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缺乏事先准备的前提下,扛得住恶劣天气活下来。
冬季不战的规律早被汉军打破,问题中原战场是中原,草原的冬季和中原就两个慨念,拓跋什翼健对汉军冬季不断来袭没有太好的办法,集结牧民作战通知是个麻烦,迁移什么的也会因为通知的难题无法进行。再则说了,冬季进行迁徙,哪怕是遇到再危机的事,也不会有部落敢这么干啊。
草原的窝冬,那就是真正的窝,人不一定要时时刻刻窝在帐篷,牧畜却是蹄不离圈。牧畜不止是牧人的财产,还是牧人的口粮,它们的多与寡会决定一个部落的兴衰,也是影响人口增或是减的关键,真心是没有牧民敢大意。
“天寒地冻作战,汉军的损失不会小。”燕凤哪怕是全身包得像粽子依然是冻得鼻尖发红,他的双手是伸到炭火边上烤,小心翼翼地说:“冒雪作战的是禁卫军。此类兵种是大汉精锐中的精锐,以此等精锐冬季作战,可视作大汉狗急跳墙了。”
禁卫军当然是精锐,那种悍不畏死的作战方式谁碰上了都会发怵,而禁卫军不止是作战悍不畏死,排兵布阵的速度也表现出一支精锐强军该有的速度和素质。
拓跋什翼健的的确确是被燕凤的话安慰到了。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以大汉禁卫军的精锐程度,哪怕是禁卫军是弄死十个牧民自己折损一个,好像算起来还是己方占便宜咯?
“话虽如此,通知各部落向王庭靠拢的事还是要尽力和加快。”刘谦一样是穿得很厚,看去却是比燕凤要耐冻一些,至少没有被冻得鼻尖发红:“集中一处可威慑汉军不敢来袭,或是汉军来袭也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
今年冬季的草原,大雪小雪是轮流着飘,许多地方的积雪超过人的身高,至少也是积雪过腰,对于外出行走是一件考验。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汉军竟然能够远途奔袭,行军途中是怎么样,接敌之后又是什么个状况,拓跋代国可以笃定汉军肯定是会出现大批量的非战斗损员,无法理解汉国中枢怎么就舍得拿禁卫军来这样消耗。
拓跋什翼健面无表情地看着炭火,他的心情其实是无比的烦躁。
汉国很明显不是拓跋代国可以以一国之力来相抗,不然也不会发生诸王会盟的事,不就是真切知道那一点,才想着集合诸国之力抗衡汉国吗?
要说后悔与汉国交战的话,拓跋什翼健是没有半点悔意,汉国很明显是要一扫天下,种族政策也是“汉人和非汉人”的两种区分,不趁着诸国还在加入抵抗阵营,难道要等诸国被灭孤身等死?
胡人可是有统治过中原了,他们不光是进入中原为非作歹,多少是汲取了一些营养,其中就包括知道秦横扫八荒六合的历史,知道六国怎么个被灭的过程,怎么也该引以为鉴。
干了而没有成功,只能说是努力没有得到回报,敢做就该敢认,拓跋什翼健没有昏聩到不接受现实的地步。他努力过了,发现事不可为立即调整重心,打不过汉军难道还不能离得远远,往更北的区域发展总能躲开了吧。
“可惜了……”拓跋什翼健还是脸部没有什么表情:“派遣使节没有让汉王心生迟疑。”
说的是修好不成又假意要臣服的那件事,拓跋代国那样做纯粹就是试一试,对修好没有太多信心,称臣则是稍微抱着一丝丝希望,却没有想到连拖一拖时间都没有办到。
“汉王必定深恨于本王。”拓跋什翼健总算是脸上有了表情,那是一种自嘲或者嘲弄:“本王可是还拖着很大一笔款项,还主张会盟组建反汉联盟,只是诸王会盟没有干成。”
燕凤和刘谦能说什么?他们只能是呆呆地看着炭火默不吭声。
拓跋一族还有一个公主是汉国的德妃,其实许多臣子是有建议拓跋什翼健走走枕头风路线,问题是拓跋什翼健很清楚自己那个妹妹是什么人,连尝试一下都没有做。
拓跋什翼健不做是因为深知根本干不成,再来就是多少欣慰拓跋一族再不幸也不会真的断了血脉,相反是因为拓跋秀成了刘彦的德妃,拓跋一族至少是会有血脉融合进大汉王室,也许很久以后会因为这件事情有一些裨益。
“……积雪太深,联络艰难……”燕凤转移话题,说道:“大概确认的是,跟随向北迁徙的部众该有二十余万。”
草原上互相联系是一个大难题,拓跋什翼健决议向北迁徙是有事先做了准备,可依然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部落没有接到通知,这个是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有直接关联。
拓跋代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城池也就那么几个,都城盛乐算是其一。而盛乐是唯一一座拓跋代国自建的城池,像平城、大宇、赤城……还有一些叫受降城的城池,基本上是前朝遗留。
不是那种定居模式,也就让拓跋代国干不了人口普查的事,有多少人口基本只能靠猜,大概数字应该是全国六七十万人?
“现在只希望大汉的注意力集中在凉国……”刘谦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安慰话居多,要不禁卫军也不会出现在拓跋代国北部:“我们挨过这个寒冬,开春之后立即入侵柔然,大可以战养战打开局面。”
没有错的,拓跋什翼健已经打算放弃漠南,他是真的觉得离汉国近太危险了,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近些年是进入小冰河时期,越是靠近北极的区域就越是天灾不断,但拓跋什翼健宁愿去与天气搏一搏,都不想去和极度强盛时期的汉国掰腕子。他的想法是,哪怕天灾再严重还有扛过去的希望,扛住了等气候转好,占了柔然人的地盘进行休养生息,总有一天拓跋鲜卑会再次南下,而那个时候的汉国还强不强大很难说,肯定是有报仇雪恨的那一天。
“我们损失惨重……”燕凤苦笑了一下,又说:“凉国却是要亡了。”
张氏一族在张骏时期并没有正式建国,是尊东晋小朝廷为正朔,爵位是凉公,官职是凉州刺史、大都督。张氏凉国的正式建立是张重华干的。
原本的历史上,张重华继位之后没有多久,是在东晋小朝廷还健在的时候,一改张骏的国策不再尊从东晋小朝廷,先是自号凉王,随后正式立国。他建国之后当然是与东晋小朝廷立即交恶,很快也遭受石羯赵国的入侵,是谢艾率军三次大败石羯赵军才让张氏凉国在建国之后站稳,没有说建国又立刻被灭。
在这个被改变的历史版本中,张重华是东晋小朝廷被汉国灭掉才建国,并没有遭遇到原本历史上的诸多难题,比较造化弄人的是谢艾成了生俘张重华的汉将。
拓跋什翼健要开口说什么,却是有人撩开帐门让一股寒风吹进来。
“大王,二十里外发现大股汉军!”
“这……”燕凤霍地就站起来:“汉军竟然能够如此接近王庭?!”
拓跋代国的这个临时王庭离柔然山并不近,外围也是有大量的部落,那外围的部落该是被清理到什么份上,才会让汉军靠近到二十里之内?
“数量?”拓跋什翼健也是站起来,却是没有多么的慌张。
前来汇报的人是破多罗埃力,他现在已经是一名万夫长,主要是担任王庭护卫,答道:“已经发现的是过万,不清楚后面还有没有。”
没什么说的了,既然汉军杀将而来,拓跋什翼健只有集结军队,是要奋起外出驱除,还是严阵以待判断情势,那就是两说。
【汉国强势,一再被清洗已经让大代人口锐减……】拓跋什翼健是在众多侍女的帮助下穿戴甲胄,满脑子里却在思量:【若是能够歼灭来犯汉军,或可起到震慑作用,使汉军不敢再来侵犯!】
王庭嘛,当然是汇集人数最多的地方,几阵号角吹响之后,各个帐篷钻出武士,很快就汇集成为一支大军。
冬天消耗是之前储存下来的粮秣和马料,拓跋代国的国力并不强,物资储备的数量有限,却是短不了王庭近卫军,拉出来的军队人和马的状态至少是要比普通部落好看上不少。
拓跋什翼健是一再确认前方传回的军情,发现汉军并没有直接突击王庭,是很没有规则地逮住谁就是一阵杀,就问燕凤:“汉军此番举动何意?”
“侦骑已经出动,暂时没有发现周围还有另外的汉军。”燕凤可以猜出拓跋什翼健想干什么,却是不能将话说得太笃定:“若只有那万余汉军,大王或可出战,只怕……是有诈?”
拓跋什翼健就是担忧有诈嘛,不然就不会迟疑。他选择继续等,越来越多的信息汇集过来,很确认周边数十里之内真的就只有那万余汉军,己方的多个部落不是被灭就是被打散,很多部落已经自发向王庭靠拢,却是不容再迟疑下去。
“出发,消灭这股猖狂的汉军!”
草原在其它季节处处可作为道路,冬季的草原却是需要清理积雪,等待拓跋什翼健带着三万余王庭军靠近汉军,远远地看到的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部落已经岌岌可危。
部落栖息地,积雪什么的肯定是会被清理,不会像是旷野那种状况。可以看到的是,受袭的部落西北侧有着很明显地痕迹,那是人和马硬生生蹚出来的通道。
通道附近很明显是经过很惨烈的攻防战,地面有着相当多的伏尸,也证明是汉军足够靠近才被部落的人发现,要不然交战痕迹不会离部落那么近。
“确认是大汉禁卫军无疑。”燕凤会这样说,是因为禁卫军是汉军中独一份没有旌旗的部队,他对拓跋什翼健说:“大王,部落之内还在抵抗,周边积雪太厚,只需要堵住汉军来时的通道,便可将来犯汉军围起来。”
拓跋什翼健有单筒望远镜来着,他正在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来犯的汉军竟然是步骑协同,步军的数量甚至是比骑军还要多,又以一种轻装长枪兵居多。
“……”拓跋什翼健脸色非常差劲,一连串的军令下达,后面是咬着牙:“势必全歼这股敌军!”
现实就是那么回事,积雪严重的草原,不存在骑兵机动性比步兵快那么一说法,都是需要蹚着积雪赶路,同时骑兵的战马喂食会是一个大问题,冬季在草原作战用步军的确比用骑兵相对合适。
事情是那样,拓跋什翼健却依然是被气得不行,汉国强势没什么可以争议的,拓跋代国也的确不如汉国,但来攻打竟然使用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多少是算欺负人都欺负到蹭鼻子上脸的地步了啊!
第583章 给条活路行不行?
白雪皑皑,一眼看去全是银亮的白色,阳光再足够充足的反射,其实会造成非常刺眼的效果。
今天的天公作美,难得没有下雪,可是下与没下对远途奔袭的禁卫军并没有差别,他们的任务就是不管天气如何,进入拓跋代国的北部之后进行无差别的袭击。
拓跋什翼健所不知道的是,禁卫军是一路扫荡一路建造建筑物。被建造起来的建筑物很快就会被雪覆盖,但并不影响“召唤”,那就是为什么禁卫军损失之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进行补充的根本原因。
这个中等部落不知道是禁卫军攻击的第几个目标,他们只是重复进行作业,遇见了、冲上去、杀戮着,损失了、阵亡了、全灭了又再补充。
正在拓跋代国北部反复袭击草原部落的禁卫军有三支,他们有意使用三叉戟的战术相互配合推进,很大一部分情况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使得哪怕袭击的部落有人逃掉也逃不远。
“截断他们的退路!”拓跋什翼健带来了将近四万人马,后续还有增援一直在来:“务必全歼这股汉军,压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地面基本是被积雪覆盖,最深的地方可能会有两三人的身高,最浅的则是没有规律。在这种环境下行军非常困难,速度基本上也快不起来,甚至是开辟通道都需要占用很多时间。
受袭的部落还在抵抗,不过看动静也抵抗不了多久。正在厮杀的两批人,禁卫军有没有发觉拓跋什翼健所部的靠近并不清楚,受袭的牧民则是没那个功夫去观察。
大概是完成截断汉军退路了,阵阵的“呜呜——呜——”被吹响,被堵起来围成一个椭圆形的残余牧民,他们听到号角声稍微振作了一下。
“坚持,我们的援军来了!”
所谓的中等部落,整体人口大概是万人以下,而小部落少的有数十多的数百,大部落则是万人以上。
一个中等部落,以三千人的总人口计算,凑出数百青壮其实是比较正常,男女皆上阵最多也就凑出近千人。他们是部落受袭,与之出战有着很大的不同,肯定是要能够动弹的都起来反抗。
正在发生交战的部落,他们的人口是有七千余人,除了一些幼儿之外的其余人都在反抗。瞧现场的尸体,粗略估计已经死掉三四千人,围成圈接力抵抗的看去只有不到两千人。
阵阵的“呜呜”声并没有让禁卫军有什么额外举动,他们依然是对着被围的敌人不断进攻,一直到前来的拓跋什翼健所部出击,禁卫军也只是外围的士兵返身交战,大部分士兵还是对着被围的敌人不断推进。
“他们是和我们什么仇什么怨啊!?”
“是啊,大王来救,他们宁愿外围以少数兵力交战,也要用大部队将我们全部杀死?”
“拼啦,拼啦!”
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现场没有将领指挥,禁卫军是逮住谁就一阵杀,谁靠近他们才会引起“被动反应”,根本就不会分辨哪一股敌军的威胁比较大。
场地的限制让骑兵没有交战的空间,拓跋什翼健率军前来之后,哪怕是骑马也要下马作战,交战起来更不会有什么阵型之说,反正就是人挤着人往前推进,前面的人死掉之后,后面的人补上。
“放箭!放箭!”
破多罗埃力喊得是声嘶力竭,他刚才亲身冲杀在第一线,倒是砍死了三个长枪兵,问题是禁卫军有悍不畏死的特性,他是在砍杀第三个长枪兵的时候也中了一枪,腹部正在往外冒血。
【要是汉军都这样,那还打个屁!】破多罗埃力是被吓得不轻,他是眼睁睁看着那个长枪兵宁死都要捅上自己一枪:【大王不愿意硬抗汉军,果然是对的。】
厮杀场上,禁卫军的举止非常疯狂,多的是以伤换伤或以命换命的例子,凶悍的程度让拓跋代军深感发怵的同时,往前冲的劲头也被吓得心生迟疑。
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打生打死谁都会,但遇到那种不要命都想咬上一口的对手,心生惧意是必然的事情,要是碰上一两个还问题不大,全是那种悍不畏死的家伙没返身就逃已经不错,并不能奢望更多了。
“怎么杀不上去?”燕凤没有亲自看到前方的厮杀:“已经两刻钟了,还在原地不前!?”
受于视野的局限,拓跋什翼健也不是太清楚具体战况,更不知道被围的牧民已经快要死光。他对己方部队推进艰难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毕竟碰上的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打得艰难一些应该算是理所当然。
“实在无法速战速决的话……”刘谦对拓跋什翼健提出建议:“不如改为围困?”
拓跋什翼健的回应是点头。
在他们看来,汉国用绝对精锐来拼消耗是一件很蠢的事情,他们可以打得稳健一些,避免己方出现更多损失的同时,多耗点时间没有什么,只要能够将来犯的汉军精锐歼灭就算胜利。
后面,禁卫军将围起来的牧民全部弄死,才算是有了新的举动。
“敌军已经开始在向外推进!”破多罗埃力腹部还在流血,无法亲自上阵就观察战场,发觉不对劲立刻赶来向拓跋什翼健汇报:“里面的牧民恐怕是凶多吉少,汉军这是要改变矛头进行突围了。”
禁卫军其实并不是要突围,他们就是改变主要进攻的方向,还不是单独对着一个方向拼杀,是那种向着四周推进的状况,但这一点拓跋代军暂时没有进行情报汇拢。
“拉开距离,仅是堵住那些通道。”拓跋什翼健已经知道己方伤亡比较大,士卒的畏战情绪也是越来越严重:“组织盾阵,寻来杂物,弓箭手不要停止放箭。”
新的军令被下达,可是拓跋代军并不是想执行就能执行,他们要向后面退却是被死死地咬住,往后退几步就有禁卫军很快跟着后撤的拓跋代军推进。
“大汉的禁卫军果然凶悍!”燕凤大冷天还能是满身汗水,眼睛被汗水涩得有些发疼也顾不得擦拭:“大王,部队撤不下来,恐怕是要放弃一些将士,才能将战线拉开。”
拓跋什翼健沉默着点头。
苍凉的号角声开始频繁被吹响,那些没有被禁卫军咬死的拓跋代军如释重负丢下同伴撇丫子就跑,被咬得死死地的拓跋代军或是绝望或是认命接受命运。
从到来到战局该生改变,等待拓跋什翼健接到汇报说脱离交战,各方的战损汇集过来,仅仅是半个时辰不到,他们竟然折进去了四千多人,却不知道汉军那边的损失情况。
厮杀当然还在继续,不过是由双方粘着胶着拼杀,变成拓跋代军死死地挡住通道,禁卫军则是凶狠地发起了一波波的冲击。
“他们完全没有什么章法……”燕凤不断苦笑:“谈不上什么战术配合,仅是依靠兵甲器械的精良,还有那股子不怕死的劲头,却是让我们很被动。”
的确,这一场厮杀中的禁卫军打得很乱,根本就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冲击,没有分辨目标的轻重,更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战略方向。
“他们就不会疲惫的吗?”破多罗埃力刚刚处理了一下伤口,腹部有一个大窟窿,肠子肯定是破了一些,疼归疼却能挨得住:“与七八千人不知道打了多久,我们来之后也是一直打,就不需要喘口气?”
拓跋什翼健就想知道一点:“敌军的数量还有多少?”
这个燕凤只能是靠猜,说道:“估计还有七八千人?”
其实并不止,禁卫军来时是一万左右,与牧民的拼杀并没有折损多少,倒是与拓跋什翼健带来的王庭禁卫军打下来折进去一两千人。
庞大的阴影笼罩在拓跋代国上下众人的心头,他们以前还真的是没有与禁卫军交手的经历,对战的要么是汉国的常备军,不然就是汉国的郡县兵,虽然说吃亏的时候比较多,可也没有打得这么狼狈过。
“那种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打法……对将士的心理压力太大了。”燕凤不断苦笑:“汉王是有什么魅力,竟然能收罗那么多死士一般的士兵?”
拓跋什翼健已经听太多丧气话了,有心鼓舞士气也拿不出有效手段。他其实是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想法正确,汉国绝不是现如今的拓跋代国所能抗衡,该怂的时候就怂到底,要不连王庭近卫军面对汉军都这样,普通军队又该是怎么个模样?
“大王,汉军一改拼死冲击,我军弓箭手受到压制,更有汉军直接蹚雪,请大王示下。”
这个部落周边的积雪是很深没有错,但不像一些盆地的积雪那么夸张,普遍是积雪高度过腰,极少区域才是有一两人的高度。
雪并不坚硬,徒手也能挖出一个窟窿,开挖通道的难处就在于会不会塌方,有没有那个协同能力可以将挖出的积雪弄开。
拓跋什翼健没什么好说的,除了让弓箭手不断射箭,就是让士兵阻击那些试图开辟新通道的敌军。
远在万里之外的襄国,刘彦的注意力很恰巧是被吸引到该处的战事。他无法直观地了解当地环境,却能够从地图上看到白雪茫茫,当然还包括己方的绿色被一大圈的红色围住。
交战现场的禁卫军,他们会有新举动当然是刘彦的插手,而有人指挥和没人指挥的系统部队根本就是两个样子。
在没有人指挥之下,禁卫军是什么兵种都死命地往敌军的方向冲,拓跋代军的弓箭手取得的战果非常不错,等待刘彦开始插手之后,防护力最好的重剑士顶在前方,弓弩部队则是跟在重剑士后面不断反击,战事进行的方式才算是有点像样。
因为不在现场,刘彦是知道当地满是白雪,却不知道积雪有多深,调动部队之下就会开辟新的通道,迫使拓跋代军有适当的反应。
更碰巧的事情发生了,拓跋什翼健接到外围侦骑的汇报,说是有两股汉军正在朝这个方向行军。
“大王?”燕凤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恐怕无法久战,再则……汉军大肆深入北部,我们……”
简单的说就是没法过安生日子了,要么是集结所有能打的与汉军在冰天雪地里拼了,另一个选择是进行转移。
“汉军能突击北部,更能尾随我们身后进入柔然疆域。”拓跋什翼健这一刻仿佛苍老了十岁,闭上眼睛又攥紧拳头:“派出足够的人手,通知所有能够通知到的部落,南边的部落投奔拓跋秀,其余丢弃能够丢掉的东西转进燕国。”
一段话说得众人脸色大变,他们之前的战略意图是要向北,去对付只有肌肉没有脑子的柔然人,还是比较有把握能够至少占据一块栖息地进行休养生息。
汉国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拓跋代国的战略意图,竟是无视气候无视非战斗损员在冬季大战,想要安生在北部等待开春已经不可能,柔然山那边还有一个谢艾率领大军杵着,拓跋什翼健想要完成战略意图的风险确实有点大。
“进入燕国……”刘谦牵强地笑着说:“现在能够维持防线,使汉军难以突防的大国,燕国算是一个。”
“燕王俊会欢迎我们的到来。”燕凤要思考的是后续:“只是……我们丢掉领地,大批部众进入燕国,燕国必然是会兼并。”
“部落进入燕国之后,让他们往鲜卑草原的方向继续迁徙。”拓跋什翼健的精气神遭遇到很大的打击,难以掩饰颓废:“能够去多少,就去多少,算是拓跋孤再复兴大代的本钱。”
几个人都发现了拓跋什翼健的异样,他们很想开口说点什么,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猗卫军也立即出发,直接去拓跋孤账下听用。”拓跋什翼健停顿了一下下,想到了什么似得又说:“南方的部落,可以由拓跋寔君带着,直接去投奔他的姑姑。”
燕凤呆了呆,不得不问:“太子……与那些部落,部落是嫁妆,太子是随扈者?”
拓跋什翼健默然点头,他着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避免拓跋鲜卑出现更多的损失了。
第584章 和气致祥
“王上,妾没有求过您,今日……”拓跋秀有些无奈又有些坚定,保持跪拜的姿势,说道:“求王上放过妾的那批族人。”
今天距离拓跋什翼健再次逃离已经是一个月后,草原深处的状况怎么样一言半语难以说清,拓跋代国的南部监察拓跋寔君却是在四天之前带着大批部众靠近汉国控制区。
拓跋寔君带来的部众该是有个七八万人,他们停在汉军控制区数十里之外,派人联系汉军边防将领,道明那批部落皆是汉国德妃的嫁妆。
草原上的王族嫁女,一般是挑选一些部落作为嫁妆,再配上一定数量的马、牛、羊。越是强大的王族,嫁女的时候嫁妆就越丰厚,甚至还会陪嫁精锐武装,用以增加在夫家的话语权。
中原也有相应的习俗,例如大贵族和大世家嫁出嫡女,交好的一些家族会陪嫁滕妾,以仆从、侍女、武士作为陪嫁也是稀松平常,更会备上足够多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
拓跋秀出嫁的时候是有带着自己的一些部众,拓跋什翼健和拓跋孤也是送了一些陪嫁,不过那个时候两边中间还相隔着一个石羯赵国,那些嫁妆实际上是原地停在草原没有南下。
慕容燕国在公元三四四年的时候再次攻打拓跋代国,拓跋什翼健与刘彦、拓跋秀商量之后,那些作为嫁妆的部众又被拓跋王室收了回去,此后就再也没有归还。
拓跋秀微微昂起头看向刘彦,问:“他们……能不能到汉境之内劳役,不去凉国战场或是燕国战场?”
事实上,刘彦与拓跋秀知道消息有分先后,是刘彦先接到前线的汇报,时隔两天之后拓跋秀才从一些贵族女眷那里知道那些消息。
草原大胜,太尉署那边肯定是要通报全国用以鼓舞士气,也就是拓跋秀身处深宫消息闭塞。
关于俘虏到的战俘要怎么办早就在讨论,有建议像是羯人全部坑杀,有说是让充当冲阵炮灰,也有押送回国内当劳役,其中充当炮灰的声音比较大。
拓跋寔君带来的那批人算不算战俘其实是存在争议。中原被胡族统治了数十年,不光是汉家文化影响到了胡族,胡族的一些文化当然也影响到了中原这边的人,更别说华夏文化中也有夫家不得干涉妻子嫁妆的习俗。
丈夫的是丈夫的,妻子的是妻子的,公家的又是公家的,南宋没有灭亡之前其实是分得非常清楚。在两宋时期,正是朱程理学抬头的时候,发生了很多违背习俗的事情。
例如有一个嫂子拿出自己的嫁妆支持小叔子考科举,小叔子屡考不中,嫂子的积蓄也花光了,嫂子不再支持小叔子被一帮读书人谩骂成了一种原罪。
还有另外一例,某个女子带着庞大的嫁妆嫁给了某人,某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只花妻子的财物,后面妻子受不了要离婚,按照宋的律法该是财产分割的和平离婚,官府也的确是那么判定,可读书人又是开始骂,无视丈夫的游手好闲,只骂受不了丈夫德性的那个女子。
更荒谬的还有,某女子也是带着庞大嫁妆出嫁,然后她被婆婆和小叔子毒死,那女子的娘家告官,官府是查出被毒死但找不到凶手。女子娘家气愤又无奈之下想要拿回嫁妆,但包括那个丈夫在内的一家子就是胡搅蛮缠,丈夫还发动同窗控制舆论,虽然官府最后还是判定嫁妆归还,可是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话说,读书人动辄操控社会舆论就是从朱程理学盛行之后开始,甭管事实是什么,被操控的舆论肯定是不能作为事实。
公元三四七年的中原,虽然是有过被胡人统治过的数十年,但一些礼法习俗和社会规则并没有被破坏,要是认可拓跋寔君带来的那批人是拓跋秀的嫁妆,不管是用华夏习俗还是草原习俗,那些人就不能算是战俘,该怎么处理按照习俗是由拓跋秀来决定。
刘彦的事情太多,暂时还没有将拓跋寔君那件事情纳入处理的范围,他不知道拓跋秀是听到了什么消息,突然面对这么一幕既是错愕也是无奈。
“秀……”刘彦想了一下措词,向前将拓跋秀扶起来,说道:“事件并无定论啊。”
包括拓跋寔君在内的八万多人是被解除武装,已经被监视着进入代郡,暂时是分批进行看管,但是真的没有确定将会怎么处理。
“王上……”拓跋秀坚持地说:“请看在妾一直以来用心伺候的情份,答应妾吧?”
汉国新生,很多事情肯定是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一些特殊事件不能完全按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