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樊一蘅脸角动了动,刑部就有权吗?刑部尚书现在还在辽东,谁敢主审吏部尚书的案子?
  同一时间,刑部大堂鸦雀无声。
  周应秋的侄子跪在地上,手里举着一份书信,他之前说是“福建巡抚黄承元的亲笔手书”,是周应秋与黄承元勾结,结党营私的证据。
  刑部主事廖昌永神色不停的变幻,以他多年查案的直觉,这件事非常不简单,不是他能淌的浑水,会淹死人,很多人!
  在大理寺的是周应秋的一个学生,声称周应秋收了他的贿赂,却没有做到答应的事情,所以来告发他。
  督政院也有人在召集开议,讨论的主题是“遏制贪腐”,不少人都义愤填膺,出了许多主要,最重要的就是“不管官职大小,一律严惩”。


第501章 甚嚣尘上的京师
  周应秋任吏部尚书近五年,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在大明那是举足轻重,甚至是最重的那几个人之一!
  他被人告发,纵然没有人敢审,可也不过半个时辰就传遍了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你们听说了吗?吏部的周尚书被家丁告发,顺天府都不敢审,只是押着人等皇上回京……”
  “不止是家丁,还有他的一个学生,告他收了银子没做事,正在大理寺告状,大理寺也不敢审……”
  “嘿嘿,听说他侄子都出来了,告发他与封疆大吏勾结,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哎,皇上不在,谁敢查,听说人都被各个衙门扣着,等皇上回京……”
  “不过我听说督政院那边挺热闹的,正准备调查吏部……”
  “调查吏部?督政院有这样的权力吗?”
  “我知道,我看了督政院门外权责一栏,上面写明了:‘督察政务,盖六部以下’,应该可以查,只是,应该有旨意吧?”
  “至少也该要有文昭阁的诏令,只是现在皇上,王爷都不在京城,督政院也没办法进吏部吧?”
  “要我说啊,这些都不重要,这位周尚书怕是要倒霉了,这么大动静,就算不要命也得丢官!”
  “他要是一丢官,只怕朝野要大震,不知道要牵累多少人……”
  “是啊,我听说他的门生故吏可不少,好几个巡抚总督都是他举荐,要是他倒台,恐怕这些巡抚总督也得换人……”
  “崇祯朝以来,六部尚书一向稳定,这么一来,这还真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茶馆内四处都在议论,也没有刻意避讳。随着朝报普及,京城百姓对朝局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关注的热情持续高涨。
  二楼,被三人包下,他们听着下面的议论声,都得意的相视而笑。
  熊文举回过侧着的头,看向对面的张溥快意地笑道:“张兄,这次周应秋不死也要脱层皮,咱们的机会来了!”
  孙承泽喝了口茶,同样满脸的笑容道:“还是张兄高明,也不知道明天的朝报,会不会登这件事,他们不是号称‘大事小事天下事’无所不登的吗?”
  张溥冷笑一声,眼神冷炽的道:“朝廷昏聩远超天启,万历年间,官官相护,彼此包庇,我断言他们绝对不会登!”
  熊文举双眼有着热切,迫不及待之色,伸着头道:“他们不登,咱们登!张兄,你让我做的都已经准备好了,人也都找齐了,随时都可以动!”
  张溥点头,沉色道:“先不要着急,让这帮昏官庸吏先得意着,当他们认为事情已经解决的时候,就是我们出手的最好时机!”
  孙承泽顿时就佩服的道:“还是张兄高明!对了张兄,冯公什么时候进京?”
  冯公,也就是冯铨了。
  张溥一笑,道:“冯公一直都在京城。”
  熊文举稍微意外,旋即就道:“那太好了,有冯公撑腰,咱们入朝为官,肃清天下已经不远了!”
  孙承泽脸上也有激动之情,心神大振。
  张溥笑着,心里也颇为意动。复社虽然解散了,可关系还在,只要他一朝登科,必然从者云集,重现东林时期的众正盈朝,已然不远!
  三人心里都很激动,周应秋一旦倒台,牵连必然很广,他们不止在京城,在大明各处都有奋起的机会!
  稍稍缓了缓,熊文举又突然道:“对了张兄,周应秋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为什么咱们不拿住把柄要挟他为我们做事,他可比周延儒重要多了?”
  孙承泽也一愣,旋即道:“是啊张兄,要是有周应秋在手,天下官吏还不是任我们安排,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张溥微微一笑,满脸的自信从容,道:“因为我已经有了更好的人选。”
  熊文举与孙承泽都是一怔,还有比吏部尚书更重要的人?
  “是谁?”熊文举问道。
  张溥笑而不语,目光却向着右手方向瞥去,在茶馆的对面,赫然是一家惠通商行分行!
  周应秋乃是吏部尚书,帝党的二号头领,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更何况是被家人,学生四处告发。
  不管民间是官方,都引起巨大的震动。
  礼部侍郎,温体仁府邸。
  原都察院副右都御史唐世济,原来的都察院御史张捷,史范等人都聚集在温体仁府上,他们现在都在督政院,官位俸禄虽然不同,可权力都一样,那就是朝廷没有差遣的时候就没有一丝权力!
  唐世济在天启二年就任兵部右侍郎,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官居六部尚书,可偏偏被闲置在督政院,无所事事,因此内心倍感愤怒,眼见周应秋要倒台,他就迫不及待的来找老朋友商议。
  “温大人。”唐世济看了眼史范,张捷两人,热切的道:“周应秋要被罢官,张我续要调离,你要争取哪一个?”
  史范与张捷同样激动,他们与温体仁算不上朋党,可也都“志同道合”,希望借着温体仁还在朝中的优势,找机会往上爬。
  张我续调离,礼部尚书的位置就会空出来,周应秋要是倒了,那就不止一个吏部尚书了!
  温体仁神色平静,嘴角含深意的道:“两个我都不要。”
  唐世济一怔,情知温体仁是有野心的人,疑惑的道:“那,温大人看中了哪里?”
  史范,张捷也在疑惑,现在朝廷最重要的就是六部,温体仁已经是礼部侍郎,除了尚书之位,哪里还有更好的?
  温体仁看了三人一眼,脸上出现一抹向往已久之色,目光悠悠的道:“你们还不知道,皇上已经决定重启内阁,信王会兼任内阁首辅。”
  唐世济等人双眼猛的一亮,他们自然不会想去争夺内阁辅臣的位置,而是有了内阁,六部尚书怕是用不了多久都要更进一步,那么空出来的位置就更多了!
  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先到先得,再来没得,唐世济看着温体仁急切道:“温兄是看好内阁之位了吗?有把握吗?”要是温体仁入了阁,他们高升也不远了。
  温体仁脸上露出自信之色,道:“放心好了,对了,张大人,我要你准备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捷闻言连忙就道:“都准备好了,温兄什么时候要,我随时可以上奏弹劾。”
  温体仁大肚子鼓了鼓,道:“不着急,先看看周应秋怎么应对,以他的能力,估计一时半会儿还倒不掉。”
  唐世济一听,脸上笑意越浓,道:“我们也不着急,他挣扎的越久,牵连的人就越多,咱们尽管坐山观虎斗就是!”
  “是极是极!”史范,张捷都大笑。
  相对于温体仁的轻松写意,静等好事,老对头周延儒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虽然打发走了陈于泰,看似撇清了与他的关系,可他们毕竟是姻亲,陈于泰科举舞弊的把柄就握在冯铨手上,随时都可能给他致命一击!
  亭子内,周延儒面色忧虑,喝着茶,愁眉不展。
  他对面坐着吴昌时,这吴昌时本也是复社之人,只是在江南时与张溥等人闹僵,遂拉走一批人重立一暗社,自为领袖。
  他知道张溥来了京城,所以也赶了过来,就想与他一较高下!
  吴昌时看着对他没有什么掩饰的周延儒,信心大增,面上关心的道:“恩师,现在京中局势如此混乱,你又身在旋涡,怕是难以脱身了。”
  周延儒何尝不知,这些日子他寝食难安,没有半刻安生,点点头,叹道;“我也知道,只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要是能向钱龙锡等人离京,哪怕不做那巡抚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休想!”
  吴昌时暗自冷笑,眉头也皱起,装模作样的想了想,摇头道:“恩师,怕是难了,张溥等人已经要对周应秋下手,看这模样,周应秋是很难脱身了,也不知道会不会牵累到恩师。”
  周延儒看了吴昌时一眼,默默的端起茶杯。把柄在别人手里,根本没他的选择。
  吴昌时一直在观察着周延儒,见他低眉的瞬间,眼神里闪过一抹冷芒,心里大喜“斗吧斗吧,你们拼命的斗,我会坐收渔翁之利!”
  景阳宫偏殿内,李解语站在门口,远望着等人。
  没多久,裹着厚厚披风的一个十六七岁的俏丽女子快步走进来,远远的就喊道:“语姐姐……”
  李解语盘着妇人发饰,同样穿着厚厚的冬装,看上去却并不臃肿,更显清新,外加一丝初为人妇的水灵妩媚。
  “棠妹妹。”李解语迎了一步,拉着这位小姐,语气欢快的进门。朱栩不在,她现在在宫里,要么去慈宁宫,仁寿殿请安,要么只能待在景阳宫,连太医院都去不了,着实闷的慌。
  两人脱去披风,坐在大厅里,拉着手,都面带欢欣笑容,过了一阵子李解语才看着这位小姐道:“你今天怎么想到来看我了?”
  这位小姐乃是戚家人,是戚继光的第五辈后人了。她的夫家是江南累世豪族,周家,而周家与钱家是数代姻亲。钱家,钱谦益是江宁一脉的家主。


第502章 周应秋是贪官
  戚语棠拉着李解语的手臂,娇嗔道:“我不是刚嫁人吗?好容易才出来一趟,再说了,这皇宫能随便进的吗?”
  李解语看着她,嘴角微笑,道:“周家我记得也是出过翰林的,是书香门第,还能关着你不成?”
  戚语棠看着李解语的俏脸,突然间凑近,在她耳边低声道:“语姐姐……皇上,是不是天天晚上在你这过夜?”
  李解语登时闹了个大红脸,双手直接伸向戚语棠的腋下。
  “啊啊啊……我不问了我不问啦……”戚语棠娇笑不止,强按着李解语的手。
  李解语抿了抿嘴,嗔怒道:“出去之后,不准乱嚼舌根子,否则有你好看!”
  戚语棠翻着眼睛瞪了眼李解语,旋即就拉过她的手臂,娇笑道:“不说不说,你是咱们未来的贵妃娘娘,那么,贵妃娘娘,你还要守空闺多久啊?”
  李解语极聪慧,哪里听不出戚语棠话里的意思,没好气的道:“行了,宫外的事情不要问我,皇上什么时候回宫,我也不知道。”
  戚语棠拉着李解语的手臂,摇晃着道:“语姐姐你知道的,我是被逼着来的,我夫君人很不好,很凶,我刚嫁过去,不要挨打,你帮帮我……”
  李解语看着她,脸上笑容不减,道:“好了,你回去就说,安分守己,莫要胡思乱想。”
  戚语棠眨了眨眼,这句话听着是不是有深意?
  “我就知道语姐姐对我最好了!”戚语棠也不想李解语为难,反正有这句似是而非的话交差就行。
  李解语也看破了戚语棠的小心思,点着她的头道:“你呀,今后老老实实的相夫教子,男人的事情不要掺和。”
  “知道知道啦……”戚语棠拖着长音,然后又猛的坐起,道:“语姐姐,带我去吃御膳吧,我都没吃过……”
  戚语棠是李解语的闺蜜,李解语对这个玩伴也很了解,笑了笑,道:“嗯,我让人去做一点。”
  戚语棠大喜,嘴如同连珠炮,报出了六七个连李解语都没听过的菜名。
  宫里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在案,虽然戚语棠进宫是有司礼监批准的,可做了什么,比如在御膳房点的每一盘菜肴都有人专门记录。
  司礼监内,一个小太监向着刘时敏详细汇报了一阵,然后才道:“就是这样了,其他的小的们也都没敢多过问。”
  刘时敏对这个没有在意,道:“嗯,李小姐那边要照顾好,不能怠慢,也不能让李小姐没面子。”
  “是,公公放心。”小太监应声,然后又看了刘时敏,小声的道:“公公,外面都闹翻天了,好几个侍郎来求见,您真的不见见吗?”
  “让他们闹去吧,我也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了。”刘时敏头也没抬,手里的奏本一本接着一本。虽然司礼监没了批红之权,可内阁停摆,他的担子反而更重了。
  小太监似懂非懂,也没敢再问。
  沈阳已经基本稳定,该宣示,该立威也都做的差不多,各路大臣们也都分批次的被安排回京。
  有的走水路,在天津卫上岸,再赴京师,有的还是走陆路,一路颠簸赶回。
  这么长的时间,京城等于空巢,每一个人都心里不放心,火急火燎的赶回来,更何况都听说了周应秋被举告之事,任谁也不敢大意,想要尽快回到京城,看个清楚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
  张溥就来到一处报摊,这里是离礼部最近,是得到今天报纸最早的摊点。
  他扔给一文钱,拿过还有些发烫的报纸,边走边看,没多久,他就报纸一合,冷笑道:“果然,官官相护,半点都不敢登!”
  熊文举没多久也找来了,神色愤恨的道:“张兄,‘吏部尚书,贪污不法’,这样的大事都不报,果然是一群昏官,只知庸庸碌碌,半点为国之念都没有!”
  张溥脸色也很难看,却不怒反笑,道:“那正好,熊兄,我让你做的事,找的人,该派上用场了。”
  熊文举一听,大喜道:“就等张兄的话,我这就让人去通知他们!”
  张溥连忙又拉住熊文举,沉声道:“熊兄,这件事一定要干净,千万不要给人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熊文举自信一笑,道:“张兄放心,我一定做的干干净净,不会牵扯到我们!”
  张溥点点头,道:“好,我就在茶楼上,看着熊兄的大作!”
  熊文举道:“好!”
  熊文举走了没多久,不知道从哪里涌出来的一群人,看衣着像似书生士子,可动作却浮夸,没有正行。他们涌出来就快速挤进京师最为繁华的朱雀大街,哇呀呀的大喊。
  这引来了不少人观看,都好奇的盯着,还以为京城的士子们又要闹事。
  “朝廷昏庸,官官相护,吏部尚书,贪污纳贿!”
  突然间,这群人好似排练好了一般,齐声大叫,同时从怀里掏出一张张纸,四处的扔出去,在空中飘洒,落向四面八方。
  “朝廷昏庸,官官相护,吏部尚书,贪污纳贿!”
  “朝廷昏庸,官官相护,吏部尚书,贪污纳贿!”
  “朝廷昏庸,官官相护,吏部尚书,贪污纳贿!”
  这群人大喊大叫,飞快奔跑,见到茶楼酒馆就拼命的扔,从街头跑到街尾,又窜入另一条街。
  不少路人都好奇的捡起来,一看就吓了一跳。
  “这是周尚书家的账本,三万多两,一千多亩良田……这肯定是贪污纳贿了!”
  “这是周应秋那学生的供词,上面详细说了周应秋收他银子的时间,地点,还有证人!”
  “我这个是他与之前的湖广巡抚的信件全文,这语气,跟训孙子一样,吏部尚书就是不一样……”
  “看来,这个周尚书真的贪污纳贿了……”
  “贪官污吏,官官相护,难怪那些读书人闹事,要是我我也闹,还得闹大了!”
  这群人还在议论纷纷,顺天府的差役就跑过来,大声喝道:“都不准捡,不准捡!”
  民还是怕官的,一见官差过来,纷纷躲开,可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纸,并且散播的人还在继续散播。
  转眼间,就将“周应秋是贪官”这六个字传遍了整个京城,并且深入人心。
  民意沸腾,一道道弹劾的奏本奔入司礼监,同时信王将在明天回京的消息也被泄露出去,官民愤怒,都要准备堵在城门口,向信王请命,彻查此案。


第503章 王瑜阳奉旨查案
  顺天府的衙役抓了一部分散播纸张的人,可跑出来的更多,接着刑部也出动,最后逼得巡防营也出面,足足抓了近百人!
  这些人虽然穿着士子类的服饰,可全都是一些乞丐,地痞流氓,给点钱就干活,压根就不识字。
  本来刑部,顺天府,大理寺就被周应秋的案子弄的焦头烂额,无从去处置,这么一闹,他们就是想压也压不住,可又都没有审案权,头头脑脑又都不再,只能祈求信王早点回京。
  假的士子被抓了,真的士子更加愤怒,在刑部,顺天府,大理寺叫嚷半天,眼见无用,又都聚集在皇宫门口,大喊着,要朝廷,要皇帝给个交代。
  皇宫里的皇帝不在,没人主事,自然没有人给交代。
  慈宁宫。
  张太后给小永宁整理衣服,叮嘱道:“你是公主,不准没个正行,尤其是衣着,一定要得体,知道吗?”
  小永宁睁着大眼睛,嗯嗯的点头,表现的很是乖巧。
  张太后轻叹一口气,这小丫头越长越大,跟着他小叔子皇帝也不知道都学了什么,整天满宫里的乱串,让她很是忧心。
  焕儿从外面进来,轻声道:“娘娘,没什么事,就是一群士子在宫门口撕闹,还是周尚书的事。”
  张太后摇了摇头,道:“皇上与信王都不在京城,他们这是闹给谁看。”
  焕儿伸手给小永宁理了理衣服,道:“谁说不是,不过京城这几日真是热闹,皇上回来怕也会吓一跳。”
  张太后看了眼焕儿,刚要说话,小永宁就仰着小脸,脆声道:“皇叔才不会吓一跳,他曾经说过‘广撒网,捞大鱼’,皇叔肯定是在撒大网!”
  张太后心里其实也觉得是这样,但小家伙说出来就不同了,她拍了下小永宁的头,训斥道:“今后没事少去景阳宫,不准学这些乱七八糟的!”
  小丫头扁了扁嘴,翻着大眼睛没有应声。
  张太后理好小丫头的衣服,道:“行了,去吧,老实在宫里待着。”
  张太后一松手,小丫头立刻撒丫子飞奔出去,同时大叫:“我去景阳宫找李婶婶玩。”
  张太后顿时就柳眉倒竖,心底涌起火气。
  焕儿轻轻一笑,道:“娘娘,皇上不在,李小姐还是知书达理,公主与她多接触也是好的。”
  张太后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劳碌命,以前头疼皇上,好不容易皇上长大,又摊上这么个小魔头……对了,刘公公在干什么?”
  宫里现在就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刘时敏最大,宫外出这么大的事,需要他来处置。
  焕儿想了想,道:“好像出了司礼监,去哪里不知道。”
  张太后嗯了声,道:“皇上应该有安排了,我们也轻省一点,陪我去仁寿殿看看老太妃。”
  “是。”焕儿道。
  刘时敏出了司礼监,一路向南,穿过归极门,来到六扇门。
  王瑜阳头戴黑色纱帽,垂着两条珠链,一身的藏青总捕头服,肩宽腰细,显得颇为英姿飒爽。
  在她面前,一群少女少妇整整齐齐的立着,有十几个人,都是与王瑜阳差不多的装束,挥舞着特质的长刀,不时的娇喝一声,看上去很是养眼。
  王瑜阳背着双手,一边走一边颇为肃穆的对着面前的一群人大声道:“办案,首先就要眼明手快,头脑灵活,训练身体,有助于头脑的清醒……”
  这些人都是她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所以王瑜阳训练的是特别用心。
  刘时敏进了门,远远的看着,暗自点头。
  冯祝站在他边上,心里却是很担心,道:“公公,就是这群娘们……”
  他还没说完,刘时敏就转头看向他。
  冯祝一怔,旋即小抽了一下嘴,赔笑道:“小的嘴贱,小的是说,只有这群娇生惯养的小姐,真的能办成案子吗?”
  刘时敏抱着手里的拂尘,看着王瑜阳一群人,淡淡的道:“皇上不需要六扇门能查案,需要的是有人来做事。”
  冯祝心里若有所动,然后就老实的点头,道:“小的明白了。”
  王瑜阳很快也注意到了刘时敏,快步跑过来,神色正紧的抱手道:“下官见过刘公公,冯公公。”
  刘时敏微笑,向前走了一步,道:“王捕头,你应该知道宫外的事情了吧?”
  王瑜阳双眼一亮,道:“公公,是要六扇门调查周尚书的案子吗?”
  刘时敏点头,笑着道:“不错,不过,这个案子有些复杂,怕是你这个顺天府神捕也很难查清楚。”
  王瑜阳怔了,放下手疑惑的道:“不是已经证据确凿了吗?贪污的证据有账簿,纳贿的有证词证供,勾结、欺压地方,也有书信为证,这还有什么难查的?”
  刘时敏看着王瑜阳,想了想,走近低声道:“有些事情杂家不方便说的太明白,贪污纳贿你可以尽管去查,涉及到‘勾结、欺压地方’……这是皇上知道或者授意的,事关朝廷政改。”
  王瑜阳若有所悟,同样低声道:“周尚书是吏部尚书,与地方官员沟通、训斥也理所应当,下官明白。”
  刘时敏微笑,道:“王总捕明白就好,还有,这件事要速决,必须在信王回京之前结案上报,决不能让信王,皇上在城门口被堵。”
  王瑜阳猛的一抬手,沉声道:“公公放心,下官一定在信王回京之前查清此案!”
  刘时敏刚要点头,王瑜阳又为难的道:“公公,下官怕是还进不了吏部……”
  刘时敏笑了笑,道:“杂家知道,走吧,跟着杂家一起去宣旨。”
  王瑜阳愣了愣,刘时敏已经转身。
  王瑜阳连忙交代一声,匆匆跟着刘时敏。
  刘时敏并没有出宫,而是调头,直奔文昭阁。
  王瑜阳跟在刘时敏边上,双眼发亮,装作好奇的道:“公公,这件事,莫非还牵扯到文昭阁?”一个吏部尚书已经够大的了,要是信王也牵扯在内,那就是真真的惊天大案了。
  刘时敏笑而不语。
  王瑜阳心头一跳,不由得睁了睁眼。
  “大案子大案子……”她心底狂喜。
  刘时敏带着人进了文昭阁,文昭阁现在也只有来宗道在,他一见刘时敏,连忙迎出来抬手道:“刘公公驾临,不知有何事吩咐?”
  刘时敏接过一道圣旨,慢慢的打开道:“来宗道接旨!”
  来宗道心里一惊,这旨意是从辽东来的,肯定非同小可!
  “臣来宗道接旨!”来宗道跪地。
  刘时敏看了他一眼,道:“奉天承运……内阁荒废日久,百官无所适从,不利朝廷,有碍国政,即日起,文昭阁迁入内阁……信王朱由检,勤奋克谨,忠正仁善,擢以政务总理大臣兼任内阁首辅。来宗道,一心为国,持身守正,屡有功绩,加封东阁大学士衔,主持内阁政务!”
  尽管已经知道了,可听见圣旨,还是激动不已,来宗道大声道:“遵旨,谢皇上隆恩!”
  刘时敏笑着将圣旨递给来宗道,还顺手扶了他一把。
  来宗道站起来,看着刘时敏笑了笑:“多谢公公。”
  刘时敏看着来宗道,微笑着道:“来大人,不,来阁老,信王不在,文昭阁要尽快搬到内阁,杂家也会通知参谋部搬离的。”
  来宗道越发的恭谨,道:“谢公公。”
  刘时敏瞥了眼王瑜阳,又道:“来阁老,这皇上,各位大人都不在京城,你要承担起责任来啊。”
  来宗道自然听出刘时敏指的是什么,眉头一皱,道:“公公说的是,周尚书?”
  刘时敏道:“不错,皇上平复辽东,乃不世功德,在我大明来说也是大事,必须要在皇上,信王回京之前解决这些。”
  来宗道知道,还是犹豫着道:“下官知道,只是,周尚书,文……内阁怕也无权查处吧?”
  来宗道话音刚落,王瑜阳上前一步,抬手道:“回来阁老,下官为六扇门总捕头,有权调查三品以上朝廷大员。”
  来宗道早就认出了王瑜阳,这个六扇门就在西华门不远处,进出宫都能看到,本来只以为这是皇帝讨好女人的小手段,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居然派上用场了。他有着文人或者说传统男人看不起女人的一贯思维,也不在意王瑜阳,这分明是皇帝维护周应秋一种方式。
  沉吟一阵,来宗道看着刘时敏道:“下官明白,这就下令给刑部,命他们彻查。”
  王瑜阳眉头一挑,抬升沉声道:“来阁老,刑部无权调查吏部尚书,只有我六扇门才有。”
  来宗道神色有些烦躁,若不是刘时敏在这,早就呵斥王瑜阳了,强耐着心思微微点头,道:“嗯,那你便去查吧。”
  “遵命!”王瑜阳神色一喜,然后又道:“下官需要调遣顺天府,刑部差役,还请来阁老给予内阁手令。”
  来宗道脸色不变,目光看向刘时敏。别说他这个刚刚上任的阁老,哪怕就是信王在的时候,也命令不了刑部,要办事,都是找刑部尚书好言好语商量着。
  刘时敏会意,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递给王瑜阳,笑道:“有了这块金牌,你就可以调遣刑部,顺天府的差役,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去兵部,调遣巡防营协助。”


第504章 查周应秋
  来宗道吓了一跳,这可是大权,皇帝这是要保周应秋还是抛掉?
  王瑜阳接过这道令牌,心里也怦怦怦直跳,能调动巡防营,这可不是一般的权力啊。不过她转瞬清醒,看了眼来宗道,低声道:“公公,可以抓人吗?”
  所谓的抓人,就是抓周应秋了。
  来宗道耳朵也树了起来,双眼紧盯着刘时敏。
  “可以,在京城的,谁都可以抓,反抗者可……先斩后奏。”刘时敏道。
  来宗道神色微变,皇帝真的要抛弃周应秋了吗?若是吏部尚书换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不知道多少人要被牵入!
  王瑜阳内心狂喜,面上却异常的冷静,抬手道:“下官遵命!”
  王瑜阳拿着令牌,十分振奋的走了,她要回去商议查案事宜。
  来宗道在一旁看着,直觉山雨欲来。
  王瑜阳回了六扇门,立刻召集了三个心腹,在密室里商议起来。
  这三人都是她之前办案中结识,全是有着精明的一面,她还给几人取了代号,分别是芍药,牡丹,荷花。
  四个人凑在一起,盯着桌上的几张纸,是早些时候京城散发的周应秋犯罪的“证据”。
  芍药颇为典雅,有端庄之态,她看了一阵,看向王瑜阳不解的道:“五姐,这不已经证据确凿了吗?还有什么好查的?”
  牡丹身材更为丰满,趴在桌上,胸脯颇为壮观,她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道:“是啊,都证据确凿了,刑部没权查,我们直接抓人就行了,等皇上一判不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