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边王朴也在做与李匡相同的事情,应该说是袭营又分别找要道堵路的那些汉部将士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大多是顺利堵住联军溃兵逼降,仅有一路是遭遇姚靖率领的羌族骑兵被突破而过。
  主战场的位置,刘彦已经下马,他在刘徵的尸身上摸索着……


第210章 战后小结
  石碣赵国的政权有些怪异,甚至可以说是畸形,但印绶依然是起到行政施令的作用,青州刺史印绶自然是被刘徵贴身放在身上。
  下密这边历经一个多月的战事到了收尾时刻,那还是以汉部取得胜利而又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新开始的第一个步骤中,是汉部士卒需要俘虏更多的战俘,为接下来重建各郡作为劳力。
  各个局部战场的汉部士卒陷入激动时刻。如果说之前的酣战和鏖战是艰难的阶段,他们撑过去之后就该是摘取胜利果实的欢喜阶段。
  “抓俘虏,每抓五个就能获得一个官署奴隶!”
  “别砍,除非顽抗,不然要抓活的!”
  那就是一场盛宴,对于每一个参战的汉部将士来说都是那样。战兵俘虏敌兵可以被算作功劳,获得爵位、田亩、奴隶等等的奖励,辅兵获得的待遇减半,仆从军再减半,但那也是功劳。
  对那些身份是新附军或是奴隶兵的人来讲,新获得的这一场胜利会直接改变他们的命运,只要是建立足够多的功勋,就将得到身份上的提升。
  可以说,这一场战争汉部的新附军和奴隶兵真的没有损失多么惨重,一个多月的城池攻防烈度并不是多高,最后面的决战也是发生在两军主力的酣战之上。相比起联军那边的奴隶兵,汉部这边的他们已经足够的幸运。
  胜利的盛宴持续了很久,追击败兵到后面不止是主战场参与,原先突入东安郡的徐正所部亦是加入进去。
  到战事最后沉寂下来的时候,刘彦查看战报,己方战死的将士为一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失踪两千零六人,重伤三千七百人,轻伤不被专门记录。其中,战兵战死两千六百零一人,终身残疾一千二百零七人。
  “主要是损失在最后一战。”吕议身穿一袭青衫,头发随意地扎成了马尾辫,用着沉稳的语气说:“有记录的是斩获敌军首级三万两千零九,俘虏十三万一千六百人。”
  是全场战事的斩获首级,不是单独在最后一战。
  另外,俘虏的可不全是士兵,要将民夫也算进去。
  关于联军那边的损失还有进一步的区分,如联军中的主力羌族人、杂胡、晋人,但是区分起来无比困难。
  刘彦带过来下密的战兵部队为八千,并没有将系统士兵计算在内。一场战事下来,八千战兵折损接近三分之一。虽然没有专门的统计,系统士兵的折损肯定也在两千以上。那就等于是这一场战事汉部能够称为精锐的部队折进去了五千左右。
  “骑兵,我们需要更多的骑兵。”刘彦看去非常严肃:“如果这一战有足够的骑兵,战事不会打得那么艰难。”
  说起骑兵,最后决战阶段汉部面对的其实并不是完整版的胡人骑兵,是面对一支人与马都处于饥饿状态的骑兵。要是战局不是那么紧凑,羌族骑兵没有能够进食,不管是人或马展现出来的攻击力肯定会更强。
  “确实!当时没有多余的时间让羌族骑兵给战马喂马料。”西骞建同表情有点怪:“甚至是敌军的士兵也是在饥饿状态。”
  怎么说呢?那就是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好处,以专业的军事术语就是“攻其不备”。
  战事结束后,很多的人都在进行思考和总结,他们从一些细节上斟酌出了一些端倪,主战场的节奏似乎一直在刘彦的控制之下。再看看整个大战场,徐正从长广郡突入高密郡,再由高密郡杀到东安郡,亦是整个战局起到关键作用的一部分。他们是不知道还有一支偏师,也就是纪昌率领的部队还在进军青州首府广固城的路上,要不会更惊讶。
  如果说战争是什么,主战场上的运作只能被称为战术,牵扯到战略的不光是一开始的制定,还关乎到大局上的布置。
  汉部的确是到了需要进行全局布置的时刻,下密这边的战事打完,青州刺史刘徵已经变成尸体,可以想象会引起多么大的动荡。
  汉部与姚家第一次真正在战场对上,双方的战争是以刘彦的取胜而告一段落,可要说分出胜负还早。汉部在接下来必定是会遭受姚家更加猛烈的报复,极为可能演变成为汉部与整个石碣赵国的对抗?毕竟刘徵好像是石虎非常信任臣子,再有就是姚弋仲在石碣赵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我们已经占领长广郡、东牟郡、东莱郡、高密郡。”吕议一边说着一边点挂在架子上的山川舆图:“北海郡可以轻易拿下,东安郡那边稍微增援也能攻取……”
  东安郡到底是属于青州或兖州,还是徐州,就目前为止汉部这边都还没有搞明白。
  青州的所有郡之中,齐郡绝对是最难攻的一个。齐郡人口的密度非常高,再有就是相邻冀州,攻取下来的代价和后续效应都难以判断。
  “青州糜烂,想要重建不易。”吕议站在行政者的角度解析了非常多的事情,最后说道:“君上真的要全面占据青州?”
  一个糜烂的青州除了地盘大一些,真的就没有占领的必要。再来是,偌大青州人口也就是一百万左右……也许还更少,毕竟姚家兄弟这一次可祸害不轻,再有刘徵调兵和征调民夫,糜烂可不是简单的指被战争破坏的区域,是人口流动和损失也是严重。
  刘彦必须占领青州,他需要完成系统上面的升级。
  说到系统,青州刺史印绶被刘彦获得之后,系统给出的提示让人迷糊,说是首次获得石碣赵国刺史级别的印绶奖励三千人口上限,竟然是没有达成升级到“城堡时代”的条件。
  再增加三千人口的上限,那刘彦的系统人口上限就是八千。他一直都没有搞懂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次再加三千的人口上限,从系统提示的字面意思,是因为获得石碣赵国,与之上一次获得汉·辽东刺史印绶是一种性质?
  刘彦在思考,那么是不是说,获得不同国家的印绶,每个级别的印绶都能被系统奖励人口上限?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有意思了!等于是系统在鼓励刘彦不断侵犯更多的国家。
  下密战事结束,谋取东安郡作为一个缓冲区很有必要。这样一来下密城仍然会是汉部比较主要的一个基地,但是需要再往前进行推进,例如占领北海郡的郡首府平寿。
  大战结束之后,汉部获取胜利的消息开始向外面蔓延,再有徐正在桑虞的辅助下开始攻略东安郡,各方势力对待汉部有了不同的心态。
  斐燕与宫陶先生在东安郡,下密战场分出胜负之后,他们派来了使者,邀请刘彦共谋大业啥玩意的,没有得到刘彦的正式回复。
  说实在话,刘彦知道事情已经闹得很大,可依然不想与斐燕或是宫陶先生搅和到一块去。
  曹岩在汉部获取了下密之战胜利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很难判断,却是正式提出投效刘彦的请求。
  刘彦对于曹岩的投效比较内心矛盾。他能看出曹岩是一个所谋甚大的人,现阶段汉部无法给予曹岩太多的利益,哪怕是日后统一中原,刘彦也没有可能将青州封给曹岩,是无论曹岩立下多大的功劳都没有可能。
  或许是知道刘彦的顾虑,曹岩选择将话题说开,说得比较直白,例如并没有获取青州的野心,是因为汉部可以成事,亦是觉得刘彦是个干大事的人,期望能够参与进去。
  汉部正是高速崛起的时候,刘彦细想了一番同意曹岩的投效,但并没有安排具体的职务,只是作为客卿一般的存在。
  有那么一件事情发生得比较迟缓,那是受限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的制约,位于长广郡靠近东莱郡和东牟郡方向的壮武起兵了。
  壮武属于蒲家,蒲家乃是羌族,绝对是收到了姚家兄弟的指示才起兵,但很显然是消息的迟延让蒲家错过了战事最紧要的时刻,等待真正起兵之后,却是下密战场已经分出胜负了。
  “信息延迟害死人啊?”刘彦摇着头:“或许是他们也没有想到战事会结束得这么快。”
  不用多说,蒲家要是早一个月跳出来还真的会给汉部造成大麻烦,至少是能够袭扰后勤补给线,乃至于是切断刘彦与庙岛列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联系。可现在蒲家跳出来只能说是作大死了。
  都不用刘彦率军回返什么的,只需要将姚家兄弟战败和刘徵败亡的消息传出去,蒲家就该自乱阵脚,介时只需要一名将校率军前去,蒲家不想阖族皆灭只能投降。
  得说一件异常真实的话,刘彦在下密击败十数万敌军才算是真正地踏上历史舞台,此前那些举动不管做了多少事情都只能是小打小闹。
  站上了历史舞台的刘彦,他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付更加艰难的局面。从他已经布置占领青州,该是有所准备……了吧?


第211章 下阶段战略目标
  姚家短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了,对于汉部来讲最为急迫的该是怎么面临徐州方向的威胁。
  在此之前汉部或许还要注意一下冀州方向,根据推演下来的最大可能性,一旦汉部夺取青州首府所在的齐郡,石碣赵国怎么也是会忍不住,介时就看汉部能不能挡住石碣赵国的反扑?
  “所以目前为止只是针对广固城,首要也是攻下广固城。”刘彦细想了一下,补充道:“东安郡亦是要攻下。”
  吕议不解地想着:“君上为什么这么急迫呢?”
  近期以来,汉部迈的步子有些大了,某些方面来讲是超过了一种极限。
  青州糜烂,哪怕是攻取下来也难以对整体实力有太大的提升,吕议就是想破脑袋都想不清楚一点,一旦石碣赵国猛烈反扑,汉部该拿什么来挡?
  刘彦自然是有这么做的理由,也有成熟的想法。
  长广郡、东牟郡、东莱郡、北海郡、高密郡、东安郡,这样在石碣赵国就等于是有六个郡,再加上辽东和朝鲜各有一个郡,刘彦控制的郡就达到八个,等于是完成系统升级的任务!
  系统升级之后,刘彦很清楚“城堡时代”有哪些飞跃,不谈拥有真正的骑兵,也会出现新的建筑物,例如攻城制造工厂、大学、修道院等等,等于是会出现很多新的科技技术。
  刘彦就不相信了,有新的兵种出现,再加上相关科技作为底蕴,他的这个势力会无法挡住石碣赵国的反扑。
  “是的,石虎第一次讨伐不会举全国之力。”吕议比较肯定的点头,又说:“我们挡住第一次,下一次却是不好讲了。”
  刘彦想来也是那样,石虎肯定会有动作,但是让石碣赵国将全部的精力和实力拿来镇压?想想也能推测得出来,石碣赵国必然是要在汉部这里吃到足够的亏才会真正的重视,或许等待发觉难以将汉部剿灭,只要刘彦保持表面的臣服,石碣赵国妥协的机率还会更大一些。
  石碣赵国占领并控制中原,长江以南有东晋小朝廷,辽东有慕容燕国,塞外有拓跋代国和匈奴诸部,蜀中有成汉(仇池),西北有张氏凉国。
  看看,石碣赵国周边有多少个国家,那些国家又有多少是对石碣赵国怀有敌意?石虎哪怕是想要举全国之力镇压刘彦的汉部,周边国家威胁之下,石虎真的敢吗?
  “哪怕是真的必须占领广固城,我们也远远不到对齐郡动手得到时机。”吕议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现在最应该注意的是来自徐州的威胁,甚至兖州方向也要注意。”
  刘彦在思索,控制八个郡就能够让系统升级,那么似乎也真的没有必要再去占领广固城?只是纪昌已经出发,在这个没有远程通讯手段的岁月里,他却是来不及对纪昌取消命令了。
  本来纪昌去进攻广固城就只有两个目标,第一个当然是迫使刘徵心乱,但现在刘徵已经死了;第二个目标是获得青州刺史印绶,可印绶现在也落到了刘彦手里。
  必要的补救手段当然是要做,刘彦派出人手前去寻找纪昌,不管纪昌这支偏师是不是已经发动进攻,是该让他们回转。
  下密这边已经经过战争的考验,虽说考验力度不怎么样,但至少是有经过战争洗礼,那么下密城作为一个枢纽就是一个合格的基地。
  在接下来,刘彦做出了诸多的安排,例如对下密城进行必要的巩固,子城那边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建,城寨却是会修筑巩固工事再弄个渡口。
  “情况允许的话,需要建造一条连接胶水两岸的桥梁。”吕议盯着山川舆图,说道:“不止是胶水,连滩水、溉水也是需要。”
  刘彦却是苦笑,说道:“不容易。”
  修造浮桥或许是相对简单的事情,可是造坚固且长久能够使用的桥梁却不是那么简单,动用的人力庞大,再来就是需要成熟方案,不折腾个数年怎么可能造的起来?
  “那些……”吕议说了一下造成速度极快的系统农民,最后迷惑地问:“不会建造桥梁吗?”
  刘彦心道:“果然!”
  系统农民可以快速建城已经成为一道招牌,一些人就理所当然认为系统农民就该是什么都会,然而事实上系统农民僵化得很,会的就是那么几样。
  对了,有一点却是与帝国时代里面不同,那就是系统农民建造起来的城墙并非是单纯的“障碍物”,是可以登上去的产物,这点最让刘彦满意。
  “此战,我们俘获接近十四万的战俘。”吕议不说准确数字有其原因,那是数字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是将他们送出海,还是?”
  “看实际需要。”刘彦思索了一下,说道:“青州糜烂,需要从建设的东西非常多……”
  实际上辽东半岛那边的大量劳力亦是被抽调,考虑到辽东半岛那边的天气与中原这边不同,中原这边的春耕已经结束,辽东那边的春耕却只是开始。这样一来的话,对战俘进行必要的甄别,将会种田的战俘送到辽东就成为必然。
  庞大数量的战俘中,超过七成皆为晋人,余下的战俘中又有八成左右是杂胡,仅有不到五千是出身五大族,那些五大族出身的人又以羌人数量最多。
  目前汉部在石碣赵国的疆域中最需要劳力的是长广郡那边,黄岛区正在建设英灵殿,一些行政建筑也是需要。
  按照计划,长广郡在未来还会是汉部在石碣赵国境内的主要发展地区,行政首府该是会选在胶州湾往西两百里地之外的黔陬(zuo)。
  黔陬在西晋是一个县的存在,位于胶水下游,到了石碣赵国时期其实已经取消其行政地位,所属郡是高密郡。它与许许多多原本的城池那样成为一座废墟。
  位处胶水下游附近的黔陬是山东这边难得的广阔平原地形,之所以将建城地址选在这里的理由比较简单,恰是因为那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能是建城以作防卫。
  刘彦拿取青州都不容易,想要再大肆扩张难度更高,未来数年黔陬将会作为防御徐州方向的主要重镇。
  黔陬防御的是徐州,算是巩固位于胶州湾附近的汉部行政首府,另一处军事重镇会选择北海郡首府平寿进行巩固建城。
  选择平寿作为军事重镇是根据实际需要,它位处溉水西侧,北边是齐郡,西边是东安郡,等于是能够防御两个方向。
  有了黔陬和平寿,任何敌军想要突入山东半岛,除了走海路之外,谁都不可能无视这两座军事重镇。
  下密这边大概是会作为中转枢纽的存在,再配合黔陬和平寿,往东的大片区域就算是安全下来,可以进行一些发展。
  没错,到目前为止汉部是已经掌控山东半岛,刘彦一开始最想做的事情算是已经完成,代价是彻底曝露在石碣赵国视野之内。
  往后的两个月之内,一些消息不断汇集向刘彦所在的下密。
  纪昌先是走海路,后面改走内河水道,他们第一次进攻广固城并没有成功,是等待刘徵败亡的消息传到广固城致使混乱,又有纪昌处心积虑分散派人混进城池,依靠内应控制城门才算是将广固城拿下。
  很明显,后面刘彦派去寻找纪昌的人没有找到,要不根本不会发生攻取广固城的事情,还是等待纪昌拿下广固城才被找到。
  纪昌虽然不理解刘彦为什么既然要攻打广固城又放弃,他还是无条件服从刘彦的命令从广固城撤军,只是走的时候带的东西可不算少。
  徐正和桑虞成功攻取东安郡,他们攻下东安郡之后是按照刘彦的吩咐,将东安郡交给了斐燕和宫陶先生,但东安郡从名义上是属于汉部所有,也就是刘彦将东安郡借给了斐燕和宫陶先生。
  东安郡位于兖州边上,更是连接着徐州,无论怎么看都不算是一个好东西,可斐燕无所选择,明知道非常危险却只能接受刘彦的安排。
  “是吗?那个家伙作为使者在亲自过来的路上?”刘彦一点都不想见宫陶先生,他始终觉得宫陶先生是一个阴暗角色,杀倒是不至于杀,接触却没有必要:“提起是代表南边的那个小朝廷?”
  因为成功攻取东安郡,徐正和桑虞当然是回军,后面徐正率军去了高密郡,作为军事主官负责防御徐州方向的威胁,桑虞则是留了下来,由吕议作为徐正的行军长史。
  桑虞与刘彦很有共同语言,对于丢弃中原仓皇逃向长江以南的东晋小朝廷亦是没有任何好感,闻言嗤笑道:“该是来许诺好处,让君上配合晋军北伐之类。只是,小朝廷的北伐?呵呵!”
  纪昌还没有到下密这边,是还在路上。与他一块前去攻取广固城的吕泰则是率军回去朝鲜半岛,李坛则是得到指示留了下来。
  一块在往下密这边赶的人还有李洪、魏骏驰、丁毅等等冉闵的那些部曲,他们是来向刘彦告辞,或许还会转达冉闵的一些什么话?


第212章 该怎么与冉闵相处?
  李洪等人留在汉部的时间已经接近三年,一直以来基本是作为教官的存在,为刘彦训练士兵。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刘彦是来自现代,还是出身海军陆战队,可真的无法完全照搬现代练兵的那一套来操练部队,只能是选出一些体能训练和技巧科目。
  冷兵器时代的练兵大多数其实不太讲究个人武力技巧,讲究的是军阵协同,只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部队需要个人有强悍的武力。
  三年观察下来,刘彦就抓住了李洪等人练兵的一个特性,他们是挑选足够优秀的人,进行一种极为艰苦且艰难的训练,不但要练个人武力,军阵协同亦是重视,上马要是一个优秀的骑士,下马就该是善战的武士。
  知道李洪等人千挑万选下来,三年才练出多少认为合格的战士吗?能够处于第一梯队的也就堪堪八百人罢了,后面是将近两千的替补战士,再来就没有所谓的第三梯队了。
  从李洪等人的练兵要求来看,显然是严格到有些夸张?刘彦有专门询问过,冉闵的练兵手法更为残酷和严格,他们那边的练兵环境要比汉部这边艰苦上至少十倍以上。汉部这边起码在伙食上能够跟得上营养,冉闵那边的伙食异常差劲,再有就是有多方面的钳制,精兵都是在战场上杀出来,可不是练出来。
  “您这边虽然也是一再厮杀,但……说实话与主公相比真的不算什么。”李洪是称呼冉闵为主公,不是称呼官职或爵位,部曲都是这么称呼。他感慨地说:“因为您给予方便,近两年主公的财帛和物质上好许多,可被指派作战的次数也多,袍泽连续作战,再有各方面给予难堪,损失略多。”
  冉闵现在是待在西北镇压叛乱,偶尔还会被抽调去与张氏凉国交战,按照李洪的描述,冉闵被克扣粮草真不是一次半次,环境非常的恶劣。
  汉部这边与石碣赵国境内各家族的交易在四个月前就断了,其中当然也包括冉闵那一方。冉闵因为能够从汉部这里获取大量廉价食盐,转手倒卖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再有就是也能获得相对便宜的兵器,实力的增涨上十分迅速。恰是因为冉闵实力一再增强,自然是会被针对,像是被指派到西北镇压叛乱就是其中之一。
  西北是姚弋仲的势力范围,叛乱的那些群体中并不缺乏生羌,冉闵镇压叛乱的时候其实已经很谨慎地不与姚弋仲发生冲突,可千防万防还是中了圈套。有了第一次冲突,第二次发生冲突也就成了必然,后面冉闵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侵袭姚家食盐贩售的领域,导致双方的关系已经不止是恶劣那么简单。
  “所以,就将矛盾操控着转移到我的头上?”刘彦要说不恼火是假的,他已经很尽力在帮冉闵,没想到竟然是得到如此回报。他阴沉着脸色,说道:“修成侯的压力是减少了,我却遭受姚家率军来攻,着实是一场好戏。”
  李洪无言以对。他还想着要请求刘彦继续与冉闵一方进行交易,价格上冉闵那边主动提高了三成,算是作为歉意。除此之外,冉闵也在某些方面进行补偿,例如运作致使石虎封刘彦为游击将军。
  “官职什么的,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少用处。”刘彦嗤笑了一会,让李洪、魏骏驰既是尴尬又是忐忑。他才继续说:“交易可以继续进行,商路却是要修成侯自己找。价格方面就按修成侯所说。”
  李洪和魏骏驰当然是千恩万谢,还想说些什么却是被刘彦送客。
  “过一段时间将他们辞送回去吧。”刘彦没给几个部下开口说话的机会,接着说道:“选择继续与修成侯交易,关乎到接下来的布局,非是软弱。”
  “修成侯乃是冉良之子。冉良先改名为冉瞻,后更改姓名为石瞻。”桑虞几乎是拖着音调,继续说道:“修成侯现如今已经改为李姓,却不知晓接下来该是什么姓氏。”
  包括刘彦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看着桑虞,大抵还是听得懂桑虞所指的是什么。
  也许是冉闵一再被针对不爽,干出了改为李姓的事情向石虎表达不满?但他就是改了姓氏。
  身在襄国的张石有传回一些情报,说是石虎对冉闵改了姓氏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要不是张石打探不到关乎石虎反应的情报,那么就是真的没有反应。这里可以说明比较多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冉闵与石碣统治者的一种分道扬镳?
  倒是石鉴那边对冉闵的举动很是反应剧烈,张石从一些大儒的最终探听到消息,说是石鉴一再要求冉闵改回石姓,并要求冉闵向石虎上表请罪,暂时不清楚冉闵会是做出什么选择,但大多数人认为胳膊扭不过大腿,认定冉闵必然是会对石虎做出请罪举动。
  刘彦却是知道这一次大多数人都猜错了,冉闵改为李姓之后并没有再改为石姓,是一直维持到石虎死掉,石碣赵国也陷入诸王子争位的动荡,最后改回冉姓。
  桑虞虽然没有明说,但听得懂的人并不算少,冉闵明显是有大图谋。
  “如此说来,却是该扶持。”纪昌冷着脸,一字一顿又说:“但不要让他们认为一切皆是理所当然。”
  冉闵受到石碣赵国大多数晋人家族的支持,那就注定了一条道路,会被石碣赵国所忌惮。
  该有的强硬态度肯定是要表现,刘彦会有所选择,但他的选择好像并不是太多。
  石虎开始大肆民间采女和建造宫阙,知道同时还在干什么吗?石虎在大肆礼佛,是受到了佛图澄与吴进(又称胡进)的感召信佛。
  吴进乃是晋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为沙门(现在就这个称呼)的重要人士,他是在建武八年(公元342年)一次与石虎的交谈中明确表示一点,说晋人已经有恢复元气的迹象,应当多多打压,不可以让晋人将元气恢复过来,不然石碣的江山可就保不住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向石虎进言说晋人拥有大威胁,之前姚弋仲、苻洪、张敬、张屈六、张贺度、张豺……等等众多石勒时代老臣或是石虎登基之后新晋之臣,多多少少都有向石虎谈过类似的言论。
  石碣赵国开始在打压晋人,手段还显得无比残酷,刘彦可以有一种猜测,石虎已经对晋人下手(虽然没停过),手段必然会越来越酷烈。
  冉闵是受到众多晋人家族的支持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在石碣赵国有一席容身之地,石碣赵国开始残酷地打压晋人,冉闵要是眼睁睁看着只能是实力越来越弱,那么肯定是要有所反应。
  刘彦干的一系列事情在原有历史上可没发生,等于是历史因为他发生了改变,那么谁又知道石虎对晋人的手段会不会更加血腥和残酷?
  青州人口不多,也显得荒凉,但青州毕竟是一个州,石碣政权绝不会无视青州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经过两个月的传播,青州发生的激战已经越穿越广,刘彦以寡击众取得胜利,青州刺史刘徵战死,姚家的姚兰失踪,王腾投降,仅仅是姚靖带着三千不到的骑兵逃掉,舆论上可谓是一片哗然。
  一些战事经过被有心一再打听给摸了个大概,他们得知刘彦用不到两万人击败由刘徵、姚兰、姚靖、王腾率领的十三万众,哪怕是以前没有听说过刘彦和汉部,下密一战之后也该记住。
  一些本来就知道刘彦和汉部存在的人,若说之前还是无所谓的态度,下密一战之后就是重视和忌惮。
  徐州刺史郭祥,他已经集结好部队,是一万五千的郡县兵和临时凑出来的六万各家族私兵。他们一直是驻扎在靠近青州高密郡边缘的沂水边上,本来在两个月前已经有进军的迹象,只是在等待辎重筹集完毕。
  徐州军开拔推进到东莞郡的邳乡,却是打听到刘彦获胜,考虑到汉部损失好像不多,更有援军不断驰援到位,郭祥又停止了行军。
  比较简单的道理,汉部刚刚胜了一场,算不上是什么惨胜,有点兵法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不能轻易去招惹一支刚刚获胜士气正旺的军队,理所当然是要等待一段时间,结果这一等就是等了许久,想要再次出动的时候却是东晋小朝廷那边有异动,迫使郭祥不得不回防。
  对于徐州方向的动态刘彦当然是紧密关注,两个月前他已经控制八个郡,那时候也进行系统升级,却是需要等待三个月才会完成升级。
  郭祥率军向青州开拔的时候,刘彦要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徐州的军队与青州这边的军队不一样。
  徐州是石碣赵国比邻东晋扬州的一个州,事实上徐州有一部分就是被东晋小朝廷控制,同时扬州也有一部分是落到了石碣赵国手里,没有犬牙交错那么夸张,但一直是剑拔弩张的局势,谁让东晋小朝廷的首都建康距离与石碣赵国的边境线只有可怜巴巴的六百里不到呢?


第213章 时不待我
  按照之前的系统规则,刘彦需要被石碣赵国承认为刺史才算是完成系统任务,但是占领八个郡则没有该项限制。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