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取了汝阴的李匡带着部队转进新蔡,战局的发展中那位国丈一直都是“以静制动”,这一“静”是直接让新蔡成为绝绝对对的孤城。
  “新蔡被一再加固加高,褚裒手中亦是有接近七万的兵力?”袁乔倒是没有多么看不起褚裒,是蹙眉说:“濮阳郡那边的战事已经爆发了。”
  对付一个缩头乌龟其实最容易让战争演变成为烂仗,也就是一场一方严防死守,另一方只能是死伤惨重外加耗时日久,完完全全就是双方士卒拿命去耗。
  无论怎么看,褚裒都不会派遣军队出城,估计是他不懂孤城不可守,死守不可取的兵家常识,可也让桓温想要轻易攻取新蔡成为不可能。
  “是啊,濮阳那边的战事已经开始了。”桓温同样在蹙眉,他说:“双方是围绕着白马与濮阳作为分割线互有攻防。大汉的兵力处于劣势,很快就会演变成为一场城池间的攻防战,就是不知道王上是怎么安排?”
  汉国现在正在爆发大战的战线只有两处,一处当然是桓温这边,另一处就是刚刚开始的濮阳之战。
  桓温这边动用的汉军本部仅是三万,配置二十万的仆从军。他们已经将褚裒包括剩余的晋军全部堵在新蔡城内,长江被汉军舰队控制的前提下晋军想要北上驰援难度很高,应该说他们这一路的战事其实还算是非常顺利。
  濮阳郡的汉军面对的石虎亲率的接近十八万羯人本族大军,处于外围的石碣赵军数量该是有个三四十万左右,等于是战事爆发后是八万汉军依靠冬季建立的防线在与所有石碣赵军进行周旋。
  “还能是怎么安排?”桓温想都没想,直接说:“豫州不是只有我们这一支大军,还有与孙伏都对峙状态的三万。王上肯定是在关注我们这边的战事,就等待解决晋军,调动我们北上参战。”
  两人是骑马状态下的交谈,比较夸张地带着一千人就向着新蔡而去,沿途的风景没有半点能够吸引两人的地方,无论是桓温还是袁乔都想要尽快抵达新蔡城下,亲眼观察一下那位国丈究竟是个什么布防法。
  应该说桓温还是非常谨慎,他在新息那边留下三千,又在褒信留下了四千,是会等待李匡调动的三万人到了才会替换那些驻防的汉军本部。
  现在桓温并不知道自己的谨慎并不是无用功,那是新蔡的攻防战进入到激烈阶段,谢石还真的依靠收拢败兵和说服地方豪强给弄出一支军队,还是因为在新息和褒信留下足够的守军才没有让谢石造成更多的麻烦,只是桓温暂时空不出手才由得谢石带人在荒野乱窜。
  褒信距离新蔡并不是太远,桓温和袁乔在靠近新蔡十里内时,李匡是亲自带人进行迎接。
  作为豫州方面汉军的第二副将,李匡有责任亲自向桓温汇报战局发展情况,甚至包括前期的战事过程。
  “承基干得非常好!”桓温极度肯定李匡的功绩,含笑说:“本将定会向王上为你请功!”
  李匡听了十分的高兴,他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给自己盘算过,要是功勋被肯定的话,爵位怎么也该提升了两级,连带官职进行晋升个两级,介时他就是中郎将级别的武官,有望角逐一下西、南、中三个中郎将的其中一个。
  别看只是中郎将,汉国的官职是在西汉和东汉的基础上,没有太多的杂号将军,中郎将已经算是军队的高层,而能带兵征战的核心武将就是四镇和四征,再往上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那些只能是坐镇中枢不轻易出征。
  “主将打完这一战前途更是似锦。”李匡满是恭敬地对桓温说:“必定是四镇或四征级别。”
  桓温听后是一阵“哈哈”大笑,他本来就是奔着成为核心武将而去。笑完之后,他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一路无话来到军队营盘,等待坐在中军大帐的主位,问道:“新蔡城是什么情况?”
  这一次进行汇报的人是王表,之前是由他先率领三万汉军来到新蔡,兵临城下之后的情况相对诡异,说道:“自我军抵达新蔡城下,无一次交战发生。”
  袁乔听了大奇,问道:“连斥候战都没有?”
  就是这样王表才会满脸诡异,答道:“回长史,敌军完全龟缩,我军没有冒然攻城。”
  一方是全数躲在龟壳之内,另一方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攻,结果就是真的连小规模的交战都没有发生。
  有那么一刻,桓温和袁乔是面面相觑状态,他们有些没有搞懂那位国丈是个什么盘算。
  “褚裒一直是待在新蔡,他在收缩兵力时极力收集粮食入城,末将估算城内的粮秣应该足够他们一年到一年半的食用。”李匡没有将城内的居民消耗算进去,他又说:“从降将李迈的口中得知,城内正规晋军有三万,各世家私兵接近三万,投靠的地方豪强武装该是有两万左右。”
  说到地方豪强,李匡脸上明显出现了杀气,连带包括桓温和袁乔在内的汉军将校就没有一个存在什么好脸色。
  汉军所到之处并不是完全没有地方豪强主动投靠,应该说投靠的还不算少数,可投靠的无不是各怀鬼胎或是盘算着怎么获取利益。那些没有投靠的豪强,要说全部站到东晋小朝廷那边也是没有可能,就是采取两不相帮态度的居多。
  都是身份到了一定高度的人,他们哪能不知道地方豪强一直是困扰中枢的大事,关于怎么处理一直有争论的地方,战场之上存在那么多态度不明的地方豪强却绝对不会让统兵的将校能够愉快得起来。
  “之前是没来得及……”桓温在冷笑,他是手不断摸着剑柄的情况下说话:“是时候进行清场了。”
  袁乔点着头:“褚裒龟缩不出,可能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城池攻防战,是该进行清场。”
  简单的道理,两军交战,尤其是入侵方绝对不会允许不可控的武装在战场范围之内,再来是接下来的城池攻防战,不管是哪个汉军将校都认为有越多的炮灰越好。


第422章 老夫稳得很
  如果可以,包括桓温在内的所有人无不是希望能够前去濮阳郡参加那一场注定会是旷世之战的战争,而不是说待在外围干一些虽然有意义却很难被关注的事情。
  濮阳之战肯定会名留史册,哪怕是一场干巴巴的消耗战也会,一切只因为那是一场会决定国运的战争,后人会根据真实的作战经历再加上一些凭空的想象,演义出无数个版本的故事。
  桓温内心的急切是表现在行动之上,他下令除了包围新蔡的七万部队之外,余下全部出去扫荡周边。
  那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剿灭战,不分是什么族群,檄文一到只有两个选择,或是归顺,或是抵抗。
  汉军的大行动从新蔡为中心在席卷而出,先前做好的一些标示也终于起到作用,那是先打掉认为实力强和名声大的一些地方豪强作为杀鸡儆猴,用以震慑另外一些弱小者。
  困守新蔡的褚裒先是得知有至少十六万汉军兵临城下,过了两天又发现城外的汉军仅是剩下七万左右,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应该要有什么对策,诗是酝酿了不少首,可是应该怎么来展开军事行动却是一筹莫展。
  “都说说。”褚裒看着可没有什么大祸临头的模样,他是用着无比镇定的语气在问:“可有什么破敌良策?”
  大堂之内,右侧是屈膝跪坐着好几排文士,一个个看着很是有那么点道貌岸然的相貌,他们有一些是晋军任职的文人,不少是过来找褚裒快乐玩耍然后被困在新蔡的大书法家、大诗人、大画家等等;左侧亦是屈膝跪坐大约二十名将校,他们毫无疑问都是长江以南的世家出身,光看长相其实不缺有威仪之辈。
  面对褚裒满怀期待的询问,不管是文还是武,他们第一个举动是找熟悉的人面面相觑,随后是统一看向了褚裒,就是没一人吭声说点什么。
  之前,不少人给过褚裒建议。
  例如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建议“放开一路,引汉军南下,调动兵力合围”,这个建议被褚裒的“以静制动”给否决掉。
  新蔡周边的外围据点一个又一个被汉军扫除时,又有人建议“所有据点就地坚决抵抗,新蔡的晋军移师与汝阴中间,以新蔡、野外营盘、汝阴成为一个掎角之势”,毫无意外再次被褚裒的“以静制动”给否决。
  好嘛,是等待汉军大举进兵汝阴,褚裒总算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接受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将能够收缩的兵力全部调遣到新蔡,来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固守一点,等待南方援军抵达。
  现在,除了新蔡之外,褚裒所知的是只有汝南郡还有晋军存在。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桓温已经从长江登陆,攻克新息之后又打下褒信,桓温北上的同时是王朴接力在横扫汝南郡其余城池。
  这个就是困守一城带来的信息不平等。城池完全被封锁,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猜,能不能蒙中完全就是看运气。
  恰恰就是因为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情势,褚裒一问,甭管是谁都答不出一个所以然。
  褚裒见没有谁搭腔也不气恼,他甚至还有心情露出笑容,笑了一小会才说:“汉军一直没有攻城,显然是知晓新蔡城池不好攻。我们的粮秣充足,大家可以慢慢想。”
  那一刻,大堂之内不止一个人在心中赞叹褚裒的气度,比如什么镇定自若,或是处变不惊,总之是觉得很有大将风度。那么一想之后,原本因为举城被围而有些着急的人,他们莫名地感到一阵心安。
  正事谈完,按照魏晋的社交习惯,褚裒很是尽责地准备宴会,等待食物、水酒、五石散,包括美姬、伶人等等玩物上场,一场围城中的狂欢上演了。
  魏晋的社交习惯用简单的一些形容来概括,曹魏时期是世家发展到了顶峰,奢靡在上层社会形成风气。到了司马晋国时期,西晋依然是曹魏的社交习惯,到了“衣冠南渡”之后,变成社会精英分子屡次北伐恢复中原无望之后的一种自暴自弃,认为除了醉生梦死来发泄自己的报国无望之外,没有更好忘却烦恼的方式。
  桓温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在干什么,他在干的是尽可能地寻找新蔡城的薄弱之处,一天又一天的逛下来,讶异地发现褚裒将新蔡真的变成一座坚城。
  “城内拢共有多少人?”桓温发现新蔡并没有连接城外的水渠,他问:“城内大概有多少口水井?”
  李迈是被带着溜达,他面对桓温的提问,很老实地回答:“除却军队之外,城内有大概四万居民。水井……没有具体计算过,该是有数百?”
  认真而言,汉国和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内战,双方不会去做出虐待降将降俘的事情,被俘之后想要使其效命其实难度也不是太大。李迈却是没有归降,他会回答是出自一种桓温待他不错的份上。
  “那位国丈事先准备了多少柴火?”桓温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他笑吟吟地看着李迈问:“这个应该就清楚了吧?”
  李迈默默摇头,过了一小会才说:“我离开之前新蔡守军没有收集柴火,离开之后就不知道了。”
  桓温一直在考虑强攻的胜算,再来是强攻己方会折损多少兵力。
  新蔡的城墙是四四方方的形状,高度约有四丈,城墙之上能够发现安排有八骏弩,晋军不会缺少强弓和劲弩,真要强攻起来肯定是要损失惨重。
  按照平常的军事常识,面对一座坚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围而不打,依靠围困来断绝对方的粮秣,可是任何一场围城战都要耗时日久,恰恰是桓温所不愿意看到的。
  新蔡这边是在围困观察与被围困和观察中度过,外围的战事却是爆发得十分激烈。
  汉军本部是监督仆从军对那些不愿意归附的地方豪强发动进行,因为是挑实力强的地方豪强来杀鸡儆猴,仆从军的胡人对于攻城并不拿手,那么攻击坞堡的难度肯定是大。
  大肆攻击地方豪强对于汉军来说也不是没有副作用,那就是原本中立的地方豪强对汉军的态度转向敌视,等于是桓温下令攻击地方豪强迫使更多的人投靠到东晋小朝廷那边。
  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传到了汝南郡,汉军大肆攻击敌方豪强的消息让谢石相对轻易地说服大批豪强,差不多是汉军的攻击矛头转向汝南郡时,谢石包含收拢的溃兵和敌方武装,手里竟然凑出了一支约有两万人的杂牌部队。
  到了这个时候,谢石已经知道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对于长江被汉军舰队严密更所的消息也是得知。他很清楚长江以南的晋军水师没有夺取长江控制权之前,那位国丈望眼欲穿的南方援军根本就不可能北上。
  还有另外的信息,比如被收编的冉闵军,他们是在约一个月之前对南阳郡那边下手。这样一来的话,就谢石所知的情况是,汉军不但在与石碣赵国血拼,更是做出大举入侵晋国的举动。
  “真是强大啊!”谢石经过打击之后看着变得更为成熟,他对投靠自己的那些地方豪强说:“不过也正是因为汉军四处开战,证明他们到汝南郡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多。”
  投靠东晋小朝廷的地方豪强都有各自的理由,主要原因还是汉国对地方豪强显得比较苛刻,例如汉国会进行最为详细的人口统计和登记,仅是这一项作为就足够要了大多数地方豪强的老命,勿论还有其余举措。
  汉国开战的地方确实太多,消息不是那么闭塞也大多是知道濮阳之战会关乎到汉国和石碣赵国的命运,那么双方不拼命肯定不可能。
  就是因为知道濮阳战场那边的重要性,不止一个地方豪强认为汉军根本不可能耗费太多的兵力或时间来对付他们,大多是觉得拖一拖会迎来改变局势的机会。再则,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打算,比如濮阳战场那边是汉军获胜,介时出卖同为豪强或是东晋小朝廷也是一种立功手段。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桓温从下令清缴地方豪强,到新蔡城外的汉军营地已经聚拢起约有五万的战俘,他在大举围困新蔡的第四十六天总算是下达了第一次攻城命令。
  一直在醉生梦死的国丈褚裒,他得知汉军有攻城举动时,前一刻是与一帮知交好友在嗑药,带着昏昏沉沉的思维,是被搀扶着来到桓温将旗所在的城墙面。
  “这个竖子按捺不足了!”褚裒的脸色潮红,那是五石散发挥药力的前奏。他对着左右大喊:“我们有高耸而又坚固的城墙,有犀利的守城器械,有万众一心的将士,汉军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先是将校和一众文人给褚裒面子发出欢呼,随后是晋军守城士卒被带动着吆喝,再来是战鼓加入齐鸣,看着新蔡城还真的有点士气高昂的样子。
  张弥是一个杂号将军,与之褚裒等等很多“衣冠南渡”的世家不同的是,他出身地地道道的南方世家,得说实话的是从北方“衣冠南渡”的世家和南方土著世家一直都存在矛盾,是南方土著世家被北方迁移来的世家打压的现状。
  “主帅,看模样……”张弥本不想说话,刚才众多世家子开宴会他是被排除在外,内心是老大不爽。问题在于城内的所有人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得不提醒:“即将发动进攻的那些人,是周边被强迫过来的百姓?”
  褚裒也不知道听到了没有,他就是“唔”的一声,闭上了眼睛。
  情况不对劲的人不止褚裒一个,刚才参加嗑药宴会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显得相对诡异,不是被搀扶着闭眼,就是像疯子那样手舞足蹈着乱跑,给原本很严肃很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种……妖异?
  阵阵的擂鼓声中,桓温下令进攻,片刻是有接近三千被仆从军强迫上前的乌合之众奔跑向新蔡。
  应该说被俘之后押来新蔡城下要当炮灰的那些人是奴隶军,他们之中近乎于什么族群都有,以至于不管是穿着打扮或喊“杀”的语言都比较混乱。
  发动进攻的奴隶军除了登城梯之外什么攻城器械都不存在,他们亦是不可能有着精良的兵器或甲胄,连带盾牌也是粗制滥做的拼装木板,跑到城头晋军弓弩手的射程之内时,城头守军发射远程攻击武器,是八骏弩、强弩、强弓一块发射,箭矢落下的一瞬间惨叫声不绝于耳。
  守城晋军本就占据高度优势,他们还有着相对精良的器械,不断的箭雨覆盖之下,三千奴隶军连靠近城墙一百五十步都没有,死掉两三百人之后转身就逃。
  大马金刀坐在高台之上的桓温看到奴隶军折损一成就溃退皱了皱眉头,他闷闷地下令:“督战队先警告射箭,不返身向城池杀去,那就全数射死。”
  袁乔张口欲言,没来得及说话桓温已经下令,只好是什么都不说。
  战场上就出现了那么一幕,奴隶兵先是被守城晋军劈头盖脸地射得崩溃,他们在往回跑时又是被仆从军警告射箭,警告无效仆从军立刻覆盖,后面是轻骑出动尽情杀戮。
  那一幕幕看得城头的晋军士卒一阵阵汗毛直立,亦是让奴隶军那边出现哗然之声。
  营寨内的奴隶军哗然和躁动没有换来什么好事,哪里的声音最大就是被箭矢一阵射,出现有组织的抵抗则是被分割剿杀。
  “彦叔。”桓温的气质看着有些冰冷,他抑郁地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奴隶兵。”
  袁乔的回应仅仅是点头表示赞同。他其实是觉得桓温近来是越来越浮躁,杀性也是一天又一天的看涨,那当然是因为其余战场传来的新消息,比如谢安率军击败了孙伏都已经正式加入濮阳战场,攻击南阳郡的友军也完成目标开赴濮阳。
  眼看别人一个又一个去干自己渴望能够参与的事情,桓温却是被拖在原地动弹不得,要说有多么压抑,那就多暴躁。


第423章 由玻璃心引发的危机
  桓温知道自己的情绪很不对劲,可他无法控制暴躁让自己冷静下来。
  “为今之计只有缓缓图之。”袁乔自认是一个很广博见闻的人,书亦是读了不少,脑海中对于怎么攻打一座坚城有的是办法。他希望的是桓温能够冷静对待,建议道:“投石车猛砸一处,或是堆土形成高度压制。”
  新蔡这一场城池攻防战已经毫无疑问会演变成为一场烂仗,桓温深吸一口气点头。
  汉军投石车的射程并不是夸张的远,最远射程也就是二百步左右,准头上面可以说是极差无比。
  想要使用投石车只能是等待土堆被建立起来,介时再将投石车拉上去,要不然投石车还不到射击距离就会被新蔡守军的远程攻击武器覆盖。
  稍微冷静下来的桓温不再无意义地让奴隶军去送死,全军弄来可以装载沙土的用具,由奴隶军冒着箭雨跑上去放下,周而复始地一再运土填高。
  想要叠出一座或者多座高耸的土堆并不是那么容易,期间需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亦是要耗时日久。
  新蔡守军被褚裒严令不得出城而战,后面甚至是只留下唯一的一个城门,要不其余的城门都被堵死。非常明显,褚裒是要严防死守到南边的援军到来。
  有汉军发现新蔡守城晋军的作为,汇报给桓温之后,他得知消息立刻被气笑了。
  “若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褚裒这种作为是自寻死路。”桓温发现自己有些控制不住怒意,攥紧了拳头扭头看向李匡:“让奴隶兵加快堆土速度,日夜不停地堆土!”
  汉军扫荡周边,每天都有大批的战俘被押运到新蔡城下,大股小股的战俘变成奴隶兵,桓温手底下的奴隶兵虽然是在消耗,可是总体来说奴隶兵的数量一直在增涨。
  “吾就不信了!”桓温痛恨乌龟壳,闷声道:“不计代价地布置,看那个老乌龟能躲多久!”
  褚裒并不知道自己的作为对桓温意味着什么,事实上他就是出自一种想要尽力自保才努力建造出一个乌龟壳,待在乌龟壳中期盼着援军的到来。他求存的本能误打误撞可以说是正确无比,至少包括他在内的那一批东晋小朝廷官员基本觉得正确,哪怕是有人有异议也会被无视掉。
  新蔡的城池攻防战每天都在继续,汉军这边的奴隶兵冒着箭雨堆土垒高,甚至是有奴隶兵被强制挖地道。
  认真而言,挖地道的攻城方式可不是那么好玩转,桓温让奴隶兵挖地道的直接后果是,天天有奴隶兵因为塌方被掩埋,连一条可以挖进城内的地道都没有。
  想要挖地道需要对土木工程有足够的了解,如今懂得这个的大概只有“摸金校尉”,偏偏桓温手头上并没有相关的人才。他纯粹就是被逼急了什么都要试一试,死上几百数千奴隶兵什么的,才不会去在乎。
  一直是到第五十八天,出现了第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土堆。那是用近三千人死亡代价换来的成果,桓温迫不及待让人安排运输投石车上去,连带车弩也是弄到土堆之上。
  “强弩兵,对,强弩兵也要上!”桓温的心情看上去好了一些,他说:“我们的劲弩射程本身就比晋军远,应该对城头守军进行压制,奴隶兵除了继续建造土堆之外,还要去城墙之下撒土堆高!”
  第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土堆出现,褚裒才再一次出现在城关。他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土堆,首次发怒:“怎么会这样!?”
  张弥立刻就皱眉,他算是一个倒霉蛋,别人还能时不时地去参加嗑药大会,被排挤的他只能是日夜待在城关进行防御。
  汉军的奴隶兵在堆土,防御的守军就没有停止过发射箭矢,可杀掉一批就会再来一批,不是晋军不努力,纯粹就是汉军(奴隶兵)太拼命。
  “才不到三个月!”褚裒是用发怒来掩饰自己的恐惧,他抬手指着看不到后面是什么的高耸土堆吼:“第一座已经出现,是不是要让汉军对城墙进行压制,下一刻是不是应该等死!幸好老夫事先安排堵上城门,要不……哼!”
  张弥很想骂人,就是因为城门被堵上,要不怎么可能是只能射箭而不出去袭扰破坏。他对新蔡城的前途从来就没有看好过……错,是对褚裒指挥三郡之地的防御战一直都不抱什么信心。
  一切只因为张弥清楚世家之间的互相吹捧是怎么回事,哪怕是一头猪经过造势也能成为所谓的大诗人、文豪……乃至于是名将。而过去很多所谓的名将没上战场还好,一旦上战场基本就是拉着麾下将士一块完蛋,可东晋小朝廷依然会继续为某个谁造势,一次又一次让军队被覆灭。
  尽管内心不满和对前途没有丝毫的信心,张弥却没有打算和褚裒硬怼,他会像很多长江以南的土著世家子那样,既是默默忍受也是不得不忍受。
  局势很快就出现新的变化,是汉军的强弩兵先上土堆与守城晋军对射……说对射其实也不是,该说是汉军强弩兵利用记得射程优势压着守城晋军一阵射,导致原本待在城关处观看的褚裒等人不得不下了城关。
  新蔡城头守军被压制,汉军这边的奴隶兵总算不用冒着箭雨随时会送命。奴隶兵是热情高涨地不断运土,他们的小命有保障是一部分,另一个原因是干完活可以十天不用再上场,伙食上也会得到一些改善。
  有松有驰才是治军之道,桓温没有光惨无人道地使用奴隶兵,完成任务的奴隶兵会得到善待,甚至是立有大功的奴隶兵也能晋升成为仆从军,奴隶兵会显得惨是局势的原因,不是制度问题。
  有了第一座完成的土堆,很快就会有第二座、第三座,每一座比城墙高的土堆形成就预示着守城晋军的远程攻击的射程优势失去,渐渐有高耸土堆的地方除非是汉军的奴隶兵尝试攀梯攻城,要不根本就看不到守城晋军的身影。
  作为防御一方的晋军也是很难,他们的强弩射程吃亏还不算,汉军的投石车和车弩上了土堆后也要被劈头盖脸的砸,一旦上去几乎是别想着完好无损下来。这样的情势变化让守城晋军的士气该是逐渐变得低迷,尤其是有汉军奴隶兵成功攀上城头,甚至是城墙边上也有土堆在缓缓形成。
  攀上城头的奴隶兵,他们并没有能够成功占领城墙段,面对的是褚裒让人也在城内搞制高点,比如木头搭建的高台或同样是土堆,见到敌军上了城墙就是一阵射。
  “可恶的老乌龟!”桓温简直无法相信局势会这样拖,他之前还以为能上城墙就预示着胜利。他用着无比低沉的语气,问道:“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攻占城墙,连带后面也要强攻那些……”,他顿了顿,几乎是咬牙切齿:“障碍?”
  袁乔算是有点高看褚裒几眼了,换做平常人大概只会针对城墙来作为反复争夺战场,没想到褚裒还能玩出那么一手。
  然而,搞出那些名堂的可不是国丈褚裒,是张弥眼见不妙又珍惜自己的小命才给弄出来。
  不过,甭管是谁的主意,功劳或功绩什么的按例还真是要算在国丈褚裒头上,既是手底下绞尽脑汁和卖力气,功劳归啥都没干啥都不知道的领导所有。得了功劳的领导吃肉要是能露点汤水算有良心,领导完全吃独食,手底下的人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承受。
  张弥不觉得城墙会是一个好的战场,他上一刻弄好新一道防御工事,下一刻是受到了来自褚裒责问。
  已经慌了的褚裒的火气不小,痛骂张弥为什么不对城墙严防死守。
  张弥亲自前去解释,对战况进行详细讲述,又讲解建立新防线的必要性,甚至是拿出实际的战果。
  “放弃城墙就是不对的!”褚裒最近一些天总算是没有心情开宴会,五石散当然也没吃,但就是因为没嗑药才从醉生梦死的状态出来,不再有那种令人费解的淡然。他异常严厉地盯着张弥,说道:“城墙不能丢,绝对不能丢!”
  张弥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呛声道:“汉军的强弩射程远,又有车弩、床弩、抛石车的优势,我们上去多少就是死掉多少,军队会哗变的!”
  褚裒被一呛竟然愣住,他左右看了看似乎是想要获得谁的支持,在场的人却是眼观鼻鼻观心。
  “城墙段已经不足守,守只会凭白造成将士死伤!”张弥怒气爆发之后自己也有些后怕,变成讨好状面对褚裒,说道:“守城还是要依靠军队,保存有限的实力才有守城的力量。城墙不能守,我军还能依靠城内的复杂地形,乃至于是层层建立防御工事。城墙丢了不代表是城池失守啊,国丈!”
  其实被呛声的褚裒已经心虚,他自己了解自己,对军事并没有外间传的那么高大,以至于刚才有点怂。他见到张弥态度软化,原本有些心虚的态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受到侮辱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受挫的怒意。
  “你!”褚裒想说点什么,发现好像又说不出什么,他面对好像变得不利的局势根本没办法。足足过了有那么一会,他突然微笑着说:“那就用你的意见。”
  那一刻,张弥不但没有因为褚裒和蔼而松了口气,反而是看着满脸带笑的褚裒有些毛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