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明(考拉)-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清鞑子?察哈尔蒙古?镇西王吴三桂还是镇海王郑芝龙?”他手指在空中虚点,摇头自言自语:“都不是,就是那些到现在还在隐匿田产,拒不缴纳田赋的乡绅。”
“我在江南十年,难道不知道那些人的德性。他们想反就让他们反,把心有二志、呱噪不停的人铲平了,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又何惧?”
“他们要是不反,那才是麻烦呢。”
宗茂最后一句话令柳随风不寒而栗。他看宗茂的模样,心中好笑:“你只是丞相,怎么把自己当初陛下了”
纵观史书,这样跋扈的丞相从来没有好下场,柳随风几乎预见了宗茂的未来。
宗茂才登上相位,许多人都在期盼或者预测他迟早有一日会出事,柳随风也不能免俗。其实他们是在羡慕宗茂的位置,宗茂不在了,别人才有可能坐上去。
宗茂没有留意柳随风不自然露出悲天悯人的模样,继续说:“有了钱粮,大周才能维持强悍的军队,陛下是雄主,布局深远,三年之后,北方休养生息恢复田赋,还怕天下不平吗?”
柳随风绝不会像宗茂这样做事,年轻时,祖父给他留下的经验教训丨是出头的椽子先烂,在朝堂上决不可树敌过多。宗茂处事与他的方式完全相反,这么多年了,秉性脾气半点没改。
“宗相有主意便好,下官告退。”他不想再在这里呆下去。
宗茂吩咐道:“太平知府与乡绅勾结,不尊朝廷法令,请柳尚书回去处置。”
“遵命。”
柳随风退出尚书台。走出那座屋子,他感觉呼吸变得更通畅。这样的丞相绝不是大周之福,他要坚忍下去,但又要小心避免被宗茂带出来的天火烧毁。
“现在看来,除了军权不许人碰,陛下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尚书省处置,陛下真有这么懒吗?”柳随风坐在轿子沉思,在他的记忆中陛下绝不是这种人。
翟哲登上皇位之后,在他心里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许多事情都渐渐找不到头绪。
“果然,天子之威不可测”
昭武二年,三月,苏州织工拒商税为乱。
南京提督金小鼎请李来亨率军血腥镇压,杀二百三十人,牵连南直隶乡绅四十二家,皆被剥夺功名,举家发配河套养马,震动朝野。
四月,陕西三边提督左若率军到汉中城外,镇西王吴三桂亲自交割城防。
四月,朝令召集朱氏王室后代入北京城,赐予田庄养之,不许擅自离开。
御史在朝堂上像马蜂一般追蜇丞相宗茂,皇帝避要害,顾左右而言他。
马士英拉了一帮复社和浙东的士子找到同出身浙东的姚启圣帮忙。但枢密院忙于招兵买马,安排大军出塞作战的粮草,不对尚书省说提半点意见。
宗茂得意洋洋回到府中,这件事一过,天下无人不惧他宗相国的威名。
开春以后事情太多,今日都察院和尚书省唇枪舌剑,吵的连午饭都没吃上,连皇帝都陪着饿肚子。
他一进门就朝管家吆喝:“快准备饭”末了又补充一句,“再来一壶酒”
他肚子饿了,心情又好,所以要饭又要酒。
回到屋中坐下,才脱下官袍,门外传来“踏踏”的脚步声。
府中只有一个人敢在他面前这样走路,绿莹推门进来,盯着他说:“老爷,今日府中有客人。”
“有客人?”宗茂站起来,相国府上从来不缺少客人,但能让绿莹如此相待的人是谁?
绿莹眉头笑成弯月:“姐夫来了”
“季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事情太多了,宗茂很少再想起这个比兄弟还亲的人。大周立国后,锦衣卫和东厂就消失了,朝堂封赏中没有季弘和赵玉成的名字,这两个机构远不像前朝那般气焰嚣张。
宗茂大喜,招手道;“请过来,正好让他陪我喝几杯。”
今日季弘与夫人永莹一起来相国府。两姐妹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绿莹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永莹衣着朴素,比她双胞胎妹妹看上去要苍老不少,看的绿莹很是心痛。
见宗茂随意,绿莹嗔怪道:“你是相国了,就这般轻慢姐夫。”
宗茂连连摆手:“你不懂,我只是要与他喝几杯,要是专门给他准备一顿宴席,那才是轻慢。”
绿莹咯咯笑着出门,像一只刚下完蛋的母鸡。
半刻钟不到,季弘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不苟言笑,脸像青石板一般僵硬。
管家亲自领着小厮来上菜,他很有眼力,见老爷要招待客人,加了四个菜和一壶酒。
“许久不见你了,”宗茂招呼季弘坐在自己对面:“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也不知你整天在哪里。”
季弘坐下,一只左手轻松拍开酒壶上的泥封,给身前的酒杯满上。
“我现在只管外面的事情,朝堂里的事归东厂管。”他声音低沉,“但我知道江南的民变是你故意诱发的。”
宗茂端起酒杯,道:“你我兄弟好久不见,提朝堂中事做什么,来喝一杯。”仰脖一口于下。皇帝爱喝山西的竹叶青,朝中的大臣们也跟着爱喝竹叶青。
季弘没有动酒杯,说:“我知道,赵玉成一定会知道,赵玉成知道,陛下就知道了。”

☆、第733章 季弘

“我当然知道瞒不过陛下”宗茂斟满自己的空杯子,清澈的竹叶青在绿色的杯子里如一汪春江水,“可是……,陛下让我当丞相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季弘呆住了,原来宗茂什么都明白。
宗茂伸出手指,撸起衣袖看,手背抹去嘴角的残酒,虽然当上丞相,在熟识的人面前,他就像村头泼皮那般粗俗。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则完全不同,他会像炙热的太阳,威压的别人不敢抬头看他。
“你们都想偏了,我是大周的丞相啊如果我像马士英那样与文臣士子同流合污,像柳随风那般企图用无数条坚韧的蛛丝来稳固自己地的权力,我怎能当上这个丞相?”
他的胸口热起来,季弘在草原是被大家嘲笑的“红马”,喝酒虽然脸红,但可以千杯不醉。但他的酒量很平常,几杯竹叶青下肚,身体便从里面向外面散播热量。
“你都知道啊?”季弘发现自己有点像傻子。
“来,”宗茂端上酒樽,“就凭你过来找我说此事,我们这辈子都是兄弟。”
季弘一饮而尽。
宗茂一如当年,十几岁初出茅庐便可以在北京城大展身手,眼里容不下沙子,大胆揭露耿光贪墨银子。无论到了哪里,他都是最耀眼的明星。
有些本事是天生的,季弘这一辈子也就闪耀过那么一次。他弱弱的劝道:“陛下大度,但相国也要适可而止,兵者,凶器矣,何况是对汉人。”说话的声音自己听上去都有些底气不足。
“这个你就不懂了,”宗茂端起酒壶手臂伸长,跨过整个桌面给季弘斟满酒,“国无信不立,与信义比,莫说杀几百个人,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拦在我面前,也照杀不误。”
“朝廷拍卖矿山,出钱的人不能开采,多少人看着呢?太平府的事情不解决,大周别处的矿山再也卖不出去。无非是本地乡绅想从中捞好处,你以为老实巴交的百姓有这个胆子。有些人什么地方都想插一手,在山边盖一间草庐就以为那山归他们所有。”
“商税是朝廷法纪,今日苏州抗税,明日湖州抗税,如容忍一处,户部哪里还有银子给枢密院整军。”
“庸俗之徒都只知道退缩,不愿犯士林众怒,”宗茂拍案高呼:“燕雀岂知雕鹗志。”
季弘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颤,半杯竹叶青洒在桌面,他见宗茂没有留意,悄然把酒杯放在唇边饮尽残酒,掩饰过去。
他近年在夫人的督促下读了许多书,如果他没记错,这句话出自《史记。陈涉列传》。陈涉说完这句话后不久造了大秦帝国的反,宗茂怎能说这样的话。
他轻笑掩饰心中不安,道:“相国,我就是瞎操心。”
宗茂大笑,道:“多笑笑就对了,别整天板着脸,你常来我府中走走,我再忙也能找出功夫陪你喝几杯。”
他偏着头问:“你日子过得窘迫吗?锦衣卫统领也是三品武职,为何常穿布衣?”
季弘道:“我本就是布衣,若不是陛下搭救,我只是草原上的野人,连布衣也算不上。”
“你啊……”宗茂很是无语,“如今我们已经追随陛下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未来还有更强大的王朝,老是想着从前的苦日子做什么。”
宗茂表情和言谈举止,让季弘又找回了才来来相国府的担心。
他生出与柳随风一模一样的想法。陛下即使再宽厚,大权在握的宗茂正在无可阻挡的奔向深渊。只有一个人可以拦住他,可陛下正在扫清他前途的障碍。
“你说人也是奇怪,最看不透的就是自己。”季弘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左手拿起酒壶,“来,今日我就好好陪相国喝几杯。”
今日过去,直到十年之后,他再没来相国府上找宗茂喝过酒。他是皇帝的忠犬,与外臣交往是大忌,何况,他已经习惯了在幽静的环境中生活,只需听皇帝一人之令。他与宗茂是兄弟,但他更是大周的臣子。
一顿酒喝了许久,季弘的脸像猪肝,宗茂站起来身子已经有些晃。
掌灯时分,季弘与永莹告辞离去。
绿莹犹然不舍,拉住姐姐的手道:“姐姐好久不来见我,入京半年才到我府上走一遭,难道相国府就这么难找吗“哪里,”永莹温暖的掌心覆盖在妹妹的手背,“日后我会常来的。”
侍卫驾着马车候在相国府门口,宗茂极为难得送客到大门外。
街道上积雪都被清扫于净,马车专挑幽静的街道行走,蹄声“哒哒”作响。车内,永莹依偎在季弘仅有的臂膀中,说:“老爷,我觉得妹妹变了。”
“变了吗?”季弘在黑暗中嘿嘿笑,“她哪里变了?她一直都是那样啊。”
“她今日我送我珠宝,我没有收,她很不高兴。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珠子,有鸡蛋那么大,在灯光闪闪发亮,”永莹故意啧啧赞叹,她抱紧季弘健壮的腰身,幽幽嗔怪道:“你从来没给我买过那么宝贝的东西。”
季弘嘴角浮起笑意,道:“她是相国夫人,你只是三品锦衣卫统领的夫人。”
“那又怎么样,”永莹把季弘的腰报的更紧了,“要那么大的珠子有什么用,还不是装在盒子里,藏在密室中。
她突然翘起脑袋,看着季弘近在咫尺又模糊不清的脸,说:“哎,你知道吗?宗相国到了北京城又纳了两房妾。”她扳着手指算,“那他现在就已经有五房妾了,不过那几人在我妹妹面前说话头也不敢抬。”
季弘笑道:“我说吧,她何曾变过?”
永莹惊讶:“她以前是这样的人吗?”
“不是吗?”季弘想起当年他还是个断臂少年,绿莹像只老母鸡护住姐姐,千方百计阻住姐姐嫁给他这个残废人。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肚子抽搐着大笑。
“哈哈哈……”
“你笑什么?”
两个人不知闲聊了多久,马车停了下来,外面传来侍卫的声音:“大人,到家了”

☆、第734章 土默特

五月。
皇上召令天下,筹建五军都督府,准确的来说是七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萧之言,统车风、许义阳、阎应元兵马,驻京师;左军都督逢勤,统李定国、元启洲和孙之敬兵马,攻辽东;右军都督左若,统金声桓兵马,驻陕西;
前军都督李来亨,统郑遵谦、孙之敬兵马驻南直隶;后军都督李志安,统刘文秀、陈友龙、孙之敬兵马,驻湖广和广西;此五个都督府都是正二品武职。
另设北军水师都督施福,驻山东;
南军水师都督陈虎威驻杭州湾;两个水师都督府为从二品武职。
五军都督府原本是前明的官制,后来明太祖废虚五军都督府,另设总兵领兵。翟哲重新把五军都督的架子担起来。但各都督府的实力不是完全对等,如左军都督正领军征战辽东,共有正兵六万、府兵四万人。
中军都督要兼顾京畿和宣大防线,现有正兵五万,未来三年内要扩大至八万人。
右军都督左若要后军都督李志安分别在襄阳和汉中挟持吴三桂,李来亨镇守江南赋税重地。
制度的改革总不是一撮而就,谁也不知道皇帝的下一个主意是什么。不过各位才上任的都督接到的不全是好消息,枢密院在各军都督府设立都督佥事,地位仅次于都督,但是个文官,有直接上奏折的权力,这就是明摆的监军。
姚启圣忙的不可开交,分身乏术。
春风吹绿了漠南的草原,一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车驾走出杀胡口。
乌兰靠卧在软软的塌子上,她看见了雄峻的关口,看见了两山相夹崎岖的山道。当年,她与陛下一起从这条山道中一点点贩运粮食出塞,在饥荒中养活了无数土默特人。
身穿橙黄色锦袍的翟天行张目四顾,催马往队列前窜。车风使了个颜色,车人雄率五百骑兵跟上去。
草原不是塞内,看似平静的地方也可能暗藏危机,何况他知道土默特有人不希望乌兰回归化。
走出和林格尔的山区,平坦的草原上扎满了帐篷,土默人围着车驾歌唱,牧民们在迎接公主归来。
草原的人没那么善忘。
乌兰命车驾停下,她走下车驾,命侍女牵来一匹高大的枣红马。
土默特的小伙子们奔走歌唱,车风命骑兵隔绝开拥挤的人群。
从和林格尔到归化城,一路都是洁白色的帐篷,披着黄色袈裟的喇嘛在人群中安静的唱诵。
乌兰一路挥手,但大周的骑兵挡住了她的视线。
突然,前方传来阵阵闷雷声,一团青色的云狂飙而至。
车风竖起右手,下令骑兵转换队形做好戒备。作为亲身经历归化城那个血色夜晚和手刃阿鲁喀尔喀大汗的将领,他对草原的一切都报以戒心。蒙古的王公和统领还不如汉人的文官,他们就像草原残忍的狼,一有机会就会扑上来撕咬对手,有时候也会相互撕咬。
青色的云团在大周骑兵队列前止步,格日勒图和托克博各带着十个人下马步行过来。
威武的骑兵让开狭窄的通道,一条道路直至乌兰马前。
二十二个人迈动大步来到乌兰的马前,格日勒图与托克博跪下:“拜见皇贵妃娘娘。”公主的身份不再存在了,乌兰现在是大周的皇贵妃娘娘。
“免礼”乌兰忍不住俯身,“两位抬起头来。”
格日勒图与托克博抬起脸,看见如朝阳般艳丽的公主。
“格日勒图,你有白发了”乌兰甩着马鞭。
格日勒图拍着胸脯道:“小人一直期盼着公主回来。”他伸手从身后拉出来四个人,说:“这四个都是我的儿子,可以为公主牵马执鞭。”
在草原,说这样的话就是表示效忠,托克博的脸色变冷下来。
从去年冬天,车风在河套草原一行之后,土默特内部的形势变得复杂。格日勒图和托克博对是否与大周合作的看法完全不同。
托克博不相信汉人,他更不相信蒙古人能玩心眼胜过汉人,所以他宁愿自己做事,也不愿意与汉人合作。王义和枢密院养马司主导晋商与土默特人共建马场的谈判,一直卡在他这里。
乌兰额首微笑,她向后招手,示意翟天行过来,说:“这是我的儿子,你的儿子可以做我儿子的伴当。”
做伴当就是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骑马打猎,长大了一起打仗,充当汗王左右手的人物。
格日勒图大喜,向四个儿子示意道:“还不谢恩”
四个年轻的汉子要同时向翟天行下跪,乌兰伸出马鞭阻拦住:“慢”她上下打量四个小伙,说:“你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我的儿子还小,你留下两个小儿子当伴当就可以了。”
说完这些话,她偏头看向托克博。她想给被冷落的托克博一个机会,但没想到托克博低下头,避开她的视线。
一时气氛变得尴尬,车风站出来解围道:“别在这里耽误太久,就快要到归化了,进了城再说吧。”
格日勒图和托克博再次向乌兰施礼,转身返回本部骑兵队列中。
格日勒图暗中示意两个小儿子留下,就此陪在翟天行身边,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与托克博不同,无论他怎么撇清,刻在身上亲公主和亲汉的印记永不可能抹平。
大周此次有一万骑兵出塞,与大队兵马同行的还有山陕有名望的商人。
归化城外的人更多,蒙古包像天上的云彩。
车风命大军在归化南门驻扎,亲自率五百骑兵护送公主入城。
草原冰雪消融后,格日勒图和托克博专门对归化城做了翻修,但与当年乌兰离开时比,这里还是显得破败不堪。土默特现在没有汉奴,光靠蒙古人无法维持和保养一座城市。
大汗的府邸里打扫的于于净净,但已不见从前的装饰。一座空房子里没什么东西值得缅怀。
乌兰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珍贵的礼物,就是那些无数跟在大军身后出塞的商人。
归化城只要有汉人的货物出售,迟早会变成草原明珠。破败的房屋会有人来修,到时候还可能变得一店难求。
乌兰带着翟天行住进汗兄的府邸。
随后的几日,商人忙于与土默特人商议分割废墟中的店铺。他们的父辈曾在这里讨生活,他们能看见这座城市的潜力。
车风陪着两位土默特统领喝酒吹牛,车人雄率侍卫护送乌兰在土默特牧民中走动。
翟天行有时候陪在母亲身边,有时候跟着两个伴当阿古力和塔拉在城中四处游荡。不过不管他到哪里,总摆脱不了紧紧相随的侍卫。
十日之后,几乎所有的土默特人都意识到,他们的好时候要到了。重回部落的公主给他们带回来财富和骑兵。
见到了都是似曾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乌兰回到归化后觉得归化也没有怀念中那么好。就像她当初随翟哲入塞,发现大明也不像憧憬中迷人。
最亲的人都不在归化,来到这里只是满足她一个心愿,再做完最后一件事,她就可以回去了。陛下给了她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看来二十天就够了。
五月中旬,乌兰正式召见两位土默特的统领,车风、王义、枢密院养马司郎中杨毅、二皇子翟天行陪同。
两位统领进入府邸,看这里架势,立刻猜到是为何而来。
乌兰命侍卫给所有人都备下座位,现场的气氛很和谐。
“我此行出塞,一是想念土默特族人,同时也是想为土默特做些事情。”乌兰的姿态威仪中蕴含祥和,说:“土默特与大周合作办马场有百利而无一害,托克博,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小人不敢”托克博在乌兰面前不敢撒野。
“马场一旦达成协议,大周对两位的封赏随后会来,汗兄回来时还是大周的顺义王,二位还有什么想法?”
托克博问:“大汗归来后,马场的股份怎么算?”
“大周户部会在马场中投三成股份,陛下说那些股份是留给汗王的。”
三成收益归汗王,三成收益归部落里的头领,四成收益归投钱的商人,托克博实在算不过来这些账目。汉人的商号太复杂,他只会让部众养马,但他现在买不起大周需要的那么多种马。
他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河套草原原本是土默特的,拿出来当马场,土默特拥有的收益太少了。”
乌兰眉头弓起,道:“河套不是一直都被土默特所有,只是察哈尔拥有了广阔的漠东草原,额哲才不垂涎河套的水草。”
这是在土默特衰败的伤口上无情的撒了一把盐。
托克博心中悲哀,乌兰已经不是土默特的公主了,她现在是大周的皇贵妃。
“托克博,你有三个儿子,都是草原的雏虎,把两个小儿子送来给我的儿子当伴当吧。”乌兰几乎是咬着牙说这番话,这是皇帝的旨意,非她所愿。她知道这对一个忠诚于土默特汗室一辈子的人来说太残忍。
托克博大惊,这是质子吗?他的儿子年纪大了,不适合当伴当啊。
“我向二位保证,土默特会越来越强盛。”乌兰抬起手,“陛下准备分批迁徙汉人出塞,土默川的良田很快会长满粟米。”

☆、第735章 官学

国子监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黄宗羲和方以智并肩往外走,学生们远远的避开。
方以智是书院的院长,但士子更怕的是整日板着脸的黄宗羲宽大的衣袖随方以智走路的步伐一摆一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潇洒:“你终于愿意出来帮我了”
黄宗羲哼道:“帮你?”
“哈哈,”方以智大笑,“我是苏州书院的院长,你不是在天下开办学校吗,苏州书院搬到北京就不是苏州书院了,而是天下书院,可以在各地建立分院。”
黄宗羲停下脚步,黑漆漆的眼珠盯着方以智:“你不是脑子坏了吧,书院冬天连买煤的钱都没有,你还要去开分书院?”
“钱不是问题”方以智胸有成竹。
他向停在国子监大门外不远处的一辆马车招手,车夫驾马车到门口。方以智走到近处,掀开车门帘,扭头朝黄宗羲道;“里面很宽敞,足以坐两个人。”
黄宗羲看方以智不怀好意的笑容,伸头往里面瞅了瞅,确信没被骗,才登上去,问:“你这是要去哪?”
方以智紧跟着他上车,放下门帘,道:“去拜见宗丞相。”
“找他做什么?”黄宗羲脸色颇为不屑,“不过是个刽子手。”
方以智坐在黄宗羲对面,懒懒的说:“年前我拟了个科考改制的章程给陛下,陛下一直没有答复,我以为张秉因把它不知丢到那个犄角旮旯里了,没想到前日内侍前来传旨,命我去宗相那里听命,并商议开办公学、该科考一事。
他像是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眼神中掩饰不住得意。
“尚书省大门不好进啊,为了涨涨面子,我特意借了这辆马车,”他上下指点,朝黄宗羲显摆道:“不错吧”
这辆马车里装饰确实很豪华,彩绸缝制的垫子软软的,还有蓬松的靠枕,一看便知主人很知道享受。
黄宗羲不说话,他对这辆马车没兴趣。
方以智虽然在穷困的书院蛰伏,但他在京城的人脉难以想象,毕竟曾在大将军府管过事,还给当朝宰相当做副手“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的,就是你想的”方以智收起玩笑的神色:“开办书院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另一部分是各地的府学和县学,但关键是科考改制。”
“科考改制分三步走,今年仍然考八股,明年开始废八股考策论,五年后另加格物。”
黄宗羲默默的听,从在苏州城听说摄政王在北京登基起,方以智就一直在给他画饼。一个个如比蜂蜜还甜的毒饼,他深恨翟哲谋逆,但他还是忍不住跟到北京,那种施展心中抱负的渴望胜过一切。
他知道现在他和方以智在东林党中已经臭名昭著了,即使那些人也会参加朝廷科考,但不在背后骂他们几句,难解心头之恨。
苏州书院有四百五十二个学子,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寄予厚望的孩子。他们被朝廷兵马强行迁徙到北京,各个家族会怎么想?
这也是朝廷的一种手段吧。
摄政王登基后,许多人都感觉到皇帝变了,不再像从前那般仁厚。许多人一厢情愿的把责任推到残暴的丞相宗茂头上,但方以智和黄宗羲这样的人物不会犯这等错误。
刻有中军都督府印记马车在北京城畅通无阻,一直到尚书省门口停下。
守卫看清楚马车的模样,对从车里走出来的两个布衣人虽有疑惑,但不敢冒犯。
“书院方以智求见宗相”方以智不卑不亢。
黄宗羲很佩服他这位好友,没有他,自己最多也就结一草庐,教授三五个弟子。想到自己学识能传遍天下,他心里就像是有一支小老鼠在钻来钻去。
如果没有那辆马车,守卫对这样什么凭证也没有的人多半是一顿鞭子打走。年前一帮蒙古人来门口乱嚷嚷,他们就是这么于的,这是宗相的吩咐。
“书院?那里的书院?”
方以智抬头看天,不搭理他。
陛下传旨不考虑他们这种布衣人的难处,如果不找萧之言借辆马车,他们怎么能见到当朝宰相。
“方以智?”守卫没听过这个名字。
黄宗羲又要发怒了,他们都有进士身份,被一个士卒拦在门外,真是丢脸。
马车侧辕陪坐的武将走过来,向兵丁展示了一下自己才发下来的中军都督府令牌,道:“我是中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李大庆,方先生是宗相的朋友。”
守卫仔细辨认令牌,才满脸疑惑的往里通报。
正在此事,一座轿子停在门口,一个胖乎乎的文官下轿,一眼便看见方以智,上来打招呼道:“方兄来了。”
方以智扭头看,他认出来来人是礼部侍郎彭宾,曾也是几社的一员。
交际广就是好,随处可以预见熟人,他连忙躬身行礼道:“前来拜见宗相,被拦在门外了。”
彭宾哪敢接他的礼节,闪身避开道:“你这可是折杀我了。”他本想带方以智进门,但听说他来拜见宗茂,脸色为难道:“宗相威严,我去尚书台传个信,方先生且候片刻。”
方以智笑道:“不急,不急”心中暗自嘀咕。他在国子监躲了半年,没有与朝堂诸臣交往,万万没想到宗茂之威,竟至如此。
守卫见两位布衣与礼部侍郎是熟人,才放心大胆的去尚书台通报。
彭宾重新坐进轿子,悠悠哉哉晃进尚书省的大门。
黄宗羲冷笑道:“宗茂的架子真大啊,连礼部侍郎也不敢作保。”
守卫听见他说话,的脸色都变了,这一次,方以智没有反驳他。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从里面出来一个侍从,老远便拱手行礼:“方先生,丞相有请。”
李大庆见有人出来接了,朝方以智施礼道:“方先生先进去,我就候在外面。”
“多谢”
方以智拉了一把黄宗羲,随接人的侍从往尚书省里走去。
几人在路上都不说话,在尚书台门口又等了一刻钟,黄宗羲所有的不耐烦都写在脸上。
终于有人前来通告:“丞相有请。”
两人走进安静的尚书台,沿途见到的大小官吏都是脚步匆匆,神色专注。就是这里在统治着整个帝国,迄今为止,据方以智所知,皇帝还没有驳回过宗茂一条奏折。
众人看见的宗茂,永远是忙的不可开交的宗茂,他正处于人生精力旺盛的时候。
侍从将二人领入书台,方以智与黄宗羲都是躬身朝宗茂行礼。他们有前明进士的功名,按照大周新律,前明的功名可以延续,他们有权见官不跪。
宗茂命侍从上座,笑道:“密之,你再不在我眼前出现,我都想不起来你了。”他没有看黄宗羲,丞相没必要强迫自己给不喜欢的人笑脸。
方以智同样用玩笑话答复:“相国,陛下多半也觉得如此吧,所以命我来尚书台。”与他比,黄宗羲与人打交道就是个十足的蠢才。
“陛下的批复已经送到尚书台了”宗茂转身从身后的架子上拿出厚厚的一沓公文:“这是内侍根据密之的奏折拟出来的章程,命尚书台实施。”
他把公文递过来,道:“两位的身份特殊,不在朝堂为官,这份章程请两位在尚书台阅完,不能走。”
方以智双手接过来。
“密之以为科考改制公告天下,无需朝廷出钱也能把书院办遍天下。但就像当年东林书院一样,书院拿了谁的钱,就会被谁左右,所以书院还是要归于朝廷管辖。”宗茂指着自己的桌子,说:“官学就设在尚书台,由密之专筹,户部和各地官府都能拨下银子。”
陛下的决定本不是如此,但他硬是说服了陛下。
“科考改制,陛下同意了你的说法,六年后以策论和格物各占一半。”
黄宗羲刚做出要说话的姿态,方以智暗中拉了拉他的衣袖:“陛下和相国目光长远,密之受教了。”
“密之,你真不要为官?”宗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