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国不可专注一事,大汉武风过于……”吕议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刘彦,几乎是用冒死的悲壮在说:“武风太过了。”
  刘彦的眉头挑了挑,他刚刚才想到两宋给民族带来的影响,不止是文化上面,还有社会的男女之别。
  吕议是带着强烈的期盼,用着几乎弱不可闻的声音说:“若是王上能够劝导学文,那就太好了。”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刘彦很奇异自己竟然能够记住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用着冰冷的目光注视脸色已经开始在发白的吕议没有吭声,依然是陷入自己的情绪:【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彻彻底底地打断了属于武人的脊梁。那些“好汉”在敌军来袭时只顾惶恐与逃窜,皇帝被俘纯属活该,帝姬沦为敌人玩物……可怜汴梁满城百姓。】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刘彦在笑,眼神依然冰冷,问吕议:“如何?”
  吕议是被刘彦吓得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纪昌因为角度的关系没有看到刘彦眼中的冰冷,第一个反应是霍地站起来,几乎是吼一样:“不妥,大大地不妥!”
  刘彦眨了一下眼睛,看向纪昌的时候依然是笑眯眯的模样,问:“为何不妥?”
  “若王上做此等事,大汉是文风盛行,可……”纪昌说到这里几乎是用能杀人的目光扫一眼吕议,重新看向刘彦的时候重重地跪下去:“教化自然需要,却不能如此。胡虏祸乱中原前车之鉴不远,国家之首重在于兵事,王上啊,大汉宁愿不要教化,也不能没有可战之兵啊!”
  吕议刚才还只是被刘彦的眼神给吓住,嚼一嚼刘彦念的那些句子,下一刻是冷汗止不住地往外冒。
  只要读书就什么都能得到,那光去读书就好了,除了读书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其中又以“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句杀伤力最大,势必会让读书人变成死读书的书呆子,不但是国家武风不再,连带专研实用技能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国可无文人,却不能没有武人。”纪昌不顾刘彦走过来要扶起,是执着于跪拜劝谏的姿势:“没有了武人,再是文风鼎盛,再是举国富庶,便如待宰之羊羔,不过为敌人徒做嫁衣。”


第605章 强烈的紧迫感
  首先要能够保护自己,随后才是去进行创造与发展,要不然任何的外力都能将一个异常富庶的国家变成处处废墟。
  当代人已经经历过国家破灭,栖息地涌进一大帮异族,然后黔首陷入胡虏手中,过着那种比畜生地位更低的过往,他们现在对于国家武力的追求远超过其它。
  是啊,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的可怕,也让刘彦可以最大程度的穷兵黩武,背景就是现在还活着的人大多数历经过武力不足的悲惨,有了一名强力的领导人之后,时时刻刻想要将能够威胁自己的异族彻底打死,绝不是简单的因为想要获立战功得到封赏。
  【没有永世不灭的国家,只有一直屹立的民族……】刘彦的态度摆的很正,看着人离去后显得空荡荡的房间,嘴角缓缓地勾起微笑:【对于我而言,既然来到这里,又有那么强大的金手指,创建国家努力完善制度,国家能够存在多少年取决于子孙后代,我要做的就是皆尽所能地为民族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
  任何一个国家,从她建立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已经在缓缓地走向灭亡。那些说自己国家能够千秋万代的人,他们异常清楚那不过是在喊一种口号,所有的努力都像是瓦匠那样在减缓国家灭亡的速度。
  真正睿智的统治阶层很明白一个道理,国家脱不开灭亡的那一天,族裔却能更久地进行繁衍,任何有能力的统治阶层在像瓦匠维持国家之外,都会思考怎么来让民族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历史上看破国兴国灭的君王不少,真正着手为民族开拓更大生存空间的人却不多,要算起来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病已、唐太宗李世民、周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他们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另外,进行三大征的明神宗朱翊钧,算是倒在了成为千古一帝的半途中,还把大明的军力折腾没了。
  刘彦独自静思了很久……
  汉国的境外敌对势力越变越少,能有足够威胁的异族看模样也是不多,续元朔四年之后,又开始有大臣在进行新一轮的试探。
  汉军四处征伐,有胜有败之下以取胜居多,战争打起来并不是完全的支出,甚至应该说缴获比付出要多一些,只是获得红利的阶层看着不广。
  涿县今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抬头向天空看去,看到的是一片倒映海洋的蓝色。阳光照射起来显得温和,温度应该是在二十度左右?
  幽州自古以来就是地广人稀,中原王朝没有崩溃的时候,她长期是作为边疆。石羯赵国在后期主动将幽州割让给了慕容燕国,慕容燕国仅是掌握不到两年又被汉国光复。
  现如今因为刘彦要亲征慕容燕国,幽州再一次成为一座大兵营。
  【是时候让百姓也享受到战争红利了……】刘彦没有身穿甲胄,出了室外随意漫步游逛时,身边是跟随着大批的甲士和武士:【只是用什么方式来让百姓享受到战争红利,还得有一个合适的方式。】
  事实上百姓早就在享受战争红利,体现的地方就是随着草原被汉军所攻占,大批的牧畜运输到全国各处宰杀,肉类食物的价格急速下降,百姓的餐桌之上也开始有了肉食。另外一个,军队将敌人歼灭或是打跑,各地开始趋于平稳,百姓能够安全地进行生产。
  不止是那么一些,还有许许多多看着并不显眼,却是百姓在乱世所奢求的,要说什么地方最特色,大概就是随着牧畜业带动的纺织业,布匹的价格也一直是在呈现下降趋势。
  【逐渐开放土地私有是必然的事情,只是不能给军方造成冲击。】刘彦一直在维护军方的大利益,那是要培养军队的侵略性:【大汉征伐的脚步不会止步于灭掉周边诸国和异族……】
  由于刘彦的一再提醒和灌输,中枢高层已经知道世界有多大,更是清楚自家君王在灭掉周边敌对势力之后不会关起门来享受。
  统治阶层知道君王的打算,问题是绝对多数的人并不知道,他们还以为打完周边就算完事,会像先前的历朝历代那样进入到过安生日子的时期。
  上层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影响到下层,可是很多时候中下层也能左右到上层,尤其是中下层的渴望太过浓烈的时候,上层就是有再坚强的意志也不得不顺应。
  刘彦非常同意国家需要进行教化,思考到的就是将自己的理念传播出去,至少让国家民众不再以为“天下”就只有那么巴掌大的一点地方,更要让所有人清楚一旦自己裹步不前,那么随时随地会有敌人能够威胁到自己。
  任何一个现代的华夏苗裔都会有非常多的叹息,纳闷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的那么多朝代里明明有能力杀出去,却是在完成国家更替的时候稍微拓展一下版图,随后就是进行龟缩等待新一轮更替的到来。
  国家不再进取,那么必然是陷入停滞,有了停滞就会开始变得虚弱,直至国家走向灭亡。国家灭亡的因素有许多,历史对中原皇朝的教训是,国内的人口激增使可用资源变少,再加上特权阶层腐化到无可救药,又在一次的外部异族侵略下或是自我内乱中国家灭亡。
  有着无数人考虑过怎么来更可能地保持一个国家的延长,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断从外部掠夺资源,第一个认清楚这一个道理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在航海技术允许的阶段下开始了全球的掠夺征程,但他们也在不断的掠夺中走向腐化,算是被自己撑死的一个例子。
  有了西班牙的教训,各种专家和学者开始进行新的研究,他们认为对外掠夺资源对于一个国家依然必不可少,却是需要用更大的精力对内部进行教育,保持内部的健康的同时,需要无时无刻地打击那些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国家。
  英国人就是在击败西班牙之后成为新一任的霸主,他们奉行的是唯我独尊的平衡政策,也就是自己在不断地向外掠夺中变强,然后发觉谁是威胁之后拉上一帮小弟进行打击,谁能威胁到自己都是拉上小弟一阵胖揍。
  法兰西人就是英国人平衡政策下的第一个受害者,法兰西大帝是倒在了群殴之中,自此以后法兰西人对英国人就有些发怵,那是之前“百年战争”都没有过的情绪。法兰西人又发现一点,像是英国人那样当老大好像很累的样子,得出的结论是:得了,咱们别去争着当老大,万年老二似乎也不错。
  当老大的确是很累的活,英国人举步维艰地维持老大的地位,两次世界大战中可谓是劳心劳力又劳财,维持着、维持着……某天突然郁闷地发现:咦?哥的皇冠咋戴在了那帮牛仔头上?!
  世界霸主的变更每次都是伴随着尸山血海,美国从英国手里完成接棒是第一一次没有两国交战的例子,从中也能看出美国的谋划之精妙,阴险程度之高绝。
  【我穿越之前,天朝的国策是先当一段时间的万年老二,有点再造“法兰西”的意思。】刘彦走着走着出了涿县城池,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站在军营辕门处:【天朝一直想要和平崛起,大概就是看到了英国与美国的世界霸主交棒?却不知道天朝的智库有没有想过,美国与英国能够和平交棒,是建立在两边文化、意识形态、肤色冲突不大,同时英国也没有能力再大战。】
  君王没有事先通知就来到军营,几个大将得到消息是放下手边的事情赶紧过来。
  刘彦对于几个大将的行礼问候只是看一眼点点头就算完事,依然是想着自己的事情。
  【不同的文化基础造就了思想不同的群体,白人有自己的文化,天朝人自然也有自己的传承……】刘彦迈步走进军营,眼睛虽然是在四处看却没有焦距:【以天朝数千年养成的思想,对待同文同种的同胞在很多时候远要比对待异族更狠,同一苗裔各自组建势力或国家极少能够亲如兄弟,相反是打从内心里认为对方必须被消灭?】
  刘彦必须进行这些思考,要是没有想明白,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就会变成笑话。
  某一天华夏苗裔遍布全球,因为距离的关系会有形成自己的集团,中央有强力领导者的时候会保持着整体,可是一旦稍有不慎必然四分五裂。
  刘彦事实上并没有奢望同一苗裔会一直同处在一个国家之下,他就是想要让华夏苗裔成为地球上的唯一族群,为此不惜杀个尸山血海,逮住一个异族能够消化就融合,不能消化则就执行灭绝。
  【只要认为是同一个民族,在“大一统”的思想下必然是想着兼并纳入统治……】刘彦突然间觉得时间非常紧迫,他已经无法扭转“大一统”的思想,也没有想过要去扭转:【有生之年,我该永不停止征程,争取入土之前消灭更多的异族,占领更多的土地!】
  冷兵器时代的华夏苗裔是当之无愧的天选之民,以华夏苗裔的人口而言,长期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要是有足够开阔的眼光和决心,至少是能够占领大半个“世界岛”,要是能够稍微重视海洋,将太平洋变成洗澡盆的难度也不大。
  汉国目前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仅是三四年的时间就将靠近大陆的大多数岛屿发现并纳入版图,刘彦再次来到幽州之前,收到的汇报是有船只发现一处庞大的岛屿,那个时候他十分紧张地查看脑海中的地图,才发现所谓的大岛压根就是菲律宾,不是自己猜测的澳洲。
  菲律宾的主体岛屿被发现,意味着距离发现周边的列岛不远,那一片海域的各个岛屿一旦纳入国家版图,海峡也就等于是掌控在手。
  马六甲的海峡对于亚洲无比重要,谁掌握那里就等于掌控着亚洲海洋上的南大门,想要开拓就打开大门杀出去,面临危险也能关起大门进行布防,其价值根本是无价。
  刘彦还知道一个必然的结果,随着对那片海域的探索,发现澳洲只会是时间问题。他没有忘记澳洲本身就是一个大铁矿,甚至是其它矿产资源也是异常丰富,谁能够控制澳洲并进行开发,至少数千年是不会出现缺乏金属的危机。
  【在我死之前,永远不用担心海洋探索的困难……】因为系统生物智力低下,刘彦从来都没有觉得系统召唤出来的部队是人,损失多少就是一个补充问题:【在我这一代却不适合大举移民美洲,至多也就是进行不限制资源掠夺。】
  刘彦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年,更不知道自己死后会是什么模样,觉得过早地移民美洲最可能的就是让两个大洲在分裂之后形成对峙局面。
  【至少在完成对世界岛的攻占,绝对不能移民美洲,只有先保证基本盘,才有可能打造地球村……】刘彦走着走着已经来到中军大帐,他举目看去却是看到一群人用担心的眼神望着自己,定了定神就问:“慕容鲜卑可有动静?”
  徐正是后面赶过来,从同僚那里得知刘彦的异常,想不通有什么事情能让刘彦那么忧心忡忡,倒也是有问必答:“一直在加固工事。”
  刘彦点点头,随口就说:“道路允许的时候,可以开启第一波攻势。”
  慕容鲜卑哪怕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都没有安生,他们一边是玩命地进行各种工事建设,另一边则是向鲜卑草原的方向转移人口和物资,可见对与汉国的交战并没有多大的信心。
  【西凉那边用不到系统部队,可以中途转道,从草原方向入侵慕容鲜卑。】刘彦盯着地图一阵看,由于内心里产生的急迫感,思想肯定也是转变,就严肃地说:“三个月灭亡慕容鲜卑,并做好远征鲜卑草原的准备,除非是他们能够逃往北极,不然就赶尽杀绝!”
  那一刻,帐内是一片轰然的应“诺”之声,只是有一个算一个都发懵北极是哪个旮旯地方。


第606章 目光要长远
  这不是全球再次小冰河时期吗?北极圈现在的范围大概是公元二十一世纪的一点五倍,长年处于冰天雪地的区域也是很多。
  汉国现在的航海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在将倭列岛的诸国纳入到藩属国体系后,是有船只一直向北进行探索,他们利用观星手段维持航线,在倭列岛北侧却是被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给堵住了去路。
  倭列岛北面当然就是白令海峡,只不过现在那片海域已经不叫这个名字,是被取名叫“冰原海”。
  目前的确是没有白令海峡这么个地方,那里甚至就压根不是海,是处于被大面积冻住的状态。
  刘彦收到汇报之后,他已经在招募勇士,打算尝试徒涉那片冰雪之地,很想知道能不能直接去往美洲大陆。
  现代有一些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地球的面貌并不是恒久不变,各个大陆板块就是从原本的集中缓慢演变成为分离的各个大陆板块。他们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手段,假设人类的发源地是在非洲,经过数十上百万年的迁移前往各个大洲,之所以会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那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当地的环境。
  生物嘛,总会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让基因自主产生适应。就好像有人进行猜测,说星际时代来临之后,随着人类移居前往各个星球,人类的外观会因为各个星球的不同产生变化,比如重力低一些的星球会普遍身材高大,重力高的星球则会普遍身材矮小,另外就是生活在重力低星球的人类看着高大却会骨骼非常脆弱,生活在重力高的人类看着矮小却会骨骼异常强大。
  一方水土养一种人,刘彦就知道北极也不是完全没人,那里生活着一批爱斯基摩人,所以肯定人就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差别就是需要经过异常残酷的淘汰。
  现在想着向北迁移的人不少,鲜卑之中的拓跋和慕容已经展开行动,刘彦所知道的是拓跋孤已经在经营鲜卑草原,就是不知道慕容鲜卑也去凑热闹之后,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是和平相处地开发,还是打出一个独有的族人。
  鲜卑草原现在算是处于北极圈范围,将北海(贝加尔湖)作为中间线,往北受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那片土地一年之中长达五个月以上是处于冰天雪地的季节。
  一年有六个月都是冬季,注定生活物资不会充足,游牧民族还极度依赖草场,刘彦可以肯定的是天气没有回暖的话,哪怕鲜卑人可以重新在那里栖息,人口也绝对会是减少而不是增加的状态。
  要有足够的食物才能繁衍更多的人口,这个也让刘彦认同内政发展的必要,只是他不喜欢出现完全止戈的声音,对一些解决掉周边国家之后该铸剑为犁、马放南山的言论更是反感。
  “五月上旬发动攻势。”刘彦一直是站在山川舆图前方,此时此刻是看着一帮肃立的将校:“寡人已经调动禁卫军,介时他们会先从后方入侵燕国。”
  徐正是立刻精神一振,当即就说:“那着实是好。”
  不止是因为禁卫军众所周知的善战和强悍,还因为从两个方向一同入侵慕容燕国才是合适的战法。
  很多人总是奇怪一点,明明有足够的兵力,为什么要分为多路从不同的方向展开进行,以为将兵力集中一处才是正确的做法,可以有效地以优势兵力进行交战,但是没有将军队所需要的消耗进行思考,也没有想过兵力越是庞大对后勤的压力就越大。再来是,多路进攻其实是有一种牵制作用,同样是在分散敌军的兵力,还有更多的保险,毕竟只要有一路打开突破口,作为防御的一方肯定是更被动。
  当然了,战争并不是一成不变,该将统兵将领的能力考虑进去,更是要了解军队的素质,要不然正确的作战方法却用了不对的人,或是军队没有该有的素质,明明是会获胜的战法却得到的是战败的结果。
  慕容燕国的地皮不是太大,也就是占着东汉时期的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自然还有草原的相当面积。
  以版图来对比,慕容燕国的疆域也就是汉国的一个州,人口约是一百八十万左右,情报显示则是有超过三十万的大军,后面拓跋什翼健带着拓跋鲜卑前去投靠,又给慕容鲜卑增加了大概三万的友军。
  算起来,现在应该是属于慕容鲜卑的崛起阶段,要是没有出现刘彦这么一个搅局者,他们是花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将除了石羯赵国之外的周边国家都打趴下,获得的财富不可计算,人口亦是得到相当的增涨。
  一个正处于崛起阶段的国家,和一个在走下坡路的国家,不同的状态呈现出来的战争能力绝对不能相比。世界历史上多的是看着疆域不大、人口不多的国家,却能在挑战庞然大物时连战连胜,乃至于能够以蛇吞象,那是一种两国从上至下精神面貌和心气所带来的结果。
  从胖揍周边国家和势力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慕容燕军正是出于鼎盛阶段,慕容燕军也是多个与汉军交战并不显得气弱的唯一一个,甚至可以说汉军在多次败绩中就是失手在慕容燕军手里。
  讲士气,汉军与慕容燕军相差其实并没有出现鸿沟……
  汉国从无到有再发展强盛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军队该有的信心早就培养起来,国家从疆域面积到人口完全胜于慕容燕国。
  慕容燕国其实也是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他们从比自己弱小的敌军那里得知了自己的强大,稍微影响军心士气的是,面对汉军时无法从威势上以强欺弱,顾虑的是自己输不起而汉军输得起。
  “大汉有十三个常备军,有五万禁卫军,能召来不下于七十万的郡县兵,有需要完全能够组建下一梯队的百万大军!”徐正说这话的时候红光满面,下一句是:“燕国才多少人口?三十万大军打没了就没了,想玩命也就能再凑个四五万人,咱们灭他们是灭定了!”
  听着很提气,却不该是由一国太尉来讲。
  汉国是有十三个常备军,却只有六个是处在攻燕战场,另外是分散在多个位置。
  石羯赵国只剩下一处定襄,实际上已经是灭亡,差别是刘彦什么时候下令活捉或是干掉不知道健康状况的石虎。
  拓跋代国因为拓跋什翼健被吓破了胆自行瓦解,盛乐早被汉军所夺,连带漠南的那些草原也属于汉国疆域。
  张氏凉国受于底气不足想的是和平兼并,加入到汉国这个大家庭来共享胜利者的红利,目前是已经进入到谈判阶段,要是刘彦没有赶尽杀绝的心思,可能是会留下一个后患……或者叫历史遗留问题,但张氏凉国作为一个国家注定消失。
  目前汉国需要应对的战线是一直在减少,西北除了必须保持足够兵力威慑西凉之外,对于盆地的苻氏一族是监视居多,也就是这里兵不需要再投入多少兵力,甚至还能抽调出来用于其它战线。
  骠骑幕府因为石羯赵国走入坟墓的最后阶段,中枢已经将解散骠骑幕府划入进程,介时留下一些兵力作为各地驻军,至多就是再保持对西北草原的清理,需要的兵力将会有限。
  南方包括蜀地,经过桓温主持的长久清剿,不服从统治的敌对势力不是被杀就是怕了,接下来也就是郡县兵进行驻防也就足够。桓温为了继续建立战功已经开始在向中枢请求南下印度次大陆,去找林邑和扶南的不痛快。
  对于桓温的请求,中枢暂时是还在犹豫阶段,认为林邑和扶南根本就用不着两个常备军,顶多就是抽调一个常备军就能完成灭国占地的目标。而只南下一个常备军根本用不上征南将军的这个级别,最高规格也就是征南中郎将率部,或是干脆只出动一名郎将。
  随着战线的减少,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比如“征”字级别的几个将军在接下来极为可能要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要不要将“镇”字级别的将军治所建立起来成为新的问题。
  桓温这个征南将军近期的郁郁就在于南方的对手用不上他,寻求率部南下一直没有得到回复,琢磨着是不是要将海洋给纳入幕府直辖,既然没有对手就找出一个对手。
  不需要担心没有敌手的也就是征北将军李坛和征南中郎将谢安,李坛还有北方草原的西高车这个征讨对象,谢安则是需要对进军西域进行必要谋划和准备,再一个就是征东将军吕泰在解决完慕容燕国之后还有鲜卑草原和东高车,就是柔然该由征北将军幕府还是征东将军幕府负责有点不好划定。
  “美阳侯多久会到?”刘彦说的美阳侯是冉闵,他得到答案才接着说:“骠骑幕府解散,美阳侯参与对燕入侵不再建立独立幕府,可以将对右北平的第一阵攻势交给他。”
  汉国并不存在哪个将军麾下有固定编制,都是在中枢许可下建立幕府,有多少部队也是根据需要来抽调进入该幕府的指挥体系。这个其实是为了避免出现军镇,所以连带“镇”字级别的将军名号虽然是有,可并没有任命该级别的将军。
  刘彦很清楚将军长期统率固定的军队会有什么隐患,已经在思考是不是该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不是设立一些职权而不进行任命。
  要清楚一点,国家制度的框架中,尤其是现在任命什么官职,可能那个官职不出意外就是会由某个人来一当就当到死,甚至是这一代的某个官死了由下一代子嗣来继承,很多职位的任命真的是要慎之又慎。
  刘彦的强势让很多明明存在的官职却没有人来当,虽然说没人敢于有什么反对意见,但隐患并没有除去。他的打算是在周边威胁清除之后,国家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连带军制也会进行大幅度的改制,比如将“征”、“镇”、“平”、“抚”这些将军号取消,换以没有特别指向的将军号。
  现代的很多国家会设立战区(方面军),事实上冷兵器时代是早就有了,比如中原皇朝某个方向的边军就是。在刘彦的一系列计划中,进攻型的国家根本不需要边军这种存在体系,反正就是一直打出去就是了,只能是即时阶段的战区,或是针对性的方面军。
  汉国有十三个常备军,这些常备军不会固定是哪个常备军就该长期待在哪,就是刘彦预先就埋下的伏笔。
  刘彦的计划是,不管有多少个常备军都会归于国家的国防军编制。这些常备军除了本军团的郎将之外,不会存在固定的前线指挥官,同时郎将也会进行多少年的轮换。需要的时候抽调多少个常备军组成集团军,由某个中枢委任的人来担任集团军指挥官,集团军规模的兵力不足够就增大成为兵团。
  集团军、兵团……听着是不是很有现代气息?然而事实上不管集团军还是兵团,实际上就是冷兵器时代就有的称呼,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能找到记载。
  其实……刘彦是想要搞出少将、中将、上将、元帅这个体系的,但这样搞就单独是军方上层的事了,连带从基层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或许是真的要这样搞了……】刘彦该说的话已经说完,怎么去布置针对慕容燕国的攻势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细节上是那些将校和那些长史(就是参谋)的事。他再次一次一边走一边思考:【马上就要进入火器时代,冷兵器虽然一时半会无法完全淘汰,但先行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完全有必要。】
  刘彦说的火器时代,不单纯是系统即将面临升级,其实还有他亲自紧抓的火药研究早就有了成果,只是觉得时机不对没有放大招罢了。


第607章 源远流长啊……
  现在是什么年代?
  地球上有哪些强国?
  刘彦很清楚现在是公元几世纪,能够知晓的强国除了罗马就是萨珊,除此之外真没有太过深刻印象的强国。
  罗马现在还没有分裂成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但是实际上早就是分区自治的阶段。大概是在公元二八六年,时任的罗马奥古斯都戴克里先,他将罗马分为两部份,后面又将政权一分为二,建立了四帝共治的制度,由此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的概念。
  事实上罗马不管国家体制怎么改变,共和制、议会制、奥古斯都制……有一点没有变化的就是,罗马从来都是贵族家族治国的状态,每个家族有自己的私人领地和私军,因此实际上罗马长久都是处于分部自治,只是各个家族遵守听从罗马的命令。
  要是算起来,罗马的制度和周王室其实是一样的,差别就是罗马人的“共主”并不是没有变化。
  罗马人的“共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