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类。
  “他们的意愿非常坚决。”蔡优又将话题给兜了回来:“既然是要搬迁回来,总是需要置办家业。”
  汉国目前严禁土地买卖,任何人想要获得土地都需要军功,包括参军入伍获得五亩土地,或是成为正规军之后战场杀敌获得土地,再来就是猎杀胡人头颅换取土地。
  “他们已经参与到猎杀胡人之中,还有……”蔡优苦笑道:“不止一人询问,可否登陆伪朝猎杀人头。”
  南边的战事诸多消息还没有传到襄国,包括刘彦在内身处襄国的人都不知道那边的战争具体发展成什么样。
  战前部署的战略已经被执行,包括分成三路由北向南入侵,再来就是不断登陆扬州海岸线袭扰。
  从海面登陆东晋小朝廷扬州的舰队,它们一部分是从青州的长广郡出发,更有从辽东、半岛、倭列岛出发的舰队。
  事实上现在整个东海已经成为汉国的内海,甚至是倭列岛周边的海域也被汉国划为势力范围。舰队往来需要进行补给,带动的就是半岛、倭列岛与汉国本土国境的海航线,才致使先前逃亡异国他乡的移民回归浪潮,更是使不少属国的人来往于本国与汉国。
  “南方的百姓亦是汉家苗裔。”刘彦俨然就是将南方视为禳中之物:“猎杀之说不存在。”
  蔡优也是这样回答每一个来询问的人,看到太多听后露出的莫名其妙表情,显然是不觉得南方的那些人与自己是同一个种族。这个就是他需要向刘彦汇报的大事,也是真将东晋小朝廷灭掉之后国家需要面对的大事。


第502章 等待已久
  襄国的宫阙群占地总合超过二十万亩,含城池之内的多处主殿、偏殿、章台、楼宇,再有郊外几个地方的林苑。
  宫阙修建极其富丽堂皇,到处的镶金带银以及布满名贵木头,少不得是要有花里花俏的各种雕刻,不过看着却是有一种暴发户的气息,少了一种典雅以及意境。
  当初刘彦要是没有阻止让冉闵一把火烧掉宫阙,那就等于是烧掉十分之三的襄国,可能还要让郊外的山林变成一块白地。
  【冉闵要烧宫阙,肯定是有自肥的意思。】刘彦的想法带着满满的恶意,但那绝对是事实:【当初项羽火烧阿房宫,西楚的军队却是抢了个盆满钵溢,放火什么的不过是为了掩盖洗劫的事实……】
  偌大襄国的一座城池现在的居民百不存五,主要是襄国原先就是胡人聚居的主要位置,石虎跑到并州与朔州带走了近百万,其中二十来万人就是原本襄国城内的居民。一些没有走的人,胡人等待汉军来了是逃走了一批,没有逃走的胡人毫无意外地被清算。襄国城内原本就没有居住多少汉家苗裔,哪怕是有也是投靠了胡人的那批,结果不是跟着石虎落跑就是后面被清算。这样一来的话,襄国本来的居民仅是留下很少的一部分。
  要是站在高处看向城池,不用刻意观察就能看到萧索,并不单纯指没有多少人影,还指到处可见的废墟。
  襄国城内的废墟大部分是自焚导致,汉军攻来时襄国根本就没有经历什么大战,毕竟石虎都决定跑了没可能留下军队做送死的抵抗。
  对了,刘彦并没有搬进宫阙居住,汉军在郊外的林苑驻扎,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是住在帐篷之内,宫阙是如同邺城那边一样被用来安置那些被抢的女子。
  汉军攻克邺城与襄国,粮食方面没有得到多少,金银财帛等物却是远比想象中来得多,传国玉玺就是在点算财物的时候偶然发现。
  刘彦第一时间拿到传国玉玺时,传国玉玺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东西保护,它是被随随便便地用一块红布给包着,看去还有些脏兮兮。
  传国玉玺会有这般遭遇只有两个猜测,要么是石虎根本不在意一块石头疙瘩,要么就是石虎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胡人与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原人不同,胡人相信的是手中的实力,他们从不会觉得有一块含义特别的石头就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中原人则不同,统计财帛的人将传国玉玺献上的时候,刘彦除了好奇倒是没有太特别的感觉,可是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是纳头就拜,话语的说法可能不同,但统一的意思就是得到传国玉玺的刘彦果然是真龙,注定将重新一统天下,成为唯一的天子。
  后面刘彦是在众臣的要求下写了封国书给东晋小朝廷的小皇帝,本是要大张旗鼓外加无比招摇地派出使节团,刘彦却坚持不同意东晋小朝廷是一个国家,才有了绑在箭矢上随随便便射出去的事情发生。
  汉国众臣建议刘彦那么干并不是完全为了炫耀,是在表明一种“天命在汉”的意思,还嘲笑东晋小朝廷的统治者不过是一个白板皇帝。
  不得不说的是汉国那么干很有效果,褚蒜子极力封锁刘彦已经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失败。
  东晋小朝廷知道刘彦手中有传国玉玺之后陷入了混乱,原先已经向汉国暗通款曲……呃,是弃暗投明的人感到无比庆幸,还将立场坚持在东晋小朝廷阵营的那批人则是感到无比的惶恐。
  “伪朝坚持不了多久了。”纪昌刚刚看完淮水之战的战报,说道:“失去八万精锐,可堪一战的将校大多成了降将,想必现在已经是一片戚戚然兮。”
  刘彦看完战报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历史被改变之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惯性,比如谢石还是做了谢安会做的事,只不过汉军可不是苻氏秦军那样的军队,战局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谢石该杀。”纪昌用着无比平静的语气说:“不杀不足以明正典刑,不足以儆效尤。”
  战阵之上无所不用其极才是理所当然,但是作为被欺骗的那一方肯定会感到恼火,纪昌一方面嘲笑东晋小朝廷的国家信用竟然是那么不值一文,另一方面觉得一定要遏止敌人对汉国再行类似的事。
  刘彦非常看重谢安,谢石是谢安的胞弟,要重用谢安却又杀了谢石,那谢安会怎么样?刘彦一时间就感到一丝丝的迟疑。
  “除各为其主之外,谢石当是一个良将……”桑虞不是看到刘彦的脸色才说出不同看法:“王上志向不但是光复旧土,大汉向外征战与开拓需要人才。”
  “或许让谢石率军攻伐伪朝?”吕议显然是看到了刘彦刚才的脸色,建议道:“若谢石答应就不杀,不答应再杀不迟。”
  纪昌看一下刘彦,见刘彦没有任何表态,沉吟一下就说:“王上请决断。”
  刘彦只是点头。
  其实,刘彦内心里也想看看谢石会是怎么样的选择。要是谢石立刻掉转枪头攻击东晋小朝廷,刘彦会觉得谢石根本就不存在节操,日后说什么都是不会用。要是谢石拒绝攻击东晋小朝廷,刘彦倒是会欣赏一些,但估计会不再看谢安会是什么想法,是按照纪昌的意见杀掉谢石。说到底身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迟疑没关系,但是立场肯定要鲜明。
  “以桓氏家主桓云为首的一批人已经弃暗投明,再有庾氏一族暗中准备起兵,伪朝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桑虞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笑了笑接着说:“是时候该决定怎么治理南方?”
  桓氏门阀是通过桓温那边投诚汉国,要是没有出现意外的话,汉国灭掉东晋小朝廷之后,桓温这一支和桓云那一支又要再次合为一家。桓云的跳反必定是要留下污点,桓氏一族的族长之位会重新落在桓温手里。
  庾氏门阀没有族人在东晋小朝廷为官,等于说庾氏门阀选择站在汉国这一边不存在什么道义上的缺失。他们是得到刘彦的同意,庾氏一族在汉国保留该有的家业,然后由汉国提供船只,以一个家族的力量去征战位处西南半岛那边的林邑国。
  随同桓氏门阀跳反的世家并不少,都是一些看不到东晋小朝廷有什么希望的家族,跳反是世家一种十分常见的止损行为。
  “没有弃暗投明自然是全灭,不想进行族产和人口登记的也该清缴。”纪昌一直都是比较倾向于杀个血流成河,问题一阵商讨下来得出的结论无比现实:“已经投靠的那些,以及配合进行登记的那些,该有的提防必然要提防,却是不得不用。”
  现实而言,如今的时代可不是后面那种是个人就识字的年代,想要找个官员真心是没有那么容易。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官员,垄断知识的世家肯定是容易出头,这个是在教育没有铺开之前……甚至是教育铺开了还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得到改善的事情。是改善,不是完全杜绝。世家的生存空间绝不了,作为例子看有宋一代就清楚了,乃至于天朝不也是有特殊群体?
  汉国现在有青州、冀州、司州、豫州、兖州和几个占据局部的疆域,治理地方的官员要是统计一下会发现一点,那就是郡这一级别的官员大多出身于世家,县级别的官员则是来自豪强。这个就关乎到一个非常惨白的事实,掌握多少知识才会有多少的能力,所以治理一郡之才和治理一县之才是真的有区分,大才可以小用,小才却是不能大用,要不然会将地方给糜烂掉。
  一个新生的国家肯定是要出现一批新的利益即得者,刘彦就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像是纪昌、桑虞、蔡优、徐正、冉闵等等核心阶层就是第二梯次,一些早期就归附刘彦却没有进入核心阶层的成为第三梯次,以此类推形成一个治理国家的金字塔层次。
  刘彦与之土生土长的“古人”有区别的是,他尽最大的可能性给更多的人来享受环境改变之后的利益,其中包括解救(解放)一批人于水火,给予这些人安身立命的环境。
  不思进取只求安稳的百姓,他们安安生生的活着也就是了。
  有进取意向的百姓就加入军队,用自己的努力、汗水、鲜血去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刘彦无法改变的是,起点比百姓更高的那批人肯定会享受到更多的利益,一切只因为他需要有人来治理这个国家。
  众人谈到一半,帐外的卫士通报,荀羡掀开帐帘走了进来。他的双手捧着一个盒子,看模样是快骑送来的军情汇报。
  刘彦看到才传阅众臣,军情汇报不是来自南方,是率军杀入并州的冉闵送来。
  “石虎遣尹弼为帅,统领步骑十三万于中都。”纪昌在皱眉,他说:“另有迹象表明氐族苻氏重归于石虎麾下。”
  石碣赵国现在仅存并州与朔州。而朔州是一个非常大的州,与之苻氏一族活动的北地是相连的状态。
  中都是并州辖境之内,位于并州首府晋阳以南,汉军想要进取晋阳就必须拿下该处。
  “凉国近期与氐族交战频率下降,大汉在关中的驻军早先发现氐族有向北地撤退的迹象。”纪昌这个左丞相现在还有分管军务的权利,对于汉国几条战线是什么状况并不陌生:“苻洪再次归于石虎麾下着实是令人意外。”
  不止纪昌那么觉得,包括刘彦在内都是对这个消息感到诧异,毕竟上一次苻洪可是违逆了石虎私自率军逃亡陇西,是讶异于苻洪的再次投靠,也惊讶石虎竟然会接受。
  “氐族苻氏重归石虎麾下,石碣又屯重兵于中都……”桑虞首先想到的是石虎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反击,可是一想又觉得存在冲突:“石虎是要重新经营草原,反攻岂不是与之前策略冲突?”
  冉闵统率北伐兵团一直在与石碣赵军交战,近期的交战场面并不大,双方是用骑兵进行绞杀,城池攻防战因为北伐兵团处于整顿期并没有发生。
  北伐兵团一度膨胀到接近五十万,就是因为这样才有刘彦离开临淄前来襄国的事情发生。甭管刘彦是否信任冉闵,身为人臣统率兵力太过庞大本就是一件异常不合理的事情,再则是冉闵好像缺根筋从没有停止招兵买马,索性是刘彦命令一到总算是冉闵没有迟疑地接受整编。
  汉国的全国兵力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一百四十余万,那是原来的十二万野战兵团,接收了冉闵带来归附的四十余万,战俘转变而来的二十万奴隶兵,分为三个批次征召的六十余万新军。
  刘彦将大部分新军撤销,仅是挑选出精锐补充野战兵团,在编的野战兵团是二十万。决定北上之后,刘彦新编了一个北伐兵团,一开始冉闵手里只有十二万兵力,得到允许之后冉闵一再收编各地兵源,结果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辽东……”纪昌十分敏感,一边思索着,一边站起来走到存放文牍的地方翻找,很快找到想要的文牍:“辽东最后的军报是慕容鲜卑以慕容俊为主将……”
  得到纪昌的提醒,众人不但找关于慕容燕国的文牍,还寻找冀州那边的文牍,合力翻看下来得出一个结论,石虎的反常行为与慕容燕国那边存在互动,两个胡人国家还真的有可能是要反攻一下汉国。
  “大汉挥军南下,算算时日也该传到石碣与慕容鲜卑。”桑虞在笑,并且是笑得很开心:“反攻好啊,真的很好。”
  石虎是一退再退,汉国这边很难逮住消灭其有生力量,一直都在苦恼石碣真退往草原深处,那样会再来一场类似于汉匈的百年之战。
  慕容燕国长久以来用兵辽东,汉国在辽东那边的疆域倒是没有多大压力,可是高句丽战线的压力就显得很大。
  刘彦颔首道:“是很好。”他想的是,可能因为北伐兵团的休整行为让石碣产生错误判断?


第503章 世家真的很大
  汉匈之战前前后后打了一百三十多年,会打这么久的时间绝不是汉帝国有多么弱,或是匈奴有多么强,除开棋逢敌手之外就是草原着实太大太广,没有明显的地标更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当时的汉帝国疆域上面比匈奴少。汉帝国到刘彻时期的总人口约是五千万左右,版图是北到草原边缘(内蒙古一带)、西至西南半岛(缅甸一带)、东至东海、南抵涨海(南海)。匈奴最鼎盛时期的人口约有两百万左右,可是匈奴的版图大到可怕,北是到北海之外(贝加尔湖)、东临鲜卑山(大兴安岭)、西含整个西域、南到长城之外。真要比较的话,匈奴的版图约有当时西汉的两倍。
  实际上汉帝国和匈奴是当时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二,另外的两个帝国,一个是罗马,一个是塞琉古帝国。
  罗马自是不用说了,塞琉古帝国则是一个波斯人为主的国家,又有叙利亚人、埃及人、亚美尼亚人、等等很多的民族,但是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却是马其顿后裔,希腊人也是统治阶层,原因是塞琉古帝国其实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后的“遗落物”之一。
  应该是刘彻还没有将南越、闽越、东瓯、夜郎、哀牢、滇这些地方吞并之前的不久,波斯人推翻了塞琉古帝国,帕提亚王国(也就是安息)成立之后,另一个名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王国也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去,塞琉古成了一个仅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几个省的王国,不再有能力担负帝国之名。
  之前的四大帝国现在仅有罗马帝国还存在,不过罗马也分裂成为两个部分,曾经的帕提亚帝国则是为萨珊王朝取代,汉帝国也被埋入了历史尘埃。
  说起来其实挺奇怪,地球那么大,可是那些强盛的帝国屡次都不是独有一个国家遭受动荡,比如中原这边遭受草原胡人的大规模侵袭时,罗马也会遭遇到以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为首的一批蛮人侵袭。历史学家的解释是,不管胡人还是蛮人侵袭那些帝国,都是受到寒冷气候影响被迫向温暖的区域迁移所致。
  刘彦有特别注意过现如今的气候,按照学术来解释的话,现在就是一个小冰河时期,越是靠近北极的区域就越是寒冷。
  “所以说,胡人对于退往草原是抗拒态度?”刘彦刚才与众臣商议石碣赵国和慕容鲜卑的反扑是怎么回事,也就谈到了气候问题。他正在观看地图,那是一张将多个国家疆域描绘进去的大地图:“他们的反击是为了遏制我军的北上?”
  “是的,王上。”纪昌极为肯定地说:“草原白灾不断,这个是从降俘翟斌那里讯问出来的消息。”
  翟斌就是那个高车部落联盟的部落王之一。高车有两个部落联盟,西边的叫西部高车,东边的自然叫东部高车,两个高车时常会因为争夺牧场爆发战争,翟斌就是牧场被夺才带着部众投靠石碣赵国。位处东部的高车部落联盟边上还有一个柔然部落联盟。不管是东高车或是西高车,包括柔然联盟后面都是被迅猛崛起的突厥人给灭掉。
  高车部落联盟是一个以丁零人为主的势力,他们盘踞在漠北区域,听翟斌的交代就是每年秋季就开始下雪,到了冬季必然出现暴风雪,导致西高车部落联盟开始入侵一个叫悦般(北匈奴后裔)的国家,东高车联盟也是不断侵袭柔然部落联盟。
  那张大地图的地形绘画并不完全准确,不过倒是将所知道的国家和势力都给标注了上去,其中就包括了两个高车联盟这些已知的势力。在这么一张大地图中,汉国看上去真心显得疆域太小,也算是刘彦用来鞭策众臣工。
  “这样的话,石虎的确不会轻易撤入草原。”桑虞之前其实不知道两个高车或是柔然,看到地图之后才有新的判断:“不但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石碣想要率众退入草原还要面对高车。”
  知道世界有多么大,眼界才会有多么高,刘彦是在用事实告诉众臣工一点,中原绝对不是全世界,除开中原之外还有广袤的地盘,汉国并不是光复汉家旧土就算完事,是应该将目标放在灭掉所有已知国家,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大汉南侵,石虎和慕容皝该是觉得趁这个时候反扑极为合适。”桑虞说着却是隐晦地看了一眼刘彦,顿了顿才说:“虽说有设局让胡人反扑的预想,可是大汉的战线着实是……太多了。”
  汉军南侵是刘彦力主,纪昌这个万事以君王意志为主的左丞相没有任何劝谏,桑虞在事先倒是多次劝谏可惜没有被采纳。
  任何国家都是极力避免两线作战,哪怕是再强的国家也会选择在解决掉当前的对手之后再开新的战线,刘彦所统治的汉国却是早在仅有一郡之地的时候就维持多条战线,真正立国之后战线就更多。
  刘彦“呵呵”笑了几声,很难跟桑虞解释什么。
  是现实情况逼迫汉国不得不多线开战,毕竟从一开始汉国就不被当世各国所接纳,那些国家怎么可能会让汉国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肯定是要一拥而上。面对一拥而上,难道刘彦该避让?
  “苻洪率众北上,凉军并没有进行阻拦。”纪昌抬手指了指地图上张氏凉国所在的位置:“想来氐族是将陇西让给了凉国?如此一来,凉国想必是与石碣达成什么协议了。”
  得了,汉国正在交战的已经有石碣赵国、慕容燕国、东晋小朝廷,而这三个就是世界东方最为强大的国家,要是将三个其中的一个“挪到”欧罗巴或是中亚,绝对是够东西罗马和萨珊王朝喝一壶的。
  张氏凉国会被记上敌对名单,还有拓跋代国这个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冲突的国家,汉国就是在以一国在面对五个区域性的强国。
  一张山川舆图被替换上去。山川舆图就是行军作战用途,与寻常的地图并不一样。山川舆图上面仅是将汉国周边的国家和势力绘画进去,像是高车、柔然、吐谷浑、乌孙、悦般、林邑、扶南、等等那些国家就没有包含进去。
  “并州一线有石碣,幽州有慕容鲜卑,关中有氐族和凉军……”纪昌很特意地去点了点那些位置:“三个区域必然会发生大战。”
  “凉国或许与石碣达成和解,合兵来犯……”吕议迟疑了一下下,不太确定地说:“可能吗?”
  “凡事以最坏结果定论。”纪昌千年不变的死人脸扯了一个不好看的笑容就算是笑过了:“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北伐兵团应该拆分了。”桑虞直言不讳地说:“征北将军负责的区域太大,接下来仅是石碣反扑就应该专注招架,应该将冀州和关中重新分派。”
  吕泰就在军帐之内,他的野战兵团建制被取消之后,原来是要南调参与入侵东晋小朝廷,可是当时爆发石碣将冀州和幽州割让给了慕容燕国的突然事件,他是暂时被纳入北伐兵团幕府逗留在冀州指挥战事,等待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才来襄国述职。
  “恒安长期在冀州作战,对慕容鲜卑最为熟悉。”桑虞口中的恒安就是吕泰。他对不知道在思考什么的刘彦行了一礼,建言道:“可让恒安再回冀州主持战事。”
  刘彦想的是该怎么来分布禁卫军的兵力。现如今他手里的“名额”已经增加到了七万,为了支撑国力消耗是用了接近三万的名额来用于生产,有五千是用在战船上面,剩下一万作为应急,其余有一万五千在北伐兵团,另有一万是在南侵兵团。
  近期以来非必要时刻的话,刘彦实际上是不再使用系统部队。不是系统部队不好用,相反是系统部队太过好用,有可能让非系统部队过于依赖导致废掉,使他不得不慎用。
  “关中可指派睿才为主将,以羽林军为主力。”桑虞已经站到了山川舆图边上,所说的睿才是李坛。他见刘彦看过来,才接着说:“以羽林军为主力再配上原本驻军,足以应付。”
  “若是要拆分北伐兵团……”纪昌是深深地看了一眼桑虞,对于桑虞这么明显打压冉闵并不完全赞成,但局势出现变动,拆分北伐兵团的确不得不为:“应当先召唤征北将军来王辇。”
  桑虞的的确确是在打压冉闵,有出于公心,可是私心也不小。桑虞代表着中原世家一派,随着汉国光复越来越多的地区,他的利益集团与冉闵代表的那一个利益集团近期的矛盾是越来越大。
  刘彦是作为拿最终决定的人,臣工商议该应对,过程中只是听听不会马上拍板。他当然注意到桑虞有点公报私仇,不过却是不太在意。
  刘彦在不在意不是出于帝王心术,像是臣工互相争斗才对皇室有利什么之类的。就如同他在考虑禁卫军该怎么使用一样,汉家旧土光复之后,这些人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该是安排继续向外征战,不是说就那么安生下去来个窝里横。


第504章 冉闵唯一的关注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一点都说得没有错。
  江湖可以有很多种的解读,小到一个家庭中孩子比较偏向于父亲或是母亲,又或者是一众小伙伴肯定会有一个、多个领导者,往大层面来讲一个国家肯定出现众多的利益集团。
  冉闵毫无疑问会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领导者,那些原本属于冉氏秦国的人带着立场,又有后面被解放之后的豪强进行投靠,导致的是以冉闵为首的利益集团在失去国家之后又得到恢复。
  “大王召主公前去襄国述职?”刘猗不是汉国的官员,是以冉闵的家臣身份在征北幕府当一名私人幕僚。他此刻是皱着眉头:“兵团重新修整,现在又召主公前去述职,是不是……有什么难明之事?”
  蒋干、缪嵩、戴施等等一些原属于冉氏秦国的大臣,他们在冉氏秦国并入汉国之后都是选择成为冉闵的家臣,凡事自然是以冉闵的为出发点,考虑的也是冉闵的安危以及这个集团的利益。
  “王上之所以会北上,是主公麾下膨胀太大。王上到来后,主公无不从命。”缪嵩笑着说:“若说有难明之事,则是不必忧虑。”
  缪嵩事先已经就情势变幻作为一次解读,直接言明刘彦并不是一个易于猜忌的人主,甚至可以说只要不是太过找死刘彦并不会诛杀臣子。他甚至私下对冉闵说过,说是发现刘彦十分欣赏有汉民族主义的臣工,而冉闵不管前期怎么样后期真的是卖力杀胡。
  “某所料,必是胡人反扑,北线战事中枢要重新规划战区。”蒋干说的新词还是到汉国之后才学到。他说:“王上之前让主公负责北线战事,可以看出十分信任且重用于主公。今一次石碣与慕容鲜卑,甚至还有凉国可能一道,征北幕府负责的战线是有些长了。”
  作为一名将军冉闵手里的兵权该是汉国最大的,一度膨胀到接近五十万也就不说了,后面中枢下令甄选征北幕府的编制也还有二十四万,比之追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征南将军徐正那边还多出四万。
  要是换作他人,身为后面归附的人,手里面的兵力太多肯定会心慌慌,深怕君王时刻猜忌,也许哪天就该死于君王猜忌,可是冉闵却好像没有过类似的忧虑。
  “王上待吾甚厚,吾亦从未有过要背叛王上的心思。”冉闵笑呵呵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是无有恐惧。”
  听冉闵那么一说,众多家臣内心里其实是松了口气,他们怕的就是冉闵看不清楚局势,真心生出反叛自立的想法。
  现实也没有让冉闵有背叛的资本,军需器械和粮秣只要刘彦不拨就会断掉,北伐兵团的主力部队兵源都不是出身于原冉氏秦军,是多支汉军重组而来,原冉氏秦军是在整编之后归入征南将军幕府。那些被光复后投靠冉闵的中原人,他们虽说是纳入冉闵利益集团之下,可是追根到底是投奔汉国而不是冉闵个人。
  “如此,主公自然是无忧。只是……”刘猗拖了一个尾音,很是不快地说:“归附于右丞相之下的郑家,少不得是会多嚼舌根。”
  所谓的郑家是荥阳的一个家族,实力堪堪到了世家这一级别,汉军光复荥阳之前就早早借由桑氏一族投靠汉国,在汉军光复荥阳郡时出了大力气。这一个家族被桑虞叮嘱之后十分配合汉国的动作,主动交出规定之外的土地,丁口之类也是配合登记,后面刘彦鉴于郑家立有功劳和配合,依照功劳赏赐之后也是给了另外的一些便利。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时间线再往后个几百年,荥阳的郑家到了李唐时期可是望族,位居“五姓七望”之一。
  李唐时期的望族,其实很多就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才开始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使用各种手段壮大,等待到了杨隋一朝已经膨胀成为庞然大物,一些望族是在隋末之乱覆灭或是衰弱,那个所谓的“五姓七望”则是在隋末之乱中再次得到壮大,哪怕是后面陇西李氏得到天下也是极为忌惮。
  荥阳郡那边的杨氏一族纳入汉国之后是选择以冉闵作为靠山,两个家族早在石碣统治期间就多有矛盾,等待荥阳郡成了汉国的疆域之后,两家本来是该蛰伏一下,问题是郑家自认为有桑虞这个右丞相作为靠山,似乎刘彦也优待于郑家,结果是郑家最先按耐不住,争斗的结果是因为有冉闵这边的插手导致郑家完败。
  杨氏一族是老牌世家,追述起来可以远到东汉时期的杨彪那一代,他们先在董卓乱政时期遭受重创,后面又因为杨修在曹魏时期作死一次导致全面衰败,等到司马一家子篡位建立晋国朝廷的时候,因为是以家世背景来定品才又得到恢复,问题是经过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