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彦秒懂:“他们不先动手,我们就摆出防御姿态,不管是一方或双方来攻,最坏也就是一个防御战。”
“正是!”纪昌笑得有些洒脱:“我们可以随时撤离半岛,他们往哪撤?”
刘彦心里还是颇为不情愿撤离半岛,已经打定主意,谁攻击他们,他就在接下来的数年专门盯着谁打!
第138章 利益代理人
汉部登陆半岛的部队不多,基本是集中在一个不大的区域……话说想分布广也不可能,半岛才多大的地皮。
有赖于半岛山区偏多的地形,汉部想要在港口区域要道建设防御性关卡基本不难,很多时候甚至只要安排一百左右的士兵就能起到缓冲作用,到时候再看是要主动进攻,或是选择防御,总是会有足够多的时间。
特使来往穿梭一直都没有断过,往来汉部这边的高句丽和百济特使,双方都尽力在表现诚意,甚至是汉部再次提出粮秣要求,两边竟然连犹豫都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快了!”纪昌盯着地图看了很久,那是汉部斥候刺探后高句丽和百济的军队分布:“总体来看,双方在我们这边的部队数量一致,看粮秣输送很像要先联合灭掉我们。”
最近挺复杂,高句丽和百济都向汉部透露与对方虚与委蛇,不管是调兵还是提调粮秣,都是为了让对方相信要攻打汉部,一再保证那些不过是假象,让汉部千万不要误会,他们是要欺骗高句丽(百济),绝对不会真的打汉部。
刘彦不需要去听从谁的解释,只需要做出防备姿态,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不管是真来打或是假打,从心理准备到实际应对方案都有,根本不会慌乱。
的确,汉部不用去相信谁的诚意更高,谁来进攻打退便是,实在低挡不住就往船上一躲,到时候就该真的是做海寇,长年累月与对方玩偷袭战,不搞死也要将对方搞残!
时节临近冬季,按理来讲到了下雪季节就该是休兵罢战的时刻,可高句丽是处在非常时期,连带百济那边也被带进“沟里”。
“下一场雪来临之前,我们就会对百济发动进攻。”乞仠乙连力是负责运五百石的粮食过来汉部,他说出了高句丽对百济的进攻时间,问道:“贵部会履行承诺吗?”
好巧啊,百济过来的人也是说下一场雪之前会对高句丽展开进攻,让刘彦免除不了会多想。他将百济那边的选择和乞仠乙连力一说,之后也会派人将高句丽的选择告知百济。
“你们没有进攻之前,我们不会有任何的动作。你们进攻之后,我们就会履行承诺。”刘彦话说到一半的时候,李匡进了大帐,想说什么看到乞仠乙连力在场给咽了回去。
“我们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请贵部一定要相信我们的诚意!”乞仠乙连力像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见刘彦明显是有事,将说完就站起来告辞。
李匡过来是要汇报百济有军队向汉部仁川渡口移动的情报:“数量不低于一万。”
刘彦还以为这种乱七八糟的“外交战”会持续很久,汉部可以作壁上观看高句丽与百济火拼,没想到百济会耐不住性子先动手?
“公孙先生在国内有大仇家?”刘彦将公孙豹请来,告知百济一方的动态,问了以上那么一句。
可以想象得出公孙豹的脸色是多么精彩吗?是白了又青、青了又白,那一瞬间的错愕,之后又是片刻的狰狞。
公孙家要是追溯起来,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时期,但他们可不是公孙瓒的后裔,是汉辽东太守公孙度一脉。他们进入半岛已经接近两百年,家谱已经累积到了五代人,知道是多么艰难才撑过来吗?
半岛之上的高句丽是近年来才一支独大,之前是扶余和濊貊、娄挹争雄。至于棒子的祖先三韩人?之前是处在石器时代玩石头,后面被其余民族征服,哪怕是到了刘彦率军入侵半岛,棒子的祖先们都依然是最低等的人,大部分则是为奴为婢。
这么一片狭隘的地方民族那么多,公孙家永远是处在人口数量不占优势的环境,能混成百济的“诸加”之一,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吗?
公孙豹没有吭声,刘彦知道那是公孙豹以为在挑拨离间什么的,但只要在公孙豹心里埋下一根刺就等于是汉部的成功。
“君上,百济的特使说那是正常调动,绝对不是要攻打我军,请我们一定不要误会。”纪昌在刘彦见公孙豹的时候是接待乞仠乙连力和百济那边的特使。他冷笑着又说:“乞仠乙连力告知我们,为了迷惑百济那边,高句丽会有一万部队向我们逼近,请我们一定要相信高句丽不会干出不理智的行为。”
有趣啊!在后赵那边,谁想打谁直接得很,不打招呼就直接上了,从来就不会存在计谋或策略什么。反倒是,刘彦到了朝鲜半岛这边开始变得复杂,且不说是为了迷惑人还是什么,战前的举动还真的就是一套一套的。
幸亏仁川和海州的两个港口都是不冻港。在汉部随时可以撤往海上的前提下,刘彦可以比较安稳地看着高句丽和百济表演。
朝鲜半岛是一个总体狭隘的区域,要是肯付出足够的代价侦查,什么风吹草动总是瞒不过。
高句丽和百济各自出动一万部队踩踏着雪地,速度不算快地向着汉部所在海州地区逼近,汉部在做相关的防御准备和撤退准备自然也瞒不过高句丽和百济,差别就是三方在互相侦查上面,会付出多少斥候被干掉的代价。
“他们不会假戏真做吗?”李坛满脸都是怀疑的神色:“这样蛮夷做出的任何承诺都不可信!”
李匡真的是有些腻歪自己这个远房亲戚了。
相同的话,李坛至少重复了十来遍,每次都还非得微微昂起下巴,做出一副“我很骄傲”的模样,能够受得了的人还真的不多。
两人现在竟然是职位一样了,不得不说对于李家来说是好事,但从某一个侧面也能证明汉部的人才有多么缺。
有消息称,刘彦想要从基层再提拔起一批人,似乎还要教导识字什么的。一些人当然清楚那是因为目前军方“世家子”的数量过多了一些,类似的现象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独大总是最受忌讳,不是吗?
“这一次出征完毕,回去后就有授田了。”李匡满心都是渴望,他的家族灭了,要是能够再获得田地就能聚拢之前的族人:“让他们都来吧。”一副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充满渴望的模样。
汉部在之前不存在私田,基本都是“合作公社”模式的大锅饭,刘彦在这一次出征完毕后确实是会对有功者进行授田,日后汉部也基本会是军功授田的模式。
原先有田地的人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敌对家族自然是全部没收,主动归附总不能是收回啊!
在无视原有资产的前提下,任何人想要获得新的土地只能是获利军功,否则哪怕是有土地耕作也只能算是“租用”。
之后还会有新的法令出现,例如非军功获得的田地不能私下买卖,军功授田的土地多少年之内不能买卖。
不止是土地,其余的一些法令也会陆陆续续颁布,算是提前将汉部自己的律法体系给建立起来。
高句丽和百济的表演一直都在持续,他们发现汉部进行了龟缩防御后,高句丽军看似速度没有降慢,但高句丽军其实就是在故意绕圈子,给人一种“我很努力在赶路,可是路途很长”的模样;百济军看着就显得无比老实,他们直愣愣地开到了仁川外围,发现自己到达后汉部的部队进行撤退,没有多久视野之内的汉部士卒全部撤到了登陆点,下一刻竟是上船离去。
“最新的情报,百济军重新占领了仁川。”纪昌一脸的嗤笑:“他们发现我们的人撤退,无视了一直在谈的协议,真的夺回去了。”
特地被喊过来旁听的公孙豹脸色是彻底黑了,他可是还被扣押在汉部啊!
“看起来……”刘彦一脸肆虐地看着公孙豹,说道:“你的仇家真的是要搞死你。”
“将军,我活着比死了对贵方更有利,不是吗?”公孙豹满脸的阴戾,看上去是在极力忍耐着怒火,深呼吸一口气:“明人不说暗话,将军想从公孙家获得什么?”
“不不不。”刘彦笑道:“我们肯定是要攻打百济了,以这种旮旯地方,包括贫瘠的资源,除了定期‘收割’,真的没有占领价值。”
“有点诚意吧。”公孙豹一副受到了侮辱的模样:“贵方非常迅速地接管了两处城邑,再说没有占领欲望着实自欺欺人。”
刘彦一愣,心想:“我做得有那么明显吗?”,别说,他真的是过于明显了一些。
“如将军所讲,半岛资源贫瘠,与中原相比,将军会选中原。”公孙豹深呼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将军入侵半岛,如若没有猜错,该是为了累积实力?”,他看着刘彦,两人目光对视着:“培植一个本土势力,为将军收集任何资源,不是选择之一吗?”
所以说吧,世界上就没有那么多蠢货,特别是公孙豹作为公孙一家的族长,本身还是百济的诸加之一,怎么可能会是蠢货?他再迟钝,连续多次听到一些言论,怎么也该分析出刘彦有什么意图。
“很好!”刘彦差点就鼓掌了,他笑吟吟地问:“那么公孙先生,可愿意做我在半岛的代理人?”
第139章 冰天雪地算什么!
仁川包括汉江渡桥那边的部队撤退是一个陷阱,令人比较无语的是百济人好像是过于迫切地想要收回“失地”那般,明明是答应汉部要友好相处,却连通知一下都没有,将纪昌丢出去的“饵”毫不犹豫地吃下了。
“现在,让金元道发动对百济的进攻。”刘彦看着开始在集结的部队,又说:“金元道不打,那等于是互相之间的协议无效。”
本来就是说好的事情,百济人要是重新占回仁川区域,汉部会做出调军南下的趋势,到了这个阶段百济怎么也该调动起来对扑去的汉部做出防御姿态,那就轮到金元道趁百济精力被牵扯到仁川方向,率领高句丽军给百济军来那么突然一下子了。
根据当地的人讲,不出三天就会是下雪的天气,有什么军事行动只能是在三天之内完成,比较值得说两句的就是百济人控制汉江之后,他们没有拆除汉部建立起来的两条浮桥。
这样一来,高句丽如约在朝鲜半岛中部攻击百济军,汉部会告诉西部的百济军那是多么错误的一件事情。
“不是他们不拆,是以他们的能力,拆了之后在冰雪没有化开之前,无法建立渡江的桥梁。”公孙豹答应了刘彦的建议,同意在汉部攻取一部分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后,成为汉部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代理人,说难听点就是傀儡。
果然带路党什么的必须要存在,有利于入侵者了解当地人的很多事情,是从地理到思想的了解。
汉江结冰了,不是整个江面结冰的那种,是在江面的某些区域形成冰冻。
也对,朝鲜半岛离北极圈并不算远,东部区域每年都是冰天雪地的天气,汉部所在的位置还算不错,听闻靠东的区域不但是遍处积雪,各条水系也是被冻住了。
相同的情况出现在了朝鲜半岛东边各处港口,等于是朝鲜东岸别想有片板下海。朝鲜西岸要是在往年会有数量庞大的渔民出海,从海上获得一些食物渡过难熬的冬天。
然而,对于百济或高句丽来讲,因为有汉部的船队不断游弋在渤海靠近朝鲜半岛的海域,遇到了离得较远汉部的船不会刻意追击,可遇到能攻击肯定是要射箭或撞沉。
那样一来,百济就只有一些不怕死的家伙敢出海渔猎。这些不怕死的家伙,至少有三分之一会成为一具浮尸被海浪卷回岸边。
金元道看似一个比较果决的人?主要是他真的渴望重创百济。
高句丽在北境遭遇惨败的消息肯定是会传到百济和新罗,两国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金元道想要保证高句丽在南边的安宁,没有太多的选择。
“所以,我们可以更大可能性地相信高句丽人的诚意,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我们,是百济和新罗。”纪昌差不多已经理清楚朝鲜半岛多方势力的纠葛,他看一眼没有表态的公孙豹,扫视一些很注意听的军中各级将领,最后对刘彦说:“我们占据带方郡局部,总比落到百济手里强,至少我们可以作为缓冲。从大方略来讲,高句丽恢复元气之前,他们会欢迎半岛有我们这支力量的存在。”
公孙豹立刻说:“是的,百济与高句丽世代征战,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
刘彦没有多么注意在听,他在思索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三天后会是下雪天气,有什么战事必须是在三天之内结束。
根据斥候的探查,不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双方士兵大部分都没有完备的冬装,那么可以想象这一场冬季作战非作战损员该会是多么严重。
汉部在朝鲜半岛这边的军队目前只剩下四千人,辅兵基本是能撤已经乘船退回辽东半岛,那是因为汉部现在还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冬装。
以汉部动员接近四万人准备的结果,提供四千人份的冬装尚且这么困难(只准备了不到四个月),高句丽北境大区域沦陷,四万大军的冬装该怎么准备?百济这边就是一个半奴隶半部落形式的国家,恐怕也不容易。
“是的,君上。”纪昌非常赞同:“冬季用兵,哪怕是做好充足准备也会出现大量非战斗损员,可见高句丽是下了大决心。”
“都是仓促作战,不会是事先准备。”公孙豹非常中肯地说:“双方都是这样。所以,今年的冬天恐怕会死很多人。”
刘彦才不管朝鲜半岛死多少人,他在等待着高句丽发动进攻的消息。
没有让汉部这边等待多久,安排在朝鲜中部的斥候很快按照约定点燃了狼烟,然后是安排好的人手使用阶梯模式的狼烟。
海州这边的汉部营盘看到黄色的狼烟时,整个营盘瞬间动了起来,那是说明高句丽信守承诺对百济人进攻了。
“原先向我们靠近的那支高句丽军已经撤退到三十里外,我们南侧的百济军也有后撤的迹象。他们在渡桥边留下了部队,我们随时可以出动将那些百济部队消灭。”李匡暂时接管了斥候营,一五一十地汇报军情,最后说:“君上,我们还发现了有一支百济的队伍在渡桥,看去是特使队伍。”
汉部很快就要发动对百济的进攻,刘彦现在可没有闲暇玩什么外交游戏,他会将那支特使队伍扣下。
再有两天就要下雪,刘彦等待公孙豹的嫡系子嗣过来,已经让公孙豹留下投效书,然后滚蛋。
公孙豹是真的滚蛋了,会回到百济的政治中心去,至于他是说自己趁汉部看守没注意逃走,还是说用三尺青锋英勇地杀出去,那些都不关汉部这边的事情。他回去后该怎么干,刘彦也没有任何要求,就是只有一个,当刘彦传去指令的时候照办!
狼烟传回,汉部再一次控制住了汉江的渡桥。
抢夺渡桥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交锋,仅仅是弄死了四五十个要烧毁渡桥的百济军,其余的百济军是汉部斥候营出现的时候逃了。
六百先锋部队渡过了汉江,随后是一千部队。
刘彦等待探索周边,发现高句丽十分老实地没有玩什么暗渡陈仓的把戏,亲率两千后军出发。
海州这边会留下一千的驻军,纪昌亦是留在了海州。他在海州也不会待多久了,大概是刘彦夺回仁川并开始在百济“诸道”肆虐,他需要返回长广郡主持政务。
本来该是刘彦回去,只因为襄国那边发生了大事,本来与汉部是没有什么关系,但不知道为什么牵扯到了石斌,石斌又牵扯到了姚伊买,结果将汉部也牵连了进去。
汉部被牵扯进大事的理由相当扯淡,竟是拒绝姚伊买要求的巨量粮秣要求。但是,汉部弱小,在后赵那么个政治环境中,弱小的一方不管是不是被冤枉没人会理会。
冉闵也被牵扯到发生的事件之中,要说刘彦只是被波及到边角,冉闵这一次就真的是遭遇到了大麻烦。
当然了,刘彦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入侵半岛的目标办到,花费如此海量心力,投入那么庞大的人力物力,搞个半途而废?以后汉部还怎么发展下去!
汉部的军队重新渡江回到仁川,百济军并没有第一时间压迫上来,按照那个被扣押的百济特使原话,百济并没有撕毁合作协议,汉江的渡桥没有破坏(没成功),仁川的港口也是保存完好(百济想用),汉部要是攻击百济,那么汉部就是背信弃义的那方。
中原板荡,神州陆沉,导致中原那边早就不讲什么仁义道德,也就是刘彦才傲娇一下让百济背上破坏协议的“锅”,重新开战之前出师有名地动员军队,是喊着报复百济人背信弃义的名号重新扑进百济疆土。
事情已经干了,废话也说得够多,刘彦嘴上没说,行动上就是直接摆出“揍你丫的”。
冰天雪地之下,两千六百汉部军队逼向了近万的百济军,战斗从互相接触的那一刻就开打。
不得不说的是,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实际是四个)都是一样的德性,因为是部族形式,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根本没有统一制服。这样一来,服侍乱七八糟的百济军对上了战袍统一的汉部,心理上首先就有一种“对方是正规军,我们是杂牌”的感官。
刘彦的动员喊话,说的是百济人撕毁协议来着。虽然是睁眼说瞎话,但真的就是百济人不顾协议重新夺回答应借给汉部的土地。
很多时候,人要是占理就更加能够理直气壮,觉得遭到欺骗或是轻视就会满肚子怒火,那就是为什么军队出征总要讲究出师有名。
当然了,出师无名也没有关系,只要是能够用其它方法激起将士的好战心理,是不是占住正义一方其实是挺无所谓的事情。
“脑袋、军功,活口、奴隶!”斗阿有婆娘了啊,婆娘怀孕了呀,他要军功授田,他要抓住活口当劳力:“杀!抓!”
冰天雪地又怎么了?挡不住众将士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美好生活是建立在获得胜利,只有胜利才有军功,才会有活口能抓!
第140章 “搅屎棍”的天然职责
百济背信弃义在先,汉部被动反击在后。这个程序怎么也不能给忘了!
人在心理上都有追求复仇的欲望,要不怎么说哀兵必胜和正义必胜呢?
理亏的一方则是会在心理上处于犹豫和彷徨的心态,干什么都会变得犹犹豫豫。
所以说,追求师出有名还真的是很有道理!
站在正义的一方,再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开战兵力处于弱势一方的汉部士卒士气方面无需担忧,他们武备精良又有心理优势,方一接触就是压着人数占优的百济军在打。
战场之上箭矢交错,士兵的兵器亦是挥舞成了一片,已经确定要军功授田的汉部士卒眼里,百济军就是一个又一个会走动的军功。
百济目前处于半奴隶半封建的时代,有功劳是属于贵族老爷,死人却是要奴仆去死。
没有错,百济可没有平民那么一说,只有管理者和奴仆的区分。他们不分郡县,国内有成千上百个“道”,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奴仆。
不管是武备配置,还是在心志士气上,汉部这边完全胜于百济,刀盾兵在前,长矛兵拾遗补漏,整个战场态势就没有因为百济人多而占到什么便宜。
斗阿已经砍死了四个百济军,他还有多余的功夫可以停顿下来将首级割下,稳稳当当地系在腰间,导致每每走动就是腰间有四颗血淋淋的头颅跟着甩动。
战场之上割下敌军首级已经成为汉部将士的作战习惯,他们会在每每的迈步中留下身后的一条血路,血自然是来自腰间头颅滴下。
面对那样的敌人,百济军的奴仆兵想不惊心胆颤都不行。他们自认已经够野蛮了(实情),可也就是在战后才会处置敌军战死者的遗体,大多是砍下脑袋做成京观什么的(半岛传统),没想是遇到一帮更野蛮的,竟是战场上就迫不及待割脑袋。
任谁看到腰间悬着己方士兵头颅的敌军都会心生想法,那些头颅很可能就有谁认识,甚至可能是他们的亲戚什么的,有胆子有怒气上去搏命的再被杀掉,剩下的就该是胆小者居多,胆小鬼的退缩再影响到尚余勇气的人,波及就那么产生了。
就是在百济统军将领还想再挽救一下不利的战场情势下,等待左右两翼有敌军像是钳子一般地夹击,百济军没有任何意外的溃败了。
“别杀了,抓人!”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那么一声,面对崩溃掉在百济军,汉部士卒开始进入了捕奴的模式。
说起来也是挺无趣,汉部与高句丽交战的时候,尽管高句丽部族军也是没有统一制服,可至少协同上面还是有。百济军?不止是制服混乱,连协同能力也是够乱,结果是出现一成左右的伤亡直接崩溃,让战场进入了“垃圾时间”。
“将军请勿以此战结果轻视百济。”公孙白比较庄重地说:“酋长手中有三万王族军,不等等闲视之。”
话讲得明白点就是,汉部击败了一万由部族凑出来乌合之众,真正的精锐没有被汉部碰上。
刘彦没有骄傲什么的。他难道就看不出百济军是乌合之众吗?
事实上与汉部交战的一万百济军,不说制服不统一,兵器上也是五花八门,有正儿八经兵器的绝对不到十分之三,余下拿什么的都有,大部分甚至是手持农具。
两千器械精良又经过长久操练,也是见过血的部队,对上一万乌合之众,打出一比五的胜利,高兴是该高兴,但心生骄傲什么的,真的是大可不必。
一旁的吕泰在冷哼,他才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总之结果是汉部两千面对一万百济军,不到小半天的时间取得大胜。
新的命令的被下达,参战部队开始有配合地进行挤压,迫使更多的百济人投降,尽可能地减少该区域百济的有生力量。
差不多是到傍晚时分,刘彦已经能够看到十来个本方士卒就押着数百战俘回来的场景。
押解战俘的汉部士卒显得极度兴奋,被押解的战俘则是瑟瑟发抖。
百济战俘不全是害怕,看他们身上单薄的衣裳,该是被冻得发抖的成份居多?再看那老实巴交的脸庞,年龄层从十三四岁到四十来岁,说一万百济军是乌合之众真的没有说假。
“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战俘运回辽东半岛。”刘彦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随后趁势拿取周边城邑。”
白天一战,仁川周边的部族该是大部分手中的武装尽丧,等于是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城邑防御?
刘彦已经知道周边有多少城邑,只有可怜巴巴的三个,余下皆是村落。有了公孙家族作为“带路党”使刘彦知道更多,例如整个百济其实也就是不到二十个城邑,剩下的不是村落就是寨子,不得不感叹朝鲜半岛着实是小。
一整个白天不止是汉部这边和百济在打,朝鲜中部的战事可是激烈得多,似乎是到了夜间战事都没有完全停止?
“他们只有两天的时间,想要在三天之内决出胜负,自然是要更激烈一些。”能从刘彦脸上看出明显的幸灾乐祸表情:“我们只在仁川周边扫荡,就不过份刺激百济人了。”
汉部打的旗号是报复,可不是要灭亡百济。
实际上,汉部也灭不掉百济,光是仁川周边百济就能凑出一万众,腹地的部族动员起来肯定更多,再则是汉部不能太过离开海岸,要是陷入“人海汪洋”就得不偿失了。
刘彦开始学坏了,他一边在揍百济,一边派出人手前去居拔城。
派人到居拔城当然是要指责百济的背信弃义,又表示仁川这边暂时租借的愿望,但冲突也就到此为止,汉部不会再去攻击百济其它地方。
相信百济会比较乐意汉部的“见好就收”,要知道百济与高句丽在中部可是在大战,金元道的要求之下,高句丽不断在增兵,百济作为回应肯定也是要增兵,有了汉部这边愿意再和平相处,哪怕是再不爽百济君臣上下也该明白暂时对汉部忍让有必要。
知道刘彦的实际想法是什么吗?是这一次入侵的准备稍显不足,也是朝鲜半岛“县”这个级别的城池着实少。他得知百济“县”级别的城邑只有不到二十个,刹那间内心里是透凉,等于是需要灭掉百济实施占领,才有可能凑足让系统升级二十四个县的要求。
汉部目前无法“吞”掉百济,哪怕是能吞掉百济,一要面对百济不断地抵抗和暴乱;二是汉部表现出要“吞”下百济,高句丽就该从朋友变成敌人。
很明白的事情,再怎么样百济也是一个有六七十万人口的部落联盟,汉部连带奴隶都算上也才不到二十万,这二十万的人口还有超过十分之七八不当自己是个汉人,到时候是谁会融合谁?
另外,高句丽要是眼睁睁看着汉部灭掉百济,那么高句丽的君臣该是蠢到什么样的地步?
“所以,接下来该是到了公孙家立大功的时刻了。”刘彦有些惋惜,更多的是庆幸,说着脸色突然大变了一下,索性是很快恢复正常,像是极度在按捺什么,说话的速度变快:“让你父亲争取做议和的特使。好了,下去吧!”
知道刚才系统给刘彦提示了什么吗?是提示刘彦获得了一个新的郡,说是因为是自主开发,再次奖励两百具装骑兵,同时人口的上限再增加五百人口的!
刘彦可没有忘记一点啊,汉部除了在百济这边有在扩张,似乎并没有在其它方向有什么军事动向,那个新增加的郡,是个什么情况!?
是郡啊,不是县!要说是金元道为了展现诚意将另一座城邑的城邑令送来,那也该是县,不是郡!
系统保持着原有的尿性,不管刘彦怎么询问,就没有一次得到过答案。他只有胡思乱猜的同时,努力观察脑海中的地图,一看还真的是瞧出一些端倪。
应该是在辽东那边出现的事情,汉部占据辽东半岛之后大举建设,不但是刘彦调动系统农民建设城墙,还在马石津那边建城,周边亦是被城寨给覆盖。要是再算上作为缓冲区,既是新建城墙之外延伸五十里的区域。总体来讲还真的就是一个郡!
当然了,刘彦所不知道的是,纪昌去了辽东半岛,查勘了一下建设的规模,说了一句“已经是一个郡的规模”,要建议刘彦设立一个郡的行政单位。
刘彦觉得比较诡异的是,系统似乎是存在BUG,例如占领郡就是郡,郡之下的县需要实际控制才会被系统承认,不然就是严格被区分开。他有时候都会在想,直接拿下青州首府广固城,那会不会被系统算作是占领一个州,或者是攻下石碣都城襄国算不算是占领一个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