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洋这个地方就不缺少一些被汉人认为价值高昂的木头,开发的时候就不能蛮横地放火摧毁树林,甚至是需要小心翼翼地一片又一片砍伐过去。
  恰恰也是名贵的木头不少,才有了取此地之材,换取本土大量运来水泥,搞出了马六甲成片的水泥房,更是大肆运用水泥建造永固工事。
  刘彦对马六甲的重视是无与伦比的。这里也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动用大批金属建造工事的地方,止于目前为止所动用的铁筋超过一千吨,还会使用更多的金属资源用来继续打造永固工事。
  这里是门户,由不得汉帝国不去重视,只要能够控制住这里,基本上也就等于控制了半个世界。
  这么重要的地方,别说是动用一千吨的生铁,就是一万吨……几十万吨的钢材,那也不算是一件浪费的事情。
  “大喜啊,什长!”吴林一脸的狂喜:“发现那个大岛了!”
  刘铭脸上很是懵逼。
  “就是那个大岛啊!”吴林很想用最简短的语言说清楚,太激动却是显得有些没能控制住,说了一大串才有总结:“大汉从元朔八年就开始在寻找的超级大岛,听说是一个全是铁的地方。”
  “父皇称作澳大利亚的那个大岛?”刘铭听懂了,脸上一阵呆滞,跟着也是狂喜:“真找到了?”
  吴林猛点头:“南洋都护府已经确认了!”
  一阵阵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传出,彻底掩盖了滴答的水声。
  汉人对于刘彦已经是到了盲从的地步!
  刘彦说倭列岛遍地黄金和白银,汉人过去果然是那样。
  刘彦还说大汉的南边海疆遍地奇珍异宝,汉人过来探寻之下发现了香料、香木、宝石、黄金、铜矿……等等绝对能够定义为重宝资源。
  人们不会去探寻刘彦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只知道刘彦不但是在带着他们从这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同时也不断用事实来证明刘彦说哪里有好东西,那里就是有好东西。
  那么刘彦说马六甲的南边还有一座超级大岛,并且岛屿之上有着惊人的铁矿储备,他们没道理不相信。
  其实别说是超级大岛全是铁,就算刘彦说世界上有一座用宝石和黄金堆起来的大岛,相信的人也是会有大把。
  找了将近十年,那一座超级大岛可算是被找到了?
  “一再核实了吗?”桓温是被伏伟给请到府邸,一看到伏伟没有过多的客套:“都护应该知道找到那座岛屿的重要性。”
  伏伟很知道这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要是没核实才不敢透露。
  “大汉……之幸啊!”桓温几乎是双眼放光:“大汉越来越缺铁矿,远比铜、金、银要缺,要是有足够的铁矿……”
  这个是必然的事情,随着工业的发展铺开,对铁的需求绝对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是无论有多少铁资源都不够的那种。
  汉帝国本土容易挖的金属资源,除非是没有被发现的那种,要不然无论是什么金属资源,好挖的其实基本上是已经被掏空了。
  国家已经进入到火器时代,初步阶段动用的铜矿资源会是海量,只是火器继续随着发展必然会演变成为需要铁,尤其是钢材这种金属,同时铜的消耗也不会见少。
  军队历来就是资源消耗大户,冷兵器时代之下的消耗庞大,进入到火器时代之后,尤其是海军已经有铁甲舰的建造计划,可以想象对铁资源的需求又该是多么的递增。
  伏伟现在是红光满面。他觉得自己着实是太幸运了,早没找到晚没找到,等自己成了南阳都护才发现发一座超级大岛。这个就是一个政绩,还因为找了那么久才找到,必然会是一项天大的政绩。有了政绩,他不但会声望得到增加,对于日后的官途也会是大助力。
  “找到是找到了。”伏伟尽力压制激动,矜持地说:“还需要派人不断探索,至少两年之内不会有什么成果。”
  之所以会找到那一座超级大岛,纯粹就是一件偶然事件。
  有船队因为躲避暴风雨不及时,是在恶劣的海况下被迫慌不择路乱来,船队十二艘船沉了五艘,可算是找到相对平静的海湾,等待暴风雨过去才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全面陌生的环境。
  他们是按照操典,发现了陌生的地方派出船只在周边游弋,也派人上岸侦查,才发现港湾并不是在什么小岛附近。
  海上的侦查很快有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所见的陆地绝不是什么狭长或小型的岛屿,甚至都不能算是岛屿,该是类比大汉本土的陆地。
  上了岸侦查的那一批人下场就很是不好了。他们登岸之初就遭遇到挑战,海滩上全是一些蟹类,稍微进去一些是遭遇到种类繁多的蜘蛛,更有一些从未见过的蛇类以及其它毒虫。
  稀奇古怪的玩意在汉人向外进行开拓的时候并没有少见,哪怕是全没见过的种类,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预防措施,就是因为太过陌生的关系难免是会出现人手方面的折损。
  他们损失了近二十人才深入到内陆六十余里,却是再次遭遇到更多没有见识过的动物。
  其中一种是有着很大的身躯,走路依靠双腿一蹦一跳,有一条大大的尾巴用以平衡直立的身躯,然后两只手臂很是健壮,腹部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大袋子。
  另外就是一种很像是熊,但是身体比正常的熊要小许多,有着很长很粗的指甲,再来就是看着没有耳朵,眼睛比较大的同时四肢很是粗壮,总爱抱住一棵树很久很久不动弹,稍微动弹的时候动作又很慢很慢。
  再来就是另一种和熊相似的动物,同样体积要小非常多,耳朵比较大且多绒毛,胖墩墩的同时有着一个粗大的黑鼻子,与前一种相同的是喜欢待在树上。
  桓温是被伏伟带着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有着很多从那一座超级大岛带回来的动物和昆虫。
  “这玩意,那袋子干什么用的?”
  “好像是装食物的吧?”
  其实是装幼崽的,但汉人暂时还没琢磨明白。
  “这两种熊,着实是太小了一些!”
  “看着模样的差别也是巨大,要不要砍了手掌,试一试味道?”
  树濑不好吃,然后考拉那么呆萌……
  桓温关注的并不是什么奇珍异兽,他特别去看了一下各种各样的蜘蛛和虫子,然后是一脸的沉重。


第1060章 诸多消息
  桓温有一段时间是率领军队向南开拓,他还带着所属部队光复了西南。
  岭南就是一个满满都是毒物的地方,丛林之内不止满满都是各种有毒的昆虫,一些见过和没见过的猛兽更是多,尤其是一种体积相对小的鳄鱼,还有鼻梁有角的犀牛,甚至是有着两根外露大牙齿的大象。
  汉人对于活物其实并不是多么惧怕,能看见就代表可以杀掉,只要是能杀的活物就没害怕的道理。
  汉人对看不见和无法预测的事物会有恐惧心理,例如岭南丛林里面无处不在的沼泽,一些时不时会弥漫的毒瘴,还有那些看不见却能使人得病的寄生虫。
  到目前为止,汉人都还在岭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争斗,没有什么保护环境的理念下,想要开垦某个地区一般是砍伐出隔离带,然后纵火将一大片的丛林给烧了,等待火势熄灭之后再去处理树木的根茎。
  南洋要比岭南的环境更加恶劣一些,同时没有见过的毒物……尤其是各种蛇类多到可怕的地步。
  两地的气候差别不是太大,大半年都是闷热又潮湿,春季以及秋季基本上就好像是天空漏了一般,没完没了地下着雨。
  岭南的下雨季节还算是有规律,南洋这边要是海岛的话,什么时候下雨根本就没有一个准信,甚至明明都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天空却能下着淋盆大雨。
  “光是已经抓住的蜘蛛,类别就超过三十种。”伏伟颇为压抑地说:“大半以上都有毒,颜色越是鲜艳毒性就越大!”
  大自然界的爬行类生物,的的确确是身上的颜色越鲜艳就越毒,不止是蜘蛛和蛇,还包括一些蛙类。
  汉人吃爬行类生物的亏并不少,是不断在吃亏中进行总结,探索出怎么去消灭它们,或是被它们伤害之后的自救方法。
  当然了,目前的科技也就那么个样,只能是寻找一些草药来治毒,治疗周期通常是快不了,并且能不能治好完全是看中毒那人的意志力能不能撑过危险期。
  血清什么的?与之相关的科学太多了,真不是现在能够发展起来的医学手段。
  桓温正在看一些海洋动物,他能认得大多数的种类,指着一种颜色深色的海星:“这东西在浅滩数量非常多?”
  那是有着十四根短小却满是荆棘触须,中间有一个大大肉饼,显示为圆形又满是尖刺的海星。
  这玩意的颜色看上去并不鲜艳,它总体上为深色,触须是灰黑色,大肉饼则是一种暗红色,光是看颜色看不出有多么大的毒性。
  汉人向海洋开拓的时候发现一个特点,有些海星算是有益的物种,但是存在有害的海星。
  所谓有害的海星,包含但不限制于有毒的类别,含有酸性的类别,以破坏珊瑚为主的类别,其中又以能破坏珊瑚的海星危害最大。
  汉人已经发现珊瑚并不止是观赏性那么简单,其实对海域有着很大的保护作用,再来就是能够增加可以循环利用的海洋资源,如吸引鱼类和壳类生物。
  “大汉在开拓马六甲时,最大的麻烦是各种蛙类和蛇类。”伏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打个哆嗦:“我亲眼见过长达五十米以上的巨蟒,那身躯比之水桶还粗,床弩射中都不能杀死。”
  按照诸夏的说法,那样的巨蟒是称呼为蛟,并且是比本土所发现的鳄鱼还更像是传说中的蛟龙。
  幸亏现在的诸夏还不是崇拜龙图腾,是以崇拜鸟类图腾为主,杀蛟龙什么的是完全没什么心理负担。
  杀蛟龙什么的,是之前就很提倡的事情,比较出名的就是周处除三害中的一害,杀死的就是为祸乡里的鳄(应该是扬子鳄?)。
  衣冠南渡之后,其实是有段时间进入到全民杀蛟的时代,那是因为南方鳄鱼着实是太多了。这种被人称呼为猪婆龙的鳄鱼,它们的身体没有多么庞大,一般是两米身长范围之内,关键是数量多到恐怖。
  “鼍和蟒……”桓温说的鼍就是诸夏对鳄鱼的官方名称:“杀之不尽。”
  岭南那边的鳄鱼就不像长江中下游那么小了,通常是成年后能达到十米左右的长度,不但是看着十分的吓人,实际上它们也是非常的凶狠。
  不过作为掌握工具和有高超智慧的人,才不会傻乎乎地去与干不过的生物肉搏,但凡是能够达到目的的手段,反正都是给用上。
  鳄鱼可是为汉人做了不小的奉献,它们的皮可以制作成为皮甲,也能制作成民用的东西,就是以当前汉人的审美而言,鳄鱼皮包什么的真的不太好流行起来。筋、骨、肉也会被汉人利用,不是趁还新鲜的时候吃掉,就是被归纳到药材类里面。
  别说是没有毒的鳄鱼了,诸夏的医药体系中可是有将毒物制作成为药材的习惯。因此那些种类繁多的毒物,它们除了有害之外,也变成了有益。
  任何的东西都是分有害和有益两方面,懂得去挖掘有害事物中的有益那一部分恰恰就是汉人的专长。所以汉人的开拓过程也是一个对任何物种大发现的过程,就是人手的折损无法避免。
  “此些物种,会送往长安予天子观吧?”桓温也就是多此一问,那是南洋都护府必然会做的事情,是证明的确找到了超级大岛的证据之一:“发现的时机有些不对……”
  伏伟又哪能不明白,目前的确不是什么好时候。
  汉帝国正在面临挑战,还是已知世界中两大帝国联合起来,纠集了一大帮小弟,对汉帝国的霸权发起抵抗。
  正在面临挑战的汉帝国,对外的探索力度必定是会降低,甚至可能会造成中断。毕竟国家都进入到战争状态,哪还有什么闲工夫去探索世界,应该是能利用的资源,还有各种人才方面,投入到已经爆发的战事中去。
  要是在非国战状态下,发现寻找了七八年的超级大岛必定会成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只是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在对外战争中去,得知超级大岛被发现,会兴奋和高兴,但很快就会被某个地方的战事给吸引过去,不会用多么高的热情去讨论什么超级大岛。
  伏伟有想过暂时将消息压下来,选择在正确的时间,能够使自己获得更多好处的情况下,再将找到超级大岛的消息汇报道长安。不过,那也仅是他偷偷那么想过罢了。
  “听闻谢将军已经启程前往西疆?”伏伟所说的谢将军只会是谢安。他满是羡慕地说:“大汉组建征西大军,谢将军再次履任征西将军了。”
  汉帝国的一些大事是会用邸报的方式送到各处,像是几大都护府必然是会至少收到一份。
  西域范围内的战事,自然是由安西都护府来负责,哪怕是打进了匈尼特也就是那么一点规模。
  匈尼特在李匡率军的连串打击下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状态,汉帝国会继续向西进军的前提下,征西幕府肯定是会被建立起来。
  李匡才成为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没有多久,依照惯例是不会得到晋升,再则是解决了一个匈尼特却还有另外的那个西高车,谢安就再次上任成为征西将军。
  征西幕府建立起来,顶替的是原先安西都护府的西征职权,原来归纳进入安西都护府的四个常备军,有三个被抽调到征西幕府编制之下,包括已经成型的那个火器师部队。
  安西都护府的编制缩减,除了原来编制下的一个常备军规模,就是增加了一个常备军,另外就是本地编练起来的五万骁果。以这样的兵力应对接下来对西高车的战事。
  以谢安为主的征西幕府,抽调自安西都护府的三个常备军和一个火器师基础上,增加了虎贲军这个有特殊前缀的常备军,同时编制下面还有从关中和关东组织起来的七万郡县兵,总兵力接近十八万,他们就是第一批入侵波斯萨珊的部队。
  桓温对谢安重新成为征西将军并没有觉得什么意外,就好像是他又重新手握重兵,只是出征的对象变成罗马,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骠骑将军会在阿三组成天竺幕府。”桓温接下来是会路过阿三大陆,多少是会停靠休整一下:“那边不少国家加入到反汉轴心,着实是活腻歪了。”
  伏伟知道阿三大陆的情况,可能比桓温的了解要更详细一些。
  南洋都护府掌握着半个世界的门户,汉帝国那些海外飞地的消息会经过这里传回本土,本土向各地传递消息也会经过马六甲,他们这里应该是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了。
  桓温的这一支远征舰队会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从马六甲再次出发,却不是直接前往欧罗巴,是会先光顾一下波斯萨珊。
  他们去波斯萨珊主要是策应一下征西军团,吸引波斯萨珊最大的注意力,给征西军团创造更多的机会。
  再来的话,桓温还肩负接应滞留在波斯萨珊,同时没有被抓捕,而是躲避起来的那些汉人。
  如果有可能的话,桓温不止是会让舰队在海上攻击波斯萨珊的海岸城市,还会尝试一下让部队登陆,算是前往欧罗巴之前预热一下。
  “我们这边和安南都护府接到了骠骑将军的请求。”伏伟笑着说:“骠骑将军打算四处开花,并不打算只发动陆地上的入侵。”
  桓温眉头挑了一下下,很有意思地说:“骠骑将军手头只有一个常备军吧?”
  “骠骑将军得到安南都护府的配合,组织了大批的仆从军。”伏伟不得不感慨天子的大方以及自信,在外降临都得到了最大的信任。他用着相对怪异的表情说:“将近二十万的阿三,粮草等方面也是阿三自己负责。”
  汉帝国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消化灭掉笈多帝国的胜利果实,统治阿三的同时没有去禁止种姓制度,还是利用这个制度对阿三们进行统治,有区别的就是汉人变成了阿三大路上最为高贵的人。
  相当数量的勋贵有了封国,他们就成了阿三的国王。阿三对这个还是有很大的接受度,毕竟阿三本来也是有着众多的王国和邦国、城邦之类的。
  不够格拥有封国的那些汉人有爵者,他们手底下也是有着大批大批的阿三。他们原本以为统治起来会麻烦不少,等待真的进行统治却是讶异地发现阿三的服从度远比自己想象中要高。
  这一次冉闵在阿三大陆有大动作,其实就是各个封国在长安的诏命下发出动员令,动员境内的阿三加入到军队之中,然后由汉人和阿三本土的刹帝利组成军队指挥阶层,一支庞大的大军就那么成型了。
  “意外阿三为什么会爆发出热情?”桓温察觉到了伏伟表情有异,大笑一阵子之后,讲出答案:“天子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知道长安最近在流行什么吗?”
  尽管消息会有延迟,但伏伟还是知道长安发生的一些事情,怪怪地说:“只要还存在一个阿三,大汉就永远不缺士兵?”
  桓温讲出原话:“只要阿三不灭亡,大汉永不屈服。”
  那个原话还是刘彦说的,特别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那么说,绝对不是汉人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需要阿三上战场代替汉人流血。是他明确表达了一点,阿三是一个很好统治的民族,只要大汉能够维持对阿三大陆的统治,不管是对外开拓,还是进行防御作战,永远不会缺少兵源。
  尽管是揶揄和调侃,汉人却没有多么高兴。对于他们来说,战争从来就不应该去惧怕,是应该去享受战争,踏上战场获取功勋以及荣耀,除此之外还有良田、财帛以及美人!
  “骠骑将军预定用两年的时间统一阿三大陆,然后……”桓温脸色也开始变得奇怪,不知道是该感慨冉闵的大胆,还是怀疑冉闵脑子又抽了:“在阿三大陆纠集百万大军,由南向北扑向北方。”
  伏伟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一听就张大了嘴巴,感慨冉闵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第1061章 阿三还有救吗?
  冉闵本来是要赶回本土,来自中枢的诏书却是先到了一步。
  罗马和萨珊组织反汉轴心,众多小弟之中包括了伐伽陀伽和两萨特拉普这两个阿三大陆上疆域不小的国家。
  在汉帝国没有发兵前往阿三大陆之前,笈多帝国就与伐伽陀伽、两萨特拉普处在战争状态,三方十来年之间大战了数次,平时的边境冲突压根就没有停止过。
  以疆域面积而言,伐伽陀伽和两萨特拉普并不比笈多帝国小上多少,只是两国在科技实力以及经济实力上面大概还没有笈多帝国的三分之二。
  伐伽陀伽是一个平时就有三十万大军规模的国家,先不谈军队的列装以及精锐程度,但凡能够在非战时保持三十万大军的规模,以当前的岁月而言无论怎么样都能算是地区小强。
  曾经伐伽陀伽一度扩军到六十万,就是他们六十万人马却是被笈多帝国的十来万军队牢牢抵挡在边境线,损失惨重的同时几乎没有寸进。
  两萨特拉普的疆域面积比伐伽陀伽略小一些,同时人口数量也比不过伐伽陀伽。这个是两国所处区域不同带来的现象,就好像笈多帝国控制着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伐伽陀伽的地理环境远要比两萨特拉普好上非常多。
  两萨特拉普非战时的军队规模没有降低到二十万人马过,他们主要的军事压力并不是来自笈多帝国,是来自北方的波斯萨珊。
  与伐伽陀伽总是用庞大的兵力在笈多帝国身上讨不到好相反的是,两萨特拉普总是能够动用远少于笈多帝国的兵力占到便宜。
  两萨特拉普不止是在对笈多帝国的战争中胜多败少,他们在对上波斯萨珊的时候也能打个有来有往。
  “所以,我们到底是要先打伐伽陀伽还是两萨特拉普?”
  “按照道理而言,柿子挑软的捏才是正理。只是一旦有所动作,另外一个国家不会眼睁睁看着。”
  “那就先打比较强的那个!”
  “其实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两个一起打。”
  冉闵站在山川舆图边上,眼睛看着地形展示以及城池地标,耳朵里听着众赞画的讨论。
  他们到阿三大陆就是巡视自己封地来的。没来得及前去封地逛一圈,仅仅是从克塔克游览着风光去华氏城,然后战争爆发的消息传过来了。
  一帮人之中侯爵就有六个,其中以冉闵、伏寿、张石的爵位最高,算封国优劣则是以冉闵领先,高爵者二十四人中因为军功得爵的占了十八个。
  一封诏书之下,一群人组成了天竺幕府,幕府之主当然是冉闵,伏寿和张石成了左右长史,一些历经大小战事数十场的高爵者充当高层和中高层的军官,剩下的那些人再分配军中文职,幕府到这一步缺的就是足够数量的基层军官了。
  “动用一个常备军攻击伐伽陀伽,用武装起来的阿三先挡住两萨特拉普。”伏寿摸着下巴的山羊胡须,问道:“如何?”
  阿三大陆这一边没有成建制的火器部队,两个常备军中都是上一次桓温带过来参与入侵,笈多帝国灭亡之后就屯驻在阿三大陆。
  上一次桓温还带着五万多的郡县兵和民间骁果,只是笈多帝国灭亡之后就被解散了建制,郡县兵后面乘船回国,民间骁果则是真的解散了。
  大多数的民间骁果是被在阿三大陆有封邑的有爵者聘请,没有被聘请的则是留在阿三大陆寻找机会。
  这一次冉闵开设幕府,是请天竺都护府张贴告示,征募在阿三大陆的汉人从军,同时也向在阿三大陆的封国有爵者进行征募。他们的加入又补充了基层的军官缺失,算是将幕府各职能给补足了。
  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讲的就是军队必须要有合格的指挥官,但只有一名合格的指挥官必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套的指挥链。
  鉴于部队的组成主要是以阿三为主,冉闵捏着鼻子认下了让刹帝利成为指挥链的一部分,就是别奢望他能给予刹帝利什么重要职位。
  总的来说,冉闵对于天竺幕府的指挥枢纽组成部分还是相当满意的。他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兵源方面,原先瞧不起的刹帝利则是给了他足够的惊喜,刹帝利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废物,甚至可以说相当部分的刹帝利以冷兵器的军事素质而言还能算得上优秀。
  至于婆罗门?冉闵完全可以无视掉这个阶层。他并不参与阿三大陆的治理,婆罗门不会成为他的麻烦,要粮草或是其它物资的补充,是由天竺都护府来与婆罗门沟通。
  短短三个月之内,冉闵需要的三十万兵源已经被送来。他一开始就没有对兵源素质有过多的期待,亲自巡视营盘之后因为没有期待也就没有失望。
  “除了刹帝利军团,剩下那些由贱民组成的队伍……”冉闵看向伏寿:“太麻木和太散漫了。”
  “这是阿三独有的社会情况。”伏寿很想告诉冉闵,要不是这样汉帝国想灭掉笈多帝国恐怕不会容易:“大汉治下的阿三,被他们自己划分为贱民的阶层,数量在七百来万左右。征召他们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甚至还能收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个也是阿三的独有情怀,贱民被征召了不但要自备武器还需要上税,不过别奢望他们能够有什么精良的装备,不是两手空空接受应征就该偷笑了。
  “我们这一次征召的阿三贱民是十三万,来自首陀罗是十六万,剩下的便是刹帝利军团。”伏寿就是负责幕府兵力划分和编制的长史,比较熟悉征召兵源的分布:“在阿三的种姓制度中,首陀罗是数量最多的。我们征召首陀罗的时候他们很诧异。”
  按照阿三自己的分类,首陀罗其实就是属于杂种的阶层,他们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这一次对首陀罗进行大规模地征召,的确是打破了阿三的传统。以往并不是不会征召首陀罗这个阶层,是征召也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征召属于肉盾的那一批首陀罗。
  骞建同发布征召命令,首先进行反对的就是婆罗门阶层,他们反对的理由是征召的数量太多。
  哪怕是汉帝国正在遭受举世围攻,却是一点软弱都不会有,骞建同给予婆罗门的答案非常直接,作为阿三大陆上最为尊贵的阶层,汉人保留阿三的制度已经是非常仁慈的行为,进行一些规则上的更改是最为尊贵阶层的权力,别瞎哔哔。
  会大量征召首陀罗,其实是因为贱民太过贫穷,天竺幕府压根没可能给他们分发武器的前提下,绝大多数贱民只会是手持木棍踏上战场。
  首陀罗虽然是低种姓,但他们的状况会好一些,至少被征召的时候有钱来武装自己。
  要是按照诸夏的征召传统,算得上最应该被征召并不是首陀罗和贱民,是刹帝利和吠舍才对。
  刹帝利能够算是军功世家,诸夏要是进行动员,首先动员的就是军功世家。
  吠舍则算是商人阶层,诸夏的动员制度中,商人和赘婿是比较靠前的征召群体。
  依照诸夏的征召制度,阿三种姓制度中的首陀罗和贱民相反会是征召序列中排名靠后的群体。
  诸夏历来是知道哪一类群体上了战场最有用,例如会优先征召百姓之中的良家子,除了良家子家世清白之外,还有足够的訾产来武装自己,再则便是有足够的追求军功欲望。最重要的是,他们一旦当逃兵或是投降,家乡的亲族会付出代价。
  “我们并不想改变他们太多。”冉闵耻笑了一下下,满是嘲讽地说:“就让他们继续腐烂下去。”
  汉人是征服者而不是解放者,没有那个义务去改善阿三的制度,那就是为什么不摧毁种姓制度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阿三的种姓制度对征服者非常有利,他们的制度本来就是为了征服者的特权而被设立,征服者空降下来成为新的最高阶层,谁打服了他们都能立即当大爷,称得上是无缝连接的构造。
  “走吧。”冉密转身迈步:“看一看整训做得怎么样了。”
  以往贱民被征召起来压根就不会经过训练,是集中起来就被拉上战场。
  汉人是拿阿三当炮灰没有错,只是军事传统太过悠久,觉得哪怕是炮灰经过短暂的训练,大概是能从消耗敌人的炮灰,变成至少能杀些许敌人的炮灰。
  “不训练是绝对不行的。”冉闵看着被麻木训练的阿三,深深皱眉说道:“要是连最基本的号令都无法服从,要来干什么?”
  诸夏的军事历史上有过无数次的例子,证明军队的数量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军队就该有最基础的调度能力,要不纯粹就是浪费粮食和给敌军送人头。
  最为关键的是,天竺幕府对阿三的训练已经持续将近两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