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文诏道:“皇上,这军演是我照着火器局基地那个演武来的,只不过更盛大一点。”
  朱栩颇为期待,回头看了眼众人,笑道:“说的朕都迫不及待了,开始吧。”
  “遵旨!”
  曹文诏神色一肃,然后对着不远处另一个瞭望塔上做了一个手势。
  上面的旗令兵猛的转身,用力挥动旗帜,飒飒作响。
  咚咚咚!
  与此同时,两边巨大的鼓声响起,仿佛将整个营地都给震动。
  “必胜!”
  从朱栩的左侧方向,九匹白马分别拉着三辆战车,战车上有士兵在敲鼓,轰隆隆缓慢的横穿而过。
  在他们身后,是三百人方阵的盾牌兵,身形微蹲,前倾,带着头盔,右手持盾,左手握刀,步伐整齐,蹬蹬蹬缓步向前。
  接着他们的是弓箭兵,他们背着厚重的弓箭以及箭矢,腰间都是黑铁蛋,左手跨刀,腰杆挺直,神态严整,跟在盾牌兵身后。
  朱栩看的热血澎湃,这些都已经有模有样了,与他登基之前那些杂牌完全不同。
  曹文诏等人没有说话,他们已经看过一次了,可现在还是忍不住激动。
  大明的改变,最彻底,最明显的就是军队了,犹豫军队可以无所顾忌的采用铁血手段,比政务简单太多了。
  且现在这些,只是做给皇帝先检查一番,真正的军演,那是十万人的大军!
  弓箭之后,是枪兵,然后是步兵,最后是炮兵。
  炮兵是用牛车拉着巨大的火炮,缓慢的通过,总共五十门,每一门都硕大,笨重,黑洞洞的炮口令人生畏。
  足足进行了大半个时辰,朱栩是意犹未尽,也知道真正的军演今天是看不到了,拍了拍栏杆,大声笑道:“嗯,很不错,不错!再继续准备,过两日朕将召集南直隶的文武百官都来观摩,不要丢朕的脸!”
  “遵旨!”
  曹文诏,杨肇基,吴襄等人单膝跪地,大声应道。
  大明重文轻武太久了,他们武人备受压抑,对于能扬眉吐气的机会是绝不会放过!
  朱栩在一群人簇拥下,在这个偌大的营地慢慢的走着,观察着。
  这里的布置远超朱栩想象,各项训练,后勤,军备都已经算是“先进”了,同时也发现了这个营地的巨大,东西南北都没有尽头。
  足足一个时辰,朱栩才回到虎贲军大营,一个颇为简朴的院落。
  朱栩坐在主位上,看着近二十多将领,压着心里的激动,语气轻松地笑道:“强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强兵方能立国,强国造就强兵,这里面的关系上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所以,强兵将我朝的既定国策,谁人都不能动摇!”
  曹文诏等一群人都坐在下面,微躬着身,认真的聆听。
  朱栩看着这群人,心里早有的腹稿再次推敲一番,慢慢的道:“自宣宗以后,我朝中武事渐渐飞驰,以至于到了天启年间,竟然找不出一支成建制,可战的军队,辽东溃败也有此原由。”
  “有些人将我大明四周给圈起来,自以为安全,然后就马放南山,坐享太平,无所事事,任由武事败坏,毫不在意,朕深恶之!”
  “当然了,这些怨不得在座的诸位,也怨不得武将,我朝是文臣治国,武将被贬抑,殊不知无武国不立,无武国不平,我朝要政军分立,要永远保持强大的武备,永远先进,不能故步自封……”
  很多话朱栩在京城讲效果不大,可在这里不一样,当着一干武将的面,必然是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曹化淳看了眼在不远处记录的内监,站在朱栩身侧,默默的听着。
  这些话朱栩从来没有长篇大论的说出来,他也是第一次听。
  曹文诏等人都很激动,这是皇帝当面给他们的“保证”!
  这是皇帝或者是景正新朝对“武将”,“军政”的一次重新定位,势必影响深远!
  朱栩长篇大论的说着,直到最后才道:“嗯,说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在座的诸位,朕立志中兴大明,其中最重要的支点就是要建立一支强兵,如太祖太宗一样,可以横扫六合八荒的强大军队,而你们,都是朕千挑万选出来的,朕先不说拜将封侯的大话,但有功必赏是朕的准则!”
  “臣等原为皇上效死命,卫我大明!”曹文诏等人猛的起身,齐齐的单膝跪地,沉声道。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平身吧。”
  “谢皇上!”地上的一群人都很激动,这是皇帝在与他们说话,在给他们许诺!
  已经多少年没有这种事了?
  朱栩转身向不远处记录的内监,道:“润笔一下,署朕的名,发给内阁,明发报纸。”
  “遵旨!”内监道。
  接着朱栩便与他们叙话,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一“聊天”就是一个多时辰,连午饭都错过了。
  直到发现这群人面带疲倦,朱栩才放他们走,大堂内只剩下朱栩,曹化淳,曹文诏等人。
  曹化淳这会儿中予以有机会,上前一步道:“皇上,海娘娘等人都安排好了,就在军营不远处的一个小院子,很不起眼,请皇上放心。”
  朱栩点点头,没有在意,看着曹文诏道:“老曹,你在仔细筹谋一番,明天吧,朕就召集他们过来。”他心里有些急了,打算尽快南下。
  曹文诏的声音铿锵有力的道:“皇上放心,我拿人头担保,万无一失!”
  朱栩笑了笑,曹文诏做事向来周详,不需要他担忧。
  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外面的情形怎么样了?”
  曹化淳道:“没有异样,只是几处最繁华的街道上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
  朱栩嘴角翘起,微不可察的冷哼一声,道:“不着急,朕要再看看,还有那些人会跳出来。”
  曹化淳应声,心里却在好奇,这一次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第684章 极端
  太阳渐渐西落,将应天府散落的一片金黄,葱葱郁郁。
  可这片金黄丝毫没能改变应天府的“凄凉”之感,大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一阵冷风过境,尘土飞扬。
  现在已经不需要有人出来砸店了,或许是感觉到了气氛不一样,越来越多的商铺加入了关门的行列,由此不断的扩大,遍及了整个应天府,还有这向周边府县蔓延的迹象。
  无数人在暗地里议论纷纷,猜测不断,不知道这件事会怎么了结,忧虑异常。
  秦淮河北岸,邡悠楼。
  这是盐商中最大的一个酒楼,在秦淮河上是一大标志。
  此刻聚集了数十人,分四桌,每一桌都是衣衫华贵,满身富态。
  徽帮的陈胖子坐在主位边上,一脸大喜的端着杯子,向着隔了一座位的貌似六十多的老者,举着酒杯大声道:“三叔,这次全仰仗您了!”
  坐在主位上的老者,神色平淡,抬眼看了他一眼,缓慢的端起酒杯,然后一扬而尽。
  陈胖子大喜,连忙又给倒上,接着环顾一圈,声音满是激动的道:“诸位,今天我们让巡抚衙门,让朝廷看到了我们的实力!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朝廷一定会妥协,更改盐政,否者,我们绝不退让!”
  “绝不退让!”
  “绝不退让!”
  “绝不退让!”
  酒楼里的人都跟着大叫,神色坚定,目光灼灼。
  他们都是“新政”的“受害者”,此刻聚集在一起不单单只是为了反对“盐政”,他们是要让朝廷看到他们的实力,废除整个“景正新政”!
  陈胖子眼见将情绪调动起来了,满意一笑,转头看向主座上的那位“三叔”,一脸热切的道:“三叔,你说几句吧,我们大伙都是为了你来的。”
  陈胖子话音一落,酒楼里为之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这位“三叔”。
  老者抬头看了眼众人,眼神里微光一闪,苍老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淡淡的开口道:“老夫也没有什么话可说,所谓的‘官逼民反’,我等也是不得不为,在座诸位的损失,有多少算多少,老夫会悉数奉上,决不让大家吃亏!”
  众人一听都是大喜,嘴上还是客套的道:“三叔说笑了,哪能要三叔给。”
  “是是,我们都是为反对朝廷的‘昏政’,还要多谢三叔挑头……”
  “自然是我等自负,定然也用不了多久,三叔无需担忧!”
  陈胖子听着一群人一个个表忠心,他连忙跟上道:“三叔放心,十天半月我们撑得住!三叔不需为我等分心……”
  这“三叔”听着,微微颌首,过了一会儿道:“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不过都多余了。南直隶对朝廷,对大明的重要性超过你们想象,皇上绝对不敢乱来!”
  陈胖子闻言心里就大松,在座的也都面露笑容。
  朝廷现在的税粮六成以上来自江南,江南八成以上来自南直隶,税银更是直接超过七成!
  试问,谁敢在南直隶乱来?
  “三叔”将这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脸上出现一点表情,微笑着道:“巡抚衙门没有动静,就说明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正在商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事情不多扩大,事情越大,我们成功的就越多,说不得就能回到天启四年……”
  作为商人,他们不希望有税,不希望突然冒出来的乱八七糟的“公约”,“准则”,“规定”,他们渴望回到天启以前,那是现在的他们,梦寐以求的世界!
  “三叔说的是!”
  “扬州那边已经动起来了,曹大人据说还写了亲笔信……”
  “毕自康大人也写了,苏州那边也要跟着来了!”
  “大事可期啊!”
  一群人都很激动,七嘴八舌。
  这“三叔”神色不动,在这坐了一会儿,便走了。
  一群人自然是起身相送,热情无比。
  巡抚衙门。
  方孔邵,许杰,施邦曜等人都在密议。
  许杰道:“方大人,刑狱司可以直接从总督府那边要人,然后对现有衙役的进行大量裁撤,这样就都会听我们的……”
  施邦曜道:“下官赞同。刑狱司连夜组建,明日我等训练一番,定可大用。”
  那主簿道:“督政院也可一用,既然王北承‘投诚’,那就应该拿出投名状来了……”
  “这次之后,必然案件颇多,大理寺不妨先搭个架子……”
  “人手倒是不缺,不管是中立的,还是支持的,现在都可拉拢过来……”
  “不错,省报,府报也该立起来,士林之间舆情必须掌握在巡抚衙门手中!”
  方孔邵静静的听着,心里颇为欣慰,白天之前他还是孤家寡人,今日就有了这么多帮手,这些谏言都可迅速成效。
  “好,不要浪费时间!”
  方孔邵站起来,沉声道:“连夜行动!”
  “遵命!”一群人站起来,肃声应道。
  众人刚要离开,方孔邵又道:“许大人留一下。”
  许杰一怔,转身又走回来。
  方孔邵眼神微微犹豫,还是开口道:“许大人,皇上……那边你有什么消息?”
  许杰顿时就明白方孔邵的意思了,道:“大人不用担心,下官未曾与皇上有过私下联系。”
  方孔邵其实是想求见朱栩,探一探他的想法,见如此便道:“嗯,这几天受累,过几日再为你办一个盛大的欢迎宴。”
  许杰倒是不在乎,应了一声便出去。
  巡抚衙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对于“新政”来说,百废待兴都不为过。
  吴家大院。
  曾经辉煌,热闹,车水马龙,人潮如织的吴家大院,现在静寂的可怕,黑灯瞎火,没有一丝的生气。
  这里在过去是勋贵,高官,富商们热衷来的地方,哪怕是当初的六部尚书,魏国公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一处幽暗的房间内,一个苍老的不行的老者斜躺在摇椅上,闭着眼,一动不动,没有一点生气,甚至说外人都难以分清他是否活着。
  在他不远处,还有三个老者,六七十的模样,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颇为恭敬。
  右侧的一个看着摇椅上的老者,皱眉道:“父亲,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景正不是天启,也不是万历,不能用常理揣度。”
  中间一个顿时冷哼一声,道:“大哥,没什么好怕的!景正要逼死我们,没那么容易!”
  最左侧的看着闭目,没有一点气息的老者,沉吟着道:“父亲,现在已经开始,没有回头路,既然景正已经到了应天府,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做?”
  摇椅上的老者一动不动,好半晌才缓慢的睁开眼,双眼浑浊的已经看不清瞳孔,脸上都是深深的皱纹,嘴唇干燥的裂开,他的声音有些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好似很费力气,可每一个字都异常的清晰:“亦……步……亦……趋……见……好……就……收……”
  三兄弟听着父亲的话,都不由得一愣,继而思索起来。
  吴老太爷是万历朝的礼部尚书,深得万历信任,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近六十多年,从嘉靖朝的内阁争斗,再到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他都看到过,甚至很多都亲身经历,政治智慧不是几个儿子可比的。
  中间的吴老二左右看了眼两个兄弟,看向老者道:“父亲,关于税粮……”
  老大顿时就脸色一变,道:“如果南直隶的税粮减少一半,景正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个不能……”
  老三没有说话,沉着脸。
  他们吴家的能量很大,有太多的办法的让南直隶的税粮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让朝廷,让皇帝感觉到“疼痛”,迫使他们做出改变。可这不是没有副作用,那就是朝廷或者景正会报复,这种报复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
  ——现在已经不是天启以前了,当今的景正不讲规矩!
  吴老大的话音刚刚落下,吴老二火气立马又上来,怒声道:“景正已经把我们逼到这个地步,难道我们还要去摇尾乞怜吗?”
  吴老太眉头一皱,道:“‘景正新政’虽然值得商榷,但我们也不能太过,否则……”
  “否者能把我们怎么样?”吴老二的怒气彻底被激发出来,直接冷声道:“否则如何!我们吴家也不是好欺负的,南直隶的盐商,粮商哪一个不讨厌新政,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景正一定会知道厉害!”
  吴老太爷双眼已经缓缓闭上,他在节省一切力气。
  吴老三听着两个哥哥争论起来,不由得皱眉道:“听父亲说。”在吴家这一代中,吴老三是核心的地位。
  两人马上就闭嘴,转头看向老者。
  但是老者没有说话,一直都没有说话。
  三兄弟对视一眼,然后站起来,对着老者微微躬身后就退了出去。
  三兄弟在另一间密室聚集在一起,都面沉似水。
  虽然外面的“事业”如火如荼,给了整个南直隶一个惊喜,可接下来的事情更加麻烦,需要更小心的应对以及操作。
  一不小心,他们吴家都要跟着陪葬!


第685章 士人之心
  吴家这三兄弟,都已经六十开外,可每一个都精神矍铄,没有寻常老者的疲态。
  吴老二脾气最为火爆,左右看了看,哼了声道:“到底如何,总该有个说法吧?”
  吴老大倚靠在椅子上,面沉如水,道:“暂时就这样,等等看再说。”
  “等等看?”吴老二炮火转向吴老大,嗤笑一声道:“还要怎么等?等巡抚衙门反应过来,将我们都一网打尽吗?你们都别忘了,八年前父亲就说过,二十年内必然会改朝换代!这就是乱世,就要不择手段,抢占先机!”
  吴老大眉头皱了皱,道:“可出了景正!这几年你都看在眼里,他力促改革,企图中兴大明,也颇见成效,我等不能再盲动,不能做那出头鸟!”
  吴老二冷笑更多,道:“成效?成效在哪里?你看不到吗?整个大明都乱了,天下没有一处是太平的,若天启年之前或许还能撑二十年,依照景正这么折腾,最多不出五年,必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大明已经离亡国不远了!”
  吴老大眉头皱的越多,沉声道:“景正的革新虽然糊涂,得罪了太多人,但他成功压制了各地的乱象,现在的情形远比天启,甚至万历年间要好……”
  “那是假象!”吴老二声音更大了三分,怒声道:“是空中楼阁,只要一根柱子断了,整个大明都就塌掉,我们吴家不能跟着大明陪葬!”
  吴老大忧心忡忡,如果任由吴老二这么乱来,非得毁了吴家不可,心里不安,神色犹自坚持的道:“总之在景正没有倒之前,我们吴家决不能冲在前面!”
  吴老二一见吴老大气势弱了下来,越发大声道:“我吴家想要屹立不倒,就要率先做事……”
  “好了!”
  吴老三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道:“现在急的不是我们,急的是巡抚衙门,是景正!他在南直隶一天就是煎熬一天,我们先不动,看他怎么办,我们的底牌不能全部掀开给他看!”
  吴老大,吴老二两人都是一愣,旋即若有所思,都没有说话。
  吴老三在吴家的地位是“代家主”的角色,他开口,其他人都不能轻易反驳。
  吴老三神色平静,目光微闪,心底在自语:“景正,现在整个南直隶都被调动起来,与南直隶作对就是自毁大明,你会怎么做?”
  这一夜,太多的人无法安睡,在辗转反侧中熬到天亮。
  一大早,巡抚衙门依旧热闹异常,忙忙碌碌,显然昨夜不曾休息。
  从巡抚衙门不时有人走出,在总督府,应天府等各个衙门兜兜转转,穿梭不休。
  应天府现在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那就是“罢工”的商铺越来越多,不断的向四周辐射,可官府我行我素,对这些视若未见,自顾的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朱栩来的时候,江南一片和煦,春风荡漾,烟花漫天。
  现在却是冷风萋萋,山雨欲来风满楼。
  朱栩坐在马车里,看着清冷的街道,寂静无人的前路,不由得感慨道:“朕这一趟算是开眼界了……”
  曹文诏骑着马,跟在朱栩边上,神色多少不好看,却还是哈哈笑道:“都是土鸡瓦狗,皇上无需在意。”
  朱栩笑了笑,这自然不在他心上,低头看着手里的一道厚厚的“账簿”,这是十大粮仓中“应天粮仓”的数据。
  默默的翻着,不时点头,这粮仓当初是傅涛按照他的吩咐一手建立的,在十大粮仓中是最大的,储粮也是最多。
  很快,一群人就到了,这个粮仓不算隐蔽,离虎贲军并不远,名义上是总督府的训练营地。
  远远就看到一道道高高的城墙,防卫严密的侍卫,尤其在天空中一个高高的大篮子,离的近会是异常的醒目。
  朱栩下了马车,目光打量一阵,笑着点头道:“很不错。”
  曹化淳等人都跟在身后,远远就看到大门打开,有一群人小跑着迎接过来。
  领头的是贺云杉,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内监。
  “微臣(奴婢)贺云杉(李勇森)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一群人神色慌张,在朱栩不远处匆匆跪下。
  朱栩打量了一眼,摆手道:“都平身吧,朕只是心血来潮,随便来看看,不要紧张。”
  贺云杉与李勇森神色都不太平静,还是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谢皇上。”
  朱栩嘴角动了动,心里暗叹,他这都快成瘟神了,到哪都感觉是找麻烦的。
  看着一群人紧张的神色,朱栩抬脚向前走去,道:“走,带朕去看看。”
  贺云杉这次只是恰巧与会,转头看向身侧的李勇森。这个人是内监,司礼监派来监督应天粮仓的。
  李勇森顿时会意,连忙走过来道:“是,奴婢这就给皇上汇报……”
  这李勇森四十多,是宫里的老人,当初朱栩对十大粮仓不放心,特意派出内监监督。这些内监与其他的一样,什么事情不用做,不能说,只负责记录,按时上报,严禁干预。
  朱栩点点头,走进这粮仓。
  这里防卫森严处处都是巡逻的士兵,再远处就是一个个大院子,拔地而起的大房子,每个房子布置都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皇上。”
  李勇森小心谨慎的跟在朱栩身侧,道:“这里的防卫分三层,最外层是总督府的兵,中间是虎贲军的,最后一层是神机营的五百人,除了神机营,其他的都是三月轮换一次……”
  “这里总共有十个仓库,每个仓库储粮超过一百万石,推陈出新,每天都有增加,每个月会向京城或者洛阳移送过多的粮食,大致维持在一千万石左右……”
  “除了粮谷,番薯之类的也有储备,食盐,油之类也都有,不过数量相对较少,若是发生挤兑风潮,可以应急……”
  朱栩走进了一个粮仓,一直都是面带微笑的打量。
  处处都是水泥作物,通风,通水,防火都做的极好,至少面上是这样。
  “这些粮仓分三层,第一层在地下,第二层在地面上,第三层在二楼以上,防臭防腐,都不定期检查……”
  “根据朝廷的要求,这些粮仓没有皇上的旨意是不能乱动的,十大粮仓储备的粮食,哪怕我大明绝收一年,也可安稳度过……”
  “另外,皇家钱庄的金库,银库也打算与粮仓合并……”
  朱栩在地上仓库慢慢走着,听着不时颌首。
  这里的粮食不是用麻袋装的,而是一个个巨大的圆桶,堆积满了地下仓库,一眼看不到尽头,颇为壮观。
  朱栩身后的人也都是第一次来,哪怕是曹文诏当初参与了构建,现在看到实物也颇为惊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年,皇帝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多事情,囤积了这么多粮食。
  曹化淳倒是看到过数据,但实物无疑更具冲击性。
  “还不够!”
  朱栩在走出这个仓库的时候,断然道:“购买,换购,收购不管有什么方式,储粮要继续增加,不能浪费分毫!贺云杉,这件事你来统筹,内阁那边朕会给你授权,不需要在乎银子,朕不在乎银子,只要粮食!”
  贺云杉这次被叫来,情知皇帝有要事吩咐,早就等着了,一听就连忙道:“微臣遵旨!”
  朱栩有心将海贸一类的事情与贺云杉一股脑子说一说,不过时机还没到,只能暂时压下。
  在这座粮仓逛了一圈,吃了一顿饭,朱栩这才带着一群人离开。
  朱栩坐在马车内,摇摇晃晃的回城。
  曹文诏,曹化淳等都在里面,看着朱栩,几人的表情都颇有些异色。
  这完全不像皇帝的作风,皇帝好似突然间变得的“平静”了。
  几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暗暗的面面相觑。
  朱栩倚靠在厢璧上,看着几人的表情,笑着道:“不用猜了,朕一向是个懒人,能动嘴绝不会动手。”
  曹文诏一见就知道朱栩心底有主意,嘿嘿笑道:“皇上,那么咱们现在去哪里,还去泡温泉吗?”
  朱栩挑了挑眉,指了指他道:“你这马屁拍的烂!经过这么一遭,是不是该知道朕在应天的都会知道了?”
  曹化淳顿时明白,皇帝这是故意要暴露?
  曹文诏神色肃然,道:“皇上,要动手了吗?”
  朱栩失笑了声,道:“动什么手?朕是和平主义者,行了,你回去准备吧,一定要万无一失,朕的脸面可全靠你了,要是这次让朕丢脸,你就在镇抚司狱先选好牢房……”
  “皇上放心,保证万无一失!”曹文诏神色严肃,话语坚定如铁。
  朱栩摆了摆手,将他赶下车,接着也下了车,漫步的走向海兰珠等人暂住的小楼。
  朱栩与曹化淳一前一后,曹变蛟等人要更远一些,警惕着四周。
  朱栩走了好一会儿,突然停下脚步,眯着眼看着前面道:“有人说,朕要是在南直隶继续开杀戒,将会彻底失去天下士人的心,你怎么看?”
  曹化淳神色微变,跟在朱栩身后没有出声。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现在整个大明的士林几乎都是一面倒的对皇帝破口大骂,一个“昏君”的大帽子可以说早就落在朱栩的头上了。


第686章 姐姐的房间
  实话,假话都难说,曹化淳只能以一种默认的方式应对。
  朱栩摸了摸鼻子,没有追问,漫步的走着。
  大明从上到下都是腐朽到骨子里的,不是刮骨疗毒就能重建一个煌煌帝国,其中南直隶的问题最多,还是大明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动不行,大动干戈更不行。
  好在朱栩早就想好对策,只是,人心这东西,覆水难收……
  朱栩对此也无奈,泉水之恩不敌半滴仇,既然不肯顺服,那就威服吧。
  他甩开这些,刚要迈步快走,突然间一阵琴声传来,说不上好听,磕磕绊绊,好像是新手在练琴。
  朱栩抬头找了找,在不远处一个亭子里,一个十岁左右的粉衣小姑娘,正在那练琴。
  这里是秦淮河,秦淮河两岸都是什么人,朱栩心里清楚,不由想起了秦淮八艳,也不知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她们的命运是否有改变。
  朱栩迈步走过去,想找个人闲聊天。
  朱栩慢慢走近,不知道从哪里走出一个颇有些姿色的中年妇人,警惕的观察了朱栩等人一眼,向着小亭子里的小姑娘道:“香君,今天就练到这里吧。”
  小姑娘转过头,小脸粉雕玉琢,脆声声的道:“姨娘,不是说要练两个时辰吗?”
  这位姨娘又看了朱栩一眼,道:“家里有事,我们回去帮忙吧。”
  小姑娘眨了眨眼,道:“好。”说着就站起来,小身板抱着硕大的琴,亦步亦趋的跟在这姨娘身后。
  小姑娘也看到朱栩了,大眼睛眨了眨,很快消失在不远处的树林里。
  朱栩睁了睁眼,心里叹了口气,背着手继续向前走。
  “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了,真成孤家寡人了……”
  漫步走着,权当散心了。
  与此同时,朱栩在应天府的消息,是彻底散播出去了。
  虽然很多人之前已经猜到,可朱栩真正露面,一些人还是紧张不安起来,毕竟“景正”这两个字对大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座压力巨大的大山。
  盐商们纷纷聚集,惊恐万状。
  他们在背后生乱是一回事,可没有胆子在朱栩眼皮子底下继续闹下去,不管不顾的涌向吴家,这个时候,吴家不能继续躲在后面,必须有人出来顶雷,换个说法就是面对皇帝。
  巡抚衙门的压力骤然大增,之前朱栩不露面,不出声,他们还能按部就班,现在只能加紧速度,不能让朱栩找到任何借口插手巡抚衙门,否则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这个时候,钦差钱谦益正被大夫人大吵大闹,闹的不可开交,远近皆闻。
  好不容易摆脱了就听到朱栩已经到了应天,很可能更早就到的消息。
  钱谦益站在河边,望着对岸一排排的教坊青楼,其中有几家还开着,心里焦灼,很想过去,可朝廷的那道禁令如同勒在他脖子上的绳索,令他挣扎,既压不住心里的苦恼与欲望又没有胆子,不敢迈步,使得他越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