千八百万,今年可能会减少到一千六百万左右,宗室岁禄增加到六百万,占三分之一强,朕还有天下百官,数百万军队要养,你们说说,朕该怎么办?”
  三王听着都心里微惊,抬头愕然的看向朱栩。
  五百万或许现在来说很多,可相比他们之前,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更何况,他们的田亩,产业都被收缴,损失巨大,莫不成皇帝还要再削减他们的俸禄不成?
  这么一来,还让他们怎么活!?
  坐在另一边的张维贤,张之极,徐允祯三人也是面露惊容,皇帝的话简直太直白不过——令他们心颤!
  这件事朱栩没有与鲁王先商议,此刻鲁王心里也大惊,抬起手,道:“敢问皇上这是何意?”
  朱栩看着鲁王,神色不动的道:“朕就是随口问问,你们有什么想法?”
  皇帝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随口问问,这分明是意有所指。
  鲁王与晋王,璐王两两的对视,还是心里惊惧,不安,晋王咳嗽一声,抬着手道:“皇上,宗室岁禄平摊下去,每人不过十多石,堪堪不至于饿死,不能再削减了。”
  璐王享受惯了,受不了苦,现在已经是艰苦日子,可不能再辛苦,慌忙道:“臣附议,宗室岁禄已不可再减。”
  朱栩点点头,端起手边的茶杯,道:“这个朕清楚,所以才找你们来想办法,现在灾情如火,税粮在不断减少,若是再过几年,别说宗室了,连百官的俸禄朕都发不出,若是不早早想办法,朕这个皇帝都要坐不稳当了。”
  说到眼下的情势,众人都心知肚明,比历史上更清醒几分,只是涉及到这些,他们也没辙可想。
  宗室没有营生,没有田亩,除了朝廷的俸禄,他们没有任何生活来源,还能要他们如何?
  朱栩看着三人的表情,目光看着三人,神色不动的道:“有人给朕上了一道奏本,言称,宗室的爵位应该一代一代不断的降低,五代以后就为庶人,与寻常百姓无异,这样不止能减少朝廷的支出,也能让这些宗室有所作为,而不是如猪羊一样,圈养到老,虚耗国库,你们怎么看?”
  鲁王,晋王,璐王三人脸色齐齐大变,双目骇然,鲁王更是直接道:“皇上,此人其心可诛!我等都乃太祖子孙,岂能成为庶人!”
  “皇上,此言万万不可听信,否则宗室不稳,天下不服,祸患无穷,请皇上三思!”晋王苍白着脸,咳嗽着大声道。
  璐王也很是震惊,从未有过的肃色道:“皇上,臣反对!此举大是违背祖制,乃包藏祸心之言,请皇上诛杀此人,震慑天下宵小!”
  另一边的张维贤,张之极,徐允祯三人也心头暗震,余光对视着,没有说话。这些都太过敏感,不是他们能插嘴的。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着,淡淡道:“这些朕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宗室的岁禄占据了朝廷赋税的三分之一多,朝廷入不敷出,朝野上下非议如潮,你们要给朕想个办法,平息这类的言论,不要让天下百姓都将我大明宗室当成附着在朝廷上的吸血虫……”
  鲁王三人眉头紧皱,皇帝的话不好听,也预示着他要“解决”宗室岁禄过重的问题,可这个办法太过可怕,他们都不敢,也不能应承。
  三人都是久久不言,他们没辙,也不敢有辙。
  朱栩目光在三人脸上巡视一会儿,突然转向英国公张维贤,道:“现在勋贵公卿有多少?岁禄如何?”
  这些其实也是归宗人府管,不过英国公是这些勋贵公卿的头面人物,也知道一些,站起来有些忐忑的抬起身,沉吟一阵道:“回皇上,勋贵公卿目前人数在十六万左右,岁禄二百万以上。”
  朱栩有些惊讶的“唔”了声,道:“也就是说,宗室,勋贵公卿的岁禄加起来已经有朝廷赋税的一半了,要是再算上其他的,怕是已经超过了……”
  张维贤神色不动,心里是微沉。以往他就注意到这些,只是没有人提,现在皇帝主动问起,他也发觉,这岁禄太重,朝廷已经承受不起了。
  “你们怎么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朱栩手指敲击着桌面,语气放慢的道。
  六个人,有的面沉如水,有的面无表情,有的面色变幻,各有心思,谁都没有开口。
  宗室,勋贵公卿的身份太过特殊,必须要有所制约,这个“制约”就造成了这些人不能入官,不能经商,不能有其他营生,只能是被圈禁在府邸的富贵闲人。如果这个“富贵”没了,那他们就只剩下“闲”,会被活活饿死!
  朱栩嘴角微翘,旋即面上如常的道:“你们不说话,用不了几年朕就真的发不出你们的俸禄,到时候你们再怎么找朕,那是也没辙。说说吧,拿出个办法来,总不能等到朝廷彻底没钱粮了才去想办法。”
  鲁王与英国公对视一眼,两人都是眉头紧拧,面沉似水。
  宗室,勋贵公卿经历了前面几次的打击,早就元气大伤,再也经不起折腾,皇帝若是削减他们的岁禄,他们真的难以继续苟且。可是依照皇帝所说,对他们进行降爵,他们更难接受!
  六个人都目光闪烁,心里翻腾不已。


第836章 不从也得从
  鲁王,晋王,璐王,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六个人,神色凝重,心里急转。
  大明的宗室,勋贵公卿两百多年下来,人数已达数十万,虽然经历过朝廷的“收缴”以及历次“清理”,可单这个人数就相当庞大,支出的钱粮就更多,在朝廷的比重也是相当的大——的惊人!
  若说皇帝有所担忧,想要作些改变也是应当,只是“降爵”影响太大,数十万人非得造反不可。
  不过眼前的皇帝可不是万历或者天启,听得进外廷大臣们的话,他要是一意孤行,他们这些根本挡不住。
  鲁王等人迟疑半晌,又对视一次,最后还是看向朱栩,谏言道:“皇上,兹事体大,臣认为当慎重,三思而行。”
  朱栩面色微沉的看着六个人,道:“这就是你们想了半天的结果?你们的事就全让朕给你们操心,你们自己就不管了?什么时候你们跟外廷那些大人们一样,学会争功于己,诿事于上了?”
  鲁王等人听的分明,皇帝生气了,都微微躬身。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之极忽然抬起手,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宗室,勋贵当自食其力,减轻朝廷压力。”
  张之极原执掌京西大营,现驻守密云,支援土木堡的满桂又拱卫京城,前不久刚刚奉旨入京。
  朱栩面带鼓励的看向他,道:“继续说。”
  张之极也在急中生智,见朱栩问,抬着手道:“皇上南下,收复大片领土,缺人镇守,臣认为,宗室,勋贵最适合不过。”
  明朝圈养宗室,勋贵公卿,本质上就是警惕他们,怕他们威胁朱家皇权。
  张之极的这个提议让朱栩都双眼一亮,要是将这些宗室,勋贵公卿都发配到海外,既不用担心他们坐大,也能成为殖民的先锋,未尝不是件一举双得的好事情。
  朱栩赞许的点点头,道:“虽然细节还需要推敲,不过有想法就是好事情。”
  张之极面色不动,内心颇为兴奋,道:“谢皇上。”
  “还有吗?”朱栩目光看向其他人。办法他有,可他说出来与这些人说出来的性质不一样。
  鲁王有些会意过来,稍作沉吟,有些试探着道:“皇上,现在大明各地都在开垦荒地,宗室能否参与进去,拥有一定的田亩?”
  “可以。”朱栩非常果断的道,都要降爵了,还怕你们有点地?
  晋王对这个倒是不排斥,他曾经有数万顷的良田,还有不少好铺子,看着朱栩的表情,目光微动的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成立皇家商行,由宗人府负责,宗室亦可参与,所得利润给予宗室为岁禄,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可以。”朱栩依然很直接的道,这个也算是对祖制的一个变通之法。
  英国公张维贤眉头皱了皱,抬头看了眼朱栩,他已经察觉到了,皇帝分明在诱导他们。
  他自从交出了兵权,在政局之外,冷眼旁观,对朱栩的一些心思是洞若观火,这显然是皇帝在给他们挖坑,虽然他不知道这坑里是什么,但准没好事!
  定国公徐允祯刚刚袭爵没多久,还比较嫩,听着前面两人的话,颇有些要表现欲望的道:“皇上,那勋贵公卿是否可从事其他事宜?”
  朱栩对这位没什么印象,微笑着道:“士农工商,还得慢慢来,不能一下子放开,可以研议。”真要是这样,就是彻底的打破“祖制”了。
  张维贤神色平静,没有参与讨论,他心里很不安。
  但朱栩怎么能放过他,这位虽然没了兵权,影响力却一点不小。朱栩看着他,慢慢地问道:“英国公,你怎么看?”
  张维贤神色微动,抬起手,道:“臣认为此事须内阁,六部详议,且不能操之过急,当缓缓行施之。”
  老狐狸!
  朱栩腹诽,张维贤这话等于没说,心里想了想,直接道:“那就这样吧,刚才商议的,宗人府仔细再商议一番,整理出详细的条陈来给朕。关于‘降爵’之事,英国公你来做,一定要认真研议,广泛的征集亲王,勋贵公卿的意见,尽快上奏给朕,朕会让内阁再商讨……”
  说了这么多,朱栩就是想要降爵,并且对宗室进行松绑,几十万人养在宅子里太浪费了,不管是去开垦荒地还是出海贸易,都是选择。
  “臣遵旨!”鲁王等人倒是颇为兴奋,不管怎么说,皇帝对宗室是宽容了一些,日子不会继续难熬下去。
  张维贤抬着头,深深的看了眼朱栩,千躲万躲还是没躲过去。
  朱栩看着六个人的背影,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
  先放放风,给这些宗室勋贵公卿一个适应的时间,几十万宗室不能继续圈养下去。虽然降爵影响会比较大,但松绑应该足以弥补。
  这件事基本上就定了,差的就是明文细节——也没人能反抗!
  朱栩目光看着空空的外面,轻声自语道:“东林,宗室,勋贵公卿都算解决了,下面就差军政改革了……”
  毕自严看的不假,朱栩确实是在清扫一些障碍,给士林一个说得过去的台阶下。赶在明年的大议之前,梳理这些“堵塞”的关系。
  这些事情基本上算是解决了,下面就是军事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曹化淳在一旁看着,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朱栩的心思,等了一会儿,上前道:“皇上,卢总兵明天就能到京,曹总兵估计还要两天。”
  朱栩默默点头,静了好一阵子,道:“嗯,外面盯紧了。”
  这个时候最是容易出乱子,他要控制住局势,完成他的既定改革计划。
  “是。”曹化淳道。
  朱栩说完这一句就手里拿过桌上的奏本,继续他的工作。
  内阁,毕自严与傅昌宗对坐,正在商讨明年的财政情况。
  傅昌宗手里是一个小本子,道:“虽然明年会进行裁军,但一时半会支出不会减少,预计白银在两千万以上,移民支出是七百万以上,工部的支持估计还要在四百万以上,其他五部在三百万以上,除此之外的支出比较零碎,下官都列了单子,林林总总也有六百多万,粮谷的支出也要近两千万石……这么大概算下来,加上今年的亏空,明年缺额白银在一千万以上,粮食五百万石以上……”
  这些毕自严心里都有数,听着傅昌宗说出来还是不停的皱眉。
  天启年间朝廷的税银是两百万两上下,粮食在一千三百万左右。由于皇帝将惠通商行等移交给内阁,使得朝廷税银增加到三千万左右,税粮也有一千八百万,看似增加了很多,可支出更为庞大,且一时半会不能立即节流,未来两年的亏空甚至比天启一年的赋税都多!
  未来税赋还会减少,亏空却未必能填补,也就是说,除非动用十大粮仓,否则这个漏洞根本填不上,只会一年比一年的大,要是遇到些突发事情,甚至没有多余的能力去抵挡!
  节流迫在眉睫!
  内阁收权迫在眉睫!
  推动“新政”迫在眉睫!
  毕自严心里计较着,看着傅昌宗以一种坚定的语气道:“‘新政’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田亩策’,本官打算将户部管理的田亩,户丁等都司独立出来,成立一个衙门,你怎么看?”
  这一项是户部最重要的职责,一旦被拿走,户部就算空了一半,仅剩下对钱粮的管理了,并且这个管理是书文上的,实际保管还不在户部。
  傅昌宗看着毕自严,神色平静,目光微闪。


第837章 该下猛药了
  户部不是普通的衙门,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掀起巨大波澜,毕竟傅昌宗是皇帝的亲舅舅,在户部多年,他的门生故吏,至交好友,还有不知道多少人在看着他,要是户部突然被拿权,可能会引起朝野巨大的震动以及一系列不必要的猜测。
  周应秋现在已经被“另调他用”,因为刻意压制才没有多大波动,要是傅昌宗再倒了,可能会引起滔天般的官场震荡,甚至有损皇威,波及到“新政”!
  周应秋,傅昌宗是吏部,户部两大尚书,是朱栩控制政局最为关键的两大支柱。
  周应秋现在已经赋闲在家,若是傅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