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虢蹋飧脑毫粝铝朔浅:玫挠∠蟆F渲幸晃唤淌谏踔磷急附掷锏木偌雒罡盟脑壕投痢
  顾炎武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朝廷“新学政”抵抗,在江南非常普遍,甚至经常有一群人,拿着四书五经在街上整齐划一,摇头晃脑的大声的诵读,以这样的方式抗议。
  江南士子的宁死不从,纵然是对“新学政”的反抗,在另一方面,却有了非常好的成就。
  他们拯救了因为“九条规定”而陷入低迷的秦淮河,无数的士子涌入,整日唱和,一片片华丽的文章现世,将江苏,浙江映衬的交相辉映,一片盛景。一些名妓也崭露头角,声名响彻江南。
  甘州。
  李鸿基,宋献策,李过三人艰难的逃到这里,银子也花完了,问题是他们要投奔的那亲戚,一个多月前在兵部整肃中,涉及克扣军饷,差点引起兵变,被砍了脑袋。
  千辛万苦逃到了这里,却是一条死路。
  他们都不是去给大户人家做下人的人,想要谋官身,没有人引荐作保又是不成。
  三人窝一处废院子后面,都皱眉,满脸愁容。
  大明天下是大不假,可是背着杀人官司的逃犯要混一个好生活也不容易。
  李过比李鸿基还要大几岁,双手粗糙,一脸风霜,这些日子都是他在给李鸿基,宋献策找吃的。他们两人一个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是只知道风月、读书的书生,都是受不了苦的人。
  李过脸上也有了难色,看着李鸿基道:“二叔,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看到有官兵看我们的眼神奇怪,可能是海捕画像送过来了。”
  宋献策默然不语,他没有了进仕之路,眼见陕西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又有那些达官贵人,豪门富户整日笙歌达旦,富的流油,心里渐渐升起了怨愤之情。
  李鸿基看看宋献策,又看看李过,忽的咬牙道:“我听说王大将军在郃阳,咱们去投奔吧?不论如何,也好比做饿死鬼,东躲西藏的强!”
  王嘉胤起事后,号称“奉天大将军”,人称王大将军。三日前,他逃脱洪承畴,曹文诏的围剿,绕过潼关,渡过黄河,再次回到陕北,攻占郃阳,人数骤增到了六万,名声响彻陕西,山西,四川诸省。
  李鸿基的话,一下子敲中了宋献策的心底,他眼神变了变,猛的直起腰板道:“好,咱们投奔王大将军,推翻这腐朽大明朝,重立新朝!”
  李过倒是无不可,见都同意,直接道:“事不宜迟,咱们走吧,听说官军正在围剿,去迟了就晚了!”
  李鸿基心里涌出愤恨着的豪情,沉声道:“这就走,等我手里有了人,就下杀回米脂,杀了那群昏官!”
  宋献策跟着起身,已经在谋算着怎么进身,怎么帮助王嘉胤逃脱官军的围剿了。
  王嘉胤的迅速壮大,也激励了其他人起事。其中动静最大的就属白莲教,徐鸿儒。
  徐鸿儒经营多年,一起事在明朝官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聚集数千人,接连攻克邹县、滕县、峄县,人数达到三万人,号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
  与此同时,北直隶的于宏志在衡水起兵,进逼大运河,要截断漕运。
  不过一日,刘永明又在河南起事,聚众两万,兵锋直指徐州,淮安两府。
  六月初六,躲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的奢崇明复起,三万人马攻克永宁,杀光府兵,剁死知府,大军直逼重庆!
  在前三日,贵州安邦彦知道奢崇明反,率十万大军围困了贵阳,整个贵州为之颤抖。
  金銮殿。
  很久没有的廷议,再次召开。
  已经有成年人身高的朱栩,高坐龙椅,一脸冷色。
  下面文武百官,信王,靖王二王都在,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在大殿里流动。
  督政院督员章允儒,上前一步,沉声道:“皇上,盗民四起,当以严厉镇压,臣请皇上增兵西南,剿灭匪盗!”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章允儒话音一落,十几个人出列,皆是“附议”!
  这一系列的变乱对朱栩来说也很意外,朝廷的镇抚从未断绝,究其根源,还是改革没有深入,陈病旧窠所致。
  他面无表情,手指敲着桌面,沉吟不绝。
  对于这些流民,明朝的高层向来态度坚决,都是严厉镇压,彻底铲除。其中固然有奉朝廷正朔的原因,也有着这些流民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义”,他们更多只是要“抢劫”,出于对“富人”的憎恨,没有什么“大义”,都是高呼“饿死不如盗死”。
  哪怕历史上李自成成功的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崇祯帝,也没有像一个应有的“起义领袖”转变,而是想着与那些同样“起义”的头头,坐分天下,共享荣华富贵。
  像“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样的口号,终究都是口号,从未实施过。
  皇上不说话,下面的臣工却不能沉默,兵部尚书申用懋,上前一步,举着笏板,大声道:“皇上,盗匪如不早早遏制,怕是会成燎原之势,臣请增兵西南,秦良玉可总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军务,统调三省总兵,总督,镇压一切匪乱!”
  申用懋这个兵部尚书的话很重要,众人也都清楚,兵部乃是皇上最看重的地方,申用懋这个尚书的分量自然不轻。
  仿佛得到了讯号,工部尚书徐大化也出列,抬手道:“皇上,北直隶,河南,山西也可仿照,可命总兵曹文诏总督三省军务,剿灭白莲教等匪乱!”
  曹文诏的身份都是众所周知的,谁也不会反对。
  刑部尚书倪文焕也跟着出列,道:“皇上,西南兵力不足,臣请立即派兵支援!”
  各大尚书,侍郎都说话了,意见基本都趋于一致。
  之前朱栩也已经与孙承宗,孙传庭等人商议过,这个廷议,更多的是向满朝臣工通气。他还是没有什么表情,转头看向朱由检,道:“皇兄,你怎么看?”
  朱由检的态度比其他人更坚决,出列沉色道:“皇上,匪乱不可纵容,当严厉申明朝廷之议,西南四省,臣请增兵十万,全力剿除!”
  朱栩微微颌首,又看了其他人一眼,身体一直,沉声道:“传旨,命秦良玉总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五省一切军务。曹文诏总理山西,河南,北直隶,山东四省军务。命洪承畴主理陕西军务,命杨嗣昌主理湖广,江西两省军务。着兵部调兵十万,分配给西南诸省。命毕自严为了钦差,入西南,负责省改一切事宜,诸省巡抚以下一应官员,需全力配合,不得懈怠!”
  满朝文武都抬手,朗声道:“遵旨!”
  现在的大明京城,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武百官,都着强烈的自信,小小的匪乱?锐不可当的建奴还不是都来投降了!


第429章 平乱
  奢崇明自称“大梁王”,天启二年杀死巡抚徐可求,攻占重庆,兵围成都,后被秦良玉击败,驱逐,赶到了水西,与彝族合流,眼见四川灾情加重,民乱四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心思再起,连克数州,占据遂宁,横穿潼川州,直逼成都。
  秦民屏三万人马驻守成都,按兵不动,总督朱燮元调集各府州兵马,近两万人,由北向南,出顺庆府,接连收复重庆州府,更是直逼泸州,奢崇明的大本营。
  秦良玉在保宁府,率军三万,水路并进,直逼通川。
  奢崇明有大军七万,攻占安岳,迅速进入成都府,直逼首府成都。
  秦良玉随即就调集秦民屏,秦良明的大军,将奢崇明阻击在资阳,一番大战,斩首一万,连追三十里,俘虏二万人。
  奢崇明败军如山倒,被追赶着要跑回泸州。
  朱燮元大军正等着,接连设伏,将奢崇明大败,逼着他退回到永宁,到了四川、贵州的边界,传信安邦彦支援。
  安邦彦十万大军,正将贵阳团团围住,昼夜不停的攻城。
  安邦彦自称“罗甸大王”,拥军十多万,攻占了数十州县,惊动整个贵州。
  大明西南,除了灾情连天,民乱四起,最大的威胁就是奢崇明,安邦彦,这两人长期割据一方,不时侵州掠府,天启年前朝廷因为顾忌辽东,对西南也有心无力,致使两人进一步坐大。
  崇祯朝起,经过连翻整顿,四川等地的巡抚,总督也都力求平稳,完成改制,没有轻动他们。
  这一次他们的突然暴起,着实给了四川,贵州以及周边省份一个大惊。
  安邦彦从永宁出兵,攻克赤水,直逼贵阳。
  十万大军,在贵州来说,足以横扫了,分散着的官军,只能被逐一击破。
  贵州巡抚王三善,总督曹钦被围困贵阳,可也没有坐以待毙,两人传令调集各府军在镇远聚集,同时请已经进入四川协助剿匪的总兵杨肇基回军救援。
  安邦彦围困贵阳十几日不克,依旧不放弃,猛攻不止。
  七月初,秦良玉追杀奢崇明入赤水,直逼贵阳,杨肇基回师,整贵州兵马六万,由北向南,分三路要与秦良玉合围。
  不过半日安邦彦与奢崇明大败,被官军斩首三万,走镇宁,普安,要逃入云南。
  左良玉奉命遣军三万北上,官军近十万人将安邦彦围困在普安,安邦彦苦战三日,最终交出奢崇明父子,向秦良玉投降。
  至此不到一个月,四川,贵州之乱尽解。
  白莲教的扩张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徐鸿儒一经起事,群起响应,从河南,陕西,北直隶,到山东,自称白莲教起义的人,近十万之众!
  山西总兵马世龙领两万精兵,在连续收复邹县,滕县后,在峄县降败,诱敌,设伏扑杀白莲教近万人,更是一箭射杀了徐鸿儒。白莲教不得已进入河南地界。
  河南总兵杜文焕在这之前已经将刘永明拦截在开封不远处的朱仙镇,斩首三千多人,剩下的逃亡山东地界。
  北直隶起事的于宏志本想截断运河,威胁京畿,可因刘化率兵追的太急,只能南下,先入河南,又被官军追着赶入山东。
  山东总兵卢象升在顺德,镇定迎敌,以逸待劳,将入山东的乱军杀的溃不成军。
  于宏志,刘永明接连被杀,聚众的数万人,逃的逃,降的降的,不过半个月就烟消云散。
  最为艰难的,还是陕西的洪承畴。
  王嘉胤被官军连翻追杀,终于明白,向南不行,开始向北,奔着官军控制薄弱的地方。
  洪承畴有五万大军,几乎疲于奔命,追着王嘉胤跑,往往都徒劳无功。
  流民军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洗劫一空,人数飞涨,呼啸间又转移,丝毫没有要与官军对战的意思。
  洛川。
  洪承畴将王嘉胤从郃阳一直赶过了洛水,大军疲惫,粮草不济,只能停下来,研究对策。
  洛川县衙内,洪承畴皱着眉盯着地图,手指在上面滑来滑去,神色疲惫,目光冷漠。
  副总兵贺人龙在一边看的也愤恨不平,道:“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向朝廷请支援吧,这样追下去,会拖垮我们的。”
  洪承畴无动于衷,他知道朝廷已经在整兵,可从京师过来也需要时间,他们不能任由乱军在陕西肆意壮大,甚至威胁西安府。
  要是西安府陷落,他们这些人的人头都将落地!
  这一个多月来,洪承畴率领的五万大军尽跟着王嘉胤吃灰,贺人龙本就脾气暴躁,此刻见洪承畴不说,更是安奈不住,大声道:“大人,实在不行,咱们分兵合围,一举将这群乱匪围杀!”
  “不可!”
  洪承畴断然拒绝,抬起头,神色冷然道:“我们兵力本就少,决不能分兵!这群乱匪,现在能去的地方,要么吸取庆阳府,那里有着府兵三千,早就严阵以待,匪首还清醒就不会去,那么……他现在能去的,只要延安府!”
  贺人龙神色微变,道:“大人,你是说,乱匪要进攻延安府?”
  延安府可以说是大明最北方的一个府了,地广人稀不说,兵力也极度匮乏,关键是,那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榆林镇!
  这是九边重镇,防范鞑靼的重要门户,要是这个地方陷落,比西安府失陷还要严重!
  这榆林镇防外不防内,兵力有三万,也不能轻动,若是乱匪裹挟十万大军攻过去,后果不堪设想!
  洪承畴面色也凝重起来,现在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要确保榆林镇万全!
  “传令!”
  洪承畴双眼里闪过一抹阴沉,沉声道:“大军即刻北上延安府,再命运粮官加速前进,尽快赶到延安府!”
  贺人龙明白洪承畴的意思了,延安府有赈灾粮食,可以暂时给他们作为军用,补充一番,待军粮上来补还,可以为他们争取一段时间。
  洪承畴的大军动了起来,以一种轻装上阵,急行军的速度,直奔延安府。
  王嘉胤的人马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一举一动都巍峨壮观。
  他心里澎湃异常,也深知他的人马没有什么战斗力,与官军不能比,刚攻占甘泉县,抢掠一空,就马不停蹄的要赶往几十里外的延安府。
  以他的十万大军,哪怕守城有一万人,也可轻易攻破!
  他知道,延安府有大量的粮食,也是他急需的,十万大军的军需粮草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还拖家带口,都是嗷嗷待哺的嘴。
  不过半日,洪承畴追到甘泉,王嘉胤已经将延安府团团围住,四面攻城。
  洪承畴得到消息,刚要火速救援,就有一匹快马来报。
  一个士兵跌落下马,单膝跪在洪承畴面前,大声道:“大人,不好了,咱们的运粮车队被劫了!”
  洪承畴与贺人龙都是脸色微变,洪承畴上前一步,沉着脸低声道:“什么人做的?还有谁知道?”
  那士兵受了伤,浑身都在颤抖,道:“不知道,是一股乱民,有数千人,运粮队的官兵都被杀了!”
  洪承畴脸色变了又变,他军中本就没有粮草了,指望着运粮队尽快赶上,或者到延安府补充。
  现在延安府被围,他的运粮队被截,想要找粮食,要么短时间解围延安府,要么不管延安府,转头奔向吉百利网的西安府。这其中还要忽略一直被他们追着的乱匪没有察觉,不会调头追他们。
  “大人,乱匪有异动,大约两万人冲着我们来了!”一个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的斥候,快步跑过来道。
  洪承畴脸色不变,这点不奇怪,乱匪什么人都有,得了粮食向王嘉胤通风报信很正常。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贺人龙一脸急色。没有了粮草,他们这一战就注定败了。以他们现在的疲惫程度,根本无法坚持回到西安府,更何况,乱匪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洪承畴果断道:“传令庆阳府兵东进,请杨总督派军接应,贺人龙,大军摆开进攻姿态,缓步向前推进!”
  洪承畴心里十分明白,这个时候,除了背水一战,他别无选择!
  贺人龙心有不甘,眼见洪承畴主意已定,也只得咬牙,五万大军布阵,稳稳的向前迎去。
  流民军转向洪承畴的两万人,分别由王自用,高迎祥率领,气势汹汹的迎向官军。
  洪承畴在望远镜里将流民军都看在眼底,他以一种决然的语气道:“贺人龙,你率兵两万,分兵夹击!”
  贺人龙也没有将他眼里的两万匪军放在眼里,应了声,打马就率兵与洪承畴分开而走。
  “粮草被劫了!”
  “粮草被劫了!”
  “粮草被劫了!”
  还不等贺人龙走多远,忽然间从流民军传出山呼海啸的大吼。
  洪承畴脸色大变,这是他极力隐瞒的消息。
  贺人龙神色也阴沉下来,他带兵多年,深知没有粮草的危险,尤其是眼下的局面,他已经感觉到了军心在涣散!
  贺人龙大吼:“粮草已经到了,不要被乱匪欺骗!”
  洪承畴也情知危险,猛然挥手,沉声喝道:“全军,进攻!”


第430章 斩首两万
  洪承畴没有退路,五万大军尽数压上,好在军心还控制得住,方阵稳定。
  官军气势严整,杀气腾腾。
  官军在这些流民军面前,俨然就是巍峨如山,不可撼动!
  对面的王自用,高迎祥都面色凝重,尽管他们这段时间,也想进办法练兵,可终究比不上官军,尤其是他们的身份很尴尬,在心理上就已经输了。
  王自用与高迎祥都不是普通的流民军头领,王自用望着全军压上来的官军,冷笑一声,道:“官军这是走投无路了,派人通知大将军,这支官军没有了粮草,孤立无援,可以派大军围杀,被官军追了这么久,兄弟们肯定也早就忍了一肚子,正好出出气!”
  高迎祥身形高大,孔武有力,沉声道:“好,我这就派人!”
  王自用心里实则也有害怕,不过心中更有一股豪气在涌动,抽出手里的大刀,道:“你我分兵,从两个方向杀,一定要给官军一个教训!”
  高迎祥恨色的点头,新仇旧恨在心头升起,杀意满脸。
  他们吃定了官军没有粮草,要与官军厮杀一番。
  同时高迎祥也心如明镜,他们完全可以吊着官军,等官军军心涣散了再战,王自用是有意剪除杂兵,训练可战之兵了。
  “杀!”
  两方很快交错在一起,喊杀声震天。
  官军的优势顿时迸发出来,官军矩阵严密,一举一动都有章法,密不透风,杀气勃发。
  流民军杂乱无章,一个劲冲锋还好,一遇到困难顿时慌乱起来,前面慌,后面就更乱,战局转瞬间就几乎呈现一面倒的局势。
  “官军没有粮草了,必败!”
  王自用冲锋在最前面,怒声大吼。他臂力惊人,很有武艺,领头在鼓舞士气。
  高迎祥也奋不顾身,在官军中左冲右突,以身做表率。
  贺人龙脸角狰狞,他最喜欢就是虐杀敌人,挥舞着大旗,大军如同利剑一般,狠狠刺入流民军。
  洪承畴在军队后方观察着,神色不动,这两万人不在他眼里,关键还是后面还有八万多。
  他神色沉着,目光不停的闪烁。
  官军也是窝着一肚子火,遇上流民军自然不手软,战局从一面倒变成了官军的屠杀。
  王自用与高迎祥发觉他们的攻心计根本没用,官军在战力、人数上有着绝对优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力敌的!
  王自用与高迎祥凑在一起,一边不动声色的奋力突围,一边问道:“大将军的援兵什么时候到?”
  高迎祥挡开几杆刺过来的长枪,急声道:“估计还有半个时辰,要围着延安府,估计最多就派两万人来。”
  王自用皱眉,两万人根本起不了作用,面对五万的精锐官军,除非十万大军全部压上来,加上官军粮草不济,这样才能有胜算。
  高迎祥肩膀被刺了一个血洞,眼见官军围上来,他大声道:“王都督,咱们退吧,不然就要被官军包围了!”
  王自用自然也知道危险,转身抢过一匹马,大声道:“撤军!”
  王自用与高迎祥打马奔逃,流民军自然就一哄而散,四处逃命。
  “给我杀!一个也不许放过!”
  贺人龙狂喜,双眼都是血红,举着刀就狂追而上。
  左光先一脸振奋的来到洪承畴边上,道:“大人,追吧,消灭两万是两万,那八万人也不是咱们的对手!”
  洪承畴也有心追杀这群乱匪直到延安府下,气势如虹,一鼓作气的击溃乱民,这样不止于消灭王嘉胤,也能进入延安府,得到粮食补充。
  洪承畴望远镜看着一望无垠,赤地千里的大地,尤其是几十里外的延安府,模糊可见,刚要放下望远镜开口,神色猛的一变,又抬起手。
  只见从延安府不远处,黑漆漆的人头攒动,正在向他这个方向赶来。
  洪承畴脸色沉了沉,掏出地图,认真的观察一阵,目光落在一个石头寨上,这里南面是落水,东面是山,正是一个上好伏击之地。
  他收起地图,道:“传令贺人龙,带兵三千追杀,降败,诱敌入石头寨!”
  左光先立马明白,道:“是大人!”
  贺人龙听到命令,起先还一怔,随后就大喜,舔着长刀,带着三千人,呼啸着追杀高迎祥,王自用。
  所谓的兵败如山倒,哪怕只有三千人,也将高迎祥,王自用追的拼命跑,不敢丝毫逗留。
  延安府外,李鸿基坐在高大的马上,手持长枪,冷眼望着甘泉方向,带着五千人打马快步向南,要支援高迎祥等人。
  在他后面,王嘉胤手里抱着酒坛,坐在颇为奢华的精致轿子里,缓缓的跟在李鸿基身后。
  官军没有粮草,又远离可补充粮草的西安府数百里,已注定败局!
  想到能战胜官军,王嘉胤就忍不住的欣喜,手里多了一个酒杯,美滋滋的喝了起来。
  宋献策跟在他的轿子不远处,一直在皱眉,神色不太好看。王嘉胤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英明神武,根本就是个贪慕荣华,沉迷享受的人,一有机会酒色财气都不离身。
  高迎祥逃跑在最前面,眼见李鸿基救援到了,顿时大喊道:“黄来儿!官军追兵不多,快杀!”
  李鸿基已经看到了,官军只有三千人,长枪一挥,大吼道:“李鸿基来也!”
  贺人龙从没有将这点乱匪放在眼里,长刀拍马,怒吼着向前杀去。
  两军很快交锋,不过半炷香时间,贺人龙忽然大吼道:“乱匪有援手,撤!”
  他一说完,官军仿佛早就训练好了,分成数股,奔向不同的方向。
  这是李鸿基投奔过来的,与官军的第一次交锋,岂肯放过这样的立功机会,追着扛着大旗南跑的贺人龙,大吼道:“败将哪里走!”
  李鸿基手下人都习惯了他“文绉绉”的话,眼见这么容易就胜了官军,自也士气澎湃,怪叫着追向贺人龙。
  贺人龙扛着大旗,就如同一个标志,十分显眼,一直都在李鸿基眼里。
  “大将军,黄来儿胜了官军,正在追杀!咱们也上吧,功劳不能都给那小子占了!”没有多久,王嘉胤的小舅子跑到王嘉胤轿子边上,急色道。
  王嘉胤作为大将军,自然不能让别人抢了光辉,一听就出了轿子,上马大吼道:“兄弟们,消灭官军,抢粮食,今晚酒菜管饱!”
  他身边的无数流民挥舞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大吼大叫:“吼吼!”
  宋献策看的直皱眉,心里越发的不舒服。
  追了十几里,狂热的激情突然冷静下来,李过看向领头还在追赶的李鸿基,道:“二叔,会不会是官军的陷阱?”
  李鸿基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哪里听得进去,一边打马,一边道:“什么陷阱?官军没有了粮草,现在除了逃命还能怎么办!”
  李过眉头皱了皱,这个理由还真是反驳不了,心里不禁暗道:若是宋康年在的话,应该能说出点别的。
  贺人龙带着李鸿基,很快就来到石头寨。
  在一处隐蔽的林子里,洪承畴拿着望远镜,看了眼李鸿基的五千人,又转向他后面,不到十里外,不断加速的八万大军。
  洪承畴忽的道:“传令,让贺人龙渡河!”
  左光先脸色一变,道:“大人,若是渡河,怕是要死不少士兵!”
  洪承畴盯着的是王嘉胤后面的大军,要是为了李鸿基的五千人,放过王嘉胤的八万人,岂不是愚蠢?
  他面无表情,道:“传令!”
  左光先想了想,咬牙吩咐人去传令。
  贺人龙刚到洛水边上,正准备调头,摆开阵势,一见那隐晦的旗语,顿时心里涌起怒气,这一渡河就被会后面的乱匪追上,他就没有反手之力,只能被屠杀了!
  不过想到严酷的军法,他也只能咬牙,沉声道:“丢弃负重,全部渡河!”
  严格执行军令的官军,顿时如同下饺子,纷纷涌入洛水。好在陕西旱情严重,洛水也没有多少水,士兵不需要架设什么,直接蹚水。
  李鸿基在从不远处追上来,一见就对着李过大喜道:“这就是陷阱?哈哈,给我杀!”
  李过也觉得他是担心过头了,率领着大军,飞扑了上去。
  王嘉胤在后面也知道李鸿基将官军堵在洛水边上,喜形于色,传令道:“全军出击,杀光官兵,陕西的粮食都是我们的!”
  “杀杀杀!”
  流民军顿时士气如虹,毫无军法,如同蝗虫一般,蜂拥而上。
  在他们眼中,官军都是肥羊,谁抢到就是谁的。铠甲,武器,银子,都是他们羡慕的!
  宋献策心里早就预感到不好,官军有五万人,怎么可能被李鸿基的五千人轻易打败?可他是李鸿基的“小弟”,根本与王嘉胤说不上话,只得去找王自用,与高迎祥。
  两人都没有动,他们损失了人马,得自己招,没有办法随大军一起追杀。听着宋献策的话,两人对视一眼,都是苦涩。他们对王嘉胤很了解,这个时候,谁也劝不了他。
  贺人龙眼看着他的人被李鸿基绞杀,心里恨的发狂,只能拼命催促渡河,在河的另一边结阵。
  洪承畴在望远镜,眼见王嘉胤大半落入包围圈,眼角狠狠跳了跳,从牙缝里崩出一个字:“杀!”
  各处旗令兵陡然出现在高处,拼命的挥舞旗帜。
  是役,洪承畴斩首流民军两万,击杀头领王嘉胤,俘虏三万,包括王嘉胤的小舅子王国,李鸿基的侄子李过,其他人四散而逃。
  洪承畴在延安府得到粮草补充,追着流民军大小数十战,将王嘉胤的残余几乎扑灭了干净。


第431章 闹市见闻
  崇祯三年,八月初二。
  朱雀大街上,朱栩一身常服,背着手,望着大街上来往不绝的人群,神色平静,嘴角含笑。
  来宗道亦步亦趋的跟在朱栩身侧,躬着身微笑着道;“皇上,这京城的粮价比江南低了三成,倒是丝绸,瓷器都贵了两成,玻璃器皿之类,江南还不曾风靡,南北差异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朱栩笑了笑,道:“朱雀大街是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了,据说这里的铺子税金是一年都要涨个好几成,朕有时候恨不得都买下来,真是日进斗金……”
  朱栩这样说,心里也起了一丝异样,这江南江北什么时候被区分开了?
  来宗道目光也扫过两边的铺子,大红门面,玻璃窗户,门前摆着瓷器,古董,大铺子显得精致,贵气。小铺子面前拜放着肥皂,火柴,玻璃碗筷茶具等等。
  “京城这几年,倒是比江南还富裕。”
  来宗道心里嘀咕一句,道:“臣这趟回江南之后,定然将所见所闻给江南士子们都认真讲一讲,他们都深明大义,会明白皇上,朝廷新政的重要,定然会成为朝廷栋梁,国之柱石……”
  朱栩不置可否的点头,他也很少出宫,人群来往密集如水,偶尔可见还有几个“胡人”,可能是传说中的波斯人了。
  “咦。”
  忽然间朱栩脚步一顿,目光看向不远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