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浚碌牧侥昙涞故俏樟艘慌械燃易濉
  那么,按照愿意理解的通俗情况来看,仅仅是获得些许支持的刘彦,没有道理会在四年后发展成这种规模,甚至是不可能养得起那么多军队,哪怕是养得起那么多军队也不该是这般兵甲精良。
  “说来惭愧。”桑虞满是唏嘘地说:“我桑氏全面效力于君上是近两个月内宗族大会方下决议。在下此前是离家出走,不经允许只身投奔于我家君上。”
  “……”庾翼再次愣住,他发现自己与汉部这边的人交流起来,总是会得到很劲爆的信息:“纪长史……似乎是战败被俘?”
  “正是。”桑虞觉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地方:“我家君上麾下众人,超过七成以上皆是战败被俘,而后投效。其余……皆是逃奔路上,或是身陷胡虏手中将要被做成肉脯时被救下。”
  要是在往常……没有接触汉部之前,不知道强军的强大,庾翼会鄙视。可现在,他怎么都生不了鄙视的情绪,刘彦就是用了这么一批人造就了汉部目前的局面。怎么去嘲笑或鄙视?那只是刘彦花了四年的时间!
  “惭愧得很。”桑虞看着庾翼,像是在自曝家丑:“在下的家族没有帮助到君上,却因为全面投效获利太多,仅是食盐一项……庾公或许知道其间利益多大。”
  民以食为天,却也是难以缺少盐巴。自西汉以来,盐铁就是获利的大头,那是因为怎么缺都不能缺的原因。
  桑氏一族才不止得到一部分的份额,也没有被限定在贩卖食盐上面,他们还有获得关于海产的贩售,只是想要获得必须先要付出,例如投下必要的资金,也可以是用人口来进行交换。
  当然了,桑虞才没有说自己有一个妹妹是刘彦的妾室之一,他没有说桑氏一族为了获得那些份额投入多少。
  庾翼是个聪明人,思考了前因后果之后,犹豫了一下,问道:“桑氏恐怕与刘公有姻亲吧?”
  “不瞒庾公,确实有。”桑虞就是一个诚实可靠小郎君,直率说:“不过那是在桑氏一族举族投效,先获得那些份额,在下的妹妹才……”,后面的话不需要说得太明白,那样会显得很没有意思。
  “刘公打算给南方世家多少份额?又是以何等的形式,愿意交予哪些人?”庾翼早就在等着这个,要不刚才真的该走了。
  桑虞满是真诚地说:“想必庾公是知道亲疏有别的吧?”
  庾翼胸口一闷,庾氏一族的嫡系女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庾冰的女儿庾道怜(废帝司马奕的皇后),那……庾道怜只有两岁!
  庾氏一族与庾冰、庾翼等同一代的女性,庶女没有嫁的倒是有,问题是年龄颇大,基本都是在二十岁以上。庾冰和庾翼的子女一代,该嫁的已经全嫁了,没嫁的庶女本来是被列上了名单,但庾翼现在觉得有些拿不出手,能拿得出手的嫡系女却只有两岁!
  “那个……庾公可知晓谢道韫其人?”桑虞腼腆着脸,说道:“听闻是名门才女?”
  庾翼颔首:“自然知晓,乃是晋陵郡太守(谢奕)长女,芳龄双七(十四)。”
  事实上庾翼内心无比的怪异,这个谢道韫不但很有才,还喜欢踏青,似乎于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时常一块玩耍?
  长江以南的世家风气趋于……怎么说?就是放浪,整体社会风气,主要是世家子弟和贵族奢靡,小辈们肯定是要被影响,导致未经婚姻而通奸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
  谢家的门风在长江以南该是相对比较好的之一,再来是王羲之所在的王家因为书香门第的关系也不会允许家族子弟乱来,王凝之与谢道韫因为经常一块踏青是有一些风言风语,但最难听的传闻都没有说及两人有过苟且。
  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因为两个小家伙的感情很好,谢家与王家似乎有了让两个小家伙结为连理的意思,至少庾翼所知道的就是这样。而现在桑虞问起了谢道韫,庾翼绝对那就很有意思了。
  “咳咳……”桑虞显得有些尴尬,眼神飘忽地说:“我家君上……主要是泰安和我等一直希望君上能够重视血统以及家世,希望我等能有一名血统高贵的主母,所以……”
  “足下应当理解一点,我等世家子女,可能未有血脉之前,子女该娶何人为妻,嫁于何人为妇,早就已经注定。”庾翼必须要替谢奕打个掩护,桑虞说那些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瞄上了谢道韫。他现在更加没有办法将准备好的名单拿出手,只能左右它言:“却不知晓,贵军对来年战事可有准备?”
  “自然是有。”桑虞轻松地笑着说:“先前已经谈及,我们会与其余各个国家合力共击石碣赵国。”
  “应当知晓,任何盟约都可能是虚假。”庾翼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提醒道:“慕容皝、张骏、冉闵,此三人皆为狡诈之辈。尤其是慕容皝以及冉闵!”
  桑虞做出愿闻其详的神态。
  “前者蛮横异族,连自己的族人都杀戮深重。先无故攻击段氏,攻杀之余强横掳掠无数,正是踏着段氏的尸骸才有慕容氏的强大,后试探攻击石碣赵国,稍有不利则抛弃盟友退却。近期屡攻辽东诸国,皆为一击即退。转身再攻拓跋代国。何有信誉可言?”庾翼显然对慕容鲜卑异常反感,但他更加反感的另有其人:“后者先是认贼作父,为石碣麾下悍将,屡屡石碣赵军南下便是以此人杀戮最重。现在此竖子口口声声汉家苗裔如何,身为晋人又当如何,全然忘记是他作为石虎麾下悍将,于多次南下造下杀戮无数。当时他可有提汉家苗裔,可顾及什么晋人?全无顾忌!”
  桑虞能够感受到庾翼身上的恨意,是对慕容皝的背信弃义,但胡人什么时候讲过信义了?还有那对冉闵浓浓的忌惮和痛恨,该是因为冉闵杀晋军杀得有些狠了,冉闵好几次也的确是狠狠地杀了不少晋军的将领,而那些将领基本是来自长江以南的各个世家,谁让在东晋只有出身高贵的人才能当官?
  然而,桑虞在意的不是那些,谁都东晋造成过什么伤害,说难听点与汉部何干?他在意的是怎么将谢氏一家子拐到刘彦麾下!
  谢氏出能人,并且会再往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出能人,那是刘彦无比垂涎的家族,比如今年刚刚出生的谢玄就是其中之一,其余谢氏子弟也各有建树,甚至是刚刚提到了的谢道韫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女性。
  想要拐谢氏一门的难度很大,不亚于直接出兵攻下长江以南消灭东晋小朝廷,那是不是可以有选择性地先拐走一些人?
  “刘建?”庾翼再一次郁闷了,他正说得兴起,狠狠地抨击一些看不惯和讨厌的人物,被桑虞将话题再次一拐,那郁闷程度不用多提,偏偏还得耐着性子:“未听闻其人。”
  知道刘牢之吗?那也是未来相当牛叉的人物,为北府军悍将。他的父亲就叫刘建,不过却不是长江以南的世家,没有错误的话目前该是在石碣赵国,也许是某一地的官员,可能也是某个坞堡里面的豪强。
  汉部需要更多的人才,是非常非常多!
  桑虞就知道那么一件事情,刘彦为了寻找一个叫王猛的人才,不止一次派出队伍前往魏郡,而魏郡是桑氏一族的老巢,还是在魏郡桑氏发力之后才找到那么一个孤身一人的王猛。
  王猛被找到的时候在干么?他是寄居于别人家里,平日里只能是依靠砍柴换口饭吃。哪怕是这样,他在闲暇之余必定是会读书,只要能读书就绝对不会放过。
  是的,刘彦在魏郡桑氏的帮忙下找到王猛了,现如今王猛正与桑虞一族的迁徙队伍一同隐秘前往青州,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刘彦所在处。
  庾翼倒是确定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前往青州下密,预示着他一直往返长江两岸并不是做无用功。
  确定的流程是,东晋这边的使节团可以乘坐汉部的船舰,但船只不可能交给东晋的人手来进行操作。同时有一点,使节团的人数从三千下降到八百,就是除了正副使之外,一些世家子弟想要去可以,但别想一人带上十几上百个随从或侍女啥玩意的。
  “就是这样。”桑虞很喜欢笑,笑得还蛮爽朗:“随同可以有五百晋军,毕竟该有的排场不能少嘛。但他们会被集中在一艘船上,不是与庾公等人同船。”
  庾翼等人对这个早就妥协,要不也不会是从三千人下降到八百。
  出使的东晋使节团构造有些奇特,庾翼和孙绰分别是正副使,有接近四十个世家子弟随行,除开五百名晋军士卒,剩下的那些是随从和侍女,又以侍女占了绝大多数,正应了桑虞评价长江以南的世家子离不开女人那么一回事。
  既然是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季风很合适由南向北航行,敲定下来的第六天有汉军船舰正式进入京口,结果是到了第八天那些船才航出京口水寨。
  会拖两天的原因比较操蛋,有一部分是装载必要的物资,大部分时间却是那些世家子拖拖拉拉,是那种什么都想带,结果船只容量不足,甚至是有世家子想要瞒骗人数的狗屁事情。
  护送东晋使节团的船队数量只有二十艘,十五艘为战舰,五艘是运输船。那五艘运输船装的东西非常杂,其中仅有一小部分是所谓的赏赐,大多数是世家子弟需要的享乐所需,原因是他们认为汉部那边的物资必定匮乏,不带上应该带的日子可怎么过?
  “预料当中最坏的事情没有发生。”桑虞谈话的对象是李匡:“至少证明他们已经充分了解到我们的强大。”
  李匡在未来会作为江都校尉,就是江都的最高军事主官。他这个校尉麾下的建制却是有些大,除开本部的数千人之外,总数超过五百的舰船也是在他的指挥范围。
  桑虞不日就会离开,以后长江北岸这边就是李匡成了头头。
  李匡这个头头不但要负责军事,更要肩负与长江南岸的贸易,可以说责任重大。他是怀着一种既是激动又是忐忑的心情,更加令他觉得压力山大的是有隐藏任务,其中就包括怎么把一个叫谢道韫的小女子给骗、抢、拐、掳……反正就是那么回事。


第299章 皇帝与族长
  海上波涛之汹涌远远超乎东晋一干人等的想象,仅仅是出海航行的第二天就有世家子弟因为太过颠簸,吐得那个叫稀里哗啦,有一种要死掉的感觉。
  四十多个长江以南的世家子,第三天的时候就有半数以上哭着喊着要登岸,他们歇斯底里的认为自己要是再不上岸就要颠死在海上。
  “只能是靠向海岸线,用小舟将他们送上岸去。”
  “是啊,只能这样。”
  要是让东晋小朝廷那边的世家子死在汉军的船舰上,介时很多事情就讲不清楚了。船队在后面迫不得已下,整体转了个弯靠向徐州的海岸线,将那些受不了的人送上岸才算是继续出发。
  那些登岸的人修养之后是继续前往青州,或是掉个头回去长江以南,已经不关船队的什么事。船队是在海上航行了接近五天才抵达青州的长广郡,登陆地点位于尤水下游(大沽河),也就是胶州湾那边。
  一路上,船队与不少船只插肩而过,充分让东晋那边的人看到汉部在海上的船只数量,尤其是到了胶州湾时,航道上密密麻麻的船只更让东晋使节团的人明白一点,汉部对海航的运用绝不是小打小闹。
  “事实上,这边并不是最繁荣的港口。”吕议受命前来接待东晋使节团,面于庾翼的疑问,答道:“最繁忙的港口是在东牟郡的蓬莱那边。”
  蓬莱当然是一个新设立的县,位于莱山的东北方向八十余里,原先是作为黄县的地界,后面反倒是黄县被废弃,蓬莱县则是因为地理位置大举被开发。
  庙岛列岛只与蓬莱县的港口相距不足二十里,等于蓬莱县是一个连接庙岛列岛的重要港口,庙岛列岛又承担着中原与辽东那边的中转站作用,来往船只怎么可能会少?
  上了陆地,因为舟车劳顿的关系自然没有可能立即赶路,包括庾翼和孙绰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被安排在就近的计基城休息。
  孙绰是东晋使节团的副使,他这个人很有意思,海上航行时已经写了三遍文章,用来描述大海的凶险以及辽阔,只不过诗篇之内总是会带着一些玄奇的东西,例如猜测有没有鲲鹏,海上之上有无仙岛。
  自上古先秦起,中原大陆上的人就一直存在猜测,比如东海之外有岛名曰蓬莱,蓬莱有仙山称为仙阁,仙阁之上有仙人可炼制长生不死药。
  伟大如始皇帝嬴政,他多次派遣船只出海寻找蓬莱仙岛,想要向仙人求长生不死药,屡次被派出的术士回来都说见到了仙人,但仙人炼制长生不死药需要时间,结果是始皇帝派出的船队一次比一次规模大,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徐福带着舰队直接玩消失。
  往后的岁月中,不止有一个皇帝追寻始皇帝的脚步派船出东海,然而岛屿是找到了不少,偏偏就没有一个是有仙山,更没有找到所谓的仙阁或仙人,甚至连野人都没有遭遇一个。
  “海外岛屿众多,我们探遍东海至少发现数十座岛屿,可是从未见到建筑,有的只是一片荒芜。”吕议道出的实情很残酷:“众多岛屿不但荒芜,且许多岛屿甚至无立锥之地,以尖锐礁石和锋利贝壳为主,脚步踏上鞋底被刺破,找不到一颗青苗。”
  还是有不少拥有绿荫的岛屿,可是真就是一片荒芜,甚至连大树都没有几棵。那是海上岛屿的风力强,时不时还会有飓风、台风之类的自然伟力,树能够成长下来成为大树得是好几年没有风灾,但那几本属于不可能。
  “若是徐福带人躲避,该是跑到了扶桑倭列岛那边?”吕议有些迟疑地说:“倭人大多矮小,穿着奇异,甚至不穿遮羞布,着实看不出有中原文化传播的迹象。”
  现在的倭列岛之上,服装的形式与扶余人、曲沃人倒是比较接近,真的看不到多少中原的元素。
  “我们所知,与之中原有过接触的邪马台国已经被迫向东迁徙,取代邪马台国的是以扶余人为首的一帮‘舶来人’。”吕议说的邪马台国就是那个第一次朝贡中原天子的母系当家部落联盟。他说:“至于邪马台人东迁之后发生什么事,不甚了了。”
  已经临近冬季,长广郡这边已经在准备下雪时的相关事宜。
  吕议没有特意带着庾翼等人到处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景色,可不知道怎么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工地边。
  关于英灵殿和炎黄庙的建设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哪怕是刘彦带人撤出中原大陆的时候都没有停止,只是规模上略略减小。
  英灵殿占地很大,约有三十来顷地,分为建筑区以及墓地区。宫殿群的建设进度进行缓慢,仅于目前为止也只是建造起了轮廓。主殿的规模比较大,占地占了约有五十亩,它也是整个建筑群完善度最高的区域,明年该是能够进行封顶。其余的偏殿群数量众多,分得比较仔细,如日后供奉军官区的区域,再来就是一些非军队特殊贡献的平民所用。
  “这里是……?”庾翼远远地看到了一排排的什么,太远看得不是太清楚:“那些是?”
  “墓碑。”吕议肃声道:“追随君上奋战疆场,战死将士的墓碑。”
  远远地看着,那里整齐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墓碑,要是其它的季节能够看到的是一排排的墓碑处于绿色草地之上,景色苍凉的同时,说句没心没肺的话就是,风景挺不错,没有什么阴森之感。
  庾翼皱了皱眉,他刚才还以为大兴土木是在建造宫殿群,事实上也真的是宫殿群,不过安置的是战死将士,可不是刘彦用来享受之用。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将士征战疆场,讲的是路边死路边埋,仅有极为少数的一些将校才会被特别的安葬,更多的是战死后成了野兽的嘴中肉,或是成为一具没人搭理的尸骸,并没有任何人会花什么心思在安置战死将士身上。
  庾翼其实很想问“有必要吗?”之类的话,可是怎么都开不了口,更多的是感觉自己的胸口很堵,那是他至少是一个有情怀和体恤将士的人,换做孙绰就是带着好奇在四处张望。
  孙绰对所见所闻都很有兴趣,他原以为会是来到一个仿佛蛮荒一般的所在,会是一个到处荒凉且显得野蛮的社会,可到来之后看到的并不是那样。
  长广郡这边因为从四处迁徙来人口并不显得荒凉,应该说还是充满了人味儿。因为人口的激增,地方建设自然是会变得频繁,导致哪怕是在临近冬季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满是忙碌的人群。
  “这边是英灵殿?”庾翼指着远处,问道:“那里呢?”
  吕议笑呵呵地说:“祭奠祖先的地方。”
  可不能直白说是在建造炎黄庙,要不庾翼绝对会带着刚刚抵达的东晋使节团走人。东晋小朝廷自喻为正朔,认为整个天下只有他们够资格祭奠和供奉炎黄,寓意为整个炎黄苗裔的族长。
  事实上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里面的“祀”很大一部分就是敬奉信仰,信仰里面可不是只有“皇天”和“厚土”,还在于各路鬼神,无法缺少“炎黄”,其中又以“炎黄”以及“皇天”、“厚土”的份量最大。
  皇帝既是一个族裔的族长,那是他掌握着祭祀的权力,只有身为族裔的族长和国家的皇帝,全体的国民才会自发地听从其命令。这种现象是到了传承断绝的时候才算是结束,而什么时候断绝的呢?着实不太好说,至少在宋之前皇帝既是族裔的族长还是存在的。
  东晋使节团重新启程是在一个月后,汉部这边安排了大量的车驾。
  “满隆重的啊!”孙绰一个月内又谱写了不少的诗篇,大多是描述风景,少有的几篇写到了汉部部众的忙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担心地提问祥和能够保持多久。他指着那些数量庞大的汉军:“竟然出动如此规模的军队沿途护送?”
  庾翼很怀疑孙绰这一个月到底是干么了。那些汉军要开拔前往下密是真的,护送他们只是顺带,这一点没有人捅破,汉部那边是无所谓,东晋使节团也得到了虚荣,但要当真就是情商有问题了。
  从长广郡开拔前往下密的新一批汉军数量有一万八,皆为后面征募,当然缺少不了各地军屯的调集。
  冬季调兵不是好选择,可是不调兵绝对不行,来年的春季便会发生大战,规模上真的不太好进行判断,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会非常大!
  石虎发飙已经不止一次,石碣赵国正处于狂暴状态,目前看来的迹象是石虎打算先解决冉闵这个看上去异常痛恨的叛徒,可汉部绝对也该做好自己的准备,或是迎接大战,或是在必要的时刻出击。
  说石虎痛恨冉闵不是说假,这一点全世界的人都清楚,摆在刘彦眼前的是什么?无法就是该用什么样的力度看看待即将发生的事情,在里面做多少。


第300章 被坑怕了
  “是的,君上。”纪昌手里拿着一叠文牍,他一脸的肯定:“潼关之外已经有乞活军大部和氐族大军,他们到了冬日依然没有罢战。”
  潼关历来就是进入关中的门户,与之晓关互相为关中的东部两个险要关隘。在两关前面还有一个城角渑池,那也是自上古先秦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冉氏秦国没有固守渑池,是直接让李农的乞活军与苻洪的氐族大军轻易获取渑池,战事一开始也就进入了关隘攻防战。
  “蒋干一再说明,说是已经在与李农商议,信心十足地表示李农会再必要的时候进行反戈一击。”纪昌对李农做了很多很详细的了解,他持赞同态度,说道:“李农与冉瞻为生死战友,一直以来多个方面扶持冉闵并给予相当多的掩护。乞活军是中原晋人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兵团,本身所代表的就是晋人的利益。冉闵拉拢晋人大族,李农并不是不知晓,可李农一直以来并没有进行抵制。所以蒋干说李农会站到冉闵一边很有可信性。”
  “既然连我们都知道这些,石虎和苻洪没有道理不知道吧?”蔡优是持怀疑的态度:“现在石虎并没有解除李农的兵权,那么是不是代表李农并没有下最终决定?”
  “或许也是石虎担忧近一步的手段会致使李农造反。”纪昌知道一个成语叫投鼠忌器,按照他想来石虎不是不愿意解除李农兵权,是石碣赵国的国体无法办到那点,就像是石虎无法解除苻洪对氐族的领导一样。他看着沉思中的刘彦,说:“我们认为李农反戈站到冉氏秦国那边的可能性超过七成。”
  刘彦在思索记忆中不多关于五胡乱华的记忆,印象中李农最终是站到了冉闵的阵营,可那是冉闵没有称王或称帝的前提。
  似乎,只是似乎,李农在中原晋人中的影响力远要大于冉闵,以至于后面中原晋人暴起杀胡之后,大多数晋人是推举李农为王,而不是推举冉闵。
  后面,是李农谦虚推脱不愿称王,可大多数晋人推举的那一件事情成了接下来冉闵与李农决裂的诱因,最终是冉闵称帝,可冉魏的建立也让中原晋人集团分裂,导致冉闵大肆清洗政敌。
  现在的历史已经改变,没人规定历史必须按照原有的既定轨迹发展下去,要说李农会无条件去帮冉闵是说不通的,尤其是李农明明手中有数量庞大的乞活军,冉闵虽然已经攻克关中数州(其实是数郡),可双方无论从兵力还是战将而言,依然是李农强大而冉闵弱小。
  强大的一方有可能去服从弱小的另一方吗?或许会有这种情况,但那是弱小一方站在获取大义的制高点上。
  “冉闵喊出保护中原晋人的口号起兵,但他起兵之后不是大肆击胡,是夺取关中称王。”蔡优用十足怀疑的语气说:“冉闵没有称王或许还有大义,他称王之后无论是不是真的要保护中原晋人,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家一姓的王朝生存之战。这样一来,李农不需要因为大义去相助冉闵,冉闵的秦国又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筹码拉拢李农,难道是退位让贤?”
  话说起来,李农在石勒时代就很受重用,到了石虎时代石碣也没有亏待李农,甚至是到了石虎大肆清洗中原晋人的时候乞活军也没有被特意针对。
  这样一来,李农作为利益既得者,石碣又没有排斥的情况下,他真的选择反戈一击去帮冉闵,要背上背主骂名,反而是无法获得什么。
  要是那些人心中真的存在什么民族大义,他们会成为胡人手中的刽子手吗?虽说是什么族群的人都有镇压和剿灭的经历,但干得最多的还是杀戮晋人,这点怎么洗地都洗不干净。这样的话,说有什么民族大义,会不会显得无比虚假?
  刘彦从思考中回过神来,捋了捋思绪,问道:“乞活军的那些高层将领,他们的家人在哪?”
  一众人等眼神一凝,全部都看向了纪昌。
  “没有关于这一类的情报。”纪昌解释了一下:“张石目前的处境无法允许做更多的事情。”
  刘彦实际上已经下令让张石回来,目前的魏郡情势非常紧张,那是建立在青州与徐州被汉部夺取,冉闵率军攻进关中,张骏不断出击石碣赵国西北部,这三个前提之下。
  家族庞大如桑氏一族,他们在石碣赵国可以说是多人位处高官显位,可在石碣赵国大肆迫害晋人族裔的背景下,桑氏一族依然需要退避三舍,甚至是如王氏(王基与王鸾)两家也开始寻找后路,也就只有郭氏一族还显得老神在在。
  大殿之内开始充斥着一种凝重的气氛,谁都是找熟悉的人在面面相觑,一些人则是看着殿门前的武士在怔怔出神。
  下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汉部的临时都城,所谓的“殿”其实就是在原来的城守府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缮,那还是因为要招待远道而来的诸国使节团,做出必要的门面气度。
  虽说是殿,可真的没有多么大的面积,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奢靡,有的就是一片黑色与红色形成的肃穆感。
  刘彦坐的位置向正前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排光滑的木质地板,左右两侧是左武右文的下属,更前方则是一个宽大的门,视野再继续向外延伸则是前庭。
  大殿之内,几个粗大的柱子支撑着天花板,柱子上没有任何的雕刻或是镶上什么,就是光滑的圆木那么直竖而起。殿内两侧的窗户紧闭,给视野提供光线的是由架子支撑的烛台,再来就是屋梁挂着的一个个圆形的油灯吊架。
  太多的油灯导致是室内的空气里满满都是一种火的味道,汉部的高层安静下来之后,殿内只有一些身穿仕女装的侍女踩着小碎步去摆弄油灯的声响。
  对的,就是仕女装,旗袍什么的完全就是桑虞这个不靠谱的家伙偶然看到过一次,在与庾翼玩心理战的时候给用上了。事实也证明桑虞用得非常正确,至少是让庾翼当时分了心神。
  “查清楚乞活军高层的家属所在。”刘彦想了想,苦笑道:“蒋干还在下密,便由德才做出必要的提醒。”
  蔡优并没有站立起来,他只是直立腰杆,对着刘彦所在的方向执礼,口中应:“诺!”
  搞清楚乞活军将校的家属所在地很有必要,能够狠下心抛弃家属去干大事的人历来不多,每一个那么干的人其实都真心是狠心人。历史上的统治者,他们无数次美化一点,比如哪个臣子宁愿杀死自己的亲人都要效忠,那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一种近乎于是灭人伦的鼓励。
  现实情况是,既然能够对自己的亲人狠,那还有什么是干不出来的?这样的人无比可怕,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或什么目的不顾家人,摸着良心问问,亲情都能灭绝,谈爱国、爱民族、爱啥玩意,信吗?不管谁爱信不信,反正刘彦是不信的。
  几国都要出使汉部,蒋干代表冉氏秦国已经到来,第二批抵达的是拓跋代国,第三批则是身在辽东汉部控制区的慕容燕国代表(现在该已经抵达东牟郡),同时作为第四批的东晋使节团是在长广郡,仅有张氏凉国的使节团还不知道是在哪个地方。
  刘彦目前为止只接触过蒋干,不过到后面基本上是拒而不见。
  拓跋代国那边的来人是先由蔡优接待,后面是由拓跋秀进行招待,也算是合乎胡人的理礼节,娘家人就由女方去忙活。
  东晋使节团出发之后,慕容燕国的使节团也一同随着东牟郡那边的新征部队开拔。
  从长广郡出发的那一批在随后会特意等待一下,让从东牟郡开拔的部队追上来,会合之后走官道,应该是七天左右就会抵达下密城。
  在所有使节团抵达下密之前,汉部已经商定会做出什么样的对待,更要搞清楚每一个国家是有什么目的。
  “冉闵肯定希望我们能够主动出击,为他们牵扯更多石碣赵国的兵力。”蔡优无比反感地说:“长久以来,我们与石碣赵国对战的次数最多,总计消灭石碣赵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