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台依然就是诸夏款式,刘彦已经从王基那里知道倭人对建造台子十分用心,一切规格和款式都是天子模式,一再恳求王基要让刘彦上高台接受倭人的跪拜。
  刘彦甚至都没有让跪倒在地的倭人们起来,不是说他特意要侮辱还是什么,作为汉国天子还没掉份到这个地步,其实就是完完全全地无视了。
  “这是什么?”刘彦走到一半却是停下来,指着被摆在案几上的东西,三样什么东西被红绸缎盖了起来,他掀开其中一个:“青铜剑?”
  王基被任命为倭列岛总督。他需要干的活就是监督各处金银矿的开采,甚至还要负责硫磺和硝石的采集,另外就是威慑倭列岛的那些国家,因为汉国的的确确是太强大了,他这个总督俨然就是那些国家的太上王了。
  “陛下,此剑便是魏明帝赐予邪马台的那柄剑。”王基很狗腿地双手将剑从台架上捧起来,也不害怕剑身没剑鞘被割伤,奉给刘彦:“此剑几番遗失又被找到,现为大和国所有。”
  所谓的大和国现在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小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野心就不是一般的大,是一开始就立志要一统倭列全岛。要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他们也的确是做到了一统全岛,也将倭国治理得强大,最强盛时期可是占了大半个东亚,甚至是太平洋都曾经是他们的内海。
  那是一柄被保养得很好的青铜剑,从雕纹上可以看到浓烈的诸夏痕迹,剑身开刃也显得锋利,凑近了看剑身甚至都能倒影出人脸。
  就是一柄青铜剑而已,刘彦并没有据之己有的打算,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来自中原王朝的皇帝册封某个倭人,于历史上留下亲魏倭王的记录。
  对于刘彦来讲,哪怕是有收集古剑的爱好,找一找历史上伟大皇帝或名将的佩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干将、莫邪、鱼肠剑等剑也有收藏价值,至于什么天丛云剑几乎与一块破铜没什么区别。
  倭人也就魏明帝曹叡赐予的三件“神器”能在这种场合拿得出手了,他们拿出三样“神器”也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大概就是“天子,俺们一直都是自己人”,后面延伸出来的可能是“妾身已经脱光洗干净了,擦好了蜜糖之类的,赶紧临幸妾身吧”之类的。
  刘彦这才像是记得倭人已经跪得够久,对崔宗吩咐了一下,很快就有专门唱礼的人大喊:“众人平身。”
  没什么天子口谕,也没什么天子诏,更不会出现天子命,那得是分场合和对象,动不动就玩“口含天宪”那一套只会出现在演义作品。
  先是倭人权贵站起来,最后一个倭人权贵之身之后,其余一直在观察的倭人才先后起身。
  “倭人对阶级很重视。”王基虽然才当倭列岛总督没两年,可是对倭人必须要进行研究:“他们的平民很自觉尊重阶级尊卑。”
  倭列岛现在其实是处在奴隶时代,他们会尊重阶级制度可不是依靠好言相劝,是动辄杀人迫使遵守。像是在诸夏那边,哪怕是贵族也不能随意处死奴隶,可在倭列岛这边的贵族只要起了兴致就能随随便便处死任何贵族以下,是用血腥来证明阶级的庄严性。
  别奢望刘彦会去与那些所谓的国王或贵族亲切交谈,甚至连对话都不会发生。他一番巡视下来,觉得够了才走向高台,迈着一道道的阶梯走到最顶上的平台,等他站立的时刻,现场的倭人又是像割麦子那样全跪倒了。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好家伙,刘彦还在思考自己应该干什么,倭人竟是又万众唱起了《诗经·大雅·文王》。
  这个就是一个拍马屁的诗,作者是周公旦,专门用来歌颂周文王姬昌,自被创作出来之后在一些特别场合才会唱,用意当然也是拍马屁。
  一首《诗经·大雅·文王》被唱颂完,倭人还整齐地呼喊了一些什么话,一遍呼喊还一遍做出跪拜的举动。
  “陛下。”王基懂一些倭语,翻译道:“他们认为您就是神灵。”
  刘彦这一刻:“……”


第819章 想要大汉绿卡吗?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刘彦好像是与在世神灵没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一点汉国的重臣会有更直接的了解,例如可以大变活人……
  人类天生敬畏强者,会给予臆想出无数种的威能,形成一种近乎于信仰的崇拜。倭人不知道刘彦能玩大变活人,他们却是清楚刘彦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麾下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仅此就会将刘彦视作神明。
  倭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将中原王朝的天子当成神明看待,等大和国变成了日本国,国王也变成了天皇,他们就自己搞出了一套崇拜体系,比如天皇就是在世神,讲话不叫讲话叫鹤音。
  “大和国?”王基被问及,稍微评估了以下才答道:“人口二十来万的一个小国,大汉没有涉及倭列岛前,他们是列岛上好战性和侵略性最强的一个国家。”
  二十来万的人口在倭列岛已经算非常多了,他们靠着这样的人口和半处于石器时代的武备南征北战,要是汉人没有过来倭列岛,他们很快就会解决掉野比国,下一步就该对九州和四国岛的国家动手。
  “陛下,大和国现在也是出动仆从军最多的倭列岛国家。”王基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政绩那样:“其他倭列岛国家人口十万仅是提供五六千仆从军,大和国二十万人口提供了三万。”
  王基绝对有炫耀的理由,是他统合了一些倭列岛的国家,再出动一个曲的常备军,很轻易就攻克了大和国的首都藤原,可惜的是没有抓到国王给逃去了奈良,不过那个国王到奈良就立刻派人向王基表示“俺服了”。
  作为唯一一个被揍了之后才臣服的国家,王基没有理由不刻意针对,硬生生将一个人口仅有二十来万的国家弄出了三万仆从军,等于是大和国国内的青壮基本是被搜罗空了。
  “臣听闻三万来自大和国的仆从军有一千余人已经获得汉籍?”王基也没敢想要一个答案,矜持地说:“战死的,归于汉籍的,一代的男人不再归于大和国,他们的人口增涨不起来,国家缺失劳动力也难再兴风浪。”
  刘彦倒是清楚一件事情,倭列岛上面向汉国输出适龄女性的国家最多不是大和国,可说起来大和国输出的适龄女性绝对是质量最上等的。他当然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但是大和国害怕汉国不高兴找借口继续收拾,还因为国内的青壮几乎空了,难道那些女性就不嫁人啦?一样是要嫁人,那么嫁给上国的男人自然是最理想。
  “近些年……大汉从周边引进的女子数量一再增加。”桑虞可是知道汉国一直被男女比例不平衡困扰:“直接掳走的不算,主动嫁给大汉男人的异族女子,去年有十六万。”
  那些女人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其实就是去年汉人进军西域,干掉和俘虏了相当数量的西域男人,西域那边侍奉强者的观念更强一些,西域女人一看汉人那么强,汉人的男子对女人也好,没道理不黏上去。
  刘彦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好想忘记指定一条律法,也就是外国女人嫁给本国男人就能自动获得汉籍。
  在现代,多少天朝女人外嫁,不是一定是喜欢外国男人的鸡儿粗大,是为了获得外国的国籍。有相关的数据,其中一年最多外嫁女人多达三十四万。要再算陆陆续续嫁出去的,那个数据多到令人惊讶。
  其实女人选择谁是她的自由,就是本民族的男人肯定会觉得不舒服或更负面的情绪,直白点就是本国光棍那么多,女人却不断外嫁,简直是狗都不日了。那么问题来了,女人为什么外嫁,就是因为觉得外国好嘛。
  “子深呐。”刘彦心生恶趣味,嘴角也勾了起来:“御史府责任没到位哇!”
  桑虞直接是心一突,以为御史府出了什么狗屁倒炉的事情让刘彦知道了。他做出一愣的神情,后面诚惶诚恐地请罪道:“陛下,臣疏忽。”
  天子觉得谁有错,那么没错也是错,哪怕觉得太阳从东边升起是不对的,全国上下也要立刻更改地理标注,东边不再是东边,特么成西边了。
  “是疏忽了。”刘彦做出深思的神态,缓慢地问:“嫁给大汉男儿的那些女子,她们没有获得汉籍吧?”
  桑虞很努力地进行回忆,之前压根就没关注过,又哪能想出答案,却是明白了刘彦的意思,当即保证:“臣会立刻去书,御史府会提出立法。”
  其实得是女人缺到一定的份上汉人才愿意取异族女人,要知道至少在上古先秦一直到很久以后,至少汉人觉得自己身上的血统很高贵,绝对不能让异族的血统混进来,尤其是越有身份的人越排斥与外族通婚。
  汉人的血统高不高贵不是自己的说了算,却是没搞明白诸夏的祖先怎么强大并延续下来,不就是依靠征服异族并且占有异族女人的子宫才壮大了本身吗?
  换作游牧民族就很明白这个真理,他们万分清楚民族想要延续缺不了子宫,想要更多的子宫就去掠夺其他民族的女人。
  一个男人和一大群女人可以创造出一个民族,可是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却很难创造出一个民族,男人一哆嗦就算完事,女人却需要时间将宝宝孕育出来。
  远古的人朝不保夕,很可能人在树上睡就被豹子给叼走了,也可能好好生活着突然来个泥石流覆盖,他们真切了解到女人子宫的重要性,社会体系就是母系社会。
  好吧,其实是男人难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女人有着更好的采集技巧能获得更多的食物,那么谁掌握了更多的食物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彦指挥的扩张不止是在攫取土地,比起土地其实是掠夺更多的女人最为重要,要不就算是抢下了土地没人又有蛋用。
  “是的,陛下。”庾翼不知道刘彦为什么要问自己,还是恭敬地回答:“征南将军止于您出巡之前,向国内运输了八万的阿三年轻女人。”
  那些阿三女人其实是吉塔拿多的高种姓主动奉上,绝大多数就是所谓的贱民,少量是高种姓女人。他们这么干是从远征军的一些人知道汉国需要女人,很乐意用高种姓女性与汉国的一些人联姻,绝大多数的贱民女人其实就是附属品。
  既然都说阿三了,庾翼也不介意再说说其他国家,比如王猛去了波斯萨珊之后做出来的功劳。
  “王猛啊?”刘彦还是知道王猛在波斯萨珊干了什么的:“他不断购买女奴已经引起了沙普尔二世的注意。”
  沙普尔二世就是波斯萨珊目前的国王,能够称得上是雄才伟略,就是早年的时候有够时运不济,比如酝酿对罗马的反攻偏偏国内不断出现暴动和叛乱,幸运的是罗马人自己也在内乱。
  “波斯人阻拦景略?”庾翼对王猛的印象足够深刻,不止是作为刘彦的初代贴身秘书郎,还因为王猛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睿智和稳重。他问完自己却笑了:“波斯人哪怕有心阻拦,一来景略并没有触犯萨珊的律法,二来……波斯人现在正巴结大汉。”
  沙普尔二世没去阻止王猛大肆购买女奴,相反是以优惠价格将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卖给了王猛,就是王猛提出在波斯萨珊招聘女工的请求被拒绝。
  除了天生智障之外,没有一个能坐上国王宝座的人是蠢货,沙普尔二世很清楚女人对一个国家(民族)代表着什么,汉人多弄去一个就代表波斯萨珊少了一个,他能容忍王猛购买女奴乃至于是贱卖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不过是给汉国面子,可要让他答应以任何形式的手段大肆弄走波斯女人就属于不能忍了。
  刘彦在想其他事情,他记得阿三贱民不管男女的皮肤都很黝黑,尤其是阿三贱民的女性……怎么说?以他的审美观来判定的话,真有点审美不过来。
  “阿三的那批女性……”刘彦又想到了中南半岛,似乎那边只有交趾和附近的人种与诸夏区别不大?他问:“销量好吗?”
  刘彦倒是想岔了,中南半岛的女性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说其实还不错,哪个民族都有丑的,可整个民族一样丑真的少见。
  中南半岛的交趾以及周边,目前的人种其实是黄皮肤系,除了与汉人在五官上略有区别,其他真没什么不同,他印象里中南半岛的那些黑皮肤人种,是阿三陆陆续续移民过去并繁衍下来的后裔。
  比如说,后世泰国并不止盛产人妖,泰国的女人要是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讲其实并不缺美人。
  再有一个例子,半岛那边的棒子,要是有小时候的照片和成人后的照片,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小时候普遍有一个猪鼻子,可特么成人了谁有事没事都去整一下,就算美也是人工创造的美,年轻的时候看着是美,等年龄到了再一看……呵呵呵呵!
  包括刘彦在内已经不在大阪,是刘彦想去富士山瞅一瞅。
  现在的倭列岛大部分地区是处于蛮荒状态,人口大多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平原,像是那个大和国能一直对外侵略,就是他们占据着倭列岛上面可能最好的平原地带(倭列岛的关东平原),才能有足够的农田支撑对外用兵。
  当前这个时间点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东京,事实上倭列岛上面也不存在什么大城市,基本就是零零落落的小村子,最大的城镇是居住着四万人,是位置在九州岛的隼国都城,他们却是夫余裔。
  中原天子想去看一看云山(富士山)对于倭人来说就是天大的荣幸,他们尽管一个能得到刘彦交谈资格的人都没有,可依然屁颠屁颠地求着跟随,好像是能远远地注视到刘彦的身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装的。”刘彦面无表情地说:“他们是真的害怕,不得不装出敬畏和崇拜的模样。要不是大汉缺劳动力,寡人……哼哼!”
  桑虞与庾翼对视了一眼,压根没搞明白一点,就倭人那种刘彦动动嘴巴就能灰飞烟灭的货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彦那么的讨厌。
  倭人现在将富士山称呼作云山还是有点理由的。从远处看去,富士山常年被白雪笼罩成为一片白色,由于有波纹的存在,看着不就像是有着一层的云朵吗?他们现在并不将富士山视为神山,更没创造出天照大神,也没镇压着八岐大蛇,就是单纯看作一座漂亮的山峰。
  “没‘撒库拉’?”
  刘彦已经来到富士山的山脚下,看着一片的葱葱绿色,有着多种的树木,以松树和杉树最多,就是没看到樱花树。
  “……”桑虞没听懂刘彦刚才讲的什么,看刘彦一脸的失望,压低声音对庾翼说:“陛下好像很了解倭列岛。”
  庾翼无声地点头,要是没刘彦说,谁特么知道倭列岛盛产黄金和白银,就连一座中原根本不知道的山也在事先被描述得差不多,使得他更加笃定刘彦有类似天眼通一类的神术。
  现在的富士山当然没樱花树,甚至可以说整个倭列岛都看不到樱花树。
  樱花的真正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脉,后面是慢慢传入到长江流域,传到倭列岛是在两宋时期。
  在宋时,林园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宋人官府可不止一次搞过百花品鉴活动,尤其是苏东坡建立西湖景区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在西湖搞百花争艳活动。
  两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饮酒作乐有着特殊爱好,还搞出了无数种的噱头,其中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树下铺上一层毯子,搞来案几蒲团啥的,几个好友坐着一块饮酒作诗,倭人可不止一次看过,并觉得那样做的逼格实在高出天际,以倭人觉得好就必须学的天性,大家就懂得后面的发展了。
  “寡人走之前,让人问一问谁愿意随同寡人前往大汉。”刘彦没看到成片的樱花树,也没搞懂樱花树是在两宋才被倭人搞到倭列岛,没看到想看的心情就会糟糕,转头看向王基:“你知道那些不愿意随寡人回大汉的应该怎么做。”


第820章 神圣不可缺失之土
  刘彦没有看到想看的,倭列岛其余地方也就几处正在开采的超大型金矿和超大型银矿有必要去巡视一下。
  倭列岛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大陆板块中间,它的形成是远古时候大陆板架发生碰撞隆起,等于曾经就是一个满是火山的地方。
  大陆板架互相碰撞,会使深层的一些资源被翻出来,尤其是曾经满布火山,导致一些贵重金属真的会储存量多到可怕。
  在汉人没有来到倭列岛之前,倭人其实已经开始在挖掘黄金和白银,只是他们的社会结构注定了一点,食物才是最珍贵的。因为没有形成昌荣的海上贸易体系,金光闪闪的黄金和银灿灿白银注定只能是烂在仓库里面,无法发挥出黄金和白银该有的价值。
  此时此刻,刘彦就站在一座仓库里面,一眼看去叠成金字塔形状的金锭和银锭在倒映着火光的光明,一堆堆闪耀光芒的黄金和白银,它们互相倒映着光线竟是让整个仓库有那么点变成白昼的模样。
  “此处黄金与白银数量一致,称重却是黄金比白银多。”王基不懂那么多,他当初对黄金比白银重可是感到万分惊奇:“每个仓库储量都一致,共有十二个这样的仓库。”
  刘彦并没有丢掉相关的知识,他记得每立方厘米的黄金为十九克左右,每立方厘米的白银却只有十克左右,那么一样的体积当然是黄金要比白银的份量重。
  简单的说吧,仓库里面的金锭和银锭体积一样,可要两块银锭才有一块金锭的差不多重,倒是也符合它们本身的价值,就是现在诸夏的白银远比黄金缺少,导致的是白银要比黄金更值钱……
  没开任何玩笑的,诸夏那边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之后,市面上的白银绝对要比黄金多,可那是经由贸易从海外获得的白银,比如朱明一代的白银超过八成是来自倭列岛,到满清之后新增的白银基本来自美洲,而美洲的白银可不是印第安人带到满清,是欧罗巴人和满清贸易带过来。
  十二个仓库,每个储藏了两吨重的黄金和一吨白银,那也就是二十四吨黄金和十二吨的白银,它们并不是汉国在倭列岛获得的全部,只是新一批等待被运走的货物。
  “大汉从倭列岛获得黄金共有八十七吨,白银九十六吨?”刘彦得到答案就点点头,说道:“远没有足够利用起来。”
  刘彦其实不知道倭列岛储藏了多少黄金和白银,反正不断地进行开采和掠夺就是了,相对于黄金来讲,他对白银更为看重,原因……自然是系统可以凭空变出金矿,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会不会消失,正让人在汉国之外的任何一国挥霍着系统“变”出来的那些黄金。
  王猛大手大脚地在波斯花钱,甚至还会去罗马撒钱,花的那些黄金就是属于系统产物,要是波斯人罗马人愿意,他甚至有花钱购置土地的念头,只因为那批黄金的数量真的太庞大了。
  其实王猛的野心算小了,刘彦还想着用黄金买下整个世界,可惜的是有很多东西肯定是非卖品。
  哪怕是加上从倭列岛掠夺的八十七吨黄金和九十六吨白银,以汉国目前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肯定是无法支撑起市面上的流通,那也是刘彦为什么还没有搞出金、银、铜三进位货币体系的原因。
  刘彦为什么不直接搞出纸币?首先任何的体系都有一个过程,通常还是社会的需要带动演变。
  比如贸易越来越大,付账的时候拉着几车货币太麻烦,那么将钱存在某个机构,使用机构开出来的兑换凭证付账,那就是很理想的事情。要是机构信誉足够好,也不会发生有人想要兑现拿不出来的状况,凭证的信用值被认可,人们用着用着成为习惯,那么纸币也就被接受了。
  真实情况是,不管是诸夏还是哪里,以少数人搞出来以纸币代替贵重金属的事情,可以说每次都搞出了天大的麻烦,刘邦鼓捣过“代百钱”,汉武帝搞过“白鹿币”,杨广搞过“当百钱”,其实都是变相的掠夺。像是两宋就搞纸币系统,搞得国民经济差点自己崩溃,得是宋人的底蕴还算不错才没搞得举国破产,但是破产成为无产游民的数量也多到吓人。
  汉国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与之前的几个朝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流通的货币当然是铜钱,可是以物易物的现象更普遍一些,原因是铜钱的数量不足以支撑流通,再来也许是货物本身就有利用价值,铜钱却只有人肯卖才能产生价值。
  看完了几个代表性的金矿和银矿,倭列岛就没有哪处值得刘彦游览的地方了,他回到大阪港稍作停留,一是旅途过程中必要的休憩,二来就是等被点名的倭人权贵。
  “倭人该是什么样的真实想法,就看来没来。”刘彦事先已经让人透露风声,这一次带走那些倭人是要带回汉国享福,也就是过去了想回到倭列岛就不容易:“便是大汉随随便便的一处县城,也要有倭列岛最大的城镇更有文明气息。”
  “他们在此处为人上之人,财产也是在此处……”桑虞其实觉得刘彦逼得太明显了一些,却一点忧虑都没有:“真心诚意愿意去大汉生活的倭人贵族恐怕没有。”
  说的是呢,人离乡贱可不止是说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亲无故、失去依靠和容易遭人轻视,说到底大部分的财产都带不走,到了新地方什么都要重来,尤其是权贵被迫换了一个地方,不但熟悉的一切会没有了,连带狗腿子也很难全部带走,还怎么作威作福啊!
  刘彦也没想那些倭人能诚心诚意地搬家,他在进行的只不过是汉国获得倭列岛统治权的必要步骤,不是将权贵杀光或是使之融入统治阶层,那就全部给挪个地方嘛。
  得说的是,要是那些倭人权贵能给汉国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刘彦肯定是不会将事情做得那么粗糙。
  很关键的问题是,那些倭人就算是想搞事,至多也就让某些矿产的做业停顿下来,汉军干活的时候死伤一些人,死最多的肯定是倭人,然后可能会让汉国在倭列岛的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从温和转变为酷烈。
  就是不管倭人干什么也就那么样子,没必要去描述一群或者某个倭人有什么行动。在刘彦规定期限之内,陆陆续续有被点名的倭人到来,他们普遍是拉上好几车的资产,带上一些奴仆,就是装也装成要去汉国了,很高兴、很开心、很期待……
  “本人来了,家人也带了一些。”庾翼是在最后一个被点名的倭人权贵到来后,才向刘彦报告:“他们之中有人留下第一顺位继承人。聪明的则是带来第一顺位继承人,留下了其余子嗣。”
  刘彦就知道被点名的倭人会过来,目前倭列岛人种挺杂,可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注定了一点,清清楚楚知道事不可为的时候太能忍了。
  世界上所有岛国或是处于狭隘区域的民族都是那样的共性,比人弱的时候奴才性高出天际,比人强的时候却是比任何人都能搞事和极度残忍。
  到来的倭人,他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谦卑,哪怕是看不到刘彦的影子,对着刘彦所在的位置进行跪拜是必须的程序,对待稍微有点身份的汉人都得是一副奴才样。
  刘彦一次无意中看到某个倭人权贵小心翼翼地对待站岗的汉人什长,脑海里面不知道怎么就浮现中日战争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哪怕是一个高官都要像是狗腿子来奉承一个日军中队长,深怕态度上有些不对就要阖家全族的嗝屁。
  “也只能如此了。”桑虞说的是,倭人权贵都那么没有底线地屈服,不好再继续搞事:“有他们在,大汉奴役下层倭人也更方便。”
  刘彦不得不承认就是那样的道理,就好像英国人殖民印度的时候,对于阿三高种姓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尊重,是为了更好地去奴役那些低种姓,想要让被利用的民族产生最大的价值,一些事情还真的得做。
  舰队又重新出发了,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位处大陆边上不远的夷州,到目的地之后一样是会稍作停留。
  “陛下,有倭人很小心的试探。”庾翼是觉得很好笑:“他们担心自己会被丢下大海。”
  刘彦是有过这种想法,但仅仅是一闪而逝。他现在是天子好不好,要是作为一个有点权利的人,那么干挺合适的,可作为天子就不好那么干了。
  理由挺简单的,目前任何的倭人对汉国都无法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别人都屈服成那样子,骗出来再丢进海里,别人会怎么去评价刘彦这个天子?
  运输黄金和白银的船队是与舰队同时出发,他们在半路上分开。装载倭人的船只没有跟着前去汉国本土,他们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汉国对大海的利用,和知道汉国开拓出了多大的海洋。
  “既然不杀,就该让他们了解大汉的强大。”刘彦这一招其实是跟倭人学的:“蚂蚁永远不会产生撼动大象的心思。”
  刘彦却是说错了,倭人殖民夷州,为了让当地的一些山地民族别搞事,特地邀请那些部落的首领去日本旅游观光,想让那些首领看到倭国强大的海军,又见识一下当时亚洲最大的工业区。那些首领的确是见识到了倭人的强大,可该争取权益也没忍耐,后面还是掀桌子了。
  夷州是现代天朝人的痛,它是在明朝时期才成为诸夏的疆土,在此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或割据政权,也就三国时期的孙权派军登陆夷州,后面可能是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又或是待不下去,反正孙吴很快就遗弃了夷州。
  大明将夷州变成了诸夏的疆域一部分,他们作为第一个拥有夷州的朝代,政权的灭亡也是随着叛徒出卖而丢失夷州被终结。得说的是老朱家对诸夏的版图贡献非常大,像是高原那边虽然是为了消灭蒙元而进军,可大明也成了第一代将高原纳入疆域的正统中原王朝。
  目前汉国已经在夷州有驻军,还派人在岛上进行勘探和绘制地图,理所当然也是成为汉国疆域的一部分。
  哪怕是夷州岛上真没有多少资源,刘彦依然是拿夷州当成本土的一部分来看待,那是一种现代人该有的情结。
  刘彦的想法是一回事,可要让汉国真的倾斜资源去开发夷州则是想得有点多了,大陆那边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以实际而言建设大陆也更有价值,就算真的想要发展夷州,那也得是等大陆那边该重视的建设结束。
  夷州有汉军驻扎的地方基本是海岸线,像是岛屿中心部分满是山区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派人进去观察一下。
  “岛屿之上的山区比想象中要大,几乎是贯穿了整个岛屿的中央区域。”庾翼说的可不是汉国的勘探结果,是东晋小朝廷曾经也想过开疆辟土,派人上夷州进行侦查:“那里面的野人部落非常多,全部相当野蛮。”
  夷州山区的部落能不野蛮吗?岛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