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明(考拉)-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让你去南京!”
“啊!”
“带上天健。”
“啊!”
两声“啊!”,一身比一身惊讶。
“你只需呆在那里,有萧之言在那里。也许会有些官家的夫人来邀请你,你可以陪着他们闲聊些裘衣、珠宝,有人来送礼全部收下,但说到朝政之事时,你便一问三不知。”
范伊紧张起来,翟哲还从未让她抛头露面过,着急问:“发生了什么。”
翟哲微笑,握住她的手,缓声说:“没有什么,只是让朝廷对我放心点。”
范伊坚定的点头。
“你放心,夫人和儿子,我还是能护得住的。”
翟哲的声音不大,但能让范伊相信必然会如此。
他不需要这么做,也没人敢让他这么做,但这么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马士英不用调动手头上不多的兵力来防范他,他们虽不是盟友,但也不会是敌人。他相信以马首辅的为人,一定不会忘记给他回报。
如果,仅仅是如果,能让左良玉停止那个愚蠢的主意,那就是更是意外之喜了。
在南朝初定,人心思安的时候妄动兵戈,不得人心,掌握了士林舆论的东林党也不例外。

☆、第373章 抉择

在翟哲呈上奏折十日后,宁绍军镇一百骑兵护送范伊及总兵七岁的儿子翟天健前往南京。
冬月,陈子龙携首辅马士英手谕并十万两白银来宁绍犒军。
而此时宁绍镇大营已移居至偏僻的天台山。
巡察完冬季里热气腾腾的兵营,看着镇定自若的翟哲,陈子龙生出一种遗憾。虽然是新募的兵,但看训练中的气势和劲头,听见钱塘江潮般汹涌的歌声,如此强军竟然只能放在浙东偏僻之地闲置。
“翟总兵,会有你北伐的那日的。”
“当然!”翟哲拍掌大笑,“若卧子兄当了首辅,也许会有那一日。”
陈子龙心中一慌,“这种事开不得玩笑。”
稳定心神,他再想想,还是说出惋惜之意,“让你埋在浙东之地,实在是屈才了。”
“不屈,浙东是个好地方,卧子兄不知道我浙东现在有几位王爷吗?”翟哲曲着手指头数了一遍,“周王、崇王在绍兴,鲁王在台州,难道不是好地方吗?”
弘光帝登基后,这几位王爷原本想请命留在南京避难,但弘光不许,把这几人都发配到浙东各地。
皇家的事请,怎么能擅加评论,陈子龙苦笑一声,不再说话。
送走陈子龙,这边的银子手里还没捂热,很快被放入宁绍总兵府的总账中,购买粗铁,打制铁甲、鸟铳。借助围剿白头军的机会,宁绍军镇把金华府和衢州等地的工匠全部征集入卫所,日夜不停制造军备。
士卒的口号,操练鸟铳的响声让天台山下不得安宁。
天台山地方虽偏,但名声可不小。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著名的天台宗,至隋朝时又受敕令建国清寺,山上有清修僧人若干,常常脚踩草鞋上下,从兵营之侧经过,两者互不来往。
这个春节宁绍军镇没有假期,海风肆掠下,士卒仍然要在主官的催促下熟悉练习各种兵器和战阵。
范伊留在南京渡过了除夕,她与翟哲之间有书信来往,但翟哲不敢让她回来。因为几乎可以确定,左良玉在开春之后很可能要顺江而下,进犯南京。
朝廷的军饷按时到达,往南京军器局和兵仗局领取兵甲也还很顺畅,只是那些兵甲和火器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宁绍军镇工匠有限,今年才募集的这一万兵暂时没办法配上盔甲。
翟哲知道马士英一定在盯着自己,所以很少回宁波府,多数时间呆在天台山兵营。很久没和军中士卒一起操练了,既然在兵营中,他也再次感受了左若的疯狂训练,左若也没对他客气。
山中不知岁月。
元宵节过去没多久,江南的气氛更加紧张。
马士英再命陈子龙携五万两银子前来犒军。
宁绍军镇大军老老实实呆着天台山下,翟哲每三天一份奏折,禀告近日练兵详情,真正的目的在安朝廷之心。
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山上的青草抽出嫩芽的时候,从宁波府往台州的兵营的官道上,十几匹战马飞一般奔走。
骑士拍打的急,战马奔腾的欢。
一行人到了兵营外,出示令牌,守卫放入往中军大帐禀告。
宗茂一路小跑,方以智紧跟在他身后。
到了中军大帐门口,方进引入,宗茂急匆匆冲进去,见到翟哲,高呼道:“高杰死了!”
“什么?”翟哲吃了一惊。
“高杰领军往河南归德做北伐之势,往河南总兵许定国营中被杀,许定国投向满清去了。”
江北四镇,高杰的兵马最盛,一直有北伐之意,但其他几人都不支持,因此独自领兵北上,没想到首级变成了许定国的投名状。
翟哲心中冰冷一片,不是为了高杰之死,而是因为谁也不能相信了。军镇互不信任,互相提防,这仗还怎么打。
宗茂从衣袖中掏出一张布告,说:“大人,还有一件事,左良玉起兵了!这是檄文。”
翟哲接过来,细细看完,扔到一边,前怒未消,骂道:““奉太子传国密诏”,“清君侧”,弄来弄去还是这般花样。”
宗茂也咬牙切齿道:“若不是东林党那些撺掇,左良玉未必会行如此行径。”他对大明没什么认同,但在强敌环伺下,自家还在窝里斗,谁也看不下去了。
翟哲看见跟在身后神色尴尬的方以智,问:“方以智,你如何看?”
方以智挣扎了片刻,叹息道:“左侯犯大错了!”他仍然绝口不提东林党错,让翟哲又生气又警惕。
党争之祸,即使是方以智这般受过磨难的人仍然抹不过去。反过来想,若他不是与东林党有溯源,方以智也不可能逃入他的兵营。
“方以智,依你看,我该不该起兵!”翟哲从座位上站起来,脸有愠色。
方以智两腮的肌肉紧绷,脸色稍有扭曲,半天后,像崩石般吐出两个字,“不该。”
“你错了!”翟哲怒斥,“若不是朝廷因为我与东林的关系,若不是首辅不信任我,我该起兵去击溃左良玉。”
宗茂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方以智。
这半年,他与方以智同管宁绍军镇的军需,账目到了方以智手中清清楚楚。哪日发出稻米多少,卫所产出兵甲、鸟铳多少,皆烂熟于胸。让他这个眼高于顶的人也暗自佩服。
“大明之祸,江南之难,东林复社有罪否?”
方以智瞪大眼睛,嘶吼道:“有,但这天下何人没有罪?军镇无罪吗?陛下无罪吗?”
“既然都有罪,东林与阉党有区别否?”
方以智默然,“一丘之貉!”
翟哲挤出一丝笑容,“希望你莫要忘了今日说的话。”
翟哲又交代了些事情后,宗茂很快离去。不久后,荒僻的宁绍军镇突然成了江南的焦点,朝廷的使者,东林党人都在往这里跑,翟哲命孟康封锁往天台山的道路,只有持节的使者才能进入。方以智回到宁波府后自请望舟山岛,逃避昔日的好友。
春意渐浓。
天台山平日只有和尚才会出现的小道上,一行人在悠闲的行走。翟哲、左若、逢勤和李志安四人一路上指点各处景色,交口称赞。
天台山悬岩、峭壁、瀑布众多,一路鸟语花香,众人目不暇接,急迫的军务带来的紧张一扫而空。
“此处堪比世外桃源,难怪古时曾有隐士躲在终南山中自抬身价。”翟哲兴致不错,话外有意。左良玉起兵以来,朝廷对宁绍军镇格外照顾,赏赐不断。
左若、逢勤等人没有翟哲那么放松,他们几人都知道时局的变化。
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清虏在中原追击的顺贼望风而逃,他们还要等到何时?但他们都猜不透翟哲的想法。
几人各怀心思,一路爬到了山顶的国清寺,见三四十个清瘦的僧人低头垂目,有诵经,有打扫僧房,有劈柴挑水,各司其职。
四人到了寺院门口,一个知客僧人合掌走出来。
“阿弥陀佛!”
翟哲上前合掌还礼,“在下是山下军营中的翟哲,请问行云禅师在寺中吗?”
“方丈五日前外出云游,将军来的实在不巧。”
行云禅师是天台宗有名的高僧,翟哲本想一见,听说不在,稍有遗憾。
四人在知客僧的引导下礼拜国清寺各殿中的诸佛菩萨,各上了几柱香才辞别下山而去。
都是杀人如麻的人,到了佛祖面前上香怕也没什么大用。
南京城的消息不断发向浙东,萧之言急的像热锅里的蚂蚁,但也只能无可奈何。没有翟哲在身边,面对山崩地裂的的局势,他茫然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左良玉大军号称八十万,声势浩大,马士英慌乱中一边调集江北四镇兵马前去抵御,一边安抚浙东的翟哲。
江淮空虚。
四月十日,黄得功破左良玉于池州,四月十四日清军多铎部六万破徐州,攻入淮河,包围扬州。
消息传到南京是两日后,信使快马加鞭五日奔向浙东天台山下兵营。
翟哲擂鼓升帐,等众人都来齐了,命柳随风把江北的消息告知诸将。
帐中诸将,脸色没有一个不变的。
左若的右手在轻轻颤动,平日最嘈杂的孟康也没了声音。
太快了,快的令人窒息。
江北四镇足有二十万兵马,江淮之间有十五万大军,竟然连点像样的守城战也没有。
翟哲脸上覆盖一层阴霾,手握刀柄站立半天,终于下令:“大军起营,连夜开拔往杭州,车风率一千两百轻骑速往南京接应萧副将。”
帐篷收上拖车,战马套上嚼子。
士卒各持刀枪铳炮,成队列连夜往杭州府方向行军。
车风率轻骑像风一般离去,翟哲给他的命令从桐庐山路往北,绕开钱塘江,从广德府往南京,这条道路水道少山路多,虽然绕了个大弯,但免除了过河的麻烦。
翟哲率大军行进四日到达钱塘江边,对岸浙江总兵方国安陈兵以待。
浙江巡抚任天成得知宁绍军镇动静,命人过河送来书信一封,“奉朝廷之命守卫钱塘江岸,无兵部召令,翟总兵不可率军离开宁绍。”
无论翟哲表现的如何乖巧,马士英从未对他失去防范之心。坐到他这个位置,怎么可能凭借翟哲几封奏折,夫人和儿子,便把身家性命和国本交给对别人的信任里。
这是几个月前翟哲给朝廷奏折的承诺,但现在局势大不一样。翟哲手书一封信再送过河,但任天成和方国安态度坚决,没有朝廷的命令,宁绍镇兵马绝对不能过钱塘江。
帐中诸将传阅浙江巡抚的信件。
“方国安麾下有两万兵马,各位以为如何?”
李志安和逢勤均不说话。
左若单膝下跪求令:“愿为大人攻下杭州。”
“几日可破?”
“三日可破。”
书信在帐中转了一圈又传回手中,翟哲用两根手指夹住,稍一用力,“兹”的一声,断成两截,他手中动作越来越快,那封信最后化作片片纸屑飞洒飘落在地面。
“大事尚可为否?”
帐中诸将哑口无声,左若跪在地上,垂头看着胸口。
宁绍镇有四万步卒,兵力虽众,但新兵不少,方国安在对岸以逸待劳,这场仗即使打了也未必能如左若说的那么顺利。长江防线尚未失,朝廷若是听说宁绍军镇进军,会做出什么反应?
况且,况且还有留在南京的夫人和儿子,翟哲后背的衣衫已湿。

☆、第374章 轻骑(上)

扬州乃是江北防御重镇,集结有重兵,城高池深,火炮钱粮等物资储备充足,又有督师史可法亲自守御。
任谁想不到,这样的坚城坚守不到十天。
二十五日,翟哲才到钱塘江边时,扬州城破,督师史可法殉国。
轻骑踩在蜿蜒的山道,车风不喜欢这种道路,他身后的骑兵也不喜欢。浙东甚至江南不是骑兵的喜欢的战场,远没有在草原纵情驰骋那样的畅快。道路很不好走,幸好他麾下军士骑术最精良的骑兵,其中有三百多陪嫁给乌兰的土默特武士。
有熟悉道路的商盟护卫引路,轻骑从绍兴府入桐庐,在临安和昌化之间穿过进入湖州府。道路狭窄起伏,尤其是天目山那一截,堪比当年在杀胡口走私的小道。
车风不知道翟哲为什么命令他走这条道路,等舟山岛的战船到钱塘江渡战马过河也比走这里快。
花了四天才进入广德地界,轻骑携带的粮草补给所剩无几,车风命领路的护卫商盟中密使联系,打探南京的消息。自己拿着宁绍军镇的令牌找广德知府要补给,广德府有商盟的商号,只是个很不起眼的酒楼,护卫往里表明身份后,很快有人往南京城报信,联络萧之言和范伊。
一千两百骑兵在广德城外十里处驻扎,车风命亲兵往广德府衙送信。
亲兵见了广德知府,把盖有宁绍军镇印信的文书的令牌出示,说:“奉兵部之命,往南京守御江防。”偏偏没有兵部的文书,广德知府也没接到朝廷的命令,将信将疑。
车风听说交涉不顺畅,亲带五十名士卒入城,强横的往广德府衙前一站,骂道:“你不知道清虏正在围攻扬州吗?宁绍总兵东海伯奉命往江北守御江防,若是耽误了大事,你有几颗脑袋够砍的。”
他可不懂大明尊抑武的习惯,草原一向谁的拳头大,谁说话的声音响。
广德知府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还在犹豫不决。
车风焦躁,喝道:“两个时辰内,把粮草补给给我送过来,否则我自己在城外取了。”他头发焦黄蓬松,一张大饼子脸,放在蒙古草原可能不那么显眼,但在大明境内只能用长相凶悍来形容。
撂下这句话,车风转身领着亲兵出城。
弘光登基以来,军镇愈来愈跋扈,浙江巡抚因浙东军镇而罢,朝廷和督师史可法对江北四镇更是有求必应。广德知府担心这帮人在城外烧杀抢掠,事情闹大了他也逃不了干系,两个时辰不到,乖乖把粮草和大豆送往城外的兵营。
轻骑在广德府外休整,等待商盟与南京城内联系。
车风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把夫人和公子从南京城内接出来。过了广德就到应天府地界了,他若是像胡乱闯进去,很可能与大明的官兵发生冲突,也无法进南京城。
商盟的使者还没回来,车风先接到了扬州城破的消息。
南京城内。
不但是萧之言是无头苍蝇,上至弘光帝和首辅马士英,下旨贩夫走卒都成了无头苍蝇。
西线左军兵败后不退,进击瓜州与黄得功血战正酣。东线长江防线已是风雨飘摇,沿江防线只剩下郑氏水师防御。扬州失守后,马士英命自家妹夫杨文聪杨文骢为佥都御史,巡抚常、镇二府兼辖扬州沿海等处军务,又调集刘泽清兵马驻守南京对岸的浦口。
望江酒楼的后院中。
萧之言把长刀擦了一遍有一遍,长弓挽起又放下。
范伊正在楼上督促翟天健抄写《三字经》,外面街道上急促的马蹄声让她的心有些慌乱。这十日来,再没有人来烦她,清静背后藏着近在眼前的滔天大浪。她白皙的手指偶尔会无意识的揪住衣角,随后又慢慢松开。虽然心慌,但她相信翟哲,女人在这个时候唯有相信自己的男人。
翟天健聚精会神,手中毛笔树立,笔尖挪动,一个个方正的字慢慢生出来。八岁孩童感觉不到整城的不安。
宁绍军镇的一百士卒守卫在这座酒楼左右,兼有商盟的护卫。但没有翟哲的命令,萧之言不敢走,范伊也不会走。
一阵急促的脚步打乱了这里的宁静。
一个黑衣的信使撞入酒楼大门,在护卫的引导下见到萧之言,“大人有命,令护送夫人回宁绍。”把藏在贴身处的密信交给萧之言。
萧之言如获至宝,拆开看后确认无误,立刻手书一封,下令:“把此信交给车风,命他即刻来句容来接应夫人!”
这个时候正应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为了不引起南京守备司的注意,萧之言先召来几个商盟的掌柜乘马车进了酒楼后院,在让范伊与翟天健坐进去,选了四十个机智敏捷的亲兵和护卫先出门在沿途经过的街道暗中护送。
一辆马车悠哉哉的出了望月楼的大门,不紧不慢的往东城区商盟的商号中而去,萧之言故意站在门口喝斥亲兵。
车厢中,范伊一只手紧紧把儿子搂在怀中,另一只手拉住车厢边的扶手。她很久没像今天这样紧张过。
萧之言一直在等,直到确认范伊在分号中换了一辆马车,已经安然出城,他才长吁了一口气。
安然度过一晚,夜里落雨。
雨滴敲打在屋顶的青瓦上,像一首不和谐的催眠曲,萧之言辗转反侧一夜没有睡着。
清晨起来,阴天,窗外的树叶上沾满了晶莹透亮的水珠。走出门,空气清新,他定下心神,收拾长刀弓箭,擦亮皮靴,召集亲兵下令:“众军准备,一刻钟后随我出城!”
只带上银两和干粮,其他的什么都顾不上了。这一帮人精壮的汉子不再遮遮掩掩了,往马厩中牵了战马,沿街道大摇大摆往东城门方向而去。
萧之言小心的没错,翟哲把夫人和儿子的安全都交给他,好似让他担了千斤重担,若是这两个人有什么闪失,他怕只能以死谢罪了。但其实现在南京城中,已经没有再关注他们了。
五月四日,在范伊出城的同一日,黄得功再破左良玉军于瓜州,逼退左军,向南京城报捷。
可惜现在这个消息无法再让马士英摆脱烦恼,当然朝廷的赏赐少不了,圣旨出南京,加封黄得功为靖国公。
朝堂中百官议事,弘光皇帝一副似睡未醒的样子,朝中大事均交给马士英处置,他的主意不多,能让他施政的机会也不多。每次上朝都似吵架,今日倒是安静了。
马士英、钱谦益、刘孔昭、张孙振、钱增、赵之龙等人前列在窃窃私语,其余的人听不见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一次朝议,像是看了一场哑剧戏,在太监直入耳膜“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的喊叫声中结束。
南京城外。
句容县。
路边一座简陋的客栈里,掌柜和伙计蜷缩着身子在厨房中烧开水。四五十个佩刀的亲随护卫守卫在四周,前后二三十里有斥候小心监控。
客店内院,范伊牵着儿子躲在里面。到了此刻,翟天健终于有些不安。
亲兵卫千总钱登任在外敲门,禀告:“夫人!”
范伊理了理微乱的头发,端正仪装。
“进来?”
那亲兵进门躬身行礼:“夫人,我们要在这里等上一日,萧副将今日出城,车将军率大军今日可到,有了大军护卫,南京城内再有追兵出来也不怕了。”
他是方进和宗茂从几千人中挑选出来,行事精细,武艺高强。这些人对范伊很尊敬,但范伊并不熟悉他们,翟哲从不让家人干系军务。
范伊轻轻点头,说:“凭将军安排。”
这些亲兵应该是翟哲最信任的人了。
道路有点泥泞,萧之言清晨才擦亮的皮靴很快沾上一层泥巴,直到午后他才到达客栈,拜见范伊后立刻命人往南联系车风。
直到夜幕时分,才接到车风的消息。他一千两百轻骑在高淳县被守备兵马拦住,车风交涉多次未果,一怒之下率军击溃官兵,正朝句容而来。
句容离南京城还有四五十里路,车风一行打着火把奔走,肆无忌惮,再没有兵马前来拦截。
次日清晨,范伊带着翟天健再次钻进马车,八岁的男孩一副好奇的表情眼睛瞪圆看着四周骑兵。一行人绕道长荡湖往金坛方向而去,以免惊扰了江防兵马。
马车行走不快,次日中午轻骑在长荡湖边缘驻军,车风与萧之言商议军情。
这几日从江北逃过来的难民随处可见,车风路上抓捕了几人审问,得知清虏在扬州屠城,鲜血染红了半边江水。
扬州、南京、苏州、松江和杭州为江南五大中心,人口均超百万左右。扬州因是两淮盐运司衙门所在地,尤其富庶。十日屠城,遇难者超过半数。
得到这个消息的刺激,军中士卒杀心俱起。
“怎么打,要先见了大人再做决定,救我们这一千多人,给人添牙缝都不够。我们此行唯一的目的是把夫人和公子安全护送回宁波。”萧之言的脑子很清楚。
“按照时间算,大人也该过来,怎么一直没有宁绍大军的消息。”车风一头雾水。

☆、第375章 轻骑(下)

一千两百轻骑处在江南腹地,竟然无人问津。
萧之言与车风商量了半天,决定让商盟护卫暗中护送范伊经杭州富阳县往浙东,以免惹人注意,引杭州守军阻击,混战中别伤了夫人和公子。
萧之言不放心,陪着范伊先走。
车风率军留在太湖周边,与商盟的信使联络,请示下一步的计划,他一直以为宁绍和杭州的兵马该北上了,再回去还要折返。
范伊离去三日,小雨不断,空气湿润,长荡湖被一层烟雾笼罩。
车风故技重施,往金坛县要粮草补给。县令在被用他刀架在脖子上,乖乖的提供了七日的军粮。
商盟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往江边探寻消息的斥候飞马而回。
“禀告将军,出大事了。”
这些斥候都是从草原南下的,经历的战局多了去了,今天竟然有点结结巴巴。
“怎么了?”
车风脸现愠色,他手刃过漠北大汗,射杀过女真贝勒,最见不得部下慌乱。
“清虏过江了!”那斥候镇定心神,先把这个惊爆的消息说出来,再细细解释,“昨夜我在临近江边的官道上见到有散乱的骑兵出现,今天清晨溃兵漫山遍野,我抽了个空抓了一个人拷问了,才知道昨日清晨清虏大军乘大雾过江,诸军逃窜。”
车风飞起一脚蹬在身边的柳树上,拔刀斜劈入木,骂道:“他妈的,什么一群废物。几十万人,没听说打过一仗。”
骂了一通,发泄完了,把长刀从树心拔出来,下令:“召集兵马,往江边去看看!”
汉部轻骑从萧之言训练而成,中间由季弘短暂执掌过一段时间,南下江南后虽然还由萧之言挂名统领,实际的兵权掌握在车风手里。这支骑兵从开始就有马贼那种桀骜不驯的气息,又有土默特人混编而成,是宁绍驻军中军纪最差的,也是胆子最大的。
一千两百骑兵从金坛往常州府进军,车风扯出宁绍镇的大旗。
往外三十里地,官道中全是逃难的官兵堵住去路,车风大怒,喝叫:“让开道路。”
这个时候哪里会有人听他的。
车风的心情很不好,所以有人要倒霉了。
“射!”
好久没有杀过人,稀疏的箭雨落下,每箭必中一人。
官道上的溃兵才发现迎面来的这些人比清虏还凶恶,调转方向四散奔逃,让开官道。
轻骑行走的极快,过常州府往无锡地界,路上行人逐渐稀少。逃难的百姓并不多,溃兵这么会也跑的差不多。无锡城门紧闭,车风驻马往城上看了片刻,催兵马离去。
眼看局势不济,势如山崩,北上的宁绍大军一直没见到踪迹,无奈之下,车风只能决定南下返回宁波府。
骑兵沿太湖而行到达苏州地界,斥候禀告前面有一列四五百人的骑兵正行军。
轻骑像狼群般围上去,湖边雾气重,奔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前面兵马的身影。
那些人反应迟钝,哪里是这伙狼骑的对手,等两翼快完成包抄了,那几百骑兵才反应过来。
几轮弓箭后,对面人仰马翻,有人呼喊:“都是大明的兵马,不要误会。”
车风举手命部下停止攻击,催马上前。
对面一个骑兵催马过来,喝叫:“这里是巡江督师杨大人的兵马,你们怎敢胡乱攻击。”
“不是逃兵吗?”车风装傻。
一个身材消瘦,脸色有些苍白的将军催马上来,问:“你是宁绍镇的骑兵,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奉命北上守御江防!”车风摊摊手,“但现在不用了。”
“我是巡江督师杨文聪!”那将军长叹一声,“江防已失,你随我去苏州守御,我会向朝廷上奏你的功劳。”他见车风麾下骑兵精锐,突然像找到了依靠。
车风本想嘲讽他几句,听他说完后,心中一动,拱手答道:“大明尚有浙江兵马,请大人退向苏杭。”
前面死的那些人是白死了,两军合一,一千六百骑兵午后到达苏州城外。
杨文聪的旗号还是很管用的,城门打开,众军入城。
苏州城城防兵马只有五百人,浙江兵马全奉命集中在杭州防御翟哲北上。
苏州知府找不着,杨文聪命都司给士卒兵马准备粮草补给。车风一面派人往浙东禀告,一面打听南京方向的消息。
南直隶及浙江各地,都督找不到将军,将军找不到士卒,知府不见踪影,县令挂印离去。老百姓在家里把门关得死死的,全凭老天爷裁决命运,反正大明的皇帝不怎么样,换一个也许能好点。
清虏过江后六日,车风在苏州城内呆的第三天。
三天里,杨文聪在召集府衙衙役,贴出布告,分发军饷募集壮丁守城,只有三百来人起来****,其他人看完布告后立刻躲的远远的。
“这就是江南的民心!”杨文聪欲哭无泪。
第四日,南京城失守的消息传来,新朝的都城只守了三日。
若说扬州只守了十日让人惊掉了大牙,那么现在看来那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大势已去!”车风与杨文聪对视苦笑。
傍晚时分,两个骑兵奔入苏州城,与守城的士卒交涉后,找到车风的兵营。等见到车风,那人从怀中掏出令牌:“奉大人将令,命你退回宁波府。”
“大人为何不北上!”车风急了。他入苏州正是为宁绍占据此城,没想到翟哲命他退兵。
那人是翟哲的亲兵,摇头说:“我只管传达命令!别的事我一概不知!”
“大人现在在哪?”
“驻兵钱塘江侧。”
车风看今日天色已晚,找来杨文聪,把宁绍军镇的命令告诉他。
“浙江总兵方国安不北上,你我在这里守不住苏州城,还是撤吧。”
杨文聪已经麻木了,南京失守,各地官绅都在暗地里与清虏联系,准备献城投降,没有车风这一千两百骑兵,他呆在这苏州只怕不太安全,极可能被人绑缚送往南京。
“库房的银子,我要带走。”车风直言,也算是有点收获。
“带走吧,不带走就留给清虏了!”杨文聪心如死灰。
“还有朱都司和那几个官绅这几日一直往南京那边派人联络,那几家留不得,也给后来人一个警告。”
苏州城这么大,车风没办法看住,只让人守住往北的道路,反正这个时候往南京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抓了几个信使一审问,苏州城内准备纳降的那几人都浮出水面。
“该杀!”杨文聪咬牙切齿。
“请大人下令召朱都司议事。”
一个时辰后,天色已黑。
苏州城内的街道上黑呼呼一片,不见行人。自杨文聪进入苏州城后,宣布实行宵禁。亥时过去,再在大街上闲溜达的人抓住了一律斩首。
朱都司带着两个随从像是从地洞里爬出来的老鼠一般,走一步看两步,往府衙而来。他不想来,但不敢不来,往南京派出的家丁一直没有消息,现在杨文聪是苏州城最大的官,那些宁绍镇的骑兵看起来很吓人。
三人才往门外请示,守卫领着三人进了后花园,在黑漆漆的道路中走了几步,从厢房中冲出来一列手持火把的兵士。
“拿下!”杨文聪一声令下。
明晃晃的刀子立刻架在三人的脖子上。
“大人为何要抓我?”朱都司面如土色,还想争辩。
车风上前一巴掌打掉了他半边嘴的牙齿,“没问你话的时候别说话。”把杨文聪都看呆住了。
“这里面有一份名单,请朱都司带路,把这几家都辨认出来。”
车风狞笑,打开手中的纸条。
士卒把架在脖子上的刀刃往里使了使劲,脖子上鲜血滴在朱都司的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