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进行练兵的地方地形复杂也不会复杂到哪去,大军讲究的是排兵布阵,可不是训练单兵作战技巧。
再后来,蓝田关其实被废弃的状态,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修缮反而是被移除,毕竟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在内部的压力并不大。
蓝田关再次修建是在刘耀时期,可因为前方还有一个峣关,蓝田关只能说是被当做一个预防措施,真心是雄伟不到哪去,要不苻洪派人迂回偷袭,哪怕是守关的冉氏秦军防备松懈。也不会那么轻易就夺取了。
“彦叔啊,莫名的心态却是不要有了。”谢安说的是他们已经成为汉国一员,没必要有那么多多愁善感,笑着说:“来是来了,安自然是欣喜,可……着实想不通王上这是什么用意。”
“乔也不太懂。”袁乔苦着脸,惆怅地说:“大汉国力强大,可是经得起这样的一再消耗?”
他们一点都没有进攻蓝田关的意思,甚至是为长安解围都没有太大的欲望,不是简单的不想损兵折将,也不是猜测苻洪有要带人撤往陇西,主要还是“升米恩斗米仇”这么回事。
刘猗是安排好了峣关那边的事情才过来,见到谢安与袁乔在观察蓝田关,一阵客套之后说:“我部可作为前驱,还请贵部随后而上。”
冉闵给刘猗的人手只有两万,被刘猗留下一万在峣关那边,带来蓝田关下的当然只有一万不到。
谢安没有半点客气,直接说:“我军千里迢迢而来,先攻峣关又行军数十里,恐怕是需要休整。”
刘猗立刻就贼尴尬,他只当汉军应该很急切,没想到会是这样子。
汉军这一休整就是连续的五天,期间装模作样样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倒是按捺不住的刘猗让自己的本部攻了一下,可是撞了个头破血流。
另外一边的潼关,冉闵先是晤谈亲自而来的李农,谈了些什么其他人无从得知。
李农走时是带着苻侯等近五百人,他们离开之后,被围的石碣赵军是在隔天投降。
冉闵骑跨朱龙马在战场废墟像是闲逛,触目的是片片的焦土,以及更多没有来得及收拾的战死者遗体。
潼关之外的战事波及范围很广,靠近潼关的漫山遍野皆有交战痕迹,禁谷那边的石碣赵军投降之后,冉氏秦军大肆宣扬,一些原本躲避在旮旯地方的石碣赵军也现身投降,数量之多超过所有人的预料。
冉闵停驻战马,他昂天看了看蓝天白云,随后闭上了双目。
旁边的蒋干一直欲言又止,他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冉闵为什么要放走苻侯,要说只是简单的还李农人情,哪怕是冉闵信了他都不信。可是有些事情不能问,尤其是他知道冉闵此时此刻正处于一种徘徊的心境。
“准备一下,去除国号,改换旌旗。”冉闵的声音无比沙哑:“另外……位处蓝田关的谢(安)……谢中郎将依然还是在休兵?”
蒋干表现得无比吃惊,惶恐道:“王上还没有与众臣商议……”
“寡人自然该信守承诺,说称臣就绝对称臣!”冉闵一副休再纠结的表情,重新问谢安到底在干什么,后面才说:“一直以来寡人的国就不像是一个国,以其勉强支撑,不如背靠大树好乘凉。”
蒋干懂了,国号什么的无所谓,王爵却是不能少,再来是独立性也要有。他点着头,劝言道:“事情是这样,可……可王上万般不要立刻向汉王……不是,是……”,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刘彦,含糊过去才又说:“不可立即索要军资器械,有必要还得亲自去临淄一趟。”
“这些寡人都懂。”冉闵有那么点咬牙切齿的意思,恨声道:“只怪寡人不够强大。”
要说冉闵还是非常不甘心,可现实比人强。
他们这一次支撑得那么艰难,历经大战之后无比虚弱,不那么干又能怎么样,别说是下一波的石碣赵军,只说蠢蠢欲动的李氏成汉,还有一直没反应的张氏凉国,再来就是位处蓝田关下没有动静的汉军,随随便便出点意外的话,大秦还真的是离灭亡只差一脚的事情。
蒋干能说什么,只有笑呵呵地说:“王上与那位有共同志向,再看那一位也不是吝啬之人。”后面,还真的只剩下“呵呵”,啥话都不好再说。
第379章 唯名与器
对于冉闵而言,国号可以不要,王位却是不能不要的。他毕竟就不是一个人,下面还有一整个集体。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刘彦得知关中战事的最后结果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他将战报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眉头从来就没有舒展过。
“王上,苻洪着实做出令人意料之外的选择?”纪昌说的是苻洪果断带人前往陇西的事,他笑着说:“如此对苻氏一族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泰安‘合适’这个词用得好。”刘彦略略有些惆怅地说:“世间从来就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选择最合适的。只是日后……恐怕关中要多事。”
“秦王正在来临淄的路上。”纪昌要说起来还是不理解刘彦究竟想干什么,再一次又说:“王上对秦王的安排是?”
说起来还是很纠结人,刘彦没称帝呢,他自己就是一个王,冉闵归附之后保留王位可以说非常操蛋。
至于称帝,刘彦可不是什么猕猴而冠之辈,虽说现在汉国的地皮不算小,可远不到称帝的地步,强行称帝自己纠结不谈,笑话也会闹得很大。
“寡人也正在烦这件事情。”刘彦对纪昌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径直说:“若是寡人不对冉闵封王,他会不会直接……唔,独立?反叛?”
词不好选,原因在于冉闵是要归附,可是必要的仪式和棘封都没有进行,名不顺则言不正,到时候冉闵闹起来充其量也就是谈崩了。
这一次不止是冉闵带人要来临淄,张氏凉国那边的谢艾才回去没有又担任重要使命还来临淄。
曾经的“三王同盟”尽管刘彦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可世人不会那么看,张氏凉国要来显然就是冉闵那方面的意思,却不知道冉闵拉上张氏凉国是要搞什么幺蛾子。
对于刘彦来讲麻烦事还不止那些,最值得关注的除了辽东那边之外,关于石虎雷声大雨点小的亲征也是。
顿丘郡那边的石碣赵军一直都在增加,可是石虎还窝在邺城没有动身。
几个列国在邺城的细作向国内回报的消息是,石虎还在夜夜笙歌,就是最近动辄杀人的次数远比任何时候要多。什么杖毙或砍头已经不再满足于石虎的爱好,听闻最近迷上了扒皮点灯,尤其喜欢对那些大儒这么干。
石虎夜夜笙歌和爱好杀人并不妨碍礼佛,一边“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使尽各种手段杀人,这诡异的画风甭提是多么令石碣众臣心惊胆战。
汉国这边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就是慕容燕国与石碣赵国勾结一起的事,多方打探下来没有半点的风声。这个也是汉国上下感到诧异的事情,要不是知道石虎残暴归残暴却不傻,真该怀疑是个笨蛋,只能往暂时脑抽筋的方向想。
纪昌是万般不同意冉闵继续当什么秦王,理由当然是刘彦没有称帝,以王封王怎么都怪异,再来是会动摇国体。
本来嘛,关中事了谢安就该带部队按照计划与李匡所部会合,从顿丘郡侧翼威胁石碣赵军,可石虎没到的同时,东晋小朝廷也在找不痛快,可真是应了计划不如变化,变成谢安率军突入晋境的南阳郡,需要好教东晋知晓汉军不是入不得晋境。
说直接点吧,刘彦也想知道谢安等长江以南的那些人对东晋小~朝~廷下不得下得了手,而这点很重要。
石虎不动才是最使人不得不防,导致的是几个列国不得不谨慎对待。最麻烦的还属于汉国这里要保持与关中的道路畅通,谢安与李匡谋夺南阳郡也是出自这样的考虑。
“摊子越铺越大了……”刘彦发现最近有些失控,是随着地盘扩张越大越不受控制:“那些地方不占还不行。”
纪昌作为汉国的左丞相自然是希望地盘越大越好,可是他也清楚一个国家的强盛并不止是看地盘,还是架构稳不稳定,恰恰是这样才认为关中会成为隐患。
实际上,不管是纪昌或是谁,没人知道刘彦为什么会对冉闵那么执着,按照他们的意思,让关中处于争夺状态符合汉国的利益,可是要不要收编冉闵则就是可有可无。
“王上,南阳郡之地……不可强占。”纪昌不是怕东晋,对东晋也无半点好感,他实事求是地说:“关中之地离青州太远,得来是块飞地,更要摊上巨大的负担。”
所以说事情出乎刘彦的掌控,不是指被迫干什么,是被时局牵引着不得不去干什么。他烦恼地说:“冉闵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已经去除国号改换旗帜,人也在往临淄赶,汉国不能往外推出去呀。”
纪昌一时间无言以对。
他们事前的猜测是,冉闵称臣也就是意思意思,毕竟自己建国又归附他人不是谁都能做到,尤其是品尝到了那个宝座的滋味之后。
结果倒好,冉闵利索地去了国号,虽然说还想着当王,可人非常有诚意地丢下一片糜烂的关中和部下,很快就要抵达临淄。
“或可……拒绝秦王的王爵要求,若是他不接受……”纪昌无可奈何地说:“臣是说,他要是不接受,那过错不在王上,外间名声坏了也是秦王自找的。”
刘彦可以直接喊冉闵的姓名,那是因为两者都是王。身为人臣的纪昌毕竟就是臣子,对王者哪怕不愿意表面上也要保持尊重。
不管刘彦这边是怎么个郁闷法,冉闵轻装抵达了临淄。
远从关中而来的冉闵,他带的仅仅是五百名随行人员,包括一些重要的心腹也是随行,对刘彦表现出的诚意是重得不能再重。
一行人到了临淄不是直接驰骋进城,是按照条攸的意见为了表示尊重下马,也是要看看刘彦到底有什么反应。
刘彦自然是没有亲自迎接,出面的人是左丞相纪昌,给予冉闵的礼遇只能说合适而不隆重。
等待一应礼节完毕,纪昌又与冉闵交谈了一小会,是等纪昌离去冉闵才沉下脸来。
“寡人以为王上会亲自前来迎接的。”冉闵不觉得自己的自称有什么错,对心腹表达不满更不觉得又是什么错,径直说:“寡人可是要献上偌大关中给予王上,礼节再重也合适啊!”
条攸却是颇为高兴地说:“王上不亲自来对您才算是真的重视,若是亲自来了……咱们才是糟糕了。”
刘彦没来,纪昌可是将冉智给一块带来。现在冉智就待在冉闵所在的车驾内,一听按捺不住插嘴说:“父亲慎言,王上为了千里驰援可是担了大压力。再则,父亲还是不要再自称寡人,且等待王上应允了父亲的王爵再如此不迟。”
“你这个混账小子,才在临淄待了数月就……就……”冉闵怎么都“就”不下去,他看到的是冉智那张稚嫩的脸上满满都是认真,改口问:“智儿还知道些什么?”
冉智并不是冉闵长子,为什么会被立为太子……哦,应该是世子,可冉闵就是给立了太子,也不知道是有什么深意还是不懂礼节乱来。他被立为太子,哪怕是曾经还懵懵懂懂,后面受到的教育也会教懂。
“孩儿只知道一点,此次父亲承情甚多。”冉智是非常认真地说:“王上对父亲的恩情如山高比海深,父亲既然已经决定效劳于王上,该有为人臣子的模样,不该行自取灭亡之道。”
冉闵刹那间就与条攸对视了一眼,两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父亲理应知道的。”冉智也不知道是自己想的还是谁教的,小儿言大话,说:“再言之,天下间谁还不知道王上不顾战事吃紧,行千里驰援之事。小人知恩尚且图报答,父亲乃堂堂大丈夫,不要不如小人。”
这一下冉闵是真的吃惊了,是一种身为父亲的情绪复杂,不知道是该怎么表达情绪,对自己的儿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欣慰,或是被儿子教训而感到羞怒。
且不管冉闵是怎么样的心情,刘彦还是比较给面子来到宫城的门前迎接。
也许是冉智的一些话起到了作用?冉闵下车之后立刻快步向刘彦走去,人还没有靠近就口呼“终于得见王上”,比着行礼的姿势,近了就是推金山倒玉柱般地作势要拜。
刘彦理应接受冉闵的跪拜,但他没有,是快步上前扶住,对于条攸等人则就没有第三只手来扶起来。
冉闵一再用力竟是拜不下去,十分意外刘彦竟然是那么的有力气,低下脑袋的面部表情原本还有些郁郁,发现刘彦力气比自己还大则是好看了非常多。
不知道是出自什么样的考虑,刘彦十分直接地问:“还要王爵吗?”
“这……”冉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答,怔怔地看着刘彦嘴唇一动再动,就是一直“呃”,除此真说不出其它什么话。
“若要王爵,寡人就以邦交之礼接待。”刘彦看着还是比较爽朗,又说:“若不要王爵,咱们这就携手进入宫城。”
冉闵一再咬牙,忽然低声说:“天下大乱,夷狄禽兽之类人面兽心,尚且称帝。您雄图伟略,更有恢复汉家荣耀之心之行,理应晋帝位,以正名号。”
第380章 关键时刻不能怂
“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资治通鉴·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孙桓子率军攻打齐国,结果大败。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一命,于是孙桓子想赏几座城池给于奚以报答救命之恩,但被于奚谢绝。于奚提出的要求是,请孙桓子允许自己在马车上装饰“繁缨”,这是一种贵族身份的标识物。
孙桓子一听很高兴,一分钱不花就能还个天大的人情,何乐而不为?但孔子却不这么想,他说“不如给他多几座城池,但名位和宝器决不能给。”因为在孔子这里,象征身份与名位的马饰,远比象征财富的封地更加重要。
“惟名与器不可假人”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左传》,“假人”就是“被做假者”,比如“狐假虎威”。原意应该是君主驭下之道,假人严重了君主会被架空,甚至臣弑君。
往更通俗一点说吧,华夏文明讲求的是名正言顺,那么“名”自然也就显得无比重要,名可以是名声,也能是威名,其实就是公理正义,既是天道;“器”本来是指一些身份到了才能使用的工具,早前是“大丈夫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说的“鼎”就是“器”之一,而“鼎”可是诸侯才能用的。“器”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公”字,既是“公器”。
《周礼·天官·阍人》可是说了: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又有前汉司马光劝谏西汉文帝: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有些绕和有些晕,说千道万“名”与“器”从来都不是什么玩物,名不可轻授,器不可私用,要不一个国家绝绝对对是要乱套,乃至于国将不国或亡国。
“名”得来不易,不能是自己号称,要得到认可,才能名正言顺。不管是官职或是诸侯,乃至于是王号,不被承认就是“草头号”,等于是闹笑话。
现在当然还不是“草头王”乱窜的年代,虽说自称王号也比较普遍,可是手底下没有几郡之地或十数万之兵,真没人有脸称王。
帝号就更没有人胡乱自称,无关正朔与否的问题,是一种人们对于名号的重视。除开中土皇室有称帝之外,也就是石勒称帝,可石虎后面又自行免了皇帝自称天王。
话说,天王就是胡人搞出来的名号,出发点就是觉得皇帝当不得,可又不能比大王低,那就干脆叫天王好了。
刘彦对冉闵的提议听得一愣神,收起笑容比了个“请”的手势当前迈步。
冉闵脸色暗淡了一下,他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调整了一下心情迈步跟上。
所谓的宫城看着其实没有半点宫城该有的样子,除了一条稍微像样的御道之外,其余地方一点都不显得富丽堂皇,更因为工地太多看着有些乱糟糟。
要说起来的话,冉闵在长安的宫城都比刘彦的要更像是一个王者该待的地方,不提继承于刘耀时期的宫阙,后面冉闵也是好好地修缮了一番。
看刘彦的宫城也就是道路好一些,看不到任何颜色鲜艳一些的东西,就是慢慢进入冉闵视线之内的宫阙屋顶竟然也是普普通通的青瓦,连带墙壁也没有上漆,裸露出青灰色的砖石颜色。
不过得承认一点,那就是刘彦的皇宫看着建筑物普遍偏大,尤其是那些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承重柱又粗又大,一些持戟站立的宫城卫士待在下面显得非常之渺小。
按照汉家体制,汉国在修建宫阙的时候是以汉制来命名宫殿的名字,排在优先建设序列的是未央宫。
汉承秦制,也就是说汉室的制度是来自先秦,宫阙其实也差不多,不过是在岁月的流逝中多了起来,比如长乐宫之类的就是这么来的。
刘彦建造宫阙是往“华而夏之”的规格来。
通常意义上“华”所指的是“有服章之美”,“夏”指的是“有礼仪之大”。实际上一开始不管“华”还是“夏”都是大部落,且注意那个“大”字,所以就特别要注意“特别强大”和“非常”两个意思。
既然刘彦要“华而夏之”,那么款式上就是传统的华夏情怀,再来就是要大,不是指占地要多大,是建筑格局上要大气,使人看了觉得自己的渺小心生畏惧之感。
因为一切都还在建设之中,刘彦想要的那种意境表现不出来,冉闵看了反倒是觉得刘彦太过朴素,有点没有王者之风。
奢靡对于贵族从来都不是罪过,对王者更加不是。因为按照观念来讲,身为王者就该锦衣玉食,就该住华丽宫殿,那是一种上等人就应该过的日子,不但同阶层的人是这样的想法,连带万众黎民也是觉得理所当然。
那样一来的话,王者表现朴素要有一个度,该有的一定要有,可不能就真的朴素,要不被鄙视和万众失望的可能性更高,不会得到真心诚意的赞美。
所以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她自己的特性,不是每一个时代都相同。
冉闵觉得刘彦过于朴素,条攸却有自己的看法。
一定是所谋甚大才会忽视掉享受,条攸找了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提醒冉闵道:“那一位说要尽复汉家荣耀绝对不是说说罢了。一位能够为了志向广建刀兵忽视自己享受的君王,必定是一个能够付之行动的人。”
冉闵刚刚生出的鄙视之心立刻就熄灭了,瞠目结舌了一小会,同样压低声音:“这么说来,吾先建宫阙不是正道?”
条攸能说什么?他只有闭嘴。
当初的冉氏秦国文武并不是没人劝冉闵不要将国力耗费在修缮和建宫阙上面,可冉闵大多数并不是一个能够听得进劝谏的人,再来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身为君王尤其更是那样。
刘彦不是在未央宫的正殿摆宴,是选择在后殿,他相信冉闵会明白这么做的用意。
一个国家的后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地进入,讲的是信任与亲近与否,摆得又是私宴,显然是有些话应该提前说清楚。
冉闵决定要称臣,不管内心里究竟是什么真正的想法,他无论如何都会摆出一个臣子该有的恭敬,类如向刘彦行礼才入座。
参与私宴的人不多,刘彦方面是纪昌和吕议,冉闵是自己和条攸,再无闲杂人等。
有声乐,有美色,但美色不存在伶人或是美姬,会使得习惯了吃喝拉撒睡都有美人伺候的人不习惯,但这个可真没得商量。
聊了一些闲话,比如苻洪那边的动静,条攸也就开口请求刘彦派军或是下拨军械与粮秣,哪怕不能消灭苻洪所部也该将之驱赶得远远的。
纪昌给予的回复非常直接,他认为一切还要等待双方谈妥之后,而这个谈妥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王上短时间内不会称帝。”纪昌不管冉闵脸上表情的变化,在情在理地说:“现如今大汉已经是四面皆敌,不宜再过度刺激列国,尤其是小朝廷。”
冉闵看向了条攸。
条攸立刻接话,说道:“大汉强大,几处战场皆是一连获胜,更有雄厚国力与强军。王上有雄图伟略,尽快称帝是在向天下展现决心,再来是……”,略略不好意思地说:“称帝也着实是正身正名,拥帝号再讨伐天下,不是更名正言顺吗?”
都是屁话,说来说去刘彦称帝是扫平棘封冉闵为王的障碍。
“秦王?”刘彦看上去好像没有太过的耐心,面无表情地问冉闵:“一定要当王?”
“是的。”冉闵知道现在不是能怂的时候,一脸的正色,说道:“臣是举国并入王上疆域,不但是土地,连带臣民也是并入,要个王位并不是无理取闹。”
刘彦欣赏冉闵的直接,这也才是他认知的冉闵,可是欣赏不代表喜欢,事情也会显得非常难办。他忽然笑了,抬头指着冉闵,说道:“且不说称帝与否,永曾可知道一句话?”
冉闵还是继续不怂,挺直腰杆行礼之后才说:“王上示下。”
“你想要的,朕该给的会给。”刘彦盯着冉闵,顿了顿铿锵有力地说:“朕不想给的,你不能抢。”
条攸已经呆了,脸颊不断抽搐着。
纪昌则是满脸崇拜地看向刘彦,瞪大了眼睛满满都是激动。
冉闵还没有反应过来,那边刘彦却是嘲讽似得笑了笑。
“没有听过臣下能够逼君王赏赐的。”刘彦倒也不是在嘲笑冉闵,没有必要,也是没到那份上。他拍了拍桌面让闲杂人等退下,缓缓地站起来:“再言之,永曾还不是寡人的臣。”
要闹翻了?其实不是那样,是有些事情不能模糊处理,不管是对刘彦还是冉闵都是这样。
第381章 难道就没明白人?
主动向君王讨要奖赏者多不胜数,能得善终者却是寥寥。
先秦时,秦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军攻打楚国,出兵没有多久便不断写回书信,上一次要财帛,下一次要田地,美人自然也不能少。可他是要免除秦王嬴政对自己的猜忌,毕竟秦国能打的兵几乎全在麾下,这是一种策略。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麾下有一人叫韩信,刘邦受困需要支援,韩信却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且不知道韩信是想免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还是脑子犯抽才那么干,总之看着不像一个正常人。
面对什么样的君王,做出同一件事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同时也是要看时机,求的赏赐又是什么。信不信王翦要求封王会被弄死,韩信要求的是财帛美人则会有个好善终?
“若泰安可谓寡人之留侯,永曾会成为寡人的什么?”刘彦有些心累,他终于知道一些人就是找死才会死,善意地说:“未提有功,先立信任,如何?”
“臣可成为霍骠骑那般的人物,成淮阴侯也是未尝不可。”冉闵确定有读过书吗?他提的这两个,一个英年早逝,另一个被诬陷造反而惨死。他估计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十分尊敬地说:“常闻王上心怀大志,愿意驱除胡虏,复汉家江山。然,其大志须得有良臣与猛将乃能实现。良臣或可有之,却不闻王上麾下有猛将,臣以为自己就是那一位猛将。”
徐正要是在场应该会和冉闵打起来,不过徐正绝对是输的那个。
“咳咳……”条攸脸都憋成了紫色,刚要说话却是被人抢了个先。
吕议一直安安静静地正襟危坐,他本来就是恰逢其时来凑数的,听冉闵那么说立刻就是击掌而庆,开怀说道:“秦王所言甚是,秦王勇悍之名天下闻名,当王上麾下一员猛将必然能名留青史。”
“吕公说的是。”冉闵没半点客气,反而是打铁趁热地对刘彦说:“臣携土率宾来投,又要为王上尽复江山效犬马之劳,王爵酬谢无半点过……”,那个“份”字没说出去,因为条攸已经蹦跳起来。
“王上,我主性情率直,虽然口无遮拦却无甚歹心。”条攸有种要喷血的冲动,瞪一眼又要开口说话的冉闵,重重地对刘彦一礼,复又说:“我主要王爵,一则是酬谢,二来是……是情况复杂。如王上所言,历来从无臣下强要赏赐一说,那个只是期盼,唔……对,就是未来展望。”
冉闵是勇悍,脑子也时常糊涂,可他对条攸的信任还是有的。
“王爵未尝不可。”刘彦已经苦笑连连,作势让谁都别多说什么,沉吟了一小会才继续说:“但永曾所为,着实令寡人为难。”
冉闵和纪昌几乎同时出声:“为难?”
“自古异姓封王,无天大功勋,不正名亦是纷乱之因?”刘彦说的就是丑话,说含糊了冉闵听不懂,他收起苦笑,转为严肃:“这是私宴,无闲杂人等,出的我口,入之尔等耳中。”
谁都很认真在听,那关乎到他们的命运。
“寡人并不吝啬于封王,一开始讲得就是与功臣共天下。”刘彦可没有在骗人,但怎么个共天下法有待商榷。他声音洪亮地说:“永曾要立刻封王,寡人只能礼送出境,谁要为王,可自行出去打下一片疆土,寡人并不阻止,却免不得日后兵戎相见。寡人可以不吝啬于封王,却要看到功绩,于国于民真正的功绩,不是携汉家旧土,携汉家苗裔,来要求寡人封王。”
冉闵已经彻底地呆住了,他被明明确确地拒绝了。
在场却是有明白人,条攸就算一个。他见冉闵呆住,未免冉闵再闹什么幺蛾子,恭敬又大声地说:“复汉家旧土,可位列彻侯。夺占异族之土,可享王爵。王上果然有雄图伟略,如曾经始皇帝。”
始皇帝也是一样的意思,华夏九州的土地本来就是自家的,打来打去就是窝里横,能当列侯算是到头了,可要是谁能从异族的手里夺下土地,异姓王不是不允许啊,但要安安分分当个臣子。(始出屠睢攻百越)
话已经是说得够明白了,刘彦也懒得再继续,撤宴之后也没有留下冉闵,反而是将条攸给留了下来,随后让纪昌和吕议去忙自己的事情。
冉闵是晕晕懵懵地离开宫城,去到汉国安排休息的府邸依然是浑浑噩噩的模样,估计这模样还得持续更久。
“王上,我主确实无歹意,只是性格使然,还望王上勿怪。”条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留下,可是面对刘彦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他已经跟刘彦走了不少的路,没看到什么风景优美的景色,有的就是热热闹闹的工地,而一路刘彦是不出一言。他趁刘彦停下来,讨好地说:“我主确实是猛将,若王上用的好了必然是一把锋利的刀刃。”
“永曾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