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朱棣为了找到侄子赶尽杀绝,完全没必要去搞出一大支舰队,更多是为了宣威。
  必须搞清楚一点的是,中原王朝所谓的朝贡其实就是一种官方贸易体系,就是很多时候是在做亏本买卖。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除开宣威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之外,每次都是带回巨大的利润,就是那些利润没百姓和百官什么事就对了。到朱高炽这个被儒家忽悠“瘸了”的当政时期,百官极度痛恨海上贸易被皇家吃独食,偏偏还是那种国家出钱却进了皇帝私库的独食,受到朱高炽百般恩宠的百官搞了个由头想要废掉那支下西洋的舰队。
  到朱瞻基登基,他一样是被儒家自小忽悠“瘸了”,完全就没有认识到自己非常有好感的那些百官会无耻到何等地步,废掉下西洋的舰队还不算,他还傻乐呵地最后一次派郑和率领舰队下西洋。
  郑和这一次下西洋是为了去告诉南洋各国,让南洋各国以后不要再来了,俺们的舰队以后也不会再下西洋。
  此后,大明的国家力量是没再去南洋,船只毁掉、造船图纸毁掉、通通毁掉,全给毁了还得写书说朱棣下西洋是怎么怎么的不对,另一方面百官养起来的代理人(通常兼任海盗)倒是跑得非常欢。
  伏伟目前是在南洋舰队任职,有权观看关于马六甲海峡的信息,日后南洋舰队会逐步地向这片倾斜,第一步就是在海峡关口建立军港,并且会迁移一些人过来建立城镇。
  目前南洋并没有国家,都是一些没有开化的野人,汉国的劳动力来源就是到处抓捕野人,用他们的尸骨来垒砌相关的设施。
  马六甲海峡从地图上看去很窄,到了实地一看却不会有窄的感觉。它之所以会成为地球上最为繁忙的航道,自然是因为从海上沟通着东西方,再有一个就是这里的天然海况不差。
  “几乎每个岛上都有野人。”林宣是领航员,经常在海上漂难免是会被晒一身黑,身上着装也是怎么随意怎么来,为众人介绍:“有些岛屿的野人很温和,更多的是凶悍的野人。他们存在猎头的习俗,各个部落每年都会出去猎头一次,相当多的野人有吃人的习惯。”
  猎头只是一个简称,其实就是各个部落一年中的一些季度会对敌对部落进行杀人减丁,不会耕种的原始部落食物来源是大自然。每个部落会有自己的狩猎区,一般情况下狩猎区就是一个部落的禁脔,为了争夺狩猎区自然是会开战,不想敌对部落太强肯定是要时不时打击一下。
  “咱们在这边的人不太多,光是靠自己人捕奴效率太低。”林宣说到这里的时候露出了一个很有深意的微笑:“后面咱们发现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就能收买一个部落,让他们为咱们捕奴。”
  这个伏伟还是比较清楚的,汉国到南洋这边大部分是军队,少部分是在中南半岛各家族捕奴队来凑热闹,正儿八经的百姓还真没几个。
  对于南洋这些没有开化的部落来说,汉人的到来就像是猛虎扑进了羊群,甭管各部落之前的实力怎么样,连青铜文明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始野人,面对进入铁器时代且不缺杀伐战技的士兵,除了能利用复杂环境躲避之外,正面交锋是被分分钟教做人。
  “人会多的。”伏伟指了指舰队,又指了指在建设的区域:“王上非常重视这个地方。”
  林宣赞同地点头:“可以看得出来。你们要过海峡去中南半岛西部沿海,要在那里建设基地。”
  华夏文明讲的是不光要有稳固的后方,凡事还得按部就班,对前进路线一再地稳固和建设就成了必然,那么一来马六甲这边肯定是要发展起来。
  伏伟见林宣这个领航员都知道这个消息,错愕地说:“不是秘密了?”
  林宣却是会意,直接就说:“放心吧,咱们本土的民间没船往这边跑,化外之人过来也走不了。”
  这个就是掌握门户的好处,再加上足够的船只,除非是对方没进入前就察觉到不对劲,要不像马六甲海峡这种地方,只要进来拦住首尾就逃不了。
  伏伟所在的舰队是耗费两天才进入阿三海,由于担心迷航是尽量靠着大陆架在航行,很神奇的发现每天清晨陆上的密林就会是一片雾蒙蒙,浓雾有时候还会飘出海岸数百米,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得出浓雾区,要不看不清楚海面极易发生触礁。
  “我们之前,是有舰队来过了?”司宏壮会问这个,是在航行时有看到触礁船只。
  “是啊。”伏伟颔首道:“不是什么大规模的舰队,是伪装成商贾过去,去阿三那边先行探查。”
  东晋也是有船只会到阿三地盘的,就是数量非常少。两地相隔那么远,阿三应该还不知道小朝廷完蛋,再来是阿三也想不到会有人跨越数万里走海路来入侵,只会当成是寻常的海商。
  司宏壮呐呐地说:“我一直没搞明白,就算是那边真的有数之不尽的粮食,该怎么运回去?”
  伏伟有想过这个,他想的甚至更多,既然阿三粮食多,那就代表不值钱,不一定是要付之武力,做买卖也是一个方式,但也只是想想,该拿主意的是君王和中枢。


第662章 平蛮校尉
  刘彦有特殊的转运方法只被少数人得知,并不是像司宏壮或伏伟这种中层所能知晓的。
  阿三那里究竟是会有多少粮食,多是多到何等程度,一切还需要有人实地进行考察,派出先前人员进行伪装,以海商的身份踏上阿三地盘就成为必然。
  像刘彦一开口,没有任何有效情报下,国家开始建设前进基地准备入侵,只说明刘彦的权威无比之重。不管是之前的朝代,还是之后的朝代,真没有帝王能够像刘彦这样一言而决,哪怕是权威最重的始皇帝都会遭遇过否决。
  中枢无条件执行刘彦的决策,是他们并没有看到刘彦出过错,再来就是刘彦许多手段显得很神秘。若说刘彦的权威是一方面,中原即将面临大旱的前提下,入侵阿三地盘也是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迫不得已。当然了,还缺不了军方的推动。
  原始密林,尤其是中南半岛这种常年处于潮湿的区域,每日清晨出现浓雾是普遍现象。以春季发生的浓雾最多,有些地段在一天之中的整个上午都会被浓雾所笼罩。
  目前是夏季阶段,浓雾到上午九点左右就会散去,舰队的众人一再看满是绿色的陆地,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少不了一层又一层的群山。
  “真是活见鬼了。”司宏壮过了马六甲海峡不能再整天懒洋洋,时常是上了船桅的斗亲自拿望远镜进行观察:“这鬼地方不是林子就是山,偏偏植物非常茂密,绝对是个一年四季多雨的地方。”
  没有错,中南半岛一年之中下雨的时候非常多,充足的雨水就是植物为什么会生长那么好的原因之一。植物非常茂密,雨季也是太多,给这片地方有太多能够制造沼泽的因素,探索起来的难度不是一般大。
  “所以适合耕种啊!”伏伟下意识抬头看了看天,天上飘着像棉花糖的云朵,没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水稻知道吗?那些家族拿出一千五百万石,全是水稻。”
  水稻目前在汉国只是西南沿海局部栽种,并不是主要粮食,汉人的主要粮食是黍、稷、麦、菽和各类豆子。现在麦还没有分大麦和小麦,产量上面也不大,是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百姓吃得最多的是各类豆子。
  汉国入侵中南半岛,得到的粮食基本是供应军方,不过以北方人居多的军队实际上是吃不惯稻米。
  北方人喜欢的是面食,稻米偏偏无法做成馒头或面条,甚至包子也是糯米做的。而糯米虽然是稻的一种,问题是水稻和罕稻又是不同。要说的是,糯米其实早在中原被栽种,就是数量少到可怜。
  人类在驯服“食物”的道路是经过一再的研究和改良,不管是家畜还是植物类。
  家畜是抓捕野生动物来进行圈养,人为地改变野兽的生活习惯,经过常年累月的经营之下,猪虽然都是猪,家猪和野猪就逐渐变成两个物种,至少家猪没野猪的獠牙。
  植物类的食物,先民不知道付出多少代价才知道哪些植物可以耕种,是经过一再的探索和试验,才有了后辈子孙觉得的理所当然。
  汉国现在就在干驯服水稻的工程,不是搞什么杂交之类的,其实就是先在各个区域进行试种,也是先行在南方区域培育。
  培育过程没什么高科技的地方,就是逐步让水稻适应水土,一代又一代地出产新的稻种,总有那么一代水稻适合在北方进行耕种。
  司宏壮听到稻米,第一瞬间是想到米饭配红烧肉的美味程度,只不过红烧肉出现的次数太少,更多的时候是米饭配咸鱼。
  “大汉在异域得到的并不止是稻米。”伏伟可是知道中南半岛包括南洋各处岛屿的香木非常之多,其余上千年的木头更是多不胜数:“征南将军已经上表中枢,提议在这边建造船坞。”
  那些所谓上千年的木头,是各个种类的参天大树,随随便便挑一棵都能作为房屋承重梁,用于建造船只的木材也绝对不缺。
  司宏壮对于那些倒是知道一点,比如在关中要造长安新城,已经提出从中南半岛大肆伐木的计划,并且已经在做相关的水道勘探做业。
  在钢筋水泥被广泛利用之前,造房子当然是需要大量的木材,其中又以建造宫阙所需的木材最多。
  想要被用于宫阙的木材,很自然而然是越名贵越好,之前的历朝历代是本土取材,实际上经过那么多年的砍伐早没多少名贵木材,甚至是符合规格的大树都不多。
  除了用以建筑的木材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各类家具。华夏文明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喜欢玉,以玉来形容君子。除了对玉的追求,对于名贵木材又是一个方面,还得再加上漆。
  “中南半岛没有发现玉矿,那种叫翡翠的玩意倒是非常多。”伏伟所在的家族也掺和了殖民中南半岛,了解的信息远比司宏壮多得多:“听闻南方的一些家族在带动翡翠审美?”
  翡翠和玉在外观上差不多,其实都是玉石的一种,只不过翡翠被分为硬玉。华夏历史上从不缺少以翡翠充作玉的骗局,要不是玩玉的行家基本是分辨不出来,两者的价值存在落差,玉更值钱一些。
  中原并没有翡翠矿产,很长时间里一度是被认为天朝并不产翡翠,这一认知是随着云南和内蒙古发现翡翠矿被终结,但那是现代的事了。
  另外有一点,汉人还没有深度探索中南半岛,要不然他们会发现很多神奇的自然造物,比如缅甸境内有着非常多的化石,许多树木是经过时间的演变,有的是没有价值的木化石,但存在不少的玉化树木。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资源,就看有没有那个本事将土地占下来,疆域越广的国家资源就越多,族裔的发展前景自然是越好,就算子孙不孝也能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活命。就像是北方那个天然气石油公司,衰弱之后不就是依靠自然资源在续命?而那片地方是从天朝抢的。
  海上航行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没有一个聊天对象,整天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广阔到没边的蓝天白云,闷都能把自己给闷死。
  伏伟和司宏壮之前并不能算是朋友,两人实际上也是舰队南下之后才认识,身在船上看着陆地却不能登岸,要是不一阵乱侃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极度渴望双脚踩在土地上而疯掉。
  枯燥的航行一直都在进行,他们是在进入阿三洋第七天才算找到预先建立的据点。
  那是一处建立在山地一侧的港口,一眼看去看不到沙子构成的海滩,长到海边上的植物倒是显得密密麻麻。
  “没办法啊!这破地方除了植物就是植物,我们也是很艰难才发现这里的水域可以提供吃水深十米的船只抵岸。”张力是这个据点的主官,军方官衔为军侯。他此时此刻是赤袒着上身,下身只是穿着一条裤衩子,没丝毫的不好意思,抱怨道:“这里的天气很闷,穿一身正装绝对是遭罪。”
  长时间让太阳直晒,后果就是身上的皮肤出现烫伤一般的情况,导致皮肤又黑又会发生褪皮,看着模样绝对吓人。
  舰队的人员在外观上也没好看到哪去,没谁会每天穿着一身包得严严实实的正装,能够脱得只剩下一条裤衩子反而是一种享受,下场当然也会出现晒伤,他们这种沾了海水之后的晒伤还会更严重一些,毕竟海水是有盐分的。
  舰队的船没有完全入港,据点建设的时间不长,没有那么多的泊位是一方面,再来就是他们身处异域等于是进入作战状态,肯定要有战船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从船上下了陆地的人,他们每一个走路都会有点颠,狼狈一些还会双脚刚踩踏在陆地就整个人晃倒,得缓上一缓才会重新适应过来。
  张力并不需要对舰队了解太多,引领着伏伟和司宏壮到了一处由竹子搭建起来的阁楼,坐定下来就张口问:“有带来家乡的什么东西吗?”
  伏伟能够理解张力的心情,离家乡太远的话,整个国家就成为家乡,哪怕时间不长也会想要看看家乡的产物,哪怕是听到一些消息都好。
  司宏壮“哈哈”一笑,揶揄地问:“清酒算不算?”
  张力立刻就舔了舔嘴唇,小鸡一般地点头:“算!当然算!”
  这里说的清酒可不是倭人的清酒,实际上这玩意早在西周的时候就被创造出来,一般是用优质的水和谷粟来酿造,诸夏的正式称呼是“浆”,会取上许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玉浆之类的,但实际上就是清酒,还通常会有食疗效果。
  远航船只有酒不是什么稀罕事,相反进行远航的时候必然会携带大量的酒,酒会选择比较清淡的种类,果类的酒才是极好的。
  伏伟就对外面喊了一声,让亲兵上旗舰搬下来酒桶,一些经过处理的蔬菜干以及酱类更是不能少。水果啥的就真的不能取,远航就靠这个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让身体不至于得败血病。
  汉国海军为什么会准备这么充足?那不是因为有刘彦的存在嘛!
  关于海洋远航需要做什么准备,要不是有刘彦,实际上包括汉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懂,还需要一千多年后才有相关的知识,使跨洋远航有了先决条件,要不船能经受起风浪,船上的人绝对受不了缺少必要维生素所产生的疾病。
  伏伟率领的舰队,所携带的水果有许多。南洋这旮旯地方极度盛产香蕉,他们在吕宋那边成堆成堆地搬上船,椰子啥玩意的也是蛮多,最重要的橘子却是从本土携带。
  一阵畅聊之后,司宏壮率先站了起来,他这一站张力也立即起身。
  三个人很清楚接下来是要干什么,先后离开去换上正装,重新见面时气氛没了之前的轻松,是变成肃穆。
  司宏壮的官衔是校尉,他的到来就是成为这片地方的主官,有个好听的名头叫平蛮校尉。
  官名如其职,西汉设立平蛮将军就是专门用来宰蛮人的,司宏壮这个平蛮校尉的责任就是将这片地盘纳入汉国的有效统治,少不得是要扫平周边不服的异族。而南方异族在诸夏的官方定位上不就是诸蛮吗?
  军队的交接没多少套路,司宏壮拿出统兵的半面虎符与张力所持有的另一面虎符确认真伪,太尉府签发的委任公文反倒没有虎符重要,一切只因为虎符是由君王保管,太尉署的委任公文只不过是写字盖印。
  军方的委任公文需要盖印的数量极多,牵扯到校尉任命时,全套的程序并不简单,需要君王信玺(皇帝信玺)、太尉印玺、大将军印玺,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要是在本土疆域委任校尉级别以上的军官,还需要根据驻扎地点的不同,由该郡的军镇主官进行背书。
  皇帝信玺就是用来发兵的,与虎符是配套关系。刘彦还没有称帝,皇帝需要的行头却是一个没少,因为没有任命大将军连大将军印都是由他亲自掌管。
  张力一一进行查看和确认,一切没有错之后,他就成了司宏壮的下属,理该召将士集合,当面交接军权的同时,确认署从关系。
  站在高处的司宏壮扫视着下方的人头,发现据点驻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整肃好穿戴,铜鼓敲完之后唱名没人缺场,讲了一些鼓励的话,并按照套路赞赏将士身在异域还能克忠职守,最后鞭策不能让君王失望,亦不能使百姓失望。
  “平蛮校尉了呐……”伏伟是等待回到楼阁才调侃:“讲话的时候很有气度,像个能扫平不服的校尉。”
  张力没有跟着回到这间本来属于他的阁楼,随后会有人过来收拾,这里将变成司宏壮的。
  司宏壮佯装失落:“哥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是没有什么大功劳,大概后半辈子就要待在这地方了。”
  本来还想开些玩笑的伏伟立刻就说不出话来。
  有带头衔的校尉,像是东夷校尉、南蛮校尉、西戊校尉、护羌校尉之类的,还真是都要长时间在本土之外镇守一地,某些异族太过剽悍的驻区,死上些有特殊前缀的校尉更是稀松平常,真就不是什么好差事。


第663章 见面说“你好”?
  有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讲的不止是遭遇入侵时的悲壮,还有进行开拓时所要流的热血。
  任何族裔都有慷慨悲歌的时候,那是民族在遭遇入侵时,将士与百姓奋起抵抗,为了使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不至于丢失,前仆后继地与敌人展开厮杀。
  进行疆域开拓也在每一个民族都有过,有些民族开拓得异常艰难,不但要与敌人拼命,更需要与大自然搏命,几乎每一寸土地的开拓都是用鲜血来浇灌。
  纵观历史长河,为了生存空间而战的战争多不胜数,竞争的残酷之下不知道多少民族被历史长河这条洪流所淹没,并且是真正意义上消失掉,成为其他民族壮大的养份。
  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消失就要一直保持血性,不单单是在遭遇入侵时的敢于拼命,还要亮出獠牙敢于攫取所能见到的土地。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的开拓期和保守期。开拓期的民族最有进攻性,他们会对任何所能看到的敌人发起入侵,极为可能是不断的胜利却一次性输个干净,那是该民族没有将侵占来的资源进行有效消化。
  停止开拓而进入保守期的民族(国家),他们实际上就是踏入衰弱期,通常在这个时候还会被周边异族不断侵袭,要是没能奋起再次进入开拓期,事实上该民族(国家)就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
  “我们是有计划地进行入侵,并非想要一蹴而就。”伏伟将在明天登舰离港,需要与司宏壮进行密切的沟通:“这个据点的重要性勿需多言,还请子俊尽快步入正轨。”
  司宏壮的回应是庄重点头。
  汉国在阿三洋这边会建立非常多的据点,以司宏壮所在的据点为主基地,向周边不断进行扩张,再分设诸多的子据点。
  入侵路线上的据点有很多作用,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入侵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作为中转站的用途自然不必多讲。还是舰队的维修和维护基地,更是停靠港口。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屯兵点,使远航而来的部队可以喘口气。
  “半月后,第二批舰队会从番禹出港,该是两个月左右会抵达此处。”伏伟笑了一下,提醒:“子俊当前之急,乃是多多建设囤物仓。”
  从番禹到对笈多的眼前基地耗时两个月是在顺风的前提之下,若是逆风时间会更长,用六七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并不显得夸张。而那是用船桨,不是依赖风力。
  伏伟这一次出港,是探索这片海湾的周边,至少是先将海况给摸个大概。等待第二批舰队过来,也到了他们回到据点补充淡水等物资的时间,尤其是对各类能提供维生素的物资最为需要。
  得益于该处据点有天然的深水港,船只并不需要在海岸线之外远远地停下来,对于装卸货物是一个极好的便利,也预示着司宏壮对港口的建设应该摆在首位,要不舰队过来而难以找到泊位,对于一个军用港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我看了日志。”司宏壮说的是据点关于船只往来的记录,那些是张力之前的成绩:“已经多次发现不明船只在附近海域活动。”
  “嗯?!”伏伟没有权利观看据点日志,就问道:“什么情况?”
  “大汉在这片海域的船只数量突然间增多,该是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力。”司宏壮对海航真的不熟,却不代表推测不出一点东西:“再则,我们在沿海的动静想捂都捂不住。”
  他们所选择的据点,位置是在骠国的西南部沿海,虽说这片地方不是骠国的疆域,可谁能保证没有野人在面临入侵时向骠国求援?
  这片区域,以笈多王朝的实力最为强大。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肯定是会将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各国,弱国遭遇到来自远方的强国入侵时,向地区强国进行求援,似乎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暂时还没有非我方的船只抵近观察。”司宏壮拍了拍文牍,用一种必然的口气说:“但那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海军方面可有应对方案?”
  汉国的海军并没有建设多少年,相比起一些早就在近海玩的民族和国家来说,汉人海军才是婴幼儿时期,又因为在海上并没有对手,可以说极度缺乏相关经验。
  所谓的缺乏经验是,包括中枢在内的指挥体系,全部都没太搞明白海战是怎么回事,进入他国势力范围的海域又该来怎么进行操作。
  伏伟眨着眼睛,说出了应对方法:“见到,便是俘虏一艘,或是击沉一艘?”
  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很是有点后世破交战的味道,却也足以说明刚刚进行航海的汉人对自己的力量有充足的自信,就是会平白无故多了许多的敌人,但他们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司宏壮脑子里蹦出的词是“果然”,一副无语的表情面对伏伟。
  “有什么不对吗?”伏伟也知道接受的命令很霸道,却是没有任何的迟疑:“大汉有能力消灭任何敌人,不管是陆地上的,还是海上的!”
  “虽然会打草惊蛇,却好像没其它更好的办法。”司宏壮多少是有点无奈地说:“消灭船只能够起到战争迷雾效果,确实比他们能探查到真实情况好。”
  事实上会进入这一片海域的国家绝对不多,目前而言也就是笈多王朝的船只。不过这一片海域并没有笈多王朝太过重视的海上商路,对于笈多王朝最为重要的是通往埃及的航线。
  笈多王朝主要的海上贸易对象是东罗马人统治疆域下的希腊人和埃及人,对与之有陆上通道的萨珊王朝贸易份额反而不多。
  笈多王朝与萨珊王朝的外交关系究竟怎么样,汉国这边还没有官方的确切情报,但是从贸易份额能够判断出,双方哪怕不是水火不容,关系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国家与国家的贸易份额会提供很多的信息,就算是双方存在竞争,也是谁都奈何不了谁,谁都有是有依赖对方的地方,贸易份额才会占两国出入口的大份额。这种情况下,存在互相依存的国家不会轻易使竞争演变成为战争。(类似天朝与美帝)
  古时候国家与国家的贸易没有现代那么复杂,笈多王朝既然与东罗马的贸易份额大到夸张到的地步,又与萨珊王朝的贸易份额低到可怜,可以推测出相关的地缘政治关系。
  笈多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商路或许有,却是可以肯定比对萨珊王朝的贸易还低,司宏壮手中的据点日志谈到有不明船只出现在这一片海域,极可能是该片海域汉国的船只增多,引起笈多王朝的注意力,不会是发现这边已经有汉军据点,更不是因为笈多王朝的船只到马六甲海峡就有去无回。
  说到底,当前的航海的往返并没有那么快速,但凡是跨越数万里基本是以年计算,汉军掌握马六甲也才是近半年的事情,笈多王朝对往东而去的船只没有返回察觉端倪至少是要到明年。
  止于目前为止,季风并没有被多少人发现,航行于海上的船只基本还是会依赖于人力船桨动力。一艘船的人员配备,战士可能只占其中的三成,相应水手却会占到七成。
  许多国家在船只人员配备上面还有一个共同点,分为战士、水手、奴隶。战士自然是用来拼杀的武力。水手除了操作船只之外,必要时也会参与拼杀。奴隶的存在是用来作为劳力,也就是划动船只的船桨,为船只的移动提供动力。
  有了前进基地,伏伟这支舰队可以卸载掉更多的物资,仅是保留本次航行的所需,使船只减少负重能够跑得更快。他们离港之后,是以三艘船为一个编队,依照事先划分的区域进行探索。
  阿三洋这边的海域与南海差不多大小,有区别的是阿三洋不像南海有那么多的岛屿,进行探索必然无法轻易发现岛屿,能做的就是记录该海域的基本海况。
  “根据之前的探索情报,位于甲三十二区域有一个岛链。”梁敏是旗舰大副,他说的那个甲什么,是海军格子图的一种编号:“除此之外,周边三百里方圆再无发现。”
  所谓的格子图挺简单的,就是现代的一种战术地图。将某个区域的地形进行格子划分,横线有前缀代号,竖线也有前缀代号,第一个格子的编号自然是一,以格子编号确认位置。会玩战略游戏的人对这种战术地图并不陌生,就是用来向友方通报敌人是在哪里的。其实这种战术地图的出现,起初是炮兵用来更容易进行覆盖炮击的。
  汉国海军使用格子图而不是经纬度图,那不是中原王朝到现在还没人搞明白经纬线嘛!
  不管是叫经纬度,还是经纬线,又或者是子午线,其实东方和西方在公元前就有在做相关的研究。
  东方搞出来的就是初始子午线,以本国的都城为世界中心,再以皇宫所在的位置来定线,这个就是中央王朝的由来。
  西方第一次出现类似的理论是在亚历山大时期,比中原王朝这边有相关理论更早,一样是依照日照来进行相关的判断。
  事实上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两者的初步理论在后面都被证实为错误,真正有成熟的经纬线,是在卫星发射之后的事了。
  平蛮校尉部的基地是在后世的仰光,离阿三地盘的笈多王朝并不近,由于本方前往笈多王朝的船只还没有返回,伏伟连两者之间的距离都难以进行判断。
  海上航行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枯燥就是没有出现状况,没有状况既是好事。
  枯燥的航行会使时间过得很慢,每个昼夜都好像是漫长的煎熬,但伏伟宁愿这种煎熬持续更久一些,绝不愿意碰上海上的风暴。
  汉国将这一片海域称呼为阿三洋,那是刘彦的一种随口称呼,要是没人进行更正,阿三洋真会成为官方称呼。实际上这片海洋有许多种叫法,阿三自然是叫印度洋,西方人却称呼为厄立特里亚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