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么长久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因为奴隶而爆发的危急并不多,比较出名的一次就是一个叫斯巴达克斯的色雷斯人领导的起义。
  “朕听说过他。”刘彦说的是斯巴达克斯,不止是听波斯人讲过,其实也看过关于斯巴达克斯的一部美剧:“听说他原本是大秦军团的一名辅兵,与罗马的一个护民官发生冲突,回到家乡之后村庄被叙利亚人攻击,他自己被俘成了奴隶,妻子也被掳走?”
  “辅兵?护民官?”海伦娜笑得有些花枝招展,不敢直接驳了刘彦的面子,委婉地说:“罗马军团的辅兵地位十分低下。护民官在罗马的权力非常大。”
  也就是说,斯巴达克斯相当于汉帝国的一个仆从兵,可能地位比汉帝国的仆从兵还不如。
  然后,罗马的护民官相当于汉帝国“征”字级别的将军。
  一个仆从兵,一个将军,两人的身份根本就是天差地别,且不谈有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真要是有什么冲突,将军杀一个仆从兵不会比捏死一只鸡困难多少。
  “在汉帝国,相信一名将军想要对于处死一个仆从兵,根本不会有什么顾虑?”海伦娜帮刘彦又喂了一颗果子酒浸泡的橄榄:“在罗马,不需要有任何的冲突,哪怕只是护民官觉得被辅兵看了一眼受到冒犯,一句话就能杀死辅兵。”
  刘彦笑了。他还是很清楚一些事情,不管是波斯人的说法,还是那一部的剧情,显然都不是什么事实,差别是波斯人会诋毁和嘲笑罗马人,美剧则是经过艺术加工。
  “如果是本国的士兵,汉帝国和罗马都会给予公正,只是您也知道因为身份的差距,公正只能是相对的。”海伦娜说的是事实,她发现刘彦对斯巴达克斯的事情感兴趣,没有道理不讲:“斯巴达克斯是色雷斯人,他……”
  一段由罗马人记载的历史也就随着海伦娜的讲述,慢慢被呈现在刘彦面前。
  罗马扩张到了色雷斯边境,率军的罗马将军克雷斯根据罗马人的传统向色雷斯进行征兵,斯巴达克斯所在的村子就是被征兵的序列,但征召斯巴达克斯的人是色雷斯的部落首领,绝不是罗马人亲自跑过去征兵。
  “罗马是那一片土地的次序守护者。”海伦娜理所当然地说完,奉承道:“就像陛下是这一片大陆的守护者。”
  刘彦笑而不语。他只是汉人的守护者,对其他民族来讲则是征服者。
  罗马人作为那一片地区的老大,召集小弟来当炮灰是一件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同时色雷斯也的确是仰仗罗马的庇护才没有被西哥特人灭掉。
  斯巴达克斯作为罗马辅兵的那一段时间的确表现得骁勇善战,不但是在色雷斯人中建立起了威望,连罗马人对他也是很欣赏,他就慢慢在辅兵建制中越爬越高。
  “您知道的,许多的部落总是充满了愚昧,对于部落首领来说绝对不能允许有人威望比自己高。”海伦娜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加多西,他是斯巴达克斯所在地方的色雷斯人首领。他针对斯巴达克斯有了行动……”
  刘彦略略愣了一下,差不多也就能猜出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狗血的事情,只是他依然没全猜对。
  “事实上是克雷斯保住了斯巴达克斯的小命,要不然加多西是想要杀死斯巴达克斯。”海伦娜说到这里叹息了一声才接着往下讲述:“克雷斯也就因为这样成了那一段历史的丑角。”
  斯巴达克斯没被自己的首领弄死,是被卖到了罗马成为一个角斗士,经过训练之后上了竞技场,几次获胜使他有了名气。
  罗马人对斯巴达克斯在竞技场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没有过多的记载,倒是有提到了一场关于求雨的竞技表演,并且斯巴达克斯的获胜真的成功求来了大雨。
  下不下雨并不是求就能求来,一场巧合不但让斯巴达克斯名声大噪,他的主人也给与了足够的待遇。
  罗马人没有记载斯巴达克斯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主人,只是记载他成为罪犯和逃犯的事实。
  根据罗马人的一些记录,斯巴达克斯杀了自己的主人之后就跟流窜的凶犯一样东躲西藏,一开始的定义并不是暴动或者起义,是定义为凶犯。
  事实上也是那样,斯巴达克斯联合数十个角斗士杀死了自己的主人,一些参与庄园宴会的达官贵人也死于角斗士的爆发,但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仅是一帮穷凶恶极的杀人犯,暂时是与起义扯不上什么关系。
  不管是哪个国家,对待杀人犯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派出军队进行围剿,是会让地方上的警备力量进行抓捕。
  一直在流窜的斯巴达克斯一众人等,他们估计也不是抱着推翻罗马统治什么的崇高理想,行事作为就是一帮犯法了想躲起来活命的罪犯,着实是要被饿死了才对着一个位处偏僻的庄园再次动手。
  之前他们就发现抢普通罗马人填补饱肚子,又不敢对富有的罗马人动手,主要是富有的罗马人通常会有家族武装。
  一次成功的洗劫庄园例子,总算是又吃饱肚子的一伙人,不想再挨饿,认为战死比饿死要好,开始一再挑选位处偏僻的庄园动手,次数多了也终于引起了罗马地方守备力量的注意,被围剿又开始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那一次起义真正开始让罗马人重视,是斯巴达克斯带人解放了一个大型矿场,麾下的人马突破万人的数量,就此他领导的这一个群体才算是让罗马人觉得有了威胁,要不然之前罗马人只当他们是一伙普通逃犯罢了。
  “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克雷斯做的事情就被元老院翻了出来。”海伦娜见刘彦听得很认真,讲得自然也就认真:“克雷斯受命率军前去加普亚行省镇压叛乱,可是他失败了,也注定了无法摘去丑角的身份。”
  对于这个刘彦还是清楚的。
  波斯人的讲述和美剧的剧情,成功镇压那一次奴隶大暴动的都是克拉苏和庞培,相同的还有他们出动的是家族私军而不是罗马军团。
  “既然大秦已经有了惨痛教训,为什么没有做出针对措施?”刘彦听海伦娜的讲述,斯巴达克的那一场起义可是转战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甚至罗马都一度遭遇危急:“或者说有什么措施?”
  “有的。”海伦娜已经完全无视了海琳娜的存在,人也变成坐到了刘彦的身侧:“我们不再在矿场和竞技场储备大量的武器,奴隶和角斗士作息时永远带上了镣铐。”
  刘彦非常不满意这个答案,那只是一种预防措施,还是非常不靠谱的措施,没有什么建设性或是根本性质的解决。
  “我们离不开奴隶。”海伦娜像是不经意那样,臀部一直在摩擦刘彦的身体,表情和语气也变得柔媚:“离开了奴隶,罗马人连生活起居都会有困难。”
  刘彦很是顺手地伸手过去,掌握了那丰满的位置,拿捏着也不耽误讲话:“所以日耳曼人翻身了,他们建立了那么多的国家,你们却是无动于衷?”
  “我们爆发了内战。”海伦娜对于刘彦肯动自己感到极度的惊喜,却是选择站起来,走过去为刘彦倒了一杯水:“罗马因为内战而变得虚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力量再去压制日耳曼人。”
  “我的大臣听了一些道听途说,对大秦管理奴隶很有了解的欲望。”刘彦摸得到就摸,摸不到干脆就不摸:“看来他很有必要进行更深的了解。”
  海伦娜对于刘彦没有表现出任何留恋有点惊讶,她可是很知道自己的臀型和手感,开始后悔刚才为什么要玩什么欲擒故中了。


第943章 未雨绸缪?
  君士坦丁家族的内战让罗马帝国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哪怕是君士坦提乌斯再一次统一了罗马,就算是罗马的统一历来就是一个形式,但这一次真的相当不一样。
  之前的罗马,不管是共和国还是帝国,不管当家作主的叫执政官还是奥古斯都,罗马从来都不是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共治的形式。
  罗马的政治生态注定了一件事情,最高统治者从来都没有乾坤独断的空间和机会,就是最有权的屋大维依然搞不定地方上的家族,其余的罗马统治者就更不用说了。
  共治的局面在罗马一直没有得到改变,不过地方上的家族还是会尽可能地配合罗马的政策,那是建立在现任奥古斯都(执政官)有大义名份的基础上。
  “大概就是周天子时期那样。”王猛在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借阅了不少的书籍,专门研究过罗马的历史:“只是大秦并不是唯一一个家族的延续统治,他们只是没有更改国家的名字。”
  蔡优略感好奇:“他们为什么不更改国家的名字?”
  这个问题王猛可回答不上来。
  “他们历经过多种政体,共和制、元老制、宗教制、国王制、帝国制,几乎全部都试了一遍。”王猛已经能大概搞懂那些不同名字的制度,解释道:“其实核心一直没有变过,中央无法全面领导地方。”
  “应该会很乱。”谢艾暂时没有功夫去了解罗马,猜测:“每一段时期就会乱上一次吧?”
  王猛点头说道:“周期大概是三十年到五十年之间,统治大秦的家族就会更换,每一次都是一场王朝更替。有时候会存在共治,分为和平共治以及冲突共治,这一点又与我们不一样。”
  最早期的时候,罗马有一次四帝共治阶段,那是一场对于罗马来讲能够用“浩劫”来形容的内战时期,要不是后面罗马又有了“五贤帝”时代,罗马很可能亡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的总爆发。
  到后面,罗马还有另外一次“四帝共治”阶段只是与早期的“四帝共治”有了明显的区域划分,被变成了两个部分。
  从伊利里亚王朝末期的公元二七零年左右,一直到公元三一零年左右,罗马一直都不显得宁静。
  公元二八零年左右到公元三零五年左右的时期,罗马的东部和西部各自都出现了四帝共治的局面,等于是罗马全境竟然有八个自称奥古斯都的人存在,可以想象是乱到了何等的程度。
  君士坦丁一世终结了罗马的四帝共治局面,使罗马再一次迎来了辉煌,关键是好景并不长久,相继有家族再次强横崛起又让罗马陷入了分裂,等待他又一次解决掉了那些对手成为唯一的奥古斯都,却是因为对继承人的犹豫不决让罗马迎来了“家族式”的内战。
  要是再算上军官乱政时期和几乎没什么作为的伊利里亚王朝,一直到现如今的君士坦提乌斯至少让罗马保持相对稳定,罗马是在不断的混战和内乱中持续了整整一百零二年。
  “这么久!?”蔡优明显被震惊到了:“内战一百年,竟然没有亡国灭种?”
  谢艾在想的是,罗马周边的异族该是垃圾到什么程度,诸夏仅仅是四五十年的内乱,等待周边异族发力差点来了个灭种。
  “猛也奇怪的。”王猛去罗马的时候没忘记观察,他所见所闻是罗马的那些奴隶很安份,罗马的周边是什么样则没机会观察:“日耳曼人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余民族……好像根本看不到大秦人陷入麻烦?”
  谢艾总结道:“他们可真是好运。”
  蔡优对谢艾的说法是深以为然,要是将罗马周边的异族换成诸夏的那些,他能明确肯定罗马人早就凉了。
  东汉是在公元二二零年崩溃,诸侯乱战和三国并立的时间维持了四十六年,才有司马氏来了个“三国归一”。
  四十六年的时间,汉人从顶峰时期的五千六百万的人口,等待西晋建立进行普查时仅是剩下五百三十七万的人口。
  罗马的混乱可是持续了一百年以上,虽然说中间有伊利里亚王朝的喘息时间,可耐不住伊利里亚王朝并没有终止混乱,后面更是打出了狗脑子,死了多少人不好算,现在罗马拢共有多少人其实君士坦丁家族也不知道。
  从一些模糊的史料来进行猜测,君士坦提乌斯统治罗马的初期,罗马人口应该只有不到一千两百万?
  “你前次提到过……”蔡优仔细想了一想,才继续说:“大秦疆域之下的人口不会少于六千万。”
  “猛是将罗马人之外的民族算进去了。”王猛的猜测是罗马统治范围内不会低于一万万人,说六千万还是往少了说。他举了几个地点,尤其是:“光埃及区域就有近三千万人口,欧罗巴部分不会少于两千万。”
  谢艾像是明悟了什么,脱口而出:“难怪了!”
  “上次有一些日耳曼人来大汉。”蔡优着实记不太清楚国家名字,反复确定了几次:“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
  王猛表示蔡优的记性很好,国家名字并没有说错。
  对于汉人来讲,歪果仁喜欢取又臭又长的名字真是相当不好,很有必要去扭转这一点。
  “我们在永嘉之乱后历经了大量北方人南迁,大秦那边也有人口迁徙。”王猛看了一眼窗外,收回视线才继续往下讲:“大秦人的政治重心在君士坦丁一世的时候东移,大量的大秦人也是从西班牙、高卢、萨克森和凯尔特区域进行东迁,导致欧洲部分的大秦人口数量一降再降。”
  蔡优和谢艾对视了一眼,他们突然觉得很奇怪,明明罗马与诸夏相距那么遥远,怎么一些事情的发生是那么的相似,甚至时间节点都差不多?
  一块土地是属于哪个民族,能不能将那块土地保卫下来,基础条件是看国力,要是国力下降时那一片土地再没有人,其他民族大量迁徙过去,国家又没有做武力收回的举动,时间一长那一片土地就会出现争议。
  大量的罗马人从迁移走,大批的日耳曼人填补了空白,原本属于罗马的比利时、卢森堡以及高卢东部,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这三个国家也就相继建立起来了。
  “那三个日耳曼人的国家并不是君士坦提乌斯当政时期建立起来,其实是马格嫩提乌斯的大部分兵力与君士坦提乌斯交战,导致那片区域出现军事真空。”王猛又一次看向窗外,他的举动被蔡优和谢艾看在眼里:“才有了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的分别建立。”
  作为罗马现任奥古斯都的君士坦提乌斯,不是没有想过去解决问题,可是等他了解到实际情况之后就陷入了踟躇心态,原因是欧洲部分有太多的家族根本不服他的统治,他本来是想用大义名份让欧洲的那些家族去灭掉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可是竟然造成了适得其反,反而是让那些家族与法兰克和勃艮第、阿勒曼尼的摩擦结束,进入到没有公示盟约的盟友阶段。
  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上一次能出使汉帝国,就是有相当多的家族出力。这些家族纠集起来的力量让君士坦提乌斯无比忌惮,除非君士坦提乌斯想要来一场小亚细亚对欧洲部分的战争,要不然只能是选择忍了。
  三个人所处的位置是一处偏殿茶室,外面自然是中庭广场。
  他们可是很难得才能聚在一块喝茶,能有这个机会是刘彦招来了几个重臣,特别唤来了海伦娜讲解罗马历史。
  刘彦这么干有多重用意,开拓几位臣工的眼界,又让他们真正了解一下罗马是个什么样子,别天真的以为罗马是什么万世一系,也是有王朝变更,差别只是罗马人一直采用“罗马”这个国号罢了。
  “听说尚书令要借鉴大秦来处理内政?”谢艾又点出了一个刘彦为什么要让几个重臣了解罗马的原因之一:“要是不去真正了解大秦……”,后面的话没说出来,是觉得桑虞会丢人。
  让海伦娜来讲罗马的历史,这件事情刘彦做的并不妥当,只是除了海伦娜,刘彦真没有合适的人选,总不能是让尤利安或者谁,对吧?
  “艾怎么都认为那个人有点活跃过头了。”谢艾是侍中,说这话没有半点逾越:“倒是少使(海琳娜)太过沉寂。”
  侍中既是国家官职又是皇帝的近臣,能插手政务的同时也能掺和皇帝家事,只是聪明的侍中不会轻易去插手皇帝家事。
  “只是一个女子罢了。”蔡优之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比谢艾和王猛地位高和资格老,他们现在虽然都是侍中,可是依然有着高低之分:“大汉的女子是能为官,她却不是汉女。”
  只要不是海伦娜突然成了汉帝国的大臣,哪怕她成为后宫嫔妃之一,除非是刘彦被蛊惑了,要不然根本插手不了国事。
  他们对刘彦多少是有些了解,认为刘彦压根就不是某个女人所能左右,猜测刘彦那么做肯定是有原因,极可能是在布局针对罗马。
  “相对于大秦人……”蔡优拖了一个尾音才继续往下说:“波斯人离我们更近。”
  “所以现在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萨珊!”谢艾将手里的茶水放下,幽幽地说:“沙普尔二世统治下的人口不会少于八千万!”
  那是从一系列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而来,八千万并不全是指波斯人,波斯人应该只占三千八百万左右,剩下的是阿拉伯人、埃及人、叙利亚、伊拉克……等等不下于二十个民族人口,又以阿拉伯人的数量最多。
  谢艾一直对大汉的西边非常关注,与他出身西北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大量的西北人涌入西域,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移民西域也是必须进行的事情,那些早就涌入西域的人肯定会被疏导安居。
  西域现在还很乱,匈尼特人已经插了一手,谢安没有回来之前与之较量了几次,将匈尼特人伸过来的手给斩断,只是碍于国策转变仅是杀进去警告,没有爆发成为国战。
  “萨珊内部也有明显的内部矛盾。”王猛说了一些亲眼所见,后面概括道:“虽然有大秦人从中挑拨了作梗,也能想象是矛盾到了尖锐的时刻才来一次总爆发。”
  王猛去了波斯萨珊也不是只旅游了。他之前是没什么机会,后面本着多准备没坏处的想法,不小心丢了几箱黄金,好像是被叫伊本什么的阿拉伯首领给捡到了?
  其实王猛将名字记得很清楚,名字叫伊本没有错,人是两个人,一个叫伊本·阿卜杜勒,另一个叫伊本·拉合曼。他还知道自己走后没有多久,那边的阿拉伯人变得异常活跃。
  “大汉不缺金子。”蔡优之前就知道王猛曾经干了什么,对于王猛的行为无比的赞赏:“一直在延续景略的做法。”
  王猛含蓄地笑了笑,却是说道:“陛下好像对阿拉伯人印象不好?”
  想要让波斯萨珊更乱,支持阿拉伯人看着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之前罗马人就在支持阿拉伯人,只是罗马人更多是用嘴炮,拿不出太实际的东西出来。
  现在汉帝国给罗马和萨珊的压力太大,两国的关系一再缓和下来,罗马人对阿拉伯人干脆是连嘴炮事业都不干了,大有两个千年仇敌要走向哥两好的趋势。
  “他们害怕是必然的。”蔡优乐呵呵地说:“只是千多年的仇恨哪是能轻易消弭。”
  谢艾接了一句:“除非大汉立即入侵。”
  蔡优颔首道:“是的。”
  王猛觉得也是那样,罗马和萨珊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候,那是因为汉帝国出现得太突兀,只要有一段时间作为缓冲,汉帝国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欲望,两个国家肯定又会陷入相爱相杀。
  汉人在财政上面支援阿拉伯人的民族抵抗运动的确是让刘彦一度迟疑,他可是知道阿拉伯人后面的确取代了波斯人。
  另外怎么说呢?阿美瑞肯支持阿拉伯人,对于刘彦来讲可是“前车之鉴”啊!


第944章 汉人的西域
  “细君,你有了身子就不要总是出去捡马粪了!”
  “&……%……%”
  “咱们现在不需要捡马粪,我有的是地方搞柴火。”
  “&&……&%……¥”
  方论磨着战刀,一脸无奈地看着自己新娶不久的妻子,他已经强调过很多遍,不知道是碍于语言不通,还是什么问题,那一位白皮肤的妻子还是总会出去捡一大箩筐的马粪回来。
  西域的春天并不暖和,甚至某些海拔高的地方雪还没有融化。
  这边不像是方论的故土,随处能够看到青山绿水,相反的是戈壁随处可见,搞木头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容易,只是来到这一片土地定居的汉人与西域本地人绝对不一样。
  西域人自然是有热情的人存在,只是大多数的热情仅是给予自己信任的人,对待更多的人除了冷漠就是冰冷。
  汉人大举进入西域是近两年的事情,之前大多数过来的人发财之后是选择回到家乡,少部分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了下来,方论就是选择留下来的人之一。
  留在西域的汉人很清楚自己是在异土他乡,更知道本地的西域人对汉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团结和互助是他们立足的根本。
  位于戈壁边缘的村庄,有着一百来位汉人定居,他们皆是选择留在西域的人,被西域都护府安置在这个新建不久的村落。
  “等一会我会驱赶羊群出去。”方论连比带划,还模仿了羊的“咩咩”叫声,看布依点头才继续说:“我出去后,你就到村子那边继续学字。”
  布依懵懂地点了点头,看样子也不知道是听明白了没有?
  方论会选择留下来而不是回到故乡,是家乡没有一点能让他留恋的地方,家人是在战乱中死去,没有属于自己的房舍以及土地,了然一身之下除了户籍是在雁门郡之外,待哪里都是待。
  让方论选择留在西域的理由很多,汉人到了这边选择留下来,军方会很热情地安排房屋或是帮助从无到有盖上宅子,同样的军功也能分配到远比家乡更多的土地。最终使他决定留下来的则是一个叫布依的西域女人。
  方论与布依的相识很血腥,其实是一伙人冲进布依所在的村子,干起了烧杀抢掠的事业。
  他们六个人全副武装地进了村子,想着像往常一样遇到男人就是一顿杀,的确也是在一开始杀了那么一些,不过却是冲出了近百的马队,一刹那就知道是踢到铁板或是遭遇埋伏,见势不妙自然是选择撤退。
  撤退并不是那么顺利,有两人连村子都没逃出去,方论在逃跑期间被射翻落马,很不幸地成了俘虏。
  方论成为俘虏的经历并不美妙,受尽了那伙马贼的辱打。
  当时这一名叫布依的西域女孩一直在悄悄给方论送食物和水。
  两人语言不通也就根本不知道布依为什么会这么干,方论还是后面才知道布依与那伙马贼有着血海深仇。
  方论既然还活着,自然是那伙马贼迎来了灭顶之灾。是他逃走的伙伴带来了西域都护府的军队,根据马贼留下的线索,找到了老巢围剿了那一伙马贼,比较惊险的是他差点被杀,要不是布依拿棍子敲昏来杀他的马贼,今天他的骨头都能用来敲鼓了。
  西域都护府不止剿灭了那一伙马贼,那一个村子里的西域人也遭到了报复,不是被杀就是被捕。同样是西域人的布依也成了军队的战利品之一,她比较好运的是方论做了证词。
  在西域这个地方,任何与汉人为敌的行为都不会有好下场,哪怕是汉人抢劫遭遇抵抗也同样如此。如果要说点什么,只能怪那些西域人投错了胎。
  作为村子里面唯一一个帮助汉人的西域人,布依会得到很丰厚的奖赏,还能得到一张“良民证”。
  有了那一张良民证,布依就能够受到西域都护府的背书,可以选择在西域的任何一处安居乐业,不是像那些被捕的西域人成为死人或是奴隶。
  在西域这片土地上,有资格颁发“良民证”的机构只有一个,自然就是西域都护府。
  会有“良民证”这么一个玩意,主要还是出于对西域人的区别对待,吸引更多的西域人对汉人进行服务。
  西域现在是军管时期,没有划分郡县,西域都护府是集军政于一体的机构,他们在西域对什么事情都能插手。
  布依既然成了方论的妻子,那就代表后续还有着一段故事,无非就是一个汉家男儿多方照顾西域女孩,后面两人走到一块的过程。
  要是写成话本或是改编电影、连续剧的话,方论与布依的相识到成为夫妻,不会缺少众多文艺作品中的必要元素:男女主角,不同民族,男子为了传播文明,女子有着凄惨往事,一帮反派角色,一支骁勇善战的王师,男女主角最终走到了一起。
  方论与布依的故事并没有走到一起之后就落下帷幕,他们还有着很长的后续。
  汉人这一次来到西域比前几次完全不一样。
  汉人第一次踏足西域是在西汉年间。当时的西域是作为匈奴人的殖民地,一开始的时候汉人并没有伸出獠牙,相反汉人是带着友谊而来。
  西汉帝国开始对西域露出獠牙是等待河西之战结束之后,打通了河西走廊的西汉帝国下一步自然是想要将匈奴从西域驱赶走,那么自然是不能只用善意去打动西域人,还是应该让西域人知道汉人除了萝卜之外还有大棒。
  两次“大宛战争”让西域人明白了西汉帝国的实力,恰好匈奴也不得不远遁,随后西汉帝国首次在西域设立戊己校尉部,后面更是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也就成为汉人的势力管辖范围。
  西汉帝国崩溃,汉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根本顾不了西域,到了后面王莽建立的新朝虽然还有西域都护府,可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
  等待刘秀建立东汉帝国,汉人才第二次进军西域,只是这一次汉人远比西汉时期要更加的霸气。
  东汉重新控制西域的霸气是体现在很多方面,没有什么数万大军的进逼,有的只是一名使节再加上数十名士兵,经常干那么进入某国王宫,宣读圣旨之后抽出战剑,吼嗓子“当诛”干掉违逆东汉帝国的国王,立个亲近东汉帝国的人为新王。
  一名使节和数十名士兵就敢那么干,是建立在西汉帝国时期给西域人留下足够多的印象,说白了就是汉帝国的威名在西域很管用,西域各国根本不敢与汉人展开国战。
  比较不幸的是,东汉末年再次内乱,又一次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还是等待曹操统一了北方,下一代的曹丕建立魏国才又一次控制了西域。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从曹魏那里继承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只是司马氏的这一个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比曹魏期间都不如,后面又经历了五胡乱华,使西域脱离汉人控制的时间有些长了。
  刘彦所建立的汉帝国算是汉人第五次大规模地进军西域。
  这一次汉人对待西域远比前四次更加的酷烈,会这样是因为汉人极度需要汲取营养,手段自然也就无法温和到哪去。
  西域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地方,就算是一再被控制,可是依然有着众多的王国以及城邦、部落,民族的数量之多更是远超想象。
  复杂的情势导致的是西域各民族之间纠葛不清。
  现在汉人涌入西域,干着各种烧杀抢掠的事情,按理来说西域人应该团结起来对付汉人吧?可实际上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