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在遭遇突袭之后还反扑反击。
  “蠢不蠢不知道……”司宏壮少了言笑嘻怡,换上了严肃:“两个相隔十数里的地方一起试探……”,说到一半看向牛辗四,没再问什么,顿了顿才继续说:“敌军按捺不住了。”
  也许是为了表明司宏壮猜测的正确性,倒不是又有人跑来汇报遭遇突袭什么的,是海军方面来人,告诉伏伟休假到了头,该回去报到。
  “克塔克的敌人海军大股出港了。”伏伟也没有什么好带走的,一边穿防雨工具,一边说:“我们窥探到有船只出现在北边八十里外的一处海岸,看样子是想就近建设水寨。”
  阿三洋这边有很长的海岸线,汉国这边一再地测量下来,光是天然海港就发现了四个,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平蛮校尉部北边的八十里处。
  “看样子,海军得逞了。”
  司宏壮也知道那里有天然海港,更知道为什么不抢建军港,对着穿好雨具行礼的伏伟回礼。
  在同一时间,两人异口同声:“保重!”


第746章 大汉的逼格
  平蛮校尉部历经将近三年的建设,从一开始只是在海岸线建设港口,到后面已经向内陆一再扩展,到了元朔九年秋季阶段,总占地面积已经超过八十平方里。
  汉国的一郡之地,大一些的郡会达到两百平方里左右,小一些的郡则是低于五十平方里,考虑到平蛮校尉部是在本土万里之外,八十平方里的面积是真的一点都不算小了。
  平蛮校尉部开拓出八十平方里,应用于营盘的驻地并不是太大,绝大多数地区是被开垦出了农田,一些区域则是用来养殖家禽或家畜,俨然就是一个要自给自足的架势。
  事实上,在元朔八年期间,平蛮校尉部就已经有产出,得益于这个地方一年能够三熟的气候,收粮六十万石。
  不要小看前线自己产出的六十万石,也就是因为刘彦有系统可以利用“仓库”远程补给,要不然想要万里迢迢运输六十万石粮食,哪怕是使用海运,运输的消耗也不会低到哪去。前线能自产六十万石粮食,等于是为后方节约了数百万石粮食,更有意义的是表明打下的疆土并不是只有付出而没有土地之外的收获。
  “你们汉人太厉害了。”厄古泰·巴赫拉姆不是说别的,是汉人这种出国既能开疆拓土还能自己生产的本事:“我们不是没有尝试过要这么做,可是一次都没有成功。”
  波斯人既然能够成为中亚霸主,其民族自然是有很多可取之处。世界上能够不被历史洪流所吞噬和淘汰的民族,每个都会有自己的优点,能够发展成为霸主民族更是会有自己的天赋技能。
  对于汉人来讲,耕战其实就能说是天赋技能,有汉人落脚的地方,第一时间想到的基本上就是先解决肚子问题,在解决肚子问题的途中免不了就是为了保护劳动所得去厮杀去流血,结果通常是一边打着一边消化着,周边的敌人竟然没了。
  能够成为霸主的民族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崛起倾向。
  比如波斯人向外开拓尝试自给自足,自己动手每次都没什么好结果,倒是抓捕当地异族驱使劳动的成果相当斐然,就是他们没有“化胡为汉”的特殊本领,相反对民族的区分很严格,偏偏又没狠下心干掉所有异族,结果是敌人永远是敌人,一旦波斯人稍微有衰弱的迹象,曾经被征服的民族就又会开始跳。
  “厉害吗?”司宏壮觉得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才对,没有那种本事才是无能。他好奇地问厄古泰·巴赫拉姆波斯人都是怎么做的,得到答案之后可没教别人聪明的高尚情操,反而是笑嘻嘻地说:“该作战的人一直作战,该劳动的人一直劳动。我们这么做完全是逼不得已。”
  厄古泰·巴赫拉姆也笑了,他可是知道本地的野人都是什么鸟样,那些野人长期就是天生地养,导致野人没有耕作技能的同时也是十分懒惰。他更知道汉人不是没有教导野人耕作,可是野人就是那么的不堪驱策。那么一想,他发觉汉人着实是太苦逼了,开拓个地方竟然是遇上那么些野人。
  中南半岛的土著有那么不堪?很是负责任地讲,只要是血统纯正又没有接触过诸夏文明的野人,甭管是什么民族都还真的就是那么的不堪,也就是经过诸夏熏陶过的交趾野人才发生“基因异变”。
  阿三纠集起来的联军有异动,司宏壮必须回到后方查看各种准备。
  平蛮校尉部就是一个军事基地,光是常备军就有两个,郡县兵一再增加之后足有八万,后面还一再调集仆从军,目前仆从军的数量已经超过十五万。
  在这片土地劳动的人,郡县兵和仆从军就是主力。其实郡县兵本身就是徭役而来,他们在家乡本来也是要干农活,对于生存的技能怎么会陌生。仆从军就更不缺会干农活的人,某种程度来讲的话,大多数比起上阵杀人而言仆从军对农活更拿手。
  汉国目前的仆从军是以倭人为主要来源。而倭人现在的民族成份其实挺杂,那个所谓的大和民族现在还只是小虾米,像是扶余人、慎道人、百济人、三韩人都比叫大和的民族要多得多,甚至是倭列岛北部本地土著的虾夷人和阿依努人都要比大和人多和强大。
  倭列岛这条虫子上的居民自先汉就跪舔中原,就是东汉末年后分裂的曹魏都能威慑,面对已经形成统一且灭国灭族诸多的今汉,倭列岛各国各邦压根就没什么反抗能力,除了跪舔还是跪舔。
  汉国是十分有计划且有步骤地在削弱倭列岛各国,令刘彦觉得无趣,国中君子觉得害羞的是,倭人那种没有任何尊严的跪舔,使刘彦少了征服和“大仇得报”的快感,国中君子则是觉得有些不地道。
  在平蛮校尉部想要区分是哪个群体的人挺容易,从什么样的人干哪些活就能明显区分出来,最明白不过的就是常备军绝对不会去干闲活,指使人干活的一般是郡县兵,干活的则会是仆从军。
  肤色和样貌几乎没有区别的人是从做什么事来进行区分,明显倾向于白种体系的波斯人,很像是亚种黑人的阿三和本地土著,一眼就能从肤色和长相上看出是来自哪里。
  大战之前的气氛总是会与和平期间不一样,司宏壮所入眼之处,到处都是各种忙碌的人群,看到最多的就是将物资装车,一队又一队的马车装载完毕之后就开拔前往该去的地方。
  厄古泰·巴赫拉姆带着三千波斯人参与平蛮校尉部的防御,波斯人是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宣告自己正在履行盟友的责任。
  不过,波斯人也清楚象征意义要高于实际意义,平蛮校尉部可是有接近十五万的汉军和同等数量的仆从军,笈多本身出动十万又拉了小伙伴将近八万从陆上而来,海上却是不知道笈多会出动多少兵力。波斯人要是觉得三千人能够在这种大型战争中成为中坚力量,他们也成不了中亚霸主。
  不止是波斯人来凑热闹,其实平蛮校尉部也有五百罗马军队。
  那五百罗马人都是公民,而公民在罗马就是军人。他们刚刚到平蛮校尉部也就是这个月的事情,用的理由是迎接汉国即将出使罗马的汉使,其实是知道笈多王朝即将进行最猛烈的反扑,过来挣汉国好感的。
  刘彦已经任命王猛为“天使”,出使波斯以及罗马。
  王猛是冬至节之后从关中出发,耗费了将近一个月回到建康,又准备了将近一个月才起航,先到朱崖洲(海南),又面抵达交趾日南郡的比景(越南洞海以北),经过马六甲的时候倒是没有停留,是在八天前抵达平蛮校尉部。
  很不巧的是,王猛恰好碰上了笈多王朝要发动攻势的时间点,他们一行要出使的人包括船队只能是暂时逗留在平蛮校尉部。
  王猛作为代表中国天子出使遥远异邦并不是诸夏历史上的第一次,数百年前的张骞才是开历史之先河,问题是走海路出使数万里之遥的异邦他国就真的是诸夏文明的第一次,哪怕王猛日后再没有干出点什么成绩,仅是这一趟出使就够王猛名留青史的了。
  波斯人和罗马人对于刘彦派出使节的事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都是无比重视,王猛到平蛮校尉部之后。
  厄古泰·巴赫拉姆在看到王猛的第一时间就立刻表示国内必将派人隆重远迎,还解释说因为是海路的关系,没办法像曾经的帕提亚帝国时期那样数万甲骑具装迎接,请王猛务必不要觉得被轻视了。
  带着船队千辛万苦又不远万里迎接到平蛮校尉部的马里乌斯·乌格里,他的做法是见过王猛,立刻表示包括他在内的罗马公民都已经成为王猛的护卫,将一直保护王猛安全抵达罗马(城)。
  马里乌斯·乌格里是罗马某个行省的护民官,而护民官在罗马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官职,就是挂职在行省会在份量上显得低一些,但分裂中的罗马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很有诚意。
  也就是在这么个年头了,不但王猛对波斯人和罗马人的安排没觉得有什么,就是知道发生那么一回事的汉人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要是发生在近现代,比如“我大清”时期,世界大国对自己的外交官有这样的礼遇,“我大清”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喜极而泣。就是到天朝崛起之后,要是出现这么个规格,也是必须一吹再吹,宣扬到全球七十多亿人全知道。
  问题是,现在的汉人只是觉得波斯人和罗马人还算懂事,认为这样的做法才是理所当然,要不这么做就是对大汉的不尊重,而不尊重大汉可是要“虽远必诛”的。
  “嗯?”
  王猛来到平蛮校尉部,虽然说是代表刘彦,可是因为性格的关系是一点都不摆谱,没干出让桓温挪地再住进去的事,更没有干什么颐指气使的事。
  “派兵参与大汉的战争?”
  王猛起初见马里乌斯·乌格里来找,以为又是商谈出使的细节,一听罗马人想要参与这一场战争则是有些愣神。
  历经胡乱时期,汉人觉得自己是被老天爷包括满天神明抛弃了,不缺奋起抗争的人,可是下场往往很悲惨,得不到南方小朝廷的认可,甚至还会被南方小朝廷认作必诛乱民,可以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再经受打击。
  就是在自信心和自尊心几乎被打击得完全失去之际,冉闵一嗓子“杀胡”还能激起汉人发起绝地反击,但一场反击就像是点燃之后绚丽的烟火,短暂且美丽却无法长久,将近三百年的被奴役生涯开始了。
  可是被刘彦改变的这个历史不是那样,尽管汉人也有被胡人肆意凌虐的经历,可是他们是用自己的勇气找回自信和自尊,也没有如历史上再次遭遇当头一棒。当代的汉人再次参与或是见证了国家的崛起,曾经凌虐自己的羯族被屠灭,鲜卑、羌、氐和杂胡不是被灭就是远窜,汉人的军队对那些残部锲而不舍地追杀。
  现如今的汉人,他们是因为军队的辉煌战绩,还有国家的再次屹立而起,有爵位的人谁家没个异族的奴仆,汉国使用异族劳力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谁都能清楚自己比起异族就是高人一等,基本是有着强国一份子的心态。
  百姓尚且是那样的心态,身为国家体制内的一份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吏都觉得自己比小邦的国主更牛逼,王猛不但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今时今刻作为“天使”还代表着天子,对于罗马人这样的热情非但没有什么高兴,反而是怀疑罗马人抱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虽然只有五百人,可是罗马公民从小就学习战技,一个罗马公民能够对付三个波斯人,十个罗马公民能够对付一百个波斯人,一百个罗马公民能够保证被两千波斯人围攻而不输。”马里乌斯·乌格里其实是想拿如日耳曼、凯尔特、哥特人之类的蛮族比较,可他担忧王猛不知道那些蛮子,只有拿波斯人出来比较:“相比起波斯人,我们更能打!”
  王猛的表情很诡异,波斯人之所以派兵参战,那是汉国与波斯人形成某种程度的联盟,在针对阿三方面汉国与波斯人是有共同利益,所以波斯人派兵参战很是合情合理。
  其实汉国对波斯人参战也是不以为然,真没觉得三千波斯人在这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只不过是波斯人太热烈也就答应下来。
  王猛听马里乌斯·乌格里的说法,一个罗马人竟然是能抵得上二十个波斯人,不是马里乌斯·乌格里自我吹嘘得太夸张,那就是波斯人是废柴到一定程度,不管怎么样都是值得深思且去探索的问题。
  “军事归于征南将军。”王猛倒是想看看罗马人有没有马里乌斯·乌格里吹得那么厉害,也就应承下来:“本使只会找征南将军说项,成与不成却不敢定论。”
  马里乌斯·乌格里却有别样理解,他所知的赛里斯就是天子最大,那么代表天子的王猛开口还有不成的事吗?他瞬间就是斗志高昂又万分高兴,一定要让赛里斯人好好见识罗马公民的武勇。


第747章 是时候了
  秋季中旬,满是乌云的天际依然是飘着不大不小的中雨,站立一处眺望而去,入眼之内的青山绿林被笼罩着一种朦胧。
  本来应该满是诗情画意的风景,却是山林之间怒吼以及惨叫不断,那是笈多纠集的联军对汉军布置的防线发起攻击,一方拼命向前,另一方则是奋力阻击。
  战斗是发生在最前沿,并且也不是第一天。下雨天气下依然发起攻势,对于诸夏文明的军队来说是一件稀奇事,不是万不得已诸夏文明才不会在这种天气下进行军事行动,可是笈多和多部联军好像没有雨天不战的概念?
  本来已经是下了好些天的雨,作战又是在雨势之下,地面吸收了太多的水份变得松软,脚丫子踩在土地上会陷进去一些,多次踩踏之后必然是让泥土变得泥泞,既然泥泞就会妨碍行动,怎么都不是厮杀的好时候。
  “愚昧的异族人啊!”蔡览在狞笑,手里的劲弩被扣动扳机,弓弦嘣动一下,前方被射中的人被弩箭贯穿脑袋哼都没哼一声就扑倒:“双腿全是泥浆,动弹一下都困难,坡地太滑上不来,简直就是纯粹的好靶子。”
  这一处防御点是位处坡地之上,被构建出一条连绵的顶上带棚子的防线,防线之前有斜坡,汉军防御于坡上,下面是挤成一团想要往上爬的敌军。
  中南半岛这种地方长期空气湿润,对于弓或是弩的考验其实挺大,弓弦要是没有时不时保养一下会出现松弛,对于弓和弩的发射肯定造成影响。
  汉军却不是没半点历史底蕴的野蛮人,诸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山上、在平野、在丛林、在沼泽……在雨天、在晴天、在不雨不晴的天气中,反正就是几乎什么样的战斗都有遭遇过,前人一再积累的经验被文字所记录,给予后人有更多应对的方法。
  任何时候使用各种手段保养好弓弦,好在战斗发生之后想用就能用,那几乎是深入诸夏苗裔的骨髓。要是翻阅各种战史,绝难找到一支正规军队在战争爆发后,弓弦因为保养不良无法投入使用的例子。倒是打着打着,连绵雨季来临之后,弓弦不堪受用的例子有点多,但这个纯粹就是使用过程中的受潮问题,可不是事先就不能用。
  攻守的战场上,仅有汉军还在发射箭矢,进攻一方的联军能干的就是投掷各种武器,可是相比用器械发射而出的箭矢,用手投掷武器在射程上肯定是吃亏,结果一场攻防战因为进攻一方难以上到坡地,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蔡览不是什么大官,他是堪堪能称“官”的队率一级,带着麾下五十人负责这个坡地的防御,三天之中己方仅有四人轻伤,干掉或杀伤的敌军少说有个三四百人。那四人会受伤,是被敌军投掷的竹枪所伤,身体有甲胄竹枪没穿透力,受伤的地方是在无甲的四肢。
  坡地是一种三十五度左右的倾斜面,不用说是汉军特地搞出的角度,长度约有二十米左右,低下还挖了一条深两米、宽三米的堑壕,再往前就是平地,还被很刻意地清除掉障碍物。
  长久的下雨天气早就让挖出的堑壕满是积水,本来浑浊的水此刻变成了通红,里面亦是充斥着尸体。有些尸体泡水太久皮肤满是苍白,受创处的血肉也因为长期泡水变得肿大且烂透。
  一开始是有五百左右的联军挤在坡地之下,死了的和受伤的倒在地上和泥泞混在一起被踩踏,活着的每个都是满身的泥浆,蔡览目测了一下,能动弹的敌军差不多是剩下四百左右,他知道那些家伙很快又要退去了。
  果不其然的是,坡地下的联军也不知道是谁先嚎了一嗓子,然后像以往那样转身,互相推挤着,走几步滑倒一下,满是狼狈地退去。
  不独是坡地这边的攻势结束,蔡览向周边看去,整条战线上的敌军都在退却,他就说:“有点不正常呐。”
  联军的攻击已经开始七天,每天都要到汉军防线送人头,被派过来送死的人从穿着也不难进行区分,光溜溜的必定是野人,有几块布的应该是小邦或小部落,七天之中几乎是不变花样地上前送死。
  汉军对于联军这样的行为很了解是在干什么,无非就是驱使命贱的人消耗己方箭矢,再来就是让己方大肆动用弓弩,只要是有用弓弩必然是会让弓弦受潮。
  驱策百姓或是杂兵消耗守军箭矢,类似的做法在诸夏文明的战争史屡见不鲜,不独诸夏文明会这么干,其实每个文明都有相同的共性。死一些谁都不会在乎的人,既能消耗箭矢,又能使可用弓弩数量减少,联军拿的主意就是这样。
  今天的情况却是有点不同,以往进攻的联军出现溃退也是时间不一的局部,真没有同一时间一起撤退过。
  “刚才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回队率,并无发觉。”
  诸夏文明讲击鼓而进和鸣金而退,其余文明也会有相似的手段,通常就是使用声音来达到传递军队的进退,又会区分节拍的不同被附上不同的含义。
  蔡览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利用高度看去也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信号,纳闷联军是怎么传递信息做到同一时间后撤。
  就在蔡览和大多数位处最前线的汉军还没有想明白之前,联军那边却是有了新的举动。
  “唔?联军全面后撤?”
  “回将军,联军后撤二十里安营扎寨。”
  桓温并没有去陆上的最前线,笈多王朝来攻并不是陆上那一路,位处平蛮校尉部北面八十里外已经有笈多舰队靠岸在建设港口以及水寨。
  平蛮校尉部这边,桓温做的是全局的统筹和指挥,陆战前线指挥交给了司宏壮这个平蛮校尉部的校尉,海战方面是交给了李迈这个海军的都督。作为总指挥的桓温,他干的是战略方面的布局,拾遗补缺有老搭档袁乔这个长史,战术什么的当然是交给麾下将校。
  “死伤过万就那么轻易后撤了。”袁乔说的是近期陆上联军的损失,还是汉军这边能够确定的数字。他一直在注视挂在墙边的山川舆图,低声说:“已经详查山道,并无可绕道之处,敌军此举是为哪般。”
  山区和丛林交战非常复杂,最怕的就是防御不严被敌军抄己方没有探查到的道路偷袭,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倒是不至于造成后方与前方被切断,可是光有敌军渗透入境不断破坏就够人头疼。
  曾经的秦军南下岭南,正面交战的时候一点都不虚,可是面对敌军不断袭扰却被搞得损失惨重和人心惶惶,第一次秦军南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得不停止南下的脚步,后面是设局诱杀敌军首领才打开局面。
  平蛮校尉部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构建防线,谁都不敢保证真的封闭了所有通道不让敌军渗透,也就在前线又分布各种明哨暗哨,更是安排部队轮换巡逻,怕的就是遭遇到秦军曾经遭遇过的窘境。
  尽管平蛮校尉部是做了最大程度的预防,仍然是有小股的敌军进入防御圈,那是平蛮校尉部这边的环境本身就决定的事情。毕竟到处都是山区和密林,难道还摆开人墙去每寸土地都盯着?总是有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会被敌军渗透进来,就是汉军这边早有应对,发觉渗透进来的敌军能够及时围剿,给汉军难以造成太大的麻烦。
  “哪怕如此,敌军渗透一人,我军需得百人围剿。”王基很是苦恼地说:“正是牵制我军大量兵力,敌军才乐此不疲。”
  既然是在复杂环境交战,那就对复杂的情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光笈多那边的联军有渗透作战,汉军这边也是干相同的事情,难题是摆在双方而不独一方。
  “敌军停止试探攻势,后撤二十里……”桓温看上去很平静,慢悠悠地开口:“该是认为摸清我军的布置了?”
  每个文明的文化可能不相同,但是关于军事其实基本共通,进攻一方肯定是要先最大程度地了解守军的布置,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进攻方向。
  在真正的攻势发动之前,必要的试探就是为了摸清防线布置,再来就是看看对方的成色怎么样,一切都是为了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应对。
  桓温将常备军布置在前沿,杀鸡用上了牛刀,就是摆明阵仗告诉陆上来攻的联军,来攻就要有撞得头破血流的心理准备。他这么干是配合全局,平蛮校尉部并不是孤军,骠国的东南面也有汉军。
  汉国在开拓中南半岛,靠海的沿岸能占的地方全是汉人的身影,腹部的平原地带更是被汉人最大程度地开垦,有些分配方面比较倒霉的家族只能用最大的魄力向更内陆进发。
  在平蛮校尉部设立之前,陈氏和萧氏是处于最前端的开拓集团,最远的开拓脚步都踏进了缅族区。他们与骠国的冲突一直没有断过,原先是依靠家族武装,后面汉军入场,与处于西南面的平蛮校尉部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笈多王朝针对平蛮校尉部可以两路而来,桓温对付陆上的联军怎么就不能两面合击?平蛮校尉部这边在陆上采取防御守势,主要还是在等海上交锋出现结果,先解决海面上的麻烦,接下来就能全力搞定陆上。
  “今岁的秋时雨季将要结束了。”袁乔沉吟道:“天气放晴之后,道路不再泥泞,看敌军是否会再进攻。若不然,便是敌军将要转攻为守。”
  汉国这一边,平蛮校尉部和友军的联系是依靠海路传递,陆地上被蛮荒山区和丛林阻隔。
  笈多王朝虽然是在平蛮校尉部北面建设海港,可是那个位置想要联系上陆上联军需要穿越一百五十里的山区和丛林。
  考虑到原始山区和丛林的实际状况,那已经不是有没有胆子敢穿越的问题,是人进去还能不能出得来。能够判断笈多王朝的海陆两军虽然只是相隔一百五十里,可他们压根就很难就近联系,还是得依靠国内来进行转递。陆上的联军要传递信息,要走的是骠国境内,还要穿过阿拉干或曼尼普尔进入达塔这个小邦,之后才是进入本土,路途长得很。
  “若说我们联系友军需要耗费半个月,敌军联系至少需要一个月。”袁乔有自己的换算方法,又说:“敌军两路而来,一部有行动,另一部必然有配合。”
  要不怎么说是老搭档?桓温一听袁乔说那些立刻领会,陆上敌军后撤是在等待汉军对海上敌军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还是要逼陆上敌军动弹起来。”桓温说着就看向李迈,问道:“海军能否出击?”
  李迈立刻站立起来,行礼道:“敌军水寨与港口初具规模,再难放弃。我军此刻出击正值当时。”
  袁乔说道:“若是要使陆上敌军更为急迫,仅是针对八十里外之沿海敌军尚且不足。”
  桓温本来可以用下令的方式命令李迈出击,可他们特意放开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痛击笈多的海军。他得到李迈的回应,又见袁乔认为力度要大,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此的话,海军自决。”
  要是舰队规模仅是五百艘,李迈可没有那个信心去和笈多海军硬拼,可他现在管辖范围内的舰队规模多达两千五百大小战船,之前藏着掖着是时机不到,既然桓温认为不需要藏了,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给笈多海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今次一战,必要给予阿三最沉重的重创,陆上敌军尽数歼灭,海上敌军亦是如此。”桓温酝酿了一下,站立起来大声吼:“诸君,歼灭来犯之敌,进击敌国之境。”
  没得说啊,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站立起来,高声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桓温抽出战剑,放声道:“我辈武人手中之剑便是犁,为大汉消灭不服,使敌之土为汉土,敌之民为汉家奴婢!”


第748章 好欺负的波斯人
  “该死的罗马人!”
  关于马里乌斯·乌格里向王猛所说的那些,也就是一个罗马公民能干翻三个波斯人……一百个罗马公民可以抵得上两千波斯人的话,没有意外地是传到了厄古泰·巴赫拉姆等波斯人的耳朵里。
  所谓的罗马公民就是职业武士,他们从小就会学习各种武技,稍微长大一些还要学习怎么去与同伴配合作战。因为罗马的人口基数少,每一场战争都会征募大量公民入伍,可以说绝大多数罗马公民是有上过战场的经历。
  与之相对的是,波斯不管是在帕提亚帝国时期还是萨珊王朝时期,社会制度还真就没有职业兵的存在,稍微精锐的部队不过是武装起来训练一下,可不像罗马公民会从小就教导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去厮杀。
  罗马的公民体系是从小就学习怎么杀人,另一方的波斯人不是那么一回事,职业武士与和普通人打,讲真话是罗马公民还真的就能轻易干挺三个波斯人。
  罗马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几乎就没有停过,通常还是波斯人站在弱势的那一方。可事实是那么回事,听来又是另一回事,波斯人不但不会承认自己比罗马人弱,听到类似言论还会怒火中烧。
  平蛮校尉部的波斯军队只有三千人,厄古泰·巴赫拉姆哪怕是从某种程度代表着波斯,可他依然没有参与汉军高层制定作战计划的资格。他们是接到通知才向前线开拔,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怎么回事,罗马人是被安排在与他们相同的进军路线。
  桓温对于罗马人参战没什么特殊想法,既然波斯人能加入进来,多一方罗马人也无所谓。
  事实上两军合起来数十万人激战,数千人填进去压根就翻不起什么水花,本着多一个人或许能多消耗敌军一些力气、一些箭矢什么的,桓温才不会拒绝自带干粮的友军,就是那些异族人别想窥探军事机密就是了。
  两年多的时间里,平蛮校尉部向内陆不断开拓,不但是开辟出生产区,对于道路的建设也没有停止过,就是后面增扩的防御纵深时间短了一些,绝大多部份维持着原始面貌,道路其实也没能修得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