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朔十五年,汉帝国提出港口以及沿海租借,甚至是内陆城市寻求租界,就像是一棍子敲在了萨珊的脑门上,一阵晕懵之后答应归答应,却是也被敲醒了。
  波斯人寻求与汉人成为全面的盟友从来都是一厢情愿的愿望,他们想要与汉人结盟,无非就是想要对抗罗马人,然后就是贸易所带来的好处了。
  被敲了一闷棍的萨珊醒悟过来,之前因为带着渴望的关系,被弱化了的汉帝国消灭了那么多国家以及种族可算是被严正地重视,丢弃了一厢情愿,以带着恶意的思维,突然间发现汉帝国扩张成性以及展现的霸道,绝对会是比罗马人更加危险的国家。
  无巧不成书的是,汉人再一次西进,并且没有在重新收复西域之后就停止西进的步伐,入侵了匈尼特就不说了,对于西高车也是诸以武力。
  到了这一地步,就算是脑子再不清醒的波斯人也该认清汉帝国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了。
  哈比布拉其实是从头到尾都不赞成应该与汉帝国有过多官面接触的人之一,他认为与汉帝国的交流应该仅限于商业,那才是最有利的交流方式。
  事实上,不管是帕提亚帝国时期,还是到了萨珊的早期,汉人还没有内乱,萨珊东部一直是在享受来自与汉人贸易的红利。
  毫不夸张地讲,帕提亚帝国能在与罗马人的交战中撑那么久,主要就是因为垄断了与汉人的陆上贸易,尤其是从汉人那里获取丝绸再高价卖给罗马人。
  阿尔达希尔家族能够推翻帕提亚帝国并建立萨珊帝国,实际上也要感谢来自汉人贸易产生的巨额利润。
  汉人那边内乱,再历经五胡乱华,实际上波斯人已经有一两百年没再接触过汉商,甚至是见不到哪怕一匹丝绸。
  波斯人再一次与汉人进行贸易是发生在元朔十三年,重新开启的商路是来自海上,并不是传统的丝绸之路再次畅通。
  这一次波斯人没能再当拦路虎,无法垄断来自汉人的商品,自然而然也就无法再敲诈罗马人,是作为萨珊东部总督的哈比布拉最为痛心疾首的事情。
  没有了利益,可能因为过多与汉帝国接触产生新的威胁,哈比布拉作为少数反对与汉帝国进行接触的高位者之一,等待沙普尔二世幡然醒悟过来,哈比布拉俨然是成了萨珊的智者之一,不但是手头的权利得到加强,声望方面也是与日俱增。
  作为东部总督,哈比布拉所在的家族自然弱不到哪去。
  这一片区域有一个仿佛魔咒一般的存在,不管是大流士的波斯帝国时期,或是阿萨息斯的帕提亚帝国时期,甚至是到了阿尔达希尔的萨珊帝国阶段,任何一任的东部总督都心怀着雄心壮志。
  有些东部总督想要的是当土皇帝,牢牢地控制住东方省。
  有些东方总督则是会想更进一步,比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大戏。
  阿尔达希尔就是成功更进一步的例子,他给了后续东方总督一条明路。
  东部总督胸怀雄心壮志在这一片土地从来都不是什么大秘密,好几任的总督用诸夏那边的典故来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
  在这种原因下,大流士、阿萨息斯和阿尔达希尔这些皇室与东部总督的相处方式从来都不简单,比较诡异的是明知道东部总督的“不纯洁”,三个皇室却是压根没有动过手。
  要是看看各个行省的瓜分,再分析一下东部行省的各方面实力,大概就会知道三个不同时期的皇室能不动手绝不动手是因为什么。
  不同皇室或者说统治者时期,东部行省的实力都是占各个王朝至少两成左右,一些与东面诸夏进入到贸易繁荣时期甚至是占了整体国力的四五成。
  在这种现状下,就算是再强硬的君王,一想到真的动手胜负难料,极为可能是打成国家分裂,连维持统一都可能成为历史,一再掂量之后也得放弃开启内战。
  现阶段的萨珊东部行省,因为与东方的贸易大头早就断了的关系,东部行省应该是最为虚弱的时候。以数据来计算的话,东部行省能占萨珊的整体实力一成五都算是多了。
  阿尔达希尔家族因为自己的失误,到后面是彻底放弃治疗,是从一种疯狂的跪舔,演变成为一种病态般的敌意,将整个萨珊拉入到一场本来没那么快发生,或许是根本不会发生的战争中去。
  哈比布拉是从隐秘渠道获知阿尔达希尔这个统治家族都已经有放弃整个东部的决心,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沙普尔二世疯了,然后萨珊西部是不怀好意,萨珊中部绝对是乐见其成。
  如果萨珊真的要在中部组织防御,各种资源肯定是会不断倾斜到中部去,哪怕中部贵族保持理智不是那么贪,绝对还是能够吃得满嘴流油。
  中部的那些家族可能获得最大的好处,西部的那些家族也有了安全,付出或者说覆灭的只有东部!
  哈比布拉等等东部的家族,他们怎么会愿意见到那种局面的发生?
  当前大势之下,他们无法对阿尔达希进行跳反,只能是尽最大的努力和付出来武装自己。
  哈比布拉对这一次与汉军交战的想法很现实,获胜估计难度远比直接挑战阿尔达希尔要大,维持僵持局面……或者是万不得已之下的投诚,怎么也要先让汉军知道自己不好惹,要不可能连投诚的资格都没有,是不是。
  “让他们停下来。”哈比布拉还是有望远镜的:“汉军那边有些不对劲。”
  打是绝对要打的,不打任何因素都不允许。
  关键是……别是被汉军轻易解决掉,要不然无论有什么打算,极可能就止步于打算。


第1078章 羽林!羽林!
  汉帝国对萨珊的了解没有两眼摸瞎,却也并不全面。
  两国的接触是从元朔十三年开始?有大量的交流是等商路重新开通之后,双方对对方的了解其实都在基于表面。
  恰恰是这样,萨珊的阿尔达希尔皇室才会产生误判。
  汉帝国是有计划要征服整个世界岛,与萨珊展开交流之后必然是会进行情报收集,不过因为双方人种面貌不同的关系,基本上是没可能安插人手到萨珊的官面,只能是依靠一些暗地里的手段,诸如收买这种手段来获取情报。
  关于东部行省与皇室不合的事情,汉帝国是有些了解,却是难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判断。
  这一次汉帝国是在仓促之间组建西征大军,收集到的一些情报是会转送西征幕府,但谢安没可能将所有情报分发全部将校,只是会提到一些即时战场上可能会用到的情报罢了。
  李均自然是属于知道萨珊东部行省与阿尔达希尔皇室有矛盾的将领之一。
  谢安在派遣李均出战时却有交代,不用去纠结萨珊东部行省与萨珊阿尔达希尔皇室的恩怨纠葛,要做的就是一次将遭遇的敌军打痛,邦交层次的那些问题暂时不用理会。
  事实上也是那样,不管萨珊东部行省在遭遇汉帝国入侵是有什么打算,反正先痛殴一顿就是绝对的正确。
  一阵飞奔与追逐之后,羽林军开始进行迂回,他们认为已经到了掉头让兴高采烈的波斯人醒悟过来的时刻。
  什么自己有能力击败汉军,甚至认为汉军是没勇气的胆小鬼,羽林军会用事实告诉那些波斯人是想太多了。
  哈比布拉下令重新收缩部队,他的命令是及时的下达,问题是还需要需要耗费时间去传递。
  带着“我能击杀”想法的波斯士兵,追在最前面的那一批波斯骑兵,他们看到汉军正在迂回,有转身杀过来的迹象,稍微那么一愣就开始了自己的大呼小叫。
  驰骋中的骑兵自然不可能说想要掉头就能原地回转,想要原地掉头得是控制战马停下来,没有骑兵会在战场上干出这种愚蠢的行为。
  只有保持速度的骑兵才是有战斗力的骑兵,正确的方式是保持速度进行大部队适当弯曲角度地迂回。
  汉军在进行迂回的同时,改变整体部队的行进角度,距离合适的骑士手持骑弓不断对攻击可达范围内的波斯骑兵射箭。
  因为一阵狂追而编队混乱的波斯骑兵,他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指挥体系可言。一部分波斯骑兵是闷头想要撞上去切断汉军的队形,另一部分则是控制胯下战马做出了与汉军迂回方向共同的动作。
  在有两种选择的现状下,波斯骑兵自己出现了混乱,没少发生两骑相撞的事故。
  汉军则是在迂回过程中伴随着雄厚的号角声开始了自己的分队,大概是每三百骑兵为一个纵队,随后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型的锋矢阵或是长蛇阵。
  组成锋矢阵的当然是准备发起冲锋的近战轻骑兵,他们是最前方有一名悍勇骑士作为尖刀,随后是每向后一排组建增加骑士的数量,成为一个有着三角锋锐箭头,后方则是像箭杆一样有纵深。
  这种锋矢阵是以箭头破开敌军,作为箭杆部分和尾翼部分的骑士在前方袍泽冲散敌军之后,他们会变成松散队形进行收割。
  第一个锋矢阵撞上了迎面而来的波斯骑兵,刹那间矛头刺入肉体以及脆木碎裂的声响彼此起伏,伴随着的是一声又一声的惨叫。
  汉军的骑矛并不是硬木的杆,是取自比较脆的栋树。
  会是栋树,主要是诸夏并没有苹果树,要不然以纯粹手感和重量而言其实是苹果树最佳。像是到了具装重骑兵横行的欧罗巴中世纪,他们的骑矛就是取用苹果木。
  骑矛在刺中目标之后,金属利器是刺进敌人的肉体,产生撞击力的刹那脆木碎裂,反冲力就在脆木碎裂中被抵消掉,骑士也就不用忧虑反作用力而摔下马背。
  当然了,骑矛是骑矛,与骑枪或步兵使用的长矛并不是一回事。
  在诸夏先前的历史中,三国的曹魏也有一支具装重骑兵,虎豹骑使用的就是骑枪。因为兵器的关系,虎豹骑的甄选一直都比较困难,甚至在训练的时候并没少死人。这个就是没有合适兵器的制约以及代价。
  萨珊骑兵也存在一些装备骑矛的骑士,他们手中的骑矛就是苹果树木材制作而成。
  不过萨珊骑兵大多数还是装备弯刀这种短兵器,原因其实是萨珊还没有从获得马镫以及马鞍中完全消化,也就是没来得及试验有了马鞍和马镫之后,使用什么兵器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战场之上,骑士与骑士互相刺出或是挥出兵器,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飙血和倒下。
  骑兵的交锋当然没可能会多么有次序,他们是在极高的移动速度条件下拼命,一个不慎没控制好战马,或是战马自己慌乱,两骑直接面对面撞在一起的事情没少发生。
  不止是在与敌人交手的刹那才会产生伤亡,驰骋的时候前面的骑兵突然倒下,骑士自己或是胯下的战马又没有及时做出反应,那么就是一个滚轱辘的下场。
  在这种骑兵驰骋交战的战场上,掉下马背几乎是难有生存的希望,没有被路过的敌军顺手解决,也会被己方的袍泽用马身撞死或是马蹄踩死。
  作为战场指挥官的李均并没有投入交战,他是带着近五百骑兵缓速游弋在厮杀场地之外,根据自己眼睛看到的情况,用号角像战场上的部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每一声雄厚的号角声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其实就是针对某一支骑兵队伍进行下令。
  一样是在厮杀场地之外的哈比布拉,他就看到一个现象,每一股汉军骑兵好像都有一双在天空注视的眼睛一样,每每总是能够及时避开己方大部队,然后好几股汉军骑兵像是狼群那样驰骋向己方较少的部队,一番撕扯与啃咬之后,再次散开等待下一次的聚拢围猎。
  身在厮杀场地外的哈比布拉看得清楚,身在厮杀场地现场的波斯骑兵,他们是处在无论看向哪里都有人和马的环境。
  人要是处在复杂的环境,会因为眼睛看到的动态着实是太多了,脑子会一时间很难反应过来,脑子过于迟钝的人甚至是会直接懵圈掉。
  大多数士兵,尤其是没参加过战斗的士兵,他们身在战场其实是一种不带脑子的状态,身边的袍泽冲他们就跟着冲,能不能活命看的是平时训练有没有留下身体记忆。
  所谓的身体记忆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例如有人攻击自己,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身体已经做出了躲避的动作,或是双手下意识的一种格挡。
  杀人也是一种训练后的条件反射,是眼睛捕捉到画面,被训练的成果展现出来,瞬间判断出不是友军,兵器已经挥了出去。
  想要在战场有自主的判断能力,要么就是适应新强到过份,要么就是不止一次历经过相似的场面,不然就不会说新兵撑过第一场亲身参与的拼杀才算是真正的士兵,同时新兵也不会大多数是死在第一场亲身交战之中了。
  萨珊是什么情况?要是西部各行省的士兵,因为西部起义不断,再加上罗马人一再入侵,西部的士兵是没少上战场;东部这边虽然也有局部战争,可是相对于西部的激烈程度,东部这边可能连低烈度都算不上。
  进入接触交锋状态,很多汉军骑士就发现了一点,他们面对的萨珊骑兵有太多就像是木头人了,合格的木头人还能在遭遇攻击时做出反应和挥出兵器,但更多的是木木地就被干掉,只有在临死的那一刻才像是一个活人,然而却马上就要死了。
  交战不到二十分钟的样子,汉军就啃掉了一大片的萨珊骑兵,哈比布拉着急地收拢军队,效果却是不尽人意。
  其实也说得过去,一旦是呼啦啦的一大群人,乱起来又不听指令或是干脆没接收到指令,哪能是那么快又重新恢复次序。
  “完了……”哈比布拉发现自己根本就指挥不动部队,脸颊一阵抽搐的同时,对沙展说:“我带着人先撤。你在原地组织抵抗,实在不行就投降。之后,你知道该怎么做。”
  萨珊军队的士兵数量明明是汉军的十倍以上,可要是看战场就能发现一点,每一次处在交战状态下是汉军有效战斗力占了多数,等于是大多数的萨珊士兵都处在无效战斗力的位置。
  沙展当然发现了己方目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哈比布拉认为事不可为想要先逃是稍微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前哈比布拉已经在亲兵的护卫下在逃了。
  “汉军是能打,可是我们还剩下四万多人啊……”沙展第一次发现哈比布拉那么胆小,不过自己对这一场交战其实也没有多少信心就是了:“让聚拢过来的士兵就地布阵!”
  李均并不知道作为这个战场主将的哈比布拉逃了,就算是他看到哈比布拉那几百骑向西而去,可战场上在向西逃窜的波斯人并不止那一股。
  兴高采烈进行追击的波斯人,他们在汉军反杀回来之后,前几分钟还觉得自己能够与汉军较量,没几分钟之后就发现自己果然还是想太多了。
  看着那些追得最猛的人一个又一个变成死人,鼓起没多久的勇气消失,挺起的胸膛重新干瘪下去,小心肝跳动的速度增快,浑身出汗的同时手脚又无力又会抖,下意识就想着要离汉军远一些。
  勇气会传染,胆怯同样也会传染,逃跑同样如此。
  徒步在追的波斯人,他们在追的时候因为太过亢奋,追起来是心不虚气不喘,甚至会因为汉军不跑了而感到开心。
  等待徒步的波斯人看到己方的骑兵被大片大片的消灭掉,他们就下意识放慢了奔跑的脚步,错愕己方的骑兵怎么会那么弱,几乎是没有招架之力就被汉军给吃掉了。
  鼓起勇气的人感觉哪怕是一头龙在自己面前也能轻易杀掉,可是一旦勇气不再,便是一只公鸡也能追得自己四处逃窜。
  陷入迟疑的萨珊步兵,他们猛然间发现自己的身躯变得无比沉重,尤其是那一双腿就好像灌了铅一样,呼吸的时候是入气多出气少,每一次呼吸胸膛是疼得异常厉害,并且有一种内脏好像是要熟了的感觉,耳朵里是一阵的长鸣。
  就在萨珊步兵发觉不对劲时,得到攻击敌军步兵而进行迂回的汉军骑兵可算是摆脱了萨珊骑兵的纠缠,一次完美的侧击战术被实施。
  哈比布拉其实就是看到连己方步兵都开始遭遇攻击,并且是那种毫无抵抗能力被反复侧击屠宰,才当机立断选择逃跑。
  哈比布拉首先是东部总督,才是这一支萨珊军队的指挥官,就算是这一支萨珊军队全丢在这个战场,只要他能回去就能重新组织起新的军队,甚至是招募远比葬送在这个战场更多的士兵。
  沙展还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不断将身边的亲兵派出去联络各支部队的军官。
  问题是萨珊的步骑在追击汉军时早就失去了有效建制,兵找不到将,将看不到兵,不存在任何有效的指挥链。
  面对一面倒的杀戮,波斯人与任何种族没什么不同,失去了信心再没有勇气,同时也是因为之前有虚假的信心,等待发现什么叫现实,心理是更加崩溃,陷入到一种歇斯底里的溃逃状态。
  “呜呜呜——呜呜!”
  汉军新的战号被吹响,李均已经做到了自己指挥的极致,敌军崩溃之后是已经亲自加入厮杀。
  听到新号角的汉军将士,他们皆是深情振奋,同一时间高喝一句“汉军威武”,停歇了大概两秒,又再一次高喝:“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明明就是只有四千来人,两句高喝却是能够穿刺整个战场,并且掩盖掉任何的杂音。


第1079章 爸爸救我!
  在疾隆坡的谢安收到羽林军发来的战报已经是一个月又十三天之后。
  “损失两千余人,击败六万余敌军。”谢安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战死五百零七人……”
  军队所说的损失一半是指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包括战死、重伤和失踪,其中战死和失踪算是永久性损失的战损,失踪人员哪怕后面是被找到,基本上也不会再次接纳回部队。
  各国对待失踪士兵的结论都差不多,要么是失踪之后根本就找不到了,要么就是找到之后以逃兵论处。被判定为逃兵的话,很难有让他们申诉的机会,处死的可能性最大。
  只有一些能表明与部队失散是人力不可阻止的失踪士兵,他们才得以活命,只是哪怕还能作为一名士兵,想回归本来部队也会是奢望,能被安排进其他部队继续服役算是幸运了。
  谢艾接过战报一看,主要也是关注伤亡情况,翻了一下说道:“消灭敌军七千七百二十六人,俘虏两万三千人,其余溃散。”
  这样的战果是李均率领五千五百余人打出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更别说李均麾下的还有五百多不算战斗力的辅助人员。
  “李和之真是一员良将啊!”谢艾不吝赞赏地说:“大汉骑兵将校,李和之该是中上游。”
  汉帝国的骑兵数量其实不少,但以数量算是有十二万,以军团为级别的则是六个,其中虎贲军和羽林军的编制都远超一万五千人。
  虎贲军是第一个有特殊番号的常备军,一开始只有三千不到的具装重骑,后面扩编到五千。除了重骑兵之外,搭配了一万两千的突骑兵、两万轻骑兵和三千弓骑兵,战兵数量达到四万人。
  羽林军其实也有自己的具装重骑兵,只是数量远要少于虎贲军,仅是一个千人具装重骑兵的编制,不过突骑兵却是达到一万八千人,有两万五千轻骑兵和六千弓骑兵,战兵数量达到五万人。
  有特殊前缀,并且还是虎贲以及羽林这种番号,无论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
  两支有特殊番号的部队,他们的确也是在建立之后为国家和民族征战疆场,参与了几乎每一场大战,建功立业无数。
  这一次羽林军被调动归入西征幕府序列,其实也是刘彦在用这种方式表明一种态度。
  特殊番号的部队一般不轻动,一旦出动就不会是小打小闹。
  自羽林军开拔向西,得知消息的汉人无不确认一点,天子对萨珊的惩戒必将是以破国作为基础。得知这一点的人,没有被征召入伍的话,确认短时间被之内自己不再征召名单,有志之士莫不自备兵器带上干粮,踏上了向西之路。
  以全国人口的年龄分布阶段来算,汉帝国现在是正处于青年时代。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是占了全国不到百分之三,十三岁以下却是占了全国百分之三十四,十三岁到三十五岁则是占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七,剩下的百分之六就是三十五岁到六十岁。
  尽管十三岁以下的孩子占了夸张的百分之三十四比例,可是少年、青年和壮年却有百分之五十七的比例,以未来发展而言这样的年龄层分布其实才是一个国家最健康的时候。
  汉帝国是打算扩军到百万,以合适服役年龄层的男性比例来算,大概是十七人才会被征召一个人。
  当前三十岁左右的汉人,无论男女基本上都历经过战乱。
  尤其是长江以北的汉人可就不止是经历战乱,他们还曾经生活胡虏的肆意杀戮和欺凌。
  对战争不陌生,明白只有敢战才有尊严,再加上汉帝国的基本国策,也就是没有爵位就什么都不是,汉人其实真的不害怕战争,甚至可以说是担忧和害怕没有爆发战争。
  一旦没有了战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途径就没有了。
  太多人不识字,没有特殊的技能,怎么挣爵位?
  所以,战争对于想要改变自己平凡命运的人,甚至是有抱负的汉人,是绝对不能少的。
  全民渴望战争之下,尤其是汉帝国是从战争中得到新生和崛起,或许不像之前那些朝代有那么多的将门世家,可是也不缺乏优秀的将领。
  当然了,汉帝国必然是存在将门世家,例如谢安也能算是,冉闵、桓温、谢艾、王基……等一些拥有强大家族的人,他们都算是将门世家。
  徐正、吕泰、李匡、司宏壮、骞建同、钟兴、李坛……等等一批人,包括李均在内,他们则属于半路出家的那种。他们是在军旅生涯中慢慢学习战争技能,随后又苦读兵书再融会贯通,有了自己指挥军队作战的底蕴。
  之前不算将门世家,又没有来得及成为顶尖从龙功臣的那一批人,李匡和司宏壮算是最先展露鳌头。
  阿三大陆那一边的骞建同,他是因为出现了特殊状况,就近顶班成了一个战时幕府的主将。问题是他还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哪怕是成为一个战时幕府的主将也是空有其名,实际上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之前,没人会将他当回事。
  李均这一次打出了战绩,要是在接下来没有吃上败仗,不用说连续再打几次打胜仗,只要能再发挥出色那么一点点,毫无疑问的就是将成为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被无数人所关注、所期待。
  “增兵!”谢安很清楚李均一战就废掉了五万多的萨珊军队意味着什么,决断道:“再给李和之一个常备军!”
  谢安立即书写命令,写好之后拿给谢安盖下西征将军的印章,自己也在公文上面盖下属于随军长史的印章。
  有了公文还需要兵符,不是动物款式的虎符之类的,其实就是一块铜质的令牌,以及一支同样是铜质的令箭。
  萨珊那边不过才二十来万的兵力,分了一支偏师前往寄多罗王国,又葬送掉五六万人。
  虽然萨珊那边的兵力还超过十万,可是因为一次兵败已经造成士气的低落,再来就是十万兵力需要防御那么宽大的战线,继续攻击显然是一件极度可以有所作为的选择。
  再给李均一个常备军,显然是谢安对李均有更多的期待。
  本来有五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一个常备军以及搭配的辅兵,李均手头的兵力就会达到七万左右。
  分兵出去七万给李均,还要分出一部兵马去寄多罗王国,谢安本部的兵马就剩下不是太多了。
  不过谢安和谢艾都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现在是萨珊兵败丧师五六万之后处于颓势,后方增援上来的新军团五日之内也会大批抵达,本部这边哪怕是有什么意外,坚守五日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不会有什么压力。
  萨珊分兵去寄多罗王国的偏师,一样是受于天气的影响被迫停在半途。他们出兵的消息确实被小月氏人探知。
  寄多罗的国王立即召见在白沙瓦的西征幕府使者,答应了西征幕府的一系列条件,要求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汉人爸爸赶紧发兵救俺。
  其实要是没有突然下暴雨,还是一下就那么久的关系,寄多罗王国估计是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该被兵临白沙瓦城下。
  一旦萨珊攻到白沙瓦,哪怕是汉军这边愿意出兵救援,谢安对寄多罗王国的条件也绝对不是之前那些。
  除非是寄多罗的国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谢安的条件,可能哪怕是没有耽搁,以寄多罗王国的实力都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汉军抵达。
  一场雨季为寄多罗王国争取了十天以上的时间,他们本来还担忧汉帝国会故意拖延,等待他们进入到山穷水尽的时刻开出更恶劣的条件,可是并没有,使他们怀疑自己之前听到关于汉帝国的传言是不是假的。
  谢安没有开出新的条件,理由是再简单不过了。
  寄多罗王国就那么大,有多少实力也不会因为谢安开出新的条件而有所更改。
  对于汉帝国来说,要不是寄多罗王国所在的位置对这一场战争有帮助,然后是有必要改善一下汉帝国的名声,寄多罗王国选哪一边站对汉帝国来说的影响也不过是再多灭一个国家。
  显然,西征大军已经远离本土,接下来还需要与萨珊进行可能会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灭掉寄多罗王国对于谢安来说会是最差劲的选择。
  灭掉寄多罗王国固然就是派遣羽林军,或是两个常备军的事情,但是灭掉之后又该是一片充满废墟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亡国而对汉人仇视,不是以军队交战而是零散又频繁地进行破坏。
  要是没日后对萨珊旷日持久的战争,西征大军自然是不用在乎灭掉寄多罗王国的后续。
  如果不是汉帝国现在的名声在各国太坏,灭掉寄多罗王国之后,有多少反抗者就杀掉多少,其实对于当代的汉人来说也不算是事。
  “这一次由李坛率军而往。”谢安说的是救援寄多罗王国:“如何?”
  谢艾沉吟了一下下,说道:“有李和之在前,成就双李之名,甚佳。”
  汉帝国现在的李姓其实并不是那么多,多数是集中在关中和西北,其余区域只占三十多的百分比。
  出身关中和西北的李姓将校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查看汉帝国骑兵部队的将校,比较能打的那几个常备军,作为率军的中郎将李姓真不算少。
  疾隆坡就在寄多罗边上,谢安所知关于出征寄多罗王国那支萨珊军队的情报,是萨珊军队已经杀入寄多罗国境内,似乎还有那么点所向披靡的意思,要是寄多罗西北部各地挡不住萨珊军队,最迟白沙瓦会在七天后面临兵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