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收拾好,出了藏书楼,魏学濂突然看着曹鼎蛟道:“老曹,你觉得,朝廷这次召集天下的武将入朝,是什么目的?”
曹鼎蛟心里叹了口气,纵然他一直小心翼翼的瞒着身份,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魏学濂还是隐隐感觉到他的“不正常”了。
不过,这个也没什么,他边走不说道:“皇上登基以来,对军队改制颇多,很多地方没有尽善尽美,外加辽东平复,朝廷大概是想乘机奠定新的军制,安天下将士的心……”
魏学濂点点头,看着曹变蛟若有所思。
第539章 火炮演习
第二日,城外火器局基地。
朱栩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身后站着毕懋康,徐光启,熊文灿,曹文诏,孙承宗等人。
这还只是一个,其他六个瞭望塔上是秦良玉,杨嗣昌,洪承畴,卢象升等人。
大明的高层将领基本都在这里了,全都好奇的看着不远处。
这里是火器局的基地,从天启四年开始,已经七年了,处处都是水泥路,墙壁,宿舍,仓库,障碍物等等,日新月异。
一群高级将领都好奇的看来看去,神色颇为惊讶。
徐光启,毕懋康站在朱栩身后,两人脸上振奋,目光灼灼。
徐光启道:“皇上,火炮我借鉴了红毛人的设计,在大炮之后加了‘大轮椅’,方便运送,对阵骑兵还不够,可要是步兵,绰绰有余!”
朱栩看着不远处,从仓库里推出的一门门漆黑的大炮,果然都有了“大轮椅”,看上去又像平车,前拉后推都可以。
“射程多少?”朱栩道,这个他最关心,后世有一句名言“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虽然是武力炫耀,可也说明了,这个时候,大炮的射程真的非常重要!
徐光启早有准备,抬手道:“皇上,我们经过多次测试,这种方法,射程在一千丈之外,若是在高处,可以飙升到一千五百丈!”
朱栩脸上微微动容,这可是两公里多,依照他的了解,比欧洲现有的大炮射程还要远!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道:“嗯,不错!接下来,还是要提高射程,还有火药的威力,一定要不停的试验,与海外可以多交流,但也要注意保密,明白吗?”
徐光启连忙抬手,道:“臣明白。”
朱栩背着手,看着徐光启,这几年一直窝在这里,说不上功勋卓著,可也劳苦功高,沉吟一声道:“徐大化,明年朕考虑让他入阁,你好好做,工部尚书朕给你留着。”
这是直接的封官许愿!
朱栩身后的曹文诏,孙承宗没有意外之色,熊文灿,毕懋康等人神色微惊,按理说,毕懋康,徐光启这样的“匠人”是没有资格入朝堂的,更何况是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
徐光启是翰林出身,在地方,太仆寺都待过,履历厚实,是完全有资格的,可听着皇帝的话,还是一阵激动,长身拜道:“臣拜谢皇上!”
朱栩摆摆手,道:“你应得的,用心做事就行。”
徐光启应了声“遵旨”,心潮澎湃的站在朱栩身后。
毕懋康一阵眼热,他的资历虽然不如徐光启,可这些年也兢兢业业,当个侍郎没有问题吧?
他趁热打铁的上前道:“皇上,破虏枪几经改造,现在射程远,威力大,皇上,可否要看一下?”
相对来说,朱栩更看重大炮,一来现在火炮技术都相对原始,明朝很容易赶上,超越,可步枪不同,工艺制约着,不论是明朝还是欧洲,都是一个瓶颈,真正的实战性并不高,哪怕再过几十年,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这不止是技术的问题,工艺上也做不到,唯有工业革命开启之后,才能新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强大的火炮对未来战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皇帝也不能打击臣子的积极性,朱栩笑着颌首道:“嗯,待会儿给朕几把,朕试试看。”
毕懋康大喜,道:“是皇上。”
几人正说着,那一门门大炮都被出了仓库,在炮台上架好,黑洞洞的炮口,对着远远的靶场。
那里是一片假人,石碓组成的小土山。
秦良玉等很多人都颇为期待,从辽东到陕西,火炮屡建奇功,他们都对这些火炮很是热衷。
徐光启振奋之后,开始指挥火炮演习。
足足五十门火炮,炮口缓缓抬起,远远的对着靶场。
所有人目光都看过去,想知道皇帝兴师动众带他们过来看的火炮,威力究竟有多大。
“准备!”
旗令兵挥动着旗帜,望着炮手大喝。
每个大炮都配了七个炮手,他们严阵以待,如同猎物的豹子,随时都会扑过去。
“开始!”旗令兵旗帜猛的下挥。
炮手飞扑上前,训练有素,近乎整齐划一的调整火炮,对着远处的靶场瞄准,一根根火把上前。
嘭嘭嘭!
如同闷雷的声音接二连三的响起,瞭望塔上的先是看到青烟,接着远处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鼓荡的灰尘冲天而起,乱石如潮,那一个个堆砌如小山一般的靶子早已经被撕碎!
秦良玉神色凝重,对着身边的张凤仪道:“你看下,有三里吗?”
张凤仪眼神极好,微微摇头,道:“怕是要多,这还只是放在车上,要是架到高处来守城,怕是足有四里!”
秦良玉两眉如剑,这样的火器,当真是可怕!
卢象升与杨嗣昌等人都身在中原,相对平稳一点,用到火炮的时候非常少,偶尔演习也都没有太重视,可这一次,却被震撼到了。
隔着数里就能炸毁一地,这还只是五十门,如是有上百门甚至更多,别说不堪的贼寇,哪怕是建奴的骑兵都未必能够承受得住吧!
卢象升等人对视,心里都震惊,久久不言。
其他一些将领全都惊讶异常,这若是摆开阵势,横推向前,还有什么能够阻挡?
不过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
这些火炮并不灵活,很笨重,或许可以一时的给予敌人巨大杀伤,可要是冲过这段覆盖的射程,大炮不但威力尽失,还会成为累赘!
战场,敌人怎么可能任由你大炮轰击?两军对阵,简直是鸡肋!目前来说,除了守城,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这一点,朱栩也是看的分明,不过,火炮野战乃是大势所趋,还有一点很关键,在海上,大炮更重要!
当然,这也算是朱栩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帅的一些不动声色的震慑手段了。
炮火还在继续,五十门大炮没有停歇,硬生生的将靶场的小山堆给削平,炸出一个个大坑来。
熊文灿看的最为激动,若是这些大炮能给他按在战船上,即便是红毛人也可一战啊!
耳边是震耳欲聋的炮声,熊文灿无法开口,只是心底的默默计算,水师,现在应该叫做大明皇家海军了,到底需要多少门这样的大炮!
第540章 两面受敌
炮火演习之后,接着一队士兵翻越障碍物,工程兵构筑铁丝网,搭浮桥,火枪手射击不等的演练项目。
与其他地方的明兵相比,这里的士兵更加的“专业”,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每一个步骤都严丝合缝,没有丝毫错漏。
一群总兵们看的直出神,这里非常多的东西都很新鲜。
朱栩双手按在石栏杆上,目光炯炯,下面才是最精彩的。
没多久,随着旗帜挥舞,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步兵,炮兵,骑兵协同作战,再配合望远镜,空中的大篮子,居高临下,一切都尽收眼底,战争的节奏变化,快的出奇。
受限于基地大小,总共参与演习的兵士不过千人,可还是让一群将领看的暗自惊叹。
卢象升与杨嗣昌站在一起,卢象升神色颇为震动的道:“杨大人,若是流寇也这样作乱,怕是我们都难以应对吧?”
杨嗣昌刚刚履职军情处,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变化,闻言摇头道:“这是只是一种战争变化的趋势,未来我大明军队就是要如此高烈度的作战,才能无往不利。流寇,不过是一群乱民,他们做不到这样……”
卢象升默默思索,然后点头,道:“杨大人说的是,不过不得不防,下官回去之后,得更加严格的训练才行。”
杨嗣昌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中间那最高到的瞭望塔,或许,这就是皇帝的用意吧?
这场演习足足用了两个多时辰,直到结束了,众人还都是意犹未尽。
朱栩领着一群人走下来,一边走,一边叙话,然后在基地的食堂吃了饭,简单的闲聊,之后才安排各自休息。
这些总兵们很受震动,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他们都能感觉到,未来的战争,这些火炮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休息室内,熊文灿坐在朱栩边上,神色恭敬,小眼睛微微闪烁。
他与熊廷弼的高大威猛不同,相对矮一些,胖一些,身上都是读书人的书卷气,眼神中又不乏一些精明,仿佛每时每刻都在算计着什么。
朱栩喝了口茶,喘了口气,看向熊文灿,微笑道:“跟朕说说海军的事。”
熊文灿知道,这是皇帝叫他来的目的,抿着嘴,深思熟虑的道:“皇上,海军目前已经整合的差不多,保留五万人常规编制。大型战舰三艘,中型十六搜,小型数百艘,配备一百五十门火炮。臣进行了多次登录演习,海战,保卫港口,甚至远洋也试探好,初具战力……”
朱栩静静的听着,没有插话。
大明的水师目前来说,还只能说是在水师向海军过渡,以往的长江水师也好,登州水师也罢,本质上是都是内河水师,算不得海军。在近海或许可有战力,要是出了海,只怕风浪都承受不了。
郑和下西洋,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
“一个多月前,臣亲自观察过红毛人与佛朗机人海战,战力远远弱于我水……海军,皇上切勿忧心……”熊文灿的话还在继续。
朱栩神色微动,道:“红毛人与佛郎机人开战了?”
朱栩隐约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海上马车夫在海上是无敌的。如果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开战,只怕远东的制海权就要落到荷兰人手里了。没有西班牙人掣肘,荷兰人很快就会盯上大明这块肥肉。
熊文灿道:“是,不过军情处,锦衣卫都派人刺探过,在各处都安排了探子,虽然他们在海上有几次交锋,可陆上没有什么变化,都有默契的互不侵犯……”
朱栩颌首,都不动手,就是彼此忌惮,还没有把握,只是,这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还有什么?”朱栩看着熊文灿道。熊文灿执掌南方水师数年,除了奏本,朱栩还没有当面询问过。
熊文灿知道与皇帝的这番谈话对他,对海军意味着什么,神色沉着的道:“皇上,海军的当前要务,还是要熟悉海战,摸清佛朗机人,红毛人的底细,臣有两策:一,和强扶弱,二,以海贸惑其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朱栩神色不动,熊文灿的两策很简单,一个是表面与强的交好,暗中扶持弱的。二是以海贸为切点,表面共同赚银子,实际上暗中发展,待足够强大时,给予致命一击!
这些是熊文灿,亦或者大明官宦阶层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手段,不过摆在朱栩面前的,实际上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联合西班牙,干掉荷兰人,成功的话,西班牙实力弱,无力统治远东,朱栩只要耐心,就能一步步蚕食,彻底赶走西班牙人只是时间的问题,弊病是——若是失败,对大明的海军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也将与荷兰人撕破脸,大明将面临被海上封锁的局面。
第二条,就是与荷兰人合作,帮助荷兰人稳定远东,乘机壮大,同时摸清荷兰人的底细,坏处是——这是与虎谋皮,一不小心就可能鸡飞蛋打,为他人做嫁衣裳!
不论哪一条都有利有弊,且大明要发展海军,根本绕不开荷兰人,至少目前是。
朱栩沉吟半晌,看着熊文灿道:“你对红毛人,佛朗机人怎么看?”
熊文灿道:“皇上,从各处汇集的情报来看,小佛郎机早已经衰弱不堪,一直跟着大佛郎机四处劫掠,不足为患。大佛郎机,我们一般都称之为佛郎机,势力看似在增长,实则不断的虚弱,战舰破损老旧,兵士享乐成风,完全没有战心。红毛人不同,他们锐意进取,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在海上,几乎都是他们的船,有正当生意,也要劫掠的,他们对金银财宝看的比命还重……”
这一点朱栩倒是不意外,起初的航海,基本上都是对财富的热衷,荷兰人也不例外。
熊文灿忽然脸色微动,道:“臣还有一个发现,就是不论是红毛人,还是佛朗机人,他们的海战并没有什么战术,往往都是将船停下,然后彼此以大炮对轰,最终都是一方投降告终,极少鱼死网破,死战到底……”
“你是说,他们的战法很死板,只是这么相互开炮?”朱栩跟着神色微怔,语气带着莫名喜色的道。
熊文灿仿佛受到了鼓舞,道:“是,臣肯定!锦衣卫收买了红毛的一个副船长,他还给了几个红毛人习惯的战法,都与此类似……”
这个倒是意外收获,朱栩看着熊文灿,道:“你回去之后,要成立海战作战室,专门细致的推演海战战术,我大明的周边,不能任由他人横行……”
熊文灿也深知大明为海患苦害甚深,从前有倭寇,现在有红毛人,他站起来躬身道:“臣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又细致的问起来。
熊文灿事无巨细,只要朱栩问到,都一五一十的说了,担心皇帝不懂,还说的特别详细。
与熊文灿的一番交谈,朱栩对海上的事情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心里也隐隐有了办法。
又过一日,朱栩在乾清宫大宴群臣,开怀畅饮,百无禁忌。
朱栩也难得开金口,从登基之初的辽东说起,直到平复沈阳,基本上都是事实,平铺直叙,可饶是如此,一群将领还是深刻感受到了皇帝的英明睿智,目光远大。
第三日,京城的二品以上的官员,都颇为紧张。
本来只是军事将领的会议,扩大了,内阁,六部尚书、侍郎,督政院,宗人府等都要参与。
信王府,朱由检看着陈新甲,一直的皱眉,神色极其不悦的道:“你知道吗?只有两天时间,朝野大臣,勋贵宗亲,都纷纷弹劾你,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陈新甲有苦难言,他这两天将京城的纨绔子弟几乎都给抓了,显而易见的,京城变得清爽干净,后果就是,他将半个京城的达官贵人给得罪狠了。
朱由检不管他这些,直接命令道:“你回去之后,将抓的人都放了,让他不要闹事就好,皇上正准备在武成阁议事,不要惹出麻烦来。”
陈新甲已经分得清是谁让他做顺天府府尹的,朱由检终究还是有提携之恩的,他犹豫着道:“王爷,整肃京城乃是皇上的意思,下官,也不敢违抗。”
朱由检眉头拧的生疼,目光冷冷的看着陈新甲。
陈新甲只是举人出身,纵然他现在是顺天府府尹,位列三品,可相比于那些进士出身,他内心就还是低了一等。
朱由检的目光他不敢对视,只是低头不语,心里也万分无奈。
有了年前的一次警告,朱由检越发觉得束手束脚,以前虽然不顺心,可还有不少事情能够顺他心意,现在却连内阁的文书他都不用看了,完全由来宗道,张我续“代劳”!
他心底有着熊熊烈火,目光如剑的盯着陈新甲,半晌才道:“滚!”
陈新甲如蒙大赦,连忙抬手道:“下官告退。”
陈新甲出了信王府长松了口气,刚要上轿子就脸色微怔,一个黑色人影从他右手的巷子里一闪而过,好像奔着信王的后门去的。
陈新甲顿了下就上了轿子,催促着轿夫赶紧离开。
他不知道是谁,却隐约觉得熟悉!
第二天一大早,景阳宫。
朱栩伸着双手,李解语忙前忙后的给他穿龙袍。
这是今年新做的,完全契合朱栩的身材。
曹化淳,刘时敏都穿戴整齐的站在门外,恭敬的等着。
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明白今天的议事是多么重要……它将决定大明最坚硬的磐石如何摆弄!
上面从孙承宗,申用懋等朝廷大员,下面到秦良玉,曹文诏等手握重兵的众将,每一个都为这件事付出了极大心血,一切的一切都要在今天的“阁议”上作出决断!
朱栩一直暗暗的深呼吸,他也有点小紧张,这次真的非常重要,说是继往开来也不为过!
整理了好一会儿,朱栩对着李解语笑了笑,在曹化淳,刘时敏的陪同下,大步向着武成阁走去。
武成阁装修的格外的宏伟大气,朱栩迈步走入,已经坐好的官员、将领们齐齐起身,躬身抬手的拜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抬眼看去,偌大的武成阁大殿内,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长桌,左边坐的依次是孙承宗申用懋曹文诏等等,右边是秦良玉杨嗣昌卢象升等等。在桌子两边是一排椅子,椅子前朱由检,朱常润,来宗道,张我续以及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都在旁听。
这样的规模,无异于大明廷议了!
朱栩走到桌子正前方,坐下后才微笑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一群人站起来,都看着朱栩。
朱栩道:“都坐吧,今天阁议,由孙阁老主讲,众臣参谋,朕就带了一双耳朵。”
皇帝虽然这么说,可没有人敢大意,都谨慎的小半截屁股坐在椅子上,看似都看向孙承宗,实则都若有若无的在观察朱栩。
朱栩也不在意,接过一杯茶,轻啜一口。
孙承宗站起来,对朱栩微微倾身,然后又对下面的一群人示意,手里拿着一道文书,朗声道:“今日阁议有八,第一个,确立军制。第二,划立战区。第三,十八省总兵人选。第四,粮饷。第五,编制,军衔,军歌,旗帜等。第六,监军。第七,番号。第八,统御。”
在这会议之前,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就与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通过气,是以并没有谁感觉意外。
平王,靖王等人深知军权不能碰一丝一毫,都闭着眼,仿佛睡着了般。
英国公,徐国公等人也都微眯着眼,像似假寐又像似在听,着实奸猾。
来宗道,张我续则在认真的听,到时候需要他们写奏本,颁布天下的。
至于朱由检,神色晦暗不明,眼神冷静,看不出在想什么。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都面露思忖,这些事先都没有通知他们,他们并不知情,乍听着也只能跟着思索里面的利弊。
孙承宗见众人都没有异议,就继续道:“经兵部商议,征得大部分将领同意,将我大明现体质改为军卫制,废除卫所……”
朱栩在听,其他人也都在听,并没有什么人插话,几乎都是孙承宗在照本宣科。
朱栩暗自摇头,这不是他想要的场面,不过孙承宗等人显然不想出什么意外,丢了上下的脸面,早就说通了所有人,没有任何人提出半点的疑意。
“兵部将大明划分为八个战区,第一,朝鲜,琉球,目前主要面对的是倭国。第二,辽东,主要敌人是蒙古以及建奴残余。第三,山西,北直隶。第四,江西,山东。第五,江苏,浙江。第六,西南战区,包含西南六省。第七,湖广,云南,主要敌人是安南,缅甸等。第八,两广,一旦有战事发生,朝廷将派钦差亦或者指定一总兵统领兵马……”
“诏命,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卢象升为陕西总兵,熊廷弼为辽东总兵,曹文诏为山东总兵,赵率教为山西总兵……满桂统领虎狼卫,驻扎土木堡,多尔衮为赤金卫总兵,暂驻扎京东大营……”
“粮饷,今后所有军队一律不发粮食,以银票抵兑,兵部所支付的银票,均有现银在惠通商行,可凭票取银。”
“大明所有军队的旗帜,服装,兵器,将进行统一。军衔在总兵之上,加上将军,大将军,元帅……”
朱栩默默的听着,这些都是他们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敲定的,即便如此,今后也要是小心的盯着,一旦发现有不对,要立刻更改。
军队无小事!
“关于监军……”孙承宗说到这里顿了下,看了眼朱栩,见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便道:“皇上决定不设监军,同时也将严令內宦不得随意出京……”
这也让一众将领们松了口气,这件事非常的敏感,皇帝也一直没有一个态度,如今听到孙承宗的话,才都悄悄将心放回肚子里。
朱栩端坐在那,静静的听着。关于监军,他一直都有犹豫,可最后还是弃了,他有足够的信心与能力,遏制任何人的反叛!
“兵殿负责统训,兵部负责调派……”
孙承宗虽然已经尽量简洁了,可说起来,还是不短,颇有些滔滔不绝的架势。
众人都认真的听着,这是皇帝,朝廷对兵权的严格确立,标志着大明的军制真正成型。军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没有人会不在意。
朱由检等人都在听,其他人倒没什么,朱由检却觉得,给予这些将帅的兵权实在过大,还没有监军,太过危险!
可这明显不是皇帝亦或者兵部单方面的决定,而是大部分将领认同的方式,他暗自咬牙,没有出声。
“海军,暂定编制为五万,总兵熊文灿,副总兵四人,军器局大炮将优先供给……”
“皇帝是三军最高统帅,定立三军,拥有一切不可变之权力……”
“皇上。”曹化淳突然快步走进来,将两张纸条递给朱栩。
朱栩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打开,旋即就双眼一眯,俄尔嘴角似笑非笑。
孙承宗的话头停了下来,想了想道:“皇上,大致就是这些了,诸位总兵都没有什么意见,是否可以命内阁拟诏,盖印,明发天下?”
朱栩看得出,孙承宗有些着急,这件事确实是宜早不宜迟,各省总兵离开驻地时间太长,谁也不敢确定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朱栩没有说话,将两张纸条向前推了推。
孙承宗坐回来,低头一看,神色动容,看向朱栩道:“皇上,是否要调虎狼卫增援?”
申用懋这个时候也看到了,两张纸条的内容一个:科尔沁兵犯察哈尔。二个:黄太吉率军出现在沈阳城三十里外。
申用懋心头直跳,建奴这个时候来犯,到底是因为各地总兵“空虚”,还是真的要卷土重来?
实则上,明朝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骑兵,察哈尔还好说,最多撤到长城内,可辽东不同,哪里没有关隘可守,骑兵来去自如!再难听一点,哪怕黄太吉打到朝鲜都能安然返回!
申用懋看完,向身侧的曹文诏推去。
曹文诏一眼扫过,顿时双目如圆铃,站起来向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请命北上出长城,与建奴一战!”
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看到了,秦良玉坐在前列,立身道:“皇上,臣请在草原铸城!”
朱栩双眼一亮,看着秦良玉道:“继续说。”
秦良玉声音清朗,坚定有力,道:“皇上,草原多骑兵,我朝多有不敌,若在草原上立起三座大城,互为犄角,以火炮相守,充足粮草,以骑兵衔接,足以震慑整个草原!”
朱栩心头跳了跳,这个想法确实好,他也想过,只是知易行难,在草原铸城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不过,黄太吉在这个时候挑衅,朱栩必须要给他一点厉害!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神色冷漠道:“传旨给顺平王,命他召集蒙,古各部落,以我大明的名义,讨伐科尔沁,再传旨给孙传庭,要是黄太吉还没走,打开沈阳大门,看黄太吉敢不敢进!”
顺平王,就是林丹汗的封号了。
孙承宗暗松口气,就怕皇帝在盛名之下,真的听信曹文诏的豪言壮语,要是明朝真的大军进草原,那绝对比萨尔浒还可怕。
“遵旨!”
曹化淳应声,快步走出去。
曹文诏与秦良玉对视一眼,都各自坐下。
朱栩心里断定黄太吉不过是虚张声势,真要开战,绝对不会两面作战,他们没有这个本钱!
孙承宗,申用懋对视一眼,道:“皇上,建奴,科尔沁威胁不在眼前,还是要尽快完成军制革新。”
朱栩神态从容,道:“嗯,继续吧,有朕在,他们翻不起什么浪来。”
不少人心里还是蠢蠢欲动,认为建奴不过剩些余孽,应当尽早斩除,以大明现有的军力,配合大炮,一定能做到!
可朱栩心里清楚,建奴虽然不同于蒙古,可也能变成游牧民族,偌大的草原,明军根本无法深入,彻底剪除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孙承宗快速调转话头,继续军改议题。
第541章 粗暴
“对于大明的所有军队,将进行严厉的考核,优胜劣汰,精兵简政……”
孙承宗声音大了一点,以转移在座的将领们的念头。
建奴威胁了辽东近百年,明朝是胜少败多。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大明从未有败绩,声名正盛,一干武将自然好战之心蓬勃。
孙承宗是难得的冷静之人,声音越发的大。
朱栩对黄太吉这个动作嗤之以鼻,辽东正是最冷的时候,也就是示威,如何能战?更何况,拿不下沈阳,他连根基都没有,以建奴现在的人口,哪怕加上科尔沁,那也根基浅薄,每一战都是损耗,补充却会异常的缓慢。聪明的话,只能在蒙古草原上征战,吞并,不断壮大。
秦良玉脸上多少有些欲言又止,朱栩能猜到她的心思,在她看来,哪怕无法一战消灭建奴,也要逐步压制,找到适合的战机一举灭之,不能这样放纵。
朱栩没有解释,今年才是真正灾情的开始,会越来越严重,还要延续十几年,大明的日子会非常的不好过,相对的,草原上会更难过!没有大明的输出,他们会痛入骨髓!
那个时候,大明的骑兵,应该可堪入草原一战了吧?!
朱栩眯着眼,突然打断了孙承宗的话,道:“战区分的太多了,就划分为五个,东南西北中,依照地理位置来,另外,海上也要划定安全区,海军定期巡逻,保护渔民,商船的安全,有合适的机会,海外也可以建立海军基地……”
孙承宗一怔,稍作思忖道:“皇上说的是,臣等再议,另外,臣建议将每省常备军扩充到五万,同时招募新兵,老兵三年退役,如此轮换不休。”
朱栩嘴角微翘,这就是预备役了,退伍的这些人经过严格训练,一旦发生战事,兵力不足,只要召集回来,稍加训练就能派上战场。
其他人也都觉得这个办法非常不错,不过,这个是“题外话”,属于孙承宗的临时发挥。
他这话音落向,曹文诏连忙接着道:“皇上,臣还有个建议,在各军驻处,专门设立一个小队,只负责教导兵卒识字,读书,学习兵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