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仅仅是到了傍晚一场杀戮就以包括巴伟在内全部变成尸体而告终,他们的脑袋会变成汉部这边将士的军功,首级被记录军功之后就会被堆砌成为京观,无头的尸身则是会被吊在南侧的树林。最后这一招将尸体吊在树上,是汉部和慕容燕国学的,用意当然是震慑正在紧赶慢赶而来的高密郡三万敌军。
“北海郡该参战的敌人,应该是大部分到了都昌城?”刘彦一边观察着脑海中的系统信息,一边说道:“那么北海郡就像是一颗成熟的果实,随时等候我们去摘了?”
吕议有些闷,他在这一场关键战役只是开头有些作用,后面成了摆设。他听到刘彦的话,提醒道:“是需要将从高密郡而来的敌军解决掉。”
“高密郡来的三万敌军应该也是主要兵力?”刘彦抬头看了一下吕议,见其一脸郁闷,笑着安慰:“野战和城防战不同,到时候还要仰仗长史的谋略。”
吕议拱了拱手,心里却是在想:“希望会用到谋略吧。”他就发现了,自己效忠的这位但凡是可以,就喜欢和敌人硬对硬的拼啊?
第186章 震惊的发现!
用时十一天的都昌之战结束了,要是看时间和伤亡,汉部攻下都昌城的代价并不大,只是这一场战场真的是有一种诡异的沉闷。
后续中,汉部需要对城内零散的非本方人员进行肃清,期间自然也是持续将城内的尸体进行清理。
大概在随后的四天里,算上之前的数量,他们从都昌城清除的尸体达到了两万三千具,其中有七八千是死于新的一场攻防战,剩下的那些看新鲜程度显然比较久了。
被不断从城里运出的尸体,属于汉部的这边会烧成骨灰,将被运往黄岛区那边,等待烈士园建成统一安置。不属于汉部这边的尸体就比较麻烦,那些早就腐烂或是成为骨架的会被挖坑埋掉,新鲜的一些的则是会脑袋做成京观,尸体被吊在某处的树林。
“堆砌京观就足够了吧?”吕议好像是得了风寒,一句话要咳嗦几次才能说完:“尸体还是烧掉再掩埋。包括那些半腐烂的尸体,全部烧掉!”
瘟疫就像是一柄悬在半空的利剑,都昌城本来就有爆发瘟疫的可能性,要是为了震慑敌军再搞挂人肉串,可是无形中会增加爆发瘟疫的机率。
“那就烧掉掩盖。”刘彦也不是那么坚持,主要是他也真的是怕瘟疫,又说:“长史这几天就好好休息,再有十天半个月可是有大战要打。”
这么个没有速效药的年代,被感冒咳嗦要了小命并不是一件搞笑的事情,所以一旦染上风寒就真的是在鬼门关边上绕。
“医官说只是小风寒,几计药便会病除。”吕议自己也怕死,是连续多次的复诊,确认真的就是小风寒才安心。他说:“徐校尉那支骑军到位了?”
高密郡有敌军在接近,这支敌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日行三十里就会安营扎寨,一里不多一里不少,显得极为刻板。
徐正带着骑军返回长广郡,刘彦派去的人联系上时已经进入到长广郡境内,他们本来是要防御高密郡的敌军入侵长广郡,没想到宫陶先生会虚晃一下反而是向着北海郡进发。
既然高密郡那边的敌军目标不是长广郡,汉部之前预定下的战略肯定是有相关的调整,刘彦的意思是高密郡迟早要打,那就由都昌这边与宫陶先生纠集起来的那支三万人敌军交战,徐正作为主将、桑虞作为长史,组成入侵高密郡的一个军便是。
汉部入侵高密郡的部队不会少,有两千正规骑兵和近三千辅助骑手,庙岛列岛和辽东狭隘半岛会调来八千新组建的部队,再加上辅兵和民夫,这支偏师数量就达到了三万两千人,并且是比刘彦这边的部队在“成份”上要精纯许多,那些都是加入汉部许久了的部众。
刘彦这边在骑军被调开之后,保持的是三千系统士兵、七千正规军、两千新附军和近万的奴隶军。辅兵和民夫数量有一万七,但这个数字会一直发生改变。
奴隶军是都昌城内那几股势力投降后的战俘组成,他们是由王朴为主官的新附军负责监督,也算是给新附军再深切了解一下汉部“阶级”不同是个什么样的不同法。
汉部的阶级有些多了,自由民有二十等爵,军人分了不同的部队,奴隶军、新附军、仆从军、辅兵、战兵、精锐,每一阶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待遇,令人深切地知道“人上人”该怎么争取。
“每餐只有稀粥和一小撮的咸菜,还限量。”王朴在啃馒头,他的待遇是按照战兵屯长,麦馒头不限量,有一盘量不大的羊肉,有一盆剔骨肉的汤:“咱们这边的士卒,每顿饭至少会有一个馒头,汤不限量。战前是三个馒头和一条咸鱼。”
管怀兴是新附军的军侯,待遇是按战兵的队率,除了不限量的馒头还有一条咸鱼,汤里面没多少肉,就是汤的油星多一些。他也是在啃馒头,啃得比较多,以至于混着汤才算是艰难得到咽下,满足地哈了一口气,相对憧憬地说:“我们快转职变成仆从军了。”
“再胜一次,只要再胜一次!”王朴比任何人都渴望打胜仗:“等待成了仆从军,离转为正规军就不远,到时候就能正常记功,可以获得爵位了!”
尽管只是加入汉部不久,可王朴真的是很努力在了解汉部的制度,他算是发现了一点,汉部的社会等级十分森严,只有成为“功民”这一阶层才有资格参与关乎权利上的一些权力。
王朴当然渴望拥有权利,他比较迫切的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赶紧立功解除掉家人的奴隶身份,要不等待被分配予谁为奴,到时候想赎回来可就麻烦大了。
赎回家人只是第一步,王朴还要成为功民阶层,不但要成为功民,还会从公士不断往上爬,成为上造、簪袅、不更、大夫……他的野望是至少成为大夫,那就能够成为正规军的一名校尉,到时候家人已经全部恢复自由,军功积累下家族也该是有美宅有良田,自己的那些子嗣再加把劲,一个新兴的家族就算是有了立足的根基。
果然还是什么都摆在明面,使人知道立下什么样的功勋会换取到什么待遇,才会令人有明确的奋发拼搏理想。
类似于王朴为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规划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自己各种各样的目标,比较现实的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需要有战事,更多的战事,永远不会停止下的战争。
“赶紧吃完,那边要举行什么仪式!”
“仪式?”
“对,就是收敛仪式!”
“收敛?”
王朴用最快的速度将食物一扫而空,他知道想要融合进一个新的族群就需要尽可能地了解更多!
就是收敛仪式,是那种将战死将士的骨灰装进罐中,书写上姓名和编号的仪式。
王朴还没有抵达现场就听到了一阵阵的歌声,那是由数千人合唱出来的音量,听着极为得到肃穆。
“好像是……《始皇帝·琅琊颂》???”
“是,就是先贤李斯所写的《琅琊石刻》。”
比较令人搞不懂的是,明明是在收敛将士骨灰好吗?不该是从《楚辞》里面选一些比较悲凉的吗?选《琅琊颂》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真的要承认一点,《琅琊颂》配合上那煌煌正音,听起来使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庄严感,感受到好像是历史长河的波涛滚滚而来。
王朴抵达现场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被排列得无比整齐的骨灰盒,看去数量至少有数千,想知道精确的数字除了自己数就只能去问。
“原来……我们阵亡了这么多袍泽?”王朴满脸的肃穆,看着那些骨灰盒,心中想着:“战死烧成骨灰不算很好,应该是全尸下葬……”
管怀兴突然凑过去压低声音对王朴说:“校尉,我瞅见了宋歌的名字。”
王朴听得一个愣神,顺着管怀兴的视线看去,还真的看到了一个骨灰盒上面写着“宋歌”两个字。
那些排列的骨灰盒,要是认真辨认的话,可以发现还是有区别,例如一些骨灰盒上面不但写了名字还有数字编号,另外一些则是只有名字或是只有编号。
王朴不止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他一圈看下来脸上表情更加肃穆,毕竟之前只是重在参与,可看到有属于新附军得到将士骨灰,那感受就不止是参与,是其中的一份子了。
刘彦自然也是在现场,他是在一些人的配合下跳舞,是真的在跳舞,可绝对不是什么优美舞蹈,是一种类似于傩舞的奠基舞,结果是身上的衣服换成了松松垮垮的白色袍子。
奠基舞就是一个统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舞姿不同的傩舞,刘彦也是穿越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类似的傩舞到现代反正是在天朝看不到了,反而是周边华夏文化圈的一些国家,例如棒子国、倭国、交州国等等,他们还保存着类似的风俗和习惯。
上位者需要学习舞蹈并不是在搞笑,因为各种祭祀都需要上位者进行领舞,不同的祭祀还有不同的舞蹈。
不就是学舞蹈吗?对于肢体语言还行的刘彦不会有什么麻烦,再则他也是比较渴望能够更加深切地了解一些天朝时期失传了的风俗,是带着一种享受的心情在学,不会觉得不耐烦。
是的,不止是战兵受到祭奠,今次参与都昌城攻防战,只要是属于汉部这个阵营,战死就会被收敛,日后会安置在黄岛区那边的英灵殿。
“要是君上立国,战死将会享受万家香火?”王朴发现自己的手在抖,不止是手,是全身都在抖,他看管怀兴也是抖得跟什么似得,非常理解那是为什么。
管怀兴无比的激动,哆哆嗦嗦地说:“战死……成神啊!”
不管刘彦设立英灵殿一开始的意图是什么,对于无数人来说,只有神灵才有资格享受万家香火,那么牌位接受万民的香火祭拜,难道不是成神?
第187章 人狗难辨
任何人只要了解长广郡就会深切的知道,被刘彦占领过的长广郡除了拥有一个郡的行政等级,它就真的几乎没有太值得占领的地方。
“刘彦将能够迁徙的人口全部迁走,那里现在就是一个几乎荒无人烟的地方。”斐燕出身大族,家族在石碣赵国混得还算可以,无论是身在何处何地都讲究派头:“如果这是刘彦想要的,那么只能说他干得真是不错,令人哪怕是占领长广郡也只能是得到一块近乎于没有价值的荒芜,难以即时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
世家大族讲派头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得雍容华贵,动辄就是有人伺候,能不自己动手就绝不轻易动手。这个在后世被认为是晋魏风度的一部分,亦是权贵和某些读书人无比追求的生活质量。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晋人贵族里面只能说是比较低的档次,他们要求任何一样都精益求精,可追求的是在享受上面,要是将追求美好生活质量的心思有一半花在治国上,估计也不至于狼狈丢下所有能丢的东西,只带着血管里那所谓高贵的血搞什么衣冠南渡。
对了,还是有不少没能逃窜到长江以南,成为衣冠南渡向南方野蛮人传递文明火花的先行者,像是斐家不是就留在了中原,但他们为胡人服务也算是传递华夏文明吧?是了,究竟算不算?肯定是算的,可不要说做胡人的狗那么难听,是不是?
斐燕知道包括自己在内,斐家就是胡人的养的狗,不止是斐家,能在中原、北地、西北、辽东、关中……反正只要是胡人政权之下生活得滋润,谁又不是胡人的乖狗?
有些狗只能“汪汪”的犬吠,有些狗能“呜呜呜”一小会再扑上去咬人,这就是晋奸中文士和武将的分工。
当然,司马皇室来了个官职免费大放送,有些胡人政权可是“漂白”了身份,例如给慕容鲜卑当狗的那些晋奸,在慕容皝成为东晋小朝廷的燕王和大将军之后,慕容燕国的那些晋奸倍儿爽了,他们等于是有了“合法”的身份,给慕容皝效力也不算是出卖祖宗,毕竟慕容皝是东晋小朝廷承认的燕王和大将军。
石碣赵国一直与东晋小朝廷过不去,那可真的是一个不幸的事情,导致石碣赵国没有得到东晋小朝廷的“加持”,那么为石碣赵国效力的晋奸可没有办法“漂白”身份,只能委屈自己继续出卖祖宗,暂时接受是胡人麾下一条狗的事实。
斐燕有一点值得高兴,那就是他们斐家其实是半人半狗的身份,只因为明面上是小众石碣赵国,实际上则是暗地里投靠了慕容燕国,每每想到这个斐燕就有一丝丝的爽感从脚底板升到天灵盖,只差喊两嗓子:身为人的那半个部分的主人在召唤,总算是离成为人又近了一步。
想要潇潇洒洒地出征,乘坐马车会是一个好选择,斐燕不是那么喜欢马车的轱辘发出那种牙酸的声音,可比起骑跨战马磨屁股好上太多了。尤其是,他更加喜欢马车上有美姬的按摩,张张嘴还能抿上葡萄酿。
宫陶先生也是乘坐马车,但与斐燕不是同一乘。他这一辆马车上是子弟在伺候,唔……是女弟子,只能享受赏心悦目,却是无法像斐燕如果想就能伸手在美姬的什么部位捏一下或摸一下。
“可惜啊,主人明确交代,就是要和刘彦过不去。”斐燕在吃什么?不知道该称呼蜜饯还是果脯,反正就是类似的东西。他内心里实际上是带着不爽,天晓得刘彦是怎么得罪了慕容燕国的权贵,竟然会有主子专门传递消息过来,要找刘彦的不痛快。
这一次宫陶先生的身份败露是个意外,若不然应该是继续暗地里经营,或许能够继续借曹家的那层“壳”混下去。
现在肯定是没办法继续待在暗地里,只能是不承认不接受将水搅混,就是他们有一种难以明言的危机感,总感觉有一支庞大的势力在暗地里盯着。
“是可惜,但不是不能利用。”宫陶先生最近一直都在怀疑自己的智商,他可是辛辛苦苦经营了将近十五年,结果就换来现在这模样的狼狈?他蹙眉的次数比得上过去的三年总量,说道:“引发整个青州的动乱,牵扯石碣的注意力,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经营十五年就是为了换来狼狈?宫陶先生才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他并不是多么在意身上那层慕容燕国的身份败露,甚至是庆幸只败露了这一层,另一层更深的身份没有被察觉。
宫陶先生的另一层身份是什么?是一颗纯洁效忠东晋小朝廷的心,时刻准备着王师北上中原日,就是他披甲再战时。
好复杂的样子不是吗?然而斐家可以明面效忠石碣赵国,为什么宫陶先生就不能有多层身份!
认真而言,两面或者多面在乱世真的就不算什么,石碣赵国在统治者难以掌控地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出现复杂多面化得到格局。
姚弋仲是石碣赵国的重臣,但是要真的有一个排序,他得先是姚家家主,第二个排序是羌人总领袖,第三个排序才轮到石碣赵国臣子。这样的排序只注定一点,被逼急了或是有了机会,姚家随时都能摇身一变,从臣子的身份变成一方霸主,还是自己当家作主的,可不是谁的狗腿子。
东晋小朝廷是华夏历史上难得的一朵奇葩,石碣赵国作为第二个占领中原并实施统治的胡人政权(匈奴刘汉算第一个),那就是东晋小朝廷这朵奇葩边上的喇叭花。
“羌族加入进来,要是能将氐人或是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再拉进来,就美妙了。”斐燕这一段时间就不断暗示或者说催眠自己,例如不是石碣的狗,是慕容燕国的“人”,思维上就偏向了慕容燕国:“例如将与刘彦牵扯颇深的冉闵拉进来?”
“这不是什么好主意。”宫陶先生说道:“别忘记还有一股我们没有察觉到的势力,有姚家的加入已经足够了。”
青州可不是什么大舞台,容不得太多的演员,要是演员过多,青州这座戏台子塌了可怎么办?
斐燕想了想颔首赞同,又说:“我们是不是走慢一点,等待姚家后续的兵马到了,再加快速度?”
他们从高密郡出发,慢慢腾腾地行军都过去十来天,因为情报传递速度的原因还不清楚都昌城的战事已经结束。他们倒是因为事先就清楚姚靖在召集部队,该是有个四万左右的部队正在向青州开拔?
继续慢腾腾的行军,夜间扎营的时候宫陶先生等来了自己想等的人,那人叫曹岩。
曹岩是曾经格局过青州的曹嶷之孙,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时候就与宫陶先生勾搭上,该是在东莱书院建立之初?
想要建立一个书院真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庞大数量的书籍,哪怕是东汉时期蔡伦就将前人的经验整理好造出了纸,但承载文字可没有那么容易,大部分的书籍其实依然是竹简的状态,那就更加让书籍普及变得困难。
曹家好歹是曾经格局过青州,虽说土霸王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石碣给终结,但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土霸王的搜刮能力,东莱书院的藏书有十分之四是曹家提供,另外的那些则是宫陶先生从东晋小朝廷那边得到的一些抄写版本。
“刘彦被慕容皝册封辽东刺史。”曹岩看着是一个长得鹰视狼顾模样的人,可能是因为家族经历的关系,气质显得有些阴戾。他明明是心情不错的笑,可看着就是个冷笑:“刘彦的使节被杀,在辽东报复慕容燕国,宰了郑林,砍了近千颗脑袋,将一些尸体挂在树杈上进行报复。”
宫陶先生已经知道刘彦去了辽东,甚至连汉部去朝鲜半岛征战的事情都知道,就是不清楚刘彦成了慕容燕国的辽东刺史,更不知道刘彦和慕容燕国已经打了两次,似乎两次都还没有吃亏?
“最后刘彦妥协了,答应了慕容皝的一些条件。”曹岩再次笑了,这一次就真的是冷笑:“慕容皝耍了一些心思,册封刘彦为辽东刺史,可听闻给的是一枚前汉的辽东刺史印绶,不是燕国的印绶。”
宫陶先生沉默了很久,重新说话的第一句就是说:“刘彦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管他干什么。”曹岩好像是一直在四顾观察,肢体动作上能看出不是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他缓缓地站起来:“你想知道的,我已经查出来。”他在整理自己的斗篷,一边迈步走向军帐出入口,一边说:“现在我们两不相欠。而我要去都昌城亲眼看看刘彦,或许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会告诉你刘彦想要干什么这个答案。”
宫陶先生似乎一点都不意外曹岩想要去见刘彦?他站起来无声地行了个礼,保持弯腰行礼的姿势目送曹岩撩开帐帘走出去……
第188章 敲锣唱大戏
曹家曾经割据过青州,广固城就是在曹嶷割据期间扩大建造起来,并且取代了临淄成了青州的首府。
石勒消灭曹家割据势力对青州造成的杀戮无比之大,近乎是杀得十室九空。后面石虎又一再地对青州进行清理,致使青州人口难以增涨。
该是到了近数年青州的人口才有缓慢地增涨,大部分是从外地迁来青州,导致青州的原住民从事实上成为少数。
刘彦所见的长广郡、东牟郡,乃至于是刚刚占领的东莱郡,遍处的荒芜正是石家两代统治者的功劳,青州格局如此得到混乱,稍有风吹草动就是一片动荡,与青州基本为外地移民亦是有着天然的关联。
大部分都是迁徙到青州没有多久,经过了开头占地盘的矛盾,这一家与那一家是血仇,哪怕不是血仇也没有从祖祖辈辈就建立下来的交情,但凡有什么动乱就是互相提防,使得青州不像是一些州郡那样,有了动乱会出现地方势力抱团取暖或是崛起。
曹岩一直都在努力,他想要恢复曹嶷时代对青州的统治,然而人生的前十数年一直是在不断躲避追杀,等待状况好一些却发现青州早就不是那个青州。
是真正意义上不再是那个青州,对于人来讲,一旦人情交际产生变化,哪怕是山河流水没有改变,有人脉和没有人脉对于想要有所作为,特别是拥有野心的人来讲,那依然是沧海桑田一般的改变。
“少君,宫陶先生等一帮人不足信。”
“勿需多言。”
长久的逃亡生涯让曹岩从来都不打算信任谁,他只需要一些对自己有帮助,或是能够利用的人群。
曹家的残余势力在曹岩的操作下与宫陶先生等人走到一起,将东莱书院的名声搞出去,为的不过是一个大布局。
宫陶先生有太多层身份,近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多面派,但只要东莱书院能够向青州各郡县提供足够多的人才,谁都没打算揭穿。
只要是一地主官总需要一些能够帮忙治理的人才,概因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自己事事亲为。晋人出身的官员或许好一些,有族学培养出来的一批人,且不论那批人才能怎么样,单至少是能够帮忙做一些事情。胡人出身的官员可不会有什么族学,缺少人才储备的情况下,能够从东莱书院那里获得文士,行政体系才能搞得起来。
事实上,东莱书院就是依靠向青州各郡县输出文士才能站稳脚跟,又因为不断从民间吸纳各家族优秀的子弟,才与大部分的中小家族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没有错误,东莱书院仅仅是与青州的一些家族有关系,并不算得上是一个集团,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导致东莱书院看去或许显得极为“庞大”,但遭遇到绝对武力的打压就会缺少足够的自保能力。
并不是宫陶先生不愿意将那些合作关系变成上下统属的集团,是他压根就办不到,那与东莱书院的建立有关,是东莱书院自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决定的格局。他们站立的位置是辅助地位,并非是主导地位,那与宫陶先生本身并不是五大族出身,更不是一郡、一州主官,甚至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家族,怎么站到主导的位置?
曹岩同样无法主导东莱书院,他在石碣赵国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人,注定只能在暗地里潜伏,干一些阴暗的事情。
只要是对政治有过研究,肯定能够明白无法摆上明面就是多么的糟糕,那是注定只能干一些阴暗的勾当。然而,不管是混官场或是想要逐鹿天下,躲避在阴暗面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纵观历史长河,只能躲避在阴暗处的人,谁真的成事过?该是站到足够令人瞩目的地方发光发热,做到最起码的旗帜标杆,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才有成事的可能。
曹家想过要重新站在台前,但无一例外都是立刻迎来了围追堵截的扑杀,接连遭遇到几次重大损失,也是实力虚弱到一定份上,只能是苟延残喘着暗地里经营。
从高密郡进入北海郡并不简单,那是因为山东半岛的山地真的略多,想要从高密郡到北海郡,特别是到都昌城那边,除非是进行绕路,要就真的需要穿过一片山区。
曹岩带的人不多,幸亏也是人不多,要不然就不会是迎来一阵警告式的箭矢,然后被数百兵卒包围,该是直接就被密密麻麻的箭雨给消灭在这个出了谷地的山涧口。
“刘彦的部队?”曹岩并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他看了包围自己的那些部队一小会,吩咐随从:“禀明名号,求见此间主官。”
负责这个关卡的人是斗阿,就在不远处看着被包围的那二十来人。听到是什么曹家,鉴于身份并不足够,他并不知道曹家是哪一根葱,打算直接全部俘虏,关起来了事。
“……”曹岩遭遇到不知道自己身份的人,想要保持一下逼格都做不到。他路过斗阿一侧时停下来,没任何废话直接讲:“在下有关于汉部生死存亡之大事禀告刘刺史。”
斗阿一听就示意将曹岩带过来,一脸的严肃:“可知晓若无足下所说那么严重,小命会不保?”
曹岩本来就是过来汉部寻找一席容身之地,打算将自己的筹码放在刘彦身上,那又有什么迟疑?
斗阿将这里的防卫交给了自己的副手,亲自带着一队人将曹岩押送走。
这一片山区并没有海拔太高的山峰,但山包的数量着实有些多。不想要途径这一片山区,那就需要绕大约一百三十里的路,从靠近北海郡首府平寿一侧的斟亭行军。
曹岩一路上并没有被蒙住眼睛,他将这个视为汉部的自信,就是那种看到了别想透露出去的自信,预示着要真的自己要说的话无法打动刘彦,可真的要被干掉。
山区的部队不算多,仅仅是在各处的要道有关卡,他们是花了将近一整个拜天才出了山区,抵达外面之后一眼看去,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营盘。
曹岩有充足的经验可以从营盘的规模猜测大约是容纳多少将士,看到刘彦将至少四万人安排在这边,内心里的感想比较复杂。
现在的情况相对简单,汉部既能够选择主动出击又能选择被动防御,那么不管是高密郡的那支部队,或是从东安郡过来的姚家军队,他们总是需要开拔到汉部的跟前,才能够发生交战。
已经有人将曹岩过来的消息事先通知刘彦,因为曹岩身份的重要性,斗阿可算是捡了一个便宜。
是什么便宜?大概就是例行公事的关卡运作,然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可以升一级爵位的功劳,让斗阿对曹岩从一开始的冷漠变得怀有热情。
曹岩必然是对汉部有过研究才想要下注,不管是耕战之策,或是恢复二十等爵,他看到的就是一个地方势力崛起的根基。
对!就是根基!从某一些方面来讲,更加能够说明刘彦所谋者大,并不是一个甘于在小小山东半岛的势力,不管是愿意或者是不愿意,自那些制度被确定下来,只有灭亡才能阻止汉部不断扩张了。
曹岩见到了刘彦,心里不免会与许多第一次看到刘彦的人那样,心生一种“真是比想象中年轻啊!”的感慨,随后就是怀疑自己的下注可真的正确?
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心性不定,很难长久地坚持一件事情,比较轻易就会受到什么影响改变初衷。所以,一般情况下而言,只有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会给人一种稳重感。
“哦!?”刘彦倒是认为曹岩比较利索,没有什么拖泥带水就将该说的几乎全说完。他很有兴趣地看着曹岩,说道:“关于姚家出兵北海郡的事情我已经知晓,就是……宫陶先生是晋国那边的人还是第一次听到。”
曹岩一直带着笑容,但因为长相鹰视狼顾的模样,笑起来颇为阴沉。
“你想得到什么?”刘彦从不以貌取人,就是没那么多时间废话:“你想一想再说。另外别忘记了,想要获得什么在汉部从来都不存在什么忌讳,只看所立功勋是不是得到我的认可。”
曹岩知道刘彦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但他很犹豫,总不能在刘彦都没有攻占青州的时候,说想要青州。再则是,哪怕是刘彦某天不止有青州这么一块领地,也没有可能接受青州为谁的世袭领地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