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前往请愿,说是加入军中效命。”蒋干很是警惕地看了看张骏,着重地说:“请愿人数相当之多,意愿坚决。”
  冉闵立刻就对张骏说:“看到了吧?”
  “这是为何?”张骏不知道真不懂还是假不懂,重复问:“为何呢?”
  “大汉以军功为重,汉境之内参军入伍并非轻而易举,不知道多少人求入军中效命不可得。”蒋干面无表情地说:“以此次王上征兵为例,听闻只征九万却有数十万人争先恐后争取名额。我们要听从调令前往豫州,抵达之后必然是要重新登记造册,他们所求是造成既定事实。”
  张骏不知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句话,对冉闵那么快就对局面失去控制却有些能够理解。
  说一千道一万,不还是冉闵在政治上处于低能儿的状态嘛,做起事情来也是冲动得够可以,拿随随便便建国和又干净利索去除国号就能看得出来。
  张骏甚至知道冉闵在最危险的时候有称帝的心思,还是被部下好劝歹劝给拦阻了下来,要不肯定是要成为天下最大的笑料谈资。
  “原来是汉王已经同意赐下王爵了啊!”张骏立刻就向冉闵恭喜,复道:“这样看来汉王离称帝不远了?”
  蒋干真没觉得张骏有多少君王气度,哪怕是要造成间隙也不是这样明白着干,更不知道张骏这样干又会有什么好处,他冷哼了一声,径直问:“凉王何时回到国内?”
  “不急,不急,一点都不急。”张骏带着十足的笑意:“秦王不要关中,大凉却是要的。不要白不要,是不是?”
  换做以前,冉闵就该火爆起来,可他面对张骏的调侃或是该说嘲讽却仅仅是蹙眉一言不发。
  “哦?”蒋干也笑了,立刻就拱手为礼:“那该恭喜凉王开疆拓土了。”
  说笑了,陇西和北地的苻洪很活跃,西凉要到关中避不开陇西与北地,该是昏头到什么地步张骏才会在这个时候伸手进入关中。
  蒋干警惕的是,张骏肯定是要观望濮阳郡的战事发展,或许少不得会干一些什么轰动天下的大事。


第408章 冬去春来
  冬季为万物沉寂之时,冬寒带来了冰与冻,不止是人受不了寒冷,动植物也会遭受影响。
  相对而言,作为有智慧的人,不需要像动物遵从季节在基因深烙的印记猫冬,可以选择依照自己或是别人的意愿做某些事情。
  谢安接到命令从陇西返回长安的时候,不但是路途之上到处可以看到一片雪白,整座长安城实际上也被白色所笼罩。
  征伐陇西对汉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仅仅是冉闵的需要罢了,为的是在石虎到来之前稳固后方,局势全面改变之后已经不再需要稳固什么后方,尤其是冉闵已经做好了随时前往豫州的准备。
  “那一位仅仅是两个月就将麾下的部队扩充到三十万。”盖宁就是那个传达军令给谢安的人。他在长安亲眼目睹了一部分所发生的事情,深皱眉头说:“几乎能够入伍的都被接收。”
  冉闵的部队到豫州的时候需要登记造册,可不是全部接纳,肯定是要经过优劣淘汰,比如去掉老弱与伤残。这一点冉闵应该是知道的?
  长安几乎是没有多少闲杂人等,俨然成了一座大兵营,随处都能看到瞎转悠的士卒。
  谢安是带着两万禁卫军进入陇西,返回长安的是一万七千余,等于是接近三千人阵亡在了陇西。他们在陇西征战了接近四个月,真正的大战仅是有两次,其余是在追逐与被追逐中度过。
  陇西就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区,那边虽然早就被华夏文明纳入统治,可是不管是在先秦还是到了两汉,一直都是放牧者居多。会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些奇特,就如同后世内蒙古难以开垦农耕一样,草皮之下没有多深就是沙子,类似的环境还真的无法作为农耕区。
  谢安等人在陇西征战的区域颇为广阔,甚至一度进入到一个不知名的盆地(吐谷浑),远远地还能看到一片连绵的山脉(西强山)。
  “那一位最近的动作颇大。”盖宁眉头就没有松开的时候:“您有必要密切注意。”
  谢安仅仅是点头表示明白。
  汉国那边对冉闵会采取什么行动一直存在疑虑,甚至都有冉闵会再次自立的足够心理准备。
  谢安率军到长安没有得到监控冉闵以及麾下的命令,一来是一万七面对接近三十万根本监控不来,二则是汉国没有多余的力量去管什么。
  实际上真的是那样,若是冉闵想要再次自立真的是到了最佳时机,到了这个当口除了张氏凉国并没有任何一方有多余的精力去管。
  长安宫城是在刘耀时期修葺了一次,冉闵建国之后再次扩建,要说起来肯定是无法与石虎修建的宫阙相比,可是比起临淄那边的宫城则是显得富丽堂皇许多。
  谢安来到长安,冉闵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派人来召。
  等待谢安来到宫城时,看到的是宫城周边汇集着数量庞大的部队,看样子这些部队是在做开拔的准备。
  “王上暂时顾不上关中,愿意随同我们迁移的人该走已经走了。”冉闵全副武装,穿的是汉军那边的将官特制明光铠,背后披着殷红的披风,右手按在剑柄上:“我们一个月后会开拔前往豫州,走之前却是要先消灭那些混账。”
  谢安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
  冉闵所指的混账没有别人,一定是那些长久不与之合作的地方大族以及豪强,而这样的人着实多到难以想象。
  “一个月当然是无法全部消灭,但能消灭多少算是多少。”冉闵冷笑道:“就从陇东开始,一路向东横扫。”
  一直深皱眉头的盖宁总算是松开,他相对恭谨地说:“却不知道将军要什么时候开始展开行动?”
  “已经开始了。”冉闵不知道盖宁是谁,看向谢安说道:“我需要你的协助。”
  这下换谢安皱眉:“安得到的命令是将部队带到长安边上驻扎。”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吗?”冉闵态度强硬:“你麾下有精锐步军,对攻城拔寨很有经验。”
  谢安摇头,一个字都没有说。
  一直安静站在旁边的蒋干适当地说道:“关中的军队也是王上的军队,死伤多少就是王上损失多少。有安石麾下的精锐步军协助,能够减少很多损失。”
  “军令就是军令。”谢安其实不是一个强硬的人,他只是不喜欢冉闵,长江以南那边少有喜欢冉闵的人存在。他直白说:“不去攻打就不会有损失。”
  刹那间冉闵的脸色就变得无比难看了。对,他就是出于私怨,走之前要来一场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毕竟之前可算是被那些地方豪强和大族气得够呛。
  蒋干想要说话缓和气氛,看到谢安面无表情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你滚吧。”冉闵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客气,之前在石碣那边装孙子的时候还能忍一忍,反叛石碣后就一次都没有忍过:“立刻带着你的部队滚得远远的。”
  谢安脸上依然没有半点表情:“在下只会走,不会滚。”一点都不发怵地看着冉闵,又说:“得到的命令是驻扎在长安城周边,除非有新的军令,否则连挪一步都不会。”
  “看看,看看,这些世家子现在骨头倒是挺硬的。”冉闵对着蒋干,满满都是嘲讽地说:“要是他们之前有这样的骨头,不至于丢掉中原,像是丧家之犬一样逃到南方吧。”
  谢安眉头皱了起来,看一眼满脸嘲讽表情的冉闵,再看看苦笑中的蒋干,对盖宁说:“走。”
  差不多是谢安刚出宫城,阵阵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就在宫城的城楼中发出,原本在宫城周边集结的部队有序开拔,分别是从北门和西门出了长安城。
  “桀骜不驯啊!”盖宁是说谁不用多猜:“一点都不像是人臣,吃着我们给的粮食,穿着我们给的衣裳,用着我们给的武器,却是我行我素。”
  谢安不开口说话,他必需要快点回到军营,倒不是要出兵与冉闵火拼,是哪怕仅有万分之一也要防止冉闵出兵报私怨为假,攻击汉军是真。
  结果是,冉闵根本没有攻击谢安所部,还真的是浩浩荡荡开拔前往西边,随同的辎重以及相关攻城器械看着颇多。
  “前一段时间凉王刚走,走之前多次与冉有私下会面。”盖宁满是怀疑地说:“他……带着部队向西,是真的要去攻城拔寨,还是要投奔凉王寻求庇护?”
  谢安愿意用最险恶的心思来猜测冉闵,任何南方的世家子都会这样进行猜测,可他并不认为冉闵会那么干。
  张氏凉国不会是一个好的庇护所,那边贫瘠算不上,可人口稀少又地处偏僻,再则是张骏需要的是冉闵在关中作为屏障,不是进入张氏凉国找个地方恢复实力,毕竟谁又能肯定冉闵不会鸠占鹊巢。
  “我行我素是真的。报私怨也是真的。”谢安与盖宁一点都不熟,印象却是很好,愿意多交谈:“自己的家眷,部下的家眷,包括其大部分追随者都在大汉境内,哪怕他愿意丢下家眷,部下可会同意?”
  盖宁深以为然,哪怕冉闵自己可以冷血,可冉闵无法让所有部下冷血。他苦笑着说:“为了离开之前报私怨,冬季用兵?实在是……”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冉闵是率众十来万出征,带回来的部队却仅是七万不到。他们带回了数量庞大的战利品,包括斩获的首级。
  一颗颗的脑袋是用石灰浸泡之后保存,足足装了四百多车。按照一车可以装下三百颗脑袋来算,冉闵出征一个月就砍了十二万以上的脑袋?
  “什么意思啊?”盖宁看见装车的脑袋有些都已经完全腐烂成为骷髅,诧异道:“难道他们是要运到豫州,按照军功计算?”
  谢安可就不止是诧异那么简单,是完完全全的厌恶:“里面妇孺与老弱的首级占了大多数。”
  汉军是按照斩获首级来算军功,可并不完全是看斩获首级,打赢多少次战争,参加多少次作战,等等的计算方式更多。
  冉闵回转,仅仅是准备了三天就派人告知谢安,说是随时都能够启程前往豫州。他还真的就是要带那些脑袋去豫州,看着是要让部下中的十二万人起码拥有二十等军功爵的一级爵位,就是看着不但令人哭笑不得,该说是非常的操蛋。
  “这是个大难题啊!”盖宁好像对冉闵产生了一种尊重,说道:“算是他最后一次为自己的追随者争取福利?”
  谢安早就想到那些,但要说对冉闵的印象是一点都没有改观。他真心觉得冉闵在某些方面智商略低,难道就想不出这样是在破坏汉国的军功体系,甚至是在给整个汉国造难题找难堪?
  不管怎么样,关中庞大的队伍开始出峣关走上洛郡前往豫州,队伍显得极为浩浩荡荡,相接起来连绵数十里之长。
  整个冬季,要说石碣赵国和汉国都有什么动作的话,那就是双方都在竭尽所能地进行备战。
  汉国是利用一个冬天的时间进行兵源征募以及必要的编制训练,必要的战争物资肯定也会是被集中到该送到的战场。
  不但是部队和辎重,刘彦还与臣工不断商议,抓住空档造了不少防御工事,比如在濮阳郡东面的汉军控制区尽可能地多造“城堡”和屯兵的兵堡,又在冀州的南皮(渤海郡)和乐城(河间郡)紧急建造城墙以及相关防御工事。
  身在奉高的刘彦得知冉闵已经带着部队出关中,没有意外很快就会抵达豫州。他还知道冉闵带了四百多车的头颅,说是要给麾下士卒请功。
  “此例断不能开!”纪昌满脸的怒火:“不说其中满是妇孺与老弱,就说未登记造册就这样,绝对不能答应这样的胡作非为!”
  “我们就算承认,那些士卒是会认为是王上的恩典,还是记冉的恩?”桑虞看着是怒极反笑的样子:“听闻主意是出自凉王,他这是要干什么?”
  按照汉国的律法,不是士卒在战场斩获也是能够换取功劳,还能与军功同等视之。这样的规矩是继承于先秦,以前就是这样的规定。
  刘彦知道不管是纪昌还是桑虞都是在说气话。他内心的烦恼多过于怒火,毕竟规矩就是规矩,再反感也不能因为怒火而无视掉规则。
  “且先不管张骏想要干什么。”刘彦看向了蔡优,说:“做好准备,看拿出来奖赏的土地应该选在哪里合适,该分配的奴仆也要尽快划拨出来。”
  纪昌和桑虞默默对视了一眼,他们可算是明白了一点,刘彦肯定感到无比厌恶,可身为君王就是那么无奈。
  “开春之后有短暂的雨季,考虑到泥泞季节依然无法大规模交战,该趁这一段时间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刘彦情不自禁地看向了安坐在一侧的谢艾,顿了顿才又说:“怎么去和晋,怎么来驭代,是当前最为急切的要事。”
  攻赵、御燕、盟凉、驭代、和晋。这个是谢艾给出的国策,说来刘彦已经开始在执行,就是成效上真不是该怎么说。
  目前汉国是在试图与东晋小朝廷缓和关系,桓温再一次前往建康,是以使节的名义前去,传回的消息只有一个,东晋小朝廷要求刘彦改国号为齐和废除泰山祭祀,甚至要求刘彦称臣。
  那个算是狮子大开口吗?反正小朝廷又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不数十万晋军将会渡江北上。
  刘彦知道小朝廷对于一本正经的搞笑态度是异常认真的,看了桓温传回的消息一度想要招人回来,谢艾却是认为可以缓一缓。
  谢艾的意见非常简单,一方哪怕是在一本正经的搞笑,可那也是在协商,等于是可以拖一拖。他很清楚小朝廷的办事效率,只要桓温还在建康与之扯皮,扯上个两三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拖着对汉国这边绝对有利。
  驭代?吕议还在草原,时不时有消息传回,他还代管着拓跋秀的嫁妆,并且武装起了接近一万五千人,就是拓跋什翼健的作为比较令人看不懂。


第409章 寄予厚望
  拓跋什翼健绝对是抱着捡便宜的想法,他们所处的位置也有捡便宜的便利,无论是攻击石碣赵国,还是偷袭慕容燕国,乃至于是持续吞并匈奴诸部,怎么看都是有转圜的余地。
  汉国与拓跋代国关系只能说良好,长久以来并没有建立盟友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之间没有威胁到对方,又能够互通有无。
  驭代该怎么驾驭是一个需要步骤的计划,汉国需要至少掌握拓跋代国的一个命门,或者是有什么大利益来进行驱使,不然拓跋代国没有义务自己流血而去听从汉国的指挥。
  谢艾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是拥有一条可以和拓跋代国互通有无的商路,草原上什么都缺,一旦商路开通的话,拥有最大的可能让拓跋代国对汉国产生依赖。
  “依赖会成为习惯,一旦代国的粮食、盐、铁等物品完全需要由大汉来提供,王上就能够左右代国的国策。”谢艾看着不是一时脑袋发热,他之前已经向刘彦表露不少想法,细节上一直都在补充:“打通商路短时间内或许无法办到,却是能够口头进行承诺,至少让代国倾向于大汉。”
  刘彦完全理解谢艾的意思,并且认为谢艾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人才。
  其实谢艾针对代国的计划无非就是掌握其经济,近一步侵蚀代国的整体生产力,使代国连一根针都无法自己制造,完全依赖于汉国的提供。这样一来的话,拓跋代国没有恢复自己的生产力,或是没有找到新的依赖对象,除了听从汉国还能怎么样?
  类似的计策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西汉也一再被运用于匈奴,例如西汉文帝和西汉景帝不留余力地向匈奴提供丝绸等奢侈品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说西汉文帝和西汉景帝是要侵蚀匈奴人的意志,但意思总归是一样的。
  想要摧毁对方的国家生产能力并不容易,需要己身在生产力和创造力上面的领先,并且是领先得不止一点半点。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亏损贩售,哪怕是自己亏本也要将对方市场完全攻占。这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一个策略,对于短期内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
  “不管是怎么驾驭,如今的要务是取得兖州和冀州的胜利。”纪昌看着很是欣赏谢艾,可一些话应该讲清楚说明白:“所要思考的是,怎么让代国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去做一些事情。”
  汉军的主力已经以往兖州战场,冀州那边只能是采取守势。在这个前提下,牵制石碣赵国的幽州军可以办到,但是向北打到草原则属于妄想。
  在汉军无法继续北上的困扰下,拓跋什翼键脑子被门夹了才会去攻击石碣赵国。另外是慕容燕国的主力以移往辽东,分别去攻击高句丽和威逼汉国在辽东的疆域,似乎还在镇压宇文鲜卑以及扶余国的反叛。
  石碣赵国的北方边军没有遭受重创,仅仅是与汉军对峙随时能够返身转回。慕容燕国看着也没有被牵制的可能性?拓跋什翼健最佳的选择是继续在朔方征战,蚕食或吞并匈奴诸部的地盘和人口。
  “我们在草原仅仅是一万五千人,大战一场办不到。”桑虞看向了刘彦,谨慎地问:“夫人(拓跋秀)允许让那一万五千人进行袭扰吗?”
  说到这个刘彦满满都是感慨,那些是拓跋秀的嫁妆,拓跋秀却表示刘彦可以随便用,哪怕是全部没了亦是没有关系。
  不管是什么时候,女人愿意为自己的男人付出所有都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尤其是社会允许三妻四妾的前提下,女人还愿意拿出自己的所有来帮助丈夫的事业,事实上是更为难得。
  桑虞见刘彦点头,不得不说:“夫人真是一位伟女子。”
  要是刘彦让拓跋秀的那些人袭扰石碣赵国或是慕容燕国,不管是不是拓跋什翼健干的,两国肯定是要有所行动,那样就会将拓跋代国卷入汉国与石碣赵国、慕容燕国的战争。
  相信拓跋秀肯定也能想到事情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可她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表态。刘彦能娶到拓跋秀这样的女人很是幸运,不过作为娘家的拓跋一族就显得极为倒霉了。
  那就是谢艾的解决方案之一,强行将拓跋代国拖入战争泥潭。可能不会让拓跋什翼健投入多大的兵力,可只要石碣赵国和慕容燕国感受到来自拓跋代国方面的威胁,对于汉国来说就已经是达到目标。
  个人与个人之间会产生愧疚感,国家与国家之间则没有那么一回事。甚至是刘彦利用拓跋代国让拓跋什翼健产生愤怒,只要造成事实拓跋什翼健也只能将怒火压下。至于以后会是怎么样子,刘彦会不会补偿拓跋什翼健,实际上还真的是要在某些方面进行补偿,两国才能再愉快地互相玩耍下去。
  对于拓跋代国那边的策略已经定下,怎么去执行则是看实际需要,总的来讲偏差不会太大。
  刘彦捂着额头,环视一圈之后,问道:“那么……冉闵已经率军抵达豫州,应该是怎么个处理法?”
  “一个月之内扩军十万,冉是带着三十万部队抵达豫州。”桑虞满满都是嘲讽地说:“冉明知道会淘汰老弱依然这样干,寻求的无非就是大兵团的指挥权。”
  已经有初步的信息从豫州那边送到奉高,冉闵带来的三十万部队按照汉军标准的话,淘汰下来能剩余十万就算是多了,余下的二十万都是要解甲归田的人员。
  汉军对解甲归田的安置规格颇高,不但要给予田亩,社会福利上面亦是非常高,等于说冉闵一下子在汉国身上增加了至少二十万人的负担,而得到福利的这二十万人恐怕是感谢冉闵多过于刘彦。
  按照桑虞的原话,那就是冉闵实在不当人臣。
  发生了“田氏代齐”的事件之后,不但是天下的商人彻底倒了血霉,向社会广泛施恩也成了意图不轨的解读。
  冉闵先是带了十二万左右的脑袋来请功,又是二十万左右的人因为其作为而得利,什么东西都是国家来支付,得到名声和人望的却是个人。
  “张的这个作为十分的阴毒。”纪昌说的是给冉闵出主意的张骏。他眯起了眼睛,说道:“冉没有想明白也就罢了,他的那些部下就没有一人劝阻?”
  那是纪昌对冉闵的了解显然并不足够,那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听劝的人。
  像是条攸、王简、马愿、常炜等一些人,他们之前要说必须跟随冉闵才有活路的话,目前而言可不是这样了。
  冉闵去除国号集体归附,从属和君臣名义确定之后,也就是蒋干、缪嵩、刘猗等少数几个人确定了冉闵家臣的身份,余下是归入了国家的整个体系,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是成了国家官员,不是冉闵的私人家臣。
  对于前来归附者该是什么样的安排,原先有官职在身的人肯定不是保留原有官职,但这一部分人相对于“一清二白”的人肯定是要占到更多的便宜。
  桑虞对刘彦说:“部队在豫州整编,让冉闵与一众人等前来奉高。”
  纪昌立刻附和:“理当如此。”
  刘彦颔首:“那便书写命令,派人去传达。”
  再有一个月左右就会进入到春季中旬,各地的气候都有差异。
  例如冀州那边冰雪完全化开就是在春季中旬,可能是受到冰雪融化的影响增加水汽,还会有一阵子的雨季。考虑到冰雪融化和雨季会有一段时间的泥泞期,漳水战线重新开战应该是到春季下旬末尾。
  地处相对南方的兖州,开春时冰雪已经开始在融化,未来的半个月左右会是雨季,接下来则是长久的晴朗。按照计算的话,濮阳郡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就会进入到合适交战的气候。
  接到传令的冉闵是在八天后出现在刘彦面前,与之一同前来的人数量颇为庞大,皆是冉氏秦国原本的文官和将校。
  尽管是刘彦出城十里迎接,可冉闵看着依然略略有些憔悴和郁郁。两人见面之后,是由冉闵率先行礼,刘彦快步向前把住冉闵双臂,对视的时候都在欢笑。
  “永曾可算是来了。”刘彦一手牵着冉闵的单臂,一手向车驾的方向比:“来,与寡人同车。”
  “王上?”冉闵呼唤了一声,人被刘彦拉着往前走。他发现刘彦的力气还真是出奇的大,略略挣扎和犹豫一下也就被拉着走,复道:“王上对臣是如何安排?”
  刘彦不答,来到车驾边踩着木墩上去,转身微笑看着冉闵。
  跟随冉闵一同前来的那些人,他们看到刘彦邀请冉闵一同乘坐王辇,近乎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多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应该是觉得刘彦厚待冉闵,他们的待遇也不会太差。
  马车平稳的起步,刘彦转头看着冉闵,说道:“永曾啊,先说说你是什么想法。”
  “王上不怪罪已经让臣感激。”冉闵说的该是斩来首级请功和迅速扩军的事情?他看着没有什么惶恐的感觉,直白地说:“并不是臣在广邀人心,是臣觉得亏待了他们,趁还能做点什么的时候……”
  “好了,好了。”刘彦直接揭过,说:“永曾是给寡人制造了不少难题,却是要在疆场给予寡人回报。”
  “自当效命!”冉闵保持行礼的姿势,看着好像不那么郁郁了一些,语气也显得更为自然:“怎么治理国家臣不会,征战疆场却是臣所长。”
  【也就是我了,换作任何一人,别说再让你领兵,不干掉就不错了。】刘彦保持着微笑,心里吐槽了一下下,对冉闵说:“濮阳郡的战事很快会重新开启,永曾可有什么想法?”
  “濮阳郡之战已经成为国运之战,自然是该全力以赴,给予石碣最严重的痛击。”冉闵说到战争整个人的气质完全变了,像是一柄抽出剑鞘的利刃:“王上在濮阳周边布置十万兵力,冬季广建兵堡与众多防御工事,将臣从关中调到豫州,自然是该进行夹击。”
  刘彦点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冉闵,万分慎重地问:“若是寡人想要让你全权指挥濮阳之战,你可能不负寡人,不负汉国?”
  这一下冉闵不得不愣住,濮阳那边的战争不管结局怎么样肯定是会影响到汉国与石碣赵国的兴衰,甚至会决定天下的大势走向,说这一战再怎么重要都不会为过。
  “王上……信得过臣?”冉闵是抽搐的脸颊,感到难以置信又万分的诧异:“这一战大汉投入的兵力不会低于三十万,甚至会更多。豫州、徐州、冀州更是需要配合。王上真的要将统帅权赐予臣?”
  “永曾不是说了吗?”刘彦“呵呵”笑了一小会:“征战疆场乃你所长。”
  冉闵那双重瞳定定地看着刘彦,像是要瞧出一朵花来,比较突然地单膝跪地,重重地说:“臣必将为王上取得此战的胜利!”
  刘彦立刻就爽朗地笑了起来,伸手将冉闵扶了起来。
  之所以会任命冉闵来指挥濮阳郡之战,实际上还真不是出自刘彦的个人意愿,相反是纪昌和桑虞带头建议,余下的人听了两人见解亦是被说服。
  不是大汉的那些重臣多么信任冉闵的忠诚或是节操、道德之类,是汉军真心缺乏战役级别的指挥官,再来是冉闵了解石碣赵国的军方体系,更是熟悉那些统兵将领。最为重要的一点,他们必须承认冉闵真的是一名征战能手。
  “寡人先给永曾交交底。”刘彦看向了周边,不知道有多少双目光在注视这里。他目光重新专注在冉闵身上的时候,才又说:“不必担心兵源,亦是不需要为粮秣和军械忧虑,只要能够取得此战胜利,永曾需要什么尽管提。”
  冉闵还是底气十足的。他就没有听说过汉军会缺乏什么军事物资,亦是知道汉军骁勇,重重地对刘彦点头之余,不得不想:【要是能够打赢这一战,要个王爵肯定不算过份。】


第410章 整体态势
  天气变化带来的不止是万物的复苏,群枭逐鹿给予天下的更是一种强烈的躁动。
  濮阳郡那边,石虎集结的兵力约莫有十七八万,其中包括三千甲骑具装的铁骑和八千的具装重步兵的龙腾卫士,另有东宫高力一万。这批绝对的精锐算是石碣赵国的精粹所在,他们驻扎于白马。
  除开濮阳郡文石津和白马以羯人为主的武装之外,李农所率的乞活军已经趁冬季黄河结冰从阳平郡过河来到南岸,进入济北郡之后轻易拿下汉军放弃的东阿以及桃城,算是成了过河的卒子,只能是有进无退。
  孙伏都率军在济阴郡的城阳,麾下大概是有接近七万人马,大多是以残兵败将所组成。他们之前是与三万从豫州北上的汉军在定陶附近交战,等待从关中而出的原冉闵军抵达豫州则是撤向了乘氏,最后是撤到了济阴郡最东北侧的最后一座城池,也就是城阳。
  石碣赵国在外围还有接近三十万人,他们分布在司州的汲郡和顿丘郡、阳平郡,开春之后开始收集战马需要的草料,亦是在给大军干一些如放牧之类的后勤工作。
  接近二十万的羯人本族,将近三十万的乞活军,城阳七万残部,石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