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石碣太子来是来了,但是并没有加入攻城,甚至是城外的胡人停止了攻城,着实令本来陷入绝望的程度等一干人既是困惑也是心存侥幸。
  石宣根本就不是来攻城杀人,他也没有想要待多久,纯粹就是为了收拢更多的人力才过来。他们仅仅是在长子城外待了一上午,连午饭都没有吃就急匆匆离去。
  大概是石宣带人走后的半个时辰,程度和斐燕还在讨论羯人太子怎么来去匆匆,南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平面推进的黑影,一杆杆的旌旗在飘荡。
  来的是谢安派出的前导骑兵,他们距离长子城约二十里,围困长子城的胡人立刻作鸟兽散,引来程度带头欢呼,随后整座城池陷入欢呼的海洋。
  “王师来了!”
  “来了,总算是来了!”
  一种死里逃生的情绪下,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直接就是痛哭流涕,哽咽着重复“王师”两个字。


第454章 自绝于天下诸胡
  长子县发生的事情很有意义,那是中原少有的能够组织起来夺城抵抗的事件之一,不但抵抗还坚持到汉军的抵达,可以作为一个典范向石碣赵国境内宣传,更进一步鼓舞并坚定汉家苗裔对胡人杀戮的反抗。
  汉军的到来对于长子县的一众人等更是死里逃生,毕竟他们先被围困起来,羯族太子还亲临,肯定是觉得要完蛋,没有想到的是汉军的逼近就能够让羯族太子逃窜,近一步说明在这一场战争中是汉国掌握了优势。
  石宣再次逃窜的路线是前往壶关,会有什么下一步动作很难说清,谢安不得不派人紧密盯着壶关,防备石碣赵军会出兵打一次反击。
  汉军抵达长子县,一应的帮助立刻进行下去,为受伤的人医治,拿出粮秣给予饱餐,使得被遗弃的百姓首次体会到寻找到组织的好处,感动之下又是相拥嚎啕大哭一场。
  谢安特意询问是谁组织抵抗,专门见了程度、斐燕等人一次,本是一次形式上的慰问和安抚,却是发生了插曲。
  “王师会在城池常驻吗?”程度是带着极度的忐忑,没等谢安有所回应,又说:“我等该如何是好?”
  谢安并没有得到中枢的相关指示,他们这一路大军原本的任务是追击石宣,后面改为帮助上党郡境内的汉家苗裔。要是按照他的设想,既然知道壶关有大批的石碣赵军,以军事角度出发他们决定应该就地驻扎下来,后方也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军事角度就是敌军想完成什么就要想方设法地破坏,再则是前一次汉军北上又突然退后很被诟病,极大地打击了石碣赵国境内抵抗胡人残暴的热情,不过上一次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今次却没有什么迫不得己,考虑的是汉国有没有足够坚定的意志。
  谢安暂时无法给程度等人正面的回应,安慰几句岔开话题,后面蜻蜓点水似得说了一句:“斩杀胡虏可以记功。”
  程度等人早就知道,闻言依然露出大喜模样,由他带头急不可耐地说:“我等有意加入王师,为天子效犬马之劳!”
  天子从来只有一个,没有刘彦向东晋小朝廷发起挑战之前,毫无意外天子指的是司马家的皇帝,程度现在所说的天子却是刘彦,代表的是石碣赵国境内民心所向的一个缩影。
  也对,遭受苦难的人需要援手的时候也就只有刘彦伸出手来,长江以南的小朝廷对中原正在爆发的种族仇杀一点表示都没有,两相比较下来中原的遗民心向于谁根本不用思考。
  汉国的中枢之前有相关的政策,收拢和整编当地人员就是其一,有利于汉国快速形成对当地的控制,人力和资源的补充也会显得快速,程度等人的投效却不需要谢安这个郎将亲自安排,该干活的是行军长史。
  谢安很快就接到中枢发来的公文,如他所料是命令他们这一路大军就地驻防,密切注意壶关石碣赵军的动向,更进一步清扫正在肆虐的胡虏。
  新发来的公文有更大的针对性,刘彦直接对谢安发出指令,表明非我族类尽可诛杀,与之汉境之内的处理更为直接也更加强硬。
  有些事情仅限于高层之间互相知晓就足够,谢安不会将刘彦杀气腾腾的一句话公诸于世,他对部下发出的命令非常直接,仅有“尽诛”二字。
  汉军的进入和驻扎对于各地来讲是一个强心剂,各地的理解是有了汉军撑腰,到了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的时刻。
  不要小看压抑久了爆发出来的能量,尤其是自己身后有足够后盾的时候,汉军的快骑继续四方传檄,民间也有自己的沟通渠道,躲在各处的汉家百姓突然间又冒了出来,他们的目标万分明确,就是杀光任何能够看到的胡人。
  “乡野皆尽杀胡声。”谢安对于情势的发展有些惊讶:“本将原以为没有多少百姓了。”
  他们进入上党郡最深刻的印象是,遍处是残垣断壁和被烧毁的山林,少不得是要有无人掩埋的尸体或尸骸,下意识就会认为上党郡境内的汉家苗裔肯定元气大伤不存多少活人,没想到的是突然间会冒出那么多。
  的的确确就是漫山遍野都是杀戮。
  之前是胡人待着汉家苗裔大杀特杀,那是因为之前的胡人心气很足,汉家苗裔没有背后力量撑腰虽有抵抗却没有底气。
  汉军入住郡内,汉家苗裔首次品尝到有人撑腰的甘甜,胡人却因为汉军的到来心气近丧,情势逆转之下演变成为汉家苗裔逮着胡人杀。
  胡人就一个广义词,除了羯人是白皮肤和绿眼睛比较好辨认之外,像是羌人和氐人与汉家苗裔其实没有太多相貌上的区别,像是匈奴也分白匈奴人和黄匈奴人,一些从西域和中亚来的杂胡则是有着高鼻梁和鹰钩鼻的特色。
  不止是上党一郡接到来自刘彦的直接命令,该说是位处北线的汉军都得到了命令,毫无例外地的都是那一句“非我族类尽诛”,那是身处临淄的刘彦在深切了解到石碣赵国境内汉家苗裔的惨况后动了肝火,也是反省之前的传檄是不是太温和。
  是有必要给沦陷在胡人治下的汉家苗裔一剂强心剂了,没有针对性的檄文无法激起沦陷区汉家苗裔的血性,类似的背景下刘彦很难再顾忌到汉国本身复杂的情势,还真的只能给出一刀切的明确指示。
  刘彦的意志就是汉国的意志,四方传檄的快骑到处呼吁和张贴布告。他在颁布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历史上冉闵的檄文,原因是历史背景的不同,再来是真不能照搬。
  历史上冉闵势弱,邀请任何一个有心的势力都能共起诛胡,例如那一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冉闵特指的东晋小朝廷和张氏凉国,刘彦完全不需要邀请这两个国家。
  另有“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这一句,前面还号召杀胡,后面却表明可以留下胡人同伍,漏洞也太直接了一些。
  可以说恰恰是因为冉闵《杀胡令》上面的诸多漏洞,再来是很多用词是现代语,以及前后矛盾的地方挺多,表明那是一个后人书写的文章,并不是真的出于冉闵手笔,不说刘彦能不能记住全文,说什么也不能抄一个漏洞百出的文章。
  更有针对性的檄文由汉国发出,且先不谈各地汉家苗裔是什么动静,首先震上几震的当属安分一段时间的东晋小朝廷。
  这年头讲究名正言顺,大范围的号召更是需要名份,东晋小朝廷从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正是因为自认正朔才会在历史上对冉闵对全民发出号召而愤怒,后面不但无视北上的大好时机,还直接宣布冉闵是叛逆。
  刘彦先后发布檄文对东晋小朝廷的震动远比冉闵要大得多。
  在原有历史上,东晋小朝廷可以无视冉闵,那是因为冉闵势力小的同时背景同样不光彩。东晋小朝廷后面直接宣布冉闵是叛逆也有根据,原因是冉闵先为石碣效力,还是那种十分卖力的效劳,杀的晋人比一些胡人还多,冉闵先为石碣家臣又因为权力诉求得不到满足而造反,很多人看来就是叛逆。
  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讲,刘彦已经正式立国,国号还是“汉”,虽然没有称帝,可“汉”这个国号的份量没人敢于轻视。再来是刘彦也在中原打下大片江山,国力强大不说,军队战力也是一再经得起考验,真有问鼎中原的实力。
  要不是前一段时间汉国真的将东晋小朝廷打怕了,刘彦发出第一道檄文的时候东晋小朝廷就该上蹿下跳,那个时候东晋小朝廷因为刘彦发布的檄文并没有太强太明显的针对按耐了下去。
  刘彦发出第二道充满针对性的檄文,东晋小朝廷有了反应,那是因为刘彦这一次是明明白白地将自己自绝于天下诸胡。
  现今天下胡人势大,哪怕是有汉国与石碣赵国战争中取得优势,可不是还有另外胡人建立的慕容燕国、拓跋代国、李氏成汉吗?另外,高句丽、百济、新罗等等算不算是胡人?一些没有建国的胡人数量更是不少。
  东晋小朝廷最先按耐不住的是前一段时间刚刚被释放的褚裒。他视自己的被俘为奇耻大辱,没有一刻不想着报仇雪恨,先通过自家闺女对朝中的态度进行试探,得知不少人也有想法才站到台前。
  褚裒第二次找到了庾翼,再次提出携手合作的意向。
  庾翼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子侄这一代没有可堪造就的人,就着力培养家族中的孙子辈分这一代。褚裒来找他时,他已经做出安排,要亲自带着一些挑选出来的孙子辈前往长江以北,进行一次眼观为实的游历。
  褚裒找庾翼,携手要的是庾氏的力量。他话没有说几句就谈到了刘彦自绝于天下诸胡的事情,最后面又说:“联合赵国、燕国、成国、代国,凉州刺史府我们也能左右,可以再次形成全天下围剿伪汉的局面。这一次是伪汉自寻死路,各国必将更加众志成城!”
  当时的庾翼是听愣了,他沉默了很久,有如火山一般地爆发:“胡虏肆虐中原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汝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今朝汉王传檄天下百姓奋起抗胡,尔却非但不心怀百姓,却要助纣为虐!?”
  褚裒被庾翼一阵怒吼,是吼得目瞪口呆外加莫名其妙。
  要说,目前的国家观念是有,民族观念也有形成,要不就不会有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但是世家出身的人根本不会想什么民族之分,看的是家族利益与个人荣辱,要不也不会发生中原众多所谓大儒和世家争先恐后为胡人效力,更多是帮助胡人残害同族。
  庾氏一族在长江以南绝对是特殊的一家,那是受到庾亮的影响,再有庾冰和庾翼以庾亮的遗愿为奋斗目标。庾翼有多次与刘彦见面并聊天的经历,相对比长江以南的任何一人,他该是最了解刘彦,双方在一些思想和意志上多有重合的地方,只不过是屁股下面的位置不同。
  没有了官职的庾翼不需要再根据屁股而决定行事方针,从他想要带家族子弟前往汉境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一种思想到实际行动上的落实。他更是不需要对一些看不过眼的人再曲意迎逢,可以明白地展现出属于自己的意志。
  褚裒被一阵怒吼只能选择离去,少不得是要在一些同盟面前絮叨庾翼有靠拢汉国之心。且不管他们对庾氏一族是什么看法,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暂时动不得庾氏一族,能采取的只能是刻意的冷落。
  大概是刘彦发布更针对性檄文后的半个月,汉国采取了更有力的措施,是广派人手进入石碣赵国境内,领导各地百姓对胡人残暴的反抗,有效地整合更多的力量与胡人进行抗衡。
  后面的举措是由于一点,石虎再次从邺城突围,大批主力追随石虎撤离后,冉闵的北伐兵团全面围住了邺城,切断了邺城与后方的交通线。
  石虎再次不战而逃,对各族胡人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引起了各地胡人的恐慌,给予汉家苗裔的却是底气和士气上的鼓舞,一起一落之下优势更加倾向于汉国这边。
  汉国核心高层对于石虎放弃邺城却是开心不起来,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石碣的重心开始移往并州和朔州,大有要放弃其余诸多州郡的意思。
  刘彦下达明确的杀胡令,不需要石虎再做什么动员,迁往并州和朔州的胡人仅是一个月就达到百万的数量。
  “要是胡人将根牢牢扎在司州,我们哪怕艰苦也能缓慢推进并逐渐消灭。”冉闵身处邺城战场,对部下谈到石虎北迁造成影响的深远:“一旦胡人入了草原,恐怕是会再次演变为‘马邑之战’前的情势。”
  马邑之战是发生在西汉,那个时候汉帝国实力远超匈奴,可是却无法一举灭掉匈奴,双方的战争前前后后打了一百三十余年……


第455章 再来一次百年战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确实是中原现如今最真实的写照。这种背景之下,汉军坚持北上自有救黎民于水火和解百姓于倒悬的使命感,亦是能够使各地遗民自主自发地向汉军靠拢。
  冉闵率军围困邺城,周边百姓自发前来者无数。
  经过这一次石虎挑动的种族仇杀,中原遗民总算明白一件事情,忍受不是长久之计,分散自保也无法保证安全,只有奋起抵抗才能活命,靠拢向汉国才能得到安生。
  石虎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战而逃,是石碣赵国的粮秣已经难以支应大军的消耗,再来是邺城数十万的苦力愤然而起,内外皆是不稳守城难以持久,不逃难道要打一场绝对被动的战争?
  邺城原先是在大建宫阙,四面八方被强迫来劳动的百姓一直在增加,他们的奋起自然是受到冉闵派人的鼓动。冉闵对那些人说得非常清楚,大仇杀之下没有无辜之人,不奋起配合汉军只有死路一条,早早就憋着一口气的数十万人见汉军真的到来哪有再沉默的道理。
  外有汉军虎视眈眈,内有数十万苦役愤然而起,冉闵只是花费七天就攻克邺城,他一面向临淄中枢发去捷报,另一面是收编邺城青壮,仅仅是休整了三天就继续开拔北上。
  邺城以北就是石碣赵国的核心地带,曾经这里汇集着羯族、羌族、氐族等各族的核心人口,要不是胡人没有选址建立居住点的习性,必定是村庄和城镇林立。
  胡人对城池没有什么追求,习惯的是四处迁徙,邺城再向北方的区域先有一座临水城,再往北六十里便是古城邯郸。
  临水城建造于滏水北岸,滏水是漳水的支流之一。
  冉闵率军继续北上之后,抵达滏水边上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支从冀州方向突入的汉军舰队,连带临水城的城头飘扬的也是汉军的旌旗。
  已经是征北将军的冉闵,他有权过问的事情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吕泰兵团近期的动静。
  冀州那边的战事没有太多的变化,双方依然是沿着漳水两岸在对峙和僵持,吕泰却是有向中枢汇报一些相对特别的事情,例如发现对峙敌军后方有很大的活动迹象。
  “石虎要经营并州和朔州,迁移人口前往充填乃是必然。”冉闵对冀州方向的战事没有变动感到满意,他们要继续北上的话,冀州那里的吕泰兵团就成了他们的侧翼。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下一步是攻克邯郸,再取广平全郡。”
  若说吕泰所部现在是冉闵的右侧护卫军的话,位处上党郡的谢安所部就是冉闵的左侧护卫军,三支大军是在大范围形成一个三叉戟的箭头,相对而言的却是冉闵本部才能决定这一场北伐之战。
  察觉到石碣赵军以及众多胡人在后撤,冉闵表现出了攻势如火的一面,他仅是留下三万人马,其余是分散出去。
  汉军每到一地都能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一幕幕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画面不但极大鼓舞汉军将士的作战热情,亦是极力汉家全民士气。
  身在临淄的刘彦每天都能接到前线的战报,对冉闵保持高速推进的速度没有什么意外,对物资的消耗亦是早有心理准备。
  汉军每到一地都要帮助当地的百姓,医治会大量消耗药材,放粮同样会消耗大批粮秣,那是决定大举北伐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事情,尽管是大批量消耗掉物资,却是获得了土地以及人口。
  大殿上的朝会结束,内殿的核心会议才刚开始。
  “征北将军已经攻克了邯郸,下一步是想要直接向襄国推进。”纪昌说这话的时候没有感到欣喜,看上去反而有些忧虑。他一脸思索地对刘彦说:“看到石碣是真的想要进行全面龟缩,真的形成这种局面……”
  并州还算并不是全部草原,存在大片的山地以及水系,再加上一个朔州则真的能让石碣在龟缩后能够蓄积力量。
  刘彦明确下达杀尽胡人的命令,不但是激励各地的人抵抗胡虏,为的还是减少胡人的总体数量。汇集过来的情报却显示一点,撤往并州的人口不下于一百五十万,并州和朔州本来也有个一两百万的人口,他计算下来石虎拥有的人口恐怕还有个四百万左右。
  对于局势的发展汉国中枢有个预判,一旦石虎不再重视疆域的争夺,真有意保住人口放弃土地,整体的局势真的有可能往曾经的汉帝国对匈奴的方向发展。
  纪昌忧虑的就是石碣撤往草原,尽管汉国是在开疆拓土显示情势一片大好,可短时间大举的开疆辟土必定使内部更加不稳,再来是无法将石碣消灭在地形复杂的中原地区。
  要是有一张地图的话,可以看到汉国的疆域已经有点像是曾经汉景帝时期的规模,缺失的是并州、幽州、辽东以及关中三秦之地。
  汉国坐拥大半中原疆土,长江以南是有东晋小朝廷,巴蜀之地有李氏成汉,凉州以及西域是张氏凉国,不正是被包围在中间吗?
  刘彦的这个时期情况要比汉景帝时期的汉帝国恶劣得多,汉景帝时期的南方虽然是异邦却保持一种相对良好的外交,东晋小朝廷与汉国虽然停战却只是蛰伏,不用谈汉国实际上已经对上了石碣赵国和慕容燕国。
  “是啊……”刘彦也是有些发愁:“一旦石虎入了草原,短时间内就无法消灭了。”
  “有消息称石虎已经将幽州割让给了燕国。”桑虞不久前从豫州返回,随行的还有吕议。桑氏一族原先的大多数族人是在石碣赵国为官,有更多的消息渠道,他说:“幽州归于慕容燕国,我们在东北方向就正式与他们接壤。”
  说起来石虎的魄力真的太大了,不但无视掉大片疆域被攻占,还主动割让幽州给慕容燕国,偌大的石碣赵国只想要保留并州和朔州,看着是崩盘的趋势,可实际上因为丢掉那些疆土却是盘活了整体的大局。
  从地图上看去,汉国的西北方向是石碣赵国,东北方向是慕容燕国,西边有无主的关中三秦之地和李氏成汉,南边是无法共处的东晋小朝廷,除开东面是大海之外,汉国几个方向都是敌对国家或是势力。
  一旦汉国无法在这一次大战灭掉石碣赵国,以后就是汉国被各个敌对国家牵扯的局面,汉军想要攻击哪一个国家势必引来其它方向诸国的围攻。
  有一个事情是刘彦所不知晓,石宣本来是想要进入关中,幸亏是被谢安堵到了壶关以北,要不然汉国的软肋还要再增加一处。
  吕议在适当的时间开口说:“代国近来对大汉很不友好。”
  刘彦已经得知拓跋代国那边的情况,他下令“非我族类尽诛”之后,谢艾被拓跋什翼健进行驱逐,连带麾下的那批嫁妆部队也是脱离重归拓跋代国建制,等于是汉国与拓跋代国的友好一去不复返,双方的关系进入到了寒冰期。
  既然敢下那样的命令,刘彦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甚至是李氏成汉开始出兵袭扰豫州都在预料之中。
  “能够争取中原遗民的民心,对我们来讲就是值得。”纪昌手里有一个粗略的数据,说道:“今次北伐,仅是征北将军冉就地收编的青壮就达到十七万,谢郎将以及吕郎将也各自收编五六万青壮,解救的黎民数量该是三百万以上。”
  关于胡人被消灭多少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各方汇集上来的数量是该有个七八十万,相对而言的是这场浩劫也让近百万的遗民丧命。
  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而已,能够有个统计的就有将近两百万人丧命,没有统计的肯定更多,要是非要猜测不可的话,保守估计该是有个三百万人,而这个还是非汉境内的种族仇杀造成。
  汉国境内倒是有精确一些的数据,消灭以及俘虏的胡人数量达到八十万,加上一些虽然是同出一脉却与汉国敌对的豪强,总数量是接近百万。
  一年之内有三四百万人丧命真是一件无比恐怖的事情,笼统而算中原的总人口也就一千七八百万的样子,直接就是锐减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历史上冉闵号召杀胡,半年之内中原各地损失人口超过四百万,胡人后续的奔逃又互相仇杀死掉一百五十多万,因为瘟疫爆发,甚至是后面的干旱和蝗灾,两三年之内中原就锐减大量的人口,一直是慕容鲜卑南下之后进行人口统计,偌大中原的总人口竟然只剩下不到七百万。
  刘彦这个时期与历史上冉闵的那个时候有相当多的不同,首先是石碣并没有经过一再的内部消耗,等于是他们面对的是全盛时期的羯族,能够打成现在这种局势其实是非常不错,局势也演变成为石虎至少还对羯族拥有全面的控制力,才有了羯族向并州和朔州撤退的局面。
  “征北将军的任务是北伐。”刘彦抬手阻止众臣说其它的闲话,再次展现意志:“寡人的命令没有更变,打到哪里算是哪里。”
  会有以上的话,是有人忧虑冉闵手头的兵力膨胀速度太快,建议取消就地收编青壮为兵,限制冉闵手里的兵马数量。
  刘彦不是无条件相信冉闵,关键是有五万禁卫军作为提防中坚,汉国的正规军不会跟冉闵走,再来是后勤完全掌握在手中。他知道冉闵是一柄非常锋利的剑,能伤敌也能伤及,现阶段却是需要冉闵一直向北,想要进入草原也肯定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或许可以挑动代国、匈奴诸部与赵国?”桑虞刚才没怎么说话,重新开口就着眼于胡人之间的矛盾:“匈奴诸部长久栖息的朔方一代,他们虽然名义上服从赵国,实际上却是自治。代国一直想要消灭或吞并匈奴诸部攻占朔方。现在石虎想要全面控制朔方成为后路,他们的矛盾很尖锐。”
  匈奴现在已经全面弱势,内部的仇杀不断,外部有拓跋代国长期讨伐。另外是匈奴诸部也不全是匈奴人,刘渊建立伪汉吸纳了相当多的晋人,到了刘耀时期又吸纳诸多杂胡,等于是虽然还称呼匈奴,真实情况却是多族混居,才有内部的不断仇杀。
  “右丞相所言极是。”纪昌首先肯定了桑虞的意见,后面话锋一转说道:“再有一个多月便会进入冬季,北线的战事规模会减少,是不是对伪朝廷再敲打一次?”
  关于东晋小朝廷近期又开始蹦跶对汉国这边不会是什么秘密,汉国接纳了相当多从长江以南迁移而来的人,那些人虽然是离开了长江以南却依然会有自己的关系网,对褚裒在上蹿下跳可以说一清二楚。
  “北线的战事会长久化,此等关头容不得南线不稳。”纪昌已经不是建议的口吻,是一种极度的需要,说:“鉴于巴蜀那边的挑衅也该给予强有力的回击,臣的意见是调桓温南下,组织征讨兵团讨伐巴蜀。”
  刘彦暂时陷入沉默,汉国境内胡汉的矛盾由于处理得当已经没有什么危机,北线绝对是该保持稳健的推进,南线稳不稳还真的成为关键。
  西汉孝武皇帝是全面解决南边的麻烦才专注针对北线,一旦与石碣赵国、慕容燕国的战争陷入长久化,不管是东晋小朝廷还是李氏成汉真的成了需要优先消灭的对象。
  需要先解决南方的理由很简单。北边的敌对国家后面是广袤无边的草原,不管是石碣还是慕容鲜卑,只要汉军无法一次性消灭,他们还能够退往草原深处。南边的东晋小朝廷后方是大海,李氏成汉的背后是大山密布和沼泽遍处,他们一旦正面战场扛不住根本就没地方可以退。
  “我们……”桑虞见刘彦在沉思,迟疑了一下才说:“战争持久化,后续必然是一边作战,一边需要建设国家。这样一来只能是优先解决南边的麻烦。”


第456章 先南后北
  汉国有登记造册的人口数量是五百万出头,那是包含青州、徐州、兖州局部、豫州局部、辽东郡局部、冀州局部的数字,没有将近期占领的地盘人口算进去。
  五百万是将晋人以及归化的胡人算进去,归化胡人有将近四十万,余下则是汉家苗裔,这个数字没有将奴隶算进去,算上奴隶汉国的总人口该是接近七百六十万。
  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国不会只针对青州和徐州着重发展,势必要对全面占领了的兖州进行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来恢复中原的元气。
  若是将那些没有统计的地方算进去,汉国该是能够再增加两三百万的人口,堪堪是接近千万的数量,对于一个建立仅是六年的国家来讲,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说非常之迅速。
  光是拥有人口而没有建设无法得到国力的增涨,那么恢复各地的农业就是首要。
  农业牵扯到的事项非常多,去荒成田只是第一步,灌溉系统的重新梳理才是重中之重,要不种子种下去而没有水源庄稼也活不成。这样一来的话,重新对一些灌溉水系进行修复就成了先期的必做之事。
  恢复农业只是一方面,农耕是出产,有了物品还得互通有无,使各种产出得到流通,也是为国家贡献税收。
  “青州各地没有遭受胡人暴动的太大影响,只是近期在乡劳动的皆是老弱和妇孺,复苏的速度呈现急速下降趋势。”桑虞管的是内部的生产规划和监控,对一些数据了如指掌,他说:“我们本来计划只是大举用兵一年,臣的意见是压下国内胡人暴起之后,使劳动力回归家乡。”
  汉元朔二年的时候,汉国进行了三次大征兵,第一次征募二十万,第二次征募三十万,第三次征募了十五万。三次的征兵抽掉了民间大量的青壮,征募的还是那一批最先纳入汉国治下的人,对民间的生产体系确实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汉国的版图一再增加,实际上不止是有青州和徐州这两个完整的州,兖州也是得到全面光复。
  在豫州方面,有部分的疆土是被东晋小朝廷所控制,不过汉国却掌握了十分之八。
  冀州因为是一直在拉锯的关系,以河间郡和渤海郡为界,北边是胡人掌控,南边则为汉国所有。
  新一年攻下的疆土没有计算什么人口,更是别想从中得到什么产出,相反是会一再耗费国力进去。
  目前汉军的总数量非常庞大,元朔二年新征的六十五万新军,之前原有的十四万野战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